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电脑硬件知识识

我要学习电脑硬件的知识看什么书?_百度知道
我要学习电脑硬件的知识看什么书?
  可以看:电脑硬件不求人系统套书、电脑硬件工程师、这方面的书太多了。到书店自己选选择看吧。但要注意以下要求:  1、如果是菜鸟,就先从最基础的入手,买一本电脑硬件介绍的书就可以了。如电脑硬件不求人。  2、如果是已有点功底了想学习硬件维修,就得买一些相关硬件维修方面的书。  3、如果是想了解硬件电路设计与原理,就得买一些原理方面的书,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脑的学习最好的途径当然是电脑和上网,或者自己找资料,而不是什么书本,书本的更新速度是跟不上电脑硬件的发展的· 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就到这里来问,网上很多
学习电脑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微型计算机杂志出版的杂志增刊大概在十一月分上市(每一年都有)微型计算机(我们的口号 我们只谈硬件)
微型计算机
你可以在百度视频中,观看电脑硬件应用与维护,比看书籍学的知识多呀,还理解的快呀!
《电脑爱好者》挺好的 价格还不贵一期6块 每个月两期 主要是这本杂志能跟上产品的更新换代 我已经定了两年的了 感觉不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电脑硬件基本知识教程总集
  南北桥总线
  Hyper Transport总线
  它是由AMD、Apple、Broadcom、Cisco、NVIDIA、SGI、Sun Microsystem和Transmeta等联合开发的一种主板总线技术。Hyper Transport是一种新型、高速、高性能的点对点总线技术,它可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短的反应时间。Hyper Transport最突出的技术特点在于,它可以为主板南北桥芯片提供高达8GB/s的数据传输带宽。    目前,市场上的K8芯片组都支持Hyper Transport总线技术。
  Hub-Link总线    它是Intel开发的一种连接ICH(北桥)和MCH(南桥)的高速并行总线,可在1个时钟周期内传输4次数据。该技术最早应用于i820芯片组,并先后推出了1.0、1.1、1.5和2.0等多个版本。1.0版本的Hub-Link总线工作频率为66MHz,并可提供266MB/s的带宽。而2.0版本的总线位宽由8bit扩展到16bit,相应地,数据带宽也提高到1.06GB/s。
  V-Link总线    它是由VIA(威盛)研发设计的一种南北桥芯片之间的总线连接技术,最早应用于KT266和Apollo Pro266芯片组产品。V-Link总线的数据位宽为32bit,数据传输带宽和Hub-Link 1.0一样,也是266MB/s。随着V-Link技术的逐渐成熟,现在主流的为8× V-Link,即8bit,带宽为533MB/s,而针对VIA最新的K8T890系列芯片组设计的Ultra V-Link为16bit,带宽高达1066MB/s。
  MuTIOL总线
  MuTIOL的全称是Multi-Threadde I/O Link,中文名为“妙渠”。它是SiS公司开发的总线技术。最早应用于SiS635T和SiS735芯片组。MuTIOL总线提供1.06GB/s的带宽。    MuTIOL总线由8条独立的数据总线组成,南桥芯片中的PCI设备、AC’97音频、Modem和以太网控制器等八个设备都拥有一条独立的通道与北桥芯片连接,每条通道各具备133MB/s的带宽。    现在,SiS推出了MuTIOL技术的一种扩展局部总线——HyperStreaming。作为MuTIOL技术的延伸,HyperStreaming可以提供最高1.2GB/s的带宽,从而能更好地发挥MuTIOL高带宽的优势。&
接口和封装    CPU的接口类型是指CPU在封装时根据需要采取的接口形式。目前CPU都采用针脚式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一般用针脚数来表示,比如,Socket 478、Socket939、Socket754等。    封装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目前CPU的封装大多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包装起来,这些材料能起到密封和提高芯片电热性能的作用。由于现在处理器芯片的主频越来越高,引脚数越来越多,因此封装的外形也在不断改变。目前Intel Pentium4处理器采用的是FC-BGA2(第二代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封装技术,而AMD的Athlon64系列CPU则采用mBGA(微型球状针脚栅格阵列)封装方式。(本文是电脑知识网
