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中国上海政法大学学法学硕士,想到哈佛留学法学博士,难度大吗?一般是几年?一切的费用是多少?谢谢

求教!请问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有什么区别啊?    
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是不是只能报考法律硕士?    
它一共要考哪几门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我知道的是这样:    法律硕士是全国联考的,法学硕士应是各校单招的;    法律硕士只招收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法学硕士主要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    法律硕士可以在职修学分。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满分值为100分)、外国语(满分值为100分)、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满分值为150分)、综合课(含法理、宪法和中国法制史,满分值为150分)共四门,考试时间各为3小时。
  法律硕士是对法律本科生利益的严重侵犯
  有必要搞的这么复杂吗?
  作者:又君 回复日期: 8:44:12 
    法律硕士是对法律本科生利益的严重侵犯    agree!
  作者:flyinair 回复日期: 9:32:17 
    作者:又君 回复日期: 8:44:12        法律硕士是对法律本科生利益的严重侵犯        agree!    disagree!  侵犯哪里了?  有本事继续读法学硕士.  再说,法律硕士本科非法律,硕士期间读法本知识,综合型人才有何不妥?本科读哲学英语或者不搭边的音乐美术,哪有依据说研究生读法律就糟蹋了?法本生研究生阶段研究其他学科也是好事,问题是跨专业难度大罢了.  如果这叫侵犯,那么专业与专业之间还不是相互侵犯.改为相互补充妥当些.  
  楼上说的极好
  法律硕士是不健全的教育体制下的一大垃圾   补充是压根谈不上的
  非法律专业学生只能报考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未必只招非法律专业学生,而实际上,法律硕士以法律专业学生为主。二者区别在于,法律硕士实际经验较多,处理案件能力较强,但英语较差,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法学硕士英语较好,能过六级关,理论水平殊一般不错。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全是垃圾,非垃圾都是反制度的叛逆。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我都见得多了,区别我已说了,没有上下之分。
  楼上的朋友,法硕的英语较差?呵呵,法硕有很大一部分是英语通过专业八级的英语专业考生考的,英语还会较差吗?    呼呼宝就更逗了,法硕是不健全的教育体制下的一大垃圾,也不知你怎么得出这样坚定的结论的。
  TO:长沙臭豆腐,你说的话逻辑上有问题,法律硕士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毕业生,并不代表你说的非法律专业学生只能报考法律硕士,他们一样可以报考法学硕士,
  区别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就不再说了
  法律硕士是适合现代社会专业化发展的新生事物,法学硕士是注定要淘汰的垃圾!就象一百年前中国的新式学堂制和科举制度的关系。不过现在法学派的的遗老遗少们还要挣扎一阵!
  很显然,楼上的各位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带有偏见地来争论这个问题的,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我们需要专业人才,就如法学硕士一般,也需要综合性人才,就如法律硕士。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建设法制之国的必须。虽然两者都有很多的发展缺陷,但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相互间排斥吧。  
  问个问题,法学专业没拿学士学位能考法学硕士吗?  影响拿硕士学位不?
  法律硕士,是从美国新引进的,对应于美国法学院的JD(Justic Doctor),也就是法律博士,注意不是法学博士。该专业和商学院的MBA、管理学院的MPA等一样,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在美国,因为College毕业后都面临一个分流的问题,必须要念一个School,作学术读Graduate School,实践就业读Professonial School(严格的说应该算作‘本科后’教育)。    要想作律师,就必须读JD,才能有报考资格。在美国也戏称这个JD为法学本科,“作律师本科就够了,”而且必须有这个“本科”,否则你就是拿到了法学博士,而没有拿到“法律本科”JD,也当不了律师。    在中国因为考律师没有严格的资格限制,而且法律硕士新引进。引进了这个学位,却没有引进相关的教育体系,所以看起来很怪,单从学位上也分不出什么区别。    但是相信在未来会严格限制法律从业人员的资格,那时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之区别就很明显了。    当前,应该说从引进的初衷来看,法学硕士偏重于学术,而法律硕士偏重于实践。前者意在培养法学家、法学教授;后者偏重于培养法律从来人员:律师、法官、检查官。
  楼山的,中国和美国的社会法制状况不能比,两种土壤冒出来的法律硕士也不能比
      作者:长沙臭豆腐 回复日期: 14:15:16 
    非法律专业学生只能报考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未必只招非法律专业学生,而实际上,法律硕士以法律专业学生为主。二者区别在于,法律硕士实际经验较多,处理案件能力较强,但英语较差,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法学硕士英语较好,能过六级关,理论水平殊一般不错。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全是垃圾,非垃圾都是反制度的叛逆。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我都见得多了,区别我已说了,没有上下之分。        楼上并不清楚两者的报考条件和差别,答案绝对错误。可以在百度搜一下,有很多介绍的。
  长沙臭豆腐,真是无知者无畏,我就是法律硕士。我告诉你,你正好说反了。法律硕士只招收非法本,而非法本既可以考法律硕士,也可以考法学硕士。而且就总体水平而言,法律硕士的英语明显好于法学硕士。原因有二:(一)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都是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上的,英语试卷都是一样的,而且分数线也不相上下。(二)更重要的是,法律硕士中一般有四分之到三分之一本科是外语专业出身。当然我这里说的法律硕士都是指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而不包括五部委的和在职的,要知道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一样,也分三六九等。
  总体上看,法学硕士比法律硕士滥,现在好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还有一些理工类院校都在招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目前也只有那么二三十所重点大学才有资格招。
  法律硕士招收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法律基础课程,相当于法学本科生的课程,而法律硕士主要招收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法律的基础上再学一些比较精深的法律理论等,参加一些法律课题的研究等等
  法硕的朋友们,如果时光倒流,给你们一次上四年法学本科,再上法学硕士的机会,你还会去读法律硕士吗?
  楼上的,我会选择的:).
  法硕的朋友们,如果时光倒流,给你们一次上四年法学本科,再上法学硕士的机会,你还会去读法律硕士吗?    这种话真的表明了法学派的自大和无知!本人本科出身于重点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专业。今年我母校的本科生就业法学院是全校倒数第一,我所在院系就业仍然排在前三名。让我读回去读法学本科,呵呵,就不要开玩笑了。本人现在读法律硕士的目的是五年后做一名成功的证券律师,和那些连帐本都看不懂的法学硕士比起来,在这个圈子里,我们财经本科出身的人信心还是很足的!
  作者:光荣属于希腊 回复日期: 14:39:26   这种话真的表明了法学派的自大和无知!本人本科出身于重点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专业。今年我母校的本科生就业法学院是全校倒数第一,我所在院系就业仍然排在前三名。让我读回去读法学本科,呵呵,就不要开玩笑了。本人现在读法律硕士的目的是五年后做一名成功的证券律师,和那些连帐本都看不懂的法学硕士比起来,在这个圈子里,我们财经本科出身的人信心还是很足的!      就业率低和无知自大有什么关系?法本就业率低是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不等于能力低啊。你学财经又有什么好拽的?你学的三年法硕的知识又能比法本的好到哪里去?看帐本,我辅修会计,我也会看,你以为就你会?不晓得到底是谁无知自大。
  楼上的就不要说大话了,人家的优势是四年财经知识+三年法律专业知识,效用怎么也比你法本的四年法律知识甚至法学硕士的七年法律知识大多了!
