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蒲公英的去浙大航空航线学院上学好不?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胡沛泉;
赵嵋麟纪念华东航空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的文章(其七)——结束语  本简讯摘自校学报参考资料2012-10期(总1127期),作者是赵嵋麟,原标题是“礼赞:航空工程英才的摇蓝”,副标题是“纪念华东航空学院成立六十周年”。其七的内容如下:今年是原华东航空学院成立六十周年。华航是由国内三所著名大学交大、南大(原中央大学)、浙大航空系合并而成。当年,华航以其一流的师资和从事航空高科技的专业性质闻名大江南北,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向往。华航1956年迁至西安,易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其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又并入西工大。1952年10月,根据航空工业发展的要求,中央决定,交大、南大(原中大)和浙大的航空系整建制合并,组建了独立新校———华东航空学院。新诞生的华航传承和融合了原来三所名校优良的学风和学术传统,在建国初期清新的社会风气和蓬勃向上的建设热潮影响下,华航筹建工作顺利而有条不紊。建院初期,主持校务的负责人是范緖箕教授,当时,教授队伍中拥有国家定级为1、2级教授的有10人,他们是:范緖箕、季文美、王宏基、许玉赞、黄玉珊、谢安祜、王培生、胡沛泉、曹鹤荪、梁守槃、这在当时国内理工科高校中堪称是“豪华阵容”,令人羡慕。也许是(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6.00元/期全年定价:12.80元/期 共76.80元
      &&&|&&&&&&|&&&
&&&|&&&&&&|&&&&&&|&
&&|&&|&&|&&|&
&&客观的评价西北工业大学&&&&[作者:
218.21.221.66&]&&&[]
客观的评价西北工业大学
怎样的评价才叫客观呢?量化,以及凭着良心说话。我在西工大呆了3年,但请相信,我所说的绝对不会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我只是作为一名学生客观的评价西工大,我的母校。
在上大学前有很多人对我说,如果你要评价一所大学,那么你不必在乎她的设施,甚至不必在乎她的师资,你唯一需要在乎的只有她的学风,这也是一所好的大学和一所一般的大学的最大的差别.我想凡是读过大学的人对这点应该都深有体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工大就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因为她的学风太浓厚了.我不想隐瞒在快考试时出现的自习室紧张的现象,因为这是所有高校共同的特点,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平时你在西工大看到很多刻苦学习的人.你会发现在12号楼前哪个花园里到处是大声朗读英语的人,你会发现很少有人逃课,你会发现老师对作业的严格要求,你也许会不相信经常有人因为少交作业而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刚上大一的时候,舍友们常说自习室太恐怖了,因为那里太安静了.我的一个舍友曾说,如果有的学校的学风比西工大还浓厚,那么我怀疑那里的学生怎么活,也许这样的话有点夸张,但当你融入这样一种气氛之中,你会发现它却有几分真实.当我的一些在西安其它高校的读书的同学周末找我出去玩,我却告诉他们我的作业很多,不能去时,他们大都感到奇怪,因为据我所知他们的作业基本没有或者是很少的,而且考试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在西工大,电脑,电视,VCD等物品在大一大二的宿舍里是明令禁止使用的,更不要想在宿舍里有网线,而很多大学这些却是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起码我知道在很多高校中的宿舍是有电视和网线的,电脑是不做要求的.也许你会感觉这样的大学生活无聊和乏味,但当你发现自己因迷失于电视和网络而虚度四年的光阴的时候,你会感到悔恨,毕竟学习四年和玩,混上四年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西工大学生就业率很高的一个原因.
西工大的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朴实和认真.当然任何学校的老师都是良莠不齐,有好的也有坏的,但对于本科的学习任务来说,老师的作用大,但再大也大不过自己的因素,我曾经的高数老师是学校的最好的,但她带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全校最好的,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而所谓院士和特聘教授,对于本科来说似乎有些遥远.从整体来说西工大的老师还是水平很高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好的老师会留下来呢,尤其是青年教师?我曾经的英语老师说明了这个原因,她说:“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水平和年龄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出国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留下来,很大的原应是因为西工大的附中,因为它的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最好的中学了,我的孩子如果想上西工大附中,那么我就的留在西工大,我的孩子今年才9岁,她要先上西工大的小学,然后是初中和高中.其实西工大的附中对于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是十分大的.“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因为在BBS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贴子在西工大附近的排名,附中第一,附小第二,附幼第三,而西工大是第四,也说明了这个事实.最近附中在建新的校舍,看的我们这些大学生都羡慕,因为它的露天操场可是在空中的啊.有些人说西工大缺少青年教师,但根据我的认识是很多西安的高校的青年教师想进西工大,但不容易进来,因为很多水平并没有符合学校的要求.
西工的科研实力是很强的,不仅因为她的国防性质,更因为她汇集了很多三航方面的专家.有人喜欢拿国防科工委的七所高校做比较,如果很客观的说,我承认西工大不如哈工大,但比起北航,除了地理位置和好听的名字外,西工大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实力绝不次于北航,这一点可以从连续5年的全国十大劳动的模范航空领域有四年是西工大的毕业生,而只有一年是北航的毕业生,还可以从西工大的研究生毕业后的薪水高于北航的而得出结论. 而且近年来,在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域的很多少壮派都出自西工大.而有人奇怪,为什么西工大这样的环境会造就这样的人才呢?因为西工大的校训是“公诚勇毅“.校风是“三实一新“.西工大人是朴实的,是塌实的,是扎实的.而且进入985后,相信由于投资的力度,学校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西工大的图书馆有新馆和老馆两座,老馆的书的确是有点旧了,但你仔细在其中翻一翻,找一找,你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毕竟过去有很多东西还是很经典的,而现在的书有很多为了符合读者的胃口而流于肤浅和急进.新馆和老馆的某些藏书室还是有很多的新书的 ,而且有些是很新很新的,虽然只能借两天,而且超了期就要罚款,呵呵,超一天一块,但是可以续借的,续借的次数也是没有限定的,所以只要你记性好,腿脚勤快,也是可以一直看完的.何况校园并不大,上课途中和下课是就可以搞定.而且我逐渐发现这样的借新书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因为新书如果一个人拿走好长时间才还,那么很影响大家的借阅.比如有一次我考试马上需要一本书,但是没找到,可是只是等了两天我再去就有人还进来了.有人抱怨说学校的计算机方面的新书很少,这种抱怨让我莫名其妙,因为我看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很新的书放在那里,而且就计算机而言的确需要更新知识,但我感觉经典的东西还是经典,你学计算机,基础的二进制没变吧,WINDOWS98和XP的差别真的很大吗?