推荐文章)  CPU的核心    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例如Pentium 4的Northwood、Prescott等)。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核心面积、工作电压/电流等。因此,核心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PU的性能。一般说来,新核心的CPU往往比老核心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也称制程,它表示一种半导体工艺尺寸,它是指在一块硅晶圆片上集成的数以万计的晶体管之间的连线宽度。制造工艺一般是用微米(μm)或纳米(nm)作为衡量单位(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0)。自1995年以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的发展十分迅速,先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一直发展到最新的90纳米。制造工艺的提高,意味着CPU的体积将更小,集成度更高,功耗也会降低,而性能却会提高。  步进版本    步进的英文原文是“Stepping Level”,它用来表示处理器部件的生产工艺,它的版本会随着整个系列处理器生产工艺的改进而增加。一般来说,一个新的处理器产品的第一个“Stepping”版本用A0表示,随着生产过程中对处理器功能性问题的修正或生产工艺的改进,“Stepping”的版本也会不断增加(即用C0、D0等来表示)。因此,采用较新步进版本(也就是字母比较靠后)的处理器性能要更好一些。  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Hyper Threading)的原理来自于x86平台的同步多线程(SMT)技术:系统只使用一块CPU,利用特殊的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操作系统误以为系统内有两块物理CPU,并同时向 “两”块CPU发送两条线程(即两个单独的代码流),使每个“处理器”都能进行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非常好我支持^.^
不好我反对
相关阅读:
( 发表人:admin )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提 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电脑硬件知识之菜鸟必看的主板接口知识大全[图文]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1-01 12:19:02
主板作为电脑的主体部分,提供着多种接口与各部件进行连接工作,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主板上的各种接口与规范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更新换代
主板作为电脑的主体部分,提供着多种接口与各部件进行连接工作,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主板上的各种接口与规范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更新换代。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CPU接口,Intel方面,有奔腾、酷睿2系列的LGA 775,酷睿i7的LGA 1366接口,i5、i3的LGA 1156;AMD方面也从AM2升级到了AM2+以及AM3接口。其他如内存也从DDR升级到最新的DDR3,CPU供电接口也从4PIN扩展到8PIN等。面对主板上如此多的接口,你都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主板中如此繁多的接口,你全都认识吗?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主流主板上的各种接口进行介绍,使用户能清楚、明白主板上各种接口的作用。
1、CPU接口
 首先是CPU接口部分,目前PC上只有Intel和AMD两个公司生产的CPU,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接口,而且同品牌CPU也有不同的接口类型。
Intel芯片组主板分为:Intel的LGA 775接口;IntelLGA 1366和LGA 1156接口
