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 GF FX5200 显存:64MB ATI Radeonati x12000 Series 显存:700MB 显卡芯片无法识别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初级游戏迷可以进来看看入门显卡
1021浏览 / 1回复
笔记本显卡性能详细分析与对比
&&& 总是看到有朋友问GMA950和GeForce Go6150哪个强?GMA950比GMA900强多少?N7300和X1300相比如何选择……之类的问题,所以,就整理出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在选择笔记本显卡方面有所帮助!(X1900,X1800,X1600,X1400,X1300,X850, X800,X700,X600,X550,X30 VS N7800,N7400,N7300,N6800,N6600,N6500,N6300, 6200 VS GMA900,GMA950)
&& 集成显卡的性能较低,通常来讲,05年造出的集成显卡只能相当于01年普通独立显卡的性能。但是,因为拥有低发热量和低成本的先天优势,集成显卡却在现在的笔记本中大行其道。其中用的最多的又当属Intel阵营的集成显卡。
  这一阵营的产品比较少,市售intel的集成显卡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一起来看看吧。
&& Intel 852/855的Extreme Graphics2&&& 性能够用吗?
  Intel 855/852芯片组集成了Intel Extreme 2图形,它采用一条像素管线,含有两个纹理贴图单元,支持双线性、三线性和各向异性纹理过滤,每次最多渲染四个纹理,采用动态内存分享技术。同时EG2在显存的划分方面不同于以往的图形核心。可以从主存中划分一部分作为独立显存,不是以往的系统自动划分,这样更有利于显存的应用,最大可以共享64M的内存。3DMark2001SE的标准成绩大概为1600分(神舟Q100P的成绩)左右,很难运行主流的3D游戏了。
  852和855主要又分GM和GME两重,后者可以支持DDR333内存,而前者仅支持 DDR266,由于集成显卡使用的是系统内存作为显存,因此DDR333更大的内存带宽也就提供更大显存带宽,在性能上GME也就要强于GM。另外, 855和852集成显卡的区别在于两者核心频率的不同。
  日常办公用户等对3D游戏几乎没有要求的人选购带有 Intel Extreme 2的笔记本。Intel官方宣称Extreme 2硬件支持DX8,其实只是部分支持DX8,因为硬件支持DX8需要拥有 VertexShader和PixelShader,而EG2只支持VertexShader1.1版本(还不是DX8.1需要的1.3),而 PixelShader需要通过CPU运算才能实现,所以Extreme 2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DX7速度一般而DX8的效果不是很好。
  Intel Extreme Graphics 2的性能有限,随后,intel推出了sonoma平台的915芯片组,集成GMA900图形核心,性能和855比起来有了较大的提高。
&& Intel 910/915的GMA900 强一点就够了!
  随着Sonoma迅驰的推出,英特尔摒弃了以前的Extreme Graphics显示芯片的命名方式,把915GM集成的显卡芯片称为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简称GMA900。GMA900芯片拥有4条象素渲染管道,支持PCI Express总线和 DDR2内存等。最大的亮点是支持DX9.0 API,性能和过去的855GM/GME芯片组所集成的Extreme Graphic相比有了不小的进步。3dmark2001得分约3000多,仍然很低啊。不过,915芯片组开始支持双通道内存,如果两条内存搭配组成双通道的话,就将提供更大的显存带宽和更高的性能。
  具体到游戏性能,它运行常见的CS、魔兽等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注意:可不能特效全开哦。
  910是915的简化版本,和915比起来,910不支持DDR2双通道,不支持SATA硬盘数据接口,只支持ATA,前端总线也有533MHz直接变为400MHz前端总线,刚好适用于赛扬M,一点没浪费。910芯片组也是集成了GMA900,在这里就不累述了。
  GMA900不是性能最强的显卡,却是被目前主流笔记本采用得最多的显卡。笔者老在想,就凭GMA900的实力,怎么也不能坐上当今的王座,但 Intel的确办到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笔记本不是为游戏而生的。如果看电影,听音乐,上网,打字几乎占了笔记本的绝大部分应用,那么还是务实一点的好,GMA900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的大部分需要。大多数人也知道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何GMA900能大行其道的原因。
&& Intel 945的GMA950 没啥特别的
&&& 相比于Intel 915系列芯片组,945芯片组提供了系统总线至667MHz,支持DDR2双通道内存,400MHz显示核心,并且提升共享系统 DDR2 667MHz内存为显存。 GMA950显示核心开始提供对HDTV的硬件解码加速,GMA950比915GM芯片组中集成的GMA900显示核心性能提升30%左右。
&& 一个比较为消费者关心的是,Intel GMA950集成显卡是否能够支持Microsoft即将正式推出的Windows 操作系统?经过安装测试,在集成Intel GMA950显示单元的Napa平台上仍然没有办法开启Vista精致的玻璃边框效果,以及各种特效。
&   总之,人们说存在即为合理,集成显卡也好,独立显卡也罢,都是有其生存的土壤的。总的来看,以MXM为代表的可换显卡会是笔记本显示的发展之道。不久的将来,笔记本的DIY一定会同今天的台式机一样的普遍。最后,我们再来大胆地展望一下:摩尔定律尚且有失效的时候,没准哪一天,图形处理芯片的地位就超过CPU了呢?那时的笔记本又会是怎样的呢?
