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全世界镁工业的发展情况?

白色氯化镁生产工艺的探讨--《海湖盐与化工》1997年01期
白色氯化镁生产工艺的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试验及工业化生产结果,论述了制溴母液采用预处理方法生产白色氯化镁的生产工艺和控制参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Q13【正文快照】:
1前言随着社会进步,白色氯化镁将会逐步取代茶色氯化镁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需对白色氯化镁的生产工艺进行探索研究,以求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使白色氯化镁尽早在中国推广。当前我国白色氯化镁生产多采用制澳母液经蒸发得到的完成液,再用直大加热,进行化学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兰,吴会军,金永成,王金福;[J];海湖盐与化工;2001年05期
钱礼华,李泉;[J];化学试剂;2002年06期
尉争鸣,程利山,王红奎;[J];无机盐工业;2005年1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希,黄启忠,侯娟;[J];催化学报;2003年02期
汪宏涛;钱觉时;王建国;;[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马子川,董丽丽,胡章记,王秀玲;[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张学军,代彦军,王如竹;[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王秀芳,张会平,肖新颜,陈焕钦;[J];功能材料;2005年07期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吴长乐;梅冰;;[J];功能材料;2005年11期
夏正斌,涂伟萍,陈焕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杨南林,瞿海斌,程翼宇;[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胡钰倩;胡立嵩;余训民;;[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王万平,张懿;[J];硅酸盐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景燕;[D];西北大学;2001年
陈光富;[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袁大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玉坤;徐传辉;贾德民;陈克复;;[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年02期
胡章文,杨保俊,张雪琴,柴多里,单承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孙永明,刘建兰,俞斌;[J];化工时刊;2004年06期
李志强,吴庆流,向兰,魏飞;[J];化工学报;2005年06期
向兰,王唐,吴庆流,金涌;[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胡章文;王理想;杨保俊;单承湘;;[J];过程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向兰,刘峰,金永成,金涌;[J];海湖盐与化工;2002年04期
李志强,向兰,魏飞;[J];海湖盐与化工;2004年01期
李志强,向兰,魏飞;[J];海湖盐与化工;2004年02期
吴庆流,向兰,王唐,金涌;[J];海湖盐与化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行;孟昭林;王靖;;[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郑水林;;[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波;王晶;徐秀琳;高宏;;[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姜玉芝;韩跃新;印万忠;杨小生;;[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俞行;甄志超;;[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傅振彪;黄朋;;[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陈严博;王勇;陈禹;李洪义;;[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章文;[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向鸿照;[D];四川大学;2004年
袁春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5年
李召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5年
吴健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4年
赵敏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邹怡多;[D];辽宁大学;2006年
苏俊杰;[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白丽梅;[D];东北大学;2005年
陈志航;[D];广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世忠;[J];海湖盐与化工;1997年01期
徐维勤,丁洁,沈自求;[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吴国元,陈景;[J];黄金;1993年10期
王妙新;[J];江苏化工;1995年06期
凌伟真,陆则尧;[J];氯碱工业;1998年05期
王继永,闫广林;[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9期
杨宝德;[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06期
张林;[J];氯碱工业;2002年02期
李红梅;[J];有色冶炼;2002年06期
陈芸,古文炳;[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万;罗喜胜;杨基明;;[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祁洪波;杨维强;;[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阴生毅;张洪来;张永清;;[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刘玉萃;郭宗民;赵勇;郜国玉;宋贤明;于慎;;[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程万;罗喜胜;杨基明;;[A];第一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余新旸;韩占华;;[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学銮;;[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丛振涛;倪广恒;杨大文;;[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方水;;[A];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2004年项目管理评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霍纯青;张跃飞;边心超;陈强;;[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敏孙晨;[N];中国经营报;2002年
新华社记者
李舒、范卉;[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永中;[N];中国证券报;2001年
;[N];证券时报;2002年
刘 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本报记者韩黎芳牛卫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王绍甫;[N];中国企业报;2002年
向荣 丁丹;[N];人民公安报;2002年
本报记者徐昙;[N];中国经营报;2002年
本报记者王素影;[N];中国经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扬;[D];清华大学;2008年
