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人民政府网常见自然灾害是什么

字号:大 中 小
甘肃杀人魔王――“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省委书记张仲良--周恩来听说甘肃有饥荒,打电话给甘肃省委询问是否需要中央调拨粮食去的时候,省委书记处书记何承华竟然在电话中欺骗周说甘肃农民连大饼油条都吃不完作者:&&&& 17:26栏目:标签:&甘肃杀人魔王――省委书记张仲良( 04:17:35)、1960、那三年,全国最有名的四个罪大恶极的坏杂种是:甘肃--张仲良(特点:整村整户的饿死,连掩埋尸体的人都要从外面调派;饿死人的比例居中国之首)河南--吴芝圃四川--李井泉安徽--曾希圣自然条件本不算好、粮食产量不高的甘肃省,因一九五八年国家征购的粮食高达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五而导致农村普遍缺粮,早在一九五九年上半年就已处处有农民饿死。六月初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自国外访问归来,总参谋长黄克诚向他介绍国内情况时,就曾特别提到过甘肃的问题。八月庐山会议后反右倾,省委搜刮粮食变本加厉,收走了占当年产量百分之四十七点六的粮食。“再扣除种籽和饲料等留粮,农民所剩无几,平均每人全年不足一百公斤。”据当时的省委财贸部长张天珩回忆,当时“整个河西地区,日人均口粮不足六两原粮。”(46)(仅折合四两食用粮)整个甘肃一下子掉进了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中。一九八六年时的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李子奇说:“在三年困难时期,甘肃有很多人死于饥饿,主要集中在陇中地区。”作家麦天枢在作了大量调查后得出结论说,“陇中大饥馑饿死近百万居民”。(47)陇中大自然条件较差,但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也没能逃脱大跃进人祸。武山县位于兰州和天水之间的铁路线上,渭河从中穿过,渭河两岸的北山和南山之间,是几十里宽的平川。因有渭河水浇灌土地,在饱受乾旱威胁的甘肃省,属于丰饶地带。一九五八年,它是甘肃省委表彰的“红旗县”,一九五九年就成了遍地饿殍的鬼域。以渭河北岸的百泉公社为例,从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起放开肚子随便吃饭。到了一九五九年十月中旬,公社食堂突然开始限量,不能放开肚子吃饭了。大家开始勒紧裤腰带。开头每人每天六两粮食,一周后改为五两;十一月上旬改为四两,下旬改为二两。到了五九年底,粮食没有了,仅剩下大白菜充饥。队里死了驴,肉被队长们瓜分了,社员们没份。社员家家被搜查,翻出的粮食全部没收归食堂。大年初一,食堂里只有大白菜和烂土豆。社员虽然多少还藏了一些粮,但坚持到六○年二、三月间,就完全没有吃的了。一九五八年被送到百泉公社百泉大队劳动改造的兰州大学右派学生何之明这时已被调到县办工厂,有“城镇居民”的口粮,无饿死之虞,回村看望老乡时还能接济他们一点。可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老乡成批饿死。百泉大队(今百泉村)一千多人饿死了近三分之一,包括何之明的老房东。(48)甘肃饿死人的严重情形传到北京,震动了中南海。中供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钱瑛亲率工作组前往调查。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她立即向中央告急,请求拨粮救灾。中供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于一九六○年十二月初在兰州召开会议,改组甘肃省委,并号召全省“紧急行动起来抢救人命”。(49)赈济饥民的粮食是运去了,驻军也则配合地方,挨家挨户送救济粮。虽说“来迟了”,许多农民已经死去,死亡潮终于停止蔓延。大跃进期间甘肃的非正常死亡在一百三十万至二百万之间,一百三十万是个下限,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对此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间,对甘肃饿死人应负主要责任的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在江苏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的造反组织派代表到江苏,要求将张揪回甘肃,理由就是“张仲良欠甘肃人民一百三十万血债”。当时,由于刘澜涛被打倒,张仲良的个别老部下想为他翻案,找到当时主掌甘肃的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请他支持张仲良复出。冼恒汉将军回答说:“我要是为张仲良翻案,我对不起一千多万甘肃人民。”结果张仲良的案终于未能翻成。一九六○年一、二月间,全国各地饿死的农民以成百成千万计,甘肃和四川都饿死了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可是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在《人民日报》上宣告:“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大跃进。”张仲良在"庐山会议"上驳斥彭德怀说:"你讲得不对!就以我们甘肃省为例,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甘肃不产一吨钢铁,去年我们搞了五万吨!难道还不是大跃进?去年我们全省粮食也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破天荒不再从外省运进粮食!"事实上当时甘肃就有十几个县份严重缺粮,在饿死人。为此兰州军区出动大批军车从外省紧急运粮。据说,当时中央开会,知道甘肃饿死群众真相的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曾做过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对甘肃第一书记张仲良说,若甘肃缺粮,陕西愿支援一些,但张仲良却硬充胖子,反说若陕西缺粮,甘肃可支援他们。