  没错,法律硕士的考题基本上与法学本科的期末考试差不多,而在三年的学习中,只有一年学习基础理论,其他两年搞研究。天啊,连基础理论还没学明白就搞研究了,我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里是讨论的地方,不是吹嘘的地方吧??  自己的能力自己知道,四年财经知识+三年法律专业知识与法本四年法硕三年各有千秋,如此计较又有什么意义??  
  那位本科出身于“重点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专业”的朋友,你极有可能成为一名很会赚钱的成功的证券律师,祝贺你!呵呵  学三年法律专业知识的时候可别把前四年学的财经知识忘光了。
  作者:长沙臭豆腐 回复日期: 14:15:16 
    非法律专业学生只能报考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未必只招非法律专业学生,而实际上,法律硕士以法律专业学生为主。二者区别在于,法律硕士实际经验较多,处理案件能力较强,但英语较差,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法学硕士英语较好,能过六级关,理论水平殊一般不错。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全是垃圾,非垃圾都是反制度的叛逆。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我都见得多了,区别我已说了,没有上下之分。    你说的95%错,不要误导别人!
  二者区别在于,法律硕士实际经验较多,处理案件能力较强,但英语较差,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法学硕士英语较好,能过六级关,理论水平殊一般不错    错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哪个学校的法学硕士英语分数线比法律硕士高的(二者英语是同一套试题)。
  又开始了    哎呀~~~~    左手打右手~~~
  吵架真是麻烦,回去看看书吧。都是就业惹的祸,互相攻击何时了啊?停住吧。
  事实上,说法律硕士是垃圾的那位老兄,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典型代表,表面上是对法律硕士的不屑,实际上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嫉妒,我是学会计的,我就是要考法硕,试问那位老兄,在处理经济案件中,给你张会计报表你能看懂吗?????
  自从国家规定法律硕士只能由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报考至今,法硕毕业生只有一届或者两届,就业率和工作效果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我不明白的是,从2000年开始报考法硕的学生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是何原因?法硕的就业前景跟它的报考的火爆程度成正比吗?它的学费如此之高,又是何原因?  请求解答!!!!!!
  作者:又君 回复日期: 8:44:12        法律硕士是对法律本科生利益的严重侵犯  这完全是学校创收的表现
  懂两门专业的当然比只懂一门专业的强,这是常识!特别是对于法律这样的社会性很强的科学来说!
  理论上说,法律硕士由于其批发性和速成性,只能培养出律师(当然在现体制下,法院检察院的也来凑个热闹),而只有法学硕士才有资格搞学术研究,或到法院检察院任职,当然也可以做律师.尽管在现实中很多法学混混远不如优秀的法律硕士学的认真仔细.
  忍不住要上来说说  首先坦白,我是一名法学硕士,而且是在应该说是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读的,就我的亲身经历,在我们学校,首先,学校对待这两者的态度就不一样,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法学界的泰斗,最起码一也是新锐,知名教授。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只能说是中等水平吧。我就曾经亲耳听过一个知名教授对自己的助教说,学校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不得已,因为不想浪费资源。一个从来都没有系统学过法学基础的人,一上来就讲什么格老修斯,龙不罗索之类的,他们也不懂啊,这不是法硕的错,而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错  其次,考上法律硕士的人确实良莠不齐,有一些人确实是为了学习来的,但是也有不算少数的人是来投机的。法律硕士其实很好考,就指定基本教材,考试前狂背即可。而法学硕士呢,除去英语,政治,还有很难的专业课,基本上是要看20-40本专业课书的,需要指出的是,我说的是中国比较好的法学院,而不是现在好多二流大学招的所谓的法学硕士,与其考后者,我宁愿不要做硕士  再次,我负责人的对大家说,现在除去原先就已经有单位的法律硕士,在就业的时候,法学硕士还是比法律硕士的情况要好一些的。  上面有人指出说英语水平的问题,说实话,现在大家都这么注重英文,尤其是能考上研究生的人,英语水平普遍都是不错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交流和文件处理都能应付的,这一点,两者没有什么可比之处。
  无聊。这种争论有意思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都有存在的道理和用处,干吗非得你死我活啊,晕
  看了以上的,结论是:  1、“左岸的草”你说了那么多只能证明你母校的法学院是垃圾,也是跟着当时“法学热”一股脑开的,看看“四大天王,五虎上将”他们的就业率低吗?浅薄!  2、“长沙臭豆腐”有点逻辑不清和小弱智,就不谈他了  3、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各有千秋,专业上肯定是法学硕士高一点,法律硕士应该只比法学本科高一点点,综合上应该是法律硕士占优(感觉有点类似双学位)  4、法学专业考上法学硕士的也不多,很多法学硕士都是其他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  5、搞学术应当是法学硕士占优势,至于说律师,呵呵,好像现在还很少有法律硕士在里面,能不能做好还有待实践
  不好意思搞错了,第一点不是“左岸的草”,是“光荣属于希腊”
  看看“四大天王,五虎上将”他们的就业率低吗?浅薄!    算了吧!今年就是人大法学院和中国政法的就业都不好!
