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出下列两题的x: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____;(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CO2+2H2O;⑤____2Fe+3CO2;(4)将E、G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____(填名称);(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乐乐题库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 &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习题详情
11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6.9%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KClO3;&&(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③CH4+2O2&CO2+2H2O;⑤Fe2O3+3CO&2Fe+3CO2;(4)将E、G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石灰水(填名称);(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C.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甲烷和B点燃会生成E和F,B因此B是氧气,E和F就是水和二氧化碳;白色固体A在C的作用下加热会生成B,且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是氯酸钾,B就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是白色固体氯化钾;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就是过氧化氢溶液,F就是水,E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的Z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因此G是一氧化碳;反应⑤常用来炼铁,因此红色固体就是氧化铁,Y就是铁,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2)根据C在③中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1)中推出的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4)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鉴别;(5)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解:(1)甲烷和B点燃会生成E和F,B因此B是氧气,E和F就是水和二氧化碳;白色固体A在C的作用下加热会生成B,且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是氯酸钾,B就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是白色固体氯化钾;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就是过氧化氢溶液,F就是水,E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的Z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因此G是一氧化碳;反应⑤常用来炼铁,因此红色固体就是氧化铁,Y就是铁;故答案为:A的化学式是:KClO3;&&(2)C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3)③是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2H2O;⑤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4)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填:石灰水;(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一氧化碳中碳原子核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合成的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也应该是1:1;A.甲醇(CH4O)是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是1:2;B.乙酸(C2H4O2)是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是1:1;C.乙醇(C2H6O)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无法完全利用原子,因此不符合要求;D.甲醛(CH2O)是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是1:1;故答案为:C.
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鉴别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主要考察你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与“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相似的题目: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只要写一个):&&&&△2KCl+3O2↑或2KMnO4&&△&&.2MnO4+MnO2+O2↑或2H2O2&MnO2&.2O+O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H2O+CO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1)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P2O5、&&&&(2)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2H2↑+O2↑、&&&&(3)用熟石灰中和工厂废液中的硫酸:&&&&、&&&&.
如图是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已知甲、乙为化合物,丙为单质.根据图示关系回答:(1)CuCl2与物质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2)请你推断物质X的化学式&&&&,物质甲的名称可能是&&&&;(3)写一个有X&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3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1)金刚石&&&&.(2)碳酸氢铵&&&&.(3)氢氧根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5)天然气(沼气)的燃烧反应&&&&&CO2+2H2O.
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3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含硫燃料燃烧生成&&&&气体(写化学式),该气体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进而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由亚硫酸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____;(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CO2+2H2O;⑤____2Fe+3CO2;(4)将E、G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____(填名称);(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____;(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CO2+2H2O;⑤____2Fe+3CO2;(4)将E、G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____(填名称);(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相似的习题。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相邻两数的和(如图3);按此规则,依此类推,一直标下去.(1)设n是正整数,记第n次标完数字后,圆周上所有数字的和为Sn,猜想并写出Sn与Sn-1的关系;(2)求S2010的值.-乐乐题库
& 规律型知识点 & “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习题详情
20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9%
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相邻两数的和(如图3);按此规则,依此类推,一直标下去.(1)设n是正整数,记第n次标完数字后,圆周上所有数字的和为Sn,猜想并写出Sn与Sn-1的关系;(2)求S2010的值.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当n=1时,S=39,当n=2时,S=99,当n=3时,S=279,由此可知每次标玩后的和是前一次标完后的和的3倍,即可推出Sn与Sn-1的关系;(2)根据(1)所推出的结论可知,第n次标完后,Sn=3n-2,所以S2010的值为32008.
解:(1)∵当n=1时,S1=39,当n=2时,S2=99,当n=3时,S3=279,∴3S1=S2,3S2=S3,Sn=3n-2,∴Sn=3Sn-1,(2)∵Sn=3n-2,∴S2010=32008.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关键在于通过计算每次标注完的和,由数的变化推出数的变化规律.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主要考察你对“规律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亮点,尤其是与数列有关的命题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它要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观察思考发现规律.(1)探寻数列规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2)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当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可先设出其中一个为x,再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出其他未知数,然后列方程.
与“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相似的题目:
填数:13,-215,335,-463,&&&&.
观察下列单项式:x,-3x2,5x3,-7x4,9x5…,按此规律,第n个单项式表示为&&&&.
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请你推测320的个位数是&&&&.
