解放后在塔里木河在哪上游开发

您所在的位置: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科考活动报道:悲情塔里木河
日09:18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10月07日电日 晴
? | ?推广 |
  在若羌暂住一宿后,科考队向库尔勒进发。
  库尔勒坐落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是维吾尔语,意思是“眺望”,它是仅次于乌鲁木齐的第二大城市。库尔勒看起来貌不惊人,但在新疆,库尔勒却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因为库而勒不仅有孔雀河环绕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气候,使它冬天不至于太冷,夏天不至于很热,而且,库尔勒格外干净,绿化面积超过了城市面积的30%,这在我国许多城市也是不多见的。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库尔勒的独特物产,那就是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旧时曾读晋代吴钧写的《西京杂记》,隐约记得其中就有对库尔勒香梨的记载。临行前上网一查,果然见到了这样的描述:“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而不枯竭。”由此可见,库尔勒香梨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了。
  车出若羌,沿着218国道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足可见塔克拉玛干的狰狞恐怖。行走在荒漠,无论是乘车的人还是坐车的人,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单调的风景似乎永远定格在车窗外,干燥的风沙几乎时时相伴在我们左右,这对那些心理素质薄弱的人,不能不说是一次折磨。从青海到新疆,一路上的风景,几乎都是戈壁沙漠,看得人心里有太多的感慨。我曾用“荒凉”一词描写青海戈壁的情景,如果让我选择一个词描写新疆的沙漠,那么我只能选择苍凉了,因为塔克拉玛干实在是太大、太辽阔了,目力所及,几乎全被黄沙覆盖,而它沙化的程度,也比柴达木盆地的砾漠高许多,无怪乎在若羌的街头出现了这样一条标语:“如果你没去过月球,但想见识月球表面的荒凉,那么请到若羌来。”
  在沙漠中行车还有一个特点,几个小时周围的景色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不是看太阳的位置,你真的会以为自己是在原地踏步。就在我们心力交瘁之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丛郁郁葱葱的植物,那就是有着“沙漠君王”之称的胡杨。路越走越远,窗外的胡杨林也越来越多,你看那胡杨林高大葳蕤,气象万千。粗壮的树干上满是刀刻般的纹路,伸向蓝天的枝丫,酷似一条条探水的蛟龙。虽是深秋,可胡杨却少有黄叶,一捧捧葱郁的叶片绿得生机盎然。
  渐渐地,随着车队的前行,蓊郁的胡杨林中出现了残桩断枝,一片片触目惊心。尤联元先生说,218国道是沿塔里木河古道走的,这条路自古就有着“绿色走廊”的美誉,在218国道一侧,至今仍保留着一条砖路,218国道昔日繁华的见证。可是由于塔里木河上游开发量过大,导致下游河水断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古河道的胡杨林大面积死亡。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引博斯腾湖水拯救塔里木河的措施,可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片号称全世界最大面积的胡杨林的命运依然令人担忧。
  听了这话,我心头悚然一惊。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破坏,已经有太多美好的景致从我们眼前消失了,罗布泊、高昌遗址、楼兰古国……我真的祈祷塔里木河的胡杨林不要重蹈覆辙。出于这样的心理,工作人员决定,每一组队员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立起一杆风标旗,为美丽的胡杨林祈福。
  塔里木河是新疆的母亲河,我在自己立起的风标旗上贴上了一张写有“雪花啤酒 永闯天涯”字样的贴纸,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用这样的方式默默地祝福这条养育了西域文明的河流,能够永远碧波荡漾,永远生机勃勃。一位队员还在胡杨林外的沙丘上放起了风筝,我们希望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风能把我们写在风筝上的祝愿带到高远的蓝天。
  工作人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骆驼刺的草籽,我们将这些草籽包裹在用水打湿了的棉花中,并把它播撒在国道两侧的胡杨林中,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方法能对改善这片蛮荒之地的生态环境有所帮助,我们知道手中的草籽哪怕有一粒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也是对这片土地的贡献。
  车愈行愈远,窗外的胡杨林也越来越多,可是大伙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这是整个科考活动大家感到最郁闷的一天,队员们一次次走下车,行走在国道旁的胡杨林中,感受着生态破坏带给我们的沉重和忧虑,眼眶真是红了一次又一次。悲情塔里木河,我们在为你的命运深深担忧。
  胡杨林终于从车窗外退去,一片更大的沙漠绿洲闯进我们的视野。棉花地、白杨树、灌溉渠逐一出现。有一次,我们还在一条溪流旁看到了一群悠闲的羊群,而一些标有兵团字样的路牌也频繁出现在公路两侧,看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兵团的农垦区。这样的标志在新疆随处可见,这也是新疆最为醒目的一道景观。兵团战士曾为新疆的农业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
  车到库尔勒已是晚上7点左右,而库尔勒却是艳阳高照,一派繁华,来不及洗去一路的风尘,我们就直奔维吾尔族的烤肉摊。库尔勒的人民却十分好客,在这里你随便坐一辆出租车,司机都会把你带到一个他所知道的最好的烤肉摊。到了新疆不吃烤肉,就像到了青海不吃手抓,真的是一种遗憾,新疆的烤肉肉质细嫩,口味鲜美,价格便宜,让你可以大快朵颐,感觉不虚此行。
