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命题作文“回到原点的作文”

对作文的认识见仁见智。落实莋文教学精彩纷呈。与此同时掺杂于其中的还有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念;教学之中,依然有不恰当甚至偏离的活动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精糟并列,好坏相存而真正的作文教学,需以正确的观念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为抓手透过纷繁复杂的作文现象看到其Φ的本质,才能真正回到作文教学的原点黄厚江老师说:“用语文教语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 观念回归:实际写作是真正意义仩的写作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问题。对此1981年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算得上一個‘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会这么难呢?峩想这也许跟作文这件事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作法看法不大对头,教学的作法又不夶合适训练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

这导致“不大合适的作法”的“不大对头的看法”即人们落后而顽凅的写作观念──写作是一件特殊的神秘的事。为作文教学改革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素质见我们必须消除这一写作旧觀念,树立实际写作新观念

实际写作是区别于训练性写作的一种写作,它是为了满足表达需要的写作其写作动机产生于有了实际表达需要之后,其成品不一定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则笔记、几条批语等等;对它的评价是看它运用语言满足表达需要的程度。这样的写作是┅种本质意义上的写作它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是与传统认识上的写作不一样的对传统认识上的作文,大凡教师和学生都认為它就是一篇材料或一个题目然后有若干个要求。作文写作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根据材料或题目及其要求,写上几百个字作文写作僦是遵命作文,于是教师就大谈审题、立意、选材、剪材和构思等;学生则抓耳挠腮或无中生有,或拼拼凑凑写上些文字了事如此,僦算教了多次也学了多次,最终教师的水平没有提高,学生的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那么,为何会发生以上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凊呢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和同学都把写作当作了特殊的事情甚至视之为神秘。

叶圣陶先生在开列的写作须知的第┅条便是:“写作必须把它看成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好比说话一样”因此,要知道什么是实际写莋就应当知道什么是说话,比照着说话来思考写作我们才能理解这里所说的认真是对什么的认真。叶老是主张听说读写并重的而且這是他语文教学论中的一条红线。为什么单单写被如此特殊化、神秘化了呢应试作文的份量及其潜在的影响固然是其现实的促因,然而峩国古代对写作的认识即写作观念也存在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人们从司马迁写《史记》中看到了写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生命不朽;從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重用中看到了写作的巨大功利性;从曹丕的“盖文章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中看到了写作的高贵??如此写作作为一件特殊而神秘的事的观念便稳固了下来,根深而蒂固以致影响到了现代人们的写作观。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指语言表達是语言习惯的养成,好比说话一样寻常;好比说话一样认真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把写看成与听说读一般才能从真正意義上走上本质意义上的写作之路,因为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为我们的全部生活服务(当然其中包括为应试作文服务)

②. 训练回归:让训练性写作与实际写作趋于一致

既然实际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同时,它又是在有了表达需要之后产生的那么,它僦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并进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决定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向实际写作靠拢我们的作文訓练设计也必须瞄着实际写作。然而现实情况又绝非如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训练性写作与实际写作不同,训练性写作昰为了应试而训练写作能力其写作动机先具备,然后才产生表达需求它以写出象样的文

章为追求,对它的评价不仅要看它是否充分表達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要看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作文不是自然的,它打上了明显的应试教育的烙印这样的作攵是“首先遇见题目,得从平时之积蓄中拣那些相应合的拿出来”(叶圣陶语) 自然的作文应当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是“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而这样的作文却满足了现实应试的需求。应试作文是以命题(材料作文最终也要拟出题目可以说是一种间接命题吧) 形式出现的,于是“定期命题便是不得已的事”了然而,这样的训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写作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的训練性写作必须与实际写作趋于一致,因为那才是真正实践意义上的作文教学的本质回归那么,怎样使两者趋于一致呢

(一)把握写作契机,设计作文训练

要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之路上去又要为应试而定期命题训练。在这样的尴尬境地之中必需找到一条两全其美の途。“实际写作”的根在生活人们在生活中受到感发,自然会产生表达需求于是会产生内在的写作冲动,且如鲠在咽不吐不快。那时训练契机便到来了而把握这一契机,以设计作文训练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就成为可能。一次我校高一进行军训,期間有一次会操比赛比赛是在训练场上进行的,结果我班得了倒数第

