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搜狐微博方舟子之争#忽然发现@fangzhouzi 腾讯微博的头像有很大问题,你发现了没?

苹果/安卓/wp
积分 11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30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设置帖子权限, 隐身,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尴尬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方舟子是干什么工作的_方舟子和韩寒事件求完整解释
方舟子在微博的火热和与众人的斗嘴,随着现在被封杀,我们不禁疑问方舟子到底是做什么的?
方舟子,1967年9月出生,本名方是民,方舟子为其笔名。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
1、是知名科普作家,出版过十多本科普著作。《批判中医》《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进化新解说》《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等。
2、他也是诗人,爱好历史,出版文集《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我的两个世界》等。
3、他办新语丝网站,主要揭露各类学术造假问题,对涉嫌造假的官员(有卫生部部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省部级高官十多人),教授(多有大学校长,院士)和名人(唐骏,李承鹏等)一向直面揭露和批评。
& & 方舟子以前是打假的。前面有人说现在他提出的可能带商业利益,这个我不清楚不好回答,但我想他一人观点应该不足以左右舆论而达到商业谋利。我个人对他的观点不尽赞同,但是我很希望中国能多一点方舟子这样敢跳出来唱反调的,不论观点是否有纰漏,但这样才能使很多社会问题得到重视,
& &先说说他的来龙去脉:他从小是个优秀学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是理工科的,读到博士。但是呢,除了读书还不错之外,他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感兴趣,不想呆在实验室里研究,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究竟是没兴趣,还是没有做科研的能力,这就见仁见智了。总之方舟子没有选择做科研。一个生化博士,不做科研,他的路怎么走呢?方舟子的选择是怎样?他先后搞过网游,搞过文学,卖过书(包括中医书籍),开过一个叫做新语丝的网站……反正他做的事情挺杂的。也许是他兴趣广泛吧。方舟子在学术上没有建树,在其他他所涉猎的领域,也没有做出过什么为人瞩目的成绩。虽然他是留美博士,他的文字功底算是不错,网站也开起来了。但即便有这些,依旧是个普通人,一个聪明、兴趣广泛的普通人,不是吗?可他渐渐为很多人所知晓,是什么原因呢?
& & 他以什么出的名?两个字:打假。方舟子最早的打假据他自己说,是看不过一些假药广告。正好他是生化专业的所以能够识破那些假药广告中的伪科学嘛。于是在网站上对它们进行了揭露。然后呢还在网站上欢迎网友举报社会上的各种”假“。渐渐地,方舟子的打假范围越来越大,从假药保健品类到有学术问题的学者,从跟他生化专业相关的东西到非他专业的东西到邪教,到说假话的名人。不说包罗万象吧,那也是五花八门。渐渐地,他就被人誉为“打假斗士”。在中国这种假货遍布的社会有这样一个天天打假的人。这至少是很多人早先对他的认识。方舟子本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多次说自己“对真相有洁癖”……虽然在2010年之前,也有对方舟子反对的声音(骂或者是批评),但是从主流上来说,对他都是比较肯定的。
& & 2010年他还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奖。他大概是从2010年开始名声随着几件事情逐步扩大的。一开始是遇袭案,2010他遇袭造成轻伤。后来凶手被抓。然后牵扯出医学教授肖传国。当时媒体和大众普遍认为肖传国为方舟子遇袭案幕后指使,因被方舟子打假生恨,雇凶杀人。之后方舟子“打假”唐骏、乐嘉、李开复,这几位都是商界或者娱乐界的名人。方舟子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因此剧增。
方舟子和韩寒事件
& & 后来就是打让他“名声大噪”的韩寒。由于韩寒的影响力了得,他所“揭露”的问题又让人匪夷所思。这件事没有如同以往,方舟子打假谁,谁就被公众较为一致地认定为“假货”“骗子”,而是让方舟子遭到更多的质疑。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很多人才开始发现:方舟子打假的逻辑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对于韩寒,先判定,或者说质疑,署名你的作品不是你写的!然后请韩寒自证清白,如果你不屑回答,或者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自证,那么对不起,方舟子先生就可以将之视为你心虚。你回答不了,你作品就为别人所代笔!方舟子的种种打假方式,在此我不评判对错。但事实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这一点从当时各大网站的投票结果就能看得出。因为这件事,方舟子本人人格受到极大质疑,随之浮出水面的问题极多,比如:方舟子的”安保基金“”打假基金“被指账目有问题。方舟子妻新华社记者刘菊花被指硕士论文几乎全文抄袭,且学历造假。方舟子被指所出版的科普作品严重抄袭……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指责、质疑,方舟子先生本人都是不承认的。按他的说法都是对他的污蔑。为了严谨,对这些事不下结论。
& & 只能说一些事实,供大家见仁见智。方先生对于要求他公开他的基金(他先后成立过两个基金接受捐款用于他的人生安全保障和打假)用途的态度是:先后以“没有捐款的就无权要求了解基金用途”和称基金不是他参与监管的,所以不要问他,这样的理由来回应。基金监管小组成员:司马南,何祚庥,还有另一个人,一共三人,均为方舟子好友。除了方舟子的律师彭剑坚称基金没有问题,称“在合适的时候会考虑公开”外,至今近二年来没有做出任何公开。另外据调查,方舟子一年名义上用于安保的金额为59万元。对于妻子刘菊花论文抄袭的指证,方先生的态度是:除坚称按照刘菊花写论文时的国家标准不算是抄袭。但从我们可以看到的证据(刘菊花硕士论文相关网站可以下载到),不管论文标准如何,刘菊花论文与他人文章雷同程度高达90%以上。此外方先生还称,这是由于他常年打假,被他打的人报复不了他就报复他妻子,此举非常之下作。如果谁侮辱伤害他家人,他就要报私仇。对于对方舟子本人作品抄袭的指责,方先生的回应是:按照科普作品的标准,他的文章不算抄袭。值得一提的是,方舟子曾打假青年作家蒋方舟抄袭,证据为一个段落,内容与龙应台的文章某段落有约为50%的雷同。这也是方舟子判定蒋方舟抄袭唯一拿出的证据,一个60字左右的段落。而方舟子本人的甚多作品,与早前中外他人的科普著作、甚至百度百科有不同程度的雷同。