  作者:冰冰茬儿 回复日期: 17:40:21 
    事实上,说法律硕士是垃圾的那位老兄,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典型代表,表面上是对法律硕士的不屑,实际上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嫉妒,我是学会计的,我就是要考法硕,试问那位老兄,在处理经济案件中,给你张会计报表你能看懂吗?????    我不说法律硕士是垃圾,但是我对你后面这句话不认同,“在处理经济案件的时候,给你张会计报表你能看懂吗?”  你们学会计的既然可以学习法律,为什么我们学法律的不可以学习会计呢?你怎么知道我们看不懂会计报表?好多做上市或者投行的律师中不是也有很多法律出身的吗?难道他们都看不懂会计报表?或许我们不会做会计报表,但是我想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律师可以看懂会计报表的。就象是说我不会造汽车,但是我会开。  当然了,现在好多其他专业的来读法律硕士了,但是同样律师中去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人也同样很多。这说明什么,不过是说明大家都是在学习中的。你是读法律专业的也好,其他专业的也好,只要你认真学习,真的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的话,我想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都会很好的系统的掌握法学知识。法学专业的学生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但是也同样有混日子的。其他专业不是也一样吗?学的好学不好不是看你是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是看你到底用心学了没有。有的人或许很瞧不起从部队转业过来的法官,但是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在我家乡有一位我认识的法官,现在是基层法院的院长,是从部队转业到法院的,只有高中学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律,没有读过什么法学法律硕士之类的东西,但是他肯钻研,把最高法院的案例选以及司法解释之类的东西每次都是看十遍左右,认真的去领会他的精神,我和他谈话的时候认为他的水平(理论和实际)比一般学校的教授差不到哪里去。再举例说明,人大的杨立新教授,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大的学生,你们去找他的简历看看,看看他是什么学历,在我的记忆中好象是法学大专,而且好象还是自学考试或者承认考试之类的,有着多年的法律实务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现在应该是给所谓的法学博士在上课吧?  所以说呢,大家不要在这里继续争论了,只要你有兴趣,你有恒心,你认真,不管你是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还是其他专业考的律师,都一样可以成功的。如果你不用心,那什么硕士博士都没有用的。  至于说到中国的法制环境,很多人,包括律师也在抱怨,总把工作上的不如意推到中国的法制环境上去,而不从自身也找一找原因。法制环境的好与坏是靠大家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的,这里面不只是做法律工作的人,还包括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法制环境做点事情的,从你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而不是要等,要靠,等法制环境好起来,依靠其他人去建设法制。  最后一句话:坐而论,不如立而行。
  无聊啊
  真没想到,连学法的人都这么狭隘    干脆禁止跨专业考研算了。你高考选什么专业,一辈子不需换。    工作是看能力的,不是看文凭的。
  这种话真的表明了法学派的自大和无知!本人本科出身于重点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专业。今年我母校的本科生就业法学院是全校倒数第一,我所在院系就业仍然排在前三名。让我读回去读法学本科,呵呵,就不要开玩笑了。本人现在读法律硕士的目的是五年后做一名成功的证券律师,和那些连帐本都看不懂的法学硕士比起来,在这个圈子里,我们财经本科出身的人信心还是很足的!  --------------------------------------------------------    财经本科也不会比法律本科难读,不也算社科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是名校,我们学校法学的分数一直比财经高。就业率排第三只是社会需求的反映而已。你要是本科是应用数学现在从事证券投资那还比较有希望!!你八成是投资做不过人家应用数学毕业的人,才想往证券投资法方向发展吧  
  看热闹,拿三分走人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哥几个别再这磨嘴皮子了!!!
  把自己的本行看透就绝对没错    我朋友还有土木研究生在看司法考试的呢    都一样
  我认为法律硕士着重于法律的实践,而法学硕士着重于法律理论的研究
  据说当年的大学里头,法学,医学和神学是必备的三个专业,当中国的医学已经取消自考的时候,似乎法律仍然处于谁都可以来分一口的境地,即使他们都是涉及人命的东西,法律硕士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诞生的一个并不成功的品种。。。
  还是就业惹的祸!  如果一个法学硕士同时有钳工技师证书的话~他的就业机会一定多过单纯的法学硕士!!
  医学取消自考是因为医学研究需要实验条件,自学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法学需要吗??法学的门槛本来就不高,特别是中国大陆更是这样。人家欧美国家的法律类研究生能大量运用数学公式和演算来写保险法和证券法的论文,中国的法学硕士有几个有这个本事??除了总希望依靠行业垄断来保住自己饭碗以外,大家还是多做点实事吧。
  想不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呵呵,我也是学法律的,要论法学功底还是法律专业的要强一些,当然法硕也有它的优点,因为它是两个专业的产物,知识面要相对广一些,但是大家都知道,成为一名法律人才拥有的不仅仅是法学知识,因为法律不是绝缘的!至于这两种人才,都要经过社会的磨练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因为学校教育是永远也无法代替社会教育的,理论最终要归于实践。
  忍不住说一句,就培养的功效来说,法律硕士是工匠,法学硕士是大师
  就培养的功效来说,法律硕士是工匠,法学硕士是大师    呵呵,“大师”这个词现在好像已经烂了吧!你一说大师俺就想起XX功来了!在现实中,“大师”的外语就是不如“工匠”好,司法考试通过率就是不如人家“工匠”高!怕是意淫大师吧!这个“大师”不做也罢!  
  昏!  三分走人算了  吵得眼睛都看花了  反正自己的路自己走  法律硕士也好法学硕士也好  反正都是法律工作者  我没希望念法律硕士了    干脆禁止跨专业考研算了。你高考选什么专业,一辈子不需换  ================================  这句话是严重同意哦~~~~~~~~想象中~~~~~~~~~~`
  谈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本质区别  -------------时下社会上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只知道法律硕士,而不知道法学硕士。实际上,客观的说二者是两回事,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是学习法律的,但含金量是明显不一样的。     一、招生条件是不一样的,法学硕士必须要求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法律硕士要求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本 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学历的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三年以上。这里的差别在于同等学历可以报考法律硕士,而不能报考法学硕士,且法律硕士必然是原来没有学过法律的。     二、考试试题不同。法学硕士参加的是这几年越来越难,但考生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之大有目共睹;而法律硕士的考试虽然政治理论课、外语考试是一样的,但专业课考民法学、刑法学和综合考试(含宪法、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为全国联考科目,难度有限(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复习教材)。     三、录取比例不一样。法学硕士的录取比例,一般都是在10:1左右,北大等名校更达20:1,而法律硕士一般是3:1。     四、培养方式不同。法律硕士基本是自费,如北大的是每学分800元,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费6000;法学硕士有公费也有自费。     五、教学方式不同。法学硕士分专业采取导师制,每个学生一个导师(教授或者副教授),在读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不断辅导,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理论。而法律硕士不分专业,也没有导师,学习的课程只是法律的基础课,共十二、三门,45学分。最后只不过找个老师辅导一下论文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总体而言,法学硕士无论从本身的考生的素质、接受到系统深入的学习等诸多方面都优于法律硕士。     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二者不分,社会上包括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法律硕士就是学习法律的硕士,殊不知二者的本质区别。而且有的学校,也纵容了这种社会的误解,比如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它们让法律硕士在毕业分配的意见书上自己填写专业:民法、经济法、刑法等随便,使得鱼目混珠,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设置了障碍,甚至产生误导。所以笔者在此直言,以澄清这个常识性的问题。
  又来了,你们有完没完啊    留点气力去关心一下周围那些需要你们的法律知识的人!  难怪以前看见一个学经济的说就见你们法律长期驴子和骡子叫阵
  美国也有J.D.和LLM的区别,难道中国就不能法硕和法学硕士并存吗?
  不过法律硕士最初建立是因为它高额的学费,学校打有捞头
  我想可能法硕给了没学过法律的一个机会去学习法律,抢了原来本科学法律的饭碗,所以迎来很多抨击!    其实能下决心跨专业学法律的,大多在这之前看过不少法律方面的书籍,而本科毕业之后能狠下心读三年书的人最起码会选择一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所以考上法硕的人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而本科毕业之后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已经得到了很大锻炼,可以以比较个性的视角来学习法律。学习的水平非本科时学法律的可比。我想这可能也是法硕过司考的比率比较高的原因吧!    至于学校收费高,我想学校赚它的钱,法硕们学他们的知识,各取所需,又有何不可。    我想正因为法本、法学硕士这些年来的教育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国家才会搞出个法硕来。法硕在中国是个新事物,至于法硕这种教育培养模式是否能够达到其设计者的需求,这只能靠市场去检验。不能说本科不是学法的,法硕这种模式就不行,太武断。
  心灵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争来争去,用自己的血统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不尊重的别人的人怎么可能有大的作为呢?本人是法硕,我很尊重法学硕士,我们没有必要考打压对方来抬高自己吧!为了我们祖国这个伟大的母亲,我们只有奋斗,为了给自的心灵一个交代,不如踏踏实实的工作!