庐山会议之后的反右倾、共产风一下子就把甘萧推进了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之中。这个灾难大到什么程度?一言以蔽之,到处都有饿死倒毙在路边的人。当时晚间省会兰州火车站外黑漆漆的,走路得小心,弄不好会踩著倒在那儿起不来的人。一九八七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徵文,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获得一等奖。该文披露,一九六○年前后仅定西地区(陇中一带)便「饿死近百万居民」。对这件事,麦文一语带过,未谈细节。另一作家沙青在其一九八入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依稀大地湾》中也写了当时定西地区的饥馑。他未谈死人总数,却对细节作了实录,正好可以用来对麦文作补充。据沙青调查所得,同安微一样,甘肃也是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后的十一月,即「全国跃进浪潮日高夜涨」的时候开始大量饿死人的。榆树皮、杨树皮剥光了,连比黄连还苦的柳树皮也都剥了吃光了(河北太行山区还只是吃柳叶而已),被子里的棉絮也扒出来吃了。人死了便被尚馀一口气的人割了、煮了、吃掉。有的人甚至将外面逃到村子里的人杀了吃掉。更有人将自己尚活著的孩子杀了吃掉了。有一户农家,吃得只剩了父亲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天,父亲将女儿赶出门去,等女孩回家时,弟弟不见了,锅里浮著一层白花花油乎乎的东西,灶边扔著一具骨头。几天之后,父亲又往锅里添水,然后招呼女儿过去。女孩吓得躲在门外大哭,哀求道:「大大(爸爸),别吃我,我给你搂草、烧火,吃了我没人给你做活。」这是沙青亲闻的许多真实故事中的一个。中共甘肃省委的机关报《甘肃日报》的记者张尚质是通渭县人。那时,他回了一次家。「他看到了什么?路边、田里,到处都是死人、尸首,遍地白骨无人收。他跑进自己的村子,村子惨不忍睹。他跑进家门,家中已气绝三人。」通渭县饿死加外跑的在十万以上。一九七二年新任省委书记宋平视察通渭时曾痛心地说:「那么多人饿死了。有的人跑到新疆去。老百姓吃的苦太多啊!」(注5:《海南纪实》一九八九年第八期第二十二页。)所以,说通渭饿死四、五万人大约不会过头。也许人们会问,当政的××党此刻在做什么?难道官员们也饿死了?不,他们正忙于搞阶级斗争,召开「千人斗争大会」、「万人斗争大会」,到老百姓家翻箱倒柜、掘地挖墙搜刮粮食。「他们完全变成了一群野兽,把拿不出粮食的妇女,剥光衣服,用绳子扎起阴毛拉出去游街示众!」类似这样的灭绝人性的恶行,据事后省委派去放粮、调查的工作组统计,竟有一百二十八种。「要么整死,要么饿死....有的人活活捆死、吊死、打死了。更多的人有粮不敢吃,有野菜不敢剜,有路不敢逃,只能老老实实地饿死。」(注6:以上均引自《依稀大地湾》,《十月》一九八八年第五期。)二十年的作家柔石写过一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讲的是穷人将妻子典当给财主当生育工具的事。现在是新社会,法律已不允许典当妇女,但这并不能禁止甘肃的妇女为救濒于饿死的丈夫和孩子,跑到邻省陕西再嫁,得到粮食送回甘肃家中。结果制造的悲剧同四、五十年前一样;几年后妇女在「后夫」家留下亲生骨肉,返回老家,而那为「后夫」生下的孩子从此便失去了亲娘。也有一些甘肃妇女,譬如有铁路穿越其境的甘谷县的妇女,很方便地到了较为富庶的关中咸阳的平原地带,便再也不肯离开了。饥馑后,老家男人找到了她们,可是她们没有回甘肃。在「前夫」家生的孩子盼不回亲娘,结果也还是悲剧。&&甘肃省省长邓宝珊是一九四八年底代表傅作义与中共谈判和平解放北平的前国民党将领,有职无权的花瓶。他去农村视察后,唯一能做的只是「如实地向省委反映了情况」而已。他的权力还顶不上省委一名书记处书记。当周恩来听说甘肃有饥荒,打电话给甘肃省委询问是否需要中央调拨粮食去的时候,省委书记处书记何承华竟然在电话中欺骗周说甘肃农民连大饼油条都吃不完。但毕竟纸包不住火,甘肃饿死人的事传到了北京。于是中央监委副书记钱瑛带了一个工作组到甘肃调查灾情,「发现实际情况同省领导同志介绍的完全相反。那里的困难....是由于某些领导人肆意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不关心群众疾苦,徵收过头粮所造成的。同时,还发现某些领导干部对敢于讲真话、提意见的好同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制造了一批冤案、错案。」(注7:引自《忆钱瑛》一书。)钱立即向中央告急,请求拨粮救灾。赈济灾民的粮食是运到了,但是已有一百三十万人饿死,约占当时甘肃人口的十份之一,比安徽死亡的比例还高。甘肃第一书记张仲良在甘肃留下的是千千万万家破人亡的饥民和无数凄惨的人间悲剧。(全文)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定西坚忍走出灾害“三重门”_新浪新闻
&&&&&&正文
定西坚忍走出灾害“三重门”
  7月22日早上7时45分,一阵地动山摇之后,甘肃定西山区的村庄顿时一片狼藉。经统计,此次6.6级地震造成的死伤主要都是由山体滑坡和土坯房倒塌引起。
  在95人死亡、逾千人受伤的背后,是定西山区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贫穷的生存状态。但针对当地防灾减灾现实条件而建立起来的预警制度,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继续完善的情况下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都非常脆弱的贫困地区,甘肃岷县漳县如何走过脆弱的山体、致命的土房和更精确的预警机制这“三重门”,仍需外界持续的关注以及更强大的支援。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秀婷 胥柏波 实习生 杨茜 邱佳玲 发自岷县
  松软脆弱的山体
  兰渝铁路、陇海铁路、国道212线等通往外面的道路都已完善,但山村道路却迟迟难以解决。而修好的水泥路,过几天就会被滑下来的山土掩埋掉。“每个星期都要修一次。”
  站在震中永星村的山头放眼望去,四围全是大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在云层下格外恬静美丽,但这背后是脆弱的生态和祖祖辈辈艰辛的生活。