马静颖;[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继烈;[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李继睿;[D];中南大学;2005年
刘浩;[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刘怀胜;[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袁峥;[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徐江玲;[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王枫;[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许峰;[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杨金光;[D];天津大学;2008年
王振庆;[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请别忽视了这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谈谈镁产业优势与现状_铸造设备_中国百科网
请别忽视了这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谈谈镁产业优势与现状
    
镁从1886年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已130年之久。但是,2015年,与其同为轻金属的电解铝在我国年产量已经达到3000多万吨,而全世界原镁年产量却不到百万吨,我国占80多万吨。同为轻金属,镁与铝相比,显得格外渺小。
今年正逢&十三五&开局之年,记者想通过梳理近些年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情况,再针对记者走访的一些涉镁企业及研究机构的所见所闻,谈谈镁产业的优势、前景及面临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镁产业的健康发展。
镁产业优势和发展现状
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的有色金属材料也面临着摆脱&旧常态&的现状,特别是面对资源与能源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可持续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上郑重承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镁具有比重轻、强度高、减震性好、抗电磁辐射等诸多优质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3C、腐蚀防护等诸多领域都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同时,在环保、节能减排领域也有着极其重要且长远的发展前景和意义。我国不仅是镁资源全球储量第一,总储量占世界的22.5%,也是全球最大的镁生产国和出口国。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除在地壳表层金属矿的含量为23%,位居常用金属元素第8位外,在盐湖及海洋中的含量也十分可观,如海水中镁含量达2&1015吨,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镁和铝具有相似的性能,但镁的比重却比铝轻,只有1.8,仅相当于铝的2/3,钢的1/4。
2000年7月,由师昌绪、李依依、王淀佐、李恒德、左铁镛5名院士共同联名起草的&加速我国金属镁工业发展的建议&提交科技部,在建议中提到,我国镁工业拥有三项&世界冠军&,分别为我国镁资源储量第一、出口量第一、生产量第一,在很多金属材料趋于枯竭的当下,加速开发镁金属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如今,16年匆匆过去,几位院士有些已不在,但镁产业是否已经同当年建议的那样受到重视和发展了呢?
在5位院士的建议后,科技部开始制定关于镁及镁合金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项目计划,同时还制定了镁研发项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73&计划、&863&计划。
十几年来,通过5位院士的建议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及支持,镁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冶炼技术上,皮江法炼镁的各项技术、装备水平和节能减排能力均有很大提升,在采用HTAC和余热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煤改气&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冶炼清洁化和节能减排的效果。2010年后,冶炼水平与2000年前的相比,吨镁用白云石减少约4~7吨、硅铁减少了0.36~1吨、煤耗减少了12~14吨、电耗减少了kW&h,节能60%以上。
在加工方面,辽宁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在2013年成功生产出了宽1.5米、厚1.5毫米的宽幅镁合金薄卷板。该板材的轧制成功打破了我国无法生产宽幅镁合金板材的技术瓶颈,并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标志着镁板材加工技术跻身世界前沿;山东华盛荣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费县银光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建成高品质和高纯净镁合金板棒坯料、压铸、挤压工业化生产线。
在应用领域,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重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成功试制出镁合金舱体、机匣、尾翼及板材、型材等航空航天、汽车、3C等领域的镁合金部件,并且目前已有大量应用。
在科研领域,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的丁文江院士在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科技功臣奖,其带领建立的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阻燃镁合金、高强镁合金、高强韧镁稀土合金等方面的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研究成果属世界前沿;今年5月,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在经中、美、日、德、英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会员国投票后,担任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任期6年,其组织建立的&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在今年意大利举办的国际镁协年会上,荣获2016年度工艺技术创新奖。
可见,近些年,我国镁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努力下,已获得了诸多喜人的成绩,在国际地位、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些基础上,镁产业却并没有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甚至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极少。而镁产业的发展,至今仍处于小而散的发展格局,生产加工企业均为民营,没有大型国营企业和重要科研机构涉及。
为究其原因,记者采访了多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其中各有说辞,但唯有一方面是相同且共同认可的,即是&国家的关注度低和研发投入少&。其中包括缺少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学研用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较少等。
因此,对于镁产业来说,更加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推动,加大对镁产业的重视力度,把镁产业放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同时,在5位院士建议的16年后,希望能有更多的爱镁之士为镁产业的发展付出一份力,为推动镁产业建言献策。
镁缘何&热&不起来?