  Intel的CPU采用的是LGA 775、LGA 1366和LGA 1156这三种接口。除了酷睿i7系列采用的是LGA 1366接口,酷睿i5和i3采用的是LGA 1156,市面上其他型号的CPU都是采用LGA 775接口,可以说LGA 775仍是主流,各种接口都不兼容。在安装CPU时,注意CPU上的一个角上有箭头,把该箭头对着图中黄色圆圈的方向装即可。
IntelLGA 1366和LGA 1156接口
AMD芯片组主板分为:
  2009年2月中,AMD发布了采用Socket AM3接口封装的Phenom II CPU和AM3接口的主板,而AM3接口相比AM2+接口最大的改进是同时提供DDR2和DDR3内存的支持。换句话说,以后推出的AM3接口CPU均兼容现有的AM2+平台,通过刷写最新主板BIOS,即可用在当前主流的AM2+主板(如AMD 770、780G、790GX/FX等)上,而用户也不必担心升级问题。
AM2+接口(左)与AM3接口(右)对比
  我们来比较一下AM3与AM2+两种接口的区别,上图左是Socket AM2+接口,拥有940个针脚;上图右是Socket AM3接口。红色圈的位置就是针脚不同的部分,可看到AM3比AM2+少两个针脚,也就是938针。
AMD的AM2+接口
  AMD的CPU主要采用的是AM2+和AM3接口,AM2与AM2+都是940针,且AM2+向下兼容,所以现在基本没有AM2的主板了。由于针脚数目不同,Socket AM3插座没法安装Socket AM2+或更早的处理器。另一方面Socket AM3接口封装的CPU仍然可以在Socket AM2+/AM2插座上安装。因为Socket AM3在性能方面和AM2+几乎没有区别,所以目前采用真正AM3插座的主板几乎没有。
内存插槽、扩展插槽及磁盘接口:
DDR2内存插槽
DDR3内存插槽
 内存规范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SDRAM到DDR SDRAM,发展到现在的DDR2与DDR3,每次升级接口都会有所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在外型上不容易发现,如上图第一副为DDR2,第二幅为DDR3,在外观上的区别主要是防呆接口的位置,很明显,DDR2与DDR3是不能兼容的,因为根本就插不下。内存槽有不同的颜色区分,如果要组建双通道,您必须使用同样颜色的内存插槽。
目前,DDR3正在逐渐替代DDR2的主流地位,在这新旧接替的时候,有一些主板厂商也推出了Combo主板,兼有DDR2和DDR3插槽。
 主板的扩展接口,上图中蓝色的为PCI-E X16接口,目前主流的显卡都使用该接口。白色长槽为传统的PCI接口,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接口了,拥有10多年的历史,接如电视卡之类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最短的接口为PCI-E X1接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基于该接口的设备还不多,常见的有外置声卡。
有些主板还会提供迷你PCI-E接口,用于接无线网卡等设备
SATA2与IDE接口
横向设计的IDE接口,只是为了方便理线和插拔
 SATA与IDE是存储器接口,也就是传统的硬盘与光驱的接口。现在主流的Intel主板都不提供原生的IDE接口支持,但主板厂商为照顾老用户,通过第三方芯片提供支持。新装机的用户不必考虑IDE设备了,硬盘与光驱都有SATA版本,能提供更高的性能。
 SATA已经成为主流的接口,取代了传统的IDE,目前主流的规范还是SATA 3.0Gb/s,但已有很多高端主板开始提供最新的SATA3接口,速度达到6.0Gb/s。如上图,SATA3接口用白色与SATA2接口区分。
SATA2接口与SATA3接口&
主板其他内部接口介绍:
4PIN CPU供电接口
8PIN CPU供电接口
 随着CPU的功耗的升高,单靠CPU接口的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早在Pentium 4时代就引入了一个4PIN的12V接口,给CPU提供辅助供电。在服务器平台,由于对供电要求更高,所以很早就引入更强的8PIN 12V接口,而现在一些主流的主板也使用了8PIN CPU供电接口,提供更大的电流,更好保证CPU的稳定性。
 这就产生疑问了,一些电源只提供4PIN接口,没提供8PIN,两者能兼容吗?答案是可以的,如果电源上只有4PIN 12V接口,接在8PIN的主板上是完全没问题的,该接口使用放呆设计,只有一边可以接入。另外虽然有4PIN转8PIN的转接线,但由于是同一条线路输出,转接与否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CPU风扇接口
 Intel从915主板芯片就开始引入了4PIN风扇接口,比起传统的3PIN,该接口最大的改进是支持PWM温度控制,可根据CPU的温度对风扇进行调速,用户可以在BIOS设置这个温度的范围,使散热效能和风扇噪音处于一个平衡点。
机箱接线位
机箱接线位
