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怎能在解甲归田 梅八叉后倒下?(续3)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军人,怎能在解甲后倒下?(续7)
&未 中华人民共和国
1《从复员军官问题看国防建设》&& 作者&
这篇文章载于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时以“尘埃未定”用英文在凤凰网发表&:  复员军官问题从其萌发至今已有16个年头,但问题集中反映在2001年以后。2万多名复员军官从深感“吃亏”到理性探索之后产生了一个重大发现,这一切问题的产生最终归结为我国目前的国防建设实践活动还没有完全纳入法制轨道。政策的随意性经常阻碍着国防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产生许多人治国防过程中必将产生的问题。复员军官问题就是国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他的深层意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世界各国国防建设发展历史都在朝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进,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健全的国防法制体系。我国的国防建设在老一代革命家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宝贵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必将向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化道路迈进。国防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他涉及到社会、国家、军队、法制、和平、战争等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和平时期国防建设虽然不是中心任务,但他仍然是国家最高利益即安全利益的基础。全部的国防建设实践活动仍然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和全军指战员的高度关注。试想,国防观念淡化的政府,国防意识淡化的民众,国防法制残缺不全的军队怎能形成综合国防实力?怎能对境外敌对势力形成强大的威慑?怎能有效的实现国家安全的目标?那么国防实践活动中的健全法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健全国防法制体系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复员军官问题的就是这一实践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意义远比给复员军官应有的待遇深刻得多。&  二、军人的社会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已被大打折扣。具体表现:同是国家公务员,军队干部需要二次择业,其真实地位远在地方国家公务员之下,职务降档,使用不当,重视不够,发展空间狭小,大部分只是转业到政府机关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采取另一渠道自行就业的复员军官,他们完全失去了国家干部身份,失去了国家保障,成为流浪 人群。这些现象在地方国家公务员的队伍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就必然造成人们择业观的变化,优秀青年、优秀人才基本不会选择为国防事业工作,这种择业导向是客观存在的,是对职业军人用小、不养老现象的真实反馈。复员军官问题把这种观念解释到了再深刻不过的程度,鉴于此,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放弃选择军人职业,军队建设缺乏相应的高知识、高技能人才就不难理解。&  三、全民国防意识淡化,是军人社会地位低下的深刻注解。从最基层的百姓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听到这样的信息,比如,现役军官择偶难的现象十分普遍,催人奋进的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在文化市场中几乎等于零,具有全民国防教育功能的国防教育场所少得可怜,大中小学生入学时的军训只是为了帮助学校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几乎没有灌输国防意识实际内容,在广大农村,越是富裕的地区征兵难的问题就越突出,应届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学生人群中报考军事院校的比例远远低于报考地方重点院校的人数,无论是大企业家还是小商贩几乎丝毫没有国防意识,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全社会国防意识已经淡化到了可怕的程度,这都是因为军队和军人社会地位低下造成的。复员军官现象更让人们不把军人职业放在眼里,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四、依法制军,依法维护军人的权利,完善国防方面的法规体系,是强化国防的基础。复员军官问题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法规不全,政策滞后,虽然是探索,但有着极大的随意性,其后果造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军官冤案。复员军官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尽失。