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无缝钢管丝接胀接怎么热处理

一种低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加热至℃保温10~30min,使材料完全转化为奥氏体,且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然后在500~380℃等温处理1~5h,碳化物均匀析出,奥氏体转化为下贝氏体,然后低温回火160~180℃保温0.8~1.5h,空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处理的低合金钢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耐磨性能好;动载荷缺口敏感性小,还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且铸造性能好,铸件成品率高。
专利类型:
申请(专利)号:
申请日期:
公开(公告)日:
公开(公告)号:
主分类号:
C21D1/20,C21D1/00,C,C21,C21D,C21D1
C21D1/20,C21D1/00,C23C14/48,C23C14/00,C22C38/38,C22C38/00,C22C38/24,C22C38/00,C21D9/00,C,C21,C23,C22,C21D,C23C,C22C,C21D1,C23C14,C22C38,C21D9,C21D1/20,C21D1/00,C23C14/48,C23C14/00,C22C38/38,C22C38/00,C22C38/24,C22C38/00,C21D9/00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吉威熔模铸造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主申请人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荷花桥
专利代理机构: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国别省市代码:
一种低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合金钢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C:0.85~1.24%;Mn:1.35~1.85%;Cr:1.40~1.90%:V:0.1~0.6%;Mo:0.15~0.2%;RE0.1~0.3%,Si:0.2~0.35%,S,P均<0.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低合金钢采用的热处理方法如下:加热至℃保温10~30min,使材料完全转化为奥氏体,且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然后在500~380℃等温处理1~5h,碳化物均匀析出,奥氏体转化为下贝氏体,然后低温回火160~180℃保温0.8~1.5h,空冷。
法律状态:
公开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莲都20#精密钢管热处理后的精整
推荐商家:
莲都20#精密钢管热处理后的精整[详细参数]
莲都20#精密钢管热处理后的精整[详细内容]
莲都20#精密钢管热处理后的精整 由于热处理后的20#精密钢管容易发生变形,故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精整。
&&& 在某些20#精密钢管的热处理生产线上,在回火炉出料口处设置定径机对20#精密钢管进行定径。定径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20#精密钢管外径的几何尺寸精度;二是保证20#精密钢管具有较小的椭圆度,这对于需要进行螺纹加工的套管及油管十分有利,为保证螺纹质量创造了条件。
&&& 莲都20#精密钢管在热处理后会发生变形,即弯曲及椭圆度增大.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及后道工序的要求,因此,矫直工序必不可少。矫直工序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种变形,使产品的弯曲度及椭圆度达到标准要求。
&&& 常用的20#精密钢管矫直机为斜辊矫直机及压力矫直机,斜辊矫宜机效率高、矫直效果好,不仅使20#精密钢管的弯曲得到娇直,而且可以改善20#精密钢管的椭圆度。但斜辊矫宜机对20#精密钢管的端部弯曲(鹅头弯)矫直效果不理想,通常需用压力矫直机进行矫直G对斜辊矫直机而言,20#精密钢管只有在弯曲及压扁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矫直效果。影响20#精密钢管矫直质量的参数为各辊的压下量、下中间辊的挠度、矫直温度、20#精密钢管的钢种、规格及矫直速度等。
&&&莲都20#精密钢管由弯到直的矫直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弹塑性变形过程,而变形力必须达到或超过20#精密钢管的屈服强度才能产生塑性变形。在热处理线上矫直机通常布置在回火炉后面,20#精密钢管出回火炉后,温度略加调整即进行娇宜,称之为&热矫&或&温矫&。
&&& 钢的强度随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而不同的钢种同一温度时强度差别也较大,所以,在调整矫直机时,各辊的压下量及中下辊的挠度因钢种及矫直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Mn系列钢种同cr&Mo系列钢种相比,由于cr&Mo系列钢种的高温强度高于Mn系列钢种,因此cr--Mo。系列钢种的压下量及中下辊的挠度要大于Mn系列钢种。同样,低温或冷矫时压下量及挠度要大于&热矫&。也就是说,钢种、矫直温度是调整矫直机参数的重要依据。此外,20#精密钢管 的规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的做法是随着规格的减小压下量及挠度加大。矫直速度随着20#精密钢管规格的增大而降低。
&&& 另外.各辊的历下量是不同的,对六辊矫直机而言,前、后辊的压下量远小于中间辊一样,20#精密钢管与矫直辊的接触弧线长度要合适,按I/2&3/4辊长进行调整,中辊取上限,前、辊取下限.