  虽然我对吃从不挑剔,但是我认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品尝到当地著名的小吃,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库尔勒没有让我们失望。(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李皓)
  编辑:李文筠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荒漠化的罪魁祸首-美文欣赏-就爱阅读网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日,我国第一场沙尘暴在甘肃的民勤盆地发生,持续一个半小时,风速达到每秒13.7米,最小能见度只有600米。这个近年年平均发生沙尘暴15次的敏感地,越来越成为全中国和东亚地区关注的热点地区。此后,北方许多地区,接连上演这样的风沙灾事,让我们又进入新一遭风沙弥漫、万物失色的轮回,而且今年的沙尘暴提前问津了北方。对于每年发生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的起始时间越来越早,以致于扩展到夏秋季也时有发生,专家们表示出不可避免的担忧,虽然在预测其发生频率、时间迟早方面说法有所不同,但对其成因、危害及建议却相当的一致。沙尘暴:世界性环境问题人类在与严酷无情的大自然进行艰苦抗争中,付出过太多的代价。就沙尘暴来说,自有陆地以来就肆虐和危害着地球。今天,当追求“文明”的人类由于急功近利地发展和扩张,使得大自然对人类的灾难性惩罚,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重。当沙尘暴危害的话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热点的时候,“应当放弃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GDP”的观点,就已经受到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赞同。专家们提出:我们必须对沙尘暴有真正的了解和思考。兰州中科院寒旱所,长期从事沙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董光荣向记者介绍:沙尘暴由来已久,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程度不同罢了。他说,沙尘物质的富集地沙漠遍布于全世界,占陆地面积的30%。黄土也是沙尘暴的地面沙尘源物质之一,而它最初的源头还是沙漠。由于沙漠在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加之不同地形和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变化,全球形成了4个主要的沙尘暴源区:北美、中亚、澳大利亚和中非。其中中亚地区最严重,尤其苏联未能吸取美国西部盲目大开发的历史教训,从上世纪1954年开始至60年代,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大规模移民,10年开垦了6000万公顷荒地,后又有大量新垦地弃荒沦为沙丘,沙尘暴的袭击便随之而来,以致我国内蒙古和北京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非洲尤其是中非的沙尘暴多发,除了大气和干旱因素外,还有人口的膨胀和极度贫穷导致过度垦植和放牧、使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原因。中国的沙尘暴,有确切文字记载最早是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甘肃“夏四月,大西风,折木发屋,扬沙昼晦。”从那时到新中国建国时,我国发生过沙尘暴70次,平均每31年发生1次。而建国至2006年56年间,共发生沙尘暴98次,平均1.7次/每年,与历史时期1次/每31年相比,形成惊人对比。进入21世纪后,沙尘天气和沙尘暴频度急剧增加,平均每年五六次,动辄连续多天、横扫整个北方,以致波及南方一些地区和日、韩等国。这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发生频数与趋势为直线上升。中国科学家们经长期调查研究,已找到并确认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即:一是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面积达56万多平方公里,沙漠、沙地丰富,干旱湖盆多,又是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要冲,极易形成强沙尘暴,是沙尘暴高频区和重灾区,4个源区中最严重的沙暴中心;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在历史上就多次经历过沙尘暴的袭击,尤其盆地南缘和西边的喀什冲积平原,风沙活动频繁,和田地区尤甚。解放后,塔里木盆地边缘和西部地区,平均6年发生1次,为沙尘暴高频区;三是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农牧交错,土地沙漠化严重,是沙尘暴后发高频区,直接威胁华北、京津地区以至东亚;四是蒙陕宁长城沿线,风大干旱,同样过垦过牧,沙尘暴发生频率年平均接近和超过20天。四大沙尘暴源区的确认,对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因:荒漠化的扩展专家们一致认为,风和沙源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因素。风,是起沙尘的动力因素;沙源,就是干燥、疏松地表的沙尘物质,加之有春天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空气条件,沙尘暴的发生就成为必然。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认为,就人类能力而言,目前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冷暖变化,也不可能消灭沙尘源地,只能是在防治和保护上使其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说,沙尘暴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仍将存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是快与慢的问题。其实,更多的专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与地面状况的坚疏关系很大。