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1与哲学

黑客帝国哲学反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1.0062页免费25页免费11页免费6页免费 9页免费30页免费16页免费29页1下载券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24页1下载券17页3下载券1页免费82页免费
黑客帝国哲学反思|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黑客帝国”:喧闹的伪哲学?
原载日《解放日报》“观点”版
关于《黑客帝国》的访谈
主持人:本报记者
宾: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科学史系主任)
  主持人:上周末,众人期盼许久的《黑客帝国2》终于闪亮登场了。与此同时,林林总总的报纸杂志不约而同地掀起好一阵“黑客旋风”,与以往把大幅笔墨集中于明星逸事、拍摄花絮之类不同,即便是最通俗化的媒体,这次也无一例外地大谈“黑客帝国”的玄妙哲学。从柏拉图到康德,从福柯到尼采,从超验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黑客帝国》仿佛包容万象,深不可测,甚至有知名媒体如此评说:“《黑客帝国》突然唤醒了人们几十年沉积下来的对哲学的诠释热情”。您认为这样的评价科学吗?真实吗?
  江晓原:要是一部电影居然能够反映那么多哲学思想,那么卓沃斯基兄弟岂不是“大师中的大师”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那么多的“黑客哲学评论”,多半只是从一个哲学概念出发去附会《黑客帝国》。所以会有这样的戏剧性场面:一份报纸的同一个版面,赫然并列着神学家、存在主义者、禅宗、科学家对《黑客帝国》的不同诠释。显而易见,这早已不是一种严肃的探讨,而蜕变成了“卖弄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黑客帝国》已经成为一份任人处置的“文本”,谁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任意说上两句。
  主持人:对于“黑客帝国哲学”探讨的不严肃,是媒体操作的疏失,还是《黑客帝国》本身在哲学上就没有太多的创新和内涵?
  江晓原:《黑客帝国》当然谈不到哲学上的创新,它只是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商业片,没必要将它夸大为哲学电影。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也决不等于大众对哲学的热情。抛开喧闹的“黑客评论”,《黑客帝国》中有哲学意味的可以提到这样两项:一是机器人控制人类和人类反抗控制,这是科幻领域讨论多年的命题,并无太多新意;二是虚拟与真实的争论,“我们是否真的存在?”有人认为在《黑客帝国2》中,连第一部中被认为是真实的、人类反抗Matrix的锡安基地也不过是另一种程序,整个世界皆虚无,这反映了某种哲学思考。不过这样的矛盾冲突只是第一部情节的技术性发展,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提升。
  主持人:如果照您所说,《黑客帝国2》本身并没有太丰富的哲学内涵,那么它又是如何引起这么多“哲学关注”的呢?
  江晓原: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
首先,我认为,该片上映前必有对文化商品包装推广策划的高手在运作。也许是他们最初抛出了福柯、柏拉图之类,而这正好满足了媒体时尚写作和阅读的需要,于是各种媒体随之而动。在时尚的引导下,《黑客帝国》一时成为和年轻人对话的关键“语码”之一。连篇累牍的“黑客哲学”,群起欢呼的跟进,充分反映了时尚化写作和阅读的特征。在这里哲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漂亮的装饰和点缀。我们将会见到观看电影的异化――变成某种自我挑战,在走进放映《黑客帝国2》的电影院,人们脑海中不是充满对未知影片的期待,而是已经装满了各种哲学名词及其相互之间的的冲撞,眼睛发酸脖子发直两小时,换来的可能并不是“真好看”,而是一句“我终于看懂了”。
  其次,随着影碟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看碟、藏碟、淘碟正在逐渐成为和看书、藏书、淘书类似的活动,但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书籍的内容可以在书店里当场浏览,而影碟的内容通常无法当场浏览,这就使得公众对“淘碟指南”有着比“淘书指南”更多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看到各种报刊杂志上“鉴碟”之类的栏目正在不断开设。这一背景无疑会大大增加媒体对新上映影片的关注程度,那么对于《黑客帝国》这样的大片,受到高度关注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我想大胆预言一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大片受到这样的关注――只要它本身能够提供足够的话语资源。
  主持人:如果说黑客的“哲学风潮”起源于高手的策划,但这么多媒体的跟进,难道都是集体无意识,难道不是因为它契合了人们心中的诉求吗?