雷同度较高的能达到90%以上。对此方先生的解释是:科普作品和其他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不同的,他绝不算是抄袭。由于方舟子本人的人格和打假方式遭受质疑,此前被他打假的案件有些也被许多人重新审视。比如关于医学教授肖传国的打假。此前提到,肖传国在2010年被认为是方舟子遇袭案的幕后元凶。但如今仔细看来颇为蹊跷。如肖传国雇凶为实,应被判以重刑,为何肖传国却被拘禁仅仅五个半月,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肖罪名居然是“寻衅滋事”罪。肖传国的说法是,自己冤枉,绝无买凶和指使行为。并称法院没有任何能证实他犯罪的证据。目前正在申请重审,等待法院回应中。方舟子则称肖传花10万元雇凶杀人。原因是肖传国被他打假,心怀怨恨,并要“杀人灭口”。方舟子曾打假称:“肖传国的肖氏手术无一例成功。” 这是自09年方舟子被法院强制执行,从妻子刘菊花账户中划走四万元赔偿肖传国名誉损失之后,被方舟子各处散布的言论。(方舟子05年被武汉江汉区法院判为侵犯肖传国名誉,判罚向肖传国道歉,并赔偿肖三万元,方舟子拒不赔偿,并羞辱法官法院。直到09年法院对其进行了强制执行)但仅从多家电视台、视频网站中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确有数位肖氏手术成功患者。成都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节目中更正了此前某节目对肖氏手术的一次不实报道,并最后称所谓“肖氏手术无一例成功”的言论是无论如何都不成立的。真相究竟如何外人难下定论,但就当事人而言,肖传国对关于媒体或大众质疑、采访表现出的是欢迎、积极回应的态度。而方舟子先生的态度却颇为回避。虽然方先生也曾有过在微博上就肖氏手术问题表示“上视频网站公开对质,敢不敢?”但得到肖传国的应允之后方先生却称“要我和雇凶杀我的人对质,你们是不是人?“称自己从没说要和肖传国这种人对质。说的是要和某电视台领导(那家电视台做过关于肖氏手术的节目)对质。但没想到的是,方舟子点名的某电视台领导赵某欣然应允之后,方先生却不再回应。此外,方舟子拒绝多家电视台关于公开谈肖氏手术的邀请,并在微博上对多家采访过肖传国的媒体进行斥责,甚至谩骂。例如斥深圳电视台为“肖传国的托”“下作、没良心”“最无耻的电视台”…………记得方舟子先生曾在某节目中回应“如何面对质疑他打假的人”时说:“我想举这样一个例子:我走在街上,看到小偷太多了,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我就抓住了一个小偷。可有些人非但不指责小偷,反倒来指责我:你为什么抓这个小偷啊?为什么不抓那个小偷啊?为什么用左手抓小偷不用右手抓小偷啊……”打了这个比方之后,方先生颇为凛然地说:“对于这种人,理他干什么?根本不要去理这样的人!”我不知道方先生的这个比喻说服过多少人,引起过多少人的共鸣。按方先生的意思:你们不打假做好事也就算了,我打假做好事,却还要受到你们的质疑?!但借着方先生的例子稍微深入地想一下。质疑一个抓小偷的用“左右手抓小偷”或许可笑,但并不是所有的质疑都如此浅薄无聊。比如质疑抓小偷的态度粗暴,将小偷打残打死这也是毫无必要的吗?又比如质疑抓小偷者自家人在街上偷,他却无动于衷,人们就不能问问究竟是没看到呢,还是故意看不到呢?尤其是,如果抓小偷的这次看错了呢?甚或是故意看错呢?不可否认,抓小偷也好打假也罢,从某种意义上说确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的以“好事”一言概之。好事就不可能变味,甚至变为坏事吗?会不会有这么一个人,靠着寻常途径取得成功太难或太慢。而聪明的他恰巧看穿了人群的某些缺陷。于是故意抓几次小偷,成为反扒英雄,而后将旧仇人、新仇人,统统打为小偷……因为他一旦成为出名的反扒英雄,反扒斗士,无论他指着谁,高喊一声“小偷!”,不管那人是不是真小偷,结果都可想而知。抓小偷、打假原本是好事,但不是没有可能成为坏事,甚至是很大的坏事。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仗剑天涯行 发表于
方舟子是干什么工作的_方舟子和韩寒事件求完整解释
方舟子在微博的火热和与众人的斗嘴,随着现在被封杀, ...方舟子早已变质了
仗剑天涯行 发表于
方舟子是干什么工作的_方舟子和韩寒事件求完整解释
方舟子在微博的火热和与众人的斗嘴,随着现在被封杀, ...顶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5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如果您看到这个提示,说明QQ空间无法正常打开,请尝试
日北京晨报 网络争论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是现实中的拳脚相加,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然而,事情真的就如此的理所当然吗?谩骂、殴打、对人不对事……种种怪现象在网络和现实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对于这些,方舟子可能是感触最深的人之一,他说:“我从上网开始,就一直受到各种人身攻击,可能是因为我在网上更多的是跟人辩论,所以遇到的谩骂也就更多。更多时候,如果对方开始谩骂,我觉得就已经说明对方输了。他们辩不过我,就开始骂我,后来发现骂我没什么用,就转而骂我的家人。我觉得这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许多人缺少在公共空间讨论的规则意识,所以才有屡屡突破底线的事情”。 争论不是为了说服谁 北京晨报:对你来说,和人辩论、争论应该很多,那你争论的目的是什么? 方舟子:我始终坚持一条,争论、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对方的观点、立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一般都已经有了成熟的思维、观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是他对某件事、某个现象还没有观点。所以,我觉得,争论和讨论其实是给旁观者看的,是争取那些还没有固定观念的人。 北京晨报:怎么样才可以做到这些呢? 方舟子:要争取旁观者,我觉得应该做到两点,第一,摆事实讲道理,情绪化的表达不但无法让人认可你,甚至会有反作用。其二,语言要有一点儿技术性,讽刺也好,幽默也好,都应该有一点儿。 爆粗口并不是个性 北京晨报:那你觉得骂人和讽刺有什么区别呢? 方舟子:骂人并非不可,但是也要有理有节,骂得不好,骂的人比被骂的人还难看。比如爆粗口,这恰恰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只要放下身段,拉下脸皮,骂街又有谁不会?但是现在,网络上,许多人满嘴的脏话,反而有很多粉丝觉得这是个性,这个我不认同。所以,我觉得,即便是骂人,也要骂得好看一点儿,也要有底线,最起码不要突破底线,不要涉及无关亲属。 北京晨报:有人指出你在网上“骂战”中也曾涉及到别人的亲属,是这样吗? 方舟子:这个是说韩寒父亲的事情,韩寒的父亲和我女儿是不一样的,他本身也是当事人,并非无关的亲属,而且我女儿是未成年人,和争论又毫无关系,这是不能相比的。 