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反手技术的反手是东方式反手还是半西方式正手?

有没有高手详细说一下 费德勒 纳达尔 技术特点是否真的相克?
81回复/2亮 8952浏览
我几年前看到的一个帖子
豆子之所以克牛,是因为左手+高转速上旋球。因为转速够快够狠(球速度本身不快),用降节奏,控制牛的反手,单反拍面的稳定性不够,咬不准高转速上旋球,造成牛反拍稳定性大幅下滑。 象你说的梅尔泽上旋球根本不具备高转速。梅尔泽的脚步移动也和豆子不是一个级别的。梅尔泽不可能象豆子那样不停的闪身正手,就算闪身正手转速不够也会被牛直接反击。
相反的高转速上旋球,对于双反高手尤其是在硬地,几乎等于白给。例子08澳网豆子VS松加,09中国赛豆子VS西米奇,09上海大师赛豆子VS劳模,09美网豆子VS菠萝,10澳网豆子VS穆雷,整个过程就是豆子用正手上旋球漫悠悠压对手双反,对手双反直接高速平击抽回来,豆子越打越吃紧,拉不出上旋了变切削了。
LZ不会忘记09大师杯豆子3战全负的尴尬吧,三个对手全是双反高手。
如果不是相克,豆子为什么会被这些双反高手暴虐?而这些双反高手面对牛时又不堪一击呢?而且这不堪一击的情况还是发生在08-09牛的衰退期,05-07就不用说了。
再说你举的例子,索德林和小唐。能赢牛,完全是因为牛老了,步伐跟不上所致。换成05-07牛的巅峰状态,你双反再快再深也没有,因为平击球不象豆子的高转速上旋球,造成牛单反咬不准的情况。平击球越快牛的节奏越快,这是牛最喜欢的,平击球过来牛想抽想切柔韧有余。
LZ你可以查查05-07的录像资料,牛的绝技之一,“反手位弹击”,当对方双反合力平击球压牛反手时,反手位弹击直线百试不爽。因为那时牛身体机能够好,脚步到位早,想怎么玩都成。现在的牛根本打不出这种球。
从08年开始牛的状态大幅下滑是不争事实,10年进一步下滑。《引用自西格诺里》
高手讨论下? (请勿涉及费纳谁更伟大更强之类的话题,多谢)
这些回帖亮了
红土场上,老费的进攻打不死纳达尔,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人能在红土上打死纳达尔。
而巅峰时,奶牛红土总能进决赛,纳达尔在其他场地就很难碰到费德勒,所以就造成了纳达尔克费德勒的假象。
至于那些拿后来的硬地交手成绩论证纳达尔也克费德勒的,怀疑他们的脑袋是不是只有一根筋,多次围城不克,被反攻倒算不是很正常么。
另外一个事实是,这些年奶牛的水平下滑了,对纳达尔的交手战绩,反而渐渐地变得好看了,这不是抽那些克星论的人的脸么。
如果费德勒红土实力差一点,每年等着纳达尔来挑战硬地草地,结果没准就会反过来,到时又会出现费德勒是纳达尔克星的奇葩言论。
引用35楼 @ 发表的: 既然说到了失约的问题,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牛在05-07年间,只有05 AO和RG是只进入了SF(其中RG还是输给豆子),剩下的10个大满贯全部进入决赛: 奶牛:05 AO - SF,RG - SF,WC - W,USO - W 06 AO - W,RG - F,WC - W,USO - W 07 同上 在这期间,豆子参加过5次决赛(05-07 RG,06-07 WC),在剩余的大满贯中最好战绩为QF,也就是说,他在这些赛事中,离决赛还有至少两轮的距离: 豆子:05 AO - 4R,RG - W,WC - 2R,USO - 3R 06 AO - A,RG - W,WC - F,USO - QF 07 AO - QF, RG - W,WC - F,USO - 4R 对比两人10-11年的大满贯战绩: 豆子:10 AO - QF,RG - W,WC - W,USO - W 11 AO - QF,RG - W,WC - F,USO - F 奶牛:10 AO - W,RG - QF,WC - QF,USO - SF 10 AO - SF,RF - F,WC - QF,USO - SF 如果一方进入决赛而另一方没有就算失约的话,奶牛10和11年WC和USO失约,在这4次赛事中豆子的战绩是2W 2RU。而在豆子失约的决赛中(除去06AO退赛,总共6次),奶牛全部夺冠。 从数据来看,当05-07年奶牛相当稳定地夺冠时,豆子在硬地大满贯上不仅是失约,而且战绩不佳(没进SF)。到了10-11年奶牛开始失约时,豆子的表现虽然很好,但是决赛胜率并没有那么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说豆子之前的失约影响了两个人战绩的对比,并没有什么问题。 1、牛豆决,法网上从来没有把豆子哪怕拖进到第五盘过。反倒是豆子在奶牛最擅长的草地地上,三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打得比一年好,亲手掀翻了牛王朝。