  晓原:时尚化写作和阅读的特征之一是,你只要能提供给媒体足够的话语资源,让媒体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言之成理,就可以引发风潮。《黑客帝国》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当然《黑客帝国》之吸引人,还在于它的问题可以引导到终极关怀――诸如生与死、真与幻等等,这往往比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更开放,因而也更能构成话语资源。
  主持人:是否可以这么认为,《黑客帝国》的成功与网络科技、生命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它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未来的压力,潜在的恐慌诱发了众人的关注?
  江晓原:这样的压力还很遥远,还远不足以引起恐慌。不过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往往会成为媒体的文化资源,成为时尚化写作和阅读的题目。《黑客帝国》正是这样的例子。当年全世界热烈议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据说只有12个人真正懂得相对论;而如今霍金的学说,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可是书商打出的中译本促销语却是“阅读霍金,懂不懂都是收获”!多么精彩、多么精明的口号!堪称当代文化商品包装促销的经典。那么对于《黑客帝国》这样毕竟是非常好看的电影,恐怕应该说“观看《黑客》,懂不懂都是享受”吧?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日)
请协助添加多方面以,的内容可能會被而移除。
本文介紹的是黑客帝国三部曲的首部曲。關於整个三部曲的描述,詳見「」。
《駭客任務》(:The Matrix)是一部1999年,由执导,、、及等人主演,並由界的擔任武術指導。此片以的特殊慢鏡頭及各式電腦特效著名,在全球獲取亮眼票房,並在2003年,推出續集及第三集。
湯瑪斯·安德森表面上是個朝九晚五的電腦工程師,私下卻是個高超的駭客-(Neo),他一直過着平常的生活,直到和神秘人物莫菲斯(Morpheus)、崔妮蒂(Trinity)等聯繫,一切都變得不同。莫菲斯等人把他帶到真實的世界,令尼歐明白到他所認識的世界是電腦程式所創造的虛擬世界。它是機械世界的母體(matrix)為培養人類作為能量來源所創造的,程式模擬1999年的人類世界(現實世界其實已踏入2199年),母體透過內建的各種程式,藉由和人體大腦神經聯結的連接器,使、、、、、()等訊號傳遞到大腦時都彷彿是真實的,甚至在「死亡」時真身也會因為逼真的感受而死。創造這個趨近真實的夢境世界,目的在欺騙被機器囚禁的人類,令他們以為自己是真正的「活著」並能繁衍下去,而死後的人體則被拿來提取能源以繼續供應母體。莫菲斯等人是較早被解放而得以脫離母體的一群。他信奉在母體中可預知未來的(Oracle),先知曾指莫菲斯將在有生之年找到救世主,而前代救世主死前,她也曾經預言他會再次來到人間拯救所有被機器所囚的。莫菲斯於是拼命尋找救世主。當聯絡到尼歐後,他預感尼歐就是轉世的救世主(尼歐其實是第六代救世主)。但尼歐卻對此身份有所懷疑。
來到真實世界後,尼歐通過與莫菲斯的電腦程式訓練,發現只要有信念,能堅定的相信在電腦程式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的,進入到母體中即可將各種模擬真實世界的物理現象如、等扭曲、甚至破壞。在母體中可做出各種違背物理定律的事,例如:一拳把人打飛至十多米遠、跳躍至半空停留七、八秒才落地等。
尼歐經過一番後,和莫菲斯等人再次透過連接器進入母體拜訪先知,他們返回真實世界的途中,母體派出多個以史密斯(Agent Smith)為首的追殺。雖有的外表卻不是真正人類,而是極善於扭曲母體中的現象、專門用來追捕目標的程式,並非人類所能匹敵的。而母體雖然是虛擬世界,但除非你已能純熟界定自己是處於虛擬之中而不被其所惑,否則在當中被殺的人類於真實世界中亦難逃一死。莫菲斯知道尼歐還不相信這一切是虛擬的,為了保護尼歐而落入了之手。
尼歐等人發現原來他們一行人中的暗碼(Cypher)出賣了他們的情報予,導致莫菲斯被捕。暗碼回到真實世界後,將仍在母體的隊友逐一殺死,但在準備殺死尼歐時,被另一隊友戰車(Tank)所殺。戰車之後成功喚回尼歐和崔妮蒂,但莫菲斯卻因無法喚回而持續和母體連線中。
為了喚回莫菲斯,尼歐等人商議後,決定和崔妮蒂再次連線進入母體。經過激烈的搏鬥之後,他們終於成功救出莫菲斯。雖然莫菲斯和崔妮蒂成功回到真實世界,尼歐卻在母體中被特工程式擊斃呈现彌留狀態,此時真實世界中的崔妮蒂緊依著尼歐和他對話並深深的吻了他,感受到真實世界的深情之後尼歐彷彿頓悟一般地復活了!復活後的尼歐對自己「」的身份已無絲毫懷疑,明白到自己可以重寫母體內程式的能力。他馬上入侵了其中一個特工程式——史密斯,令史密斯煙消雲散,消失得無影無蹤。其他的特工程式嚇得落荒而逃。
之後的故事在中繼續發展。
