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张红彩 原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1页免费16页免费11页免费3页¥1.004页¥2.00 3页¥1.0016页2下载券7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6页2下载券32页免费2页1下载券9页免费2页免费
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张红彩 原创|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自​然​有​其​原​因​,​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深​刻​反​省​.​该​文​结​合​双​汇​瘦​肉​精​事​件​揭​示​了​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反​思​.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整体稳定。虽然有《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制,可是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频发,2011年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触动人们紧绷的食品安全神经,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本文拟在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原因,随之提出一些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措施。 中国论文网 /9/view-1692113.htm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2011年食品安全事故频现,在4月至5月间,就有涂了避孕药的黄瓜,催熟的芒果,敌百虫腊肉,牛肉膏猪肉,硫磺生姜,水银刀鱼等十余起食品安全事故。据中新网数据统计,我国每天大约消耗200万吨蔬菜、粮食和肉类,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方面的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企业210万家,小型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则数不胜数。面对这些数据,我们足以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力整治。那么依然出现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餐桌保卫战屡战屡败的原因   食品安全属于公共安全,政府应该对其负法定责任。日新华网发表调查文章称,97.4%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其中89.7%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负“主要责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正说明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有“监管失灵”或“监管不力”之嫌。据《人民日报》等媒体统计,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国家部委多达13个。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靳晋曾表示,这是典型的“婆婆太多,没有亲娘”现象,管的部门太多,可是各管各的,很容易造成许多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   监管部门所谓的严厉打击、全面排查总是在相关事故被曝光以后才进行,即所说的“被动执法”,监管关卡形同虚设。伴随着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出现,也降低了人们对相关监管部门的信任度。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阮赞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监管部门的职责在于,通过监管行为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做到,就应当承担责任。“若不能明确应该由哪一个部门负责,那么所涉及的部门就应共同承担责任。”   问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责主要集中在一些明显违法的行为上,对于“懒政”、不作为等未被确定为违法的行为则很少涉及。   食品安全事故在监管方面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重要的标准还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但会给造假、掺假者带来可乘之机,不同监管部门对同一标准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从而影响监管效果;其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中专业人才紧缺,许多基层监管部门没有食品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至于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监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再次,法律惩罚力度不够,我国只是规定了一些罚金刑,并没有规定相应的资格刑。   二、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研究   调查数据显示,89.5%的人支持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的升迁挂钩,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监督,建立并严格执行巡查、督查等日常管理制度。76.0%的认为应该明晰监管机构的权责划分,避免相互推诿。71.5%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应重在平时,不能总是突击。65.6%的认为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安全标准制定。我们将保护食品安全从刑事、行政、社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刑事手段   在中国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都在规制食品安全,从《食品安全法》颁布,到《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严惩食品安全犯罪内容,中国针对食品安全犯罪可谓设置了天罗地网。2011年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首次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人员的渎职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既刑法修正案之四十九规定了食品监管人员滥用职权罪,对法条进行解析:本条增加了“食品监管失职罪”,较“环境监管失职罪”而言,加重了处罚力度,并且规定了徇私舞弊犯此罪的为从重处罚情节。这样就弥补了法律在监管方面的缺失。   我们综合所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可以看到,我们只是单纯的规定了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责任,既刑法只对食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调整,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则可能产生于种植、养殖、原材料供应、贮藏、运输等多个环节。这就导致刑法对许多生产、销售环节以外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不能进行惩罚,从而导致刑事法网的不严密。   此外,在发达国家,法律对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惩处相当严厉。