  眼睛都花了    哪一个好考到是反映的很好    
  anuolin所列的几点比较全面,不过也有些错误。  1,录取不一样,不过不是如anuolin所说的那样,我不知道法学硕士的录取率究竟多少,但我知道法硕的录取率是相当的低的,决不是3:1,一般的院校都得接近10:1,好的会达13,14:1或者录取率更小。我记得今年听导航的考研宣传班的时候是朱泰祺老头讲的:去年所报考的专业里最热门的就是法硕。有不相信的可以的上网查找。  2,法律硕士并非都不分导师,南开就分,我确信无疑,因为我朋友就考上了南开,而我学校离着南开很近,对此比较了解。还有其他学校要到第2学年才给分导师。不过,有学校不分导师也是事实。  3,法硕毕业也不象anuolin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各个学校态度不一样。  4,法律硕士也是有公费有自费,不过比例教小,有的学校是没有的。法律硕士公费一般只限于应届生,不知道法学硕士有没有这个限制。比如说今年南开招了80人,有10个左右的公费吧。
  anuolin所列的几点比较全面,不过也有些错误。  1,录取不一样,不过不是如anuolin所说的那样,我不知道法学硕士的录取率究竟多少,但我知道法硕的录取率是相当的低的,决不是3:1,一般的院校都得接近10:1,好的会达13,14:1或者录取率更小。我记得今年听导航的考研宣传班的时候是朱泰祺老头讲的:去年所报考的专业里最热门的就是法硕。有不相信的可以的上网查找。  2,法律硕士并非都不分导师,南开就分,我确信无疑,因为我朋友就考上了南开,而我学校离着南开很近,对此比较了解。还有其他学校要到第2学年才给分导师。不过,有学校不分导师也是事实。  3,法硕毕业也不象anuolin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各个学校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些学校只是为了捞钱那就不好说了。  4,法律硕士也是有公费有自费,不过比例教小,有的学校是没有的,而有的学校比例相对就大些,比如中国政法,华东政法等。法律硕士公费一般只限于应届生,不知道法学硕士有没有这个限制。比如说今年南开招了80人,有10个左右的公费吧。
  反正两个考试是不一样的,招收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关天上有人说自己读法硕,三年见过导师两次    呵呵    小弟学法学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本人是法硕,我很尊重法学硕士,我们没有必要考打压对方来抬高自己吧!    请不要颠倒黑白,是法学派(其实大多是法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就来怨我们)总想通过打压法律硕士的来抬高自己。看看上面全部回帖就清楚了,这样的争论从来都不是由法律硕士挑起来的!
  我就是非法学本科,但是是法学硕士。一般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并没有太多的差别,除非是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劲的人。  给法学硕士配的上课的老师确实要好一些,也就是职称高一些,但说实在的,上课不太认真,经常缺课,因为有名气,外面的活动很多。法律硕士的课程安排得反而要紧凑一些,当然内容相对基础一些。  法律硕士学习阶段没有固定的导师,只有在写论文的时候给你安排一个导师,法学硕士有,但现在很认真负责的老师并不多了。  我觉得楼上的说的很有道理,没必要通过打击对方来抬高自己。  
  妈的,把这贴子封了,这么久了,吵的人心烦!
  我转行了,我实在讨厌法学。而且没什么前途。
  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各有优势,没有必然的谁比谁强,至于说法律硕士是对法本利益伤害的人则绝对是个sb,你手中有金刚钻你怕个pi啊,肯定是整天撬课混日子的家伙才会说这种话,人家读三年,你读四年还搞不定,真是丢脸
  我喜欢看?》????因为我正打算考法硕呢。需要了解情况。。。。。没有想到这里那么热闹。我以后常来啊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法律硕士的出现对任何人学习法律和了解法律有好处。但是对法学的学生来说就有点不利了。我是一位法学学生当然只能站在我着边了!!!
  真服气你们了    吵什么吵啊?    区别有那么重要吗?    最重要的是人
  打算考法硕呢。呵呵。了解情况呢。问一个问题。怎样的条件才能考法律硕士?刚刚看到有人说什么毕业后工作两年?
  作者:ebyter 回复日期: 23:26:37 
    法律硕士,是从美国新引进的,对应于美国法学院的JD(Justic Doctor),也就是法律博士,注意不是法学博士。该专业和商学院的MBA、管理学院的MPA等一样,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JD不是法律博士,准确地说应该是法学第一学位,LLM是法学硕士,JSD为法学博士
  LLM的地位比JD低多了!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全是垃圾,非垃圾都是反制度的叛逆。
  我是九月份即将开始读法硕的。  其实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有什么好争的呢?  一个是学术教育,一个是职业教育,你说谁好谁坏?  着重点不同就不好去比较。  有些所谓的法学派说什么法硕垃圾,什么法硕无非就是法律本科的内容,静下心来想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不错,很多人考法硕没有考法学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法学比较难,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法硕公平,大家起点一样,也用不着到处去寻找资料。而且法硕的入学考试并不象一些人所说什么象法学本科的期末考试,你现在去做一下法硕的入学试题,看你随随便便能考出多少分?法硕竞争也非常激烈,通常在10:1左右,当然差一些的可能是5、6比1,好一些的可以到20比1。    可以说,法硕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是最努力勤奋的一群,他们深知自己法学基础理论的相对欠缺,所以分外努力,从法硕司考通过率每次都在50%以上就可以看出。在同样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法硕真的会比那些法学硕士差吗?我不知道,因为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出来,我不敢妄下结论。    
  法律硕士最新考试信息(法硕新手必看)       
考研加油站
wwchina1          致敬很多考友不明了法律硕士,就像我一样,老是发帖子向论坛里的兄弟姐妹求助,前几天看了一本书,终于有些明白了,现总结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_^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区别  ◎招生条件是不一样的。法学硕士必须要去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法律硕士要求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历)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专科生必须工作两年以上。  ◎ 考试试题不同。法学硕士这几年越来越难考、考生也越来越多,难度之大有目共睹;而法律硕士的考试虽然政治理论课、外语考试是一样的,但专业课考民法学、刑法学和综合考试(含宪法、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为全国联考科目,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复习教材。  ◎ 录取比例不一样。法学硕士的录取比例,一般都在10:1左右,北大等名校更达20:1;法律硕士录取比例一般在8:1,名校达到15:1。  ◎ 培养方式不同。法律硕士基本是自费,如北大的是每学分800元,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费6000元;法学硕士又公费也有自费。  ◎ 教学方式不同。法学硕士分专业采取导师制,每个学生一个导师(教授或者副教授),在读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不断辅导,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理论。而法律硕士不分专业,也没有导师,学习的课程只是法律的基础课,共十二、三门,45学分。  法律硕士的报考条件  ◎ 法律硕士只招收具有国家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历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本科同等学历者一般要求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工作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  ◎ 下列13个着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法律硕士的报名手续和地点  法律硕士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手续、时间相同。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确定的报名点报名。  考生可以填报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两个学校。  法律硕士的教学与择业  法律硕士采取全日制脱产和不脱产两种方式,全日制学习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学习不超过四年。教学上,法律硕士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案例分析,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毕业后,主要从事立法、司法、法律顾问、律师、行政执法等实际工作。          这是偶在考研加油站上转载下来的,供楼主参考哈。  