nVIDIA阵营
&& NV?终于谈到他了,如果说当今笔记本显卡市场是三足鼎立的话,最弱的吴国就是它了,但与三国不同,最具潜力的却也是它!NV的贡献多多,自从99年 nVIDIA推出的第一代产品GPU-Geforce 256开始,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它一直都是台式机显卡芯片的老大,强大的3D性能令人叫绝,在笔记本领域则由于发热量的问题而迟迟未有建树。
  比如, 2000才推出的采用0.18微米制造工艺GeForce2 Go。虽然3D性能强大(3DMARK2001测试得分在分之间,而当时的ATI-M6只有2000),但其高功耗(高达2.8W)令许多笔记本厂家都望而却步。但NV并为就此灰心,从5系、6系到现在的7系,NV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地赶了上来。
GeForce FX 5200 Go: 性能普通的入门级显卡
   GeForce FX 5200 Go使用0.15微米工艺生产,图形芯片的代号是NV34M,集成了大约4700万个晶体管,支持DX9和 AGP 8X,具有PowerMizer的电源管理功能。拥有通用驱动程序架构 (UDA)、数字振动控制 (DVC)、nView 多显示屏幕技术以及 CineFXTM 引擎等特性。它整合了两条像素管线,每条像素管线整合两个材质单元,采用128bit/64bit显存接口,它的的核心频率为 200MHz,显存频率是400MHz,比用于桌面的GeForce FX 5200 Ultra略低。但规格上可以讲是凌驾于M9之上,与ATI M9 相比可以讲是各有千秋,GeForce FX Go5200买点在于支持DX9,而M9优于功耗低。他们的定位也是偏向中低端的。
   GeForce FX Go5200图形芯片的标准状态电耗小于1瓦,而当运行大型的3D软件时的负载电耗为6瓦,芯片可以根据需要让电压可在 1.2_C1.45伏范围内动态调节。而在性能上,除了加入对DirectX 9的全面支持以外,Geforce FX Go5200基本上和AGP 8X 版的Geforce 4 460go性能相当,虽然支持DirectX 9,但老实说,这样的性能还不足以流畅运行那些画面华丽的DirectX 9游戏,或许就只能在各种测试软件中看看DirectX 9的效果了,或许将来会出现要求更低的DirectX 9游戏,毕竟DirectX 9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从规格上还是从性能上GeForce FX Go5200和Mobility Radeon 9200都在伯仲之间,它的基准测试,3DMARK2001的得分(根据显存的大小和位宽的不同)在之间,这个成绩可以应付市场上的多数游戏(少数对机器要求高的游戏除外),虽然GeForce FX Go 5200在耗电问题上取得突破,但比起M9+还是略大,看来nVIDIA要解决功耗的问题也是一个面对自身的持久战。
GeForce FX 5700 Go : 要与9700相抗衡&&
  继5200Go后,nVidia有了 5600Go,但真正让它开始扬眉吐气的则是5700Go。因为从这时开始,许多一线厂家才应用起NV的产品来。而且,与5600Go在与9600的对抗中处于下风不同,5700Go显得颇有实力。9600是个短线产品同时对5600Go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5600Go也就不太长久,这里就不多讲了。
  为了应对9600的强势,在Comdex2003大会上,GeForce FX Go5700图形芯片浮出了水面,并承担着nVIDIA向 ATI 9700叫板的使命。5700 Go显示芯片采用基于台式机版的GeForce FX 5700 Ultra开发的,代号NV36M,其架构和 GeForce FX 5700 Ultra相比,除了在能耗和发热量上经过优化之外没多大变化,使用0.13微米的制造工艺。&&
  nVIDIA非常聪明,为新推出的GeForce FX Go 5700制定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性能功耗比较低的普通版本(Performance),而另一个就是性能夸张的台机替代版本(DesktopReplacement),两者的核心频率相差很大,前者为350MHz,后者为450MHz, Desktop Replacement版本比Performance版本高出29%,以期扳回在性能方面不如ATi的局势。FX Go5700GPU工作电压1.1v,这比之前的FXGo5600减少了0.08v,加之采用了新的PowerMizer4.0电源管理技术,使得该芯片负载功耗只有8w。
