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45式太极拳音乐太极83式拳谱

美妆生活门户 |
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 户外运动 & 正文
吴式太极拳83式教学 太极养生好处多
18:03|分享:
相关专区:
  导语: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可以让老年人一攻一守之间陶冶情操,增强体质。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是很多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拳术,相当易学,可以让很多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如何正确的练习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请大家一起看。
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
  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太极拳最根本的内容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十三势,而站庄就是练中定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清代的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庄&之说。大成拳(意拳)的主要锻炼形式就是站庄,它们的庄法多达20多个;少林拳最主要的庄法有&立禅桩(庄)&、&四平马步桩(庄)&;形意拳的站庄主要有&三体式、乾坤桩(庄)&等。
相关热点:
网友热点关注
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 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 | 广东国际美博会指定网络媒体广告合作联系&电话: 020-&QQ:&邮箱:
版权所有:广州大胜广告有限公司&&ICP备案号:&&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吴式太极拳83式动作详解10一41(326动顺序)
十、抱虎归山(四动)
1,双掌前伸;两腕松力,十指指尖向前舒伸,两掌掌心向下平按,以重心完全集于左脚为度,视线由两掌中间平远看,意在两掌掌心。(图34)
2,两掌展开;右掌以食指尖引导向右移动1/4(正南方)时,右脚以脚尖为轴,脚跟翘起,向左移,以脚尖向南脚跟向北为度;右掌再继续向右移动1/4(正西方),左脚跟向左移,亦以直向南北为度。当右手向右前方移动时,左掌向左展开,两掌掌心向下,两臂均与肩平,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35)
3,两掌上朋:右掌以大指引导,掌心渐向右上翻转,转至极度时,身随掌起,左脚收到右脚旁,虚着地;同时,左掌虚随与右掌成同样动作;两掌到正前上方处,腕部交叉,左掌在外,掌心向右;右掌在内,掌心向左;十指指尖向上;重心集于右脚;视线由交叉两掌中间向前上方旁远看;意在两掌指尖。(图36)
4,两肘下垂:两膝松力,渐向下蹲身,两肩松力,两肘向下松垂,以腕与肩平为度。重心在两脚;视线由交叉两掌之中间平远看;意在两掌指尖。(图37)
刘晚苍注:吴式太极拳将身形后撤并用横劲转体,成为抱虎归山。此式上承如封似闭,在双掌前按的同时伸腰撤步,扶身形右脚落地后,即用腰臂横劲移动,重心移至右脚,右膝用力将身体站稳立直。
抱虎归山是在进攻中做好防御准备,并在防御时转入进攻的着法。敌方向我的进攻作反击时,我即向后直撤,使自己的重心转移,两臂自朋劲引敌劲力向我身体右侧,我则能用捋劲以对,或者及时的变为打虎式,反守为攻。两臂必须保持朋劲,否则既不能有所变化。
此式在退守过程中,左腿立地保持身体平衡,两手两臂向前伸张,而右腿向后伸张,使手臂、躯干、右腿在一条直线上,腰脊在缓缓的呼气中得到最大的伸展。右脚落地后,即由后撤转为横移,要在腰胯劲力的作用下,使重心自左腿逐渐的转为右腿。右腿站实后,才能身体立直。横移的过程中,要吸气入丹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两臂含有朋劲。
抱虎归山撇身形,前进后腿宜相应。脊柱伸张腰腹松,重心转换步作营。
进攻须防平衡失,退守切记腰裆迟。直撇横朋化为捋,因敌前进打虎式。
抱虎归山第四动,两肘下垂,两碗交叉,互打于胸前,形状如十字手,故此式又称“十字手”。此式既可作拳式间联接贯串之用,又可作多种防御和进攻的变化。有歌诀:
腕臂十字相互搭,腰为中轴寓捋法。脊背屈伸臂朋滚,虚顶涵胸多变化。
卸身护膝防功下,取腿进步疾飞斜。十字分单作劈打。双掌前按把敌发。
十一、左右搂膝(四动)
1,左掌斜搂,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前方下按,以左掌大指到左膝左侧为度,右腕松力提到右耳旁;伸左脚(东南),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38)
2,右掌斜按,抬头,视线平远看(东南)左脚落平成左弓步式(隅步);右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左前1/8处(东南)按出,到极度时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于左脚,视线经右掌大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39)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导掌心翻转向下,向右后方移动1/4(到西南隅)
时,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转1/8(向西南隅);右转继续移动到右膝外侧,右脚跟向右收1/4后,往右移半步;同时,右腕提到左耳外侧,抬头,扬右脚尖成左坐步式(隅步),重心集于左脚,视线向右前平远看(西北隅),意在左腕。(图40)
4,左掌斜按,抬头,视线平远看(西北)右脚落平成右弓步式(隅步);左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右前1/8处(西北)按出,到极度时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于右脚,视线经左掌大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41)
刘晚仓注:此式又称“左顾右盼”。顾盼本来是目光流露,而在太极拳法中有时却将它作为步法来对待。左顾右盼作为拳式名称,是指向左与向右的搂膝拗步。有人将此式也称为抱虎归山,是把敌人比拟为虎,如往怀中搂抱,必须立即迅疾掷出去的意思。
太极拳行功走架时,通常起式的方位是背北面南左东右西。左顾的方向是东南,而右盼的方向是西南。左顾时,左手搂膝挪移敌腿,右手向敌进击,直奔左前方斜角。如敌用力抗拒,以免受我擒拿,或揽抱而劲力指向我身体时,我则必须立即涵胸拔背,以脊椎为枢纽,重心移于左腿,转腰拧胯,顺敌动向,用力前推,掌心吐力,完成指向西南方斜角的右盼。
拳架中,左顾右盼的两臂运行路线为双圆,手身与步法必须协调一致,作全身运动,而以腰为轴。左顾右盼中间的衔接处,转腰拧胯,涵胸拔背,必须干净利落,精神贯注,于轻捷中表现机警灵动。此时,既要虚领顶劲,又要呼吸转换,上下轻灵。以腰脊运动肩背,用腰挎转移重心,对于腰肾的锻炼极为有益。
歌诀:  搂膝拗步顾盼间,两臂运行成双圆。涵胸拔背腰脊力,转身蓄劲发向前。
右手搂抱左手掷,乘势进掌复可按。机灵于顶神通臂,右脚外掷可推山。
十二、揽雀尾(六动)
1,左掌翻转:左腕松力,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翻转向上。重心仍在右脚;视线经左食指尖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42)
