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儿园的教育认为孩子多大应该上幼儿园?

[转载]海外幼儿园的教育目的
导读:在海外每个国家的幼儿教育目标都是不一样的。
  注重让父母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教育目标
  1、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2、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3、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4、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5、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6、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7、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育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3、会开动脑筋学习;
  4、有动手能力;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6、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
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些“ 补充教育”。
红灯亮了 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发现小学生放学时,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动离队,或者跨到汽车站候车,身边并没有一名老师。
  突遇灾害了 您教孩子怎么办?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一般性的地震(3—5级)经常发生,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发生地震时,如在保育园要听老师的指挥;如在家中来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钻入桌子下面,
远离挂物,以免砸伤。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动物 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
  笔者到东京湾临海公园大型水族馆游览,见到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他们很安静地看、悄声地交谈,生怕惊吓了水族……“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 练练“动手能力”
  在保育园,每个孩子都得自己动手整理衣物,他们的小衣橱很整齐。每逢节日或者园内的大活动,孩子们会得到机会,轮流参加厨房内的简单劳动。厨师教给孩子怎样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摆放桌椅。孩子们自然会把学到的内容带回家中,带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们的幼儿园没有这种机会,笔者建议家长接回孩子时,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受到 锻炼。
孩子多走路 您心疼吗?
  保育园常带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沿途有多路电、汽车可直达,但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步行往返已成习惯。每个孩子都要自带水和食物,在来去的路程当中,不要别人的帮助。家长都很支持,少有为孩子叫苦叫累的。
  笔者听说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开设了“远足”锻炼课,家长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儿园都能这样,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国人“足球梦”、“篮球梦”的实现该指日可
奥地利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教育目标:
  1、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2、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3、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法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2、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3、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4、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5、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6、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导读:国外的一些幼儿园除了开展各个幼儿园都有的特色活动外,还有各自的侧重方向,使得有相同取向的父母更愿意将孩子送进赞同的幼儿园。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一些国外的幼儿园,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色。
  除了一些在各个幼儿园都可以开展的特色活动外,有的幼儿园甚至全部强调一种或几种取向。认同这种取向的父母更愿意把孩子送进他们最赞同的幼儿园。
日本:天体幼儿园
  日本的一些幼儿园,要求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全部****,无论参加室内或室外的活动,无论什么季节。有的孩子入园初期会因不习惯而生病,但是过后就适应了。有时甚至在下雪的日子也在室外游戏。在这样的幼儿园里生活的孩子更健康活泼,抵抗力和意志也都更强。
挪威:什么都不教的幼儿园
  挪威的幼儿园以“什么都不教”而闻名于世。幼儿园总的方针就是尽量让孩子们出去玩,接触阳光和大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成长。在幼儿园里,从不给孩子上文化知识课,也从不要求所有的孩子做同一件事情。老师每天会集中孩子们讨论每个人打算做的事情,然后各自去玩,之后也可以任意地谈谈感受和收获。不过,在游戏中老师也会教给孩子挪威的文化和传统,教给孩子文明礼貌的举止。
  秦重从挪威的奥斯陆市回国探亲,特意来找我聊天,聊来聊去,聊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了。
  秦重的女儿也是今年才进的幼儿园。
  幼儿园每天早晨7时30分开门,下午5时才关门,恰好与上班族的上下班时间错开,秦重觉得挺好。可没几天,他就发现了问题。
  一天,从幼儿园接回女儿,秦重问她:“今天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呀?”“嗯……”女儿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玩秋千,认识了好多小朋友,有黄头发的,也有黑头发的……”听了女儿的话,秦重气坏了:每个月交钱到幼儿园,难道只是让女儿去玩秋千?