  楼上这些“信息”就没有一句是真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区别如下:    法律硕士素质之考查         ——与法学硕士的一点比较                作者:郭勇                   如果几何公理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被视为谬误!                        ——霍布斯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在经过复试后已经尘埃落定,即将被录取和不被录取的各有各的打算——或是韬光养晦的等待入学,或是百折不挠的再接再厉。可是对于即将入学和已经入学的法学院的研究生们似乎总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萦绕在脑海中,即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孰优孰劣的问题。抽象的谈孰优孰劣总是让人有种无的放失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在凭一己之印象说话,最终只会沦为意气之争。而谈论这个话题的绝大多数人我相信都最起码具备这样的常识——要想说服别人首先得拿出证据。然而,有人这样做过了吗?没有!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1]的原则对于自诩熟悉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精髓的人而言应该内化为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本能。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持法律硕士比法学硕士素质差的观点的人表现出这种本能。是他们法律学的不好?还是因为有别的原因?没有!恰恰是因为持上述观点的人法律学的太好了,使得他们有意识的回避了这个原则[2]。回避这个原则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势话语权说一些摸不着边际也不能(是不愿意,而不是做不到)举证的胡话,用一句大家都懂的行话就是——不能向敌人提供进攻自己的武器。这一点我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触颇深,然而正是收集资料的经历愈发的坚定了我的想法。                  幸运的是我是北大法学院的一名法律硕士,因为北大的录取制度,我得以收集到可以证明我观点的资料。所有参加北大研究生考试的人的初试和参加复试人的成绩都会张榜公布,以体现招生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这是一项制度。我没有留心去年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入学成绩,也没有耐心等到明年双方成绩的公布,我只以今年即2002年参加复试的双方的考试成绩作为调查样本和写作的根据,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加以证明。如果某些人对我的材料的充分性加以非议,那么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应当先调查然后再发言。                  在对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进行比较研究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比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否则可能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素质”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通过“能力”一词来界定的。“能力”是指“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具有某种能力,就意味着他有掌握和运用某方面知识技能的可能。能力高,则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就比较顺利。”“素质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3]“素质”一词在这里的界定明显要比日常生活中该词所体现的出来的外延要小的多,但这是研究问题的需要,否则将会犯“关公战秦琼”似的笑话。在关于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争论中,用的最多的是“素质”一词。但素质是抽象的,用“某某比某某素质高”的话很难说服当事人[4],然而当我们说因为“某人的成绩高于某人”并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某人的学习能力比某人高”时,应当是很有说服力的,这也正是考试存在的原因——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如果想将争论的问题厘清,我们就应该明确比较的对象——学习能力[5]。                  一 两者素质比较的实证研究                  2002年北大法学院拟招收研究生290人,其中法学硕士110人,法律硕士180人。后因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建成,扩招法律硕士至255人。2002年参加法学院复试的法学硕士有115人,法律硕士有289人。我的统计资料来源于法学院张榜公布的成绩,相信不会有任何的水分。                  在调查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只选取了政治和外语两科的成绩作为比较的对象,因为只有在这两科上,我们才可以找到彼此的共同点,从而避免了无谓的孰优孰劣的争执。对于其余三门专业课,我认为不存在任何比较的必要和意义,因为我们比较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具体学习过什么课程。法学硕士的专业课即使较难也是分内之事,而法律硕士的专业课即使较简单也同样的天经地义,毕竟法学硕士中的绝大多数接受过四年系统的法律教育。不能抓住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律这一点就武断的认为法律硕士的素质比法学硕士差,这就好象拿高考的卷子和中考的卷子比较,你能分出个高低来吗?                  有人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难道高中生不比初中生水平高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对于同一个人而言,这一点是成立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两个相差三个年级的人而言,有时候学习过的经历恰恰可以反衬出当事人之一是多么的名不副实。如果你仍然固执的认为只要学过就肯定比没有学过的素质高,那么美国的JD在入学之前也都是法律教条的门外汉,有多少中国的法学硕士敢挺直了腰杆说我比美国的JD强。只要从法律论文相互引证的资料数量来看,你就会发现中美两国法律水平的高低。有人可能会立即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人家LAST考试题目水平有多高,你能比的上吗?对不起,我要提醒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要忘记小学一年级最简单的加减法和汉语拼音都能拉开考试成绩的差距,回过头来看,中考高考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既定的个人,任何一种考试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大致相近的。如果你要全盘否定中国的考试制度,我还要提醒你的就是,你自己就是从这种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中选拔出来的。你在否定别人的同时似乎也应该把自己考虑在内。只要规则是公开的并为参与者所熟悉,任何一种考试制度都能够选拔人。以今天的眼光观察,存续了1500多年的科举制度特别是自明朝中叶以后开始的八股取士简直就是垃圾制度,可令人费解的是,从那样的垃圾制度中历朝历代又是如何产生出那么多文学家的呢?而且,你又能指出哪个大文学家不是科举出生呢?                  只要你不能否认考试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不能找出另一种比现存优越的考试制度并且经过证明然后取代它,那么在既定的制度下,你就得尊重由此产生的结果。在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之争中,幸好我们还可以找到两个“三公”的平台——政治成绩和外语成绩。政治和外语成绩的可取之处不仅在于在横的方面它们是所有研究生的必考科目,而且在纵的方面它们也是高考必考科目。如果有人觉得现在它们不能够反映水平,那么势必也需要反思一下通过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大学生了——他们是不是这个社会中最优秀的一群人?毕竟选拔他们的考试制度中都包含着政治和外语成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那些高考落榜生鸣不平呢?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绝大多数学者都一致认为高考是中国所有考试中最选拔人的一次考试。如果政治和外语在我们的高考中都不是陪衬,研究生考试中的政治和外语就突然变成了陪衬?不论设置研究生统考科目的目的是什么,统考科目本身就已经变成了学习的素材,进而通过成绩反映了考试者的学习能力。                        表1                分数段 法学政治人数 法律政治人数 法学外语人数 法律外语人数         S&=69 50 174 73 175         70&=S&=79 59 111 37 95         80&=S&=100 6 4 5 19                          A B                  C D                         图1        1为S&=69  2为70&=S&=79  3为80&=S&=100                  表1和图1反映的是参加复试的115名法学硕士和289名法律硕士的政治和外语成绩分布和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参加复试的法学硕士的政治成绩的平均分为70.43,法律硕士的政治成绩的平均分为68.76,这里法学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律硕士要高1.67分。参加复试的法学硕士的外语平均分成绩为68.02,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成绩为68.71,这里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学硕士要高0.69分。                        表2                分数段 法学政治人数 法律政治人数 法学外语人数 法律外语人数         S&=69 45 65 68 66         70&=S&=79 59 111 37 95         80&=S&=100 6 4 5 19                         图2                         A                  B                         1为S&=69  2为70&=S&=79  3为80&=S&=100                  表2和图2反映的是按照当初招生指标调整后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政治和外语成绩分布及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前110名法学硕士的政治成绩平均分为70.88,前180名法律硕士的政治成绩平均分为71.64,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学硕士要高0.76分。前110名法学硕士的外语成绩平均分为68.56,前180名法律硕士的外语成绩平均分为72.23,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学硕士要高3.67分。                        