2:右掌前按:右肘松力,右掌提到左臂弯上,掌心向下,沿左臂外向左前方走外弧形,右掌掌跟移到左掌中指尖为止,重心仍在右脚,视线经右掌食指尖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右前方舒伸,掌心翻转向下,左掌随而翻转向上,中指扶右腕脉门处,至右臂舒直与右脚小趾上下成一直线时,身向后坐,重心移于右脚(成左坐步式);同时,右肘松力,右掌循外弧形线向左后下成斜坡的回捋,左掌中指仍扶右腕随之。右肘贴近右肋下时,肘尖右后下,与肩成垂直;腰向左后下松力,右肘随腰往后,由肘以下松力,右掌心翻转向上,左掌心随转向下,意在右掌掌心;而眼则始终看右掌食指尖。(图9)
4:右掌前朋:右掌以小指引导循内弧形线向左前上方舒伸,至左脚前时,弓右膝,同时右掌继续转至右前方,至右臂舒直(到右前1/16)与右脚成一直线时止,重心集在右脚;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0)
5:右掌后朋;身向后坐成左坐步式;同时右肘松力右掌向左后方走外弧形线,左掌随之,至右掌转到右旁,眼与大指及中指成一直线时止;重心在左脚;视线始终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1)
6:右掌前按,腰微松,右肘尖微向前下松垂,右脚尖向左转1/4(脚尖向正南),同时右掌循右脚尖下落方向往前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埃右脚尖落平时,右掌以大指引导向右前方转1/8(西南隅)按出,右膝弓足,重心集与右脚,视线左右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2)
一三、斜单鞭(二动)
1:右掌变钩,右腕松力,右掌聚指为钩,左脚踝松力,左脚尖向左1/4,大趾虚着地,重心仍在右脚;视线经右腕平远看,意在右腕。
2: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导由右腕下逐渐向左(走外弧形)移动,掌心与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两脚正中时,左脚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两脚,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向外翻转,至左脚尖前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视线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14),〔此式身向西南〕
一四、肘底看捶(二动)
1,左掌前伸:左掌向左前(东南隅)伸出,弓左膝,左腕松力,掌心向左,以食指引导向左移至1/8(正东)时,左脚跟向右转1/8(脚尖向正东);左掌继续向左后捋,渐变为钩,捋到西北隅时,右脚向右横移,以合乎两胯之自然度数为止,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手钩以右腕引导向左移到正前方(正东),右腕遥对鼻尖;重心集于左脚;视线经右腕向正前方平远看;意在右腕。(图43)
2,左肘上提,左脚松力,坐身成右坐步式;左钩渐变为拳,拳心翻而向上,由左肋向右斜上,经过右臂弯向前上方伸出,以食指中节遥与鼻尖对正为止,拳心向内,同时,右钩变拳,向下松垂,以拳眼贴于左肘下为度(拳眼向上),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于左拳食指中节;意在左拳。(图44)
刘晚苍注:看有看守的意思。将右拳放在左肘尖下,看守对方而待动,称为肘底看捶。此式也称叶底藏花,是将左肘直立,左掌上托比拟为叶,而将右拳置于左肘底,比拟为花。肘底看捶是太极五捶之一,具有极强烈的进攻性质。
动作中,肘底看捶采用三角步法,从面向西南的斜单鞭,移动右腿使身体转动135度,面向正东,随即耸身向前,松肩垂肘,双手分别化圆,臂膊滚卷,在腰劲主宰下,含胸拔背,立肘藏拳,而将全身重量置于右腿,弯曲坐实,左腿为虚。
在此拳式中,事情自若,态度自然,上下相随,完整贯串,除定式外,无丝毫定顿间断。从而,能圆活的运动腕、肘、肩、腰、胯、膝诸关节和胸背的肌肉群,同时,轻匀的呼吸行气并随着胸背的开合而伸长缓细,增强肺活量。
肘底看捶必须能够八面转换,才能发挥其强烈的技击能力。在身形转动后,双手分别所化的圆弧是转换敌人进攻的措施。由于身体转动,使身后之敌出现于我的前方,用右臂防范其从右前方的进攻,用左臂与敌接触,沾接后,即立肘外朋,小臂外滚,化却敌力。自内下向外上立肘,是去最短的路径,并可用肘法进攻,又能拧腰扣裆用右拳作捶击。因此肘底看捶即是击人法,又是发人法。
肘底看捶叶底花,移步转身三角法。两臂分作圆护顶,立肘巧妙敌拳化。
左肘花叶不是守,拧腰进击须合胯。开合宜用深呼吸,太极捶肘把人发。
一五、倒撵猴(六动)
1,两拳变掌:重心不动,右拳变掌,往下捋到右膝盖外侧为止,掌心向下,同时,左拳亦变掌,掌心向内,视线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45)
2,左掌前按:左掌以大指引导掌心向外翻转,转到1/4(掌心向正南),左膝松力,左脚向后撤,以左腿舒直为度,脚尖虚点地,脚跟往外开,脚尖向正东,左掌继续向外转1/4(掌心向正东),向前按出,大指遥对鼻尖,左脚跟渐落平,右膝弓足成右弓步式,重心集于右脚;视线经左掌大指正前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式同图24)
3,左掌下按:左腕松力,左掌用指尖向右前方舒缓下按,同时,重心后移于左脚,扬右脚尖,左掌掌心与右脚大趾上下相对,同时,右腕松力,上提到右耳外侧,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于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46)
4,右掌前按:右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前舒伸;同时,视线离开左掌食指向左前上方移去,右掌伸到正前方时,立身,平看,右膝松力,右脚向后撤,右腿舒直,脚尖虚点地。同时,左掌回捋到左膝外侧止,掌心向下,右脚跟落平。左膝弓足成左弓步式,同时立右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于左脚。视线经右掌大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式同图21)
5,右掌下按:右腕松力,右掌用指尖向左前方舒缓下按,同时,重心后移于右脚,扬左脚尖,右掌掌心与左脚大趾上下相对,同时,左腕松力,上提到左耳外侧,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于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6,左掌前按:左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前舒伸;同时,视线离开右掌食指向右前上方移去,左掌伸到正前方时,立身,平看,左膝松力,左脚向后撤,左腿舒直,脚尖虚点地。同时,右掌回捋到右膝外侧止,掌心向下,左脚跟落平。右膝弓足成右弓步式,同时立左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于右脚。视线经左掌大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式同图21)
刘晚苍注:拳术中将退步过程中腰胯向后移动称为撵劲。将敌人比拟为猴,我引猴前扑,而退步撤手,转移其进攻之势,同时,又以手击其头部,称为倒撵猴。
在太极拳中架中,倒撵猴式承接肘底看捶或金鸡独立。抬左腿,右手横劲搬移敌拳,在后退中,腰胯向后移动,左脚落地踏实,并由虚变实,同时进左掌击敌头部。右倒撵猴与上述动作对称。
此式后退的距离必须恰当。对方进多少,我退多少,即不能多,也不能少。退步时,身体须保持正直,虚领顶劲,即不能倾斜,也不能歪斜。脚落地后,即应塌腰坐胯,轻灵无滞,松净平稳。
倒撵猴式既是防御,又是进攻;既是击发,又是发人法。在腰胯向后用撵劲移动时,敌方前击之力落空,或臂膊受我拿住,都将使身体滞重或腾虚,我利用此机会进攻,一般能发放成功。倒撵猴与搂膝拗步,除进退方向相反和所使劲力不同之外,其它均相同,因此生理保健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倒撵猴势守中攻,搂膝拗步倒退行。猴儿遇人向前扑,撒手闪斜避其锋。