而且输的两次决赛都是当届选手里给奶牛造成威胁最大的。 2、在04---07年,5盘3胜比赛中,硬地/地毯上能从奶牛手里拿走两盘或以上的,只有萨芬、纳班、豆子 04---07年中非红土胜奶牛两次以上的,豆子(2),纳班(3),卡纳斯(2)。 巅峰牛在慢速室外硬地上打未成熟豆,在3次交手中1:2落了下风。唯一一胜还是输2赢3。并没有表现出他在那个时代的统治力。 3、对战记录对信心上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室内赛奶牛打豆子可是虎虎生威的。 草地上06年赢过一次了,有底气吧?07年决赛再次面对在第二周中被大雨不断折磨的豆,决赛中也不过是惊险拿下。 所以豆子硬地实力进化不够快,多次失约,对与奶牛的对战记录到底是怎么影响,真不好说。豆子在技术层面是不是克奶牛,如果说不克那算是慢速室外硬地实力不济? 纯引用下
Head-to-head tallies All matches: Nadal, 18C10 All finals: Nadal, 13C6 Grand Slam matches: Nadal, 8C2 Grand Slam finals: Nadal, 6C2 Tennis Masters Cup/ATP World Tour Finals matches: Federer, 4C0 Tennis Masters Cup/ATP World Tour Finals finals: Federer, 1C0 ATP Masters Series/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 matches: Nadal, 9C4 ATP Masters Series/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 finals: Nadal, 6C3 Best of five set matches: Nadal, 10C3 Five-set matches: Nadal, 3-2 Best of three set matches: Nadal, 8C7 Results on each court surface Clay courts: Nadal, 12C2 Hard courts: Federer, 6C5 Indoor: Federer, 4C0 Outdoor: Nadal, 5C2 Grass courts: Federer, 2C1
让今年的美网半决赛来次牛豆决吧,4大满贯打个遍。
延伸一下,如果有高手能再拓展到 桑普拉斯与阿加西,甚至麦肯罗与康纳斯就更好啦
就是相克吧。托尼是个鬼才
围观各种口水
拥有了又想自由 自由后又想拥有
纳达尔打球无观赏性 发自手机虎扑
这个问题已经说得没意思了,lz换个别的话题水吧~
红土场上,老费的进攻打不死纳达尔,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人能在红土上打死纳达尔。
而巅峰时,奶牛红土总能进决赛,纳达尔在其他场地就很难碰到费德勒,所以就造成了纳达尔克费德勒的假象。
至于那些拿后来的硬地交手成绩论证纳达尔也克费德勒的,怀疑他们的脑袋是不是只有一根筋,多次围城不克,被反攻倒算不是很正常么。
另外一个事实是,这些年奶牛的水平下滑了,对纳达尔的交手战绩,反而渐渐地变得好看了,这不是抽那些克星论的人的脸么。
如果费德勒红土实力差一点,每年等着纳达尔来挑战硬地草地,结果没准就会反过来,到时又会出现费德勒是纳达尔克星的奇葩言论。
lz说的09年底,纳达尔刚刚伤愈,属于状态恢复阶段;所以当时被双反球员压制,很难有说服力。
引用0楼 @ 发表的:&相反的高转速上旋球,对于双反高手尤其是在硬地,几乎等于白给。例子08澳网豆子VS松加,09中国赛豆子VS西米奇,09上海大师赛豆子VS劳模,09美网豆子VS菠萝,10澳网豆子VS穆雷,整个过程就是豆子用正手上旋球漫悠悠压对手双反,对手双反直接高速平击抽回来,豆子越打越吃紧,拉不出上旋了变切削了。09之前豆子在硬地只拿^一ATP大1000冠,08r四o爆咭呀是最好成,2009下半年膝w好成了那NSBB就出F了LZ口中o双反高手M叩那r了一一f大菠}:2009豆子拿了澳W後在Indian Wells QF遇到菠},6-2 6-4p解Q& & & & & & 2011豆子在Indian Wells SF遇到菠},杀P6-4 KO松加:我就截D回答了(P.S.Tsonga可不是神Rp反高手,@是要f明的)09-12硬地交手4W1L西米奇:2011澳Wp3-0 Ko掉穆雷:雷雷的硬地成真的挺威武的算上Walk Over那跟Nadal的硬地成是6W6L(2007r豆子硬地蛇B伲闶钦剂艘恍┍阋肆)
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践的价值。即使跌倒了,姿势也会非常豪迈!