  “山势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是本地人用来形容他们眼前大山的。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西秦岭余脉和黄土高原结合部的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多川少、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发,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熟悉本地情况的岷县岷州文学杂志社理事刘文珂向记者介绍,岷县位于山区,山体基本上都是黄土构造,容易松动,滑坡和泥石流是家常便饭,“你看山路现在是这样的,过几年再来这里看,道路沟谷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为的改造也加剧了当地生态的脆弱。从梅川镇大o村进山去震中永星村,一路上都是被挖开的山体,有的山甚至被削掉了一半,露出了灰白色的石质山体,路边堆积着倾泻的泥土石块。这样的石山很缺乏,全县所需的石头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开采。
  “生态环境恶劣是岷县的一个特质。”周龙平说,特别是交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展。兰渝铁路、陇海铁路、国道212线等通往外面的道路都已完善,但承担毛细血管功能的山村道路却迟迟难以解决。
  记者在灾区走访了解到,进山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由挖掘机直接从山边挖开的土路。7月25日,大雨过后,泥浆有30厘米深,从外界进山的车子全部被挡在外面,想进山只能徒步。
  刘文珂说,山里根本就不能修水泥路。因为路修好后,过几天就会被滑下来的山土掩埋掉。“每个星期都要修一次。”
  梅川镇党委书记周龙平说,现在县内的乡村道路都是上次通路工程修建的,全都受到泥石流的冲刷,“通修公路要百姓自己来维护,国家稍微补助一点。路一修完,老百姓就不管,一下子又不行了。”
  脆弱的地质条件,放大了6.6级地震的危害。地震后,应急科考组根据震害分布及区域构造几何特征,沿茶固、马家沟、文斗、车路、永光、永星一线,针对发震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发现震区多见滑坡、崩塌、黄土陷坑、房屋毁坏等现象。从去往永星村的山路上回望永光村,黄土的滑坡撕开了美丽的梯田绿色的表皮,黄色的泥土像泥石流一样在山谷里流泻出来,绵延两三公里,触目惊心。
  这样的地质次生灾害在这片大山内并不罕见,周龙平说,岷县位于甘南与陇南交汇处,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岷县山区的特殊气候,容易形成强降雨,冲刷松软山体,导致泥石流。
  近年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是去年5月10日发生的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18个乡镇20万人受灾,造成49人死亡,23人失踪,受灾地区基本与此次地震灾区重叠。“这么多年来,这山沟沟里已经埋下了上百条人命。”刘文珂叹息道。
  周龙平说,去年的泥石流灾害之后,国家省市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沟道、河堤等基础设施刚刚建成,有完好的防灾减灾设施,在此次地震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平地垒起的土房
  村里的土坯房都没有地基,是平地垒起来的。有的人家攒了点钱准备建新房。盖房用的砖块要从邻近的陇西、靖远等地运来,成本比较高,砖混房造价要比土坯房贵一倍多
  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贫穷的生存状态也加剧了地震的伤亡。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抢险救灾专家组在灾区现场考察后,认为这次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土坯房等房屋倒塌。
  据统计,地震造成7.8万间房屋倒塌、毁损,几乎全部是由木头和黄土垒起来的土坯房。此次死亡人数最多的永星村有26人遇难,其中24人都是由于土坯房崩塌被压致死。永光与永星,相邻的两个村死亡人数,占了此次总遇难人数的一半。
  永星村11岁的包鹏强在一天之内失去了4位亲人,他的妈妈、弟弟和两个妹妹全部都被倒塌的土坯房压住。一家人生活的小院子如今只剩下一堆黄土和木头。站在如今已夷为平地的房顶上,可以看到,四周的土房子已经全部倒塌,只剩下一两座砖瓦房孤零零地站立着。
  永星村村支书包共同家里的房子也同样倒塌了,妻子遇难。他说,村里的土坯房都没有地基,是平地垒起来的。他家的房子有不到1米的石头墙,但不能砌得更高,因为“这里不产石头”,上面就只有用黄土坯垒砌。
  在本就松散的黄土构造上建成的土坯房本就如无根之木,当地频繁的降雨也造成土坯房地基松软,房屋更容易坍塌。
  为什么不能建砖瓦房?因为穷。
  定西地区生态脆弱干旱少雨,主要的经济作物有马铃薯和中药材。记者在灾区注意到,在一望无际的层层的梯田里种的全部都是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和马铃薯。周龙平说,每户人家一年种药材的收入大概是2万元。
  永星村村民包想宏说,种药材有10年的历史了,但近两年药材的价格才好一点,有的人家攒了点钱准备建新房。盖房用的砖块要从邻近的陇西、靖远等地运来,成本比较高,砖混房造价要比土坯房贵一倍多。
  “村里的砖瓦房基本上都是去年才开始建造的。”这些砖瓦房虽未竣工,但在地震中都安然无恙。
  “不能再盖土坯房了!”在接连受灾后,乡亲们已经痛切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定西市2012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要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击地震、洪涝、风雹灾的能力。各县区地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使农民新建住房都能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2006年以来,全国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已使全国200多万农户受益。甘肃省2009年提出在5年时间内建设200多万户抗震民居。