其实,除了呼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之外,镁产业还需要解决一些目前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也就是它一直没有&热&起来的根本原因。
多数人认为,镁产业至今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在于需求不足以及大众对镁的认知、认可度低,且推广度不够。对此,记者走访了几家镁产品加工企业,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才真正意识到,镁产业在推广阶段遇到的问题并非是无需求市场,而在于镁合金基础研究还十分薄弱,无法解决生产及加工中存在的诸多技术瓶颈,以及缺乏产业法规以及行业自律性。
4月19日,本报记者陈岩在其写的一篇&需要整合&碎片化&的镁产业&的评论文章中就已提出过类似观点。他写道,镁产业从原镁冶炼到深加工及其终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产业链,而是呈现&碎片化&的链条。所谓&碎片化&是指当前镁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原镁冶炼、镁合金化、镁行业通用装备、镁深加工等环节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并没有形成像钢铁、铝产业系统完善的产业链研发设计能力。
的确,镁产业确实存在&碎片化&的状态,但记者却认为,&碎片化&的实质,其实是&简单化&和&无序化&。
何为&简单化&?
近年来,镁产业在业内人的不断努力下,无论是在冶炼工艺上不断完善,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冶炼仍一直延续传统的&皮江法&,没有新的突破,而加工技术,由于晶体结构难于变形,所以一直以铸造为主。虽然镁合金轧制方面在近些年也有了些许进展,但仍离可大规模生产和稳定生产存在差距。同时,在材料相关牌号上,目前世界上的镁合金牌号单一,仅有简单的几种,无法涵盖针对不同领域需求的应用,材料稳定性和质量也与日本等国还存在一定差距;最重要的是,在供应量上,镁在全世界的产量仅100万吨,若大规模应用首先要突破产量障碍。
何为&无序化&?
先看一下今年上半年我国镁市场的情况(见左图)。可以说,2016年上半年的镁价呈上下波动状,市场处于不稳定和不理性的状态。不稳定性和不理性即&无序化&。对此,记者分析认为,导致镁价不稳定和不理性的原因有四:其一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相互压价,使镁价一再跌破价值底线;其二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价格一旦出现上扬,一些小型生产企业不再坐以待毙,也加入到竞争市场份额中,使之产量增加,供大于求的情况再次出现;第三,一些厂商以不含税销售的方式,严重地扰乱了镁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导致企业间不平衡的局面出现。最后,采购商面对不稳定的市场,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不敢也不愿大量购货,使下游需求不稳。
实际上,这些问题在近几年的我国镁产业中一直存在,也正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简单化&和&无序化&就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各方的努力,完善产业规章制度,呼吁企业自律、增加基础性工作并与支撑技术创新的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此来达到促进行业稳定性和&产学研用&的效果。
其实,在镁产业中也有在这些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
5月份,记者走访了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并采访了其董事长曹建勇,并得知他们一直以来与重庆市多所重点科研机构都有紧密的合作。最重要的是,重庆市政府也对其大力支持,在镁产业中首先开辟了一种&政产学研用&的新模式,并获得了诸多成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博奥镁铝的部分镁合金压铸产品已经打入汽车、电动工具等市场,并在方向盘、中控件等汽车部件中抢占了国际市场的一定份额。
6月6日,山西闻喜地区由部分出口贸易商组成的镁业协会成立。据悉,该协会的成立是为了促进行业自律,抑制市场的大幅波动性,稳定镁价。6月8日,陕西府谷镁业协会也召开了关于规范原镁市场经营秩序的会议,会议决定将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申请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物价部门等配合,制止府谷地区一些镁企业的不含税销售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因此,在看到行业协会及企业为行业有序发展所作的努力和博奥镁铝成功的案例后,不免发现,面对我国镁产业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努力,还应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只有多方合力,镁产业才能发展壮大。
未来或许更加&镁&好
在记者近半年的走访中,经常有许多业内人给记者讲&镁&的故事,在他们的眼中,镁这个字的含义很巧妙,译为:金属中的美。其实,镁真的就如老祖宗造字时给我们留下的悬念一样,美总是难得的、神秘的,需要我们去发现。
所以,镁产业的发展特别需要我们去推动和呼吁,同时,企业也应看到产业的可见性发展空间,坚持将镁产业做精、做细,在具有前景的方向上发展下去。
那么,产业又有哪些发展方向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近日,记者了解到,欧盟与美国等国要求汽车的回收率将达到汽车自身重量的95%以上,否则汽车将不允许出厂,而汽车厂商还要达到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指标以及各国的强制性排放标准。对此,汽车厂商除了改善燃油性能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在于汽车减重,使用比铝更轻的材料用于汽车制造,例如镁合金。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把采用镁合金零部件的多少作为衡量其汽车产品技术是否领先的标志。
据德国T&V统计机构曾公布了的一则统计数据,一辆自重1.5吨左右的汽车,如果部分使用镁合金制造零部件,可以减轻100公斤的重量,每百公里油耗就会平均降低0.3升。