O(∩_∩)O 请和我一起大声地喊:“我豆要再Z冠!”
引用6楼 @ 发表的:
红土场上,老费的进攻打不死纳达尔,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人能在红土上打死纳达尔。
而巅峰时,奶牛红土总能进决赛,纳达尔在其他场地就很难碰到费德勒,所以就造成了纳达尔克费德勒的假象。
至于那些拿后来的硬地交手成绩论证纳达尔也克费德勒的,怀疑他们的脑袋是不是只有一根筋,多次围城不克,被反攻倒算不是很正常么。
另外一个事实是,这些年奶牛的水平下滑了,对纳达尔的交手战绩,反而渐渐地变得好看了,这不是抽那些克星论的人的脸么。
如果费德勒红土实力差一点,每年等着纳达尔来挑战硬地草地,结果没准就会反过来,到时又会出现费德勒是纳达尔克星的奇葩言论。
你完全无视年龄么,牛22 23岁进入巅峰的是03 04年,换算成豆子正好是08 09年
宁愿失恋也不愿失礼
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他们看不到你出现,但一定可以看到你离开
再见,广安里
Kobe--CR--Rafa--Flash--Burning
口水下,总说老牛巅峰期豆子失约了&的温网、美网又算谁失约了……
有些人哦,一口一个主子,今年澳网半决赛后不知道躲哪了。[ 此帖被陆小凤在 22:40修改 ]
哎哟蛮好汽车用品店
/index.htm
淘宝小店,有购买汽车坐垫、汽车内饰品的,欢迎惠顾。
虎扑筒子,均有优惠。
好吧这又是老话题了....如果没有自己去打过球,并且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我个人的想法是:最初纳达尔对费德勒的确是某种程度上的技术相克,但近几年开始变成技战术的执行力以及心理的问题。
1.首先从技术特点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的是费德勒的单反是东方式的反手握拍,这种握拍与生俱来的不足就是对高于腰部(具体来说是最下面那条肋骨之上)的球有困难,难以发力。费德勒在面对一般情况的高球都会采取切削的方式。但是纳达尔的球(正反手都是上旋,但尤以正手为最)很"沉",很"重",对费德勒而言纳达尔的正手最大的威胁便是落地后的变速(是的你们没看错,鄙人曾经用纳达尔的球拍模仿纳达尔的动作,打出来的球飞行速度和弹跳后速度的确很有差,本人就已如此,纳达尔的球肯定更甚)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弹跳,这种球一方面会打乱费德勒的击球节奏(费德勒最擅长之一便是对节奏的把握),另一方面则将费德勒反拍的弱点1.不稳定2.力量不足3.高球难受这几个缺点放大了很多。往往费德勒只能采取被动切削(没威胁)或者退步接球(打不出落点),甚至在球上升过程中击球(容易失误)来面对纳达尔的回球,而纳达尔的左手握拍的挥拍动作(就是大家最经常看到的过顶随挥)有天然的侧旋(注意看纳达尔经常关闭式步伐准备,击球后变为开放式,可见身体对球的带动),于是乎纳达尔一旦与费德勒在底线形成相持,他的正手回球会越来越往纳达尔身体的右方旋转,也就是对面费德勒的反手位,造成费德勒闪身的困难,一旦费德勒强行闪身用正拍又会面临两个问题1.正手接球被来球的旋转被挤到,大家看费德勒的动作都是很舒展的,正是这种舒展的直臂击球给费德勒的正手带来了巨大的威力(异常合理的动力链,类似甩鞭子),一旦被球挤到,即便是闪身正手也没有很大威力没有力量没有角度。2.强行闪身会留下正手位的巨大空挡,一旦费德勒的回球没有带出足够的角度,以纳达尔的防守能力,特别是防守费德勒右前方inside-out的能力,费德勒的下一拍会非常困难。综上,费德勒原来经常只能硬着头皮用反手和纳达尔扛。之于为什么其他人不克费德勒,原因在于1.只有纳达尔的正手正常弹跳那么高那么转,其余人的强力上旋先前冲2.双手反手和单手反手都无法同时具备力量+足够的旋转来对费德勒造成足够大的威胁。
"我的身体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魔鬼,一种是天使.这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互相指责对方的愚昧."----罗杰.费德勒