、、都在《黑客帝国》裡有浓重的表现。的教徒也会注意到很多相关的主题。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和,还蕴含、、的概念。对印度教和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对抗命运,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理念、虚幻(Maya)、(Karma)和的多种观点。《黑客帝国》以很多方式解析、。还有人的观点是实质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虚幻。
值得注意的是,駭客任務一片雖然有探討經典哲學問題的意圖,但它們的進行並不十分嚴謹,多半是因為故事的因素而伴隨出現,而敘述的哲學內容也多半是已經被哲學家們討論過。
关于真实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梦到自己变为蝴蝶,继而发出疑问:到底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画面精彩纷呈的《黑客帝国三部曲》。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者都在讲述一件事情,真实与梦境。以与黑客帝国为例,其区别在于,东方思维较为抽象,概括事物比较感性;而西方思维趋向于具体,展现事物比较理性。
駭客任務中的動作戲多用称作「」的特殊慢鏡頭處理,被譽為是拍攝手法的經典創新,之後的許多電影都可以看到類似駭客任務慢動作的場景。
电影中提到「母體使用人类作为能量來源」的说法並没有科学根據,根据定律,人體在進行生命運轉時為一,其维持生存所须摄入的能量必定比向外界释放的較多。事实上,在最初的剧本使用的是「母体使用人类的大脑作为」作為解释,但后来考虑到觀眾的接受程度,故改成了现在电影中的说法。
《黑客帝国艺术》一书收录了黑客帝国拍摄的最后一版剧本(1998年版本),其中的解释是机器发明了一种新的法,但是需要少量的电能起始发电过程。而根据《第二次文艺复兴》中的解释,机器最初用人发电为解燃眉之急,并没有用人类开始循环发电,之後才简化发电步骤,舍弃潮汐能,地热等等需要新设备的发电方法,直接用人类的少量体能起始核电过程。事实上在电影中,莫菲斯确实提到了“裂变”,但是没有如剧本中一样明确解释,以致造成误解。
另外,在《》中,也出現了母體之外,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願意與人類和平相處。既然母體可以有意識,一般的機器人也可以有自我意識,有自我意識的一般機器人與母體的關係,在電影版沒有加以鋪陳,但也具有深思之處。
(Keanu Reeves) - 湯瑪斯·安德森/(Thomas A. Anderson / Neo)
(Laurence Fishburne)- 莫菲斯(Morpheus)
(Carrie-Anne Moss)- 崔妮蒂(Trinity)
(Hugo Weaving)- 史密斯探員(Agent Smith)
Gloria Foster - 祭師(Oracle)
Joe Pantoliano - 暗碼(Cypher)
Marcus Chong - 戰車(Tank)
Julian Arahanga - 天啟(Apoc)
Matt Doran - 滑鼠(Mouse)
Belinda McClory - 變體(Switch)
Anthony Ray Parker - 推土機(Dozer)
Paul Goddard - Agent Brown
Robert Taylor - Agent Jones
黑客帝国原著作者为电影导演兼编剧本人,在他们与黑客帝国影迷的一次网上聊天中透露了黑客帝国系列创意的开始。当时兄弟兩人在製作一个和黑客帝国无关的漫画,一位同事问他们有何新的创意,由于当时科幻小说较热门,他们就以赛博朋克创意开始构思,在三天内构思出了黑客帝国故事的大纲。由于沃卓斯基兄弟非常低调,我们只能推测黑客帝国剧本诞生的时间。黑客帝国制片人说过黑客帝国的剧本在《》(1984年)后写成,沃卓斯基兄弟在1988年暂时离开了漫画业,在好莱坞撰写剧本,所以《黑客帝国》最初的剧本是在1984年到1988年的一段时间中完成的。
《黑客帝国》第一部的修改并不大,一些被删除的部分也以其他形式保存下来,例如黑客帝国漫画《真实世界没有花朵》的故事就是屬於原剧本的一部分。然而《黑客帝国》两部续集的原剧本完全被改寫,上映电影續集的故事剧本是在《黑客帝国》第一部上映后,以相似的思路但不同的故事结构重写而成。
另外,在剧情的方面,黑客帝国被认为与的漫画《》有着密切的思想上的联系。
(The Matrix: Reloaded)
(The Matrix: Revolutions)
(The Animatrix)
上的相关摘錄: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IMDb)上《》的资料(英文)
在了解《》(英文)
上《》的資料(英文)
上《》的資料(简体中文)
:隐藏分类: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纸HTML版本