传统和教育的缺失 北京晨报:你刚说到许多名人在网络上也是脏话连连,而许多争论也时常会演变成人身攻击,你觉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方舟子:许多人缺乏在公共空间讨论的意识,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规则,所以有屡屡突破底线的,乃至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 北京晨报:这个规则应该是怎样的呢? 方舟子:如前面所说,要摆事实讲道理,要就事论事,不能骂街,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等。 北京晨报:为什么缺少这样一个规则呢? 方舟子:有教育的原因,我们缺少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一个文明人的素养教育。也有传统的原因,中国人有株连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一骂人就把家人小孩都牵连进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体的。而且就是在辩论中,中国传统中也更多是感性的、比喻的,而缺少理性辩论的传统,不太讲逻辑的严密。而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在总结各种逻辑上的谬误,一旦辩论中犯了这些谬误,人们都知道这是错的,这都说明辩论是需要一些规则的。我们正好缺少这些东西,讲的是以势压人、以情动人等。 改变从教育做起 北京晨报:你觉得如何才能改善公共讨论的环境呢? 方舟子:作为我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办法,一个公共平台,它拉偏架,偏到我无法容忍,那我只能用脚投票,选择走开。 北京晨报:如果个人没有办法,是否意味着别的方式可以改变? 方舟子: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一个地方如果作为公共讨论平台,那么它应该提供适当的约束,而非纵容。其二,更重要的是,教育中应该增加关于逻辑的、素养的、现代礼仪的内容。我们从小就没有学会怎么辩论,怎么在公共空间表达。因此,只有在教育中培养逻辑的观念,才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理性的辩论。不然的话,即便是有人遵守规则,但别的人都不遵守,甚至为不遵守叫好,那怎么可能改变现状呢? 晨报记者 周怀宗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如何评价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
147 个回答
不请自来。韩寒08年的时候接受北青网的采访,他说: “我想证明我除了考试考不好,剩下的什么都能做好。” 他还说:“只有大家多要真相,社会才会越来越开放,而现在的网民似乎不要求知道真相,只要求一种情绪的指引。很多东西我自己都已经得到了,我是在为他们。如果真的能静下心来和他们好好地说,他们也能够明白我的意思。”、“我们很直观地站在老百姓那一面,但我们不能忽略有些行为是有问题的,违法的,是在以暴制暴。很多事情,我们并没有看到真相,很多网民说的帖子是民间的,但不一定都是真相,而是一种过分的煽动。我们总是习惯网络游行,总是觉得站在大多数里就是对的,就是安全的,就是英雄的,事实上不是这样。" 何东在《东邪西毒》里写韩寒,”有一位曾对韩寒偏见了整整七年的年轻女孩,经过随后两年对韩寒博客及他种种发言的监视性跟踪,最近终于写下了如下评价——“韩寒,他如此低调,却还时时处于浪尖,被人说成哗众取宠。他如此真性情,却总是被人故意曲解,说成小人得志。他如此热爱生活,却被说成是生活放荡不羁。他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却被说成是刻薄、口无遮拦;唉!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隐藏了太多太多的偏见……”韩寒是真寒。文化圈是真酸。“ OK,以上内容为了说我下面要说的话。 1、不论方舟子抨击韩寒对或者不对,都不能改变方舟子性格上的缺陷——这个人不会做人。2、不论韩寒是否赢得这场论战,都不能改变韩寒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喜欢的继续喜欢,不喜欢的继续糟践。3、从08年韩寒接受采访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有”韩三篇“是迟早的事情,而韩寒的话语也非常清晰的看的到他到底有没有变化,是否可能被代笔,恩,前提是咱们确实能从文字里看出是谁写的。(比如有人有天告诉我,他一眼看出某匿名答案是我写的,因为语气出卖了我。为此我非常囧)4、方舟子并不代表真理,其实韩寒也不代表,但是每件事情都有一个真相。5、这次,我作为观众,看到的真相是,方舟子屁颠颠的加入战团,给麦田助威,结果麦田收手了,他还意犹未尽,而韩寒的调侃,还真不是冲他来的,只是方舟子一贯的好斗,就这样接招了,两个天平座的人轴起来倒是很有看点,可惜,论战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在互抠字眼了,如果韩寒继续应战,其实和老罗与方舟子之战一样,得了理却损了形象(老罗形象很一贯,但是韩寒的形象还是需要维护一下的),对韩寒来说,这场论战从开始,就注定了自己会损失,而方舟子呢?反正无理也要搅三分,总归自己一贯胜利和正确就对了。6、综上,我支持韩寒,但我觉得最后方舟子会宣称完胜。-----------------以下为题外话--------------7、 “我想证明我除了考试考不好,剩下的什么都能做好。”
这件事情,韩寒做到了,无论是写作、赛车、玩票做歌手、为别人写歌(给范冰冰,哈哈,估计也为了这事儿,范爷挺他)、代言、慈善、救援,韩寒远比很多考试考的好的同龄人更成功,也做的更好。8、“只有大家多要真相,社会才会越来越开放,而现在的网民似乎不要求知道真相,只要求一种情绪的指引。很多东西我自己都已经得到了,我是在为他们。如果真的能静下心来和他们好好地说,他们也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这句话,他基本上也做到了。不是吗?9、我觉得北青网的那采访的新闻题目很好:《韩寒 只说真相,不说真理》---------------有感而发-----------------13年了,从开始到现在,韩寒为啥老是被人泼脏水呢,这倒霉的孩子。--------------不得不说------------------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在评论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那么不如直接去开个回答岂不是更好。对于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今天已经结束了,韩寒表示不再理会,早这么做就对了,不过貌似诉讼会继续下去。方舟子对文艺作品的采用的文本分析方式真的对吗?真的是质疑吗?在貌似正确的背后是否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呢?请看此帖:文艺作品中的任何描述,都可以不是本人亲身经历的,甚至是可以想象的,且不说关于1999年的挂号费之问,且不说金山区到底在哪里,且不说金山区的医院和市中心的医院有什么差距,即使是放到今天,连并入浦东的南汇区原辖区内都还没有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即使是今天,张江的曙光医院挂号窗口依然是老鼠洞,你们以为脱离了现实的方舟子的问句,有依据吗?即便逻辑正确,脱离了现实的逻辑就是空想的逻辑推演而已,无法站住脚。最后,不想接受任何新的评论,非常感谢支持者的投票。------------------最新更新---------------在凯迪发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帖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余秋雨还是很有远见的,六年前说的那些话,放到六年后来看,嘿嘿:从方韩大战中嗅出文革的味道,分享6年前余秋雨的观点