我说西工大不漂亮,甚至可以说很不漂亮,而且很多人喜欢拿工大和武大和夏大比,呵呵,我感到这种比较确实对比度很强.我没去过新校区,但听说位于秦岭下,很漂亮,希望建好后,如传闻所说的山水田园.但似乎校园烂成了西安高校的特色了,四大名校除了西交还可以外,其他的西大和西电好象还不如工大,但西大的文科实力,工大的工科,西电的电子类专业又有几所漂亮学校可以比呢?美丽真的是大学的硬性指标?上学是为了看风景吗?
刚到西工大的时候,她的外表确实让我失望过,宿舍让我失望过,设施让我失望过,但当你渐渐明白,你的大学生活不是为了风花学月,不是为了体验一种奢华,而是为了学习和锻炼自己时你会明白,其实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宿舍没有暖气,我们在冬天挨过冻,那时常说入睡需要勇气,而起床更需要勇气.但过后你发觉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种锻炼.西工大的餐厅应该在西安的高校中很好的,虽然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我仍然感到不习惯,但西安的高校有吃在工大的说法.我曾为学校的上网的地方少而价钱贵抱怨过,但如果一所大学里到处都是苹果电脑,这样的大学,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国家,一个教育水平还十分落后的国家,是否具有讽刺意味呢?而且过多的上网是对学习有好处还是坏处,我想大家都很明白.有人抱怨学校的名人讲座和报告会太少,但我发觉这样的讲座,尤其是在工学方面的并不少,而且你是否想过在你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和处理完很多事情,比如学生工作后,你还有多少时间去听所谓的讲座,而你从讲座中又能真正的学习到多少有用的东西,除了可以见到名人,听听大家们的深奥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懂的演讲报告外,你能收获多少.如果这些东西可以从某个角度评价一所大学的实力和内涵的话,那么我感觉在本科阶段有点言过其实.而且是不是西工大学习北大那样请来了周星驰,每年不顾一切的安排上千场的名人报告会西工大就会成为一所名校呢?显然不是,因为北大的有它的自由氛围,有它的人文底蕴,有它的高分学生,更有它首都的地理优势,这些是西工大所没有的,所以在这方面西工大不能比,比不上,更没有必要去比,不说北大,就是和一些财大气粗的高校也是没必要去比的.
我曾抱怨过学校的社团雷声大而雨点小,宣传的时候有多么好,而到时候却连人也找不到,甚至有一种上当的感觉,但当有同学象我说起大多数学校都有类似的情况,说大学的社团只属于新生时,我也就不奇怪了.其实就根本原因来说,社团始终是学生的组织,学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对于社团的组织者他们的初衷往往会因为大多数的参与者的时间不能都统一,或者大家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这些活动而最终破产,而且作为学生组织,你活动的场地那里来,你的经费除了社员交的一点钱外你又能拉多少赞助,你又能对一些活动可能产生的后果负多大的责任呢?你可以象北大的山鹰折翅那样在行动之前签下生死状吗?显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而且不是一腔热血就可以解决的,而且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记得我大一的唯一一次逃课就是为了参加辩论演讲学会的一场辩论赛.而且因此还差点耽误了期中的一次考试.而社团说白了,除了一点锻炼外,更多可能是娱乐吧,那么我们把娱乐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是不是值得呢?也许你会说现实中需要的人才不是书呆子,但我告诉你,现在的用人单位看中是你的成绩单,而不是各类活动的奖状和种种华而不实的经历,而考研和保研更是成绩说话!何况你又能在活动中真正的使自己得到多少锻炼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西工大的后勤我会有一些不满意,比如饭菜太贵,超市的东西贵,服务态度不好,洗澡的花费太高......
也许这样的抱怨会大量的存在于学生中间,对于这种抱怨的合理性无可厚非,我也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下大的工夫去改善.但不知你是否知道什么叫做后勤产业化,其实用我一个西安同学的话,那就是尽可能的剥削学生,这句话其实一点没错.逐利是商家的本性,在校园这种封闭的,似乎有点计划经济味道的环境中,社会化所引入的竞争是有限的,所以产生上述的现象也是再所难免,而全面的引入竞争,则又会使校方感到肥水流外人田了,而不愿意这样.说白了就是人自私的一种本性,在短期内想改变也不是很现实.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其实还是餐厅,因为你经常可以在餐厅听到有人叫你来买他的饭菜.那么既然不好改变,而最主要的餐厅做的还可以,那么超市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利用课余在时间在校外买到,洗澡,理发也去校外,太白路,白庙村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说不定学校因为看到顾客少了而寻求改进也说不定.再者西工大的打水用卡,洗澡用卡,要远远早于北京师范大学,而且是一卡通,而不需要用其他的卡,而北师的这种方式还被中央台报道,要在北京的高校大力推广,在这点上西工大的后勤是不是走在了前头呢?还有西工大的桑拿加冲浪浴才5元,很便宜了.还有人抱怨西工大的超市和商场太少了,但我的感觉是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了,因为本部并不大,要那么多商场更多的是浪费.
以上是我对学校方方面面的一点认识,我没有夸大,也没有谦虚,该做出解释的,我认为我已经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我说的也都是良心话.诚然由于地理位置,很多方面的原因,工大是在很多方面没有办法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校和很多名校相比的,但工大有她自己的特色,有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而且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读到这里的西工大同学,你是否记得有在校园很流行的话“今天我以工大为荣,明天工大将以我为荣呢?“那么我们是不是为了自己的明天,工大的明天,在西工大这个良好的环境里刻苦的学习呢?
