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屈伸运动方式的腕关节屈伸训练器有哪些

查看: 4801|回复: 0
[转帖]浅析几种民间舞膝部屈伸的动律形式
该用户从未签到
&lt&&&从人体运动解剖学来说,膝关节在关节分类中属运动关节,它的运动形式以屈伸为主。在民间舞训练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膝的不同屈伸动律制约着民间舞的不同风格的显现,膝的屈伸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上下弯曲或蹲起的运动过程,但它却是所有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动律,而这一动律制约着风格。
& & 屈伸有时象是一具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动作;有时象“粘合剂”把动作和动作有机连接起来;有时又象“涟漪”似的连续不断地贯穿在各种动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膝的屈伸是舞蹈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能否准确、自如、充分地掌握与运用不同民间舞种当中的膝的屈伸,是检验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表演者的重要依据。舞蹈中膝的屈伸动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地的、有移动的;幅度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等等。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屈伸动作,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中国舞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 & 下面试析几类舞种的不同屈伸,加以具体说明。&/P&
&lt&一、藏族舞蹈
& & 藏族不同类型的舞蹈中都体现藏民所共同具有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所以形成了较统一的运动规律和美学概念。而这些规律构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的风格,其膝有规律的屈伸和颤动,也是藏族各类舞蹈均有的动作特点。若要较好完成民间舞表演需要肢体达到在松驰中的协调而不僵硬,主要是依靠训练膝部屈伸来实现。
& & 藏族舞中的屈伸大体可分为“颤”屈伸、“柔”屈伸和“硬”屈伸三种,检验“颤”,屈伸是否自如运用的依据是踢踏。踢踏是舞者用脚掌分别先后,轻重的在地面上做节奏性的运动,发出各种不同的“踏”、“踏”声音。在踢踏中膝的屈伸频率较快,幅度较小,形成了上下快速颤动的屈伸动律,故而称“颤”屈伸。在动作中,舞者的膝部要做到松驰而富有弹性。如:冈达动作是通过膝部的“颤”屈伸来带动脚掌抬起(左右脚交替)离地5-10公分,并始终在屈伸中完成这一动作过程。这样可以使舞者身体重心迅速左右移动,既训练以踝关节的灵活敏捷,又加强了膝,踝松驰协调配合的动作意识,使舞者扎实掌握了踢踏舞膝的风格动律。
& & “柔”屈伸要求膝部屈伸的频率较慢,形式为一屈一伸,连绵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能力的柔软屈伸是其内在的动律核心。舞者只有通过膝部屈伸的柔韧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训练,才能学习好藏舞中的“弦子”。如“弦子”中的三步一抬、三步一撩动作,甚至简单到一个靠步,舞者都必须具备上述膝部的屈伸能力,否则舞者不可能表现出“弦子”舞特有的韵味,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再加以头部、躯子、胯部巧妙的配合,形成内在微妙的晃动,由此引发出藏民间舞的舞姿及连拉性动作的三道弯特征,才能产生“弦子”舞长袖轻拂、含蓄典雅、舞步轻盈、活泼流动的风格特点。
& & “硬”屈伸在藏民间舞中的训练主要依靠锅庄来完成,虽然也是双膝一起颤动,但它的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舞者的躯干与上肢随脚下步法而动,具有块状的整体感,表现出藏族舞中憨厚、深沉的个性特征。当舞者经过硬屈伸训练后,膝部具备了很好的控制力,才能更好的表现出锅庄舞飞奔跺踏的韵味及风格特点。&/P&
&lt&二、胶州秧歌
& & 胶州秧歌以其舒展、明快、富于韧劲的舞姿;细腻、婉转、泼辣的情感以及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喜爱。一提到胶州秧歌,就会想到“扭”字,如正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曼扭等,既然有了“扭”,必定也需要膝的运动来配合。在胶州秧歌中膝的屈伸无论从外形还是方位上说,都是一种流动中的屈伸,主力脚掌划脚跟碾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有控制的屈伸波及到腰及上身各部位,形成身体流动中的曲线。在这个过程中,外表看似简单,其实内在膝的屈伸力量就象一条扯不断的橡皮筋,其中力的运动形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流,通过膝的伸慢慢向上延伸逐渐贯穿至全身。如果在胶州秧歌中失去了膝的屈伸这一运动过程,那么流动舞姿中最基本的“三道弯”体态就无法形成。如正丁字拧步,起法儿时:动力脚抬起脚尖向里捌,屈膝关胯;动作时:落动力脚的脚跟,重心由主力腿移动动力腿,同时外碾动力脚产生力流,这种自下而上的流动力量波及到躯干和头部与之协调配合,“三道弯”体态韵味才会在膝部完成屈伸动作时,表现的最为完美。因此,训练舞者膝部有控制的柔韧性屈伸,是完成胶州秧歌流动和静止的“三道弯”动作的关键。&/P&
