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进行的2011年东亚四强赛赛中,血性的中国队最终以3-0击败韩国结束了32年在国际A级赛中不胜对手的尴

贵溪一中沈建豪高中物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上传: 王刚 &&&&更新时间: 15:51:30
安徽省淮北八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理综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3.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铅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约规定的位置上. 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35.5& Zn 65& Co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葡萄糖合成的糖原作为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B.由氨基酸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 C.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分子可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 D.多种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 突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3.下列课本实验中,观察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要求是活的有 ①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 ④观察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 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寒冷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②当人感到饥饿时,在下丘脑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③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④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6.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作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若,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H)4]-、Cl- C.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10.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B. 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5NA C. 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 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11.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2、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13、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14.在日进行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终于有了血性的中国队最终以3∶0击败韩国队,结束了32年在国际A级赛中不胜对手的尴尬纪录。在足球比赛中存在着广泛的物理知识的应用,则下列有关物理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用一维坐标系描述裁判员的位置变化 B.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足球的平均速度几乎为零 C.研究运动员的位置变化时,绝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们对足球做的功为零 15.如上图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 16.如右图所示,AB和CD是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端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竖直圆上,并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个重物先后沿斜槽从静止出发,从A滑到B和从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等于t1和t2,则t1和t2之比为 A.2∶1&&&&&&& B.1∶1&&&&&&& C.3∶1&&&&&&& D.1∶3 17.我国于201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年11月发射 &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某同学画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假想图如下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此假想图,可以判定 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 B.&天宫一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周期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D.&神舟八号&加速后可以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18.一个物体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19.如下图所示,A、B为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一质量为m的带电油滴在两金属板之间,油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将油滴由静止释放,若两金属板间的电压为零,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金属板间加电压U,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2v匀速上升。由此可知油滴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为 A.&&&&&&&&&&& B. C.&&&&&&&&&& D. 20.如右图所示,在正方形区域abcd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束电子以大小不同的速率垂直于ad边且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电子,其运动轨迹越长 B.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电子,其运动轨迹一定重合 C.不同运动速率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相同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电子,其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21.Ⅰ.(6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仪器。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其 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测得其宽度为d,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⑴该实验中,在改变小车的质量M或沙桶的总质量m时,保持M &&m,这样做的目的是 &&&&&&&&&&&&& ; ⑵为了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除了测量d、t1和t2之外,还需要测量&&&&&&&& ,若上述测量量用x表示,则用这些物理量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 ; Ⅱ.(12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O,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 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5 V,内阻很小; B.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0.125&O; C.电流表A2:量程0~3.0 A,内阻0.025&O; D.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3 k&O;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O;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O; G.开关、导线等。 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序号) (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2、(14分)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竖直悬挂物体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1kg.自由释放后,物体在碰到滑轮前的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 (1)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 && (2)绳子的张力大小。
23、(16分)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长直平行金属板 、 相距 , 、 间的电场强度为 , 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有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 板的左端以 的初速度水平射入匀强电场,刚好从狭缝 处穿过 板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 板的 处(图中未画出)。 (1)判断a、b两板间电场强度的方向; (2)求粒子到达P处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3)求 、 之间的距离 (结果可保留根号)。