下面是西工大的一些量化数据,以供参考
学校定位:西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是我国惟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研究型和开放型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展前景:985工程(教育部3亿+国防科工委3亿+陕西省3亿)投资在全国高校中是名列前茅,首批211,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首批34所软件学院,近年来遇到,西部大开发,国防大加强,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科研成果: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9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1000多人,硕士7600多人。学校实力雄厚,“七五“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00余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2002年科研经费4.54亿元,2003年科研经费突破5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
所取得的全国第一:
1956年2名学生入选国家队,在布达佩斯国际航模赛上为我国首次夺得两个单项第二。
1957年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哈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防重点大学。
1958年研制首飞成功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驾驶飞机。
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的一台机载计算机。
1979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主被动联合制导水下航行器。
1982年建成全国速度最快的高速水洞1984年至1989年,培养了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铸造、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固体火箭、水中兵器6个学科的中国第一位博士。
1986年初,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了“服务育人”的口号。
1989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多用途消声水池。
1991年,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团中央从1982年以来全国几十万大学生中评出215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其中西工大毕业生占5名,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1991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航空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1991年至1992年连续两年在国际著名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位居全国第一。
1994年建成亚洲最大的低速翼型风洞。
1994年创建亚洲唯一的培养硕士试飞员的试飞员学院。
1994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全国排球乙级联赛,获得冠军。成为全国甲级队中唯一的一只大学生代表队。
1996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无人驾驶飞机科研生产基地。
1998年创建国内第一个“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室”。
1998年西工大于中国试飞院联合培养我国第一批硕士试飞员。
我校“特聘教授”在西北、西南地区人数最多。
有33名博士或教师获得国际著名的洪堡奖学金,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数据: 排名:2003排名
中国校友会 24
平均排名 24
虽然大学排名均来自民间,且其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质疑,且受到并校,文理等因素的影响
,但起码可以大致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势力
师资:以最新数据
两院院士:12人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
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 :1人
亚太地区材料科学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
博士生导师:近300人
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
(据说西工大的某些院士是与上海交大共有的,但据我所知其余的数目没有水分)
学科势力:学院:13
本科专业:52
硕士点:90
博士后流动站:10
一级博士学科:10
国家重点学科:10
国家重点实验室:5 专业实验室:4,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
硬件:占地:本部:1200于亩(包含教职工生活区),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
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地:1100亩
沣河校区占地:550亩
新校区规划占地:3900亩(估计2004初步投入使用,2008建成)
总占地面积:6650亩(未加软件学院和软件园)
藏书:151万册(虽然有些书很久,但新馆的书都很新,此外学生的数量较期于重点大学少
,所以书本平均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量在重点大学中还是靠前的)
科研经费:2000年达到2.68亿元
2001年突破3亿元大关
2002年科研经费4.54亿元
2003年科研经费突破5亿元
2003年科研经费全国高校排名第7
转文章一篇
我是从西工大来的,那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很少有我们学校的学生出来说几句话
。我想说几句。
我在西安生活过,在西工大上的学,现在在北京,看到各大论坛和不少同学的帖子,反正
所有的帖子中我现在的学校都在以前本科时候西工大的前面。
有时候很是无言,我接触过各个大学的学生,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也工作或者出国了,有
时候实在看不过眼,我西工大的同学,现在好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有的甚至在九泉,
西昌等偏远地区,有的同学甚至就在沙漠里常年没有人烟的导弹发射地,还有一个同学在
太平洋的小岛上进行卫星测控!更多的在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里做技术工作,我们不
崇高,也会经常有牢骚,但谁让俺们就是为国家干这个的,到了北京,看看和接触了很多
大学,包括北大,清华的学生,也知道他们平时的生活,他们毕业以后的去向,有时候我
忍不住想说:北大清华等北京学校应该羞愧!每年国家给了你们那么多钱,每一年全国各
地最优秀的的学生都送给你们,可看看你们的成绩,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在做什么?在
西工大我知道好多老师用那么一点可怜的经费做着国防口的科研产出,有的甚至自己掏腰
包,北京N多学校,我看着你们那些老师和那些科研学术机构做的那些事情,都心寒!!!
即使退一步,你们每一年的成果是多,可是那和对你们的资金和生源投入成正比么?而且
说实在的,我觉得你们甚至不如远在兰州的兰州大学,去看看SCI索引,北大情话等学校包
括你们的学生老师脸红不红,兰州大学国家每年给多少钱?他们是什么生源,不说了,越说越气。
西工大,哈工大,兰大等学校每一年用那么点钱和一般生源给国防科研战线,给各个国家
部门的普通岗位输送了那么多人,清化北大每年用那么多钱和那么好的生源给美国输送了
那么多人才,我们的学生是不聪明,英语是没有那么溜,我们的观念是不新,甚至土得掉
渣,可是正是这些学生,每一天给国家添一块砖,加一块瓦。经商,当官,包括学术,你
们为什么活得那么滋润?都是那些就会弯着腰干活的人当砖做瓦支撑着你们,你们还好意
思在各个行业无不用其机地用你们的新观念腐败,在商业,官场,甚至学术,你们知道害
羞两个字怎么写么?!
别排什么名了,如果要排名,我只向那些无数普通的但给国家在切实做着贡献的高校致敬
,而绝不是对那几所所谓排在最前头的!!!!!!!!!
当我们站在国家面前,当我们站在普通中国人民面前,当我们站在投入产出比面前,我向
哈工大,向西工大,向兰大等学校致敬,清话,北大,那以前曾经是中国人思想和启蒙的
地方,曾经是国家脊梁的地方,曾经培养出最优秀知识分子的地方,现在,至少现在不值!选自: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网(www.cuaa.net)&
&&&[]&[作者:
。“公诚勇毅”育英才 &&&&
日,是个值得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是个举国欢庆、为之骄傲、自豪、振奋的日子。这一天,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坐落在古城西安、以“三航”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数万名师生同全国人民一样,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惟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9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为航天事业培养了6千多名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航天事业、国防战线、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原航天六院院长、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雷凡培,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某部副部队长李鸿,“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副总指挥金勇等。 西工大参与“神舟”1~6号飞船多项研制任务,其成果已在“神舟”飞船发射过程中成功应用,曾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表彰,是全国受表彰的24个单位中仅有的2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航天学院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高校中最早的宇航院系之一。4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航天学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7个不同规模的实验室和3个研究所,具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 作为航天学院的创始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教授,是一位在航天领域颇有影响的飞行力学专家和教育家,为航天学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陈士橹院士为代表,航天学院云集了一批名师。这里有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航天动力工程等学科的教授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7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6人。此外,学院还从国内外有关科研、生产单位聘请了50余名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航天学院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我国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袁建平教授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是国家863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航天学院现任院长、陕西省劳动模范、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曾获“全国优秀青年学生”称号和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主要从事导弹与航天器精确制导及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各类航天科研项目40余项,多项成果已在实际工程型号中应用。博士生导师阎杰教授长期从事导弹飞行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设备和测试设备的研制和分布式仿真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型号配套设备研制任务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航空航天部首届“青年教师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的博士生导师唐硕教授致力于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轨迹优化与可视化仿真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主持的国家载人航天项目“运载火箭故障模拟工程”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1世纪是航天的世纪,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将是航天的主题。新一代的西工大航天人将在保持传统专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宽专业内涵,发挥综合优势,增强竞争实力,以崭新的面貌,为我国航天教育和科技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冲天动力蕴心间――记我校校友、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谭永华 &&&&