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诱因;反过来,每一次沙尘暴又导致4cm~5cm厚度的地表风蚀,为下一次沙尘暴创造了新的条件。中科院陈广庭研究员举例说,我国解放初新疆建设兵团的大面积开发,塔里木河上游开发截水导致罗布泊干枯;甘肃为解决贫困农民生活问题,往绿洲边缘荒漠半荒漠地带移民开荒,造成地表生态的破坏,都是人为因素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整个西北部,长期的滥垦、滥樵和滥牧,是导致原生态破坏和快速荒漠化的主因。中科院长期研究沙漠和沙漠化以及国民经济重大环境问题专家、“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防治”重大科研课题主持人杨根生研究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1952年以来,甘肃河西地区发生过五六十次沙尘暴,形成重灾的十多次,都是从河西本地源起的。这是由于河西上游水源不断减少,干旱湖盆急剧增加,加之绿洲边缘地带人为破坏导致严重荒漠化,形成沙尘暴地表物质因素所致。有效途径:遏制荒漠化在全球蔓延并有扩大之势的沙尘暴,同恐怖主义一样,令全世界感到不安。在不能改变大气不良变化的前提下,尽快遏制土地的快速荒漠化,成了当务之急。于是,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选择了“不要让旱地荒漠化”。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也很快就会到来,今年主题又会是什么呢?当然,无论是什么,遏制荒漠化,保护土地,永远是人类的环保主题。据国家“沙漠化”973工程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已经占到了GDP总值的14%。这项工程的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治理沙漠化是自然生态保护中的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治理思路和模式,不然不仅难以奏效,日久天长,还会让我们失去信心。他认为,应当认真吸取北美治理沙尘暴灾害的教训与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将大量土地退耕还草,以建立国家公园的形式予以保护,加上其他的科学有效措施,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从沙尘暴的成因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产生的消极作用之大,所以如果人类学会尊重自然、重视保护生态,尽可能地保持地表结持状态,就会减缓和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对付沙尘暴,人类有事可做。中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既有境外的,也有境内的。境外来源,近年已有国际合作,尤其是蒙古国已加入亚洲反沙尘暴网络,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绿墙计划”。日、韩、朝几国也与我国开始联盟,有所行动。荒漠化的扩展重点在西北,遏制的着眼点也应放在西北。中科院研究员杨根生认为,沙尘暴的防治,要害是源区,尤其是西部源区。他说,现在刮到各城市的粉尘已不是沙漠中的颗粒,而是来自沙漠和绿洲边缘地带主要是西部被破坏的地表,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西部众多的干旱湖盆。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说,沙尘暴要全方位防治,不能只注意下风地区。制定防沙治沙的规划,与沙尘暴打持久战。中科院研究员杨根生对笔者说,整个北方要统一规划,哪里搞草哪里搞林,要根据降水量多少不同明确下来。贺兰山以东,应重点种草,防止超载,避免沙漠化;贺兰山以西,重点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要给生态沙漠绿洲边缘交接地区生态给水。大面积恶化的地方,要撤人搞无人区搞保护区。他建议,旱作农业区域界的划分要再往南推,很多地方不能再种粮了。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改革耕作制度。中科院研究员王涛、陈广庭、钱正安等认为,北方尤其西北几个大的水流域(如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上下游水资源的利用很不合理,要尽快解决水资源调配问题。此外,有专家建议要在农业耕作制度上加快实行改革,以有效保护地表。尽快建设和完善沙尘天气监测系统,以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专家们认为,沙尘暴多发生在西北荒凉和交通不便的地区,面积大,常规办法难以及时评估,不利于减灾救灾。而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用卫星空间技术对沙尘暴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就应该发挥其作用,进行及时高效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并及时发布信息,以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目前,尽管我国荒漠化治理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防沙治沙和遏制荒漠化进程仍然很慢,人为隐患消除较为困难,荒漠化和沙化面积仍在许多地方进一步扩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虽然被列入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但积重难返,工作是十分艰难的。我们需要下更大的决心,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改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力求与其和谐共处,土地安全的问题必会有较大的改善,沙尘暴的危害虽不能根治,却也会大大减轻。