因此,面对可持续性发展与节能减排的要求,镁作为汽车轻量化的材料之一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6月13日,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汽车销售数据中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84.4万辆和1075.5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依然一枝独秀。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2万辆,销售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对减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该产业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产业,在一些方面仍不完善,需要新技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对于镁企业来说,与其竞争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不如进军新兴产业,在新能源产业上寻找商机。目前,镁行业中在该领域做的较为优秀的企业是重庆博奥镁铝和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等,他们在镁合金
压铸件领域推动着一批汽车厂商应用镁合金,并且生产的产品已在全世界具有较高影响力。
5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WPM(韩国政府材料业务培养核心项目)业务第二阶段业务成果展示会&上,WPM表示,WPM项目的第二阶段力推向德国出口汽车内外装饰材料专用镁材,并达到了2167亿韩元的销售额,同时,超轻量镁材已经成功应用于雷诺三星汽车SM7的后座椅椅背和车尾行李箱之间位置的部件,以及德国保时捷性能车911GT3的车顶。WPM还表示,第三阶段仍将致力于研发镁等高水平材料相关技术。
可见,镁产业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一些国家和下游厂商已经意识到镁产业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镁材料的需求也正在面临着一个爆发前的临界点。
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总装下线。今年7月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后成功首飞。从C919大飞机起飞后,运-20的首飞代表了我国航空领域的设计制造能力已越发成熟。而材料是进步的基础,对于航空领域来说,对飞行器减重的需求较其他行业更加迫切。在上文中记者提到,营口银河镁铝成功生产出宽幅镁合金薄卷板,填补国内空白。在近日,记者得知,中航某院将投资10亿元用于与该企业合作生产异型镁合金。可见,待条件成熟,航空航天也许会是镁产业的另一大爆发需求地。
除了这两大行业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走出去&的高铁大国&&中国,镁应用在轨道交通上也将有不可小觑的可能性。同时,武器装备轻量化的要求也将成为镁及镁合金材料的发展重点。近年来,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奥镁业、上海交大轻合金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研究中心、长春应化所、费县银光镁业有限公司等研制的镁及镁合金零部件在轨道交通、信息通讯、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推广和认可。
其次,我国的镁牺牲阳极是全世界出口量最多的,消费量也由1990年的200吨增加到现在的3000吨以上。目前,该产品大部分应用于热水器等相关产品中,我国在该领域的年销售量可达2000多万根。但实际上,除了应用于热水器中,镁牺牲阳极还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如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气管道和储罐储罐、机场、发电厂、市政建设、水处理厂、石化工厂、冶炼厂、加油站的腐蚀防护等。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将镁牺牲阳极应用于管道中,来应对管道出现腐蚀的情况。但我国的镁阳极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将其应用的产业和企业极少。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就采用了镁牺牲阳极保护技术来预防井下金属管道腐蚀,被保护金属管道的电极电位控制在-0.88~-l.22V之间,保护度均达90%以上,对井下金属设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如果能够在站国家层面上,对牺牲阳极的应用进行普及和推广,不仅镁产业将获益,我国在腐蚀防护方面也将提升一个台阶。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邹灿-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邹灿
导读:工程技术,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摘要]本文介绍了镁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介绍了我国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镁合金材料的两种主要加工方,揭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镁合金镁合金加工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这就为材料科学以及材料
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镁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介绍了我国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镁合金材料的两种主要加工方