谭永华,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1964年4月出生于江苏邗江(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1980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学习,1987年从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航天067基地(现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工作。历任大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副总设计师、长征二号丁火箭副总指挥,11所副所长、所长,067基地副主任,现任六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其研究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谭永华曾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航天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是国家级和原航天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被原航天总公司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 198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谭永华服从组织分配,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当时位于秦岭深山里的航天067基地11所,成为一名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员。20世纪90年代初,用于发射“澳星”的长二捆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全面铺开,时间紧,任务重,又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设计资料。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员,谭永华担负着设计该型发动机用助推器机架的设计任务。该任务属国内首创,加上这种捆绑式机架与以往传统机架不同,火箭所捆绑的发动机产生的几十吨推力必须准确无误地通过它传送给箭体,设计中所要运用的知识涉及面广,要求也非常高。那段时间,他几乎成为一部上紧发条的机器,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完全融入到那片由数据和图纸构筑的世界里。其间,老父亲病危入院,他正好在上海出差,离家乡近在咫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只是匆匆回家探视了一眼就又赶回上海忙碌,可这一别,竟成了父子俩今世的永别!父亲阖然长逝,他竟无法在身边最后一次尽孝!   一年多的时间,他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设计任务,并取得一次设计一次成功的好成绩。该项设计成果现已推广运用于其它火箭,其中就包括将杨利伟送入太空的长二F火箭。1993年,年仅29岁的谭永华成为当时航天系统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之一,并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航天十佳科技青年”等荣誉称号。 1993年后,谭永华不仅成长为一名型号主任设计师,而且在行政管理上也担负了设计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这没有让年轻的谭永华知难而退,反而成为他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最大动力。   在担任主任设计师期间,他主持研制了国家某重点型号的二级发动机,主持并参与研制了其中的高性能推力室和目标处理系统用主阀。研制过程中,他消化吸收了大量国际上相关的先进外文资料,敢于突破前人设计瓶颈,大胆运用新技术,为该型号实现“一箭定乾坤”的总体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型号发动机最终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也随之展开。谭永华凭借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吃透设计方案和要求,不断吸取精华,大胆采用高新技术和成果,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环境适应能力,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发动机。这期间所经历的坎坷、遭受的磨难非一言一语可以说清。日的试车过程中,用于载人航天的二级火箭发动机发生爆炸。能否迅速地找到爆炸原因,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将直接关系着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总体进展。任务就像横在谭永华和同事面前的天堑,压力撕扯着研制人员的内心!整整36个小时,他们居然没有合过一会儿眼,夜晚的灯光映衬着一张张焦灼的脸。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努力,发现爆炸是由于发动机涡轮盘出现裂纹所致。对于隐患,他们没有让其轻易地通过。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他们果断进行追查、调整,对我国各型号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用于载人航天火箭的发动机可靠性、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完全满足了要求。   2001年,年轻的谭永华担负起067基地副主任的职务,研制新型发动机总指挥的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2001年以后,新型发动机在整机试车中连续出现了四次重大失利,给整个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非常的考验面前,他带领研制人员潜心研究、吃透技术,通过长达半年之久的顽强拼搏和努力,终于突破了该新型发动机的研制瓶颈。随着这种新型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这种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技术的国家。该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在人生的轨迹中,最为难得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谭永华恰恰拥有着这样一颗平常心!掌握“金牌发动机”命脉的人――记我校校友、航天六院十一所所长栾希亭 &&&&
栾希亭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为我国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积极探索、开拓,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航天十佳科技青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航天六院十一所所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航天产品的研制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高新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所长,栾希亭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在集团公司和六院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等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要求,团结协作,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高新工程3个型号的首飞成功及“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极大地振了国威,壮了军威,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CZ―2F火箭的核心―――发动机工作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火箭发射成败。尽管十一所研制的发动机被誉为“金牌发动机”,但栾希亭深知,载人首飞,人命关天,事关国家声威,既要有高可靠性,更要有绝对的安全性,容不得丝毫懈怠。因此,他与所领导班子冷静分析形势和任务,先后进行了6次全所性深入动员,要求全体参研人员要认识到载人首飞的深远政治意义,不计个人得失,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确保万无一失。对发动机研制工作进行了细慎严密的部署,分解细化了任务和要求。首先,主持制订下发了载人航天发动机质量加严控制措施,对关键工序、组件、试验等环节要眼见为实。按照“好上加好、优中选优”的要求对待每件产品,以最严、最慎、最细、最实的原则对待每项工作。其次,认真排查,改进设计,消除产品质量隐患。在研制过程中,组织技术人员刻苦攻关,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确定发动机采用双锁位启动阀,改进了推进剂利用系统的密封结构。特别是,针对涡轮盘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所受的离心力、热冲击应力、轴与轮盘过盈配合产生的内应力,以及叶片和轮盘振动时所受的应力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长期以来发动机存在的技术隐患和薄弱环节。并组织完成了对发动机涡轮转子一级轮盘的改进设计,消除了隐患。第三,在发动机进入靶场前,组织开展了质量再复查和“双想”活动,主持开展了6次专题质量复查工作,通过了8次院级以上专家组的审查。确保了发动机“不带隐患出厂,不带隐患转场,不带隐患上天”。由于在载人航天工程中贡献突出,2002年十一所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栾希亭本人也于2003年11月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载人航天先进个人”称号。 在研制卫星发射和载人航天工程用发动机的同时,十一所还承担着包括高新工程在内的10多个型号发动机研制及批量生产任务。面对繁重研制工作,栾希亭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进度,向管理要质量。研制发动机参加3个型号高新工程首飞任务,均获成功。保质保量交付了数倍于往年的火箭发动机,并且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栾希亭密切关注国内外航天推进技术发展方向及动态,积极加强与乌克兰、俄罗斯、德国、法国等航天大国的交流合作,站在十一所战略发展的高度,组织开展了新型推进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组织制订了航天动力技术发展规划和专业技术发展规划,制订了预研创新管理办法,实行课题负责人制,极大调动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了几十项预研工作。通过预先研究,培养了人才、增强了技术储备、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十一所的国际知名度,为把十一所建成国际一流的推进技术研究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为航天事业再铸辉煌――记我校校友、航天一院十五所所长牛养慈 &&&&
198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牛养慈,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十五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在担任十五所领导期间,牛养慈以发展航天地面设备发射技术为己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带领十五所全体同志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圆满完成了以高新工程为代表的科研生产任务,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规范管理 确保质量 运载火箭技术和地面发射设备的研制,对于将航天器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所长牛养慈要求全体职工按照“系统反思、全面整改、突出重点、扎实有效”的指导思想,查找自身不足,从思想深处打牢“质量第一”的基础,使全体职工深刻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严把质量关。同时,按照《型号产品质量工作要求》、《型号产品试验保证大纲》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执行任务急、外协厂家多的特点,重点控制技术状态和产品质量。 为确保抓质量不走过场,十五所采取了从上到下,层层提高自身工作质量的做法。牛养慈带头查找自身不足,提升对质量要求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层干部提出要求,中层干部再对职工提出要求。全体人员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结合日常的工作,找出个人工作与岗位要求上的差距,制定出有效措施,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 十五所利用每周六上午,集中时间查找生产中的质量问题。所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一线,检查包括原始记录本在内的各项质量工作,并把工作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局域网、内部刊物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使抓质量具有可持续性。目前,该所正努力将各方面质量管理经验、措施固化成为日常管理行为,逐步形成共保成功、决战决胜的氛围。 深化改革 优化环境 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五所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任务。