成为社会上三不管,三不靠的弱势人群,产生了对军队形象极其严重的损害,也产生了对军人作为职业的严重质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军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直接关系着全社会对军人的定位和看法,从而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意识,并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军人地位低下的社会反映就是对国防的漠视,长期下去国防的巩固从全局角度看就是一种失落,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去关心国防事业的时候其可怕性不言而喻。&  五、从尽快解决复员军官问题入手,是完善国防法规建设的需要。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看待所有涉及军人的问题,就不难得出结论,废人治,施法制。并且从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的社会实践中重视信息反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依法制军的施政能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它是财富、是教训,它是用许许多多复员军官的“踏雷”实践、心酸经历中的牺牲和奉献换来的。现在,复员军官找党和政府要求依法落实政策,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维权行为,但从实质上讲它是对党、对国家、对国防建设负责的表现,视这种负责精神为“过份要求”本身就是目光短浅。纠错是前进的基础,改过是进步的前提。中国之大国防是关,安全大事不可不查,这个道理2000年前的孙子早已道破,难道我们现在的军事领导者都给忘了吗?&  六、军官的地位是国家给的,军队本身决不能自己去动摇它,毁掉它,那是自掘陷阱的愚蠢行为。那么落实复员军官的政策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有那么多的阻力,但现在阻力重重,人为的制造阻力说到根上是私心在作怪,扣上帽子是在毁我长城。我们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在歌舞生平的大好世界里迷失了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方向,一切从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一切从不利于国防建设的问题入手,就不难发现所作所为是否践踏了神圣职责。复员军官问题的解决首先取决于高层认识的准确与深刻,我们相信以胡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一定能够从战略高度解决好复员军官这一局部问题,使军队更加坚强,使国防更加稳定,使热血青年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勇于献身国防事业。我们希望看到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国防建设也能健康发展。&  七、复员军官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特殊群体,都希望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复员军官在维权的过程中,决不会采取危害国家的行为,决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万般无奈仍在苦苦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现在很多正常渠道并不畅通,向党和国家最高层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合理要求,存在人为制造的很大阻力,但我们相信中国是一个建设发展中的民主法制国家,无论什么途径都可以让中央知道复员军官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诉求,理解他们为党为国的忧患之心。&  “复员军官问题不大”,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意识,深层思考就会发现,事关国防建设大计,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事关各级领导、全体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事关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重大原则,事关复员军官的生死存亡,不可不查,不可不纠。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退役军官,文化旅者。曾涉足传媒、影视、民企。有博文和多部长篇小说发表。真诚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My email: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陇原战友之声
一二三四五六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日志分类 ?  ?  ?  ? &全部标题作者内容
林海雪原 :
&&友情链接& 37420 Powered by [
 戎马生涯
峥嵘岁月  Sat 军人,怎能在解甲后倒下?(续2)――
史流新浪博客
三、风萧萧兮
国安[1993]2号/ [1993] 政联字第1号文件出台时,正值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央部署地方超编干部分流,国企改制工人下岗,国家鼓励个人自主创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军两万余优秀军官怀着爱党爱国的赤诚,从为国分忧解难,不给组织添麻烦,甘当时代弄潮儿、创业排头兵的角度出发,作了勇敢的尝试。在组织征求退役意见时,他们大多表示服从组织安排。而在转业和复员的两种选择上,起初考虑得也并不复杂,大多数人连国安[1993]2号/ [1993] 政联字第1号文件都没看到。他们觉得,早就以身许国了,还有啥好说的,大家相信组织,坚信组织是关心我们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组织上叫走,只有同意(当然提出留下未尝不可)。