《三重门》作者身份的语言学分析 苏杰
韩寒被质疑有人代笔,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其间断断续续,我大致看了两方的主要论辩文字。方舟子是我一直很敬佩的人。与方舟子一起质疑韩寒的麦田、彭晓芸等人,他们的理性和克制,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质疑者有不少分析论证,有相当强的说服力。相比之下,韩寒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由于手头的工作比较忙,一直没时间看韩寒父子的相关作品,不过,我心中的天平,已经向质疑者一方倾斜了。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有一门课是“西方校勘学概论”。“校勘学”英语是textual criticism,也可以译为“文本鉴别学”。我打算把质疑韩寒事件作为一个个案与同学们分析讨论,于是找来《三重门》和韩仁均的有关作品,从质疑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心中的天平,开始向韩寒一方倾斜。
谁都无法证明? 面对代笔质疑,韩寒晒出手稿。质疑方说,手稿太干净了,不像创作稿;所以,即使笔迹是韩寒的,也不能证明文字是他撰写的。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最近,韩寒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这是“谁都无法证明的东西”,“如果这个事情可以成立的话,那这就意味着,全中国只要看哪个作家不顺眼,然后就可以说,你的文章不是你写的,那这个作家就百口莫辩。作家这个行业很特殊,因为他们都是在家里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质疑成立的话,那这个作家就不用混了,我觉得他就直接完蛋了,他的职业生涯就不用继续了”。 这未免有点危言耸听。文本的作者身份,真的没有办法证明吗? 当然不是。近几十年,欧美各国有一个方兴未艾的边缘学科,叫“司法语言学”( Forensic Linguistics)。司法语言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语言分析、文本鉴别,确定文本的作者身份。下面我先参考马尔科姆·库尔撒德(Malcolm Coulthard)的经典论文《个人语言特点和作者身份认定》(Author Identification,Idiolect and Linguistic Uniqueness),对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一简单的介绍。
语言指纹 语言学家解决作者归属问题的理论出发点是,在操同一种语言的庞大人群中,每一个个体的言说和写作,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英语叫idiolect。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一个常用词汇集合(或者叫常用词表)。这个词表,与其他人所建立起来的常用词表可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不仅表现为每个人的词表所包含的词语项不相一致,还表现为每个人对不同词语项有着不同的偏好。 打个比方。大卖场里的货物不下几万种,理论上我们都是可以选购的,也就是说,这是open selection;但我们经常买的,也就不满一百种吧。这每一种选择(selection),都是出于我们的偏好和习惯,体现了一定的个性。单一的“选择”(selection),譬如有人每个月都会买雀巢咖啡,区分度不是很大,因为有不少人也会有同样的“选择”。可是,如果多个“选择”形成一个集合(co-selection),那么区分度就会很大,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譬如经常买雀巢咖啡+涪陵榨菜+中华牙膏+绍兴黄酒+弥猴桃+喜跃猫粮的,整个大卖场记录里,恐怕就只有一个家庭。 “因而虽然从理论上讲,任意说话者/书写者在任意时间可以使用任意的词语,但在实际上会有典型性的个人化的好尚拣择。这意味着应该有可能设计出一种‘语言指纹’的识别方法,换句话说,特定说话者/书写者在语言上所形成的印象是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辨认的,就像签名一样。” 把基于co-selction的个人语言的独一无二的特点(idiolect)称作“语言指纹”,这很形象。但是,我们也应注意“语言指纹”与生理指纹之间的重要不同。 “生理指纹的价值在于,每个样品都是可以通过比对进行同一认定的,也是穷尽性的,也就是说,包含了对于个体身份进行同一认定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相比之下,语言样本,即使是很大的语言样本,也只能提供相关个人语言特点的非常局部的信息。”因而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建立一个“语言指纹库”,并在此基础上对争议文本进行比对检测。 虽说如此,但“语言指纹”的识别方法也不是全无作为。因为实际案例中常常有一些线索,可以将所要比对的文本样本局限在几个人(通常是两个人)之间,从而大大地简化了问题。实践中有一些通过“语言指纹”对作者身份做出同一认定的著名案例。