为克服现行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牛养慈全面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制定了工资调整方案,在进行岗位核定、岗位描述、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并启动了考核体系,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所实行正职负责制,实现了责权统一,同时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制定了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对德、能、勤、培养队伍等多项考核内容进行分解,并以不同的分值作为量化考核的评分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学化。通过招聘形式聘任干部,实现了干部任免制向聘任制的根本转变。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末位下岗制,使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狠抓创新 提升实力 为了提高十五所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牛养慈制定了《十五所创新课题管理办法》,建立了创新体系。同时,制定了《十五所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通过科技人员自愿报名、公开答辩、评委评审等程序,选拔当年的学术带头人,并做好学术带头人的管理考评工作,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为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该所成立了特种车辆技术中心和定位定向技术中心,加速了专业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 牛养慈重视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大了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培训重点逐渐向班组长转移,加强对履行岗位能力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观念转变、现代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专业趋向及高新技术等,使培训全方位、多层次。近两年来,共有两千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班,有两百余人次参加了航天一院及外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 目前,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五所在火箭发射理论、技术及设备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已获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其中,该所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与研制的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所研制的长二捆火箭发射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所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曾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牛养慈所长曾被评为航天工业总公司“百优青年”。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给航天员一个安全的太空之家――记我校校友、“神舟”飞船副主任设计师刘志全 &&&&
刘志全,曾任我校副教授,1998年从我校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第二届、第三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历任航天五院501部机构研究室副主任、总体专业技术部可靠性技术组组长。 近年来,刘志全一直从事载人飞船结构与机构的研制工作。经过艰苦的攻关,他完成了初样阶段飞船舱段连结与分离系统的力学分析工作,与其他同志一道解决了影响飞船飞行成败和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火工机构锁的脆断问题;策划了神舟一号―――神舟六号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工作项目与要求、试验方案、评估方法;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分系统FMEA、FTA分析工作。 一切为载人 全力保成功 “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这是对“神舟”载人飞船研制提出的最高要求。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是神舟飞船关键的分系统。从人们看得见的飞船结构、舱门机构、航天员座椅及其缓冲器,到人们看不见的各种连接分离机构,每一样都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许多产品直接影响到载人飞行的成败和航天员的安全。因此,每一个产品必须要经得起硬碰硬的考验。 虽然我国有几十颗卫星和4艘无人飞船的成功研制经验,但是,载人飞船结构面临的难题远比卫星结构要复杂得多。飞船结构不仅尺寸大、承受的载荷复杂,最重要的是要绝对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这其中包括:航天员座舱密封要绝对可靠,要保证航天员在返航时经受舱外烈焰烧蚀而舱内却平安无事。刘志全不仅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而且进度上的压力也非常大,型号设计方案一旦确定,结构研制就象第一道预警线一样,因为,结构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型号任务能否按期完成。 刘志全首先攻克的是舷窗的热密封难题,该项目是飞船模样阶段17个攻关项目之一。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有一个明亮的观察窗口,舷窗既要承受密封压力,又要透亮,还要经历返回过程中上千度的高温考验。通过2年多的攻关,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难题,使全国人民通过航天员杨利伟的眼睛,透过舷窗看到了地球,看到了美丽的家园。 为了降低防热结构重量,设计师们大胆提出了采用低密度烧蚀材料作为返回舱的防热结构。但是,这在国内并没有先例,研制人员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对十几种材料进行筛选,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低密度防热材料,其密度只有“联盟号”的一半。又经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材料匹配、强度和胶接等一系列难题。 各种机构设计面临的难题很多,没有现成的技术,没有参考资料。舱段连接分离机构是人命关天的关键之关键,以返回舱与轨道舱实现安全分离为例,十几把火工锁必须准确地同时工作。如果有一把锁出现故障,后果就不堪设想。为了保证每一个机构产品的设计合理可靠,设计师们绞尽脑汁,从每个零件的材料选择到尺寸链的复核,从每个零件的表面处理到各种公差配合,设计师们反复推敲。对于这样的火工机构,多一克火药,冲击太大,影响航天员的安全;少一克火药,则可能导致产品失败。刘志全在故障现场担任故障排查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研制人员一次次地试验、一点点地调整,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完成了这些火工锁的攻关和其它攻关机构的研制,保障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刘志全组织实施了23项分系统正样机构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验证试验与评估,其中包括直接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的舱段连接分离机构、舱门机构、座椅缓冲器等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和抛底火工锁、座椅缓冲器、通气阀防止CO向舱内泄漏的安全性验证试验。经过地面可靠性安全性措施的实施和大量可靠性安全性试验验证,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在神舟一号―――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试验中均可靠地完成了规定的功能。“型号”与“学术”并重 在繁忙的型号研制工作中,刘志全始终坚持“型号”与“学术”并重的原则。他曾从事过机器人柔性关节准椭球齿轮传动研究、航空发动机高速滚动轴承的热分析及油膜厚度测试、武装直升机传动系统失去润滑状态下的生存能力研究、载人航天器对接机构研究、载人航天器舱门机构研究、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研究、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试验及评估方法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 刘志全长期从事科研和高等教育工作,曾在我校任副教授,主讲过《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他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治学严谨,严把研究生论文质量关,使学生在论文答辩时均获优秀。 近10多年来,刘志全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撰写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及航天工业标准若干份。获得省、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3年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银质奖”。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现代管理理念成就飞天梦想 &&&&
尚志 42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自1993年底参加飞船的研制管理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和组织了飞船方案设计、初样研制和飞行试验的工作,组织完成了一系列可靠性试验工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初起担任飞船总指挥。2003年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功臣称号,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参与的“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技术应用研究”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勇 37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在神舟飞船研制项目中,参加了从方案设计、初样研制和正样研制等各个阶段航天型号全寿命的管理过程,主要负责计划的策划、进度计划流程的编制和计划的实施,以及发射场、飞控和回收试验队的现场组织工作。2003年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先进个人,参与的“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技术应用研究”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9月19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飞船系统副总指挥金勇在京郊的航天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代表总指挥尚志欢迎我们的到来。尚志早在7月初就去了基地,作为“神六”回收队队长,金勇也即将奔赴基地现场。“神六”发射在即,如同箭在弦上。尚志、金勇同为“神六”的指挥员,两人又同在今年9月初成为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项目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为西工大璀璨的星空增添了耀眼的光芒。他们的选择自然经过深思熟虑。 早在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飞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起研制神舟飞船的光荣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神舟飞船与无人航天器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有人”,要建造一艘人―――机―――环境三者高度协调的飞船,是一项全新的任务。按照载人飞船工程总体的要求,飞船要越过苏美开展载人航天起步时的单舱及两舱飞船模式,直接研制三舱式飞船,起点很高;工程研制周期及经费的限制,要求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研制并行开展,增大了研制风险;承担飞船研制的各单位之间在工程经验、职业传统和企业文化上存在差异,特别是许多外协单位缺少研制航天产品的理念和经验,这些都对实施系统工程管理,开展现代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 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为了保证神舟飞船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飞船研制队伍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系统工程理论与经验,在飞船研制实践中,进行了系统工程管理的艰苦探索,采取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密切配合,先进的矩阵管理与传统的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总体设计为龙头的技术体系、综合统筹的计划体系、系统规范的质量体系以及坚持创新、创造、创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神舟飞船研制实践证明,紧密结合研制工作实际,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神舟飞船特色的系统工程管理体系,是神舟飞船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保证。 “神五”发射成功后,如何归纳和总结研制中系统工程管理成果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理论水平,成为尚志、金勇的心愿。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研究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学校,1991年即创建了国内惟一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项目管理学术组织“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挂靠在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组建了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建立了从本科、科学硕士、工程硕士到博士研究生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以厚重的理论积累为基础,以国防项目管理为特色,研发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并举”的专业优势。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关注点,让双方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最近,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袁家军院长担任主编,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曹刚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分别作序,与我校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洋洋70万字的《神舟飞船系统工程管理》一书正式出版了。这本真正在中国人自己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同时又很实用的项目管理书籍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作为主创人员的尚志和金勇,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神六”成功发射的凯歌声中,航天人已经把目光瞄向了“神七”甚至更远的将来。尚志―――这位“神六”最年轻的系统总指挥,金勇―――当年那位不情愿被家乡的大山挡住脚步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在太空寻找着自己的梦想。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三实一新”铸华章 &&&&
卢满宏本科、硕士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学习,自1990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十多年时间,不少同期毕业的人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职业选择,而他从普通技术人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现任研究员、公司副总师,并兼任测控通信研发部主任,2005年被评为第十五届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在他身上,你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西工大人扎实、踏实、朴实而又敢于创新的作风。 卢满宏深深懂得,他的成长离不开航天这个大环境,个人成绩的取得更是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的战略决策,得益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得益于组织的关心和培养,得益于航天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传承。1990年正值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时期,他刚参加工作就有机会承担重要课题的研制任务,在老一辈专家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先后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制任务,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多项,两次荣立一等功,受到各类嘉奖。伴随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冲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一系列不拘一格用人激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在十年时间里他从设计员破格晋升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成为研究员;从普通设计人员到项目负责人,带领一个研发团队开展工作,逐步成长为公司测控专业带头人,成为航天测控领域的青年专家。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射“两弹一星”到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之路,造就了一批无坚不克、百折不挠的队伍,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秉承这样的航天精神,卢满宏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严慎细致、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敢于超越、甘于寂寞的工作作风。航天型号任务多数是国家紧急任务,具有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大、工作负荷重的特点。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交付高质量的设备,作为专业带头人,他逐步摸索出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双管齐下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用预先研究成果为型号研制任务提供技术保障。为此,他有目的的查阅国内外的科技动态和新技术资料,结合测控设备的市场需求,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前瞻性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新型测控设备的型号研制中。事实证明,这种齐头并举的工作方式不仅有效的缓解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保证了型号设备的质量和进度,同时有利于保持公司在测控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主导地位。 搞航天只从宏观上把握是不够的,有时还必须扎扎实实地从设计一线做起。今年年初,作为项目负责人卢满宏承担了某国外航天测控站基带设备的研制任务。由于该设备要在今年10月份执行921“神六”任务,除掉路途运输、现场装配和调试的时间,留给课题组的设计时间非常有限,而课题本身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为了保证设备万无一失同时满足时间进度要求,他亲自带领几名年轻的设计人员,集成集体智慧和力量,对研制任务进行周密策划,明确责任,对软硬件设计进行细致的方案评审,齐头并进,多方位开展工作,在生产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该设备的硬件部分在4月底顺利完成。从五一开始,课题组成员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甚至通宵奋战,上学的孩子天天见不到父亲,还以为爸爸出差了呢。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努力就会得到回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拼搏下,该项目在6月中旬顺利通过验收,设计指标完全达到要求,甚至优于任务要求。 荣誉是过去的,责任却是永恒的。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引领着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人生舞台。我国航天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航天高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身为航天人,卢满宏为自己从事的神圣事业而感到骄傲自豪,也为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而努力奋斗。他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奋学习、钻研技术、忘我工作,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书写人生激情豪迈的壮丽诗篇。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发展中的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
随着一艘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传来,坐落在古城西安、以“三航”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数万名师生同全国人民一样,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这里的师生更为之骄傲、自豪、振奋,因为他们是航天人! 名师云集 英才辈出 航天学院的创始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教授,是一位在航天领域颇有影响的飞行力学专家和教育家,他为航天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20世纪60年代,当其他学校对航天专业相继归并或撤消的时候,陈士橹院士多次到国家部委做工作,并得到了支持,使得西北工业大学一直将宇航工程系保留,直至发展为今天的航天学院。 航天学院云集了一批名师。这里有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航天动力工程等学科的教授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7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6人。此外,学院还从国内外有关科研、生产单位聘请了50余名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在众多名师的悉心教诲下,这里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和一批杰出人才。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袁建平教授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是国家863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航天学院现任院长、陕西省劳动模范、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曾获“全国优秀青年学生”称号和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他主要从事导弹与航天器精确制导及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各类航天科研项目40余项,多项成果已在实际工程型号中应用。博士生导师阎杰教授长期从事导弹飞行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设备和测试设备的研制和分布式仿真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型号配套设备研制任务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航空航天部首届“青年教师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的博士生导师唐硕教授,致力于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轨迹优化与可视化仿真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主持的国家载人航天项目“运载火箭故障模拟工程”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他们是航天学院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挚爱的航天事业。 严格施教 精心育人 育人是学校的重要职能。航天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途径。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学院高度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坚持开展观摩教学,建立了一系列教学激励制度,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计算中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多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徐敏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教风严谨,教学效果突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曾获学校重点扶持项目一等奖。她多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爱戴,所带班级连续三年被学校授予“先进班级”称号,70%的学生毕业时考取了研究生。她本人多次获得学校“教书育人”一等奖。以她为代表,航天学院一代代教师勤奋敬业,严格施教,精心育人。 学院严格学生管理。每学期初都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讲评,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坚决淘汰;对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树立学习典型。