后退避化不完整,同时前按头颏胸。塌腰坐势轻与松,身体正直忌前倾。
一六、斜飞式(四动)
1左掌上朋: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向左前上斜转1/16,右掌掌心右后下1/16;腰微向下沉,重心仍左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48)
2,左掌下捋:左掌以小指引导,走左外下弧形向右移到右膝前为度,右掌以食指引导,走右外上弧形向左移到左耳外侧为度,掌心仍在右脚;视线向正前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49)
3,左脚前伸;左膝松力,左脚向左前1/8(东北隅)伸出,脚跟着地,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右脚;视线不变,意在右掌掌心。
4,左肩左靠:两肘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右下垂,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上提;左脚落平,两掌掌心虚合;弓左膝,两掌分开,左掌向左前上方移动1/8以腕与肩平为度,掌心斜向内,同时,右掌向右后下方虚采,以掌心遥与右踝相对为止。重心集于左脚成左弓步式(隅步);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图50)
刘晚苍注:在太极拳套中,斜飞势是将自己比喻为鸟,两臂斜展,有如鸟张翅而飞。
此式上接倒撵猴,取意于敌以右手击我,而我用左手侧捋使其劲力落空,身体前倾;敌方为了避免扑到,势必后退思脱,我则得机而其动向,用左手穿其右腋下,往斜掷发。因此斜飞势中,两臂须按逆时针方向作大圆,用腰劲进坐步,以左臂向斜侧伸出。
全势舒展大方,转换绵密,既有肩背脊腰的伸缩,又应滚卷小臂而舒腕掌。定式时,身体虽在偏斜之中,而顶劲不可失,左右劲力应相称。因此,常练此式,能够增强腕臂膂力,并结合呼吸曲伸,训练肩胛的靠劲。
但是,在我双臂左圆时,敌人不用右手击我,而用左手进攻,我如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仍继续向左作斜飞势,则必将出项形而上学的错误。对此,应右臂立肘,承接对方的劲力,化而发之,或使右小臂在滚动中以肘为轴,向下作逆时针转动,既化除对方的劲力,更直出腕臂而击敌胸。此右侧的斜飞势是太极拳术中的有一种肘法。腕击之后,接作单鞭势。
中正之偏翼斜飞,腰脊收缩手足随。头顶用意有转换,劲力连绵腕骨现。
因敌退避展翅追,横插腋下掷与推。右式立肘可进攻,肘转腕走疾如风。
一七、提手上式(四动)
1半面右转,左脚尖向右转1/8(脚尖向东南);视线离开左掌食指尖向右前3/8移动,同时身向右转3/8面向正南,身向后坐成左坐步式;同时右钩五指舒伸变掌,松肩垂肘,右掌大指遥对鼻尖,左掌大指贴于右臂弯;重心左左脚;眼从右大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式同图7;但向正南)
2左掌打挤,右脚渐向下落平,右膝弓出成右弓步,左腿舒直成箭步;同时,左掌以掌心向前推出,右掌以小指引导而下松,肘尖即向上移,以指尖与肘尖横平为度,此时右掌的掌心向内,指尖向左,而左掌则推至右腕脉门处打挤,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食指尖遥对鼻尖;眼随左掌食指尖上方向前平远看;重心集于右脚;意在左掌掌心。此式向正南方(图8)
3右掌变钩,右掌五指聚拢变钩,向前上(微偏右)提,身随腕而上长,左脚虚静随身之上张而收至与右脚相齐;同时,左掌下按,至大指横贴于脐下为止。视线与意均左右腕。(图15)
4右钩变掌,右钩上提,以小指引导渐向上翻转变掌,掌心向外前上方,指尖斜向左上方;眼从右掌食指尖上面仰视远方;重心仍在右脚;意在右掌掌心。(图16)
一八、白鹤亮翅(四动)
1俯身按掌,视线注右掌食指尖,逐渐向前俯身,俯至右掌(掌心向外0与肩相平时视线改注左掌食指尖,左掌向下按至极度为止;俯身时两腿直立,膝部不要弯曲,重心平均在两脚;意在左掌掌心。
2向左扭转,左膝松力,左掌指尖下垂,(视线仍在左掌食指),以大指引导掌心向左翻转而逐渐向外,转1/4(至正东)到左脚心外侧为度;视线移注于左掌中指尖;同时,右掌亦随上身而转向正东,掌心向外,重心集于左脚;意在左掌掌心。(图17)
3左掌上朋,左掌以中指引导,向外舒伸到极度,左臂自然上起,左掌升至头顶以上,向右前上方转正,(仍向正南),同时右掌随而转正,两掌掌心向外,十指尖均上指,眼由两掌中间向前上方仰视,重心仍在左脚,意在两掌掌心。(图18)
4两肘下垂,两膝松力,渐向下蹲身,同时,肩、肘、腕、腰、胯各部均松力,两肘尖渐渐下垂,两掌渐随肘落而向内转,至两碗与两肩相平,掌心转向内为止,重心平均在两脚,眼由两掌中间平远看,意在两掌指尖。(图19)
一九、搂膝拗步(二动)
1左掌下按,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向左前下方(转1/4而至正东)按(掌心如扶物),以左臂舒直为度,同时右腕松力,腕在右耳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上身随视线(看左掌食指尖)之转动而向左转;重心集于右脚,视线不离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20)
2右掌前按,左脚向左前移半步(面向正东),脚跟着地,脚尖逐渐落实,弓左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掌自右耳旁以无名指引导向前(正东)按出,掌心向外,大指尖遥对鼻尖;同时,右脚跟微向外开,左掌在左膝外侧;重心集于右脚,眼经右大指尖上方平远视;意在右掌掌心。(图21)
二十、海底针(二动)
1,右掌前指:身向后坐,重心移在右脚成右坐步式;同时,右腕松力,右掌指尖前指掌心向左;视线从右掌大指尖上正前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51)
2,右掌下指:松腰;右掌腕部松力,指尖渐向两膝间下指,掌心向左,指尖向下,左掌以食指引导斜向上,食指尖到右耳外侧为度,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同时,左膝松力,左脚撤到右脚脚尖旁,脚尖虚着地,重心仍在右脚;视线向正前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52)
刘晚苍注:拳术中,将以手直督向下,称为海底针。
此式上接搂膝拗步,敌人握我右腕而前进时,我则左掌自下循弧线向前停留于胸前,同时右掌自前方循弧线向后直督向下,劲力惯于指端。
海底针中,两手运行路线均为立圆,是在右手引敌前进过程中,乘其力松懈而向下点刺。点刺时,重心落于右腿,弯曲坐实,左腿为虚,脚尖点地,准备敌进而踢。此时,身体必须平正不曲,头部端正而不低俯。从而,能够锻炼脊骨与膝关节的伸缩,使督脉膨凸,气沉丹田。
此式还有俯之弥深的意思,寓有向下的拿法。左手扶敌肘而劲力向后,擒拿敌臂,造成对方身体倾斜而受制于我。
海底点刺指如针,直督向下俯弥深。头正颈直不可低,坐身平准脊骨伸。
掌行立圆目凝神,劲力贯注指端沉。化却敌力复有拿,转腰肘进侧发人。
二一、扇通背(二动)
1,两掌前伸:掌心不动,右掌以食指尖引导渐向上移动,以臂与肩平为止,掌心向左,左掌由右耳侧移至右臂下,以掌心顺右臂向前伸长,同时,右掌掌心渐翻向下,与左掌掌心虚相对合,视线注于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53)
2,左掌前伸:伸左脚,脚跟虚着地,脚尖相右转1/4(脚尖向正南)落平,两掌分开,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前1/8方向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右掌与左掌分开后,亦以小指引导向右后上方朋去,右肘弯曲,右掌食指斜指右眉梢,同时,松腰向下蹲身,右脚跟向左转1/4成骑马步式,重心在两脚,视线从左掌食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54)
刘晚苍注:太极拳套中,将自己的脊背比作扇轴,将两臂看成是扇辅,在腰脊的作用下,两臂横侧分张,有如折扇张开,称为扇通背。