揭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镁合金镁合金加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新
个性化、时尚、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与的生活理念以及高品质、
憧憬,生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这就为材料科学以及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势必加速材料的更新换
环保、轻型、高力学性能的材料来取代现有的非经济代,以新型的节能、
在金属材料方面,镁合金材料将是未来金属材料发展的优先选型材料。
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得镁合金越来越受到材料和材料加工研究者的青睐[1]。镁合金的加工成形方法日趋成熟和多样化,但目前对镁合金材料的加工技术的研究依然不足,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这也使得我们对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1.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1995~2004年间为我国镁合金工业快速发展期,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我国镁合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10年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7%。2004年我国皮江法炼镁又有新的增长:原镁产量45.0万吨,镁合金13.58万吨,镁粒(粉)9.13万吨,出口镁合金产品38.37万吨,连续多年为世界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出口创汇7.32亿美元,出口额在10种有色金属中居第4位,净出口创汇额居有色金属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镁冶炼企业148之首。
家的销售收入69.15亿元,同比增长46.54%。10年来,我国皮江法炼镁
能源和矿石资源的单耗均下降了1/3。但与之相对应的镁合金加工技术却不能与之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飞速发展的镁合金熔炼技术,这也是导致我国制造和出口的镁合金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的直接原因。
1.1镁合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比刚度高,机加工性能优良,减振性镁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
优异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汽车工业领域。镁合金与铝合金一样皆可再融解精炼,回收性极佳,是属于环保材料,目前逐渐受到工业界之重视。但由于镁合金之结晶构造属于最密六方格子(HCP),具有异方向性,成形加工时,其机械性质易受金属流动之影响,因此加工温度、加工速度、加工量之控制均较钢铁、铜合金、铝合金等更加严格[3]。
镁合金制件是现有最轻的实用金属之一,其具有下列特色:比强度优越,切削性良好(切削加工容易),振动吸收特性优越,电磁波遮蔽性
防辐射和抗干扰的特点。目(EMI)良好,此外镁合金具有热传导能力高、
前主要应用于汽车、飞机、直升机、机构零件,笔记型计算机外壳、PDA外壳、移动电话外壳、数字相机或摄影机外壳等正开发中,用以代替目前使用的铝和塑料。
1.2目前镁合金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铸造成型与变形成型1.2.1镁合金铸造成型
压力铸造(热室压铸、冷铸造镁合金的成形方法主要有:砂型铸造、
室压铸)、注射成形等。新的压铸技术如真空压铸及挤压铸造近来也用于镁合金的成形,压力铸造和注射成形属于近净成形加工,其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更优异,生产率更高,适合大规模生产且能进行自动控制,已成为铸造镁合金成形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
我国铸造镁合金生产主要是采用砂型铸造法,产量低,污染大,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为了适应大规模和高质量生产镁合金汽车零件、电子产品零件和携带电器外壳的要求,开展铸造镁合金成形技术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在镁合金的铸造成型方法中,压铸成型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一种成型方法。由于镁合金具有低密度,低熔点,低动力学粘度,低比热容,低相变潜热以及与铁的亲和力小等特点,使其更具有熔化耗能少、充型速度
凝固速度快、实际压铸周期短,模具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极适合采用快、
压铸技术进行成型加工,直接制备出薄壁和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从
铝合金、塑料,而实现产品轻量化的目的。而达到替代钢、
我国镁合金压铸的产业化还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上海乾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用德国技术为大众汽车公司的桑塔纳轿车配套生产变速箱壳体和壳盖,镁合金的用量仅为8.5kg/辆,而国外汽车的镁
合金用量平均为40kg/辆。可见我国镁合金在汽车行业中有广阔的应用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2.2镁合金件变形成型
目前压铸镁合金产品用量大于变形产品,但经过锻造、挤压或轧制等工艺生产出的变形镁合金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延展性,具有铸造镁合金产品无法取代的优良性能,国际镁协会(IMA)在他制定的开发与应用镁合金三个阶段中,长期的目标就是要开发变形镁合金,其新
新工艺。合金、
镁合金可以用轧制、挤压、冲压、热锻等方式进行加工。1)轧制
