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青岛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得多少分能过初试啊?研究生公费生生比率高不?

青岛科技大学2014化工研究生分数线-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青岛科技大学2014化工研究生分数线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4:23:59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青岛科技大学2014化工研究生分数线”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青岛科技大学2014化工研究生分数线”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青岛科技大学2014化工研究生分数线,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不会太高,分数线300左右吧,今年也还没出来啊,三百二三就应该保险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2|回复: 0
新手上路, 积分 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请问大家分析化学专业的物化用的哪个版本的书??
||||||||||
Powered by Discuz!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分析化学322,报考青岛科技大学,求带走
报考青岛科技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总分322,政治61,英语51,分析化学100,物理化学110.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您当前的位置: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王宗花,女,教授,硕士导师(分析化学)和博士生导师(材料学)。1964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胶州。教育和工作经历:2004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德国 Bayreuth University做访问教授1年。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碳材料研究室做客座研究员(每年2个月);山东省中日碳纳米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市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荣誉称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系中国化学学会和材料学会会员、山东省化学化工协会理事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理事。科研课题、成果及获奖: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7项;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Coord. Chem. Rev., Anal. Chem., Chem. Commun., Nanoscale, Biosens. Bioelectron.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49篇(影响因子IF&3论文67篇),论文被SCI他引965次,单篇最高他引349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市级以上科研奖等10余项。
研究领域:1)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应用;2)纳米分析化学; 3)生命分析化学,4)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等。
2、黄海兰,女,1963年12月出生,硕士,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先后担任过本科《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及研究生《现代分离技术》等课程的主讲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分析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篇、EI收录4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0902)的主要参与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项、青岛市优秀科研论文奖1项等。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研究。
3、傅爱萍,女,1972年1月出生于山东兖州,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获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4月至2005年10月德国Max-Plank Institute访问学者。2006年7月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论模拟,为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提供理论指导,在J. Org.Chem., Org. Biomol.Chem., J. Phys.Chem.A, Tetrahedron: Asymmetr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有机催化不对称反应机理模拟;2)共价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的结构及催化机理研究;3)功能化离子液体结构和催化机理研究。
4、田凤惠,女,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青岛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所工作。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到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访问学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计算化学,重点研究有机无机气体小分子的金属氧化物表面传感、有害气体分子的光催化转化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高校科技发展计划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
5、王国明,男,1977年1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型无机微孔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稀土配位聚(簇)合物等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Inorg. Chem.&、&Dalton Trans.&、&Crystal Growth & Design&、&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Solid State Sci.&、&Z. Anorg. Allg. Chem.&等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分子科学实验室开放课题及青岛大学人才引进基金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1、无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组装与结构化学;2、稀土配位聚(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化学。
6、于冰,女,1976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博士后,现为青岛大学二层次特聘教授,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Fronti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辑、特邀审稿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青岛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Communication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Soft Matter,RSC Advances,Electrophoresis,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等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封面论文6篇),参与撰写和编辑美国《色谱百科全书》等著作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研究成果2014年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荣获青岛大学&岗位争优秀,巾帼建新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1、色谱分析;2、食品药物环境分析;3、化学传感器;4、生物芯片与医用材料。联系方式:
7、李金花,女,1978年2月生,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Energy & Fuels&、&Fuel&等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20余篇;承担与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分子科学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1、海藻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2、海藻生物质高效液化催化剂;3、海藻生物质制备燃料乙醇;4、海藻液化生物炭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8、夏建飞,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化学生物传感、疾病相关代谢物分析等。已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Biosens. Bioelectron., Electrochim. Acta,Clin. Chim. Acta, RSC Advances等上发表SCI研究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布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基金1项,2009年赴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参与中英合作研究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
9、毕赛,女,1983年8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12月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张书圣教授,研究方向:生化分析;2015年1月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合作导师:朱俊杰教授。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Nanoscale,Anal. Chem.,Chem. Commun.,Chem. Euro. J.,Biosens. Bioelectr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0的2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21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译著《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排名第二),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主要研究领域:信号放大传感分析,单分子成像分析,核酸纳米技术
10、桂日军,男,华东理工大学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博士后,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荧光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分析应用,主要涉及荧光化学/生物探针、生物成像分析与药物传输实时监测。已在Anal. Chem., Nanoscale, Chem. Commun., Anal. Chim. Acta, Analyst, Talanta等分析化学类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研究论文3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青岛大学人才引进启动经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欢迎对纳米材料和化学分析领域感兴趣的本科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公费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