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鄱阳中学2012高考高一师资力量

鄱阳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决定国运兴衰、关乎社会和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省、市、县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特制定鄱阳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概况
&(一)取得的成就
&1、义务教育水平得到巩固提高
我县于2006年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进入十一五后,以“两基”迎接国家督导检查为重点,不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义务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通过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到
2010 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比十五末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比十五末下降了1个百分点,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 3%以内, 比十五末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全县青壮年文盲已经扫除。
2、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1)狠抓高中教育。十一五期间,我县高中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高中在校生翻番,
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9年高考,
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200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已启动了鄱阳中学、鄱阳一中、鄱阳二中的扩建工程,完成征地12.1万平方米。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充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规范学校专业设置,切
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专业招生,以专
业办学,靠专业发展的格局。中职招生逐年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县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比十五期间有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普高与职高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3)规范幼儿园管理。启动了全县清理无证办幼儿园活动,通过清理,共取缔无证办园100多所。目前,全县有幼儿园419所(其中
公办幼儿园1
所,私立幼儿园418所),比十五末增加近30所,幼儿入园(班)人数达34700多人,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85%,学前三年入园达65%以上。在园幼儿比十五末增加1万多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3、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继续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为核心,采取充实数量,提高质量等措施,认真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提高培训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通过公开招考教师,
招聘特岗教师等措施吸纳优秀大学生从教,充实了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县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通过
“十大名师评选活动”,“高考奖励基金”,《鄱阳县教师“十不准”及处理办法》等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了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一五期间共增加教师2200多人,到
年底,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6%,99.9%,99.7%,比十五末分别提高&&
了29.8个百分点.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1854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6.5%, 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207人,
占初中教师总数的42.6%,全县共有4650多人次参加省市级教师业务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现有省级骨干教师72人,市级骨干教师125人,县级骨干教师246人。
&4、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义教”、“危改”、“寄宿制”、“薄改”初中 ,
校舍改造等教育基建工程,十一五期间,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工程786个,投入资金万元(含民办),建筑面积340175平方米(含民办)。
二是积极主动争取外援资金,结对帮扶,大力实施援建项目,共争取“援建工程”76个,捐建资金2835万元,建筑面积共15725平方米。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投入5000万元为中小学按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实验桌、凳、柜以及图书等,促进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是扩建部分中小学,扩建鄱阳中学、鄱阳一中、鄱阳二中,加大高中招生容量,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前已完成部分建设用地房屋拆迁;扩建鄱阳镇五一小学,新增
20间教室已竣工投入使用,初步缓解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在城北新区新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湖城学校,以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和满足县城发展对学生入学的需求。
五是通过大力实施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增强了学校发展内涵,使全县中小学校园面貌发生较大改观。现在全县校舍建筑总面积比十五末增加15.59万平方米,
拆除危房10.21万平方米,征用土地50.47万平方米用于教育;配备Ⅰ
类实验仪器设备3套,Ⅱ类96套,自然仪器563套,数学仪器563套,仪器柜(架)2400个,图书柜(架)1800个,课桌凳18万套,小学生均图书达8册,中学生均达12册,
比“十五”末分别增加了2册和4册。
&5、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义务教育经费实现
“三个”增长;三是按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四是足额将中央,省,市下拨的各种教育经费以及县级配套经费拨付到位,无挤占、截留、平调、挪用等现象。
&6、学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学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三为主”的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快教学改革步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四是全面实施《江西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积极组织教师支教工作和农村教师进城跟班学习,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分片区举办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帮助边远学校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具备相应的 发展条件和空间,但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两
基”工作基础薄弱,需要打一场长期的“两基”巩固提高持久战; 二是教育投入需求大,从县城学校到乡村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与
标准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陈旧,需要更新;四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教育发展需求还不够相适应,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育科研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进
程,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强化; 六是乡镇学校点多面广,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办学效益。
二、“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学前教育抓发展、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扩规模、民办教育抓规范”的发展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快速、优质、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鄱阳经济建设的有机链接;