  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表示,在岷县灾区,农村抗震房示范工程、2012年“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灾后重建房,受地震影响较轻,减灾效果比较明显。
  在抢险救援过后,灾后重建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表示,关于灾后重建已有初步意向,将以“原地避险重建”为主,所有的土坯房都将被拆除,新建房屋将注重其抗震性能。关于资金来源,将采取群众出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多方筹措的形式。
  对周龙平而言,一想到灾后重建问题他就头痛:“现在等国家和省的方案定下来,至少要到8月中旬左右。需要总体规划、资金筹集,还有工人等问题,涉及的重建物太多。”
  他更担心的是过冬问题――即使所有的资金材料都顺利到位,一旦进入11月,岷县就出现冻土,不能动工。“入冬后,岷县山区的冬天气温能降到-20℃,要在帐篷里过冬是难以想象的。”
  “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面把房子建好,还有许多问题,比如红砖、水泥和工匠短缺等。按照山里的路况,将这么多建筑材料运进山里也很困难。”
  亟待完善的预警
  在脆弱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生存状态之下,灾害预警成为了减少损失的重要举措。在此次地震中,以大喇叭为基础的乡村预警系统也发挥了作用
  “地震了!房子危险,大家赶快往外面跑!”地震发生时,梅川镇维新乡堡子村村头响起了熟悉的喇叭喊话声,喊话的村主任施恩语气急促。
  地震时,一些村民被吓得惊慌失措,还有一些村民躲在自家的院墙下。村主任施恩和村里的两名党员及几个村民一起分头疏散村民,在不到10多分钟将堡子村施旗3社的250多名村民全部安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
  “要不是村干部及时组织疏散,这次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要比现在严重很多。”岷县维新乡党委书记齐永平说。
  频繁的降雨和地质灾害,让岷县山区的人们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以来,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知识的缺少、自救能力差,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成为农村脆弱的抗灾救灾能力的综合原因。
  大喇叭在北方山村里地震时发挥了最大的预警作用。在去年的“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岷县初步建立的预警系统,在加强农村村级组织灾害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上踏出了最初的一步。
  周龙平介绍,这个预警制度建立了县乡村社户五级信息传递平台,“如果有什么灾害,比如暴洪泥石流灾害,县上提前发布信息,我们就全镇发布下去,预警人员及时通知有危险的每村每户撤离。一般用高音喇叭,报警器,话筒,铜锣这些设备通知。”
  在梅川镇文斗村村委会门口,竖起了一块山洪灾害警示牌。上面注明了在紧急情况时,村民们的转移路线:“1、2社转移到文斗九年制学校;3、4社转移到房背山;5社转移到对巴山;6社转移到毛抬。”并注明了预警员为村主任包建忠。旁边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宣传栏”,介绍了相关的预警、转移和急救知识。
  撤离路线和目的地都有预案,一般是学校等公共空地,而且还组织了村民进行演习。文斗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进行了灾害来临时的紧急避险演习,“告诉我们怎样从房子里跑出来,跑去哪。这次地震后大家也都按照这样跑出来了。”
  “地震了,可能有些老百姓没反应过来,你一喊地震了,他们就往外跑。”周龙平介绍,这样适应山区实际情况的山洪预警制度在此次地震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死亡人数。
  包建忠说,前几天的地震发生后,他用连在喇叭上的手机喊话,让大家赶紧根据之前就已经确定的转移路线撤到了安全地带。“虽然后来喇叭没电了,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以大喇叭为基础的乡村预警系统在灾害来临时发挥了因地制宜的作用,但仍有很大的限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建立以地震台网为基础的完善地震预警系统才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应有之义。
  《定西市2012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的通知》就指出,市县区要按照要求做好地震监测台站建设的各项配套工作,加大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建立健全全市震情速报系统,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和“三网一员”体系建设,以境内4条断裂带分布为主线,调整完善35个群测群防网点。
  另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在甘肃定西地震发生的当天,研究所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开始在此次地震的区域紧急布设应急地震预警系统,预测在26日晚到27日完成布设,29日启用,用于检测覆盖范围内还有可能发生的余震和新一轮地震。
  不久之后,这个应急地震预警系统就会正式并入已有的地震预警系统中,对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进行长期的地震检测与预警。