1、服从的代价
“通知”是以“试行”文件下发的,与之有关的新措施、新标准一项都没有,执行起来不免显得仓促,难点重重,无从下手。别的不说,复员干部的“安家费”怎么算?但是不要紧,千难万难也难不倒“泡机关”的人,根据这些“混爷”的经验,历史上只要有类似的文件,只要没宣布作废就不妨“挖”出来执行。于是他们从绿色铁皮文件柜中找啊找(那时还没有局域网存储系统什么的),经过一枝烟的功夫,呵,果然有,是三十年前的(我的妈呀,还算幸运,再往前查,就是志愿军、八路军、新四军和红军的了)。于是,定下来了。复员干部安家补助费按日总后制定的标准执行,军官们结帐走人时,才发现那是一本尘封已久的厚厚的蓝皮手册。国安[1993]2号/ [1993] 政联字第1号文件出台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依据的是“文革”动乱期间的国发(号文件,执行是1963年我国最困难时期的标准,你说荒唐不荒唐?简直贻笑大方!当时校级军官工资在一千元至一千三百元之间,各地区和军兵种间略有差别。若选择转业由组织安排工作,只能拿几千元转业费;若复员组织不安排工作,根据职务和地区补贴,可拿3万至12万元的复员费。当时他们的惯性思维认为,复员和转业的区别不过是安排不安排、钱多钱少的问题,别的待遇不会大变。谁也没想到执行了这个文件会留下满眼狼籍,一地鸡毛!文件中把复员干部与判过刑的并列,导致地方政府部门误解重重,以后的社会地位仅次于罪犯,尴尬无地。“落霞与孤骛齐飞”是奇景,功臣与罪犯同列,是奇闻呀!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7年12月的一天,时任副支队长的郭文龙正认真组织各中队主官学习邓小平理论,《一九九八年干部复退工作的通知》到了,领导找他谈话。他一直打算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突然间组织要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使他大感意外。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了“服从”,因为这两个字,已伴随他二十四个春秋。面对转业还是复员,他陷入了两难境地。就他个人而言,他觉得当然转业最好。但最终为什么选择了“复员”呢? 一是因为他已参加了部队集资建房,家属楼属军产,背不走,卖又不能卖。二是他妻子还只是个临时工,回原籍根本不好安排,而在驻地,她的事业和那点可怜的收入又不忍抛弃。如果他为了能照顾父母而转业回老家,又势必造成“家属失业,天各一方”,为了维系家庭,他只能作出牺牲。三是因为当时郭文龙父母看病已欠债1万8千多元,他自己参加集资建房又要投资3万多元,如果转业,那笔转业费连付集资款都不够,况且不久后女儿又将面临高考,他不想债台高筑。郭文龙曾天真地认为,“我即使暂时找不上工作,除还债以外,把剩余的钱存在银行,利息也够柴米油盐钱(当时利息高达10.24%),五年以后房权归己,我就是混不下去,这套房子也可换钱度日。”98年3月初,郭文龙回到老家,当父母亲弄清他是“复员”后,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他的弟弟、老师、同窗好友也都纷纷劝他不要走这条“死道”。于是,郭文龙改变了主意。但当他3月16日在陕西把电话打到总队“转业办”要求改转业时,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已于3月14日移交给地方了,再调整已不可能了”(其实,复转工作中,复员改转业、转业改复员、转回原籍返转驻地、转到当地改转原籍、转到这个单位不好、再转到其他单位的司空见惯,有的甚至反反复复好几年) 。郭文龙感觉当头又挨一棒,但仍没有给组织添麻烦,再一次选择了“服从”。
郭文龙回忆说,自从走上复员这条路,便如跌进了万丈深渊,八年的痛苦经历,好似做了一场恶梦。最主要的一条是缺乏配套政策,军队没有和地方挂上钩,地方没有执行文件,属于政策空白。仅此一点,就使他深受其害。当他的档案关系到陕西华县后,有关部门竟然不知道有军官“复员”一说。当郭文龙因病委托在华县工作的战友给他办理户口手续时,主管户籍的副局长竟说:“你们怎么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农村土地政策30年不变,现在回来分土地来啦,这不是制造矛盾吗?要上户口行,自己先写申请,由村委会出具愿意分给他土地的证明,盖上镇政府的公章后再说……”战友非常气愤,三番五次据理力争,但不仅没能说服人家,而且还遭到严厉训斥。郭文龙迷茫了,他参军写过申请、入党写过申请、而现在服役几十年后,回归故里,也要写申请,他不知道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条文哪一条有这样的规定?他认为这对于一个服役多年的军官来说,是莫大的羞辱,对军队来说,也是侮辱,他有一万条理由不写这样的申请。但人家也有“原则”,“你不按我说的办,想上户口连门都没有!”如今,他的档案撂在县民政局,户口还悬在公安局。一个中级复员军官在“第五次全国人口大普查”中竟无法上册,成了没有“国籍”的人!由于档案、户口、组织关系都无处着落,自己和党组织便彻底失去了联系,无法找到党组织,直接接受党组织的关怀教育,无处缴纳党费,成了“非群非党”人士----“没娘的孩子”。一个二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就因为走了“复员”之路,一夜之间便失去了干部的权利、尽党员义务的权利、服预备役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退休的权利、住房的权利、退役后被妥善安置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的权利,等等,简而言之,《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在客观上被全部剥夺殆尽。郭文龙仰天嗟叹,这能怨谁呢?人家地方没有这样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定啊!