2.再来说说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战术及心理问题。其实从那谁当了费德勒教练之后费德勒的反手有了不少改变:多了很多上旋。好处我觉得有这么几个1.减少了失误2.高球比较容易打,落点容易掌握也容易给自己回位争取时间,费德勒的反手也不像之前面对纳达尔时那么羸弱。但是!费德勒输太多了,尤其是在大满贯(法网....)上的失利给我们的天王留下了心理阴影....很容易看到费德勒面对纳达尔时候产生的心理波动,具体而言就是一旦落后就没什么戏...领先多少都不保险....至于费德勒的战术问题,我想今年的澳网很能说明问题,第一盘费德勒的思路很明确:压反打正!利用纳达尔反手变线的能力不足(只能朝纳达尔身体的左前方,这实际上是纳达尔反手握拍决定的,不信可以去试试看,上手西方,下手反手东方,纳达尔反手又是"刷"过去的不是平击,所以打斜线最顺),打纳达尔正手位的空挡,效果可以说是不错的。至少赢下了第一盘,后面奶牛又开始多样化,丰富的打法。平心而论多样化的战术打法的确是费德勒的过人之处,但是这一特点面对纳达尔时有种难以施力的感觉,原因是1.纳达尔的预判+跑动太好,穿越球惊人,费德勒的上网成功率不够,很容易被打穿...2.纳达尔的防守能力,他的高防御球又决定了他很难被一击致命,需要耐心否则UE,一旦落点不好,又会被打回费德勒较不足的反手位。 而费德勒毕竟30+了,无法每一盘都与纳达尔在底线形成良好的"压纳达尔反手打纳达尔正手位空挡"技战术,也就只能寻求冒险的上网或其他一些战术。 而纳达尔这个人的战术素养真的相当惊人!记得是08还是什么时候的温网有一盘所有的发球全部发向费德勒反手位! 而且纳达尔对战费德勒坚持的战术也很好,无非就是压反手。 个人认为费德勒赢纳达尔的机会是一个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旦费德勒能够用他的正手打乱纳达尔的抽球节奏,保证自己的一发成功率,赢豆子还是有机会的(德约之所以能一直压制豆子就是在于他的双反的速度能打乱豆子的击球节奏,造成回球质量不高,而德约的正拍反拍又有直接打制胜分的能力), 具体的在10年的年终总决赛可以看到,当然场地也是关键因素, 纳达尔如果持续选择高频率的闪身正拍这样的打法,不论是德约,费德勒,甚至于穆雷,在 快速硬地或者 草地 这两种场地上都很有机会赢豆子,德约的优势在于平衡的正反手,尤其是反手的回球经常破坏豆子的击球节奏,费德勒则在于用球速打破纳达尔的防守屏障。
"我的身体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魔鬼,一种是天使.这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互相指责对方的愚昧."----罗杰.费德勒
引用12楼 @ 发表的:
2.再来说说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战术及心理问题。其实从那谁当了费德勒教练之后费德勒的反手有了不少改变:多了很多上旋。好处我觉得有这么几个1.减少了失误2.高球比较容易打,落点容易掌握也容易给自己回位争取时间,费德勒的反手也不像之前面对纳达尔时那么羸弱。但是!费德勒输太多了,尤其是在大满贯(法网....)上的失利给我们的天王留下了心理阴影....很容易看到费德勒面对纳达尔时候产生的心理波动,具体而言就是一旦落后就没什么戏...领先多少都不保险....至于费德勒的战术问题,我想今年的澳网很能说明问题,第一盘费德勒的思路很明确:压反打正!利用纳达尔反手变线的能力不足(只能朝纳达尔身体的左前方,这实际上是纳达尔反手握拍决定的,不信可以去试试看,上手西方,下手反手东方,纳达尔反手又是"刷"过去的不是平击,所以打斜线最顺),打纳达尔正手位的空挡,效果可以说是不错的。至少赢下了第一盘,后面奶牛又开始多样化,丰富的打法。平心而论多样化的战术打法的确是费德勒的过人之处,但是这一特点面对纳达尔时有种难以施力的感觉,原因是1.纳达尔的预判+跑动太好,穿越球惊人,费德勒的上网成功率不够,很容易被打穿...2.纳达尔的防守能力,他的高防御球又决定了他很难被一击致命,需要耐心否则UE,一旦落点不好,又会被打回费德勒较不足的反手位。 而费德勒毕竟30+了,无法每一盘都与纳达尔在底线形成良好的"压纳达尔反手打纳达尔正手位空挡"技战术,也就只能寻求冒险的上网或其他一些战术。 而纳达尔这个人的战术素养真的相当惊人!记得是08还是什么时候的温网有一盘所有的发球全部发向费德勒反手位! 而且纳达尔对战费德勒坚持的战术也很好,无非就是压反手。 个人认为费德勒赢纳达尔的机会是一个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旦费德勒能够用他的正手打乱纳达尔的抽球节奏,保证自己的一发成功率,赢豆子还是有机会的(德约之所以能一直压制豆子就是在于他的双反的速度能打乱豆子的击球节奏,造成回球质量不高,而德约的正拍反拍又有直接打制胜分的能力), 具体的在10年的年终总决赛可以看到,当然场地也是关键因素, 纳达尔如果持续选择高频率的闪身正拍这样的打法,不论是德约,费德勒,甚至于穆雷,在 快速硬地或者 草地 这两种场地上都很有机会赢豆子,德约的优势在于平衡的正反手,尤其是反手的回球经常破坏豆子的击球节奏,费德勒则在于用球速打破纳达尔的防守屏障。