“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a2=-|a1+1|,a3=-|a2+2|,a4=-|a3+3|,…,依此类推,则a2012的值为&&&&
2对点(x,y)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1(x,y),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1(x,y)=(x+y,x-y);且规定Pn(x,y)=P1(Pn-1(x,y))(n为大于1的整数).如P1(1,2)=(3,-1),P2(1,2)=P1(P1(1,2))=P1(3,-1)=(2,4),P3(1,2)=P1(P2(1,2))=P1(2,4)=(6,-2).则P2011(1,-1)=&&&&
3根据下面这一列数的规律,可知囗内的数为&&&&-6,-1,-2,+3,2,7,囗
该知识点易错题
1设n,k为正整数,A1=√(n+3)(n-1)+4,A2=(n+5)A1+4,A3=(n+7)A2+4…Ak=(n+2k+1)Ak-1+4,已知A100=2005,则n=&&&&
2根据下面这一列数的规律,可知囗内的数为&&&&-6,-1,-2,+3,2,7,囗
3将正偶数如图所示排成5列: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则2010应在&&&&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相邻两数的和(如图3);按此规则,依此类推,一直标下去.(1)设n是正整数,记第n次标完数字后,圆周上所有数字的和为Sn,猜想并写出Sn与Sn-1的关系;(2)求S2010的值.”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每个圆周上的数是按下述规则逐次标出的:第一次先在圆周上标出1/9,2/9两个数(如图1);第二次又在第一次标出的两个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这两个数的和(如图2);第三次再在第二次标出的所有相邻两数之间的圆周上,分别标出相邻两数的和(如图3);按此规则,依此类推,一直标下去.(1)设n是正整数,记第n次标完数字后,圆周上所有数字的和为Sn,猜想并写出Sn与Sn-1的关系;(2)求S2010的值.”相似的习题。JAVA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6年JAVA模拟试题,)1.基本操作题下列程序中,给出两个整数2和3,分别求2除以3和2乘以3的结果,要求调用类ex1_1的方法method()来输出相应的结果,请将程序补充完整。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ex1_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
int n1=2,n2=3;
ex1_1 obj1_1=new ex1_1();
obj1_1. ______;
public void method(int x,int y){
System.out.println(______);
System.out.println(______);
}答案解析:method(n1,n2) (double)x/y x*y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Java语言……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简答题:(/shiti/5322693/)下面是一个Applet程序,其功能是打印一个任意进制的乘法表。要求输入乘法表的进制,点击确定则打印出该乘法表。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有下画线的语句),使程序能输出正确的结果。
注意:不改动程序的结构,不得增行或删行。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lang.*;
public class exl2_3 extends Applet{
private TextField tf;
private Button btn;
public void init(){
tf=new TextField(25);
btn=new Button("确定");
add(btn);
resize(250,200);
public void paint(Craphics g){
int n= tf.getText();
int i,j,x=20,y=60;
for(i=0;i<n;++){
for(j=1;j<=n;j++){
g.drawString(Integer.toString(i)+"*"
+Integer.toString(j)+"="
+Integer.toString(i*j),
i*x,j*y);
catch(NuaberFormatEXCeption nfe){
g.drawString("error namber!",20,50);
public boolean action(Event e,Object o){
if(o=="确定"){
repain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exl2_3.html
<TITLE>exl2_3</TITLE>
<applet code="exl2_3.class"width=800 height=400>
</applet>
</HTMI>答案解析:有,简答题:()请完成下列Java程序:查找一个矩阵中的鞍点,对于一个二维数组中的鞍点,该点位置上的元素在该行上最小,在该列上最大,也可能没有鞍点。数组大小为4行5列。
注意:请勿改动main()主方法和其他已有的语句内容,仅在横线处填人适当的语句。
public class ex12_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j,flag,m=4,n=5;
int[] min=new int[4];
int[] max=new int[5];
int r[][]={{2,5,6,7,9},
{32,65,2,78,12},
{1,8,5,96,4},
{5,3,21,73,23}};
for(i=0;i<m;i++){//获取元素在该行上最大
min[i]=r[i][0];
for(j=1;j<n;j++)
if(r[i][j]<min[i])
__________;
for(j=0;j<n;j++){//获取同一元素在该列上最大
max[j]=r[0][j];
for(i=1;i<m;i++)
if(r[i][j]>max[j])
__________;
for(i=0;i<m;i++)
for(j=0;j<n;j++)
if(min[i]==max[j]){
System.out.print("("+i+","+j+"):"+r[i][j]);
if(flag==0)
System.out.println("没有鞍点!");
}答案解析:有,
JAVA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JAVA模拟试题热门试卷(2006●陕西)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条高速公路行驶至距A地400千米的B地.l1,l2分别表示甲、乙两车行驶路程y(千米)与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l2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
(2)甲、乙两车哪一辆先到达B地该车比另一辆车早多长时间到达B地?
(1)设L2的函数表达式为y=k2x+b,把已知坐标代入可求解.
(2)由图可知乙先到达目的地,把y=300代入求出x.然后代入已知坐标求出l1的函数表达式,最后求出甲到达的时间再相比较即可.
解:(1)设L2的函数表达式是y=k2x+b,
解之得k2=100,b=-75,
∴L2的函数表达式为y=100x-75.
(2)由图可知,乙先到达B地.
∵300=100x-75,
∴x=3.75.
设l1的函数表达式是y=k1x.
∵该函数过点(3.75,300),
∴k1=80,即y=80x.
当y=400时,400=80x,
∴5-4=(小时)
∴乙车比甲车早小时到达B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题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