  5700的效能的确比它的前辈5600进步了不少,HL2甚至DOmm3这样的游戏都基本能正常的运行。但是其普通版本比9700的频率低的多,前者是 350MHz,而后者高达446MHz,ATI具有27%的核心频率优势;虽然在显存频率方面的情况则相反,GoMHz,MR9700是 526MHz,nVidia领先14%左右,但这并不足以弥补核心频率上的欠缺。难怪在多数的游戏测试中,比如: Flight Simulator 2004(模拟飞行)、Splinter Cell(细胞分裂)、Unreal Tournament 2003(虚幻竞技场)及Halo(光晕),M11对Go5700(普通版本)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在阴影运算工作量较大的程序里,同时运行AA和AF时 GeForce FX Go5700的性能还是会远落后于Mobility Radeon 9700的。
  而性能版450MHz的核心频率和600MHz的显存频率,对于笔记本狭小的空间来说实在是高得可怕了。不过很明显,nVIDIA和ATi之间的差距正慢慢缩小! 5700 Go虽然没有能撼动M11的王者地位,但性能版5700则的确让ATI非常头痛!——移动显卡性能的王座,nVidia已经开始虎视耽耽。
GeForce& 6200 Go: 用这种显卡的本价格都不高&&
  很显然,笔记本上的应用是显卡实力的展现,而能够在轻薄笔记本上应用,或许才是显卡实力的最高表现?NV的6200Go就能够实现在“轻薄”笔记本上的应用,也表征NV的实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了。而且,很可贵的是作为专为轻薄笔记本设计的专用图形处理器,应用GF6200的本本,在价格上居然都不是很高,所以对于中低端用户来说,考虑其性能这应该算是一个很超值的选择。
  Geforce6200移动版,核心编号NV44M-V,制造工艺0.11微米,核心频率300MHz,显存频率600MHz,显存位宽64bit,象素渲染管线4 条,顶点渲染3,象素填充率 1.2G Pixels/s,纹理填充率2.4G Textures/s,显存带宽4.8GB/S。其TurboCache架构,利用双向 PCI Express图形总线的更高带宽。通过允许图形芯片(GPU)分享专用视频内存的容量和带宽,可直接利用系统内存进行渲染, TurboCache管理器(TCM),可动态分配内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TurboCache就像是一台涡轮增压器,提高了入门级PC的性能,并提供了更大的图形内存空间。&&
  6200Go的竞争对手是谁?其3Dmark01的得分甚至能达到11043之多,而同时发热量控制得比较好,或许对手是ATI的X300?甚至是9700?这里还要看性价比,看著名的游戏机。谈到游戏机,就不能不谈到A6K。众所周知,在 CPU的游戏性能上,AMD比英特尔强一点。旧版的A6K,采用了移动版AMD Sempron 2800+ 处理器,512M DDR内存, Gforce6200显卡(最大共享256兆显存)40G硬盘,15寸XGA TFT LCD,COMBO光驱。这样的配置在性能上绝对令喜欢游戏的同学们相当安心,短期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升级问题。现在更换成了64位的3000+,这款机器也同样卖得很红火!——一步登天的事情不是没有,但很难找,步步进逼的NV,步子越来越大了。
GeForce& 6400 Go: 只比6200 Go强一点点
   Geforce 6400 Go显卡的开发代号为NV44M,制造工艺为0.11微米,核心位宽为256 ,而显存位宽则为128bit,显存带宽 5.6GB/s,标配128MB显存,拥有4*1条渲染管线, RAMDAC 频率为400MHz ,显存频率为700MHz ,是目前最为强劲的中端 NB移动显卡选择。支持 PCI Express X16 ,已经能够支持DirectX9.0c ,在3Dmarks 2001SE上的得分一万出头,而2003版本也达到了三千以上。我们注意到6200的开发代号则为NV44M-V ,其实还有一款不为人所熟知的Geforce 6250 Go ,其核心也为 NV44M 。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核心频率和显存位宽、显存频率上。也就是说NV在NV44M这个核心周围已经能够发展出三种类型的显卡,这是为何? NV不嫌麻烦么?非也,我看 NV 此举是要笼络客户,表明它可以达到“林林总总,必有一款适合你”的效果吧。