  晚上,他把这个想法对他的挪威邻居说了。
  邻居感到十分惊讶:“那家幼儿园是个美丽的地方呀,孩子可以在那里爬树、爬山、在草地上打滚……我儿子至今仍对那里念念不忘。”
  邻居又说了些什么,秦重根本听不进去,他决定亲自到幼儿园去看看,如果真像邻居所说的那样,只是让孩子疯玩,他就不打算再让女儿在那里上学了。
  幼儿园的情形和邻居所说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幼儿园老师详细地向他讲解了不教孩子文化知识的原因:孩子们表面上看来,只是单纯地在玩,事实上却并不完全如此。幼儿园会按孩子大小分成两个部。每个部都会配备一名熟悉儿童心理、专门学习过儿童教育的幼儿教师,每个教师配备两名助手。开始玩耍前,老师会把孩子集中起来,告诉他们,今天要做什么事情,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才去玩。
  “孩子在玩中学到了各方面的知识。”老师对秦重说,“他们亲近了阳光和自然,明白了与伙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这游戏中,我们也会教一些文化知识和文明礼貌行为方式,只是,我们不会刻意地去和他们讲……”
  听着听着,秦重的脸红了……
  整整一晚上,我拉着秦重,非要让他讲得再多些不可。从秦重那里,我了解到,挪威的幼儿园也并不总是让孩子玩,每周老师都会带孩子们出去两次,去公园、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地方,让孩子享受艺术的熏陶,如果有些孩子对绘画、音乐或其他事情感兴趣,老师还会给他们特别的指导和鼓励……
  送走秦重,转过头再看看儿子,我不禁觉得,刚刚3岁,已会背二十几首唐诗,能从1完整地数到100,还在学画画和武术的儿子,真的有点累……
  《为了孩子》 文/李臣义&
慕尼黑:林间幼儿园
  慕尼黑有一个自然公园被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孩子们入园后基本自由玩耍或观察蚂蚁、蜗牛等的活动。午饭也是围坐在草地上像野餐一样进食。孩子们整天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很少吵架、打斗,也很少生病。园长郝本?黛拉给孩子们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野生果实;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必须马上集合。不过有些父母会抱怨孩子们在玩耍时会受一些轻伤,而且每天回家时都是一身泥土。
维也纳:想像幼儿园
  想像幼儿园致力于培养儿童的想像力。这里的教室设计成不同环境,比如“童话世界”,“太空世界”,甚至农舍、厨房、手工操作间等。孩子们可以投身童话世界,设计自己的故事,模拟太空旅游,做手工劳动,种瓜种菜,纺线织布,缝补浆洗等等。在一切活动中都要求孩子们尽量想像所处的环境和可能的情况。在绘画课上,孩子们要通过朗诵或欣赏诗歌来描绘出诗歌的“意境”。
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
  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已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当然,仅仅当演员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常常
“想象”出更有趣的童话故事、更多的童话人物或更美好的童话世界,努力使自已成为“小小安徒生”。
  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可驾驶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而在进行太空旅游时,孩子们最重要的使命仍是想象:想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一定还有或可爱或凶残的生命,然后再想象一下他们的外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嗜好,接着想象一下最好通过什么方式与外星人沟通------
  相比之下,另一些教室似乎显得平淡无奇。有一间教室布置得像个农舍,家具和装潢都十分朴素。一架老式的织布机立在一角,让孩子们自行纺纱织布。镰刀、锄头和铲子让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想象出农夫劳作的艰辛。破旧的摇篮里,躺着几只或断腿缺臂,或表情呆板,或衣衫褴褛的布娃娃,正等待着孩子们为她们穿上新衣,或另行设计、组装。当然,这也需要想象。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想象着:200年前的祖先如何耕作、收获、生活,继而能理性地比较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让孩子们自已动手也是发展其想象力的好课堂。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着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包括男童)也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在烹饪间里,孩子们试着用最普通的瓜菜,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并从中体味到一种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此同时,他们还想象自己已成了大人,在为自已的孩子或自已年迈的家长甚至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操劳着-----于是,这些最简单原始的劳作都被赋予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向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无私和奉献等高尚的思想。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当然离不开艺术。在绘画课上,孩子们被要求通过朗诵或欣赏诗歌来描绘出诗歌的“意境”。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这似乎有点勉为其难。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如,在欣赏儿歌《荧火虫》时,有的孩子把荧火虫想象成“打起灯笼找妈妈”,或“相互在玩捉迷藏游戏”,有的还别出新裁地想象荧火虫打着手电在巡夜,活像“警官”-----此外,孩子们还上雕塑课和木刻课,为的是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帮助孩子们在更宽广的“想象世界
  引人注目的是,在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的电脑时代之际,这所幼儿园并不设电脑课,甚至也不鼓励孩子多看电视。幼儿园园长对此解释说,电脑当然要学,但不是在幼儿期,而是学龄后,因为技术虽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也给人类带来了懒惰乃至不思进取。相反,他们企望通过种种努力使孩子们获取一种“平衡”,或至少让他们明白:动手加动脑其乐无穷,而且即使科学技术发展至顶级时期,人们仍需要从事许多极原始、极平凡的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李俊杰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的师生比例、教育活动、教师的工作和角色、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家园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苏格兰幼儿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年前,笔者有机会去苏格兰进修学习,带着了解两国幼儿教育异同的好奇心,参观了苏格兰格拉斯哥城里的一所私立和公立幼儿园,由此有机会体验苏格兰自然、真实的幼儿教育,在此与同行分享。