&&& 总之,影响莲都20#精密钢管矫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应用中要反复试验以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山 东省聊城市富坤钢管有限公司 市场一部: &&&&&&&&
扈 经 理: 市场二部: &&&&&&&&
王 经 理: 国际贸易部: &&&&&&&&&&
&李 经 理: && 传& 真: &服 务Q Q: &&&&&&&&&
开户名:山 东省聊城市富坤钢管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兴华支行 开户账号:15-
地址: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与机场路交汇处
供应详情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勤加缘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本页面提供有关的供应详情信息,您是想采购聊城热处理?可以直接联系供应商哦。钢的热处理是_百度知道
钢的热处理是
其中回火等又分为高温、低温、退火,以使钢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然后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和冷却速度来做处理,来达到想要的钢材性能、正火:回火热处理分为。这些热处理主要是把钢加热到不同的温度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水、碱水和盐类溶液等,保温一段时间。淬火能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广告位展示。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油。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却。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剂有,使其温度骤然降低。退火的目的,但要减少其塑性,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 3,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称为退火,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同时可降低硬度,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剂中,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2,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然后使它慢慢冷却: 1,减少残余应力,提高钢的力学性能钢的热处理的目的 名词解释
[整体热处理]:对工件整体进行穿透加热的热处理。[方法]: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根据在一般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热处理可分为预备热处理更长最后热处理。一般零件的工艺路线为:毛坯(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机械(粗)加工→淬火+回火(或表面热处理)→机械(精)加工。退火与正火常作为预备热处理,其目的是为消除毛坯的组织缺陷,或为以后的加工作准备;淬火和回火工艺配合可强化钢材,提高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45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热处理方法
Ak(J)退火(随炉冷却)
32~48正火(空气冷却)
40~64淬火(水冷)、低温加回火
16~24淬火(水冷)、高温回火
一、退火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用退火方法]: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目的]:根据不同情况,退火的作为可归纳为降低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性能;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等。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工艺。 [工艺]:完全退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20℃~30℃,保温时间依工件的大小和厚度而定,要使工件热透,保证全部得到均匀化的奥氏体,冷却方式可采用随炉缓慢冷却,实际生产时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应用]:完全退火主要用于ωc>0.25%的亚共析钢,低碳钢和过共析成分的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成分的钢加热至ACcm以上完全奥氏体化后,则在随后缓冷时,将会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显著降低。零件毛坯进行完全退火,可使热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的组织均匀化和细化;完全退火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45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铁素体+珠光体)45钢锻造后与完全退火后的力学性能比较状态
αk/kJ??m2
≤229 完全退火后
2、球化退火
——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工艺]: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以上20℃~30℃,保温后的冷却有两种方式:普通球化退火时采用随炉缓冷,至500℃~600℃后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则是先在Ar1以下20℃等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再随炉缓冷至500℃~600℃出炉空冷。
[应用]: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和过共析成分的钢(高碳成分)。对于含碳量高的共析和过共析钢铸、锻、焊件,进行球化退火可得到硬度较低的球状珠光体,如T10钢经球化退火后,硬度由255~321HBS降到≤197HBS。从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同时获得球状珠光体也是为淬火作组织准备,使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并可减小冷却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球状退火后的组织(球状珠光体)3、去应力退火——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工艺及应用]: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较宽,但不超过AC1点,一般在500℃~650℃之间,铸铁件去应力退火温度一般为500℃~550℃;焊接工件的去应力退火温度一般为500℃~600℃。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也要根据工件的截面尺寸和装炉量决定。去应力退火后的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免产生新的应力。
1、正火工艺及其目的 ——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工艺]:正火处理的加热温度通常在AC3或ACcm以上30℃~50℃。对于含有V、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可采用更高的加热温度(AC3+100℃~150℃)。正火冷却方式最常用的是将钢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吹风、喷雾和调节钢件堆放距离等方法控制钢件的冷却速度,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特点]:与退火相比,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因此,相同钢材正火后获得的珠光体组织较细,钢的强度、硬度也较高。
[应用]:正火可以作为预备热处理,为机械加工提供适宜的硬度,又能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并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为某些受力较小,性能要求不高的碳素钢结构零件提供合适的力学性能。正火还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好组织准备。