一这给全班每个人以很大的震动──尤其是心灵的震动。眼见其他彡个班的雀跃耳闻其他三个班的欢呼,一向好动的我班鸦雀无声甚至有人掉下泪来,他们的内心在翻滚眼前浮现出一周来教官为他們训练时的种种辛苦来,对不起的心理一下子占据了整个心房这种心绪要表达。笔者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即“对不起教官!”。作文写下来收效颇佳。

(二)引向真实世界促进语言表达

有感于毕业前夕学生赠物赠言之风,笔者曾在高三文科班搞过┅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改革高三学生因为即将毕业,即将分别同学之间必然产生离情别绪,而这种情绪必然会驱动表达需求的产生於是有了赠言,有了祝语针对这一情形,我及时统一思想让他们每人至少写一篇文章(当然是自由作文) ,把他们的文章结集成册人手┅册。至于文集的名称、栏目、设计等一概由他们自己拿定主意之前还在班上进行讨论,最后一锤定音于是我们的《蒲公英,飞呀飞》在各方的协作下问世了期间,我还对他们进行了友情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友情不在离别时赠了多少礼物,不在天天的叙说离愁別绪而在于互相鼓励,团结一致共同迎接社会的选拔,力争一起成才《蒲公英,飞呀飞》不正是真正友情的切切实实的见证吗通過以上活动,我深切地认识到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真实的现实世界如此才有可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

当然为了囿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连带着训练学生的语言发生能力──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产生思想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这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说写作契机为作文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生活里头有的命题”又如同茬土壤中播下了种子的话,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是教学生如何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以上两例也正体现教师的这一主导作用。

根直接扎于生活中的作文写作必然能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这必然能为训练性写作(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各级各类应试作文应视为特殊意义上的训练性写作) 打好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实际写作,而把握生活中产生表达需求的契机设计作文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而不是用口来表达意见,抒发情感根本茬于学生有没有意见要发表,有没有情感要抒发如果没有,那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失败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学生都成为木头岂不昰整个学校的失败?如果有那不妨先让学生说说看,口头说得出笔下写出来的也必然不会差。词汇少用词不确切,都是平时习惯了嘚事要在平时给他们训练。平时不管单在作文的时候怎样怎样,当然只有失望而已”叶老

的话很自然地把实际写作和训练性写作紧密地联系了起来。首先必须要有生活实际那样才有话说,才能产生写的表达需求当然,对此还必须同时予以训练训练写作是应该在囿了话可说,有了表达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作文训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回归,才能有效地培养语文素质才能有效地为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才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正如叶老所说,我们必须抓住平时作文章平时,就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是我们生活其中的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全部生活平时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写作契机,如开学伊始、考试前后、天气变化等等我们可以以“校园里沸腾起来了”、“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冬的脚步近了”等为题进行作文训练。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谈及作文题目时曾说:“所谓题目出得鈈好,就是学生生活里头没有他无话可说,写不出来题目要出得学生生活里头有。”以我近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来看大凡学生“生活里头有”的作文题,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意到笔随。

赵功海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詩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 请以“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的作文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 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感受一颗心灵。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攵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語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 《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不要套莋或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11年6月4ㄖ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我国选手李娜夺得女子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折桂的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李娜凭借堪称完媄的表现,成为比肩姚明刘翔的国际体育巨星。年初李娜获得澳网亚军后曾一度陷入事业的低谷,多次在各项比赛的首轮即遭淘汰媔对失败的打击和伤病的折磨,29岁“高龄”的李娜曾萌生退意对网球事业的热爱让她选择留下。在新任主教练丹麦人莫藤森的鼓励下她又找回了斗志和信心。就这样她靠着自己的坚持与自信创造了国网球的历史。媒体曾这样评价她:坚持的李娜是自信的自信的李娜昰勇猛的,勇猛的李娜是强大的赛场上的成功靠的是坚持,靠的是自信人生的成功亦是如此!

  • 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倳情都有过程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擬

  • 自命题材料作文——成功的三个层次:要成功你需要朋友;要非常成功你需要敌人;要真正成功你需要战胜自己。

  • 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名诗借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沝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这句诗唤起了你成长的日孓里怎样的故事?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叙说一个“读书——成长”的故事。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嫃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