  既要抗震救灾
  又要长远扶贫
  ■记者手记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充分表明,地震造成的损害并非简单的震级指数,而是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组织程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太穷了,穷到都引不起关注。”这是前往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们一个共同的感觉。对比起芦山地震时受灾的村民纷纷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发布灾情寻求帮助,岷县大山里的村民们对此并没有概念,甚至导致外界认为他们受灾并不严重。
  永星村的年轻人包东来说,地震发生后,在村子里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向外界发出了求助信息,但村民则从没有发出过类似的信息,“我们不懂,手机也没那功能。”
  其实即使没有地震,这里的人们都亟须外界的关注与救助。震中梅川镇以种植中药材为主,是村民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定西大部分地区处于黄土高原,水土容易流失,梯田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集雨节灌。一望无际的梯田都由人们手工耕作,每一块地都精打细算,才能获得养活一家人需要的钱。
  这里的年轻一代都没有打破封闭落后状态的动力与能力。由于贫困和教育程度低,大部分年轻人初中读完就辍学。与四川等地外出务工人员多不同,他们更愿意留在村子里种药材,每天除了干活外,就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作为消遣。村里网络不通,对他们而言上网就是“用手机上QQ聊天”。
  梅川镇党委书记周龙平说,这边能发展的产业很少,“除了中药材,我们也有养殖业,养鸡、养牛、养羊等,这也算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但是草场有限,不能扩大规模发展。”
  他寄希望于明年投产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区,目前已有18家企业签约入园。“一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二来解决部分老百姓的务工问题。”
  对于外界而言,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既要解灾区物资缺少的燃眉之急,也要侧重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长远的措施。  (原标题:定西坚忍走出灾害“三重门”)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的位置: && 正文
定西4县区遭受风雹灾害 2491余公顷农作物受灾
来源: 西部商报
原标题:定西4县区遭风雹灾害2491余公顷农作物受灾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昨日,记者从定西市委宣传部获悉,继8月10日下午定西市4个县区遭受风雹灾害之后,8月11日下午6时许,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再次发生风雹灾害,冰雹最大直径1.5CM。截至目前,灾后已造成安定、临洮、陇西、渭源等4个县区11个乡镇27个村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491.13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0.33万元。
昨日,记者从定西市安定区民政局获悉,8月11日晚7时40分,安定区宁远镇遭受冰雹灾害,冰雹最大直径达1.5CM,截至8月11日晚11时零5分,灾害造成宁远镇的1个村2个村民小组50户232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200亩(玉米200亩、马铃薯600亩、其他作物400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5万元。此外,渭源县北寨镇受灾也比较严重,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受灾严重。
据介绍,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已安排相关部门赴受灾一线察看灾情,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详细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首席记者 金奉乾)
分享到:5.36K
】【】【】明清时期定西自然灾害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明清时期定西自然灾害研究
【摘要】:
自然灾害的产生究其原因分为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不良影响因素。定西地区明清时期就已十年九旱,“贫瘠甲于天下”,当地百姓经常遭受由灾害带来的死亡威胁和经济损失。
左宗棠治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无论是在水利建设还是在植被保护方面对现在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都具有十分有益的现实意义。
总结定西明清时灾害状况,分析其自然灾害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明清政府治理灾害及安抚灾民的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K248【目录】:
内容摘要4-5
Abstract5-7
第一节 定西沿革和明清时期灾害状况9-30
一、临洮(亦名狄道)9-16
二、定西(亦名安定)16-19
三、陇西(亦名巩昌)19-23