&第B12版 文娱专题
刊号CN21-0001
第A01版 : 头版第A02版 : 半岛时评第A03版 : 今日看点第A04版 : 重要新闻第A05版 : 重要新闻第A06版 : 半岛发生第A07版 : 今天下第A08版 : 广告第A09版 : 世界新闻第A10版 : 世界新闻第A11版 : 国内新闻第A12版 : 半岛体育第A13版 : 体育聚焦第A14版 : 专刊第A15版 : 广告第A16版 : 广告第A17版 : 大连新闻第A18版 : 大连市情第A19版 : 大连QQ新第A20版 : 大连现场第A21版 : 大连现场第A22版 : 大连社区第A23版 : 大连社区第A24版 : 广告第B01版 : 半岛经济第B02版 : 半岛经济第B03版 : 证券实战第B04版 : 证券创业板第B05版 : 股市通览第B06版 : 福彩第B07版 : 体彩第B08版 : 大连交通第B09版 : 广告第B10版 : 文娱新闻第B11版 : 文娱综合第B12版 : 文娱专题第B13版 : 广告第B14版 : 广告第B15版 : 广告第B16版 : 气象服务第C01版 : 半岛健康第C02版 : 半岛健康关第C03版 : 半岛健康关第C04版 : 半岛健康求第T01版 : 竞周刊第T02版 : 竞周刊热点第T03版 : 竞周刊热点第T04版 : 竞周刊热点第T05版 : 竞周刊麻辣第T06版 : 半岛话题第T07版 : 副刊海味馆第T08版 : 副刊群英楼
?庄子哲学现身《盗梦空间》您已经赞过此文了。
哲学与《黑客帝国》——“缸中之脑”和邪恶的魔鬼
发表时间:浏览量:11679评论数:2挑错数:3
Morpheus:
Matrix是什么?控制。
Morpheus:
Matrix是电脑生成的梦幻世界,其目的在于使我们处于控制之下,以此将我们变成这个。(拿起一枚顶端由铜制成的电池)
不!我不相信!这不可能!
哲学与《黑客帝国》——“缸中之脑”和邪恶的魔鬼
是什么?控制。
是电脑生成的梦幻世界,其目的在于使我们处于控制之下,以此将我们变成这个。(拿起一枚顶端由铜制成的电池)
不!我不相信!这不可能!
在逃离前,的生活和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那是一个谎言。将其形容为一个“梦幻世界”,但是和一个梦境有所不同,这个世界并不是大脑的产物。事实要更加险恶:这个世界是由具有人工智能的电脑创造出来的产物,它们已经统治了地球,并且还征服了人类。这些生物给灌输了一种模拟情境,不禁对这种模拟信以为真。更为糟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确定自己不是处于一种和在“重生”前相似的处境。当我们面对这种欺骗的可能性时,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推理能力,还是对于我们天生信任自己感官判断这一习惯的信心都可能看上去变得颇为幼稚。
《黑客帝国》的观众很自然地会产生疑问:我怎么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在之中呢?我怎么能确定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不是一个由一些拥有超人智慧的高智能生物创造出来的复杂到让我无法看穿的字谜游戏呢?哲学家笛卡尔()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一个人所有的经历可能都只是一种强大的外力——一个“恶毒的魔鬼”所造成的结果。
“我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他将我创造成这样。我怎么知道他没有做过别的的事,或许其实并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延伸出来的万物,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而同时他又确保让我认为这些事物都是存在的,就像现在这样?还有,正如有时我觉得有些人因为自认为拥有最为完美的知识而误入歧途一样,我怎么知道上帝没有让我也在每次做的加法,或在数正方形的边数,又或者在做一些甚至更加简单的事情时犯错呢(如果这是可以想象的话)?但是,或许上帝不会让我这样被骗,因为人们说他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我会假设,并不是至高无上,并且作为真理的来源的上帝,而是一些拥有极端强大力量,恶毒而狡猾的魔鬼使用了他们所有的能量来欺骗我。我应该认为天空、空气、土地、颜色、形状、声音,和所有表面事物都只是他为了给我的判断下圈套而设计的梦中的错觉。”(《第一哲学沉思录》,第十五章)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中的叙述者推断说,他之前所有的想法中没有一个是可靠的。可以理解,这样一个魔鬼不仅可以在感官上欺骗他,还有可能让他在做最为简单的推理时犯错。