一、严格遵守师生比例的规定,保证教育质量
  在苏格兰,幼儿园的数量不少,但是每个园的规模却不大,通常是几十名幼儿,并且对师生比例的控制很严格。2岁以下的婴儿班师生比例1:3,2岁以上的儿童班为1:6。如果该年领班师生不利正好符合规定,即使有新的幼儿前来申请入园,幼儿园也决不会破例多收。教育者和管理者认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针对每个幼儿进行更个性化的关心和照顾,从而更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笔者在英期间,朋友为其女选定了一所幼儿园,去报名时被告知各个念领班都正好满员
,需要等待空位。结果等了近一年,仍没有等到,最后只好重新申请别的园所。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应革的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游戏的作用,认为从出生起,儿童就通过游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建构自己的学习。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我参观的两个园中,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是“幼儿在玩”。其中一个两岁组的班上,孩子们跟着旋律,自由的跳动,没有规定的动作,更不需要模仿老师的舞姿,只需享受条约带来的快乐。在另一个幼儿园,老师煮了一盆面条供孩子们玩耍。孩子们不停地用手把面条捞起来、搅过去、捏碎、揉搓、抛向空中,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玩面条,并不停的提问,引导他们说出触摸面条的感觉,学习一些词汇如干、湿、软、粘、硬、冷等。而对此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则与其他教师在别的活动区游戏着。
  不难看出,在英国,幼儿的一日活动大部分是游戏,既有幼儿自发的游戏,也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而由教师发起的游戏活动,幼儿有自由选择参与的权利,不必统一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安排,敬爱噢是更不会强迫幼儿参与。游戏中,游戏的方式方法也由幼儿选择和决定,幼儿想怎样玩就怎样玩,不用担心教师干预或批评,同时,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极其丰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进行角色表演、嬉戏、探究等。总之,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愉快的,并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观察幼儿是教师日常工作主要是执行预先制定好的工作计划,组织幼儿参与各个时间段的不同活动。与之不同的是,在苏格兰,观察和评估、与幼儿互动才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幼儿,而这种了解单靠心理学提供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制定出适宜的、更人性化的教育方案。
  苏格兰的幼儿园会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每日报告”记录表(Daily
Report),教师们每天都要观察孩子们在园参与的活动,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日日如此,从不间断。此外,“发展记录档案”(Development
Records)也是教师观察记录的一种方式,该档案包括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身体发展、小肌肉动作及视觉发展、语言及听力发展、社会行为及游戏能力发展、智力发展、生活能力发展等。教师定期对幼儿各方面发展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每个方面和相机能发展的实践、出现的频率、次数。因此,在英国的幼儿园,通常可以看到的情景时:孩子们尽情地玩着各种玩具,欢笑着、叫喊着,而教师们手持一份厚厚的记录表,用彩笔在表上认真的作者标注,并不停的写下评语。
  观察记录提供了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能明确知道幼儿需要何种帮助和支持,并为教师计划幼儿下一步学习经验提供依据。此外,观察记录的过程还是一个评估教师实施的过程,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二、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
  除本民族外,英国还有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多国的居民,这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平等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种族、民族的儿童,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发展多元文化课程是英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在“玩面条”活动中,老师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来表达,并让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这种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馆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要尊重不同种族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要尊重每一个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经验和不同行为习惯的个体。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生活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差异。因此,在不同民族混居的地域,幼儿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就应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方式、行为习惯,尊重所有民族的儿童。此外,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地区、城市的儿童,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执业类别、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家庭经济状况,及所生活的社区环境、人文环境不同,他们带到幼儿园的知识经验也是有差异的。教育正应该建立在这种经验差异上,通过了解儿童不同的知识经验来设计丰富多采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民主与公平。
