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第一个太空行走的人”的宇航员是谁

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07版:国际新闻
&&&&&&&&&&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宇航员差点回不了舱
  列昂诺夫开创地球人太空行走先例
  列昂诺夫近照
    9月27日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16时59分,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在此,我们特地选编了43年前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几次著名的太空行走的稿件,以飨读者。  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太空史上的壮举——太空行走,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日,列昂诺夫出生于苏联克麦罗沃州利斯特维扬卡市,现在是退役的俄罗斯宇航员,空军将军。  宇航服膨胀钻不进舱门  1960年,列昂诺夫入选苏联第一批宇航员的20名空军飞行员之一。他的首次太空行走原定在“东方11”号任务中,但是,这次任务被取消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太空行走在1965年“黎明2”号任务中完成,他在舱外总共活动了12分钟。  当年3月18日,他穿上白色宇航服,首次太空“出舱”,飘出飞船5.3米,这也是安全索的最大长度。他落在飞船的顶部,在那里停了几分钟,最后将自己拉回到飞船入口。  此时他发现,宇航服像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他无法钻进舱门。无奈之下,他只好打开阀门,放出宇航服中的空气,将压力降低了一些,才成功地返回舱内。  参加招待会曾险遭刺杀  进行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两年之后,列昂诺夫乘坐一辆豪华轿车前往克里姆林宫参加政府组织的招待会。  突然,一个枪手走近轿车,向他开枪,两颗子弹擦破了他的外衣,第三颗子弹滑过他的脸。  结果发现,原来枪手把列昂诺夫误认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两次登月任务都被取消  这一刺杀事件并没有阻碍列昂诺夫的航天之路。  1968年,当时苏联与美国正展开太空竞赛,列昂诺夫被选为“联盟”号火箭绕月飞行任务的指令官(首席宇航员)。但因美国的“阿波罗8”号取得成功,“联盟”号绕月飞行计划取消。  之后,他又被选为搭乘LOK/N1飞船登陆月球的第一位苏联人,按照计划,他将在两艘探月飞船间完成危险的太空行走。但是,这次登月计划最后也被取消了。  1971年,他还成为前往俄罗斯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的“联盟11”号飞船任务组的指令官。只是因为他手下的宇航员被怀疑患有肺结核,他的任务组被后备机组顶替。  成为第一位“太空画家”  列昂诺夫的第二次太空之旅同样具有深远意义,1975年7月,他在美国和苏联首次联合进行的“阿波罗·联盟”号任务,也就是“联盟19”号任务中担任苏方指挥。  这一次,列昂诺夫还把画笔和画纸带到太空,在太空画地球,给“阿波罗·联盟”号任务中的宇航员们画像,称得上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画家。  从1976年到1982年,列昂诺夫曾担任宇航员小组的指令官(首席宇航员),他还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的副主任,负责监管宇航员的训练。  列昂诺夫于1991年退休。两度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本栏稿件据新华网、人民网  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又被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指的是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广义而言,航天员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为太空行走。  以下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太空行走。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通过一个膨胀的气密舱,开创了地球人太空行走的先例。  列昂诺夫穿的宇宙服内衣是由通心粉状的管子盘成的,管子总长100米。管内流过的冷水能吸去航天员身上散发的热量,并排放到宇宙空间去。  首位美国人太空行走  在列昂诺夫完成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三个月后,即日,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一壮举。  1967年,他被指定了阿波罗飞船首次飞行的宇航员。但在一次地面飞船封闭训练时,飞船内部起火,怀特不幸牺牲,年仅36岁。  人类首次月球漫步  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他的那句“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经典话语随之传遍全世界。  维修“哈勃”望远镜  1993年,美国宇航员斯托里·马斯格雷夫完成了“哈勃”首次维修任务五次太空行走中的三次。他将这种太空行走形象地比喻为“太空芭蕾”。  实际上,“哈勃”维修任务中的太空行走,最能体现太空动作的奇妙之处。300多种不同的维修工具和巨型器械,虽然都处于一种无重力状态,但仍然还有一些惯性。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神舟七号待飞天 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北京航天城中的逃生训练塔
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
  “神七”搭载的3名航天员有1人进行出舱活动,其余两人在舱内进行配合和保护工作,谁将随“神七”飞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神七”航天员飞行乘组确定
  升空航天员备受关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表示,担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担任候补。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飞行乘组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6名航天员的身份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在科学家们进行运载设备和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同时,中央军委命令有关部门负责选拔预备航天员。从1996年底到1998年初,军委在航空兵部队广选良才,数千名飞行员列为初选对象。初选之后,近百名飞行员集中在某训练基地,接受航空医学生理检查。随后,经过政审、文化考核、体检,再次筛选,留下30名飞行员,组成了预备航天员集训队。日,中国第一艘试验性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预备航天员集训队又进行一次筛选。队员们接受了近乎残酷的缺氧、失重、超载荷条件下的生理极限考验,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首批“太空人”,开始了正式训练。这14名“太空人”堪称千里挑一,而随神舟五号、六号进入太空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了解,在这14人的队伍中有4名航天员出自驻津空军部队,他们是国产高速歼击机的飞行尖子。这4位航天员是空军上校赵传东、空军中校潘占春、空军中校翟志刚、空军中校刘伯明。他们都是有1500多个小时以上飞行经历的尖子飞行员,思想、心理、军事、身体等素质全面过硬。其中,翟志刚作为神舟五号的备选航天员为大家所熟知。