分析的很深入,也很中肯。今年澳网一战,我觉得奶牛第二盘开始的战术是令人费解的,过多的上网【我说的是没有制造出空挡,让纳神失位的情况盲目上网】,给纳神创造了太多轻松穿越的机会,直接导致了他后面越打越差。我搞不懂奶牛有什么好担心的,他还以为对面那个还是前两年那样跑不死的后生?我到希望他冒着失误的风险攻击纳神的中路,也比自己盲目上网被穿越强N倍。
第一盘奶牛的底线相持其实做的蛮好的,没有落一丝下风。硬地和草地对纳神,有两种武器,一是用暴力正手开火压制对方,另外一个就是抢上升点用快字解决。奶牛现在正手杀伤力已经和巅峰时期有差距了,更多的控制球,缺少一拍制胜的能力。
以快制敌的打法,运用最好的是俄罗斯人达维登科,劳模在硬地上多次和纳神交手,快速的节奏打得纳神满地找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奶牛上了年纪,体力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能每次比赛都想今年温网半决赛和决赛这样打出高质量的球来。而立之年,球风也到了转型的时候。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另外还有一点,奶牛和纳神的比赛,在战术执行力上是不如对方的,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临阵易弦改变策略,本身是一种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表现,这样会给对手更坚定的信念。对付纳神这样的对手,打法的多变不会对他有多大影响,必须要死死盯住对手的弱点猛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像纳神咬住奶牛的反手不放一样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quote]引用12楼 @ 发表的: 2.再来说说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战术及心理问题。其实从那谁当了费德勒教练之后费德勒的反手有了不少改变:多了很多上旋。[quote] 多谢兄台的分析。其实我还有个疑问是,老费在04-06年间为啥不开发双反技能,虽说不一定能搞定纳达尔,但看那么多双反平击打纳达尔的效果还是很好啊。
引用15楼 @ 发表的:
[quote]引用12楼 @ 发表的: 2.再来说说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战术及心理问题。其实从那谁当了费德勒教练之后费德勒的反手有了不少改变:多了很多上旋。[quote] 多谢兄台的分析。其实我还有个疑问是,老费在04-06年间为啥不开发双反技能,虽说不一定能搞定纳达尔,但看那么多双反平击打纳达尔的效果还是很好啊。
总不能为了某个人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吧,毕竟在红土场外纳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是奶牛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在草地上,奶牛只要发挥自己的实力,也不需要做什么改变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引用16楼 @ 发表的:
总不能为了某个人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吧,毕竟在红土场外纳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是奶牛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在草地上,奶牛只要发挥自己的实力,也不需要做什么改变
也是,老费这种天才内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种骄傲的吧。。。。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另外还有一点,奶牛和纳神的比赛,在战术执行力上是不如对方的,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临阵易弦改变策略,本身是一种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表现,这样会给对手更坚定的信念。对付纳神这样的对手,打法的多变不会对他有多大影响,必须要死死盯住对手的弱点猛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像纳神咬住奶牛的反手不放一样
会不会是因为老费的技术特点导致他无法一直攻击纳达尔的弱点? 或者是纳达尔在防守上太均衡 没有啥显著弱点?
