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外合作办学是哪些专业,每年费用要多少?我女儿552分,理科,今天填征集志愿。谢谢!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教育国际动态信息2015年第33期(总第115期)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近日,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为“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ies)发起倡议,呼吁其成员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仇外心理,在欧洲持续的难民危机的背景下,捍卫开放、宽容、多样性的大学基本价值观。欧洲大学协会(EUA)欢迎并全力支持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的倡议。
  欧洲大学协会《2015年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这一趋势报告预计的结果是,全球范围内的学生人数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欧洲留学感兴趣。世界正面临着复杂、相互关联的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因此有必要使今天的学生成为全球公民,而不仅是欧洲公民。
  欧洲的大学欢迎国际学生和世界各地的学者、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等。如今,在大规模的向内移民和欧洲团结弱化的形势下,欧洲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挑战。因此,欧洲大学协会呼吁高校和团体重申开放、宽容和团结的基本价值承诺,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歧视和民族成见,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开放的社会中。
  欧洲大学协会主席罗尔夫?塔拉沙强调:“欧洲的大学是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传递者和资源库,这里没有空间排外和仇恨。”
  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26日发布最新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包括第九名清华大学在内,中国有8所高校跻身全球200强。
  榜单上,前三名依次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排名第四和第六。
  中国高校中,清华大学排名最高,并在亚洲高校中位列第一;北京大学排名全球第十五、亚洲第二;复旦大学全球第二十六、亚洲第三。此外,全球200强中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
  据QS介绍,这份大学排名主要基于5项通用指标,即全球雇主声誉(权重30%)、校友成就(20%)、企业合作(25%)、校园雇主招聘活动(15%)和毕业生就业率(10%)。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t说:“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很多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中国大学在本次排名中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上取得成绩的再一次肯定和认可。”
  她还表达了对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信心,认为“已经拥有不少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不仅会培养出越来越多在中国和海外拥有高度竞争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吸引更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工作。”
  既不属于公办大学,又不是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的尴尬地位并不影响其快速成长为第三支办学大军。据统计,1995年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只有71家。20年后的今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2371家,在校生总数56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有46万人。
  “20年间平均每3天就诞生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的第六届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指出,与办学的高速度相比,需要正视的是,稳定规模增长的机制和质量保障体制的欠缺。
  经济利益驱使办学热情高涨
  2010年以前,国家有关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每年集中审批一次。从2011年开始分上半年、下半年各审批一次,每次获得批准的数量约为受理数量的36%~50%,很多申报的是相同、相近的学科专业,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以本科及以上57个非法人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例,大部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办学成本低、市场效益好的专业。还有的高校为解决财政困难,盲目联姻,一哄而上开设专业。
  南方一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每名学生收费7万元/年,1000多名学生的规模,合作办学初始阶段,外方拿70%,中方只有30%;现在正常运转后,中外合作双方各拿50%,还有一些业务费与提成归学院支配。
  由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另一所5000多人的中外合作大学副校长透露,该校每年都往物价部门跑,要求上涨学费,今年对每名学生的收费上涨到8万元/年。这还算低的,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每年对学生的收费为10万元/人,甚至40万~60万元/人。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成为与我国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最多的国家。有关人士说,澳大利亚有一所大学在中国境内办了40多个合作项目,美国某大学在华也有10多个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出现“连锁店化”的趋势。
  一些学校教学质量堪忧