表3                分数段 法学政治人数 法律政治人数 法学外语人数 法律外语人数         S&=69 45 0 68 0         70&=S&=79 59 106 37 91         80&=S&=100 6 4 5 19                         图3                         A                  B                           表3和图3反映的是前110名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政治和外语成绩分布及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前110名法学硕士的政治成绩平均分为70.88,前110名法律硕士的政治成绩平均分为73.55,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学硕士要高2.67分。前110名法学硕士的外语成绩平均分为68.56,前110名法律硕士的外语成绩平均分为74.97,法律硕士的平均分比法学硕士要高6.41分。                        表4                  法学政治平均分 法律政治平均分 法学外语平均分 法律外语平均分         115VS289 70.43 68.76 68.02 68.71         110VS180 70.88 71.64 68.56 72.23         110VS110 70.88 73.55 68.56 74.97                         图4                         A                  B                           通过图、表1、2、3的逐个分析和图、表4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法律硕士除了在第一次比较中的政治平均成绩比法学硕士低外,在其余的比较中皆高于法学硕士。并且随着招生人数的接近(从289/115到110/110),法律硕士逐渐拉开了与法学硕士平均分之间的差距。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法律硕士即使处在统计不利的情况下,也丝毫不比法学硕士在学习政治和外语方面的能力差,甚至大大超过了。即使在第一次的比较中,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政治和外语成绩也是各有千秋。                  具备统计知识的人都知道平均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平均成绩的计算过程是削高补低的,它有其特有的片面性。所以这里有必要计算出双方成绩的方差,借助方差我们可以发现各自成绩分布的均匀性。                        表5                  法学政治成绩方差 法律政治成绩方差 法学外语成绩方差 法律外语成绩方差         115VS289 26.23 22.84 40.75 37.59         110VS180 25.64 11.98 35.01 23.71         110VS110 25.64 9.39 35.01 21.04                           表5的数据显示,法学硕士在所有情况下的方差值都比法律硕士高,这表明法学硕士的成绩分布比法律硕士要不均匀,通俗的讲就是法学硕士的成绩分布比法律硕士贫富不均,法学硕士的成绩中中间阶级的分量不够,低分段阶层在成绩分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法律硕士的成绩分布更加的均匀,中间分段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高分也不少,这是法律硕士平均分较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方差我们可以断言,法律硕士在政治和外语两门课中所反映的整体学习能力比法学硕士要高。               可能有人仍然会认为我的材料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我要强调的是,我的材料反映的是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在可比较方面的学习能力的差异,至于不同的领域,谁也不能先验的认为谁比谁强。如果谁还要坚持说,法学硕士通过专业课反映出来的学习能力就是比法律硕士要高,那么我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法律一共学习了几个年头?你政治和外语又学习了多少个年头?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学的时间长反而学不好却又不能证明自己学习能力较差的这一现象?如果你的理由是你对政治和外语不感兴趣所以你学不好,那么为了迎合你的胃口,国家以后是不是应该在考试制度中推行低分取人制,或者让大家各显其能,把考试科目变的五花八门呢?至于能否行的通,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确定的答案。                  通过图、表1、2、3、4、5的分析,我又产生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但没有办法加以证实),即为什么法律硕士要年年扩招?除了市场的需要,除了考生的需要,除了可以收取高昂的学费,还有什么?市场也需要法学硕士(既然有些人认为他们更加的优秀),考生报考法学硕士的比例在北大可能比法律硕士还要高(这里的高比例并不能证明什么),法学硕士的学费也并不是不能收(以前就曾经收过),既然这些理由不能够成立,那又是为了什么呢?让我们以北大法学院的招生情况为例来加以说明:北大法学院2002年拟招收290名硕士生,包括110名公费法学硕士和180名自费法律硕士。参加复试的法学硕士共计115人,而参加复试的法律硕士竟然增加至289人。法学院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还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她会算这样的一笔帐——每多录取一个法律硕士法学院可以增加一笔收入(法学院和学校关于学费的分成比例不详),而多录取一个法学硕士则只会增加法学院的负担,至少单纯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这样,所以法学院只有扩招法律硕士的冲动。但是,还有一个我们不应该忽视的原因——法学硕士的定位。从我目前了解到的绝大多数法学界学者的观点而言,他们都一致认为法学硕士应该走精英主义路线。如何才能体现出法学硕士的精英特色?答案是:只有在同法律硕士的比较中才能体现这一点。而北大法学硕士的精英主义的口号恰恰是在北大正式招收法律硕士之后才流行起来的,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在某些学者的脑海中就已经先验的分出了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高下。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立刻会豁然开朗:每多录取一个法学硕士,就会在整体上降低法学硕士的素质,因为理论上最后一名的考试成绩是最差的;而在法学硕士素质既定的情况下,法律硕士招的越多,通过考试成绩反映出来的整体水平越低,越能烘托出法学硕士的精英特色。所以说,法律硕士的扩招实在是一箭双雕、一石双鸟的妙招,既能增加法学院的收入,又能在理论上和某些学者的观念中保证法学硕士的精英特色,真是名利双收!                  二 两者素质比较的规范研究                  既然扩招后的法律硕士通过可比较科目的成绩反映出来的学习能力丝毫不比法学硕士差甚至更强,那么在经过3年的研究生阶段教育后,法律硕士是不是会更上一层楼呢?我的保守答案是: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只要没有荒诞的偏见存在(从长期来看,偏见也不会存在,因为发现和纠错是市场的内在属性),从事实务工作的法律硕士将会发挥比法学硕士更大的作用。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将引入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6]。最通俗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事例就是饿汉吃馒头,饿汉吃第一个馒头会狼吞虎咽,第二个也会吃的很轻松,但只要他不具备超大的肚皮,第三个馒头就会吃的比较勉强,第四个可能得硬塞了。我们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在这里就意味着每一个馒头按照次序对于饿汉的效用是递减的。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信每个人都有绝对类似的体验。为什么要在这里引入边际效用递减这个概念,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是统治这个世界的铁律,如果不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约束,饿汉将很愉快(至少不难受)的将世界上所有的粮食吃的一干二净。同样,学习本身也受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约束。神经生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便是所谓的“韦伯定律”——神经元所感受到的外界刺激的“增量”(以“dI”表示)正比于外界刺激的“存量”(以“I”表示)的指数函数,且幂指数小于1(实验测定为0.6到1之间),写成数学公式就更加易懂:这里的“c”是常量系数,“a”就是那个小于1的幂指数。韦伯定律和经济学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对应的。学习过程中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从“大惊小怪”到“小惊大怪”的过程,这就说明相同的知识量给你带来的兴奋越来越少,同时也表明花费同样时间读书所带来的效用越来越小。如果还不能确信,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学者,有哪一位的出书(不能是垃圾,也不能是别人代笔)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法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效用要比法律硕士学习法律所带来的效用要小的多,而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效用理论上是持平的。我们应该对所有的课程一视同仁,因为谁也不能证明法律课程比其他课程具有更大的效用或者相反。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共计         法学硕士 10 9 8 7 6 5 4 49         法律硕士 10 9 8 7 10 9 8 61                                 表6                  在表6中,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学习效用都呈递减的趋势,不同的从第5年开始法律硕士比法学硕士的学习效用要高,最终导致了法律硕士学习的效用之和比法学硕士高12个单位这一结果。