24、(20分) 如下图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自然状态时右端位于P点。现用一质量m = 0.1 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 = 18 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半圆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滑上质量M = 0.9 kg的长木板(木板足够长,物块滑上去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来)。已知PQ间的距离l = 1 m,竖直半圆轨道光滑且半径R = 1 m,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1 = 0.15,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 0.2,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 = 0.01,取g = 10 m/s2。 ⑴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 ⑵求木板滑行的最大距离x。 25.(15分)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 &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4)写出反应③的电极方程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 _____&&&&&& 阴极: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①②③反应中属于△H<0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6.(15分)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键有________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27. (15分)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 转化为 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过量的 与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 (3)通氯气氧化后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过程产生的为其可用碱溶液吸收,为其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写化学)。 28.(15分)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 仪器A的名称是&&&&& 。 ②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 (填&是&或&否&)&&&&& 。 (2)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 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 a.NaOH&& b.NH3&H2O&& c.CuO&& d.Cu2(OH) 2CO3&& e.CuSO4 (3)在溶液2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 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Cu(H2O)42+(aq) +4Cl-(aq)& CuCl42-(aq) +4H2O(l) 蓝色&&&&&&&&&&&&&&&&&&& 黄色 ①若增大氯离子浓度,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② 取氯化铜晶体配制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填序号)&&&&& 。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 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变为绿色 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为绿色 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29.I.(12分)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美国一项耗资数亿美元&人工光合& 作用&的环保新能源研究今年启动。&人工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氢气、甲醇或乙醇等化学燃料直接用在汽车等燃烧液态燃料的机械中,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以下是某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 将8株各有20个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1)序号I、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课题是&&&&& ,其自变量是&&&&&&& 。该实验课题下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的含义是&&&&&&&&&& 。 (2)2、4、6、8实验中,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 (3)若突然将第3组中的光照强度改为3组中的光照强度改为3000Lx(其他条件不变),则该植物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变化是&&&&&&&&& ,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 (4)该植物在30℃、l 000 lx情况下,光合作用每小时实际消耗的CO2量为&&&&&& 单位。 Ⅱ.(11分)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写代号,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大气中的CO2在图中所示的[& ]细胞器内的[& ]处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可以在图中所示的[& ]和[& ]处分解为CO2。 (2)生态系统中有一类生物,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通过&&&&& 作用合成有机物,这类生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主要特点是&&&&&& 。 (3)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都盛有等量的丙酮酸和NaHCO3的混合溶液,向甲试管中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A,向乙试管中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B,然后给予充足光照,两支试管都会产生气泡。这两种气泡成分是不一样的,请解释原因:&&&&&&&&&&&&&& 。 (4)这两种细胞器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 30.(12分)下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请回答: &&& (1)控制酶2和酶3合成的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导致白化病。但是,如果控制酶l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化,却不会引起白化病,原因是&&& 。 (2)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一些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的。 (3)已知编码酶1、酶2、酶3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 。 (4)已知一个年轻女性的弟弟患有此病,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为了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医生建议该女性对胎儿作出产前诊断,方法是从母体的羊水中获得从胎儿身上脱落的细胞,并对胎儿的细胞进行检查,可判断出后代是否会患这种遗传病,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 &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性别检测 & C.基因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5)从优生学的角度分析-为了预防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 ,原因是&&& 。 31.Ⅰ.(10分)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图1表示的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两种主要激素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血糖调节过程的部分图解。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图1中,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减少&&&& ,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升高血糖,同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原因是只有胰岛素能够促进新形成的葡萄糖&&& 。 (2)据图2分析,对血糖浓度具有直接调节作用的方式是&&& 。 (3)结合本题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有&&&&&&&& 。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除了下丘脑、胰脏之外,还有&&& 。 Ⅱ.(9分)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和&&&&&&&& 。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生物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C& D& D& D& C& A 二、非选择题 29.