此处,通背指的是引导脊背的劲力贯通与两臂。右手在顶上眉际,腕臂作逆时针滚卷,以化敌进攻上部之力。敌受化劲而身体腾虚时,我腕臂则应作顺时针的逆转,发放敌人。如果我更用腰脊之力推动左掌配合前击,则必将具有更大的攻击作用。
扇通背也可作击发使用。右手持敌右臂,而左掌直奔敌肋,如张弓放箭,一呼即出,周身完整,突然爆发。
此式步法取骑马蹲裆式,重心落于两脚中间,头领顶劲,下颏内含,沉腰坐胯,呼气发自丹田。这样能够训练腿力和肩脊的横劲。
两臂分张如扇开,脊骨内劲通背来。头虚上顶颏下含,身体舒伸神安泰。
左手翻转掳敌腕,转腰背剑全力摔。右手横直猛攻肋,张弓放箭莫徘徊。
二二、撇身捶(二动)
1,左掌右朋: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上方走上弧形;视线随之,左掌移1/8到正前上方时,左脚尖向右转1/8(向西南),身向左后下方转(向正西),重心移于左脚;松右脚跟;同时,右掌变拳,拳眼贴于左掌掌心,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图55)
2,右肘下采:右脚向右横移半步,重心渐向右腿移去,到右脚落平时,弓右膝成右弓步式,同时,左掌俯在右拳眼上循右膝路线随右肘之下采垂之右膝上方(前与膝齐)为止。当右脚落平时,视线由左食指尖移开向前平远看。重心集于右脚,意在左掌掌心。(图56)
刘晚苍注:撇身之后,用拳进击,称为撇身捶。此式是太极五捶之一,既能击人,又能发人,具有强烈的技击作用。
所谓撇身,是以腰为转折,使臂膊用横劲作圆弧,肘尖向后下方,上膊夹于肋旁,后腿坐实。这样,以腰脊为枢纽,运动手足作击法,是很明显的。撇身捶击人时,后腿要伸直,前腿弓屈,脚趾抓地,用腰劲使右拳一呼即出。左臂保持棚劲,左掌前伸,既能进击人胸,又能搬移对方直攻劲力,为右拳进击创造条件。此外,在右拳出击的同时,还可以抬左腿前踢;上下同时动作,能够提高命中率。
撇身捶的应用并不仅限于击发。在扇通背势中,如对方用手加力于我肘部,我即转腰左坐胯,沉肩坠肘,完成撇身动作,同时用肘尖向后沉带,可将对方身体掀起,脚跟自断,而我又蓄劲用左掌进击。如敌欲退避,我则立即将右拳跟进,将敌放出。这是太极拳中,肘法的另一种应用,。一般地说,在撇身捶中,只要右肘能用沉劲将对方迭住,则能将对方发出。右臂所作的横圆运动,则是既避敌锋,又采敌臂的动作,其关键在腰劲的应用。
长期练习撇身捶,不仅能增长腰臂的横劲,还可以使身体轻灵活泼,变化自如。
撇身捶法避敌锋,扭项回头用力攻。腰作转折脊为轴,手腿横劲自轻灵。
右拳圆转采敌臂,左掌迎面进如风。太极一锤击与发,因敌动向变化中。
二三、卸步搬拦捶(四动)
1,左掌前朋,两肘松力,右拳在左掌之下向右前上方走外弧形到右前1/8处,以手与肩平为度;重心在右脚;视线随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拳。(图57)
2,左掌左朋,重心渐往左腿移,手随身动,右拳在左掌下向左移动,到左前1/16时,坐身成左坐步式,重心集于左脚,视线随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拳。(图58)
3,左掌回捋:左膝松力,右脚向后撤,脚尖着地,坐身成右坐步式,同时,两手随身之后移走左后外弧形,到左脚尖扬起时,两手分开,右拳往右后下方撤到右胯上为止。重心集于右脚,视线经左掌食指尖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59)
4,右拳前伸:右拳渐向正前伸出,伸到左掌掌心右侧、左脚落平成左弓步时,右拳继续前伸,以右臂舒直为度,右拳食指中节(第二节)遥与鼻尖相对,重心集于左脚,意在右拳拳面;视线经右拳上面向前平远看。(图60)
二四、上步揽雀尾(六动)
1,右拳松转:右拳向左前方1/16处舒长,掌心翻转向上,右肘及腰部松力,虚右脚,左掌食指尖虚贴与右拳脉门处,掌心向下;右膝松力,右脚向前迈处出,脚跟着地,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视右拳食指中节,意在右拳。(图61)
2,右拳变掌:右拳变掌向右前方1/16处伸出,掌心向下,左掌在原处随之,同时,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于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右前方舒伸,掌心翻转向下,左掌随而翻转向上,中指扶右腕脉门处,至右臂舒直与右脚小趾上下成一直线,身向后坐,重心移于左脚(成左坐步式);同时,右肘松力,右掌循外弧形线向左后下成斜坡的回捋,左掌中指仍扶右腕随之。右肘贴近右肋下时,肘尖右后下,与肩成垂直;腰向左后下松力,右肘随腰往后,由肘以前松力,右掌掌心翻转向上,左掌心随转向下;意在右掌掌心;而眼则始终看右掌食指尖。(图9)
4,右掌前朋:右掌以食指引导循内弧形线向左前上方舒伸,至左脚前时,弓右膝,同时右掌继续转至右前方,至右臂舒直(到右前1/16)与右脚成一直线时止,重心集在右脚;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0)
5,右掌后朋;身向后坐成左坐步式;同时右肘松力右掌向左后方走外弧形线,左掌随之,至右掌转到右旁,眼与大指及中指成一直线时止;重心在左脚;视线始终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1)
6,右掌前按,腰微松,右肘尖微向前下松垂,右脚尖向左转1/4(脚尖向正南),同时右掌循右脚尖下落方向往前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埃右脚尖落平时,右掌以大指引导向右前方转1/8(西南隅)按出,右膝弓足,重心集与右脚,视线左右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12)
二五、正单鞭(二动)
1,右掌变钩:右腕松力,右掌五指指尖聚拢成钩,右腕向上凸起,钩尖向下松垂;视线换在右腕;左脚向左后方(正东方)斜撤,脚尖虚着地;重心仍在右脚,视线与意均在右腕。面向正南(图13)
2,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导由右腕下逐渐向左(走外弧形)移动,掌心与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两脚正中时,左脚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两脚,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向外翻转,至左脚尖前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视线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面向正南。(图14)
二六、云手(六动)
1,左掌下捋:左腕松力,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下方移动,掌心向右,经左膝走下弧形而到右膝;重心渐移于右脚;右钩变掌,以食指引导向右后方伸出,掌心向下,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3)
2,左掌平按,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上方移到右臂弯,先向右前方1/8处移动,掌心向内,左掌继续走上弧形往左移动,身随掌起,左掌移到正前方时,左脚落平,重心平均于两脚,左掌小指外转,掌心渐转向外,到左前方1/8处时,重心移于左脚,左掌转到左方时(正东),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为度,同时,右掌走下弧形经右膝而到左膝前止。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64)