一般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采取从重处罚原则,尤其是对故意破坏食品质量安全者,在要求立即停业待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高额的罚款,令其关门倒闭。而我国相关法律虽然很多,但是现行法律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却不够,没有规定剥夺食品安全犯罪人继续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资格。对食品中毒等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只是罚款、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等,被处罚者往往在事后会东山再起,如此不但没能监管住反而增加了繁重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所以建议我国增设相应的资格刑。   (二)行政手段   1.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公安部、农业部和卫生部也都出台了一些食品安全的规定和相应处理措施。这些举措都让食品监管更加的规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相关的监管措施的不断出台,食品安全变的更有保证。   2.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2011年下半年,在中央的统一部署要求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治理食品安全。其中,备受关注的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推行了县区长负责制,使官员的乌纱和百姓的餐桌联系了起来。   在一些地区监管不力的背景下,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实行“领导”负责制,这不仅仅是对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的宣誓,也抓住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关键。同时,使政府由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向重视食品安全等民生转变,此举亦表明了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这是政绩考核体系的一种历史转变。   具体到食品安全领导负责制,如何确保官员将这种考核压力转化为动力,而不是运用权力将压力消弭于无形呢?吉林市的做法颇具现实意义――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一千三百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这不仅仅是丰富信息渠道这么简单,官员的政绩考核情况因此也将晾晒于公众面前,“绕道”的风险因此大大增加。当然,在官员政绩考核情况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公众在政绩考核中应该拥有更多发言权――只有保障公众广泛的参与、有效的监督,才能避免民生政绩发生变异。那么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的关键是由公众来打分。   (三)社会手段   单纯的“食品安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有的地区也纷纷出台新的举措以加强食品安全。四川省通过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来及时处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广西从硬件出发,加大投入力度,为监管部门配备设备,用以快速筛查检测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广东等地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现代化媒体设备、网络和广泛张贴公告等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怎样鉴别哪些是危害人体的不安全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办法等。   此外,重庆掀“食品打黑”风暴,举报“问题食品”可奖10万;沈阳市民举报有害豆芽黑加工点获奖1万元;湖北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最高可奖励4万元。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的奖励的案例。悬赏,古已有之,效果显著,所以对于举报食品安全的人给予奖励也是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很有效的一种做法。   “食品安全不是单纯管出来的,政府监管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本身的作用。”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阮赞林表示,作为“有形的手”,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直接针对市场本身的缺陷,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纠错功能。比如,针对食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建立全社会共享的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信息平台;针对市场上部分企业不顾公众健康、唯利是图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重罚让这些企业付出巨大的违法成本,从而退出市场竞争。   结论:   温家宝总理说: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去年我们上法理学的时候,费小兵老师说“网上最近流传说给孩子吃国产奶粉的都是后妈!”大家听听都笑了,可是这正反应了现在大家对国产食品的信任缺失。“消费者的信心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如何重建消费者对于国产食品安全性的信心,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05:00,http://www.省略/home/。   [2]袁映,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法治与社会(政法论坛),2011.06(中)。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   [4]参见,人民网,《温家宝怒斥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警醒谁》,日。   [5]参见新京报,《刘洪波:重建信用才是食品安全的真问题》,2011年4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8|回复: 0
为什么中国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从小商小贩的不法行为,到中小食品企业的违法违规,直至大型食品企业和国内、国际著名品牌的连续曝光,“热闹”非凡。
  特别是进入今年以来,从食用油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许多食品企业纷纷出现问题。当此时也,社会舆论不断唤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警觉,并纷纷提出质疑———
  在雀巢碘超标奶粉、光明过期奶回炉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当口,报章上又出现了更加令人瞠目的大标题:《面粉也含致癌物?》。相关报道说:目前国产小麦仅10%-20%为优质,非优质小麦粉不加“溴酸钾”难保面包的韧度和形状;而国家卫生部明令禁用的“溴酸钾”,据称乃是致癌物,且“微量添加很难控制,稍不留意就会超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吓坏了的老百姓不禁发问:现在是不是所有的蛋糕和面包都不能吃了?咱一般人如何辨别安全的面粉制品?进而要问:类似“溴酸钾”这样的致癌物还在哪些食品中存在呢?近来食品为什么老出安全问题?