   TurboCache是一个低成本拥有大显存的技术。其实发展诸如TurboCache技术也是有前提的,PCI-Express X16达到了 4GB/s的带宽,在芯片组支持全双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GB/s的带宽。正是拥有了如此高的带宽,才会衍生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比如nVidia的 TurboCache和ATI的HyperMemory技术。
  6400 Go相对于6200 Go的进步并不算多,尽管性能还算不错,但使用6400的笔记本还是和少,倒是6600 go大行其道。
GeForce& 6600 Go: 在性能和移动性之间找到平衡
  既然6400 Go还不堪成为业界强者,nVidia继后又紧接着发布了基于NV43显示核心的Geforce 6600 Go,采用MXM I接口,使用了DDR3显存,容量达到 128MB ,位宽为128Bit,11.6GBps内存带宽, 8条渲染管线,填充率为3亿像素/& 秒,顶点数300百万/秒, RAMDACs 400 MHz ,专门设计用于提供领先多媒体功能,同时不牺牲便携性的移动 GPU 。兼容最新版本& DirectX 9.0 Shader Model 3.0 ,是具有 PureVideo 技术——业界唯一面向高清多媒体内容的嵌入式视频处理器。&&
  业界对 GeForce 6600 Go这款专门设计用于提供领先多媒体功能,同时不牺牲便携性的移动GPU评价很高。& 6600 GPU 甫一推出,就立即受到了包括宏基、华硕、 Gericom 、 Medion 和在内的业界领先OEM和ODM的青睐。“过去,具有超强视频和三维图形性能的笔记本电脑对于真正的移动办公人员来说太过笨重,”“借助 GeForce 6 ……现在,轻薄、便携的笔记本电脑无需在视频和图形性能方面做出任何牺牲。”看来, NV 真的是在 6200 面向轻薄笔记本的成功上食髓知味啊!
  在性能上, 6600 go搭配PM 740,3D Mark2001和03分别取得了15273 分和 6440 分的优异成绩。在
分辩率,细节全开的情况下轻松搞定《极品飞车 9 》。注:感谢22楼的修改意见,他的修改意见:“6600 加PM 740 和 4200转硬盘跑极品 9 800*600分辨 精细开一半& 细节全关也是卡的”。
  从3Dmark 成绩和游戏性能来看,& Geforce 6 Go 6600 性能已经达至桌面级 Geforce 6 6600 标准版的水平。而且nVIDIA 对移动显卡的能耗控制已经相当不错了。MXM 技术引进了笔记本的话,它的意义现在还难以估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笔记本更换显卡变成现实之后,笔记本替代台式机的进程就将越来越快了,至少现在咱不怕显卡落后啦!如果谁能够抓住这次机遇,或许将颠覆整个笔记本市场竞争格局。 MXM 在国产笔记本上的起端,是否正意味着些什么?颠覆?怕怕!
  当然,即使笔记本具备了可升级的条件,那么还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后可升级更高性能的显卡时,是由& nVIDIA 直接向市场提供这种升级卡的零售,还是由通过笔记本产品厂商来间接提供特殊的升级服务?不管如何, T50 、神舟 W740T 这类采用 MXM 显卡并且正式登陆市场的产品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随着 Sonoma 产品普及范围扩大,以及紧接下来的Napa笔记本,显卡成为笔记本的可升级配件将成为主流,不管是nVIDIA还是ATI或者可能会涌现的第三家移动显卡制造厂商,这一条路都是走对了并且值得一直走下去……
GeForce Go 6800: NV的顶峰?还有MXM在手!
  长矛前端的利刃!这是人们对6800Go的NV40核心的评论。为何有6800?这是缘于NV历史上最大的失败!——2002年,nVIDIA发布了代号NV30的图形处理器,不过由于受制于制造工艺的限制、架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NV30自诞生之日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在BUG的架构加上仅仅 128bit显存位宽,即使GeForce FX5800 Ultra配置高速的GDDR2显存,在应用程序中的性能也要比ATI的R9700 PRO 慢!
  虽然nVIDIA很快发布了NV30的改进版本—NV35/NV38,更强劲的解决方案,但仍无法摆NV30失败所带来的阴影!复仇计划下经过18个月的研发,nVIDIA终于在日正式发布了万众期待的GeForce图形芯片的第6代产品:研发代号为NV40的 GeForce 6800系列图形芯片!