2、起点即终点
孙子曰,上兵伐谋。复员军官指挥员出身,并非不懂兵法,他们懂得合纵联横,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知道单兵战术之局限,他们也有草原狼的团队精神。然而无论采取单兵战术和团队作战,均是同样命运。大连复员军官郝晓军碰了无数次钉子,向部队老战友哀诉:“我们复员干部就象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据郝晓军介绍,面对政策陷阱,生存极为艰难,居无定所、体弱多病、工作无望。在此险恶情势下,大连地区复员干部展开了自救行动,成立了由十六名复员军官组成的“大连狼剑废旧物资有限公司”。他们采取股份制形式,每人最少投入3000元人民币(有人连3000块钱都是借的),目的是团结起来,发扬团队精神,真正的实现再就业,达到自谋自救的初衷。他们觉得,除了为了解决个人温饱,还可以回收再生资源,利国利民,减少浪费,为发展大连经济做贡献。这批上校中校少校级军官,调整好心态,心甘情愿地干起了街头“破烂王”。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开始发起到正式办手续,整个过程是难以想象的艰辛,把他们逼近崩溃的边缘。
2008年1月,郝晓军等人正式向市民政局递交了《关于部分军队复员干部组建废品(物资)回收公司的请示》报告。4月初,优抚处人员说:“你们要收废品的报告我看了,我们民政没权批准,你们自己去办手续吧。”于是,他们按照规定的程序,于4月16日在工商规定的范围内租了场地,开始申请工商执照和环保手续,同时申请《再就业优惠证》,因为没有《再就业优惠证》就办不了税收优惠和创业贷款。他们找到劳动保障局,答复是“复员军官没有再就业协议书,不给办理!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可以办,退役士兵和自主择业的军队干部也可以办,但是你们不能办,也不能给你们开这个口子!”复员军官们愕然,觉得实在没道理,就退而求其次,拿出国务院劳社部(2005)17号、28号和168号文件,可是人家根本不理会,也不肯看那些文件。他们愤然,再找省民政厅安置办,安置办给劳动厅和就业处打电话,并且指出有新的文件。经过讨论,他们承认了文件中的“军队退役人员”中包含有复员干部(原来,地方政府各部门根本不晓得我们复员干部也是退役军人)。于是,他们又返市里。在就业处,相关领导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全国再就业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4月份以前,国家考虑到国有企业职工因改革失掉工作,就给他们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再就业,同时也是给他们一个补偿。
第二阶段:2003年4月以后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但是不包括复员干部,大连市某区给个别复原干部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此还被‘省里面’(不晓得是哪个部门或是哪位领导,人家不方便说)给批评了,已经办了《再就业优惠证》的复员干部还没来得及用,又被收缴了。
第三阶段:今年开始的全民就业问题,军队退役人员中可以包括复员干部,但是《再就业优惠证》不能给办,创业贷款可以自己去找金融系统,他们管不着。并且强调新的就业群体中仍然是:一、国有下岗;二、集体下岗;、三、退役士兵和自主择业人员,复员干部要排在最后面(因受国安[1993]2号/ [1993] 政联字第1号文件影响,这批复员干部到底是不是罪犯他们依然吃不透,也不愿管)。
带着失落,郝晓军等人还是不死心。他们又到两个区的小额担保贷款机构准备申请贷款,得到答复是:复员军官组织起来的不在这里办,在哪里办不知道;去年没给任何人办理过小额担保贷款,因为以前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财政局不同意贷款了。
郝晓军们苦恼了,焦虑了,接着反复找门路,他们真的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再找民政局,民政局让再找劳动局,找劳动局,劳动局让找贷款担保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又让再找劳动局;户口所在区让找注册所在区,注册所在区又让找户口所在区,妈呀,天旋地转,晕了。几个月来,他们不知不觉地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圈,被人家像驴一样的赶着走,围着磨盘不停地原地转着。至此,他们的一腔热血已经彻底冷却,还剩下什么?那就是忍耐。他们问苍天:“我们还要忍多久?还能忍多久?”