  据介绍,阿联酋和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输入国。国内很多人都以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就是外国大学在华的分校。美国肯恩大学常务副校长菲利普?康纳利明确地说,这些机构和项目并不是在中国的分校,而是一个自我运行的机构。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塞?凯文说,这种模式正在受到一些质疑与挑战。首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没有纳入外方校本部的管理体系,在教育输出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地位,更多的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其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招收学生的素质不如在教育输出国招收学生的素质高,再加上是当地人管理为主,体系不健全,没有足够的监控,容易形成各种误解,难以达到输出国校本部毕业生的学术水准;第三,把国外的模式作为“泊来品”强加给本地,其合作的地位存在不确定性与控制风险等。
  据山东某大学国际处工作人员介绍,实践中大部分机构、项目都达不到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即引进的外方和专业核心课程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教授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实际上,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精力放在维护学生权益,确保他们不在学校闹事,防止二级学院对学费收入进行截流与抽成。质量保障是最后考虑的事情,使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一句口号。
  不能往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发展
  西部一所公办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以专科生为主,用中外合作办学的牌子同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争抢生源;还有一些人故意混淆政策界线,把涉外办学活动换成“中外合作办学”旗号招揽学生等。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个别地方和机构办学目的不端正,一些中介机构参与、包办,严重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形象,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新时期没有根本解决,办学过程中还出现一系列新问题。
  “10多年来国际经济社会发生很大变化,现行的体制机制是否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上还缺少什么,能否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总结与反思。”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处长冯兴雷表示。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也表达了忧虑,并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问题: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立法以及法律法规能不能应对国际跨境教育迅猛发展的冲击?“我们的执法和审批流程是不是科学合理?中外合作办学者是否做到依法办学?”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不是复制一种商业模式,多了一个合作伙伴,用了国外大学的名字与学位,而应是借鉴一种办学模式,立足教育与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办学模式、特色与质量方面下功夫。否则,中外合作办学就会“走形”,很难办出高水平的大学,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林金辉建议,把质量建设提升到综合改革的高度加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也要及时跟上。
  在回应相关问题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法从严审核,严把教育资源入口关,严格控制举办中外合作大学;要求举办中外合作大学纳入省级人民政府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坚决防止出现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继2012年后,欧盟再次发布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报告,该报告使用量化和统计方法,对欧洲各国高等教育中的学位授予、教学质量保障、社会服务、终身教育、就业率和国际化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指出大部分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国际化,但半数以上并未出台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或指导文件,更未设定国际学生学者流动的量化目标;另外,大部分高校的跨国联合办学项目、在线课程等项目持续增加,但同样普遍也缺乏综合性的国际化办学策略。年间,学生流动率略微增长,但交换学生所得学位比例却下降5%,来自欧盟以外的国际学生攻读学位比例自2008年度以后就没有明显增长。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国家缺乏对学生流动的检测,以及对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评估。该报告建议,学生学者的国际流动不能仅关注数量,更应重视质量,各国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信息服务、过程评估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提升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
&“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贡献。
近年来欧洲大学争相提高教育投资与增加英语课程,让英国大学在吸引国际学生就读面临竞争加剧危机。
英国大学以往是吸引最多国际学生就读的国家之一。不过近来欧洲大学透过提高教育投资与推动英语课程积极抢人下,让英国正面临国际学生流失的危机。
根据今年9月刊出的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跻身全球两百大的欧洲大学数目超过以往。其中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成为过去10年除美英之外,第1所进入前10大的欧洲大学。
英国也有3所大学进入前10大,其中牛津大学攀升至第2名、剑桥名列4,以及伦敦帝国学院排行第8。
不过美国大学仍居主导地位,加州理工学院继续蝉联榜首,史丹佛大学排行第3、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普林斯顿与芝加哥大学也都挤入前10大榜单。
欧洲大学排名跃升
根据该排行榜的变化,可看出愈来愈多欧洲大学名列榜单,而且名次不断向上跃升,相形之下,美国今年只有39所大学进入百大,较去年的45所减少。另一份调查则显示,2014年在德国就读的国际学生较前1年激增6.7%,在同期间英国仅增加2.4%。
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大学所在,共有34所学校进入两百大排行榜,不过德国大学也增加至20所、荷兰12所、瑞士7所与法国5所。