引用15楼 @ 发表的:
[quote]引用12楼 @ 发表的: 2.再来说说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战术及心理问题。其实从那谁当了费德勒教练之后费德勒的反手有了不少改变:多了很多上旋。[quote] 多谢兄台的分析。其实我还有个疑问是,老费在04-06年间为啥不开发双反技能,虽说不一定能搞定纳达尔,但看那么多双反平击打纳达尔的效果还是很好啊。
其实改双反没有那么容易的,单反练习久了右臂的力量会比左臂大,改双反后会造成左右手的不协调(双反是左推右拉,德约的双反之所以牛逼就是他的协调性特别好,双手一起发力), 根据费德勒自身的角度来看,习惯了单反是其一,其二是一旦他不用单反用双反了,打法和战术也要做出巨大的改变:切削没那么容易了,上网也不容易了,变化少了。单反短于稳定,长于变化.这个特性是和费德勒多才多艺的正手相辅相成的。
再说了,牛的单反也没有到人见人欺的地步,就是遇到纳达尔比较捉襟见肘一些。
球迷角度来看,单反多潇洒啊!吸引球迷,据说国内有不少人用单反的原因就是ROGER FEDERER.
"我的身体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魔鬼,一种是天使.这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互相指责对方的愚昧."----罗杰.费德勒
04-06开发双反,这说的也太夸张了。。。且不说练得在十年前,不可能速成,加上 比赛不是和纳豆一对一单挑,还有其他那么多选手,效果不一定比单反要好,再加上用了双反以后,正手的威力也不一定在,不可能是随意替换而没有副作用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理。
――――――――――――――――――――――――――――――――
做好现在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77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204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262人参加识货团购348.00元143人参加识货团购279.00元110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66人参加识货团购428.00元172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34人参加识货团购368.00元241人参加识货团购1249.00元81人参加识货团购429.00元65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绝对的干货!最全的网球握拍方法详细图解!
绝对的干货!最全的网球握拍方法详细图解!
& & 握拍是网球中所有击球的基础。手握在8边形的球柄上的方式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你的每一次击球。握拍决定了击球时的角度,接触球的位置,还会影响到打球时的步法、打出去的球如何转动以及击球时所习惯的场上位置。握拍最难的部分是如何选择?事实上,没有最完美的握拍方式,每一种握拍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但针对特定的击球方式或打球风格,某些握拍方式明显好于其它。这份指导将教会你:1. 掌握各种正确的握拍方法;2. 了解通用握拍方式的最佳用法。 & & 有许多方式去解释某种特定的握拍方式,但最简单和可靠的方式是将你的食指根作为参考点。每种握拍方式都给出了底部视角的图解,分为4条主边和主边间连接的4条窄斜边。 & & 在经历了虎口V角标识法、食指根部标识法之后,我更乐于用握刀式和端锅式来定义大陆式和西方式握拍方法,毕竟这样更容易让初学者接受和记忆,简单、舒适是基础。当然,上面所说的方法,无疑更准确。
