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学一年级语文题目目

一道语文题课文中的“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其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好读书”、“性嗜酒”,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找到依据。请你课外查找有关资料,找出能体现他“好读书”、“性嗜酒”的诗句。(各举两例)(1)体现“好读书”的诗句。(2)体现“性嗜酒”的诗句。
yrOT72NR37
好读书: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十三首 之一)2.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 十六)性嗜酒:1.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十三首 之五)2.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二十首》 之十一)资料:饮酒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参见:http://poem.8dou.net/html/poem/8/poem_44338.shtml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参见:http://www./datalib/2003/Literature/DL/DL-181303?searchterm=%E9%AD%8F%E6%99%8B%E5%8D%97%E5%8C%97 《饮酒二十首》 之十一: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参见:/view/354254.htm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社戏的一道语文题目课文题目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思考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社戏文章如果需要贴出来就说下~
看社戏 围绕这一中心写了: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 :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公公送豆.
为您推荐:
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本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三段。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道语文阅读题,蛮容易的,读下列一段话,你和世人,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你有什么感想
我个人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艺术家和普通人之间如同隔了一堵很薄的墙壁,但就是打不破他因为他们之间境界上的差异表现在思想上,表现在看事物的眼界上,所以普通人永远赶不上艺术家在普通人眼里,艺术家就在他们面前,但身影永远不是清晰的,中间有一个雾一样,只不过是通往光明之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估计作者是比较看得起艺术家的,而"一重光明之雾"字面的意思就像俗语窗户纸,意思是始终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是比较微小但是又不是很容易苟同的.当然"世人"是平常人就不用解释了吧.
我认为这是写艺术家的高尚没有受到世俗的一些恶习的沾染,而那层光明之雾的涵义就是讽刺了世人的一些恶习,以及为人们无法理解艺术家的高尚而悲叹,但艺术家也是人所以中间隔着的是一层朦胧的雾。
扫描下载二维码很急,一道语文题目!苏轼月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步于中庭王子猷雪夜乘船看望戴安道,经宿方至却造门不前而返.你怎么评价他们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具体的答案 是评价他们的行为啊!!
男人7aw浘Z9
苏轼和张怀民都是“闲人”.当时苏轼被贬黄州,有职无位,内心郁闷而又在寻求一种解脱,所以才会在月夜“欣然起行”,可能感到孤独,“念无与为乐者”,才寻张怀民“相于步于中庭”.而“王子猷雪夜乘船看望戴安道,经宿方至却造门不前而返”则纯粹是魏晋名士的一种恬淡风度了.哎呀!终于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完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道语文题(收集资料题,约等于送分)收集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方面的谚语,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蔬菜是个宝,餐餐不可少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若要身体康,饭菜嚼成浆。 饭前一口汤,胜过良药方。 每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常吃素,好养肚。 甜言夺志,甜食坏齿。 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锅碗瓢勺洗得光,不靠佛爷甭烧香。 佳肴美味贵有节,每餐定时又定量。 精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一年级语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