从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编辑的贝提(Phil Baty)指出,削减高等教育经费与紧缩签证,正危及英国大学长期向国际招生的发展。他表示,为吸引中国学生前往德国深造,德国大学提供的英语课程正日益增加,荷兰也是如此,希望藉此能从英国手中抢下部分市占率。贝提说,「尽管欧洲大学的学生数目仍不够多,不过成长速度却有加快迹象」,他说以此情况观察,英国大学不再像以往吃香。
英国印度留学生减半
在英国政府减短海外毕业生在英国停留的时间与工读机会,英国大学过去5年面临来自印度就读的学生锐减,其人数已经大幅砍半。
英国大学及科学事务国务大臣约翰生(Jo Johnson)表示,管高等教育有部分领域将面临经费削减,不过从这份榜单仍可证实英国高等教育仍高居「世界水准」。他承诺教育改革,例如强化教学品质,将确保英国大学持续能与「国际最佳大学」进行竞争。
不过英国大学倡导团体Universities UK执行长丹瑞吉(Nicola Dandridge)却疾呼英国政府应比照其他欧洲国家增加教育投资。该呼吁也获得英国罗素大学集团董事皮雅特(Wendy Piatt)的响应,她强调若顶尖大学要持续领先优势,增加科学、研究与创新投资是「重要关键」。她表示,「若我们要在高等教育范畴上,维持全球领先地位,英国大学必须对外显示,他们对海外最优秀学生与学术领域,都是广开大门」。
据瑞士联邦内政部,瑞士联邦统计局2015年9月公告,瑞士高等院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已经达到17%(2013年),其中研究型大学达到19%,应用技术大学14%,师范学院7%。
2013年共有30800国际学生在瑞士高校学习。这些国际学生均在瑞士以外获得大学入学许可,再来到瑞士高等院校就读。其中绝大多数(63%)来自邻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只有20%来自欧洲以外。
硕士研究生比例高
与13%的本科生相比,国际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比例为27%,明显比本科阶段高。专业分布上,在研究型大学中主要集中在工科(29%)和经济专业(28%)。在应用技术大学中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和其他艺术(46%),设计(28%),以及建筑,建筑和规划(20%)等专业。选择特别低的专业主要为体育(3%)以及农业和林业(4%)。
经济环境比本土学生更困难
与当地学生(79%)相比,只有59%的国际学生在学业之外兼职打工。与此相对应是他们的每月预算中只有约29%来自自己的兼职,而瑞士本土学生则高达45%。国际学生的10%的收入来自培训费用(包括奖学金和贷款),其中大部分来自国外。这个比例在本土学生中只有6%。国际学生总体更依赖家庭的支持,这占他们月预算开支的56%,本地学生则只有44%。
在所有国际学生中,6%的学生反映有很严重的经济困难,48%没有或很少。本土学生反映有很严重家庭经济困难的只有3%,58%反映没有或很少。
以上是针对秋季学期在瑞士高等院校注册的所有学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进行的统计调查结果的一部分。此次统计调查主要面向学士、硕士、神学学士或者获得大学毕业证书Diplom的人群,博士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者或者交流学生(如伊拉斯谟项目)不在此列。此项调查于2013年3月26日-6月2日以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18192名大学生参与,71%的回收率。其中“国际学生”指在瑞士以外获得高等学校入学许可,在瑞士高校作为正规学生注册的学生。考虑到学生每个月的预算都有所不同,故此次关于“正常月收入”部分是对2013年春季学期(不包含假期)的预估。
在17%的国际学生中,63%来自邻国,11%来自欧盟其他国家,6%来自其他非欧盟欧洲国家。此外即是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8%(占总数的1.36%)。 
近日,教育部批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计算创新引智基地”等47个2016年“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立项名单。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该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个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
此次获批的基地共计47个,其中45个为自然科学类基地,2个为社会科学类基地。这是“111计划”首次面向社科类专业开放,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申报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研究创新引智基地”为获得立项批准的2个社科类基地之一。
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理事会在清华成立, MOOCAP课程全面启动
11月28日,“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衔接”高峰论坛暨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MOOCAP理事会正式成立,MOOCAP课程全面启动。
来自高校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代表,以及全国数十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和教师代表云集清华,就“如何加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等主题进行探讨,共同研究并正式启动“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建设,为高考改革、高中基础教育、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校中学共同发起成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MOOCAP由全国4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重点中学联合发起,集合了来自高等教育领域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专家、资深教师,以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等力量,实现了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CAP(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融合。MOOCAP理事会实行联合理事长制,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副校长轮值担任理事长。
MOOCAP理事会联合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在全球互联网浪潮和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先修课程MOOCAP应运而生。当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边界日益模糊,MOOC平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MOOCAP课程不仅为中学生,同时也为全民打造了一条终身学习的畅通通道。
首批已推出6门课程,选修人数超过4万