  问题突出,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
  当前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究竟怎样?
  “用一句话来概括:形势比较严峻,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应邀出席研讨会的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步步说,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不仅为全社会所关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引起了老百姓的恐慌,直接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加工企业偷工减料,掺假,滥用添加剂。
  第二,制品污染严重。食品污染可以分成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目前最严重的可能是化学性污染。
  第三,新技术不断带来新的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食品工业的新技术多数来自化工、生物等生产技术领域,以此生产出来的食品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影响,需要很长的认识过程。
  第四,食品标识滥用问题日益突出。如用虚夸的方法展示食品本身不具有的功能和成分。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食品卫生”正在逐步被“食品安全”所替代。
&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4年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公众表示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担心,希望能通过有效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仅有9%的人认为没有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
& & 而近期在由搜狐网和零点100共同开展的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消费者最深恶痛绝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劣质奶粉及小杯装果冻致婴儿死亡事件;民众普遍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固然与一些企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监管滞后甚至缺位相关,但更多的还是个别企业没有公众意识与社会责任观念,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使然;68%的消费者认为,对当前的消费环境没有安全感,84%的消费者认为,提供安全的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 & 在调查中,接近六成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是另有1/4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是“规范的、透明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相反,“不规范的、不透明的企业”没有曝光,公众感受不到。在40%的消费者眼里,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走进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体制上监管不到位”和“企业缺乏公众安全意识”;还有27%的调查者认为,企业缺乏公众安全意识也是重要的因素。
& & 应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其实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 & 客观看待,不同性质区别对待
& & 总体而言,产生或者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不是简单的哪个方面形成的。
& &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首先,我们的食品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们的食品观已经从吃饱发展到吃好、吃健康,因而对食品安全更为“上心”了;第二,科技的发展使得食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发生了变化,使人们得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隐患及隐含在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中的致病因素,人们对食物可能形成的危险意识也大大提高了;第三,信息的传递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消息来源,由主要是报纸、广播,扩展到电视机、寻呼机、手机和网络。信息丰富了难免鱼龙混杂,我们的一些媒体有时候就会把境外虚假的或夸大了的信息“拿来”照用,以讹传讹,人家恐慌我们也跟着恐慌,闹出了不少笑话;第四,相关法律发生了变化。我们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正日益完善,对食品经营企业的行为规范也越来越明确,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做法已被禁止(比如点心加工业回收点心渣再做),食品标准日趋严格;第五,老百姓维权的意识发生了变化,不仅监督食品,而且还监督食品生产企业。
& & 从食品检查的结果来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根由在于食品加工企业,切实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非常重要。国家质检总局从酱油醋等五类食品安全入手,曾对全国所有的这种食品安全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和国家监督抽查和专项调查。检查结果表明,全国这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当时是60085家,五类食品平均合格率为59.9—60%。大米的合格率比较高,为81.5%。食用油合格率为95.2%,醋的合格率只有74.4%,小麦粉的合格率为43.6%,酱油的合格率为31.6%。
& & 针对上述不合格的现象,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查明了造成的原因:第一,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基本上属于家庭作坊式的,根本不具备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条件,所以也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第二,相当数量的食品企业不具备检验能力,原材料进厂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生产把关;第三,企业管理混乱。大量的作坊式企业根本没有什么管理,一些企业属于无证生产,生产人员素质低,没有培训,更没有考核,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第四,一些企业见利忘义,过量使用增白剂、防腐剂、色素,甚至用冰醋酸勾现兑酿造醋,用工业食盐生产假冒伪劣食有油。
&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伟认为,应积极、正确、客观看待食品企业出现的问题。可以说,中国食品行业的主流是好的,对于出现的那些问题,应认清不同情况和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区分不同性质和程度分别对待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从最终效果上也会实现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和社会的多赢。仔细分析近两年来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 & 一是“阜阳劣质奶粉”、“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制假、贩假把劣质奶粉卖给儿童,用工业原料“苏丹红”当作食品添加剂毒害消费者,这一类问题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此类犯罪行为要给予充分的揭露,必须全社会共讨之,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 & 二是受假冒产品株连的优质产品事件。如龙口粉丝事件、“三鹿”奶粉受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和假冒产品株连并造成重大损失事件。对于这一类问题,应严厉打击危害食品企业健康发展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坚决维护无不良记录企业的合法权益,向全社会还受牵连企业以公道和清白。