努力构建鄱阳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打造特色明显的学校文化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彻底改变我县千校一面现象,真正做到能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做到既彰显学校特色,又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3、实现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程度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
建立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强力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探索构建0-6周岁儿童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到2015年,县城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5%,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所推进。
(2)根据县城远景规划,在县城城区建成两所大型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基本满足城区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3)到2015年,全县所有乡镇都能按照省定标准建立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10%以上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30%以上达到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其它乡镇中心幼儿园能达到县级示范幼儿园标准。
(4)在农村完小、初小举办学前班或校中园,公办园和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师资由政府统筹,在今后补充师资时,按计划适当招聘录用幼儿教师,并做到逐年增加,力争到2015年公办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公办教师达1500人。
(5)到2014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幼儿骨干教师。
2、义务教育
改善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就近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控制在2%以内、农村控制在3%以内。
(2)2014年之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能有效化解大班额现象。
(3)加大网点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使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减少100所左右。
3、高中及职业教育
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鄱阳中学和鄱阳一中为龙头,以鄱阳二中、私立饶州中学、私立实验中学、私立博文中学积极创建省重点高中为目标,大力扶持省重点中学—油墩街中学,改扩建田畈街中学和乐丰中学,力争在2015年把私立扬帆中学建设成为市重点民办中学,形成我县高中强势资源网;
(2)提升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水平,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建设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使职业教育适应鄱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升学率达80%。
4、特殊教育
(1)2012年前,全面完成县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搬迁工作;
(2)2015年前,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县特教学校的设施设备,改善该校的办学条件;
(3)2015年前,按1:3的生师比配足配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并使其在校生达到100人以上。
5、教师队伍
到2015年,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名师”的比例达10%以上。
6、基础设施建设
至2015年,全县80%以上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达省定标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7、争创教育强县
切实落实县委“大县有大作为”的工作思路,启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实现我县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
三、十二五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县乡两级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县乡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二)保障投入,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建立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县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统一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拨付县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
(三)强化管理,落实保障,进一步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试点工作,统一教师调配,促进师资的均衡配置。
2、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新任教师准入条件,保证新增教师质量;按照新修订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补充农村教师,到2013
年农村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到位,确保各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3、加强党的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配齐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和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能把握教育规律、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实施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不断创新党组织、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学校党(总)支部要设立支部活动室,完善党组织相关制度,添制必要的设备及资料,努力营造学校党建工作氛围。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4、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教学名师。组织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全县农村教师轮训一遍;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打造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队伍。
5、依法维护教师权益。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每年为全县教师办一到两件实事。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四)提高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关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必须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坚持按教育规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
2、推进考试评价和中考中招制度改革
探索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办法,逐年增加均衡生指标到校比例。逐步推行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化管理。按照省、市要求积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实行多元化录取,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3、适当发展高等教育
借助县教师进修学校和省内高校的自学考试及成人高考的优势,实施老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全民素质提高计划;鼓励和支持老师通过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自身素养。挖掘我县“五老”优势,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4、坚持创新引领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重心,以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班班通、堂堂用”为载体,促进我县基础教育手段向现代化迈进。到2013年,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均能达到江西省教育技术和教育装备的配备要求。建立具有丰富资源的教育资源库,利用网络优势,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以打造特色学校为突破口,彻底改变我县千校一面的传统办学模式。继续鼓励支持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把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优势,既提高各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又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五)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研效益,促进内涵发展