3、谷底人生
复员军官有一个顺口溜:“管你上校中校少校,复员以后啥都无效,今生做了冤大头,从此脸上再无笑。”几乎所有的复员军官都遇到类似问题。据大多数复员军官反映,他们复员伊始,各种问题和落差便显而易见了,牵涉到移交档案和组织关系,没有单位接受你的档案和组织关系,因为没有相关规定,无先例可鉴;若将档案放劳动服务公司,需交保管费。正象郭文龙所遭遇的一样,许多人都是户口落不下、档案没人接、组织关系无人管。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皇城根也概莫能外。北京一位复员军官说:“当初没地方接受档案,只好把档案袋藏自家床底下,以防小偷当钱袋子偷走。”别的不说,有二十多年党龄的两万三千多名优秀党员,突然之间与党失去联系,无地方交党费,以至抱憾痛失党员资格,这是不是党的损失?是不是政治事故?有没有问责?到底是谁的责任?
据统计,复员军官离队以后通过亲戚、朋友、转业战友帮忙就业的人员,不到总人数的5%,95%以上的复员军官复员失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原因有三:一是复员军官无任何就业政策保障和保护。破产企业的下岗工人,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他们是本地人,中央有政策,地方政府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比如公益性岗位。而复员军官由于是从军队下来的,既无国家政策规定,又未给地方做贡献,地方政府没有给复员军官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条件的政策依据,复员军官从复员那天起就被挂在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空挡上。二是复员军官绝大多数没有适合地方的专业特长,红塑料皮的军队院校的文凭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根本不承认。参军学的是摸爬滚打、排雷破网、开枪放炮,战役战术,复员军官们的原有专业上大多用不上,就业竞争处于明显劣势,加之年龄偏大,且大多在艰苦地区待过多年,留下一身疾病,谁会录用一个老、弱、病、残的人呢?伟乎高哉的公务员大门早已关上并且上了一把“拒”锁,其它行业由于年轻人占大半,技术要求高,难以找到高端的、满意的工作,只能在中、低端,甚至原始、老掉牙、生锈的、张铁林爷爷的爷爷干过的行业里打主意,真可谓“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凄凄。”可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即使最低端哪怕下三烂的行业照样竟争激烈,你死我活。正如古汉民少校所经历的“小生意做不过老太太;打工比不过小青年。”复员军官就不了业,挣不到钱,一切开支都要在可怜的复员费中出。此时,外部世界在日新月异,极速变化,越变越精彩,周围的人们越来越有钱。而复员军官没有来源,坐吃山空,快速致贫致困,走进生存的死胡同就成为必然,用一部老电影名足可以概括复员军官的孤军深入的境地――《风雪大别山》!
据统计,他们参加的职业主要有:技术专业:屠夫(两千年前的技术专业,有庖丁、张飞为证)、厨师(上校)、司机(中校)、开照相馆(中校)、个体医生(中校、技术九级)、公司技术顾问等;非技术专业:收破烂(多个地区的复员军官的大热行业)、卖报纸、打零工(或临时工)、走鬼(粤语,即摆地摊)、守墓人(少校)、看大门(少校、中校)、扛大包(上校)、三轮车夫(中校)、开士多店(女中校)、佃农(向有责任田的农民租地种,中校、上校)、加入农民工大军走四方等;另有合伙做小生意、开小作妨、算命、看风水等。这些人惨淡经营,月收入均在一千元以下。也有一部分人因贫病交加,失去劳动力,连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没有,成为啃妻族(沦为小字辈啃老族的徒弟),有幸运的申请到每月500元救济(中校)。这部分复员军官连同他们的家人,基本处在全国贫困线以下,生活质量不断恶化。
邓盛华中校,湖南常德人,1976年入伍,2000年复员,原海南军区某炮兵团卫生队长。复员后自谋生路收捡破烂,遇金融风暴,捡的破烂卖不出去,亏了一万多,现一天十几元的收入,爱人高血压,孩子读高中,生存艰难。去信访局,信访局介绍到人事局,人事局说只管转业干部,叫去找民政局,民政局又说只管接受档案。实际成了谁也不管的人!从军二十多年的军官,还不如服役二年的退伍兵,过年过节他们还有人慰问;也不如地方下岗职工,他们可以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
在自然地质灾害中,若死十万人,会震惊全球!如汶川地震。政策所造成的复员军官和他们的家人的生态灾难,连同亲属至少牵涉十来万人,却长时间无人问津。对一直以来所遭受到的委屈和不公正待遇,有的复员军官悲愤地说,这样对待我们,简直生不如死!