3,右掌平按: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左上方移到左臂弯时,先向左前1/8处网上移至极度;身随掌起,右脚收至左脚旁,右掌继续向右移动,到正前方时,重心在两脚,到右前1/8时,重心移于右脚,继续转到右方(正西)时,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为度,同时,左掌走下弧形经左膝而到右膝前止,此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尖着地,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4,左掌平按,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上方移到右臂弯,先向右前方1/8处移动,掌心向内,左掌继续走上弧形往左移动,身随掌起,左掌移到正前方时,左脚落平,重心平均于两脚,左掌小指外转,掌心渐转向外,到左前方1/8处时,重心移于左脚,左掌转到左方时(正东),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为度,同时,右掌走下弧形经右膝而到左膝前止。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64)
5,右掌平按: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左上方移到左臂弯时,先向左前1/8处网上移至极度;身随掌起,右脚收至左脚旁,右掌继续向右移动,到正前方时,重心在两脚,到右前1/8时,重心移于右脚,继续转到右方(正西)时,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为度,同时,左掌走下弧形经左膝而到右膝前止,此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尖着地,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6,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导由右腕下逐渐向左(走外弧形)移动,掌心与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两脚正中时,左脚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两脚,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向外翻转,至左脚尖前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视线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面向正南。(图14)
刘晚苍注:两手在腰脊转动的带动下,分别作上下左右的回旋盘绕,如行云流水,称为云手。此式是全身动作,对有保健和技击的意义都很大。在太极拳架中,它和揽雀尾一样,都极讲究,也极严密。
云手动作,头宜正直,虚领顶劲,下颏内含,目光平时前掌掌心,精神内敛;沉肩坠肘,胸收脊拔,腹部松静,呼吸神匀;吊裆裹臀,两腿委屈,脚力上提;两手分作左右上下的盘旋,小臂自内向外滚卷,配合腰为主轴的转动,并与腹式深呼吸紧密协调,上下相随,内外结合,轻慢圆匀,左右回绕,八面支撑,八面转换。
云手中,在腰脊的转动下,右手从左端运行到右端,小臂向右外滚卷到头,手掌舒张,五指伸直,重心自左腿移至右腿,呼尽腹气。右手在右端尽处应稍有停顿,掌心吐力,而此式左手自下移至面前,掌心向内,贯彻似停非停的原则。左掌自右向左的运行,和右手一样,完全是在腰脊的转动下进行的,在腰脊平转快要结束时,左臂右臂同时开始动作,左臂、腕、掌向外转动,右手横过膝前,重心自右腿转移到左腿。此处腰的左旋右转,达到一百八十四度即合乎要求,但是,为增加腰部旋转的幅度,也可以转动二百二十五对或二百七十度。
在云手动作中,除定步云手之外,还有步法的变换和移动。一般地说,可以在左手运行到尽头时并右脚,右手运行到尽头时开左步。但也可以随左手的开始运行变左步,随右手的开始运行变右步。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案,都必须使动作上下左右协调,并与呼吸紧密配合。
云手对于身体的锻炼是全面的。在运动中,取意于静,意念集中,思想恬静,精神内敛,神态悠然舒展,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得到适应的调节,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极好的锻炼。在意识的引导下,动作与行气相结合,呼吸深长缓细而有节奏的鼓荡腹部,有助于增大肺活量,为机体提供充分的氧气,又使横膈膜对脏腑作轻微的按摩。全部动作中,上起百会,下至会阴,自然正直,使督脉畅通;腰脊为主轴所作的平圆运动,左旋右转,既能增强脊椎的活动,又有宜于中枢神经,更能促进肠胃的功能。上肢所作横立椭圆,使肌肉群圆活盘绕,血脉通常;下肢随重心的平移,可加强腿力。
云手虽然舒缓圆静,却也是具有强烈的技击能力,而且对击人,拿人和发人都有所训练。两手轮流横过面前,又横过两膝,上部的手有左右砍拨的作用,下部的手是横截敌腿,而进步即成斜飞势。这都属于击人法。敌攻我右肩,我右手自左下向上横过面前,即能擒取敌臂,将人拿住。敌如不舍其臂,顺势前进,我又能立肘攻肋。但是,云手动作更重要的是对棚、捋、挤、按、采、捩、肘、靠的训练。手臂无论上行或下行,都不得失去棚劲。上臂保持一定的弧度,隐含肘法,转腰为捋,提下手前进为挤,双手放平为按;横下作采,伸掌上击成捩,进步用肩为靠。只要稍作变化,云手就能自然地表现出各种太极拳手法,而且变化十分丰富。因此,“进在云手”,太极拳将云手作为进击的主要着法。应该指出,云手中,手臂的滚卷与要记的转动必须紧密配合,互相协调,使身体顺整灵动,遇劲即化,化即能发,虚实开合,自然而顺遂。
双手运行云盘旋,虚领顶劲胸内含。目视掌心神内聚,腰脊轻旋身平转。
左砍右拨采捩肘,大圈小圈棚捋按。太极此式极重要,虚实开合任变换。
二七、左高探马(二动)
1,两掌虚合:左掌以小指引导向下往回收撤,掌心翻转向上,到胸前为止,右钩松力向前下到胸前,臂与肩平,两掌虚对(上下约距6寸);同时,长腰立身,收左脚9脚跟约距右脚1寸),脚尖虚着地成虚丁步,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5)
2,两掌右伸: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极度,左脚向左前方1/8处伸出,脚跟着地;弓左膝,成左弓步式(隅步);两掌随左膝之前弓先向左前1/8处伸出,继续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处为止,右掌在前,掌心向下,左掌在右臂弯处,掌心向上,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6)
刘晚苍注:将身体高耸,向前探出,有如乘马探身向前,称为高探马。此式要求上下相随,手足动作一致,涵胸松肩,用腰脊之力探向前方。高探马有左右两式,此处尽谈其右式,因动作对称而相同,完全可作类推。
在吴式太极拳架中,高探马承接单鞭。单鞭时,身体正前方有空档。敌人用拳直击我胸部时,我则用高探马以对。先退前步,脚尖点地为虚,重心移于后腿为实;涵胸拔背以缓其攻势,并使身体略向左转,用右臂沾取敌肘腕,而用左手护肘;一经接触敌肘,立即上步使重心前移,身法高耸,向前探出,而右手以肘为轴,自下沿弧线向上,用掌直奔对方面部,称为扑面掌或捩掌。如果此时伸五指或用虎口径对对方咽喉奔去,也成为锁喉掌或白蛇吐信。无论是扑面掌,还是锁喉掌,都具有强烈的技击左右。敌如顺势昂首欲退,扑面掌下按,锁喉掌翻腕,都能在对方胸部发劲放敌,更可用肘直攻。但必须用腰裆劲配合方始有力。但是,如果对方用左手捉我右肘而进攻,我则应顺势坐胯,用左手扶敌手背,迅速翻滚右臂,掌腕化圆,在捋式中用手采擒敌肘。此时,敌方肘部为我擒拿而受制,如果仍顽强抗争,我则与下式右分脚结合,用右脚直蹬敌胯。由此可见,高探马对腰脊的伸缩,手足的协同动作,有极紧密的训练,而且具有十分强烈的技击性质。
乘马探身高前耸,涵胸松肩手足动。腰脊用力目视敌,运用纯熟向胯蹬。
破敌擒拿取敌肘,扑面掌法可锁喉。按捩力发腰裆劲,进肘直攻莫停留。
二八、右分脚(四动)
1,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导,走内弧形渐向左下方移动,以手背贴在左膝盖左侧为止,掌心向左,同时,左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右上方移动,到右耳侧为止,掌心向右,当右掌移到两膝中间时,右脚跟向右开1/4成左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左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7)