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很低,轧制加工比较困难,因此最好用热轧与温轧。适于轧制的镁合金牌号有Mg-Mn系的MBl,MB8,Mg-A1-Zn系的AZ31B和Mg-Li系LAl41,可以生产厚板,中板和薄板。镁合金薄板用于制造汽车车体组件之外板(如车门,罩盖,护板,顶板等),可大大减轻重量。但目前镁合金板材在耐腐蚀性能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开发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棒、带、型材主要采用挤压方法加工成型,因为挤目前,镁合金管、
压工业最适用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形加工。大部分变形镁合金如AZ31B,ZM21,ZK60A,HK31等均可用挤压法生产。挤压法生产的零件,其力学性能较压铸法生产的要高很多,而且表面光洁,无需再经打磨,可用于汽车承载件如坐架、底盘框、轮毂和汽车窗框等。制作薄壁镁合金管件,由于其截面面积可以缩小,因此可显著减重。
镁合金在常温下不宜冲压,一般;中压温度都必须在150℃以上,在
镁合金板杯形件拉伸时的拉伸比可达2.0,在225℃时可达3.0,175℃时,
超过了铝合金和低碳钢的常温拉伸成形极限(它们分别为2.6和2.2)。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开发出镁合金汽车覆盖件的热冲压成形技术,加工出汽车的门板[4]。
4)等温锻造
镁合金在常温下容易脆裂,锻造温度须在200℃以上至400℃之
尤其在超过400℃时产生腐蚀氧化以及晶粒粗间。但镁合金在高温下,
大,锻造温度范围较窄。而镁合金导热系数较大几乎为钢的2倍,接触模具后降温很快,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充填性能下降,因此镁合金
我国已用等温锻造工艺成功的成形锻造较难,而适合于采用等温锻造。
了复杂的镁合金飞机上机匣。
2.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表1AZ31,AZ61与ZK60在适宜的条件下呈现的超塑性能合金牌号AZ31AZ31AZ61AZ61ZK60
产品状态挤压棒D25轧制板t1.5轧制板t0.6挤压板材t2挤压棒D31
变形温度T(°K)723648723648648
应变速度(S-1)1×10-56×10-51×10-53×10-51×10-3
最大延伸率δ(%)596200401461658
流变应力Б(MPa)2.1015.501.183.504.2
2.1超塑成形
镁合金塑性较低,用常规变形方法加工较难,近年来美、日等国科学家对镁合金的超塑成形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很多变形镁合金
上表为AZ31,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超塑性,可以一次成形复杂的零件。
AZ612与ZK60在适宜的条件下呈现的超塑性能。
由上表数据可见,不论板材和棒材,其最大延伸率均可达200%以上,而变形抗力却非常之低,这就为成形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一次成形复杂的零件。但有两点要注意:(1)材料的
(下转第349页)晶粒度要小于10μ,这就要求对材料进行一定
提高施工管理落实施工安全
河南平顶山市市政工程公司
[摘要]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全教育与培训,尤其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事前控制奖罚机制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从水上的轮船触礁事故到陆地的重大交通事故;从瓦斯爆炸的现场到地下的透水事故;从脚手架倒塌到塔机失稳事故;从高空坠落到触电事故;从地下工程的塌方到地面的山体滑坡等等,一件一件触目惊心的现实已使我们不能不警钟长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安全工作,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再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何做好安全工作,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予以注意。一、安全教育与培训
职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一堂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
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纳入职工统计划性、
一教育、培训计划,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二、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上接第348页)变形量的预加工,如挤压、轧制等以破碎其原始晶粒度。(2)应变速率均较低,尤其是AZ系合金AZ31,AZ61等应变速率更低,这对大批量生产是很不利的。近年来很多科学家致力于高应变速率超塑合金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陈拂曦等人对变形合金MB26进行了研究,MB26是由MBl5(相当
耐热性强、耐腐蚀于ZK60A)加入稀土元素钇形成的。其特点是强度高,
应变速率为1.67性好,研究结果发现,MB26在250-480℃温度范围内,
×10-3-4.1×10-2S-1时有超塑性,在350-450℃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超塑性,最大延伸率大于520%,在400℃,应变速率为1.17×10-2S-1,最大延伸率达1450%,而流变应力仅为8.7mPa,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6,其应变速率比ZK60A还要高10倍,最大延伸大了一倍多[4]。
镁合金的超塑成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成形方法,既简化了成型工艺,又能生产出力学性能好、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的产品,这对汽车工业是尤其合适的成形方法。可以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超塑成形将成为镁合金加工的一种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方法,将镁合金的成形加工提升到更加宽广的境地。
2.2半固态成形