  NV40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DX9.0c的绘图芯片。与DX9不同, Direct X 9.0c最主要是其中Vertex及Pixel Shader版本由2.0版本提升至3.0。另外一个令人注意的是NV40芯片晶体管数超过2.2亿个!几乎是NV38和R360的两倍,要知道Pentium 4 EE处理器由也仅仅只有1.78亿个晶体管!这不是说GPU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CPU,笔者前面的预言或许正在变成现实?不过,NV40图形芯片仍采用被IBM的0.13μ制程生产的,依然是FBGA封装,但采用先进的电路冗余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在核心工作频率方面,NV40有点倒退:即使是GeForce 6800 Ultra,其核心频率也仅仅只有400MHz,相比上NV38的475Mhz还要低。当然,这没什么,毕竟NV40架构与此前的解决方案如NV38相比要先进的多!下图可以看出NV40有多先进:&&&&
  当然,由于nVidia Geforce Go6800的标准频率和ATi的Mobility Radeon X800有不小差距,因此基本在所有测试中都是以ATi胜利而告终。但是,作为终极武器的高频版的GeForce Go 6800Ultra的性能又将会是如何呢?
  另外,提到Go 6800,就要提到第一次应用的MXM技术,即可以升级的显示模块标准,Mobile PCI eXpress Module。其实 Dell笔记本上早就有类似的设计,其图形模块,就可分别采用来自nVIDIA 和ATI 的GPU。MXM 提供了更灵活的兼容性,更低的成本,更小的尺寸,还有更高的信号完整性:更快地把最新的图形技术推向市场;多款笔记本电脑型号可以共享相同的设计;笔记本电脑的图形模块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或者消费者应用的需要进行升级。
  如果MXM被广泛地接纳,那么就意味着移动图形市场将朝着完全新的方向发展。或许有一天,当你非常非常热爱NV,你或许就可以要求JS:拔掉ATI的,给我换NV的!——当然,笔者还有点不能确定的是,那时的NV到底有多“热”?&&
  还有个杀手级震撼消息,据来自E3的消息,nVIDIA正计划将性能强大,耗能巨大的SLI技术引入笔记本显卡领域,专为工作站级笔记本电脑配置。 nVIDIA已经和Dell合作推出搭载Gegorce Go 6800 Ultra的笔记本电脑,很显然,SLI将再次提升此类笔记本的图形性能。 SLI技术的应用将巩固nVIDIA在笔记本显卡性能方面不折不扣的龙头地位,不过,我们都知道两块Geforce Go 6800 Ultra的耗电量有多么可怕。
GeForce 7300 Go: 数字并不是越大越好
   nVIDIA Geforce Go 7300并非非常强劲,这款显卡推出的意义是在于移动显卡GPU将步入90nm阶段了;而且& Geforce Go 7系列显卡是一次技术全面提升的产物,它能够让笔记本达到最佳的性能体验,以及最为重要的是优化了功耗,以使采用 Geforce Go 7系列显卡的笔记本可以达到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对于唯一的竞争对手ATI来说,nVIDIA则是先一步地推出基于PCI-E接口技术的第二代移动显卡产品。
  这里介绍的Go 7300采用PCI-E接口技术,基于最新的G72M核心,64位显存接口,5.6GB/s的内存带宽,采用PCI-E x16接口,核心频率400MHz,DDR显存频率达到700MHz。像素填充率为14亿像素每秒,每秒产生2.6亿个顶点。
  GeForce Go 7300拥有四条管线和三个顶点着色单元,号称速度比2条管线的GeForce Go 6200快了40%,从规格上判断, Geforce Go 7300的确应该是Geforce Go 6200的升级版本。相对于同档定位的Gefroce Go 6200来说,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更采用了独立64M/64bit显存颗粒,一样采用了TurboCache技术,但是基于上述提升,在3D性能方面会略胜一筹。
  基于提升后的PowerMizer 6.0技术,可显著延长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工作时间,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热量。——无他,更省电尔!这或许就是NV 的新核心竞争力之一?Geforce Go 7300还采用了nVIDIA新一代CineFX 4.0引擎以及许多专为Geforce Go 7系列改进的nVIDIA的特有技术。另外,请注意7300是支持SLI的。双400MHz RAMDAC,支持两个QXGA显示屏,其超高人机工程刷新率最高可达 Hz。