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51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道客巴巴精品文档 51塔里木河流域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20: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51塔里木河流域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2007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国论文网 /2/view-505456.htm  日,我国第一场沙尘暴在甘肃的民勤盆地发生,持续一个半小时,风速达到每秒13.7米,最小能见度只有600米。这个近年年平均发生沙尘暴15次的敏感地,越来越成为全中国和东亚地区关注的热点地区。此后,北方许多地区,接连上演这样的风沙灾事,让我们又进入新一遭风沙弥漫、万物失色的轮回,而且今年的沙尘暴提前问津了北方。   对于每年发生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的起始时间越来越早,以致于扩展到夏秋季也时有发生,专家们表示出不可避免的担忧,虽然在预测其发生频率、时间迟早方面说法有所不同,但对其成因、危害及建议却相当的一致。      沙尘暴:世界性环境问题      人类在与严酷无情的大自然进行艰苦抗争中,付出过太多的代价。就沙尘暴来说,自有陆地以来就肆虐和危害着地球。今天,当追求“文明”的人类由于急功近利地发展和扩张,使得大自然对人类的灾难性惩罚,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重。   当沙尘暴危害的话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热点的时候,“应当放弃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GDP”的观点,就已经受到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赞同。专家们提出:我们必须对沙尘暴有真正的了解和思考。   兰州中科院寒旱所,长期从事沙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董光荣向记者介绍:沙尘暴由来已久,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程度不同罢了。他说,沙尘物质的富集地沙漠遍布于全世界,占陆地面积的30%。黄土也是沙尘暴的地面沙尘源物质之一,而它最初的源头还是沙漠。由于沙漠在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加之不同地形和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变化,全球形成了4个主要的沙尘暴源区:北美、中亚、澳大利亚和中非。其中中亚地区最严重,尤其苏联未能吸取美国西部盲目大开发的历史教训,从上世纪1954年开始至60年代,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大规模移民,10年开垦了6000万公顷荒地,后又有大量新垦地弃荒沦为沙丘,沙尘暴的袭击便随之而来,以致我国内蒙古和北京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非洲尤其是中非的沙尘暴多发,除了大气和干旱因素外,还有人口的膨胀和极度贫穷导致过度垦植和放牧、使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原因。   中国的沙尘暴,有确切文字记载最早是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甘肃“夏四月,大西风,折木发屋,扬沙昼晦。”从那时到新中国建国时,我国发生过沙尘暴70次,平均每31年发生1次。而建国至2006年56年间,共发生沙尘暴98次,平均1.7次/每年,与历史时期1次/每31年相比,形成惊人对比。进入21世纪后,沙尘天气和沙尘暴频度急剧增加,平均每年五六次,动辄连续多天、横扫整个北方,以致波及南方一些地区和日、韩等国。这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发生频数与趋势为直线上升。   中国科学家们经长期调查研究,已找到并确认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即:一是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面积达56万多平方公里,沙漠、沙地丰富,干旱湖盆多,又是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要冲,极易形成强沙尘暴,是沙尘暴高频区和重灾区,4个源区中最严重的沙暴中心;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在历史上就多次经历过沙尘暴的袭击,尤其盆地南缘和西边的喀什冲积平原,风沙活动频繁,和田地区尤甚。解放后,塔里木盆地边缘和西部地区,平均6年发生1次,为沙尘暴高频区;三是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农牧交错,土地沙漠化严重,是沙尘暴后发高频区,直接威胁华北、京津地区以至东亚;四是蒙陕宁长城沿线,风大干旱,同样过垦过牧,沙尘暴发生频率年平均接近和超过20天。四大沙尘暴源区的确认,对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因:荒漠化的扩展      专家们一致认为,风和沙源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因素。风,是起沙尘的动力因素;沙源,就是干燥、疏松地表的沙尘物质,加之有春天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空气条件,沙尘暴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认为,就人类能力而言,目前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冷暖变化,也不可能消灭沙尘源地,只能是在防治和保护上使其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说,沙尘暴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仍将存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是快与慢的问题。      其实,更多的专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与地面状况的坚疏关系很大。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诱因;反过来,每一次沙尘暴又导致4cm~5cm厚度的地表风蚀,为下一次沙尘暴创造了新的条件。