看起来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我们巨大的担忧。你如何能够向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处于笛卡尔所形容的那种噩梦般的境况中呢?似乎任何你能提出的论据或者证据都可能仅仅是那个恶魔玩弄的另外一个把戏。尽管似乎第一眼看上去这个邪恶的恶魔的想法很荒谬,但是在细想之后,我们很难不去分担笛卡尔的忧虑:对于你所知道的一切,你可能只是那种恶意的智慧生物的玩物。如果和我们的整体话题联系得更紧密些,对于你所知道的一切,你可能现在已落入了的圈套中。
很多当代哲学家都讨论过一个类似的怀疑论的两难问题,那个问题和《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情节更为相似一些。这被称之为“缸中之脑”假说。哲学家乔纳森·丹西()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这一思想的一种强大的构想。
“你并不能确定自己不是实验室里一个悬浮在充满液体的缸中的大脑,被连接到一台电脑上,接受着电脑在一些聪明而技术熟练的科学家(随便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的控制下传输给你的你现有的经历。因为如果你就是这样一个大脑,那么既然科学家们已经成功了,你经历中没有任何一部分可能揭示你正处于这样的境遇之中,因为根据假设,你的经历都是和某些非‘缸中之脑’的经历相同的。既然你只能求助于自己的经历,而那些经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是相同的,那么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揭示究竟哪一种情境是真实的。”(《当代认识论》,第十章)
如果你无法知道自己是身处现实世界还是受困于电脑模拟情境,那么你就不能确定自己对于世界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且,对于笛卡尔来说,更加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形中,似乎你的推理能力并不比感官判断更为可靠:邪恶的恶魔或者恶毒的科学家可以确保你的推理能和你的感官一样有缺陷。
正如你很可能已经猜到的那样,对于这个哲学问题没有一种轻易的解决办法(或者至少没有一种简单的哲学上的解决办法!)。对于这个怀疑论的问题哲学家已经提出过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解决办法”,但是和许多其他哲学问题一样,对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根本没有一致的意见。
关于这个有关邪恶的恶魔的怀疑,笛卡尔自己的解决办法是首先主张我们不能真正怀疑自己的存在。他指出,所有的思考都是以一个思考者为前提的:即使在怀疑的过程中,你意识到至少需要一个正在怀疑的自我的存在。(因此有了笛卡尔最著名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然后他继续声称,除了我们天生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根深蒂固地觉得上帝是无所不能、至善的至尊,而这种想法只能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既然这证明了至善的上帝是的确存在的,我们可以相信他不会让我们在感官以及其和现实的关系上被这样彻底地欺骗。虽然笛卡尔关于自我存在的论断一直非常有影响力,而且如今依然被激烈地讨论,但是很少有哲学家跟随他接受他有神论的结论,而放弃关于外部世界的怀疑。
另一个当代对于这类怀疑论的挑战来自于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他的精髓并不是用质疑“缸中之脑”假说是否合理来为我们拥有的知识做出辩护,因为关于我们语言如何关联世界中的客体有一些可信的假说。他让我们考虑一种标准的“缸中之脑”情节的变异版本。而这种想法很奇妙的和《黑客帝国》中的情节颇为相似:
“我们可以尝试去想象,并非只有一个‘缸中之脑’,所有人类(或许所有的有直觉的生物)都是‘缸中之脑’(或者说是‘缸中的神经系统’,因为有些仅因为有神经系统而被称之为‘有知觉’的生物)。当然,邪恶的科学家必须是在缸外面喽?是这样吗?或许没有邪恶的科学家,或许(尽管这有些荒唐),宇宙仅仅是由自动化的机器组成,它们管理着一个充满神经系统的大缸。这次,让我们来假设这种自动化的机器被编程为给予我们所有人一种共同的幻觉,而不是许多不同、互不相关的幻觉。因此,当我觉得自己正在和你说话的时候,你也觉得自己正在听我说话……我现在想要问一个看上去(至少对于某些人,包括一些非常老道的哲学家来说)非常愚蠢而明显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会让我们很快进入哲学上的深度。假设这整个故事都是真的。如果我们都是这样的‘缸中之脑’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能说,或者意识到我们是‘缸中之脑’呢?”(《理性、真理和历史》,第七章)