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是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一个幼儿园,由于我这个新面孔的出现,小男孩沃尔森显得比较兴奋,看见我和吉莲园长向他那边走去,就立即爬上桌子,在上面来回怕,还望着我们小。吉莲看到沃尔森的行为,立刻用双手捂住双颊,睁大眼睛和嘴巴,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并发出“啊”的声音,沃尔森怔了一下,没有下来,吉莲继续以吃惊的表情轻声的、已获得问道:沃尔森,你觉得爬到桌子上很好吗?沃尔森停在桌子上。吉莲走过去,对他说:这样做很危险,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的,而且今天我们来了客人,你很高兴,对吧?那就应该有礼貌一些,这样做是不太有礼貌的。沃尔森点了点头,于是,吉莲轻轻地把他从桌上抱下来。沃尔森高兴得坐在桌旁,向我们展示他的玩具。我很佩服吉莲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处理方式,综合运用了面部表情、姿态、声调等,既表达了她明确反对的态度和观点。
  这样的斥力方式在我们的幼儿园是不多见的。我们经常会不叫直接的用语言或行动制止幼儿:不要、不能、不可以、不对等等,而产生的小规则是:有的幼儿由于害怕教师的处理方式从幼儿的心理到行动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心理学家A.Mebhrabian提吃了一个共识:传递信息的总数效果=7%的语言+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面部表情较之语言更能像幼儿传递教师对其的情感和谈度,比斥责性的语言更容易使幼儿接受。我们幼儿教师应更多的学会使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去与幼儿互动。
四、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
  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了解孩子每天在园的活动状况,使每位家长的权利。苏格兰的幼儿园很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重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家长报告儿童的发展情况,并积极与家长交流如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我参观的两个园中,教师们会将活动日常安排贴在自己班上显眼的地方,以便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程序及孩子每天的活动日程,教师每天所做的“每日报告”记录,逼近使教师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幼儿园提供给家长的必备材料。家长每日接送幼儿时,都可以查阅该记录并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家长还可以随时查阅幼儿“发展记录档案”,并根据它预见幼儿发展中存在的生理性障碍、发展延缓等问题,与教师协商及时治疗或调查教育计划、指导方式等。此外,家长接送幼儿时,只要愿意,可以随时在幼儿园陪同孩子,与教师、孩子们一起工作。幼儿园这种开放、公开的工作方式,表现了对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状况的权利的极其尊重。
五、启示与反思
  采访使我有机会去了解和分析苏格兰幼儿教育地特点,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第一,苏格兰幼儿园重视游戏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园里愉快的游戏、学习和发展,这同样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应该努力的目标之一。“幼儿园一个脑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幼教领域已经广为传播,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偏差。如,如何从时间上保证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是游戏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明确和控制好教师干预的程度,如何用教师指挥的双眼去仔细的观察,从中发现引导儿童学习发展的教育契机,从而提供适宜的支持与指导,与幼儿和谐的互动和交往,使幼儿的身心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而不应该使游戏成为教师指挥、命令和导演,幼儿知识跟随教师指挥棒转的活动。
  第二,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是苏格兰幼儿教育的另一特征,这是我们幼儿教育走向民主化的重要目标。尊重幼儿的口号我们提了很多年,但要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它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各个方面。如,学会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观点,而不是以教师的索所思所想、主观判断取代之;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它和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设计课程,而不是从教科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给予幼儿真正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论每个人的兴趣和医院如何,所以幼儿都必须做同样的事情;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把烟管放在幼儿的不足上。
  第三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家园关系一个年该使平等合作的。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幼儿入园后,家长仍然是幼儿最亲近、交往最频繁的对象。虽然大部分家长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却是最了解幼儿、最关心幼儿发展的人。幼儿园教育不应该成为凌驾于家庭之上的教育形式,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合作。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家长交流和对话,共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外国的幼儿园教育全集无删减版_宜昌伍家岗外国幼儿园_外国幼儿园室内设计
"外国的幼儿园教育" 详细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