中科院陈广庭研究员举例说,我国解放初新疆建设兵团的大面积开发,塔里木河上游开发截水导致罗布泊干枯;甘肃为解决贫困农民生活问题,往绿洲边缘荒漠半荒漠地带移民开荒,造成地表生态的破坏,都是人为因素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整个西北部,长期的滥垦、滥樵和滥牧,是导致原生态破坏和快速荒漠化的主因。   中科院长期研究沙漠和沙漠化以及国民经济重大环境问题专家、“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防治”重大科研课题主持人杨根生研究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1952年以来,甘肃河西地区发生过五六十次沙尘暴,形成重灾的十多次,都是从河西本地源起的。这是由于河西上游水源不断减少,干旱湖盆急剧增加,加之绿洲边缘地带人为破坏导致严重荒漠化,形成沙尘暴地表物质因素所致。      有效途径:遏制荒漠化      在全球蔓延并有扩大之势的沙尘暴,同恐怖主义一样,令全世界感到不安。在不能改变大气不良变化的前提下,尽快遏制土地的快速荒漠化,成了当务之急。于是,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选择了“不要让旱地荒漠化”。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也很快就会到来,今年主题又会是什么呢?当然,无论是什么,遏制荒漠化,保护土地,永远是人类的环保主题。   据国家“沙漠化”973工程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已经占到了GDP总值的14%。这项工程的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治理沙漠化是自然生态保护中的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治理思路和模式,不然不仅难以奏效,日久天长,还会让我们失去信心。他认为,应当认真吸取北美治理沙尘暴灾害的教训与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将大量土地退耕还草,以建立国家公园的形式予以保护,加上其他的科学有效措施,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从沙尘暴的成因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产生的消极作用之大,所以如果人类学会尊重自然、重视保护生态,尽可能地保持地表结持状态,就会减缓和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对付沙尘暴,人类有事可做。   中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既有境外的,也有境内的。境外来源,近年已有国际合作,尤其是蒙古国已加入亚洲反沙尘暴网络,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绿墙计划”。日、韩、朝几国也与我国开始联盟,有所行动。   荒漠化的扩展重点在西北,遏制的着眼点也应放在西北。中科院研究员杨根生认为,沙尘暴的防治,要害是源区,尤其是西部源区。他说,现在刮到各城市的粉尘已不是沙漠中的颗粒,而是来自沙漠和绿洲边缘地带主要是西部被破坏的地表,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西部众多的干旱湖盆。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说,沙尘暴要全方位防治,不能只注意下风地区。   制定防沙治沙的规划,与沙尘暴打持久战。中科院研究员杨根生对笔者说,整个北方要统一规划,哪里搞草哪里搞林,要根据降水量多少不同明确下来。贺兰山以东,应重点种草,防止超载,避免沙漠化;贺兰山以西,重点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要给生态沙漠绿洲边缘交接地区生态给水。大面积恶化的地方,要撤人搞无人区搞保护区。他建议,旱作农业区域界的划分要再往南推,很多地方不能再种粮了。   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改革耕作制度。中科院研究员王涛、陈广庭、钱正安等认为,北方尤其西北几个大的水流域(如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上下游水资源的利用很不合理,要尽快解决水资源调配问题。此外,有专家建议要在农业耕作制度上加快实行改革,以有效保护地表。   尽快建设和完善沙尘天气监测系统,以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专家们认为,沙尘暴多发生在西北荒凉和交通不便的地区,面积大,常规办法难以及时评估,不利于减灾救灾。而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用卫星空间技术对沙尘暴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就应该发挥其作用,进行及时高效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并及时发布信息,以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目前,尽管我国荒漠化治理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防沙治沙和遏制荒漠化进程仍然很慢,人为隐患消除较为困难,荒漠化和沙化面积仍在许多地方进一步扩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虽然被列入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但积重难返,工作是十分艰难的。我们需要下更大的决心,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改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力求与其和谐共处,土地安全的问题必会有较大的改善,沙尘暴的危害虽不能根治,却也会大大减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将《》分享给朋友吧,本文地址(点文本框快速复制):
友情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塔里木河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