UNA炸弹客案 美国有一个人,在1978年至1995年之间,每年一次,向多个地方邮寄炸弹,先后炸死3人,炸伤23人。最初看不出有什么规律,几年后FBI注意到,受害人都是在大学或者航空公司工作,因而取“大学”(University)和“航空”(Airline)的首字母,称神秘人为UNA炸弹客。 1995年,6家报刊机构同时收到自称是UNA炸弹客的人寄来的一个35000词的文章,题目是“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该人提出,如果文章可以发表,就停止邮寄炸弹。 1995年8月,《华盛顿邮报》增刊发表了这一文章。三个月后,有一个人联系FBI说,从文章中的一处特别措辞来看,这个文章像是他十多年未见过的兄弟写的。他以前注意到这一措辞,印象深刻。FBI通过搜索,在蒙大拿州荒野中的一个小木屋里找到并逮捕了这个人的兄弟。 这个嫌疑人叫泰德·卡茨斯基(Ted Kaczynski),1942年生于芝加哥,极端环保分子。幼称神童,16岁考入哈佛大学,后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5岁被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聘为助理教授,两年后辞职,在蒙大拿州的荒野中的一个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的小木屋里,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FBI在小木屋里发现了卡茨斯基所写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十年前在报纸就同一主题发表的大约300词的文章。FBI分析专家认为35000词的文章和300词的文章存在语言上存在重大相似性,有相同的常用实词、虚词以及固定短语共12个:at any rate(无论如何);clearly(显然);gotten(得到);in practice(实际上);moreover(再者);more or less(或多或少);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 presumably(大概);propaganda(宣传);thereabouts(所在);以及由词根argu(“论-”)和propos(“指-”)所派生的一些词语。于是专家认定,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 被告律师也请了一个语言学专家,这个语言学专家反驳道,这些相同的词语不说明任何问题,因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使用任何词语,所以词汇的重叠不具有甄别意义。 FBI专家用互联网搜索进行了检验。当时互联网的规模比现在要小得多,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发现了有三百万个网页包含这十二个词语中的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过,当他们搜索包含所有这十二个词语的网页,却只得到69个;经过仔细考察,这69个网页都是《华盛顿邮报》那篇35000词文章的网络版!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个人词汇选择集合的独一无二性,证明了利用这一个人语言特点对文本的作者归属问题进行司法鉴定的可行性。 这方面的案例还有不少,不过我觉得仅此一例已能说明问题。 下面我以《三重门》和韩仁君作品作为文本样本,对其常用词汇集合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分析。
材料与调查 关于《三重门》的质疑,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韩寒可能不是《三重门》正真的作者;二,韩仁均是嫌疑最大的代笔者。我们先来检验第二句话。我们尽量多地搜集韩仁君公开发表的文字,将其作为文本样本,与《三重门》进行比对,看两者常用词汇是否一致。 这里列出我们所用的材料,并尽可能附上网络资源,以便大家检核。 《三重门》,16万字。来源: 韩仁君作品,约11万字。包括以下: 《说说我自己》,来源: 《儿子韩寒》,来源: 《捉鸟记》、《黄主任的担心》、《暗号照旧》,来源: 《难成着属》(上),来源: 《潇洒走一回》、《小康村里好事多》、《排队奇闻》、《难得糊涂》、《巧熄鞭炮声》,来源: 《抢夺冠名权》、《拿不出》、《笨贼》,来源: 《临时爸爸》、《争取》,来源: 《从留级到休学》、《长在肚子上的西瓜秧》,来源:学术期刊网 《压在箱底的花棉袄》、《养猪难卖》、《罚款》、《心灵感应》、《两家人和一群鸡》(即韩仁均微博所谓“鸡不可失”),来源:期刊《故事会》、《现代农村》。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调查比对,我们发现,《三重门》和韩仁均作品在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几个例子。
【没想到】《三重门》13例,韩仁均作品3例(其中1例是引用韩寒的话)。 《三重门》 1.没想到林雨翔天生——应该是后天因素居多——对书没有好感。 2.万没想到这位语文教师早雨翔一步失了节,临开学了不翼而飞。 3.雨翔发自肺腑地“啊”一声,问:“梁梓君,没想到没想到!你现在在哪里?” 4.雨翔望着星空, 说: “其实我不想来这里, 我也没想到会来这里。” 5.万没想到被林雨翔先用掉,只好拼了老命跑。 6.雨翔道:“没想到人这么少,而且虫那么多——” 7.学生都为之一振,万没想到钱校长道:“但是,我还要强调几点……” 8.雨翔大大地窘迫,没想到自己已经酸到这个地步。 9.钱荣没想到 “哭妹” 真哭了。 10.(社长)说:“好!没想到!你太行了。你比我行!” 11.没想到万山大惊失色。 12.我做得一点兴趣都没有,睡了一个钟头,没想到还能及格! 13.钱荣说:“没想到啊,一个男的深情起来这么……” 韩仁均作品 1.《儿子韩寒》:“韩寒说,我只是看到它很好玩,没想到它会拉屎,要是它不拉屎多好。” 2.《难得糊涂》:“他更没想到,通过这次照相,自己又学到了文化馆摄影老师没有传授的本事。” 3.《小康村里好事多》:“没想到村民们怎么也不答应。”
【谁知】《三重门》1例,韩仁均作品15例。 《三重门》 1.“谁知谢景渊道:‘老师凶点也是为我们好……’”
韩仁均作品 1.《儿子韩寒》:“谁知这天韩寒正好丢了钥匙,结果这天他在房门外的楼梯上蜷缩了一夜。” 2.《儿子韩寒》:“谁知他倒是一样东西都没有丢失。” 3.《儿子韩寒》:“谁知‘好好吃’太不易了,第二回重蹈覆辙。” 4.《儿子韩寒》:“谁知韩寒中午放学到我的办公室时挺高兴,似乎不计‘前嫌’了。” 5.《儿子韩寒》:“谁知护士见状说,手掌跟部会更痛。” 6.《儿子韩寒》:“谁知韩寒竟奇迹般地走了过来,居然会走路了。” 7.《儿子韩寒》:“谁知,韩寒向老师借来笔和纸,马上画了一幅画。” 8.《黄主任的担心》:“谁知刚伸出一半,里面就‘呼’地窜出个什么来,差点撞上黄主任的头。” 9.《难成眷属》:“谁知那小手用劲往回一缩,传来‘哇’地一声哭叫。” 10.《难成眷属》:“谁知今天因为小珊失散而又和肖丽意外地想见了。” 11.《难成眷属》:“谁知老太太好事做到底,实行一条龙服务。” 12.《排队奇闻》:“谁知道小伙子一个转身又回到女同胞的队伍里。” 13.《难得糊涂》:“谁知这时从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 14.《养猪难卖》:“谁知收猪的汉子突然蹦出一句话来:‘这猪不收!’” 15.《小康村里好事多》:“谁知市里这回却认真了起来。”
副词【光】《三重门》11例,韩仁均作品0例(有1例,是引用他人作品)。 《三重门》 1.光专家头衔就有两个。 2.梁梓君说这种信纸不用写字,光寄一张就会十拿九稳泡定。 3.林父光家教就请掉五千多元钱,更将雨翔推上绝路。 4.市南三中旁光明目张胆的电脑房就有五家。 5.光上课下课就十来万字。 6.可见思念之情不光是存在于头脑之中还存在于脚上,心有所属脚有所去。 7.人不能光靠爱活下去。 8.雨翔笑道:“光你挤出的汗也够我洗个淋浴!你受得了?” 9.雨翔听了暗笑,道:“他们光身上的衣服都要二三百块钱一件呢。” 10.钱荣说:“光读书不能称鸿儒……” 11.光凭这点,它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中占一席之地!