MOOCAP的建设坚持大学中学共同参与,以保证“衔接性”和“普遍性”。目前,MOOCAP已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已推出首批6门“学术志趣类”课程:微积分(先修课)、线性代数(先修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先修课)、大学物理(先修课)、大学化学(先修课)、普通生物学(先修课)。这批由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共同打造的精品课程,吸引了超过4万人学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学有余力的高中生。
首批上线的课程设计团队中既有来自大学的教授,也有高中知名教师。他们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将大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精心制作成MOOC课程。课程难度、深度则定位为介于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性课程,而不是已有的大学课程。这样的定位使得MOOCAP适用于大部分的中学生,让“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不再一味的“学深学早”。
高等教育衔接基础教育,挖掘学生发展潜力
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高中开设的大学水平的课程,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超过3300所大学承认AP课程学分,并将其列为入学标准或参考标准,全球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700万。MOOCAP不是美国AP课程的国产化,而是符合中国教育规律的新设计,国内已经推出的先修课程在梯度设置、考核方式、与大学招生衔接等方面都存在进步空间,MOOCAP正是在此背景下顺势而为的新尝试,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优秀个体的成长,广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科教育专家代表,少年班学院副院长尹民教授,表达了对现阶段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部分脱节的担忧,“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在理化生这些科目上的学习压力减小,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也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但是他们的选择权在扩大,大学、中学教育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大学和中学联合开设先修课程尤其是MOOCAP课程是大势所趋。”
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MOOCAP课程实现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CAP”(China Advanced Placement,中国大学先修课)的创新性融合,通过各大学建设的开放共享的MOOC平台,突破了时空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将高校和中学联合建设的先修课程放上互联网,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的特征,为公众尤其是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方式。
同时,MOOCAP理事会也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理事会实行申请审核制,所有高校和中学均可向理事会提出申请,获得审核批准加入后可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评价反馈等环节。
11月26日,悉尼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贝琳达•哈金森(Belinda Hutchinson)女士、校长迈克尔•思朋斯(Michael Spence)教授率代表团30余人来校访问,举行 “北京大学悉尼大学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副校长王杰、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出席了“北京大学悉尼大学日”相关活动。
上午10时30分,“北京大学悉尼大学日”开幕式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林建华校长欢迎辞,他赞扬了悉尼大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的学术声誉,并回顾了两校的合作历程与长期友谊。北京大学和悉尼大学的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长久的交流中,双方增进了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学子。  
之后,思朋斯校长以“A University for China”为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悉尼大学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新颖办学理念及发展趋势,也使北大同学们对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更深入切实的了解。他特别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国家的未来领袖。大学教育一定不能抛弃基于本区域自身实际的研究,只有办好本国本民族的大学,才能办好世界一流大学。此外,他指出了协调大学各部门运转的重要性,大学的可贵在于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在这一意义上教师与学生都是学者。在演讲的结尾,他以发人深省的反思作结――“教育(education)”的涵义远比“教学(teaching)”更广泛,任务也更艰巨。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北大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踊跃提问。在回答关于“优秀学生的特质”问题时,思朋斯校长指出,他所遇见的全世界最顶尖的学生都有共同的特质――善于倾听,并且善于就别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好奇和思索。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加入更多的独立思考。
在演讲会结束后,悉尼大学代表团与我校近40名学者在考古、对外汉语、经济、传播、管理、教育、社工等人文社科领域,工学、化学等理工学科领域,以及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商讨双方进一步合作事宜,加强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以“本土、多元、共通――东亚学术评价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东亚学术评价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中韩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报告》,“报告”通过从中韩两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选刊原则、学科分类、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以期找到中韩学术评价理论的发展、发展及其内在规律。