  下面介绍的是第一款采用Geforce Go 7300的笔记本ASUS A6Vm。它采用了 Pentium M 2.26GHz 533MHz FSB,内存是Hynix DDR2 533MHz 512MB x 2 CL 5-5-5-15,芯片组方面采用上Intel i915PM北桥配撘撘ICH6南桥,硬盘100GB,64M Geforce Go 7300显卡,15.4寸WXGA ()贵丽宽屏,DVD Dual光驱。由于G72M支持TurboCache技术,能透过高速的PCI-E接口分享系统内存,因此绘图核心虽然只有64MB,但在驱动系统却会显示为256MB,代表绘图核心最高可分享256MB系统内存。
  不过这只是最高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固定占用,而是当运行3D程序并根据需要而被征用,当3D程序结束便有释放被占用的内存,更有效地使用系统内存。但大家要留意系统内存数目会影响TurboCache的设置,当系统是512MB或以上,驱动程序会被设定可分享256MB内存,如果是512MB或以下,则最高只能分享128MB内存。&&
&& Geforce Go 7300&&& Geforce Go 6200 3DMark 2001&&&&&& 1024 x 768&&& 12061&&&&&&&&&&&&& 11043 1280 x 1024&&& 8941&&&&&&&&&&&&&& 7538 1600 x 1200&&& 6207&&&&&&&&&&&&&& 5136 1600 x 1200&&& 1083&&&&&&&&&&&&&&& 793 @4xAA&& 3DMark 03&&&& 1024 x 768&&&& 3717&&&&&&&&&&&&&& 3395 1280 x 1024&&& 2666&&&&&&&&&&&&&& 2244 1600 x 25
  Geforce GO 7300的发布以及与华硕合作的量产机型的推出,和ATI打了个时间差,至少在时间上是占了优势,整整比ATI提前一个季度有多,一个季度的时间在讯息万变的今天意义有多大?至少表明NV在制造能力上已经没有问题。那么功耗和功耗控制呢?90nm的控制肯定要比110nm或 130nm下的好。据nVIDIA的说法功耗会与上一代核心相同即与6200是一样的,请注意,6200的功耗与ATI的芯片相比差距已经不太大了,在 7300上nVIDIA也有了自己的第六代POWER MIZER技术,不知道是否能够有所超越?这里有个数据,在MobileMark2002测试中 A6VM的4800mAh锂电能坚持128分钟。&& ——新7系(怎么听起来有点象BMW的广告?^_^)、MXM、SLI,或许就将成为nVIDIA 动摇ATI王座的三大利器?我们看到,NV真的一步步站起来了。 &&& GeForce 7400 Go:只比弟弟强一点
&&& GeForce Go 7300 64 位显存接口,7.2GB/s的内存带宽,采用PCI-E x16接口,核心频率400MHz,DDR显存频率达到900MHz。像素填充率为18亿像素每秒,每秒产生3.3亿个顶点。GeofrceGo 7400的图形性能和7300并没有明显区别,两者性能相差不大。
&&&&&&&&&& Geforce Go 7400&&&&&&&&&&& ATI X600 3DMark 2001&&&&&& 10987&&&&&&&&&&&&& 11976&& 3DMark 03&&&&&&&&&& 4166&&&&&&&&&&&&&& 3367 3DMark 05&&&&&&&&&& 1996&&&&&&&&&&&&&& 1631
  GeForce Go 7600拥有四条管线和三个顶点着色单元,号称速度比2条管线的GeForce Go 6200快了40%,从规格上判断, Geforce Go 7300的确应该是Geforce Go 6200的升级版本。相对于同档定位的Gefroce Go 6200来说,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更采用了独立64M/64bit显存颗粒,一样采用了TurboCache技术,但是基于上述提升,在3D性能方面会略胜一筹。
GeForce Go 7600 其实我并不神秘
&&&& GeForce Go 7600 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拥有8个像素着色处理器(PS)、5个顶点着色处理器(VS)、8个光栅化操作处理器(ROP)、8个材质贴图单元 (TMU)、128-bit显存控制器,像素填充率360万/秒,顶点填充率5.5亿/秒,采用90nm工艺生产,支持SM 3.0、 PureVideo、PowerMizer 6.0、TurboCatch等技术。笔记本厂商最高可以将Go 7600的核心/显存频率定为 450/1000MHz。
&&&&&&&&& X1400& Go7400& Go7600& X1600 3DMARK03& 3600&&& 4000&&&
3DMARK05& 1600&&& 1700&&&
&&&& GeForce Go 7600 的威力在于其对功耗的控制。由于采用了90纳米核心制造工艺,以及DDR2内存,本身发热量就大幅减少。而由于PowerMizer 6.0技术的使用, 7600在文字处理时的功耗表现更为理想。在3D测试中,7600发热量和噪声控制都很理想,远远好于X700、Go 6600等上一代产品,当然也好于 X1600等显卡。
&&&& 可以看出,nVIDIA在经历了几代的高性能、高功耗移动显示芯片后,冷静的推出了GeForce Go 7600,切实的考虑了移动平台的需要。至于性能么,大家不要忘了,nVIDIA还有Go 7800、 Go7800GTX等终极武器呢。
GeForce Go
GTX 我就是超人