第一种:大陆式握拍 大陆式握拍是一种可以用来做任何击球的握拍方式。但这种用法从长袖衣裤网球时代后就不再是通用标准了。大陆式握拍主要用于发球、网前球、过顶球、削切球以及防御性击球。大陆式握拍就是将你的食指根放在第一个斜边上,使虎口的v型在拍柄上部,如果是左手则把食指根放在在第四个斜边上。优势:用大陆式握拍处理发球、过顶球是标准方式。这使前臂和手腕能够自然的向击球点挥动。这样的结果便是减小压力的手臂发挥出更大的爆发力和更灵活的击球。这种握拍法所提供的稍微开放的拍面能够击出下旋和得到更好的控制,这使它成为处理网前球的最好方式。当需要在网前需要快速的处理球时,大陆式正反手连发也很重要。像前面所提到的,你的握拍方式影响到拍面角度。越是关闭的拍面,越容易打出距离身体越高越远的球。大陆式握拍时,拍面与地面接近直角,这使它的击球区较低,也更加靠近自己的身体,所以这种握拍方式对防御球,低球,或是坏球很有帮助。劣势:大陆式握拍法你可以用大陆式打平击,削球,但是难以打出上旋球。这意味着你在大力击球并使其不出界时,要求瞄准球网上方,而不能有任何错误。而且没有保证安全的转动,意味著在合适的击球区域外的回球会相当困难。所以大陆式握拍的不稳定性是个普遍的问题。使用球星:几乎所有的球星,在他们的发球和网前。身材更高的球员更容易使用大陆式握拍方法击球,而且,更早接触网球的爱好者,更倾向于大陆式握拍。第二种:东方式正手握拍 将你的手平放在球拍面上,然后下滑握住拍柄;将球拍平放在桌面上,闭上眼,抓起球拍;或者和拍柄握手。这些小技巧都、可以让你快速找到东方式握拍方法。更有技术性的窍门是先用大陆式握拍,然后将你的手顺时针转动(左手时逆时针转动),使得食指根搭在主边上。优势:通常东方式握拍用来学习正手。它很灵活,让球手能够轻易击出上旋球或更有威力的平击球或穿越球。它能很快速的换到其他握拍方式。东方式,是上网型选手的明智选择。劣势:比大陆式握拍的击球区域要高和远离身体。但仍然不是回高球的好选择。东方式正手可以有很强的威力和穿透性。但是由于更适于平击球,所以稳定性仍不高,难以应付连续相持球。它不是希望打上旋球跟对手比命长的球手的最佳选择。使用球星:亨曼,达文波特桑普拉斯应该也是东方式握拍。这种握拍方法更是初学者最容易接受的握拍方法,在大陆式的基础上拍柄逆时针旋转30度左右,就是东方式了。第三种:半西方式正手握拍 从东方式握拍顺时针转动(左手握拍逆时针转动)你的手,直到食指根放在下一条斜边上,这时的握拍就是半西方式握拍。这种握拍方式在强力底线型职业选手中盛行,而很多职业教练也会鼓励他们的学生使用这种握拍方式。优势:半西方式握拍比东方式握拍能击出更强烈的上旋球,使击球更为保险和受控,特别是在放高球和小斜线。你也可以用这种握法打出制胜的平击或者穿越球。球手用这种握法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击球时加入上旋。它的击球区域会比东方式离身体更高更远一些,所以用它打半高球会有更好的控制和进攻性。劣势:用这种握拍,你难以打低球。既然这种握拍方式必须要低于球开始挥拍,它很难用来回击低球。而且,这是一种典型的打网前球时需要改变为大陆式握拍的握拍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底线型选手来到网前都不很舒服的原因。使用球星:萨芬, 库兹涅佐娃阿加西、费德勒也都是半西方,这也是现在业余爱好者采用最多的一种握拍方式。包括很多从东方式入手的爱好者,也在打球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过渡到半西方了,所以,初学阶段,没必要刻意采用特定的握拍。东方和半西方都可以。第四种:西方式正手握拍 从半西方式握拍顺时针转动(左手握拍逆时针转动)你的手,直到食指根放在下一条斜边上,这时的握拍就是半西方式握拍。从拍柄方向看过去,你的食指根放在拍柄的底边上。这使得你的手掌几乎完全位于拍柄下方。红土场专家或者喜欢打上旋球的选手最爱。优势:这是一种极端的握拍方式,击球时接触球的时间最长。手腕的位置迫使球拍完全地抽击球的后部,打出极强烈的上旋球。这种方式击出的球可以高高地越过球网而仍然落在球场中。这样的球通常落地后弹跳得有高又快,使得你的对手不得不在离底线很远的地方回球。这种握拍方式的击球区域会比之前介绍的任何一种离身体更远和更高。因为它用来处理高球的能力使得很多红土选手选择这种握拍。劣势:低球是这种握拍的克星。通常快速场地上球弹跳得较低,这就是这种握拍方式的职业选手通常在快速场地没有什么作为的原因。而且,你需要有极快的拍头速度和强劲的腕力才能产生一定速度和转动的击球。否则,你的回球会出浅,并且被你的对手抓住机会进攻。对某些人来说,这种握拍也很难平击,因此将球打远也成了一个问题。像半西方式一样,上网和截击需要转换握拍方式是主要的问题。