东亚各国和地区学术评价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当今学术成果评价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东亚地区应从东亚本土的历史文化出发寻找普遍性价值,通过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完善、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变目前“西强东弱”的局面,积极与世界对话,在国际上争取东方的学术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说,东亚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孕育了各自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以东亚文化圈为背景,对东亚各国和地区学术成果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东亚地区构建科学、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办,来自韩国、日本、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学术评价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展开深入研讨。
11月19日,湖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引智工作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我校外事处作为引智研究会本届会长单位,与湖北民族学院联合主办了此次会议。我校副校长王恩科、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汪兴平、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正处级调研员祁品伟、湖北省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安庆、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大队教导员周峻、湖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付萍,以及来自引智工作研究会25所高校会员单位共65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19日上午,年会在湖北民族学院行政楼第三会议室开幕,省引智研究会会长、我校外事处处长柯常青担任主持。汪兴平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向出席会议的所有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湖北民族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其中特别提到了我校对其办学的支持与帮助,并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引智和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情况。最后,他祝年会圆满成功。
祁品伟处长通报了我省2015年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外事工作者要加强宏观思维和战略思考,要完善涉外管理制度,把管理落到实处。他建议引智研究会组织外事干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我省外事工作水平。
安庆副局长对湖北省2015年的引智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省外专局今年进一步简化流程,规范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几个举措;并再次强调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要严控规模,严把立项、执行、结项总结和成果跟踪等关键环节的审核,完善培训项目的预培训和团长约谈制。
周峻教导员为参会代表做了题为《2015年涉外管理情况通报》的报告。他从武汉外管工作整体趋势、涉外警情通报、出入境管理局工作情况、高校外管工作建议等四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工作建议中他指出,高校要认清当前反恐维稳形势严峻、涉外警情高发频发的形势,进一步提升对涉外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先,从源头管控,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多措并举,追求实效;并注重齐抓共管,以重点问题为导向,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其后进行的国际化经验交流与讨论中,王恩科副校长做了题为《以国际化助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报告,介绍了我校,特别是物理学院以国际化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经验。武汉纺织大学林莉处长做了《武汉纺织大学国际化发展情况汇报》,介绍了该校“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合作交流成果和“十三五”国际化规划思路和六大国际化合作工程。之后,参会代表就高校目前引智和国际化整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建议自由交换了意见。祁品伟、周峻和付萍也参加了自由讨论,对代表的问题和建议给予了积极回应。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普遍认为,引智研究会给我省高校外事部门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向主管部门了解最新政策与动态提供了好的平台与机会。
应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和教员大学邀请,11月8日至12日,我校代表团赴韩出席了第七届中韩大学校长论坛。本次论坛由韩国汉阳大学主办。
作为中国和韩国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全球化时代中韩两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邀请了18所中方高校和12所韩方高校参加,与会代表近100人。我校代表围绕融合型人才培养、MOOCs和教育革新以及大学国际化战略等三个议题和与会高校进行了深入研讨。
出访期间,我校代表团还应邀访问了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和教员大学。在诚信女子大学云庭绿色校区,该校国际处金淑敏处长接见了代表团,双方商谈了交换生和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并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模式。教员大学校长金周晟博士接见了我校代表团,商谈了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代表团还看望了我校在该校的交换生。