&P&三、维吾尔族舞蹈
& & 维吾尔族舞蹈不论从动律与体态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美,虽然体态挺拔是贯穿于维吾尔族舞蹈始终的突出特点,但膝部的屈伸动律却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维族舞的屈伸大体可分为点颤式屈伸和一步两颤式屈伸,点颤式屈伸出现在赛乃姆舞蹈节奏中,在主力腿膝部连续做轻微上下颤动的同时,动力腿脚掌有符点节奏的做点地动作,形成了一种点颤式的屈伸动律,再配合维吾尔族舞蹈上身的基本动律摇身,就形成了摇身点颤,这一动作在女性舞蹈中常见。垫步、三步一抬都包含了点颤式屈伸这种动势。如垫步是赛乃姆舞蹈的主要步法,它连结于动作之间,在流动过程中膝部始终靠拢,并且点颤式屈伸始终贯穿其中。所以在学习维族舞中,只有扎实掌握这种点颤式屈伸,再加上膝部的控制力量,掌握重心移动时的平稳状态和保持上身立腰、挺拔的体态,才能表现出垫步横向平稳流动的动感特点。
& & “一步两颤”式屈伸在齐克提麦舞蹈中有所体现,这种屈伸是膝部做规律性的颤动,即:一步两颤,一小一大。颤动时平稳有力,平稳中带有内含起伏,使步法形成平稳沉浮的动感特点。颤步是齐克提麦舞蹈的主要步法动律,它的特点就是一步两颤式屈伸。要想达到维吾尔族舞蹈脚下“微颤而不窜”这一特点,必须先从膝部屈伸练习开始,训练膝部使之达到既有控制又富有内含的弹性这一动律特点。正是这种点颤式屈伸,一步两颤、一小一大有机结合的屈伸动律,才体现出维吾尔族舞蹈特有的风格特点。&/P&
&P&四、东北秧歌
& & 东北秧歌是汉族民间舞的一种,它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艮劲儿”、“浪劲儿”、“美劲儿”。体现这一风格特点的关键是脚下的踢步,而踢步又是由膝部的屈伸引发而来的,即在屈伸的同时进行踢步,所以,东北秧歌中膝的屈伸也影响着舞蹈的风格。
& & 东北秧歌中的屈伸多为提压式屈伸,如前踢步、后踢步、顿步,不同之处只是在节奏重拍的处理上和脚运动的方向上。这种提压式屈伸在准备动作时,膝部的直——微屈是有控制的,其中孕育着一种短促而有弹性并带有一种提压式的屈伸力量。踢步在瞬间的屈膝和出脚之后,接下来便是一种缓慢的膝伸和稳稳的收脚,从而形成“出脚急、落脚稳”的动感特点;顿步中的屈伸力量较短促而有弹性,与此同时双膝存有反弹的力量,也就是重量下压并迅速提起,有了这种特殊的屈伸动律,再加上舞者手臂的绕花及躯干协调颤动式的起伏和扭动感,就把东北秧歌“艮、俏、浪”的独特美感活生生的表现出来。所以在东北秧歌中,只有先解决了舞者膝部的这种提压式屈伸,才能体现出膝的这种自下而上的连锁反应的协调训练,体现出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 & 通过对以上几种民间舞蹈分析来看,膝的不同屈伸动律制约着民间舞不同风格的显现:“颤”屈伸、“柔”屈伸和“硬”屈伸在藏舞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藏舞中弦子和谐优美、踢踏的欢快及锅庄粗犷奔放的风格韵味是在较好把握上述膝部三种屈伸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在胶州秧歌膝部柔韧性的屈伸贯穿于最基本的“三道弯”体态中,将脚下碾动产生的自下而上的力流慢慢向上延伸逐渐贯穿至全身,从而较好的体现了胶州秧歌的典型性风格特点;在维吾族舞蹈中,点颤式屈伸,一步两颤一小一大屈伸动律有机结合,同时加之膝部所应具备的既有控制又富有内含的弹性,使得达到脚下“微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独有的风格特点,即“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也正是在舞者膝部进行提压式屈伸的基础上产生的。故,把握好膝的不同节奏、速度、力度的屈伸是掌握各民间舞动律风格的主要环节及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抓住了各民间舞中膝的屈伸动律的妙处所在,它的风格韵味才会巧妙而自然的流露出来。
文章出处:《论中国民间舞艺术》
文章作者:杨 洁&&&/P&
Copyright &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器_E-HQS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器
商品名称: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器
货号:100096
型号:E-HQS
价格(元):1100
&&&&名称:踝关节活动训练器   Anke Flexion And Extention Trainer规格:40(L)×25(W)×90(H)cm质量:6.0kg 用途:训练踝关节屈伸活动,手杆可用于加强训练动作备注:原E-HQS踝关节屈伸训练器
友情提示:
您只要致电:021----
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E-HQS相关产品!