12个单位仅仅是抽象观念的具体化,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我的观点及论证方式,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置疑——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什么书都读一点的人的效用是最大的,比如说七年读七个专业的人的效用将达到70个单位。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显然忽略了一点,即专业的设置。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分工,每个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质,而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质需要从业者经过若干年系统的学习,这种要求就成了大学中专业设置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大小需要一个具备双重约束条件的标准——效用总量值的大小和专业效用值的大小。一个人(就象七年读七个专业的那种)如果不具备起码的专业素质,他的效用总量值即使再大,也很难有用武之地,因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可能不需要万金油这样的职业。对于七年读七个专业的人而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仍然起作用的,因为他每多读一个专业所增加的实际效用相对于其名义效用值是递减的[7]。        法律硕士3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不是能够达到专业化的要求呢?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北京大学要求毕业的每个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课成绩为40至50个学分,换句话说,只要修满了学分,该学生在理论上就是合格的专业人才。法律硕士必须修满的45个学分中,除了政治和外语两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外,其余都是专业课程,大约共计39个学分。所以在理论上,只要能够顺利毕业的法律硕士按照国家的标准就是合格的专业人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我所了解的周围同学基本上在第一学年就已经至少修完了35个学分,只要坚持这样的学习进度,每个法律硕士都将超额完成学习任务。既然能够证明法律硕士比法学硕士在学习效用上的优越性,那么有没有继续设置法学硕士的必要性呢?我想还是有的,因为假设法律科学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和别的学科没有共通之处,那么别的专业的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可能就是很肤浅的,所以一些复杂、高深和比较玄的理论问题就只能交给读过法律的法学硕士来处理。这不是我杜撰出来的理由,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或者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总是挂在一些人的嘴边。然而,法律真的是一门与世隔绝的学科吗?法律决不是真空中的学科,法律硕士的专业背景对于掌握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精髓、解决法律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法律硕士的复合型优势是不能用口头加以否认的。提出不同观点的人可能会指出,法学硕士也不是只读法律,主动或被动的都会涉及法律学科外的事实,凭什么说只有法律硕士具有复合性。这个观点看似成立,其实不然。如果法律硕士不能够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那么法学硕士肯定连复合型人才的边都摸不着,复合型人才会不会成为人类社会的另一个乌托邦呢?如果法学硕士也多少具有一点复合性的话,那么法律硕士的复合性是必然成立的,没有理由你法学硕士学过一些别的专业知识就能够复合,而法律硕士再怎么学习法律知识也复合不了。所以最理想也最合理的答案是:法学硕士以极端的专业化见长,而法律硕士以复合性取胜。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应该相互承认对方的优点,因为如果不把专业的定义限制在学什么的范围内,法律硕士称号的本身就一个以广度为特征的专业,而法学硕士称号则是一个以深度为特征的专业。以深度见长的法学硕士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了,这就是法律硕士专业诞生的直接原因。法律硕士的任务不是成为法学硕士的补充,相反是要替代他们,解决法学硕士不能解决的问题。弄清楚了这一点,单纯以市场需求为标准来考察双方的优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三 非法律专业考生的明智选择                  在教育市场只存在法学硕士一种商品的情况下,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只有一种选择,法律硕士专业的设立打破了这种独家垄断的局面。老子有云:少则得,多则惑。我们的考生会不会也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呢?经过论证,我得出的答案是不会,但是有一个前提——每个考生都是理智的,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法学硕士的招生对象是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专业的限制;法律硕士的招生对象是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的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法律专业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国家对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限制是明智的,既避免了法律硕士入学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又提高了法律硕士的整体素质,同时国家设置法律硕士专业的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非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法学硕士而不是法律硕士的现象,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理由不外以下这两种:第一,为了从事理论研究;第二,法学硕士不收高昂的学费,经济上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开支。表面上看来,这两条是足够充分的,但是稍加分析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一条站的住脚。                  第一条的成立需要两个限制条件:1 读法律硕士将不会从事任何的理论研究;2 研究做到法学硕士的水平就已经足够。第一个限制条件没有必要讨论,因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法律硕士不做也做不了理论研究。第二个限制条件如果成立,那些报考法学硕士的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将来是不应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因为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具有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任一学位即可,他们没有必要在开始起步时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而且在理论上,法学博士应该是按照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来录取的。对于想继续深造的法律硕士,非法律专业背景对于学术中的创新具有先天的优势,而法学理论的进步与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关于这一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已经有了定论。可能有人会坚持说:做学问,法学硕士的理论水平也够了。我不否认法学硕士的理论水平不够,因为博士的头衔对于认真做学问的人而言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但我们不妨考察一下究竟有多少法学硕士毕业后一心一意的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毕业去向 读博 教学科研 出国 实务工作 情况不详 共计         人数 12 12 9 65 3 101                                 表7[8]                  表7反映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0年毕业的101名法学硕士中,只有12人以法学硕士的身份从事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比例不到8%,65%的毕业生都从事了实务工作。在12名进入教学科研机构的人员当中,大约又有一半左右可能是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因为在表中我发现了好几名毕业生留在了北京大学或本身就是北京大学的工作人员[9]。所以,真正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法学硕士非常的少,想继续深造或做研究的都选择了读博或出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没有法律硕士专业以前,法学硕士的最主要作用是为社会输送实务人才[10]。可见,非法律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法学硕士立志从事理论研究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条理由只会在不能用经济分析眼光看待问题的人的脑海中成立,因为他们没有区分财富的现值和未来值。打个比喻,你现在有100元,这是现值;10年后,这100元可能会变成150元,这是当初100元的未来值,在理论上现在的100元和10年后的150元是完全等价的。反过来说,10年后你将拥有150元的财富,意味着现在你已经拥有了100元的财富了。现值和未来值之间是可以通过计算方法相互折算的。                  现在假设一个非法律专业的考生[11]打算报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他是考法律硕士还是考法学硕士合算呢?这里仍然以北大法学院为例。如果这个考生的学习能力相当的不错,那么认真努力半年,他可能就会被录取为法律硕士。但是,如果他想考取法学硕士,他就得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他首先必须得自学完法律本科的主干课程,按照北大法学院本科生的教学计划,这一阶段大约需要两年。