多年来,在学生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航天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学院有计划地安排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把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参与航天高科技,锻炼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先后参与了20余项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课题,50余项国防基础研究,6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航天基金、航空基金、国防实验室基金、博士点基金等课题的研究,100多项航天、航空、船总、兵总等各军工集团研究院所的技术协作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学院凭借航天优势,依托航天和国防单位,先后组织学生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北京和西安等地航天科研院所社会实践,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才干,受到了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航天、爱航天、献身航天的热情。 协作攻关 科技报国 西北工业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以后,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涵盖了航天学院的所有学科,成为国内高校中主体专业门类齐全的学院。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学院在“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国防大加强”的良好机遇中,充分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学院注重学术团队建设和发挥团队力量,协作攻关,利用学科、科研优势,服务航天国防。近年来,航天学院承担了大量来自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各军兵种、国家自然基金委、各大军工集团等国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持续保持全校人均第一,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解决了许多实际中的难题,已成为航天航空领域一个颇具影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1996年,学院成立以博士生导师唐硕为负责人的团队,集合了航天学院各个专业的十几位经验丰富、勤奋敬业的教师,承担了国家921-4项目大型运载火箭系统故障仿真研究。他们密切配合,废寝忘食,提出了180多种故障模式,开发的故障仿真软件已应用于我国载人飞船研制。2004年起,他们启动了“火箭故障模拟实时仿真软件补充功能研制”课题,取得成功,目前正在进行921二期某研究课题,为未来发展空间站、空间交会对接作准备。 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和热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博士生导师毛根旺教授的主持下,汇集了一批中青年学者、专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开拓了一批新颖的航天推进技术领域,先后承担国防科研课题1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高技术863课题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8篇,实验室运行与发展情况被总装备部评为优秀。 导弹精确制导与控制学科组在博士生导师周凤岐教授的带领下,月,赴甘肃酒泉基地开展为期30天的某武器制导系统的野外试验。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冒着零下19℃的严寒,他们每天在露天工作8~10小时,晚上还要一起研究试验内容,分析、处理数据,研究解决试验中的问题。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受到基地官兵的一致好评。由于该试验的圆满成功,2002年12月该先进制导系统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鉴定,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轻型反坦克武器提供了一种急需的先进制导技术。 他们是航天学院教师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航天人团结协作、敬业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多年来,航天学院不断加强对外开拓,广泛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服务航天、国防。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院制定专门政策,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都要派人参加国际航天界最重要的会议―――国际宇航联大会;与美国AIAA联合主办了“大气飞行动力学”国际会议,接收了外籍进修人员、研究生和国内博士后研究员,并邀请国外学者、教授前来讲学,多次主办“飞行力学与飞行实验”、“卫星导航”等国内会议。 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办法,密切开展横向合作。邀请航天院校有关专家来院讲学、参观。组织中青年专家,主动走向航天科研院所、国防单位、部队等,举办高科技讲座,开展科技服务,培训高技术人才,解决技术难题。这些活动活跃了学术氛围,达到了博采众长的目的,促进了学院学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结合世界航天发展的趋势,学院不断拓宽学科方向。在“211工程”项目支持下,把飞行器设计的经典理论与现代新技术相融合,发展了一批新的学科方向:微波等离子应用研究、分布式仿真与可视化研究、卫星姿态稳定与控制研究物理仿真、空间展开与分离机构研究分析与实验、无人机设计与控制等。 进入新世纪,航天学院的师生清楚地认识到,学院的发展,得益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历史机遇和世界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更得益于凝结在一代代航天人脑海中的“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造就了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无尽的苍穹中。 21世纪是航天的世纪,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将是航天的主题。新一代的航天人将在保持传统专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宽专业内涵,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发挥综合优势,增强竞争实力,以崭新的面貌,力争为我国航天教育和科技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三大精神 &&&&
航天精神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无私奉献严谨务实 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四种文化 &&&&
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 忠于祖国,以国家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为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中国空间技术和产品研发使命,而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追求卓越,把“用成功报效祖国”作为最高追求。热爱事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荣誉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创造祖国空间技术新辉煌中实现和提升自我的人生价值。 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紧紧瞄准当今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前沿,敢于挑战国际宇航领域公认的难题,并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始终勤于探索、百折不挠,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攀登空间技术的新高峰。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勇于创造、敢于超越。 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质量文化 坚持成功是硬道理,自觉恪守对祖国、对人民庄严承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为了确保星船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发扬“严细慎实”的作风,坚持“十六字方针”,严格表格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对航天产品负责,对航天事业负责和对航天员生命负责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 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 系统管理的思想,在内外关系上主动协调、相互配合。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大协作、大团结精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概况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培育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队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工人队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集团公司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为核心的价值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 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按照“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方针,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突出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民用产业三大主业,努力向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迈进。载人航天三步走 &&&&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其“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1992年中央作出发展载人航天战略决策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神舟”飞船飞行试验连续成功的重大成就,充分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工程实施10多年来,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科技及相关学科的水平;建设并完善了一批先进性与实用性兼备,满足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载人航天工程设施;培养了一支以青年人为主要力量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的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4次无人飞船和两次载人飞船的飞行试验,表明了我国完全有能力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继而将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发射空间实验室。此后将建造一个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问题。航天科技集团部分单位简介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创建于1957年。48年来,航天一院发扬航天传统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实现了运载火箭技术和导弹武器技术的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的道路,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防力量、为我国航天事业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航天一院为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成为中国航天的主力运载工具。截至目前,航天一院共进行了58次运载火箭发射,将61个航天器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和3艘“神舟”号飞船。从1997年至今,航天一院研制的长征火箭取得了连续20次发射成功的业绩。特别是以航天一院为主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已连续3次成功地将“神舟”号飞船送入太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始建于1962年。40多年来,航天四院坚持“自信自强、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精神,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 该院成功研制了70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我国成功发射的60余颗卫星中,有40多颗运用了该院研制的固体发动机。