& & 三是有的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须完善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或需尽快消除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这类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一方面,作为企业应有一个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公众和消费者做出解释和说明,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的办法。这样,既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又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最终也维护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尊重客观事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看待这类问题: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同时,不宜对事件过度渲染,由有关部门帮助企业整改或由企业自身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等,是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
& & 体系建设,方向正确才能事半功倍
& &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司的陈少洲处长介绍,去年该局督察督办了47个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近三分之二是由于制假、售假所致。“从这个角度看,主要原因就是信用缺失。因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
& & 他透露,2004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八部委对这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要在制度规范上,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在运行机制上,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如公开、便利的安全信用查询系统,科学、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系统等。
&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顾问单绍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正途。社会舆论、消费者保护虽然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尽快推进“体系”建设,用长效机制解决问题。食品安全不能仅靠社会舆论和消费维权等社会力量解决(人治),而应通过制度化建设(法治)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来公平、公正、公开的解决。“因此我的结论是:对食品安全的工作重心和社会关注热点,应及时转移到体系建设上,将社会资源集中到这个正确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 & 探寻上上之策
& & “食品安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其实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采写《食品为什么老出安全问题》这篇稿件时,多位采访对象都跟笔者提到这层意思。
  回想此前读过的一本名为《食品安全》的专著(美国纽约大学营养与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玛丽恩·内斯特尔教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中译本),直感叹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居然也存在如此之多之“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愤怒乃至信任危机,足可见“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事实上,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和“二恶英事件”,以及在我国发生的“酱油风波”、“月饼风波”、“瘦肉精事件”、“奶粉事件”等等都清楚地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整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而经济利益的损失则更不待言了;同时,这些事件引起的波澜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纠纷。其造成的有形损失有数字可以统计,而无形的损失则无法统计,并永远留在消费者心头。
  因此,正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所言:关注食品安全这一世界性的问题,用科技和法制的手段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实施有效监控、加大食品安全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国家食品与生物安全监测体系及其控制网络,乃是中国食品界在21世纪必须要做的工作。
  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宜科学区分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而言,对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要不同对待;产品超标问题不能一概以下架召回为论(参考美国食品问题分类管理信息)。这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1)违法犯罪类,如阜阳劣质奶粉、苏丹红产品等;(2)子虚乌有类,如假冒三鹿、蒙牛被投毒、立顿茶氟超标、高露洁牙膏事件等;(3)生产质量偏离类:如雀巢奶粉碘超标等。
  同时,还应正确认识食品工业的产业链特点: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工业产业链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包括社会责任重、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大、紧密关联三农,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或许是: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揭示了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如何通过积极努力,用智慧来回答食品工业化的历史命题。的确,抓食品安全时,就检查而检查,就处罚而处罚,那真是下下之策,真正的上上之策应该是在发展中提升产业素质。这提示我们:在“治标”的同时,得设法将各方面的力量和关注转移到“治本”上来。
& & 中国食品工业现状&&
&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食品工业连续保持着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从1996年起,食品工业销售额连续6年居全国工业行业之首;200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大关;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79.14亿元,占全国工业经济份额的8.63%,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757.42亿元,占全国经济的13.65%。
  目前,食品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加速发展,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跨越农业、工业、商业的新型的产业链经济模式。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1658家,从业人员416.15万人。据此预计,除农业以外的食品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应在5000万人以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1.9802 second(s), 5 db_queries,
1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