Ⅰ.解析:(1)比较l、3、5、7实验组合,唯一不同的因素是温度,而引起变化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所以该实验组合下的实验课题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此时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破的前后变化,说明在该时间段内植物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量,即净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2)2、4、6、8实验中,光照为0,只有呼吸作用产生ATP,故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拉体。(3)光照增强,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增多,五碳化合物来源增加,含量上升。(4)12小时内光合作用实际消耗的二氧化碳=净先合+呼吸释放,即:(5.0一1.9)+(5.9&5.0)=4单位,则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为:4&12=1/3(0.33)单位。 & (1)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 温度&& 净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氯化碳量(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差值) &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不全不给分) & (3)增多& 增多 & (4)1/3(或0.33) Ⅱ.解析:(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H],并产生少量ATP,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 (2)硝化细菌、铁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合成有机物,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相比,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 (3)丙酮酸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叶绿体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氧气。 & (4)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答案:(1)B&& 4& A& C &&&&&& (2)化能合成&& 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核仁) (3)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或A)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而叶绿体(或B)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 &&&&&&&&&& (4)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30.解析:因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而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因此酶1合成与否与白化病的产生无关。而酶2和酶3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导致白化病的产生,编码酶2和酶3的基因分别是B、C,只有B、C同时存在,才不会得白化病。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中只有B C 的个体才正常,该种个体出现的概率为9/16,则子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1&9/16=7/16。 & 答案:(1)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还可从食物中直接获取 (2)酶的合成 &&&&&&& (3)7/16 (4)C &&&&&&&&& (5)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大大增加 31.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1)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目的是减少血糖的来源,防止血糖浓度升高,因为只有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目的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利用。(2)血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对血糖的浓度进行调节,所以对血糖具有直接调节作用的方式是体液调节。(3)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有血糖浓度的升高,另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丘脑所发出的神经也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神经细胞作用于腺体的是神经递质。(4)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胰脏中的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因素,肝脏也可以通过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肾脏通过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对血糖进行调节。 &&& 答案:(1)血糖来源&& 进入细胞中被利用 &&&&&&&&& (2)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 &&&&&&&&& (3)血糖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影响 &&&&&&&&& (4)肝脏、肾脏 &&&&&&& &&&&&&& Ⅱ.(1)、原油& 选择 &&&&&&&&&&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 (3)、强弱 &&&&&&&&&& (4)、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火焰&&&&&&&& & & & 化学答案 A& C& A& C&& B& D&& D 25.[15分] 1.⑴第四周期、第Ⅷ族&& ⑵8Al+3Fe3O4 4Al2O3+9Fe& ⑶ 2Al+2OH-+2H2O=2AlO2-+3H2& ⑷阳极:3O22--6e-=3O2&;阴极:2Al3++6e-=2Al (5)①② 26\【解析】(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s22p3 ,学生可能审题时没注意到是价电子排布式。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3)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H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而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以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这个与H2O,H2O2中O的杂化类型都是sp3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即有1molN2H4参加反应,生成1.5molN2,则形成的&键有3mol。    ③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可见它是离子晶体,晶体内肯定不存在范德华力。 (4)要形成氢键,就要掌握形成氢键的条件:一是要有H原子,二是要电负性比较强,半径比较小的原子比如F,O,N等构成的分子间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符合这样的选项就是c和d,但题中要求形成4个氢键,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样只有选c。 这题中的(3)(4)两问亮点较多,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第(4)耐人回味,这样子就把氢键的来龙去脉和特点考查彻底!高! 27.(12分) (1)&&&&&&&& (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 抑制 水解 (3)&&&&&&&&& HCl 28答案:(14分) (1)①(2分)分液漏斗 &&&& ②(2分)MnO2 +4H++2Cl-&&&& Mn2++ Cl2&+2H2O ③(2分)否 (2)(2分)c d (3)①(2分)&&&&&&&&&&&&&&&&&&&&&&&&& (2分)不变&&&&&&&&&&&&&&&&&&&&&&&&&&& ②(2分)abc & 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B C D 21.(1) 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或约等于)mg& (2)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1)0.520;&&&&&&& (2)B;E&&&&&&&& (3) 22、a=5m/s2& T=15N 23、(1)a、b间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由a板指向b板。(3分) (2)粒子 板左端运动到 处,由动能定理得 &&&&&&&&&&& (3分)&&&&&&&&&&&& 代入有关数据,解得& (1分) ,& (2分) 代入数据得&& (1分) (3)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 ,半径为 ,如图,由几何关系得 ,&&& (2分) 又&&&&&& (2分) 联立求得&&&&&& (2分) 24、(1)物块在PQ上运动的加速度 a1 = -&1g = -1.5m/s2 &&&&&&&&&&&&(1分) 进入圆周轨道时的速度为v v2-v02 = 2a1l &&&&&&&&&&&&&&&&(2分) 得v2 = v02+2a1l = 321 m2/s2 设物块刚离开Q点时,圆轨道对物块的压力为FN, 根据牛顿定律,有FN+mg = m &&&&&&&&(2分) FN = m -mg = 31.1N>0&&&&&&&&&&&(1分)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东亚四强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