2,两掌交叉:右掌以大指引导,掌心向转向内,由下向上方移动,掌心复渐渐向外,走上弧形继续向左前1/16(东北隅)处移动到腕与肩平为止,同时,右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左上方移动,到左前1/16处与左掌交叉,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左脚;视线由交叉两掌中间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68)
3,两掌高举:两掌以小指引导同时左前上举过顶;同时,身随掌起,右膝提起,(膝盖与胯平),左脚独立;视线由交叉两腕下向前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69)
4两掌平分:两掌以指尖引导,走上弧形向右前、左后斜角分开,以掌与肩平为度,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前(东南隅)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后(西北隅);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蹬出,与右臂上下成平直线;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图70)
刘晚苍注:用脚向左右分踢,称为分腿,或起脚。既是左右分踢,则有左右二式,分别都与高探马相接。
左分脚或右分脚,全身重量都要集中于微屈的后腿,两臂左右分张,一手护脚,一手辅助平衡。分腿时,必须虚领顶劲,伤身放松,随手足的伸张而将丹田之气放出,目光要通过分踢之脚与护脚之手而前视。剔除的劲力要发自腰脊。达于脚跟。,有些太极拳架中,分腿时用点踢,使劲力贯注于脚尖脚背。在吴式太极拳中架中,重点不在踢人而在发放,要求使劲力贯注于脚跟。敌人以右手击我,我用右手向右后方作捋,敌因受捋而抽臂撤身,我则顺其势右分脚,以右手外抛其力,用右脚前蹬其身,将敌放出。左式与右式对称而相同。
左右分腿用脚踢,劲力起源自腰脊。脚跟直蹬尖作点,两臂水平重心低。
敌以一拳向前击,因势顺手捋小臂。缘随后撤抛与掷,同时分腿可破敌。
二九、右高探马(二动)
1,两掌虚合:左膝松力,松腰蹲身,右脚跟着地成左坐步式,同时,两肘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右后方往下反捋,到手背接近右膝上方为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前方虚按到右掌之上方为止,掌心向下,指尖向上右,两掌上下相对,与两掌移动之同时,渐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隅步),重心在右脚,视线先随右掌食指,及左掌与右掌虚合式时,随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71)
2,两掌左伸:左膝松力向下蹲到极度,右脚向右前方1/8处伸出,脚跟着地;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隅步);两掌随右膝之前弓先向右前1/8处伸出,继续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处为止,左掌在前,掌心向下,右掌在左臂弯处,掌心向上,重心集于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72)
三十、左分脚(四动)
1,左掌回捋:左掌以小指引导,走内弧形渐向右下方移动,以手背贴在右膝盖右侧为止,掌心向右,同时,右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左上方移动,到左耳侧为止,掌心向左,当左掌移到两膝中间时,左脚跟向左开1/4成右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73)
2,两掌交叉:左掌以大指引导,掌心先转向内,由下向上方移动,掌心复渐渐向外,走上弧形继续向右前1/16(东南隅)处移动到腕与肩平为止,同时,左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右上方移动,到右前1/16处与右掌交叉,左掌在外,右掌在内,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右脚;视线由交叉两掌中间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74)
3,两掌高举:两掌以小指引导同时右前上举过顶;同时,身随掌起,左膝提起,(膝盖与胯平),右脚独立;视线由交叉两腕下向前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75)
4,两掌平分:两掌以指尖引导,走上弧形向左前、右后斜角分开,以掌与肩平为度,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东北隅),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后(西南隅);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蹬出,与左臂上下成平直线;重心在右脚;视线注左掌大指,意在左掌掌心。(图76)
三一、转身蹬脚(四动)
1,两拳交叉:左膝松力,左脚悬垂;两臂松力,各以小指引导向前和而渐变为拳;到正前方,两拳在腕部交叉,左拳在外,右拳在内,拳心均向内,重心仍在右脚,视线由两拳中间平远看,意在左拳(图77)
2,提膝转身:左膝往左后上提(膝与胯平),以右脚脚跟为轴向左后方3/8转身(西北隅),右脚尖向左转1/4(正北);两拳交叉不变;重心仍在右脚;视线仍由两拳中间平远看;意在左拳。(图78)
3,两掌高举:两臂松力,两拳往前上方伸举翻转而变为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重心仍在右脚;意在左拳。(图79)
4,两掌平分:两掌以指尖引导,走上弧形向左前、右后斜角分开,以掌与肩平为度,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前(西南隅),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后(东北隅);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蹬出,与左臂上下成平直线;重心在右脚;视线注左掌大指,意在左掌掌心(图80)
刘晚苍注:左分脚踢出之后,身体随脚跟后撤而转动,立稳后再用脚跟前蹬,称为转身蹬脚。此式练习单腿站立回旋,要求身体平衡中正,必须保持顶头悬,切忌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转动时要吸气而使身体收缩,略微涵胸拔背,并使腰脊劲力,以右脚跟为轴转动九十度;转身后,右脚掌要平铺于地,五趾用力抓地,使身体立如平准;再顺势蹬出,劲力由腰脊而达于脚跟。此式动作取意于敌自身后击我,我即转身迎敌,转身时身法架势不能散乱,先以右手进击敌人面部,同时将全身劲力贯注于左脚跟,用力蹬出,上惊下取,必使敌扑到。
转身蹬脚用足踢,单腿回旋站立稳。躯体正直顶头悬,涵胸提膝有精神。
敌自身后来袭击,右足平转力内蓄。左手向前取敌面,腰脊发劲脚跟现。
三二、进步栽捶(六动)
1,左掌下按:右膝松力,松腰蹲身,左脚下落脚跟着地成右坐步式,左掌随左脚之下落而下按,搂左膝,同时,松右腕,虚领到右耳外侧。重心在右脚,视线随右掌食指,意在左掌掌心。(图81)
2,右掌前按:左脚尖逐渐落平:抬头,视线逐渐向前平远看,弓左膝成左弓步式,右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前按出,掌心向外,大指遥对鼻尖,左掌在左膝旁,重心在左脚,眼从右掌大指上方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82)