韩仁均作品 1.《儿子韩寒》:“你可别光盯着黑板,考虑什么中心呀选材呀,你得仔细打量一下讲台上的语文老师。” (备注:这是引用2000年第8期《少年文艺》载广东兴宁一中林苑宁同学写的《教你作文——有感于应试作文》。)
【不幸】《三重门》22例。韩仁君作品0例。 《三重门》 1.后来不幸收到出版社的退稿信函。 2.不幸财力有限,搬不远。 3.不幸坏马吃回头草这类事情和精神恋爱一样,讲究双方面的意愿。 4.不幸估计不足,差点跳水里,踉跄了一下。 5.不幸被一个国家先用了。 6.那才女收到雨翔表哥的文约,又和雨翔表哥共进一顿晚餐,不幸怀春,半夜煮文烹字,终于熬出了成品。 7.梁梓君硬是加快速度,终于有了临产的感觉,却不幸生下一个怪胎。 8.梁梓君不幸误以为林雨翔是个晦迹韬光的人,当林雨翔还有才华可掘。 9.不幸掷艺不精,扔得离目标相去甚远,颇有国家足球队射门的英姿。 10.不幸老K平日树敌太多,后排两个被他揍过的学生也虎视眈眈着。 11.不幸“丰富生活”的口号仿佛一条蛔虫,无法独立生存,一定要依附在爱国主义教育上。 12.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笑脸变成不稳定结构,肌肉乱跳。 13.林雨翔握紧拳,刚要张口,终于不幸,大坏气氛的事情发生了,Susan早雨翔一步,说:“有什么事么?没有的话我回家了?” 14.不幸忙中出错,原来空出一块地方准备插一幅图,事后遗忘。 15.不幸的是慕名来靠这座山的人也越来越多。 16.不幸的是雨翔误入歧途。 17.两节数学课还算是数学老师慈悲为怀,隔壁二班,抽签不幸,碰上一个数学班主任…… 18.雨翔始料未及,不幸考了个鲜红,四十五分。 19.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20.不幸的是对钱荣垂涎的女孩子大多都骚。 21.钱姚斗得正凶时,林雨翔不幸生了在市南三中的第一场病。 22.林雨翔天生不会嘲讽人,说:“你的英语真的很不错啊。”理想的语言是抑扬顿挫的挖苦,很不幸的,情感抒发不当,这话纯粹变成赞扬。
【这人】《三重门》26例,韩仁君作品0例。 《三重门》 1.林雨翔这人与生具有抗议的功能,什么都想批判。 2.林父这人爱书如命。 3.说雨翔这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4.林雨翔觉得罗天诚这人的性格很有研究价值。 5.林雨翔心里在恣声大笑,想这人装得像真的一样。 6.林雨翔暗吃一惊,想难怪这人不是大雅不是大俗,原来乃是大笨。 7.你这人也太自私了。 8.卡夫卡这人不仅病态,而且白痴。 9.说牛炯这人文章不好就借什么“东日”“一波”“豪月”来掩饰。 10.牛炯这人凶悍得很。 11.你这人脑子是不是抽筋了! 12.背后骂林雨翔这人自私小气。 13.林雨翔突然想这人也许正是“鲁迅文学院”里“走出”的可以引以骄傲的校友。 14.林雨翔拍手说:“好!这人的下场就是这样的!活该!” 15.这人是学校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 16.第二个讲话的是体育组教研组长刘知章,这人不善言谈。 17.使钱荣这人更显神秘。 18.不相信林雨翔这人如此多灾多难。 19.还有一派前卫的文笔,如“这人真是坏得太可以了,弄得我很受伤”。 20.谭伟栋这人似乎被一号室的感化改造了。 21.雨翔对这人早已好感全无。 22.万山这人虽然学识博雅。 23.雨翔“哇”了一声,说这人写的情书和大学教授写的散文一样。 24.雨翔深知钱荣这人到结账时定会说没带钱。 25.而且钱荣这人比美国政府还会赖债。 26.为了让学生了解Bell这人,无谓把Bell拼了一遍。
分析与结论 【没想到】和【谁知】在语义上有交叠。《三重门》和韩仁均对于这两个词语的使用,此长彼消,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补充,显示出不同的词语偏好。 副词【光】、【不幸】、【这人】,《三重门》用得很多甚至有点滥。比如有几例“不幸”,改为“怎奈”可能更恰当;有几例“这人”,完全是冗辞。相比之下,韩仁均作品中这三个词语用得极少甚至几乎不用(现有材料未见用例)。这应当是韩仁均与《三重门》作者在常用词表方面的显著差异。 两点说明。一,韩仁均作品和《三重门》都是叙事文字,所叙述的内容、所反映的生活有相当大的重叠面,语言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二,《三重门》和韩仁均作品都是公开发表的文字,中间都有编辑过手。编辑的影响(如果有的话),主要是减少文本语言的个性而不是相反。我们可以对编辑因素不予考虑。 从韩仁君作品与《三重门》在常用词表上的不同和偏好,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韩仁君代写《三重门》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绝不仅限于这几个词。之所以列出这几个词语,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这几个词语比较典型;二,我有其它的用意,这个后面会谈到;三,这几个词语已足以说明问题。在司法鉴定中,排除比认定同一要容易的多。用DNA(区分度很高)进行同一认定,也只是表述为99.99%,但血型(区分度很低)的不同,就可以直接排除嫌疑。 在对《三重门》和韩仁均的不同用语习惯进行局步的揭示之后,我们用备受争议的韩寒新概念作文做个检验,看看更接近哪一个。 如前所说,【没想到】、副词【光】、【不幸】、【这人】,这四个词语在《三重门》中频频出现,在韩仁均作品中极少甚至几乎不出现。而经过检索,我们发现,这四个词语在篇幅不长的韩寒“新概念”作文中却出现了三个,具体如下: 《书店(一)》:“光介绍什么叫‘猪’就用了六七页。” 《书店(一)》:“光画面质量就让人心寒——齐天大圣非人非猴。” 《书店(一)》:“也有专门研究称谓的,告诉你女人无论老少,一律‘小姐’,佩服自己怎么没想到,‘小姐’、‘大姐’乱叫。” 《杯中窥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 《书店(二)》:“领头签名的人比较不幸。” 前几天,最早质疑韩寒的麦田在微博中说:“《杯中窥人》和《三重门》是同一作者,并且,不是韩仁均。”