|&&|&&| &|
 Copyright &
yili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201号3幢1501座
生产基地:上海市淞江区明南路498号
 电话:021---
传真:021-
 上海益联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膝关节水中屈伸运动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体育学刊》2013年04期
膝关节水中屈伸运动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摘要】:为观察目前普遍使用的膝关节水下康复训练法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以及膝关节运动学特点,以体育院校的20名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女10名、男10名),采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分别进行单次膝关节最大屈伸运动和连续多次重复性屈伸运动时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同时采用常速摄像机在水下记录膝关节运动(拍摄频率25 Hz)。结果表明在膝关节进行连续重复性屈伸运动时,在运动初始阶段拮抗肌的肌电活动低于主动肌,随后拮抗肌活动逐渐升高直到最大。而在膝关节单次屈伸运动中,主动肌的肌电活动在膝关节产生运动前激活达到最大,并且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单次屈伸运动时拮抗肌肌电活动都比连续重复性屈伸运动时低,但是在运动范围的后期单次运动时主动肌的肌电活动水平要高于重复运动时。在两种康复训练模式下,膝关节角速度曲线模式以及峰值角速度值都相似。结果说明:水下单次屈伸运动有利于锻炼主动肌,在重复性连续多次屈伸膝关节时,主动肌活动逐渐减弱,拮抗肌增强,这种训练模式有利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的康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804.63【正文快照】:
水中训练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神经肌肉康复中,因为水的浮力作用可以减少肢体自身的重力作用对身体关节造成的影响[1]。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可以为骨骼肌机能紊乱的患者提供水中康复训练的方案。尽管有一些学者已经使用水下训练方法研究了不同游泳技术风格时的水流动力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红;[J];体育学刊;2003年05期
马勇;郑伟涛;;[J];体育学刊;2008年02期
葛宁,丁飞;[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宇红;董晓琪;李波;黄秀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程丹;;[J];才智;2011年30期
吴晓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刘东升;朱英民;;[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张晓侠;[J];科技广场;2005年07期
万伦;敖灿;徐海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樊瑞娟;;[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朱礼金;;[J];山东体育科技;2010年04期
金洪波;;[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05期
张晓侠;[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晓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郑伟涛;马勇;何海峰;韩久瑞;;[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勇;[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张东彦;[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何海峰;[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化芳;[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彪龙;[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樊汶桦;[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萌;[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孟林;[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高绪秀;[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熊玮;[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徐洋;[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罗晓川;[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尹豪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芗生,陈翼建;[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2期
李文辉,朱卫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郑伟涛,韩久瑞,黄谦,葛新发,易名农;[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2期
郑伟涛,韩久瑞,王季安;[J];体育科学;1997年04期
葛新发,马勇,郑伟涛,韩久瑞;[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郑伟涛;何海峰;马勇;韩久瑞;;[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周士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瓮长水,高怀民,于增志,尹岭,霍春暖,张雅静,高丽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郭民霞,俞世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新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宗成;;[J];福建体育科技;1989年01期
李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1990年01期
;[J];浙江体育科学;1991年01期
张健,王宇;[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汤海鹏;;[J];体育科学;1985年04期
;[J];浙江体育科学;1990年01期
潘慧炬,李建设,杨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杨太胜;[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钱竞光;[J];体育与科学;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健;杨世美;;[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卢德明;;[A];第二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C];1981年
;[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A];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文摘集(年)[C];1986年
黄勇;忻鼎亮;龚铭新;王乐军;耿卫平;;[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忻鼎亮;;[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翠;宋祺鹏;贾刚;毛德伟;;[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林艳;;[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王海涛;刘建国;赵焕彬;;[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郑义;;[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石岩;[N];科技日报;2006年
高博;[N];科技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刘丽英 东博;[N];福建日报;2002年
于毅;[N];江苏经济报;2000年
陈立群;[N];中国文物报;2002年
文和;[N];辽宁日报;2001年
陈新远;[N];深圳商报;2001年
王忠维 耿海军;[N];解放军报;2002年
陈扬;[N];中国旅游报;2001年
任维东;[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琨;[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雷建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周兴龙;[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马祖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唐刚;[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杨先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张秀丽;[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马静华;[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肖丹丹;[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王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春香;[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颜亮;[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望斌;[D];吉林大学;2004年
余锦波;[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戴震;[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李强;[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陶玉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周雷;[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慧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金春林;[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说明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三种运动的基本形式_百度知道
说明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三种运动的基本形式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健身教练》的教材中关于人体关节的5种运动方式: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左右方向)在矢状面(前后方向)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外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节活动度评定-膝屈伸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臂屈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