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四院承担研制、生产的飞船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出色完成了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光荣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之梦立下战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院已经形成火箭动力、高分子化学等先进技术和集机械、电子、化工于一体的综合实力。建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合成、复合材料制品应用研制实验室等,为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成立于1968年,1970年成功研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迄今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发射了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和返回式遥感卫星等近40颗各类卫星。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定点等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基地。其主要任务包括: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研制及提供优良的服务;空间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空间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航天动力高技术研究院。 40年来,航天六院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造就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作风顽强的高科技人才队伍。 航天六院为我国大型运载火箭配套液体火箭发动机50余种,研制的发动机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奖、银奖,参加了包括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颗外星、神舟号飞船等60多次重大发射任务,成功率一直保持100%,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六院技术实力雄厚,在燃烧、特种泵阀、传热、特种密封等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发展航天主业的同时,航天六院充分发挥航天技术优质,开发了以流体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系列高技术民用产品200多种,广泛用于消防、石油化工、交通、医药、能源、农业、印刷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神舟”飞船介绍 &&&&
“神舟”一号 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 “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实验:飞船搭载一些农作物种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等品种以及甘草、板蓝等中药材。此外,还搭载了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开发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株。 发射时间: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舟”二号 日发射升空,1月16日返回,飞行7天。 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实验: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包括提取乌龟的心脏细胞,观察太空环境对心脏细胞的影响,进而探索生命的奥秘。其他搭载物还有鱼星藻、螺旋藻等各种藻类和灵芝大肠杆菌等菌类。 发射时间: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5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13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技术应用: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三号 日发射升空,4月1日返回,耗时6天零18个小时。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模拟人”,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未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飞船改进和完善了包括伞系统在内的一系列与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措施和功能。 实验:“神舟”三号搭载物有鸡蛋空间孵化箱、天曲母菌,还有4个细胞样品,其中有2个样品可产生抗天花粉蛋白抗体和抗衣原体类性病的抗体。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行生物药物研发,包括治疗艾滋病药物。 发射时间: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技术应用:“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神舟”四号 日发射升空,1月5日返回,耗时6天零18小时。 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解决了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运载火箭和飞船完善了航天员逃逸救生功能。 实验:进行了包括曾被广泛关注的细胞“太空婚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项空间细胞融合试验,为空间制药和培育生物新品种探索新的方法。其他搭载物还包括蔬菜、花卉种子和树苗等。发射时间: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在飞船上举行。 “神舟”五号 日发射升空,10月16日返回,飞行21小时。   飞船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生系统,从起飞到着陆都精心设计了救生方案。” 实验:舱内未安放任何科学实验仪器,旨在保障航天员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安全。航天员一日三餐甚至包括鱼香肉丝等有中国特色的食物。飞船还搭载总计1000克花卉、蔬菜、水果种子,利用空间技术手段促进改良遗传。 发射时间: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不晓得航海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顶就一个字--西北工业大学02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过程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专科生,目前已经大三,今天是我们开学的时候,我却陷入了困境,原因便是学校的乱收费问题。 &&&&
我们的学费一年是六千,大一如此,大二也如此,姑且不论学费的高低,到了现在我们已经是大三了,我们的学费依然是六千,要知道我们大三的到十月份就要结课了,我们就上两个月课,却要交上一年的学费,而且上完课以后的实习,我们学校是不管的,我们还要自己找单位,还有更离谱的,我们的书本费竟然也和从前一样是500块钱,要知道我们大三总共开四门课,而且有一门不需要课本,还有一门是用去年的课本,也就是说两本书,就要500块钱,我真是怀疑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可以值这么 多钱,要知道从前我们发的课本根本就是盗版书,有很多还是学校自己编制的,但照样一本要几十块钱,而现在一本书卖到250,这个学校真是越来越疯狂,在说那个学费,我们两个月课,一星期最多能有8节课都不错了,6000块钱,合我们 每天要交100块钱的学费,也就是说,一个老师给我们上一堂课,我们每人至少要交70块钱左右,天啊,这是不是都是国际专家教授,要知道他们有很多都是助教而已,有的还只有本科文凭,就这些临时来客串的就有这种身价,也许中国的钱真是太不值钱了,我们父母的血汗真是太低贱了 ,这个 荒唐的社会,吸血的社会!!!要知道我家人在我们那偏远的小城一月辛辛苦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赚可怜的千把块钱,这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学校的贪婪呀 !!! &&&&
我不准备再交这学费了,今天吃饭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 说了,然后我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件事,专升本,很明显,如果不交学费的话,学校是绝对不会让我们参加专升本的,更不要说什么毕业证,我们从前两年的学费和学习可以说等同打水漂,可是这样不合理的学费我真的是接受不了,再说这专升本,也许自己真的是运气差了点,高考时,只比重点线低了几分,却没走二本,来到了这里,原因就是因为它是西北工业大学,我当时幼稚的想,只要来这里,将来还可以专升本,那样考本学校的本科应该容易一点,可是事实狠狠的扇了我一耳光,我们成为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最后一批专科生,而且在大二开学的时候我们得到通知,升本211,985的大学已经不能升了,我记不清当时我的感受了,我也不想重温那一天,几个人疯狂的喝酒,然后呕吐。。生不如死。。。。。。。。然后过了一阵,又不断有小道消息传来,说我们还可以升我们学校本部,真的,也就是这个消息我现在才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且在给家人的电话中,我也一样拿这个来安慰我的父母,给他们信心,同样也给自己打气,可是要知道要是到时候,我们学校本部不能升的话,我会怎么样,升二本,升那些自己曾经的分数要高于它们录取线很多的二本,荒唐啊!!!我接受不了,同样也没脸跟家人说起。 &&&&
可眼前我更关心这个学费问题,不交了,不交了,绝对不交了,学校只要一天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是一分钱都不会出的,我父母不是造钱的机器,同样我也不是,这样不明不白的交钱,我坚决不会接受,如果有天真的不让专升本,不给毕业证的话,我不怕什么,我记得我跟我同学说,妈的,老子就从学校的楼上跳下来,让血来证明一切吧!!!!!! &&&&
我们现在的就读地点是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沣河校区,院别是金叶信息技术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最后一批专科生,惨淡的收场,不幸的是,我们却成为了陪葬品~!!! &&&&
心中气愤,打了一下东西,只想发泄一下!!!!!!!!我们欠缺一个公道!!!!!!!!!!!!!!!!!!!!! &&&&
本文地址: /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00:10003&messageid=361221 复制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西工大很不错的,我是92年从西工大毕业的。参加工作后读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记得当年我从交大毕业时,我的成绩在全院是第一的,学院的老师见到后,查了我的档案后说:“在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学得最好的,要么是交大的,要么是西工大的,好多年了,一直是这样”。近年来,欣闻母校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成绩斐然,作为校友,倍感高兴。我们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母校增光添彩。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我女儿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那里的生活条件确实非常艰苦,南方孩子到那里很难适应,吃北方口味的东西很便宜,但吃南方口味的食物不光价高,而且量少,口味也不好。老校区的住宿条件很差,新校区的环境差,治安差,在那里生活简直在炼狱。不过那里的学风很好,师资力量也强,这样一来,艰苦的条件反而锻炼了人。不过我还是希望那里的物价便宜点。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顶!我爱工大!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没我们西交大好!!!!???????????????????&&&&
真是会说a?&&&&
你们是什么有,什么都不出色。就那个管理学虽说是全国第一,哪有咋的?不是有很多人建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取消管理学吗?国家在和平时期,你看起来是不错。可收复台湾,你们能贡献多少力量呢? 在陕西你是被宠的实在是让人妒忌,可你对陕西的贡献有多大?你是上海交大很多学科般过来的大学,可你现在的样子还敢跟前面比吗?那么多的教授都回上海了,你们的老师有西工大的老师敬业吗?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我即将进入西工大读书,有些事情真的有点让我失望.他的录取工作进展的是如此的慢,通知书别的学校都是用的快件,而她却独秀一枝,用的是那让我们这些渴望进入大学的学生等得连信心都快没有了的挂号信.我不知道该怎样期待与憧憬我的大学生活.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顶LZ~~~~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一个学生,肯定会慢慢喜欢上自己的母校,谁能保证客观性?我还觉得我们交大很好很好呢!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7年
<font color=#06年
<font color=#05年
<font color=#04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1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工大蒲公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