我们的调查分析,印证了麦田的感觉。 那么,《三重门》的作者是不是现在写博客的韩寒?要在语言上进行同一认定,还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不过,经过初步的考查,我觉得,很有可能。这里仅举一例,以逗其绪。 【杀戮】 韩寒《我的2011》:“我逐渐觉得,一个好的写作者在杀戮权贵的时候,也应该杀戮群众。”关于“杀戮”这一措辞,网上的评论,有说“霸气外露”(《南方人物周刊》),有说“重口味”,总之,不同寻常。 百度了一下,用“杀戮”表示严厉批判的意思,似乎始于韩寒,也大致仅限于韩寒。 网络上使用“杀戮”一词人也有一些,比如电子游戏“打怪”,比如微博“拉黑”,都有人用“杀戮”,表示“灭”掉,使其不再在眼前出现。虽然被“杀戮”的对象是虚幻的东西,但是“杀戮”一词仍然是用其词典义项。用“杀戮”表示严厉批判,比起词典义项,则是拐了个不小的弯儿,非常特别。 《三重门》:“林父一时愤怒,把整个出版界给杀戮了,说:‘现在这种什么世道,出来的书都是害人的!’” 《杯中窥人》:“李敖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 另有网络校园小说缪歌《多种元素》:“慢慢地读了这些人的书,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李敖。他对自己看不惯的一一杀戮,就连国民党也在所难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显然是在韩寒《杯中窥人》相应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写。 尽管搜集到的韩仁君的作品大概已占其所发表文字的80%以上,但这毕竟还不是穷尽性的调查。我的例证和结论,欢迎大家核对,质疑。随着材料的增多,我的例证有可能需要修正,甚至结论也需要重写。但是我相信,用这种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是可以对《三重门》以及相关作品的作者身份做出认定的。
结束语 方舟子不计成败利钝,对真相近乎偏执地追求,对于学术腐败造假流行的中国社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方舟子,多少人如芒刺在背,悄悄改回自己的简历。“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韩寒以前曾公开表示对方舟子的支持和赞赏,并开玩笑说,如果方舟子质疑自己,自己就什么都承认。可是,当方舟子的矛头指向自己时,还真的就成了严峻的考验。 方舟子跟薛涌有过几次交锋,“新语丝”网站“立此存照”栏目有几十篇批评、声讨薛涌的帖子。可是薛涌却在很多问题上声援方舟子,为方舟子呐喊。方舟子的峭直,薛涌的雅量,都让我感佩。 麦田、方舟子等人质疑韩寒,是合理的,并不是构陷,是在追求真相,而不是要搞臭谁。这一事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跟韩寒的应对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影响力巨大,享受了名声和利益的公众人物,面对质疑,应当诚恳认真地应对(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然而韩寒却悬赏用钱砸人,尖刻轻薄地嘲笑谩骂,或者用韩寒的话叫“杀戮”。几年前的网络骂战,韩寒一支健笔,曾横扫江湖;然而—— 这人光杀戮,没想到不幸…… 我从《三重门》中找出这十个字,求证真相。这十个字算是韩寒的文字胎记,也是暗示着这场文运劫数的谶语。我愿以此讽劝韩寒,请韩寒三思。 另外,听说韩寒再次起诉至法院,我颇不以为然,为之踌躇良久。江湖事,江湖了。名满天下,纵横江湖的大侠,今日被人质疑武功,却到县衙大堂击鼓鸣冤,请青天大老爷作主。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真的很不“酷”。 高晓松微博说,韩寒最近也意识到自己的膨胀,有许多反省。那我就再进一言: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转载自豆瓣 原文地址不知。。。
曾经是方粉。当年读唐骏传记的时候就发过“唐如果在抗战时期准是个汉奸”的状态。所以方揭露唐的时候还觉得大快人心,简直神马都是假的嚒。尽管讨厌方在转基因,中药问题上的论调,但还是粉了方,因为“色会需要不同声音,我毕竟不懂科学,虽然不确定他真懂假懂,但至少这种打假是有意义的”。接着有次看到方批评王菲转发的信佛的微博,觉得这口方简直莫名其妙。在米国带了那么久 宗教信仰自由懂不懂啊。王菲很聪明的过去就过去了。在接着是方打李开复。真是崩溃了。看方粉下面留言,根本这些人连方打假的文章都木有读,坚称“李开复和唐骏一样blabla”。我以为方是口能听进去话的井,,留了几段非辱骂,还有点儿道理的话。结果直接被拉黑。就此我也赤裸裸的黑了下去。方说李开复没和奥巴马一起上过课,OMG,他 懂不懂幽默?李开复的话明显带着调侃意味,要有总统和我是级友,我也必然找机会调侃扯上点儿关系。以他这个标准 新东方老师都集体辞职吧。最后开复老师post了自己成绩单。又有人笑而不语说他上中文课。OMG 可能我智力不够,在我印象里,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应该都不能学编程还门门满,还在哥大门门满吧。我从州立校转到稍好点儿的学校 都深感校间教育水平标准的差异。columbia college(哥大本科学院)毕竟是不那么容易读的!方这口吃不到葡萄竟吐槽葡萄皮的~然后罗永浩。从来没特别关注过老罗,但老罗之前经常回他不同意见者“大便(图片)”,还有西门子那事儿,让我一直觉得他那么大人了还不成熟,无好感,,打架的时候没太围观,,,但也觉得方annoying,,,干嘛po兼职小孩资料????简直为自己胜利不择手段!!!!现在这是韩寒。我真是无理吐槽。绝得方简直就是个神经病。有道理的转发回复,像往常一样,他选择性忽视,删帖。留下一切他的水军,或者直接谩骂他的言论,好让他得出“对方粉丝素质低”的结论。胜利终将属于方!我退下了!