3,右掌下按: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前下按,至左膝前为止,同时,左腕松力,上提至右耳旁;重心仍在左脚,视线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83)
4,左掌前按:抬头视线逐渐向前平远看;提到,立腰,虚右脚跟,松右膝,右脚向前卖出落平成右弓步式;左掌向前按出,重心在右脚,眼从左掌大指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84)
5,左掌下按: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前下按,至右膝前为止,同时,右腕松力,上提至右耳旁;重心仍在右脚,视线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85)
6,右拳下载:左掌搂膝后,右掌变拳随左膝之前弓而向前下方伸到左脚前止,拳眼向前,左掌虚贴右臂(腕后肘前);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拳食指中节,意在右拳拳面。(图86)
刘晚苍注:进步向前,同时握拳由上下击,如栽植作物状,称为进步栽捶。此式为太极五捶之一。
栽击作用之拳,拳眼可向后亦可向前。拳眼向后直击敌胯,可使敌倒于脚前;拳眼向前,直击敌腹,将使敌受前下方的劲力而跌出。栽击时,右拳路线由上而下,使腰脊劲力贯注于拳,迅速发出。此时,必须保持百会至会阴一气贯通,最忌头顶下垂,超过足尖,影响身体平衡,失去八面支撑。全部动作都必须与呼吸配合协调,栽击右拳时应呼气鼓腹,五趾抓地。
进步栽捶是设想敌人用手搂开我左腿,而我落左腿取得身体的稳定平衡,并用左手搂开敌手,用右手进击敌人面部。敌人如以右手下掳我右手,我即顺其力而握拳,栽击腹胯。
左腿向前右拳击,发劲须用脊背力。自上向下如栽植,头过足尖最讳忌。
左搂敌手右击面,遭遇朋按宜握拳。拳眼前后皆有用,太极捶法顺力行。
三三、翻身撇身捶(二动)
1,右拳上提:右拳向前方往上舒长,拳眼渐渐向下,右拳提高过眼时,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转1/4(对正北),右肘松力,以肘尖引导向右后方转去,身随臂转1/2(向正东);重心在左脚,成左坐步式,右脚跟虚起;当左掌随右拳转之1/4(正北)时,左掌掌心捂在右肘弯上继续随转,视线先随右拳,转到1/4时随右肘;意在右肘肘尖。(图87)
2,右肘下采:右脚跟向左收正,向右横开(正步),脚跟着地,弓右膝成右弓步式,右拳随肘之下垂而与膝盖齐,拳眼向上,左掌仍随右拳;重心在右脚;视线先随左掌食指尖,前脚落平时,弓右膝,抬头,平远看,意在右拳。(图88)
三四、翻身二起脚(六动)
1,反掌出步:左掌以小指引导循右拳外向下翻转,掌心向上,右拳拳心微转向下与左掌掌心虚对;左膝松力,左脚向左前1/8处伸出,脚跟着地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在右脚,视线注右拳食指中节;意在右拳。(图89)
2,两掌右伸: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极度,左脚向左前方1/8处伸出,脚跟着地;弓左膝,成左弓步式(隅步);两掌随左膝之前弓先向左前1/8处伸出,继续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处为止,右掌在前,掌心向下,左掌在右臂弯处,掌心向上,重心集于左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6)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导,走内弧形渐向左下方移动,以手背贴在左膝盖左侧为止,掌心向左,同时,左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右上方移动,到右耳侧为止,掌心向右,当右掌移到两膝中间时,右脚跟向右开1/4成左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左脚,视线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图67)
4,两掌交叉:右掌以大指引导,掌心向转向内,由下向上方移动,掌心复渐渐向外,走上弧形继续向左前1/16(东北隅)处移动到腕与肩平为止,同时,右掌以食指引导,渐向左上方移动,到左前1/16处与左掌交叉,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左脚;视线由交叉两掌中间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68)
5,两掌高举:两掌以小指引导同时左前上举过顶;同时,身随掌起,右膝提起,(膝盖与胯平),左脚独立;视线由交叉两腕下向前平远看,意在右掌掌心。(图69)
6,两掌平分:两掌以指尖引导,走上弧形向右前、左后斜角分开,以掌与肩平为度,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前(东南隅)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后(西北隅);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蹬出,与右臂上下成平直线;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图70)
三五、左右打虎(四动)
1,两掌和下,右膝松力,屈膝,右脚尖垂悬;左掌以食指引导掌心翻转向下往右合,右掌亦以食指引导掌心翻转向下往左合,一同伸向左前1/8(东北隅);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大指贴于左臂弯右侧);左膝松力向下蹲到极度;右脚向右后(西南隅)撤,脚跟着地,重心集于左脚;视线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图90)
2,两拳并举:两掌向右捋,捋到左膝前时右脚尖向右1/4(正南)落平;两掌捋到两膝中间时,重心平均于两脚成蹲裆式,捋到右膝前时,弓右膝,左脚尖向右转1/4(正南);同时,两掌渐变为拳,向右前上方伸出,右拳在前,拳眼向左前(正东),左拳拳眼向上,贴在右肘下,重心在右脚;眼向左拳1/8(东南隅)平远看;意在右拳。(图91)
3,两掌回捋:右脚尖向左转1/4(正东),身则随转1/8(向东南隅);两拳向左前1/8(东南)舒伸变掌,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大指贴在右臂弯左侧),两掌掌心均向下,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极度,左脚向左后方(西北隅)撤,脚尖着地,重心集于右脚;视线先随右拳,变掌后则随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图92)
4,两拳并举:两掌向左捋,捋到右膝前时左脚尖向左1/4(正北)落平;两掌捋到两膝中间时,重心平均于两脚成蹲裆式,捋到左膝前时,弓左膝,右脚尖向左转1/4(正北);同时,两掌渐变为拳,向左前上方伸出,左拳在前,拳眼向右前(正东),右拳拳眼向上,贴在左肘下,重心在左脚;眼向右拳1/8(东北隅)平远看;意在左拳。(图93)
杨禹廷注:为什么左打虎势落步时落脚跟?右打虎势却落脚尖?
左右打虎势落步之前,虽然两手都有向斜上1/8移动的动作,但落步的方向却又区别。右打虎势是由体前转膝向右外的后方向落步;左打虎势是向身体的左后外方撤步。这就决定了前者必须落脚跟,而后者必须落脚尖。其愿意略释如下:
(1)由翻身二起脚变右打虎势时,身体的位置是:左脚独立,脚尖向正东,两手向正北1/8方向下合,此时屈右膝,由东南方向,借大腿回旋运动,向右外后移动90度,到西南方向落步。按人体生理结构,大腿在矢状轴上,可以在45度范围内,做内收和外展的运动,如果大腿在半屈时,则可扩大到90度范围内(右打虎势开步动作,即利用屈膝落脚的原理)。因此当开步时,必须是:屈膝回旋在先,然后边回旋边舒伸小腿落步。又因落步系由体前下落,所以必须落脚根,才能回旋大腿。反之如果落脚尖,则屈膝落步之前,小腿必先舒直,这样就影响了大腿回旋的幅度,达不到回旋90度的要求。