教研部门要围绕教育工作重心规划教研工作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抓好重点项目,创造教育亮点,为学校的重大教研活动出谋划策,提炼经验,为锻造学校特色与品牌服务。
1、建立县级教科研基地学校,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学校科研工作,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培训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与知识。
2、优化指导方式,创新工作模式,壮大科研队伍,完善骨干队伍管理制度。结合全县的塑师工程,加强各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培养对象,组建以第一线各学科老师为主全体的教科研队伍,成立校际和校内学科教研协作体,有序开展交流活动,并通过具体的研究项目实践,提高这支队伍的研究实践能力。
3、规范过程管理,完善科研制度,提升研究质量。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学校教科研制度化进程,形成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教研新体制。在有关教科研条例的指导下,组织基层学校修订教科研制度,完善对学校的教研管理,使教育科研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保障机制。
4、加强教科研学科改革与建设,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科研模式,构筑可亲可近的教科研工作平台,争取到2015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教科研格局,使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多元化的研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精英化研究与大众化研究相并存,教育科研走进教师的教学生活,并在共同参与中得到提高。
(六)规范管理,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根据县情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依法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民办学校管理、评估和年检。
到2015年,建设2到3所省重点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达12000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县内20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全部达标,在校生达18000人,重点创建4所特色学校,办成2所市级示范学校。
(七)加强督导,依法治教,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督学并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举,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并行,努力构建和谐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大教育氛围。
1、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加强县政府教育督导的领导力量。建立教育评价归口到教育督导部门统一管理制度,由教育督导部门牵头,会同教育行政及其它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统筹协调教育评价学校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减轻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负担。
2、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加强专职督学队伍建设,按专业化要求,积极选拔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进入专职督学队伍。调整和充实兼职督学队伍,大力吸收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和教育业务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校长、教科研人员、有关行政业务部门的专家进入县兼职督学队伍。进一步做好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组织督学参加督导专题培训,组织督导人员开展教育督导理论及教育督导实践交流等专题研讨,提高全县督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十二五时期教育项目建设规划
进一步优化教育网点,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1、县城中小学规划布局
依据我县人口发展的预测及我县城区现有中小学学生数,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十二五”期间,改造城区部分学校,逐步使这些学校在容量、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基本达标,城区学校发展均衡,中小学平均班额50人左右。
(1)2011年底完成鄱阳二中的改扩建工程,新建一幢6000平方米教学楼,新增教室50间,增加校园面积40亩,化解大班额2500人。
(2)调整五一北路学校网点,将鄱阳三中、东流湖小学和北关小学三所学校撤并,并在原鄱阳三中校址投资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东流湖学校,化解东流湖小学由于校园、校舍面积短缺而导致的大班额现象;东流湖学校今年秋季动工建设,2011年秋季完成整合,整合后的东流湖学校可容纳在校生3000人。
(3)将北关小学改建新的县第一保育院,县第一保育院于2011年秋季动工建设,2012年秋季开始招生。一次性把县第一保育院建设成能容纳在园幼儿达到800人以上的省级示范幼儿园。
(4)重建西门小学。鄱阳镇城西现只有西门小学,而西门小学仅有校园面积4.5亩,容量只有270人,已难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改扩建已成为急需。据统计,居住姜家坝的老村民人口是1680人,加上改革开放后移居到姜家坝的人口,以及“湖城领秀”住宅区的开发,姜夔公园和韭菜湖两岸居民区的建成,五年内,移居到姜家坝的人口会更多,居民将达到9000人,适龄儿童、少年将达到900人,重新建设西门小学非常有必要。
(5)将进修学校附中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将东湖小学并入其中,增设小学部,新建4000平方米教学楼,化解2000人大班额,满足城东小学生入学需求。2010年秋季动工,2011年秋季建成招生。
(6)将湖城学校扩大容量。2011年在湖城学校新建2000平方米教室,化解900人大班额。
2、建设教育园区
根据省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的意见》(赣府发[2010]26号文件)精神,各县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城镇新区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教育园区。为完善我县湖城新区学校网点布局,建议加紧在湖城新区建立教育园区:在教育园区内建设县职教中心、特教学校、第三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县第二保育院,县体育馆。形成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园区。
教育园区实行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规划占地1000亩左右。第一期在2010年—2012年建设,在园区内建成鄱阳县体育馆(占地面积400亩)、鄱阳县职教中心(原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占地面积100亩)、鄱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30亩);第二期2013年—2015年建成,鄱阳县第二保育院(占地面积100亩)、鄱阳县第三中学(九年一贯制,占地面积120亩)。
教育园区的建设,是推进我县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政府巨额的投资,旨在优化办学条件,建成我县一流的融“中、小、幼、成”为一体的教育园区,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现象。
3、农村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依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实施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促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基本实现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差距。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基本满足住校学生生活需求。到2015年争取基本实现一乡一初中,全县公办初中50所左右。
4、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9445万元,完成县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启动谢家滩农业中学的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兴建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适应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的要求。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把鄱阳劳务输出大县打造成新型建设人才大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鄱阳中学2012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