 上图彩色的针脚位是机箱接线部分。接线时注意正负位,一般黑色/白色为负,其他颜色为正。其中PW表示电源开关,RES表示重启键,HD表示硬盘指示灯、PWR_LED表示电源灯,speak表示PC喇叭。MSG表示信息指示灯,与机箱的HD_LED相连来表现IDE,或SATA总线是否有数据通过。
24pin主板供电接口及其他
&目前ATX主板的最新规范是ATX 12V 2.31,从ATX 12V 2.0开始,采用了双12V供电设计,主板的电源接口就从传统的20PIN升级为24PIN,兼容传统的20PIN电源。因为显卡的功耗越来越大,需要外接12V电源供电,为避免大功耗显卡和CPU抢电压而设计12V供电方案,多出的4PIN主要是为PCI-E显卡供电的。如果不是用大功耗显卡,只接20PIN也是没问题的。另外LPT与FDD接口基本已经淘汰,普通用户不需要用到。
前/后置接口接线处
 图中的黄色接口是前/后置USB接口的接线处,在高端的主板上还提供了人性化的设计,能避免接错线而烧毁主板,一般用户在接该线时,可以参考主板说明书。两端白色的是COM口和IEEE 1394接口。
主板外部接口介绍:
主板的外部接口大全
整合主板的外部接口
  VGA、DVI和HDMI都是视频接口,用于连接显示器。VGA是传输模拟信号,DVI和HDMI能传输数字信号,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与DVI相比,HDMI主要优势是能够同时传输音频数据,在视频数据的传输上没有差别。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视频接口叫&DisplayPort&接口,简称DP接口,同样能够传输音频。
  上图中还有一个光纤音频接口,很多朋友仅知道是光纤接口,但不知做什么用的,是否能插光纤网线?答案是否定的。该接口仅为高端音频设备传输音频信号。
  e-SATA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外部接口技术标准,简单来说e-SATA就是SATA的外接式界面,拥有e-SATA接口的电脑,可以把SATA设备直接从外部连接到系统当中,而不用打开机箱,但由于e-SATA本身并不带供电,因此也需要SATA设备也需要外接电源,这样的话还是要打开机箱,因此对普通用户也没多大用处。  e-SATA上面是IEEE 1394接口,IEEE 1394接口最大的优势是接口带宽比较高,其在生活中应用最多是高端摄影器材,这部分应用人群本来就少;加上更多用户采用USB接口来传输储存卡上的数据。因此,对于绝大部用户来说,IEEE 1394接口也很少用上。
USB 2.0与e-SATA结合的USB PLUS接口
  请注意,上图的下端两个接口并不是e-SATA,而是USB 2.0与e-SATA结合的USB PLUS接口,外观上比e-SATA更厚点。USB PLUS接口是爱国者2009年发布的,目的是解决e-SATA没有提供供电的缺陷。
USB PLUS原理图
 通过与USB接口结合,获得5V供电和3.0GB/s的传输速度。同时,它也可以单独接USB接口或e-SATA接口,十分灵活,因此如今也很受欢迎。
非整合主板的外部接口
 众所周知,USB 2.0的理论速度是480Mbps,而SATA2接口也已经是3Gbps,USB 2.0早已成技术瓶颈。而USB 3.0的理论速度是4.8Gbps,也就是说性能提升了10倍。目前一些主板厂商已经推出了多款带USB 3.0接口的主板,价格比普通的仅贵50元左右。但由于刚起步,目前支持USB 3.0的设备还很少,现在对普通用户来说还意义不大。
基本被淘汰的打印机LPT接口和COM接口仍存在一些主板上
 另外,从有些主板上我们还能看到LPT并行接口(图中很长的粉红色接口)和COM串行接口(9针绿色接口)。串行接口,简称串口,也就是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并行接口,简称并口,也就是LPT接口,是采用并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这两个接口的功能基本上已经被USB所取代,普通用户没必要用到。
音频接口:
最后我们来看下音频接口部分,它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接口 2声道 4声道 6声道 8声道 蓝色 声道输入 声道输入 声道输入 声道输入 绿色 声道输出 前置扬声器输出 前置扬声器输出 前置扬声器输出 粉红色 麦克风输入 麦克风输入 麦克风输入 麦克风输入 橙色&& 中置和重低音 中置和重低音 黑色&& 后置扬声器输出 后置扬声器输出 后置扬声器输出&灰色&& 侧置扬声器输出
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主流主板集成的多声道声卡,想要打开多声道模式输出功能,必需先要正确安装音频驱动后,再加以正确设置,才能获得多声道模式输出。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硬件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