&&&& GeForce Go
GTX 拥有,256位显存接口,35.2GB/s的内存带宽,采用PCI-E x16接口,核心频率400MHz,显存频率达到1100MHz。像素填充率为 64亿像素每秒,每秒产生6/8亿个顶点,支持DirectX 9.0 Shader Model 3.0。GeForce Go 7800 GTX是首款基于SLI技术的显卡,提供当今最出色的移动显示性能。
GeForce Go 7800 3DMark03& 9428 3DMark05& 3844
&&&&&&& 自从革命性的巫毒卡把人们带进光怪陆离的游戏世界开始,电脑软件与硬件的互相竞争和相互促进就变得越来越快了:有了好的游戏,就要有强的电脑来支撑,有了强悍的电脑也必须有“变态”的游戏来运用!在被游戏风“侵蚀”了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或许有一天,当一听到某笔记本玩不了“XX游戏”时,它就会被用户“残忍”地抛弃吧?
  显卡是选购笔记本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扩展性上说,内存、硬盘不够大都可以很容易的升级,甚至连CPU也很容易更换。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却几乎没有可能去升级笔记本的显卡!笔记本一经买定,是什么样的显卡就决定了这台电脑能玩到什么样的游戏,此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现在登场的便是大名鼎鼎的ATI。ATI在笔记本显卡中的地位曾经一如Intel般的不可动摇,但正如AMD借Turion64之锋向着Intel开刀一样,ATI也正在受到来自NVIDIA、Intel等诸多对手的强大挑战。但老大就是老大,产品线丰富的ATI阵营的确是群雄济济:基于AGP的 Mobility Radeon 9系:、,基于PCI-E的Mobility Radeon X系:X300、 X600、X700、X800、X1300、X1600和集成的XPress200都是各有千秋。下面就来沙场点兵吧:
Mobility Radeon ,特性支持DX8
  在“镭”和7500之后,继承着镭家族的辉煌,2002年,ATI推出了世所期待的Mobility Radeon 两款。其中 Mobility Radeon 9000基于桌面Radeon 9000芯片内核开发而来,核心频率为250MHz,显存频率为460MHz,还专门为 CAD/CAM、DCC进行了优化,并且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完全支持Direct X 8.1的专业移动图形芯片,也是Quadro4 Go GL的强劲竞争对手。在节能技术方面,Mobility Radeon 9000还采用了改进后的第三代“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
&  9200代号为M9+,是9000的改进版本,和桌面级的Radeon9200一样,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加了对于AGP 8x的支持。此外,9200还相应地提高了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其核心频率为270MHz,显存频率为540MHz DDR,同样采用了第三代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 &&&   虽说是02年发布的产品,可直到今天,在许多本本当中,我们还能看到Mobility Radeon 的存在。还记得那句 “4880!笔记本电脑提回家!”的著名口号吗?这个笔记本就是神舟承龙A220E,它配备的就是64M ATI R9000独立显卡,搭配移动版 AMD Athlon XP-M处理器2200+,3DMark01得分有5000多分,玩3D游戏,如魔兽、CS基本都没有问题,堪称为游戏友度身打造的最低标准装备。
Mobility Radeon pro,特性支持DX9
  由于 Mobility Radeon 不支持DX9,ATI紧接着就在2003年3月正式发布了Mobility Radeon 9600 系列,工程代号为M10。它的推出同时也开创了Mobility Radeon 系列的几个第一:第一块支持DX9的移动显示芯片;第一次采取 0.13μm工艺;第一块最高能支持128MB显存的显示芯片。
  pro都是基于桌面级Radeon 9600(代号RV350)开发的,在硬件架构上几乎是一样的,而且也采用了改进的显存控制器,并在内部整合了新版本的Hyper-Z压缩技术。主要的区别依然是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它们是当时ATI最高端的移动3D显示芯片,均采用了四条像素通道、四个顶点引擎,可以支持微软的DirectX 9.0和最新的 OpenGL,提供更高级的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功能,可以提供电影效果的图象和优秀的3D性能,从评测结果来看,9600的3Dmark01得分有 分的水准。