目前的镁合金部件制造以压铸法为主。压铸法采用将液态镁合金高速、高压注入金属模具的方法。如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金属模型加注通道部分的“浇口”,加注口的“闸门”以及从金属模型中流出的溢流口
这种方法的原料使用量高于成品,为了二次利等必要组成部分。不过,
用需要进行回熔。因此,造成了能源浪费。另外,熔化的镁合金与大气接触后会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所以压铸成型是一种危险作业,为了防止燃烧采用了SF6气体。这种气体的温室效应系数非常高(2万以上),所以今后将逐步禁止使用。
最近,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基础材料研究部门宣布,与SEP
及名机制作所联合开发成功了镁合金新加工技术“无浇口射出成型法”。新技术采用将半熔状合金加压注入金属模型成型的方法。在名机制作所的镁合金射出成型机上安装了SEP开发的无浇口热流道,利用产综研开发的固液共存状态成型加工技术确立了该技术。
无浇口射出成型法在射出成型喷嘴上加大了研究力度,采用将固体镁合金加热至可形成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后,通过活塞加压注入金
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
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和不定期抽查。
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
安全生产同时应建立奖罚机制。建立奖罚机制和企业制定的其他奖罚制度一样,目的在于奖勤罚赖、奖优罚劣。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事。安全工作做不好,企业遭受损失、职工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对那些管理混乱、无视安全生产、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按制度和规定给予处理是必要的。后果严重的,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程序予以严罚。同时对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在改善劳动条件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工危害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发生事故积极抢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以及提出重要建议,有科研成果,成绩显著的也应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
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
此也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宏伟目标。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防备工作,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属模型的方法。熔化的镁合金不与空气接触,因此不会因氧化引发燃烧,显著提高了安全性,此外,还可不使用SF6气体便可完成成型加工。另外,通过采用将固液共存状态的镁合金加压注入金属模型的成型方法,还可生产出铸造缺陷较少的高质量产品,这也是其优点之一。因可减少浇口、闸门及溢流口等多余部分,因此产出量从压铸法的50%提高到了90%,节省能源的效果也很显著。随着节能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半固态成型必将成为镁合金加工技术的一个新趋势。
此外,镁合金加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创新还有赖与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共同开创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繁荣明天,在互利互惠中,实现技术和方法的跨越以及理论的创新。据悉,2005年11月5 ̄7日,日本镁合金成形加工技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这应该是开展国际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6]。
一种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成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获得,所谓“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积跬步,,方以成千里;积小流,方以成江河”。镁合
它既体现出众多优金在工业上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越性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不断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前途无量,工作很多,有待研究。参考文献
[1]娄友杰.复杂液压成形装备的设计与制造.中国电机产业网bbs.motor01.com
[2]周密.“十一五”镁发展规划推动镁工业强国进程.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
[3]邱先拿.镁合金锻造成形加工技术[J].台湾:锻造季刊年度目录索引
[4]高仑.时代骄子―――镁合金.北京:www.bjkp.gov.cn[5]镁合金加工技术无浇口射出成型法[J].工艺技术[6]专题新闻:日本镁合金成形加工技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广东铸造压铸网,2005
―349―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专业文献、资格考试、考试资料、教学教材、word文档、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人文社科以及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邹灿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工艺流程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