  据记者了解,航天员们的身高都在1.70米上下,体重均为65公斤左右。由于最初预计的载人航天飞行时间为2005年,因而当时入选队员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并且都是现役空军飞行员、超音速战斗机的飞行高手,飞行时间至少在1500小时以上;他们的军衔分别为少校、中校、上校,都曾获得过三等功以上的荣誉,都是中共党员。这支“太空人”队伍按部队建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序列。
  按照计划,神舟七号搭载的3名航天员有1人进行出舱活动,其余两人在舱内进行配合和保护工作。记者了解到,本次神舟七号升空的3名航天员中,极有可能有一人是在神舟五号、六号中曾经成功执行过升空任务的航天员,也就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人之一。时间长度为几十分钟,但不会超过一小时。对于此次升空的3名航天员的具体人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属于高度机密,目前还不能对外透露,具体人选在“神七”发射之前便会揭晓。
  释放伴飞小卫星
  按照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进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科学实验活动。据了解,神舟七号在多项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发射一颗“伴星”。而“伴星”携带的CCD立体相机将近距离拍摄在轨飞行的神舟七号,并摄制中国首张飞船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这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见证。
  航天专家透露,与神舟七号同时升空的“伴星”是一颗小卫星,位于留轨舱的最前端,将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施放。“伴星”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操作。“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弹射后将近距离拍摄“神舟七号”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舟七号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航天专家表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外景照片。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设计神舟七号飞船时,设计方案加入了“伴星”。通过放出“伴星”,除了能近距离对“神舟七号”进行监测,取得第一手数据外,主要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伴星”来拍照。
  据了解,“伴星”在完成拍照、传输及一些监测的任务后,由于它和飞船母体都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伴星”弹出时还有一个初速度。因此,在较短时间后,“伴星”与母体会越来越远,将自行在太空遨游。
  中继卫星助力神舟七号
  日23时35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天链一号01星”准确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器开始拥有了天上的数据“中转站”,标志着中国航天应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进步。
  中继卫星享有“卫星的卫星”之誉,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极大提高各类卫星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数据实时下传,从而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赢得更多预警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链一号01星”将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应用。届时,神舟飞船的测控覆盖率将由原来的12%大幅提高到60%左右。据了解,此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舟”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就可覆盖飞船50%的飞行轨道,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使用效率都有了质的提高。
  此外,航天器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抢救时机往往以秒计,一旦错过就可能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随着中国卫星数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要增加,而中继卫星投入应用后,将使航天器故障能够及早发现、尽早解决。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应用卫星获得的科学数据,要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才能下传使用,如果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就会失掉最佳的应对处置时机。中继卫星则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实时下传、及时应用,堪称各类应用卫星的效能倍增器。
  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令人瞩目
  尹怀勤
  各项准备有序进行
  按照预定计划,“神七”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近地顺行轨道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出舱即太空行走活动,进行空间材料科学试验,执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任务。此举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让自己的航天员乘坐本国载人航天器在空间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原来的重为7.79吨的“神舟”号飞船是由位于前端的轨道舱、位于中段的返回舱、位于尾部的推进舱组成的。为了能够使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在“神七”飞船的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增设了新研制的气闸舱,该舱是为航天员从轨道舱出来以后准备到太空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过渡舱段,故而又称其为过渡舱。