教员大学是韩国国内唯一一家集幼儿,初级、中级教师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诚信女子大学的美术、音乐、艺术、师范、护理等学院在韩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11月24日下午,韩国岭南大学对外合作处李承焕科长,岭南大学合作院校安吉洛州立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亚洲关系执行主任李元宰博士等一行三人来访我校。外事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韩语系相关负责人在外事处会议室与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外事处副处长张遗川首先对岭南大学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国际化战略发展思路。他表示,基于两校十多年2+2学生交换项目良好的合作基础,我校有意与岭南大学发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两校在师生交流方面的合作。
李承焕感谢我校的热情接待,他说两校合作历史悠久,交流频繁。此次来访旨在深化岭南大学与华中师大的合作,探讨美国安吉洛州立大学与华中师大开展2+2合作项目的可能性。随后,李元宰简要介绍了安吉洛州立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其优势学科。
国际文化学院、韩语系与李承焕就续签两校2+2项目协议事宜进行座谈,外事处与李李元宰就开拓两校本科生2+2项目方面探讨合作意向。
据悉,岭南大学(Yeungnam University)成立于1947年,创立者为韩国第3任、第5至第9任总统朴正熙。学校自1994 年以来被韩国政府多年来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安吉洛州立大学(Angelo State University)建立于1928年,是一所4年制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大学隶属于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系统,属于德州州立大学体系的九个成员大学之一。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新助理培训
11月23日和26日,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项目主管董珊、党委宣传部周健老师分别为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新助理进行主题为“接待工作规范”和“新闻稿撰写及摄影”的培训。
培训会上,董珊老师为新助理们详细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接待流程所包含的前期准备、接待实施、后期收尾等各项工作,并从如何接/打办公电话、接送机/站、制作接待手册、会场布置等各方面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周健老师则从新闻稿撰写和摄影两大方面为新助理做了耐心且详细的培训。助理们表示,他们从这两次培训会上学习到了很多,并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实践操作中能够深入锻炼、学习。
文汇网11月24日讯 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S24日公布全球50所校龄50年或以下的年轻大学排名榜,排名前六位的均是来自亚洲的大学,其中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蝉联全球第一,而香港的科技大学继续位列第二。此外,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及浸会大学同样上榜,前两者更跻身十大,分列第四及第六。
大公报11月24日讯 香港大学2016年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预计招生网上申请开始接受报名。2016年度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预计招生人数不超过300名,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2016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将不接受书面申请,申请人须在港大内地招生官网完成申请程序。面试以全英语于内地多个城市同时举行,学生无须赴港参加进行。
澳门日报11月25日讯为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国家,并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中华学生联合总会为此举办“祖国那么大,你知道多少?”学生论坛,昨日下午五时于濠江中学举行。邀请教青局青年厅代厅长陈旭伟与学生交流,除了国情知识分享,更与学生讨论升学心得及生涯规划,互动气氛良好。有学生指通过交流团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国情,加强了归属感。
11月23日至28日,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王P和董珊老师赴台湾铭传大学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名校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研讨会,两岸教育主管部门及两岸56所名校两岸事务负责人参会,围绕两岸青年学子创新创业为主题展开研讨。会议期间,王P主任一行同时访问了佛光大学、台中教育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和台北市立大学,与这些台湾友好高校的大陆事务部门就校际合作进行会晤讨论。
中国新闻网11月27日讯& “由台湾同胞出资设立的‘珍珠班’爱心助学活动已累计资助青海各州县近千名贫困高中生,资助金额达350万元。”青海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高永英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珍珠班”是由台湾同胞出资设立的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资,青海省侨联承办的爱心助学活动。活动帮助青海省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完成学业,“捡回”一颗颗因贫困而可能遗失的“珍珠”,让他们发光,点亮他们的人生梦想,为他们事业有成时,感恩社会,实现爱心接力奠定基础。
中国新闻网11月28日讯& “中华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8日,在刚刚拉下帷幕的首届苏台基础教育论坛上,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希望两岸年轻人应该早点接触建立民族情感。
吴清基这几年一直在两岸穿梭,并致力于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校长间的交流,以及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他坚信,中华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希望两岸一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