四、岷县(原岷州)23-24
五、漳县24
六、渭源24
七、通渭24-30
第二节 定西地区灾害产生的原因30-38
一、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30-33
二、灾害形成的人为因素33-38
第三节 改善环境及预防救助灾害的措施38-44
一、救灾的一般措施38-39
二、左宗棠治理自然环境和水利建设的措施39-42
三、将当地官员的阶黝与环境治理、救灾结合起来42-44
参考文献46-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国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仲宪;[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蓉;[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樊自立,马英杰,王让会;[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段华明;[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李清凌;;[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彭大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李清凌;[J];河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马啸;[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周向阳,朱格;[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闫庆生,马啸;[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马啸;[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洁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张维军;余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张香;赵景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达琼;扎西罗布;索朗丹巴;建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张静;王文科;杨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殷玉明;王兵;梁华;梁君;仲军琦;;[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苏全有;闫利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郑然;侯甬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李朝生;杨晓晖;张克斌;于春堂;慈龙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罗增让;张昕;;[J];宝鸡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雪芹;;[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陈永金;袁峡;吐尔逊古丽;买买提;李卫红;;[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闵庆文;余卫东;;[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黄志霖;;[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杨荣金;傅伯杰;刘国华;马克明;张翼;;[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林梅;黄阿丽;李海花;庄晓翠;;[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刘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迪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李洪波;[D];吉林大学;2011年
徐畅;[D];西南大学;2011年
秦树高;[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程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付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王云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马理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为霞;[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许建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薛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刘志伟;[D];西南大学;2011年
杨帆;[D];暨南大学;2011年
田晓玲;[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少锋;[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成爱芳;[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桑京京;[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李薛飞;[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卜风贤;彭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百辛诚;;[J];档案;1985年04期