使用球星:纳达尔, 毛瑞斯莫第五种:东方式反手握拍 从大陆式握拍逆时针转动你的手(左手请顺时针转动),将食指根放在第4个斜边上,你的手几乎都在拍柄的上方。如果过你的食指跟关节处钉入一颗钉子,它将正好通过拍柄的中心。(请不要在家中尝试,呵呵,在任何地方都不要尝试)优势:就像东方式正手,这是一种有很好手腕稳定性的灵活的握拍方式。你既可以用它打出一定的上旋球也可以打出富有穿透力的平击。有些球手能够用东方式反拍打切球,如果不行,从东方式换到大陆式也相当容易。这种握拍可以用来打上旋发球,而且需要上网截击时,这是一种能快速转换到大陆式握拍的方式。劣势:在能够有效处理低球的同时,这种握拍方式却不能很好地处理齐肩高的上旋球。遇到这种难以控制的球,球手通常不得不选择防御性的削球回击。遇到上旋发球高出东方式反手的击球区域时,你会经常看到这种方式。使用球星:费德勒, 雷蒙德单手反手选手普遍采用的一种握拍方法,我印象中是多过半西方式单手反手握拍的。第六种:超东方式/ 半西方式反手握拍
& 与西方式正手握拍对应,从东方式反手握拍开始,你的手反时针转动(左手请顺时针转动),直到你的食指根移动到拍柄的下一条边上。这是一种进阶的握拍方式,只有那些更强壮更有技巧的球手会选择使用。优势:就像西方式正手握拍,这是红土场选手常见的选择。它自然的会比东方式反手有更关闭的拍面,使得击球区域更高,离你的身体更远。使得这种握拍方式更容易处理高球和击出上旋回球。在网球场上,一些最强力的反手选手都是使用这种握拍方式。劣势:它的局限类似于西方式正手握拍。不是很适合处理低球,而且由于它相当极端的握拍方式,转换到网前截击的大陆式也不是那么迅速。这种握拍的选手通常需要长距离快速挥拍,而且更适于站在底线。使用球星:库尔滕,海宁柳比西奇,布雷克等应该也是半西方式的反手握拍吧。业余爱好者这种握拍也能见到,个人感觉动作总是不太舒展,而且由于拍面过于关闭,为了加强摩擦,击球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施加了手腕的力量。第七种:双手反手握拍毫无疑问最流行的握拍方式,但关于双手的握法仍有一些争议。广为接受的方式是支配手用大陆式握拍,然后非支配手在支配手上方用半西方式握拍。优势:这是单反无力的球手的最好选择。能够击出比单反更扎实的球,双手基于肩部的旋转和更高效的挥拍能够提供更大的威力。他能很好的处理低球,而且额外的一只手可以更好地处理齐肩高的球。劣势:因为双手都抓住拍柄,会影响球手的移动。因此很难应付大角度回球,特别是在救球的时候很难转动上身击球。同样,双手反拍依赖来于上旋球。击出一记好的削球依赖于一个稳定的上肩。而对于双手反拍选手来说,他们被教育打开髋部转动肩膀去击球,他们不适应削球。而放开非支配手单手削球或截击对很多的双反球员来说也是个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通常不喜欢上网。使用球星:阿加西,莎拉波娃现在用双手反拍的职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都呈压倒式的多数,职业选手TOP10里边单反能占到20%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球场上用单手反手的业余爱好者,差不多都有10年以上的球龄。上边介绍的双反握拍法只是其中之一,右手采用东方式或者半西方甚至西方式握拍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优点是正反手转换更加快捷。第八种 双手正、反手握拍双手正、反拍握拍法即正拍击球时是双手握拍,反拍击球时也是双手握拍。如著名女运动员塞莱斯就是这种握法。它的动作要领是:(以右手持拍者为例),即右手为东方式或混合式握拍,左手握在右手上方,当对方击球朝正拍来时,左手下滑,右手迅速与左手换位,形成类似左手持拍反拍击球动作。击完球后,还原至右手在后,左手在前的图1-35 准备动作。反拍击球时,与双手反拍击球握法相同。该握拍法的优点是:正反拍击球没有明显弱点,都能给对方构成威胁,而且动作隐蔽,便于发力;但要求运动判断准确,反应敏捷,步法移动快。使用球星:塞莱斯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德勒反手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