所以,粗略的算来,考法学硕士仅仅在时间值上就至少比考法律硕士要多花一年半的时间。[12]这仅仅是个保守的数字,我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赞扬之声:我的朋友,某某某,在北大蛰伏了三年,除了读书听课之外什么都不做,一心要考上北大法学院,在前两(或一或三甚至更多)次失利的情况下,今年终于如愿以偿。真让人感动,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在为他感到这里的骄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这样做到底值得与否。                  同样一个非法律专业的考生,考取法律硕士可以节省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考取法学硕士可以节省大约50000元[13]。用两年时间换取50000元,这个买卖表面上显得并不赖,实质上吃的亏很大。假设有两个考生,一个在23岁大学毕业时考取了北大法律硕士,另一个在23岁大学毕业后额外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考取了北大法学硕士。短期的结果是第一个考生将会比第二个考生提前两年工作,长期的结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在给定平均寿命和工作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个考生将比第二个考生多工作两年,没理由认为谁比谁一定长寿或者工作寿命更长。假定两人都工作到65岁,第一个考生的工作经历按照时间排序为:1,2,……38,39;第二个考生的工作经历按照时间排序为:1,2,……36,37。两者一比较你会发现第二个考生比第一个考生少工作了最后的第38和第39两年。参照世界上任何一个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律师收入水平,年长的资深大律师收入都是很高的,这同律师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第一个考生在开始时多支付的50000元是用来换取比第二个考生多工作最后两年所获得的收入。现值50000元在42(读书的3年加上工作的39年)年后的价值是多大呢,经济学家用实证的方法测算出在一个发展比较稳定的社会里,年均实际利率大约是2%,根据2%实际利率计算出50000元的未来值大约是114862元。但是40年后一个已工作了37年的资深律师的最后两年的实际收入可能会是多少呢,具体数字可能不好枉加猜测,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今天的一个已工作了20年的从名牌法学院毕业的律师的收入水平,我相信绝大多数都远远高于114862元,这仅仅是现值。所以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弃法律硕士而取法学硕士是极不明智的举措。                  既然以上两点理由都不能成立,又如何来解释非法律专业考生报考法学硕士的现象呢?真实的原因是:第一,法学硕士教育开展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而法律硕士是近几年才开始正规招生的。也就是说在法律硕士开办之前,一个考生如果想获得一张较高层次的法律专业的文凭,他除了法学硕士之外别无选择。但是当法律硕士出现之后,他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因为他是欲罢不能,他的沉没成本太大。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一旦投入就没有办法收回的投资[14]。只要该考生自信下一年肯定能够被录取,他就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和理由,毕竟先前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再说我们也不能先验的认为每个考法学硕士的考生,在其转考法律硕士的时候都能考上,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现实情况中就是有学习能力的高低之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北大法学硕士的录取比例相对法律硕士较高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15]。法学硕士教育开展了20多年,而招生人数的相对较少必然使考生一年比一年为多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考生积压,由于沉没成本的缘故使得考生不舍得放弃。分子没有多大变动,而分母以加速度增长[16],录取比例不低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只要法学院在今后的法律硕士招生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负责任的态度,20年后的法律硕士的招生比例就决不会比现在的法学硕士低。                  第二,法学界充斥的关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孰优孰劣的争论使得一些考生误入歧途。如果不是真诚的想仅以法学硕士的身份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那么某些考生的选择恰恰反映了他们在分析自身前途问题上的短视。既然是推行市场经济,就应该对市场的发现和纠错功能有信心,偏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灰飞湮灭。处在一个变动的时代,被偏见所迷惑从而不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考生实在算不得精英。                  在我看来,以上两点理由是十分充分的。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我可能遗漏了某些在个别考生身上成立的理由,但是我相信那些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当然了,如果有人愿意不吝赐教,那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好了,真实的命题是不害怕的检验的。                  四 争论的真实原因                  为了继续我们的讨论,让我回顾一下表7的数字和凭借表7得出的结论。既然法学硕士的就业导向已经偏离了其当初招生时的初衷,那么关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争论的出现也就很自然了。“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法律硕士的出现,必将对法学硕士的就业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威胁。就我在北大法学院的就业信息专栏中所获得的信息而言,虽然北大法学院至今还没有一届通过统考的正式法律硕士毕业[17],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有了明确的需求。相反,对于法学硕士的需求,主要是一些教学科研机构。法学硕士先前的就业主战场今后也将是法律硕士就业的主战场。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在就业市场中,彼此已经成为了相互替代的商品。替代商品出现的好处就在于为社会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也意味着认同。既然法学硕士的专业纵深优势在某些人看来是那么的压倒一切,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单位舍法学硕士而取法律硕士呢?理由很简单,成本太高。这里的成本,决不是招收毕业生的单位考虑到自己实际上用不到如此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没有人会&嫌自己碗里的肉多&,毕竟人才起点高有备无患,同时还可以省去未来的培训费用。这里的真实成本其实是改变法学硕士思维定式的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与未来职业有关知识的成本。                  从中国的法制的大环境来看,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作为法律人应当是一个共同体。但是从小范围来看,两者又是相互竞争的两个利益集团。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泾渭分明,攻击法律硕士不仅不会给法学硕士自身带来任何的负面效应,反而会提升自己的价值,因为市场可以轻易的将两者区分开来。只要你不将法学硕士看作一个个君子,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的激励去贬低法律硕士,从而获得在市场中的先天优势。只要你也不将法学院的教授看作一个个圣人,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产生偏见,他们的学生完全可以演绎出现代版的三人成虎的闹剧。事实就是如此!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有的仅仅是利益。                  五 关于统计资料的一点说明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三次比较是按照115VS289、110VS180、110VS110的顺序进行的。由于我不能获得原始资料,并且有些数据的收集在开始时被我所忽略[18],所以在比较政治和外语的成绩时,我无法按照总分成绩取法学硕士的前110名和法律硕士的前180名及110名。但是有理由相信,这一点遗憾对两者的影响是轻微的。首先,我严格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各门成绩中筛选出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中前110和180名,两者的标准是完全相同的;其次,从289到前180和289到前110之间的巨大名次差距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统计资料与现实的吻合。因此,图表中的数据虽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幅度将会是很小的。因为我们有115VS289情况下通过完整资料得出的保底数据,并且对于任何一个考生而言考试成绩的畸轻畸重是十分罕见的。                              
  早点看到就好啊!!!!!!!郭勇 牛人!!!!!!!
  法律硕士也是为大家提供了多一个选择。  我是本科在读,不知道求职中法硕和法学硕士到底谁更吃香。  但是,我觉得很多法学院都不太重视法律硕士,包括住宿、授课安排等等,甚至很多活动也是将他们忽视或者单列出来的。种种原因吧,大家对于他们总有种花钱买文凭的感觉,以至于法学硕士学生甚至法学本科学生都对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歧视。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创造法律硕士,但既然招收了他们入学,也就应该给予应有的对待。否则,形同鸡肋,没什么意思。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