赵云;;[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于国珍;;[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冯兆东,李吉均;[J];干旱区地理;1985年02期
周晓红,赵景波;[J];干旱区研究;2005年01期
阴雷鹏;赵景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8期
石忆邵;[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郭文韬;;[J];古今农业;1988年02期
侍建华;[J];古今农业;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媛媛;[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传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晓艳;[D];郑州大学;2006年
田千来;[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学渝;[D];云南农业大学;2012年
吕军旺;[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地理学报;1980年01期
景可,陈永宗;[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满志敏;[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吴宏岐,党安荣;[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董光荣,靳鹤龄,陈惠忠,张春来;[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邹逸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杨德刚,阎新华,李秀萍;[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樊自立,马英杰,张宏,王让会,赵元杰,周宏飞;[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季方,樊自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天祥;;[J];史学月刊;2006年01期
郑正;;[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梅莉;;[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蒋威;;[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颜广文;;[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张文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张建伟;;[J];湖北招生考试;2008年12期
张春红;;[J];现代交际;2010年02期
康大寿;[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宋立中;;[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鸽;;[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孙竞昊;;[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吴海波;罗习珍;;[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李仁;;[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日根 厦门大学历史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卢国能;[N];闽南日报;2010年
卢燕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黄晓东 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 中共珠海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昭东;[D];南开大学;2010年
郑民德;[D];南开大学;2013年
程森;[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孟凡松;[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刘强;[D];南开大学;2012年
牟晓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刘军;[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何威;[D];兰州大学;2011年
夏泉;[D];暨南大学;2003年
许铁;[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琦;[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刘统圳;[D];延安大学;2011年
杜真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文芝;[D];湖南大学;2010年
黎训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廖晨宏;[D];暨南大学;2012年
刘少伟;[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李采梅;[D];暨南大学;2011年
魏亭;[D];宁波大学;2012年
杜晨子;[D];西北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