复员军官中,不少人当初是想开个小公司的。根据工商管理规定,若打算创办公司,最小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十万元(沿海城市标准),这批复员干部领到手的钱大多数不够注册钱。即使东拼西借注册了公司,却没有看到复员军人的任何优惠政策。据查,当时询问工商、税务,得到的答复是根本没有这个政策(后来承认自主择业的退役军官有,但就是没有复员军官的;后来者有,前面趟路者没有,何政策?)。商场历来如战场,波诡云,尔虞我诈,尤其在国家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呈粗放型发展,乱象丛生,缺乏诚信。这些曾经的沙场勇士、雷锋式的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军事专业技术标兵,迷茫了,当初下海创业、曾想大干一场的,冰冷的面孔、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使初涉社会的复员军官不适应。严酷的现实面前,雄心很快就化为泡影。
举世罕见的“复员”生态下,面对困境,这些经过军旅考验的复员军官们依然不甘屈辱,他们以战士的胆识和勇气继续顽强地挺立着、坚持着。在不按常规出牌的战局中,准备决斗的勇士们却看不见对手。他们未战即创痕累累,无比疲惫且求援无望。资金捉襟见肘、家庭难以维系、专业处于劣势、毫无政策依傍、到处冷嘲热讽、缺乏“火力”支援,你说,这仗怎么打?在这样一个四面楚歌、鬼笑神号的奇特战场上,倔强的复员军官们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他们既有唐吉可德式憨勇,又有破釜沉舟的悲壮,既有飞蛾扑火的绚丽,又有慷慨赴死的惨烈。他们无剑可倚,赤手空拳,仅凭一颗滚烫的心和战士的无畏,试图以脆弱的生命个体搏击宏观命运的嘲弄,会是什么结果?结论只能是:成功突围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最后,他们黯然消失在茫茫人海,在这个喧哗浮躁、欲望横流的社会中,被彻底边缘化了。有的甚至过早地走向人生的尽头,悲怆地淡出了这个世界。
在被极端扭曲的自然法则中,这23000名复员军官,难道个个都是无法生存的倒霉蛋吗?答案为否!他们之中不是没有成功者,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政策环境下,竟然也有几个铁血勇士成功突围。除了媒体大海捞针挖掘出的开荒种地、带领群众致富、开国防教育馆的复员军官典型外,笔者发现,在文化氛围、市场环境较好的沿海地区,复员军官的就业和生存概率大大优于西部地区和边远山区。在这里的复员军官,尽管国家不给一分钱,但尚未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英年早逝的比较少。在这样的土壤中,有零星几个人脱颖而出,华丽转身。他们有的刻苦攻读,考取了博士;有的加盟大公司,晋身企业高管;有的成为影视专才,获广电、央视大奖。不过,屈指几个而已。他们是凤毛麟角,是暗淡复员之途的几道熠熠星光。他们固然幸运,但对一个错误政策导致的一场历史悲剧来说,并无示范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这几位精英式人物,说起复员军官因执行国安[1993]2号和 [1993] 政联字第1号文件所失去的一切,照样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士可杀而不可辱啊!在这个问题上,23000多名复员军官的立场表现得惊人的一致,毫无退却余地。
(未完待续)
/forum/viewthread.php?tid=824074&extra=page=1
08:53:16 发表在分类: 中 (535次点击) | 标签: &
Power by , Ver0.7 update a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甲归田 梅八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