2007年末,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目前,“神七”飞船已进行了与航天员出舱活动有关的地面测试和接口匹配,其他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与此同时,用于发射“神七”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完成了全箭总装。飞船和火箭将于今年三季度出厂被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出舱进行活动,必须穿着舱外航天服。这种服装不同于航天员平时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中穿用的航天服,它是具有独立生命保障系统的那种特制的航天服。对其要求是很严格的。一是服内要充气,使航天员免受体外负压伤害。二是要有氧气供应,以维持航天员正常的生命活动。三是能够散热和保暖,以免航天员遭受太空极端温度的侵袭。四是应能处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不使浓度达到影响生命的程度。五是穿上它航天员也能进食和饮水,亦能大小便。六是能防止辐射和流星体对航天员身体的损害。七是关节部位能活动自如,便于航天员进行工作。八是应有通信设备,以便舱内外航天员之间及时进行联系。九是应带动力装置,使航天员能在太空自由行走。由此可见,舱外航天服是非常复杂的。目前,“神七”舱外航天服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模拟试验总体进展顺利。
  发射“神七”飞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任务远比发射“神六”飞船时更为复杂繁重。发射中心除对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舱外航天服进行测试外,还要对航天员、飞船、伴飞小卫星、运载火箭进行匹配检测。迄今,发射中心已从人员队伍、技术方案到设备设施,为发射“神七”飞船做好了充分准备,并进行过多次模拟合练。
  太空如何行走
  三名飞行乘组航天员在乘坐“神七”飞船遨游太空执行任务期间,将由二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一人通过气闸舱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试验操作,其他两人留在飞船内予以配合。航天员出舱时先走出轨道舱进入气闸舱,随即另一人关闭两舱之间的内闸门,然后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到轨道舱内。当气闸舱内接近真空状态时,航天员就可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开始活动了。在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任务后返回飞船时,则按上述相反的顺序操作即可。
  所谓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从高速运行中的“神七”飞船出来以后在广袤宇宙中的行走。因无地面摩擦力,人身处于失重和真空状态,故而航天员除必须穿戴舱外航天服以外,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选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练地掌握空间活动的操作技能。
  首先,航天员出舱前必须在气闸舱内吸一段时间的氧气。因为密封舱包括轨道舱和返回舱内的气压和大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因此人体内会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仅为大气压的27.5%,航天员猛然出舱,遇到低压,血液供应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容易成为气栓堵塞血管,故而出舱前需吸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
  其次,航天员必须会精确娴熟地使用动力装置和通信设备。前者又称载人机动器,在六个方向装有多个喷嘴,每个喷嘴工作时高速喷出气体可产生反推力,帮助航天员移动身体位置。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操纵喷嘴向不同方向喷气,就可使自己自如地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和旋转。后者又称通讯背包,供航天员与飞船里的人员及时联系,沟通信息。由于在真空状态下没有传播声音的媒体,航天员只能以此与舱内同伴进行联络。
  再次,航天员还要身系一根安全带亦即保险带,又称脐带。因为太空中没有大气阻力,航天员出舱后仍然以在“神七”飞船中获得的高速度围绕地球运行,能够平衡地球引力,虽不会掉落在地面上,但却四处无着,如无安全带,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之中。保险带把航天员与飞船连接起来,以免发生危险。带子长度一般不超过五米,航天员离飞船不会太远。国际上也有不系保险带的航天员太空行走,一般都是二人,以便互相保护。我国是首次进行航天员太空行走,又是单人出舱活动,所以选择身系保险带的方式。
  航天员出舱活动,对其身体和技术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对我国第一批14名航天员接受“神七”任务的训练和选拔,从中挑选出来的六名航天员,按照飞行训练计划,已完成出舱活动理论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并进行了有关任务联合演练。下一阶段,将重点对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和三名候补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出舱活动操作技能,熟悉出舱程序等。
  承担太空行走重任的航天员,届时将身着重为100多公斤的舱外航天服在太空完成预定的任务。“神七”飞船已具备了直播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能力,届时广大公众极有可能会看到直播情况。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天津民生资讯
| 举报邮箱:jubao@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担任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谁_百度知道
担任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谁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谢谢您提供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太空行走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是“神州”几号上的宇航员谁?_百度知道
我国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是“神州”几号上的宇航员谁?
谁呢???急!!!(⊙o⊙)?
提问者采纳
“神舟”7号的翟志刚。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出仓:北京时间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提问者评价
thank you!(*^__^*)
其他类似问题
太空行走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神舟”7号的翟志刚。
神七,翟志刚
是神州5号,杨利伟叔叔,别信那个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太空行走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