(2)变左打虎势时,两拳向右前1/8(东南)变掌下合,前脚由正南扣转1/4到正东此时后腿仍处于向后舒直状态。按人体生理结构,大腿在额状轴上,做屈(向前)、伸(向后)的运动,其范围最到约为130度,其中屈的运动幅度较大;伸的运动因受髂骨韧带紧张的限制,所以运动幅度较小。因此在后腿处于极度后伸的情况下,提步撤落脚跟是不可能的。只有先借助于合掌下腰的动作,稍增大后伸大腿的幅度,然后在向后外方向撤移脚尖,右脚尖着地去变动步法。
刘晚苍注:一手握拳上举,拳眼向下;一手握拳下压,拳眼向内;两腿开裆如门,扭项转头,目光视敌,气象凶猛,如同打虎,称为打虎式。此式左右二式,相反而相同。
打虎势中,双掌在腰劲的带动下,分别作螺线运动;两腿向后分开,重心移向后腿,气沉丹田。双手继续在腰劲的带动下握拳,拳根用力,一上一下,形成定势。
在此动作中,双手划半径不等的圆弧,由大到小;腰部作平圆运动,肘肩胯膝各关节也都协调的作圆运动,身体摇曳而有节奏,但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身法中正,腰肩松活,使胸、背、腰、脊、胯以及上下肢的关节和肌肉,都在腰脊的主宰下,按螺旋弧线运动。运动必须与呼吸和意念结合,使脊椎神经与内脏都受到柔韧的锻炼。
打虎势威武凶猛,圆活刚劲,具有强烈的技击能力。双掌和腰部的螺旋回线,有曲直横竖的变化。敌人如用直拳来进攻,我可用横拳截制其腕,压其锋芒,并顺势向其顶后或面部进击。敌方如用右手击我,我又可以用右手作捋式,使其倾跌。打虎势中一腿后移,双手向后,也就是四隅推手中撤步时所作的捋手,是专门用来对付大力凶猛地攻击的。此式如敌人抗拒并后撤其臂,我则以迂为直,将回线转化为直线,乘其势而发掷,并改变虚实,进身抬腿,用脚只踢敌腹。
打虎势气象凶狠,龙门步开裆如门。气沉丹田凝神视,两足虚实稳与准。
横拳截腕破直攻,沾粘捋化压其锋。蓄劲充盈迅雷击,因敌抛掷加脚踢。
三六、提步蹬脚(二动)
1,两拳高举:右拳循左肘外向左前1/8上方舒伸(身随臂起)到极度时,右膝提起,脚尖悬垂;两腕交叉,两拳上举过顶,右拳在外,左拳在内,拳心均向外;眼由交叉两拳下之中间平远看;意在右拳。(图94)
2两掌平分:两拳变掌,各以小指引导向右前、左后斜线平分;右脚跟向右前(东南)蹬出。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图95)
三七、双风贯耳(二动)
1,两掌下采:左膝松力,向下蹲身,右脚脚跟着地,成左坐步式;两臂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左移1/16,左掌同样向右移3/8,同到正前方(正动),两掌距离与两肩之宽相等,掌心向上;右膝渐向前弓;两掌随右膝之向下松力走下弧形,向后采到极度时掌变为钩;同时右脚落平,弓膝成右弓步式,重心集于右脚,眼向正前平远看;意在两腕。(图96)
2,两拳相对:两钩各以指尖由里向外转,继以两腕引导两臂各向左右舒开,到高与肩平时钩变为拳,同转到正前方(正东),两拳拳面相对(相距约三寸许),拳眼向下,重心仍在右脚;视线不变;意在两拳。(图97)
刘晚苍注:两拳由两侧取外线对击敌人两耳,其迅速犹如风行,称为双风诖贯耳。
在此式中,两拳和两臂的运行路线各为半个圆弧,自下而上合成一个整圆。运动时,要求保持顶劲,而胸背涵拔,腰裆拧扣,应与小臂的滚卷和两拳的运行协调一致;上肢不得僵硬,肩胛松开,以破敌方用双手直击我前胸,而我能用双拳进击敌人耳门。为此,在双风贯耳式中,常加一撢膝动作,用两手背向下在前腿膝部撢动作响,以分散敌方的注意力,下扰上取,然后急奔对方耳门。
应该指出,耳门是人体的要害部位之一,受击后容易发生晕倒现象。因此,此式往往被认为是属黑手,在友谊比赛中,无论如何不能使用。太极拳起式可破双风贯耳。
拳行外线取耳门,敏捷如风使人昏。身腿一致臂作圆,头正胸涵目有神。
撢膝拨开直攻手,分散注意翻腕击。遇紧防下皆适宜,但须受敌情况急。
三八、披身蹬脚(四动)
1,两拳右转:右脚跟松力,向左转1/4(脚尖向正南),同时,视线随两掌向右前方转1/8(东南隅),重心仍在右脚;眼平远看;意在两拳。(图98)
2,两拳交叉:身与两臂向右转1/8(向正南),松腰蹲身;左腿自然虚松,左脚尖着地,脚跟上起,同时,左拳向右移,左腕贴于右拳腕部外面成为交叉,拳心均向里;重心仍在右脚;眼仍向左前1/8方向平远看;意在左拳。(图99)
3两拳高举:两拳交叉向前上方伸举,身随拳起:交叉之两腕伸到头上拳心转而向外,左膝提起,左脚尖悬垂。右腿独立;眼向正前(正南)方平远看;意在两拳。(图100)
4两掌平分:两拳变掌,各以小指引导向右前、左后斜线平分;右脚跟向右前(东南)蹬出。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面向正南(图101)
刘晚苍注:身体向后倾斜作斜披姿势,起脚前踢,称为披身蹬脚。披身时,必须以腰为枢纽耳不失顶劲,否则就不能保持平衡而获得进退咸宜的有利形势。
此式的应用在于敌人以右手击我,我即用左手作捋。敌人受捋虽回撤,而又反击我头部。再此情况下,我必须立即用手外掷其臂,身体斜披,并乘其身体后倾,提右足踢其左肋。因此披身蹬脚是退中寓攻的招法,既能击敌,又能将敌人发出。
身体后倾作斜披,提膝起脚向前踢。披身须以腰为轴,进退咸宜可待敌。
尖点跟蹬目凝神,劲力雄浑泰山稳。敌进须用脚尖点,敌退发放用脚跟。
三九、转身蹬脚(四动)
1,左脚右转:左脚踝部松力,视线转于右转大指;左脚尖走外弧形向右后方脚跟下落在右脚外侧;同时,松右脚跟;身随左臂往右后方转(向西北),重心仍在右脚;意在右掌。(图102)
2,两掌变拳:左脚渐渐落实;身向右转1/8(向西北)蹲身;提右膝,右脚尖虚着地;同时,两掌变拳,腕部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内,拳心均向里;重心在左脚;眼看右前1/8处(东北隅);意在右拳。(图103)
3,两拳高举:两拳交叉向前上方伸举,身随拳起:交叉之两腕伸到头上拳心转而向外,左膝提起,左脚尖悬垂。右腿独立;眼向正前(正南)方平远看;意在两拳。(图100)
4,两掌平分:两拳变掌,各以小指引导向右前、左后斜线平分;右脚跟向右前(东南)蹬出。重心在左脚;视线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面向正南(图101)
四0、上步搬拦捶(六动)
1,右掌下按:左膝松力,松腰蹲身,右脚下落脚跟着地成左坐步式;右掌随右脚之下落而下按,搂右膝;同时,松左腕,虚提到左耳外侧。重心在左脚;视线随右掌食指;意在右掌掌心。(图104)
2,左掌前按;抬头视线逐渐向前平远看;提到,立腰,虚右脚跟,松右膝,右脚向前卖出落平成右弓步式;左掌向前按出,重心在右脚,眼从左掌大指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24)
3,左掌回按:左肘松力,左肘向右下方回按,同时右掌变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外;左掌掌心向下轻捂在右拳拳眼上;左脚脚跟虚起,重心仍在右脚;视线注左掌食指;意在左掌掌心。(105)
4,左拳前起:右拳向右前上方舒伸,左掌在上随之;松腰,出左脚,弓左膝;同时,左掌右拳同伸到右拳1/8(东南隅)处,到左脚落平时,左掌右拳走外弧形转到左前方1/16处止;重心在左脚;视线随左掌食指指尖;意在左掌。(图106)
5,左掌回捋(拦):松腰,重心渐移向右腿,左掌仍以食指引导走外弧形向左后回捋,右掌在下随之,重心完全换到右脚成右坐步时式时,左掌往前上,腰松力后坐,左掌大指对鼻尖,掌心向右,同时,右掌变拳,拳眼向上,往后撤到右胯处至;视线经左掌食指尖上方平远看,意在左掌掌心。(图30)
6,右拳前伸:右拳渐向正前伸出,伸到左掌掌心右侧、左脚落平成左弓步时,右拳继续前伸,以右臂舒直为度,右拳食指中节(第二节)遥与鼻尖相对,重心集于左脚,意在右拳拳面;视线经右拳上面向前平远看。(图31)
四一、如封似闭(二动)
1,右掌回捋:左掌移在右肘后外侧(掌心向右);重心渐移于右腿,右拳随而后撤,撤到与左掌相齐时,拳舒为掌;两掌左右分开,宽与肩齐,掌心向后,食指尖向上,两肩松力,两肘下垂,腕与肩齐。松腰,坐身成右坐步式,重心集于右脚;视线向正前方平远看;意在两掌掌心。(图32)
2两掌前按:两掌以小指引导,掌心渐向外转渐向正前方按出;同时,重心前移,左脚落平成左弓步式;两掌向前按至极度,掌心向外,臂弯微曲;重心集于左脚;视线由两掌中间向正前平远看;意在两掌掌心。(图3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氏45式太极拳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