我不是参与感很强的人,我想象着如果有一天中国搞全民选举,我也懒得投票,因为从来就不差我这一票。可能是韩寒这件事从一开始我就清楚不是那么回事,看了麦田的文章我就觉得有点无事生非。所以之前在知乎上解释过。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不管什么事情,如果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把真实情况告诉更多人,至于正确的人是韩寒、麦田还是方舟子,一点都不重要。只是后来麦田的《三重疑》和方舟子的介入,我觉得有点太无聊了。这个事件自始至终,韩寒一直被泼脏水。不是因为我认识韩寒才替他说话,也不存在我非要支持谁。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感有人太无聊了。为什么韩寒每次跟人论战都不吃亏,我倒不觉得是韩寒能言善辩,而是,它跟下围棋不一样,吵架这件事,谁先出手谁被动。韩寒在做人这方面,毋庸置疑的。他要是不正的话,也不至于在今天不正,可能刚一出道就跑偏了。所以,当你去怀疑他的时候,才发现你的证据远远不如他自己的多。你为什么不去想想,为什么韩寒总是正确呢?怀疑一个正直的人,原因有很多——嫉妒,不相信人的正直,或者自己见到的坏人太多或者自己就是个坏人。“你怎么可以正确呢?你怎么可以做到正直了呢?这怎么可能呢?”从来不去想自己该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你的羽毛太洁白,所以弄上点污点点缀一下似乎看上去更真实,傻逼们的审美观就是这样。
韩寒失态,方舟子失格。
普通吵架:你个傻逼。方式吵架:- 你造假!- 我操,你个傻逼!- 你说粗话,人品低下。普通质疑:我怀疑你的文章不是你写的,因为……方式质疑:有人说你的文章不是你写的,这是真的吗?普通举证:你说我干了,请拿出证据。方式举证:我说你干了,请拿出证据证明你没有。普通脑残粉:支持偶像!方的脑残粉:反对方的都没认真读文章,读了文章能独立思考的都会支持方。普通解决:- 我道歉。 - 我接受。方式结局:- 无聊,不陪你玩了。 - 你输喽!最后学术一下普通逻辑:A推出B,因为A,所以B方式逻辑:A推出B,因为B,所以A,所以B我是书呆子,我只知道方的这些行为方式不科学不理性。
可能一辈子也证实不了一个人的正直,但是,一句话就能永久的暴露一个人的虚假。韩寒在2007年凤凰卫视何东访谈中说自己从没读过红楼梦,但2000年出版的《三重门》里引用了红楼梦里林黛玉第一次见贾宝玉的感受(该内容不是初高中课本里的)。到现在,如果一个人具备和相信基本的常识,那么,他就决不会再相信韩寒,至少会保持中立。
为什么非要去站队呢?无论支持谁,现在已然是两败俱伤之局,对于公众来说,除了看热闹以外没有啥好处,反而失去了一位客观冷静的打假斗士。诚然,这个事件客观上还是有胜者的,当然不是方韩二位中的任何一个,要是以胜者为王为观点的话,去站他们的队好了。例如:1.新浪微博:腾讯依赖和传统媒体的合作,刚起了点声势,被新浪这波方韩大战完爆2.各等腐败官僚,学术蛀虫,他们可以暂时安心了,方博士应该很长时间不会有心思去关心他们了3.老罗同志暂时解脱了,已成了摇旗呐喊派,方博士的板砖暂时是无暇招呼他了4. 犬儒派的各位名人:看你韩寒有独立思维,针砭时弊,谈政论事,风头无两,怎么样?被打了吧,还是学学我们犬儒派吧。5. 相关部门: 各派青年导师,青年偶像围绕着方博士纷纷吃蹩(含方博士自己),不可控的舆论以及思想影响力大大被削弱,虽然精神文明建设也没有雄起,但是潜在的威胁逐渐弱化了,也是件好事。本着方博士质疑的精神,不吝以假设的阴谋论来看待这个事件的话,假如我用心险恶得居于上述胜者的任何一方,是可以轻易挑起这场大战的。对于韩寒来说,正如网上疯传中传说王朔所说的那样:那么多人信任你,不见你出来谦虚几句,没几个人出来质疑一下,你就这么待见?但观截至到批麦批方的那篇反击博文,都是嘴上不饶人的主。(虽然我真的很喜欢韩寒很多文章)而对于方博士暴烈的脾气来说,都无需这么麻烦,一个脑残韩粉的恶心评论,就足以挑起方博士战斗的熊熊意志了。当然,这个脑残,可以是真脑残,也可以是假脑残。所以,你看,如果我化身为二,一头注册个韩粉,一头注册个方粉,两头都去对方地盘上挑衅几句,还努力把自己往脑残无理,满嘴喷粪里整,这场大战基本就不可避免。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悲哀。
答:韩寒失态,无疑。此次闹剧演变成狗血剧的主要原因就是韩寒失态,而方舟子中段插手此事遭挺韩公知谴责这事,只能导致这些韩寒的朋友的公知把韩寒害惨,骂政府是质疑,质疑韩寒是诋毁,是人品低劣,是下三流。这逻辑,这措词,怎么看怎么像文革文风啊,失态。
他俩打架,最痛苦的莫过于我这种双料粉丝。被韩寒称作教徒,被方舟子叫做韩粉。之前也YY过他们打架时我会站在哪一边,想象他们的战争会成为经典,并和平结束。没想到一切来得那么快,而且没有那么美好。从现在的情况看,方舟子这次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但这不会影响我对他的支持。韩寒至今表现不错,当然这主要取决于他没有什么把柄。很高兴看到今晚()韩寒的停战博文,充满了JI情,并且表示愿意转攻为受。附上片段供大家YY:想搭个顺风车给自己增添一些履历,刚坐下伸了伸腿,不料司机跑了,车上也没几个人,于是方舟子一屁股坐上驾驶席 车很明显是指韩寒自己,而方舟子上车。……关上房门,拉好窗帘,灭了灯,聚一窝,然后点一支幽幽的小蜡烛……这段就不解释了。。。 因为在他的放大镜中,我会变得很大,很大。这段也不用解释。。。最明显的暗示是标题《孤芳请自赏》,这不正是指菊花么!------PS:最可恶的就是那些站在中间看热闹的人,大叫韩寒完败,又或者喊着方舟子这回终于栽了。就算方舟子在韩寒这件事上错了,也不会影响我对他的继续支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寒 搜狐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