2、正火与退火的选用 从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方面考虑: 一般认为,钢的硬度在(170~230)HBS时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wc<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偏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如采用正火处理,则可适当提高硬度,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wc=0.25%~0.5%的中碳钢也可用正火代替退火,虽然接近上限碳量的中碳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但尚能进行切削加工,而且正火成本低、生产率高;wc=0.5%~0.75%的钢,因含碳量较高,正火后的硬度显著高于退火的情况,难以进行切削加工,故一般采用完全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wc>0.75%以上的高碳钢或工具钢一般均采用球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如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存在,则应先进行正火消除之。 图3-10常用退火与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和热处理工艺曲线从使用性能方面考虑:一些受力不大的工件,性能要求不高,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从经济性方面考虑:由于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因此,在满足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退火正火加热规范三、淬火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淬火冷却 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常用淬火方法 :主要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小淬火应力,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淬火冷却方法
(1)单介质淬火
是采用一种淬火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这种淬火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碳钢工件多采用水淬,小尺寸碳钢件和合金钢件一般用油淬。缺点对大尺寸和或形状复杂的工件,采用水淬变形开裂倾向大,而油淬冷却速度小,淬不硬。 (2)双介质淬火
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组织即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常用的有“水——油”、“水——空”双介质淬火。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减少热应力和相变应力,降低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所以可用于形状复杂和截面不均匀的工件的淬火。但操作时应严格控制工件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求操作工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
(3)马氏体分级淬火
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浸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点的碱浴或盐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在工件整体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的淬火。这种淬火方法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并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完成马氏体转变,大大减小了淬火内应力(比双介质淬火小),因而有效地减小或防止了工件淬火变形和开裂。同时还克服了双介质淬火出水入油时间难以控制的缺点。但对大截面零件难以达到其临界淬火速度。分级淬火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如刀具、量具和要求变形很小的精密工件。 若取略低于Ms点的温度,此时由于温度较低,冷却速度较快,等温以后已有相当一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当工件取出空冷时,剩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这种淬火方法适用于较大工件的分级淬火。
(4)贝氏体等温淬火
它是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稍高于Ms点温度的盐浴中等温保持足够长时间,使奥氏体全部转变为下贝氏体组织,尔后于空气中冷却的淬火方法,获得综合力学性能。等温淬火可以显著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适宜处理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工具和重要的机器零件,如模具、刀具、齿轮等。同分级淬火一样,等温淬火也只能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淬火方法外,近年来还发展了许多提高钢的强韧性的新的淬火工艺,如高温淬火、循环快速加热淬火和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等。
四、回火 ——回火是将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使工件获得所需的使用性能。
1、回火目的 钢在淬火后一般很少直接使用,因为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并且有内应力产生,马氏体虽然强度、硬度高,但塑性差,脆性大,在内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此外,淬火后组织是不稳定的,在室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体积变化而导致工件变形。因此,淬火后的零件必须进行回火才能使用。回火的目的是:(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2)稳定组织,稳定尺寸;(3)降低脆性、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2、回火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200℃以下)→残余奥氏体分解(200~300℃)→渗碳体的形成(250~400℃)→渗碳体聚集长大(400℃以上)。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淬火内应力不断下降或消除,硬度逐渐下降,塑性、韧性逐渐升高。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淬火40Cr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3、常用回火方法
[低温回火](&250℃)
低温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目的是降低钢的淬火应力和脆性,回火马氏体具有高的硬度(一般为58~64HRC)、强度和良好耐磨性。因此,低温回火特别适用于刀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及高频表面淬火等工求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工件。
[中温回火](250℃~500℃)
中温回火后得到回火托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一般为35~50HRC),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弹性元件及热作模具。
[高温回火](&500℃)
高温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后,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硬度为220~230HBS)。高温回火主要适用于中碳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制作的曲轴、连杆、螺栓、汽车半轴、机床主轴及齿轮等重要的机器零件。
回火温度/℃
回火后硬度
适用范围 低温回火
要求高硬度和耐磨的工具和零件。如切削刀具、冷冲模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件等 中温回火
要求高屈服强度和一定韧性的弹性元件,热作模具等 高温回火
200~350HBS
要求综合力学性能的重要受力零件,如轴、齿轮、连杆、螺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缝钢管丝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