普特南给出的惊人的答案是,我们不可能前后一致地认为自己是“缸中之脑”,因而对此的怀疑永远不能取得进展。虽然很难在简短的总结中公正地评价普特南精巧的论证,他的观点大致如下:
并非每一个经过我们大脑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思想,我们说的只有少部分是有意义的谈话。有时我们感到困惑,在思考上前后矛盾——有时我们胡说八道。当然,我们并不是总能在当时意识到自己很莫名其妙——有时我们真心相信自己所说的(或者所想的)是很有意义的东西。十分可笑的是,哲学家威廉姆·詹姆斯()曾经相信自己对于现实的本质有深刻的洞察——他相信自己的想法有理而影响深远。当他清醒过来,再次审视记载着他混乱思维的笔记本时,他看到的只是垃圾。
正如我说的一句话可能是胡说,我同样可能使用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或是一个一般术语,因为它不能和现实世界挂钩。哲学家们将这个术语称之为“未能关联”()某事物。为了在我们使用语言时成功关联,必须有一种存在于说话者和他论及的事物间的合适的关系。如果一只在沙滩上玩耍的狗设法用一根棒子涂鸦出一个单词“”,很少有人愿意相信这只狗确实想要指示一个名字是“”的人。可能这只狗不认识名叫的人,而且即使它认识,它也不能有意地在沙滩上写出的名字。这个例子的观点是,词语不会“魔术般”地,或者本质地和物体相关联:某些情境必须曾经出现过,这样我们才能接受口头或书面的词语有任何的意义,以及它是否真正联系到任何事物。
普特南声称,成功关联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是,说话者以及他提及之物间的一种合适的因果关系。要具体说明这里什么才算“合适”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在不合适的关系中使指示错误的案例进行思考,以此对合适的关系中所需的要素有一个概念:如果某个对于《黑客帝国》并不熟悉的人不经意间在打喷嚏的同时说出了“”一词,很少有人会倾向于认为这个人实际上是指电影中的人物。说话者和被论及的事物()间的这种因果关系显然不合适。为了让关联成功,这个名字的提及不能只是简单的巧合。(另一种思考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即使《黑客帝国》这部电影从来没有被拍出来过,这个打喷嚏的人还是会说出“”这个名字。)
根据普特南的理论,要想前后一致地假设“缸中之脑”情节是真实的,其难点在于,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脑并不能正确地关联真正的大脑,或者缸,又或者是真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我们来考虑一下那些一生都生活在中的人作为例子:当他们谈论“鸡”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指的不是真正的鸡;他们最多也只能指示送到他们大脑中关于鸡的电脑表示物。同样地,当他们谈论被困在壳中,接收传输数据的人体时,他们不是指真正的人体或者壳——他们不能关联现实世界中的人体,因为他们没有和这些客体间的合适的因果关系。因此,如果有人要说出“我只是一具被困在壳中,接收着电脑传输的感官信息的人体”这样一句话,那这句话本身就必然是错误的。如果这个人并没有被困在中,那么这句话直截了当地就是错误的。如果他的确被困在中,那么他就不能在说出“人体”一词的时候正确地关联真正的人体,所以他的论断因此也是错误的。这样一个人看上去于是就好像是被困在了双重陷阱中:不可能知道自己身处之中,而且甚至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有可能处于之中这一想法!(这是否就是告诉“没有人可以被告知是什么”的原因呢?)
普特南的论断是有争议的,但是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证明了《黑客帝国》中描述的情形不仅提出了我们预料到的关于知识和怀疑的哲学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意义、语言,和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更加普遍的问题。
深入阅读:
相关译文来自无觅插件
额。。。。薛定谔的猫?
Matrix也是我的最爱,其中深奥的哲学理念总让我浮想联翩。
&supremely good& 翻译为 “至善” 更好。这里谈论的性质是善恶之分,而非能力高下。
Copyright & 2014 yeeyan.org&&|&&&&|&&
北京译言协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号&&京公网安备99号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客帝国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