  9600最高能支持到128M显存,至少在数量上应该能应付如今的主流游戏,不过,使用此款芯片的本本却往往最多只配到64M。再者,显示芯片、显存频率都上不去,另外,9600似乎也有让ATI变成发热大户的倾向,加上架构上本身的局限,这样9600注定很快被抛入历史。
Mobility Radeon SE& ATI最成功的产品
   Mobility Radeon 9700是目前笔记本中采用得最多的笔记本独立显卡,在桌面图形芯片上,9700帮助ATI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首次领先了nVidia。不过,Mobility Radeon 9700却并不是桌面9700的移动版。Mobility Radeon 9700其实是采取4条渲染管线设计的Radeon 9600XT的RV360,采用9700的命名,其实就是借助辉煌的桌面9700的鼎鼎大名。
   2004年初,ATI推出了Mobility Radeon 9700显示芯片,工程代号为M11。在工艺上,Mobility Radeon 9700 使用了0.13μm Low-k(低介电常数绝缘体)工艺生产,这使得M11在与M10相比,在同频率工作时发热量更少,或是说在相同发热量情况下能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有了Low-k技术,使得Mobility Radeon 9700的核心频率进一步提高,到达450MHz,而显存频率则达到 520MHz。
  相对于Mobility Radeon 9600Pro,它的性能有了相当的进步,3DMark01分数可以突破一万大关。可以让你在的分辨率下流畅的运行Halo(光晕)和细胞分裂。至于Mobility Radeon 9700SE(又称为 Mobility Radeon 9500),其实是Mobility Radeon 9700的降频版本,核心频率从450MHz降到250MHz,显存频率也从520MHz降到400MHz。这两款产品在节能技术方面,采用了第四代的“PowerPlay”技术。在相同频率下,发热控制更出色。根据评测,在实际使用中,MHz运行时的最大耗电量大约在7-8W,而在同样的耗电量下,9700则可以运行在 400MHz,而且在待机情况下的耗电量也大幅降低到1W。
  配置了64MB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9700显示芯片,在应付《FIFIA 2005》、《CS》、《魔兽争霸》等游戏游刃有余,即便是运行《极品飞车之地下狂飙》也不在话下。
  同年8月份,ATI发布了Mobility Radeon 9800,它与9700工艺相同,但配备了8条渲染管线和4个顶点着色器,256bit显存带宽的256MB显存,频率为350MHz/600MHz。其工程代号为M18,是基于桌面的Radeon 9800显示芯片,具有其全部特性,包括 Displacement mapping等技术。此外,9800采用了0.13μm Low-k工艺生产,以及第五代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在功耗的控制上比较出色,能为终端用户提供顶级的图形效能。虽然名为Mobility Radeon9800,但确是采用X800的核心架构,因为 Mobility Radeon X系列移动图形芯片将留给PCI Express接口,所以ATI将Mobility Radeon9800给了这颗核心。和X800系列显卡一样,Mobility Radeon9800也采用Long Shader 2.0指令和3Dc纹理压缩技术。对于笔记本来说, X800核心的9800似乎在大材小用,因为,即使以Dothan的能力,也无法完全发挥出9800的实力?Turion64能更出色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快的速度吗?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X800的。就笔者所知,真正用到这款显卡的笔记本好像没有的卖。
  9700系列是ATI在AGP时代的巨大成功与最后辉煌。但9800则是命运多舛了,就目前来看,这只是一款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显卡。至今,我们再也没有看到ATI在AGP上的其他动作。AGP时代真的就这么结束了?
Mobility Radeon XPress200& 集成X300的ATI整合方案
  自从ATi发布Radeon Xpress 200系列芯片组以后,便成为业界速度最快的绘图整合解决方案。Radeon Xpress 200 系列集成了Radeon X300显示核心,全面支持DirectX 9.0 技术,不仅可满足日常多媒体应用和3D游戏,还具备了极大提升图形性能的 HYPERMEMORY 技术。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RS400和RS480两组主板芯片,两者基本规格一样,只是前者支持 Intel平台,后者支持AMD 平台。使用XPress200的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X300显卡本本。当然,他并不能真正达到X300的水平,否则 X300还能卖得掉?在3Dmark01的测试中,集成的X300显卡得分勉强接近ATI9200显卡;不过在3Dmark03测试下,集成的X300显卡发挥出强劲的性能,得分几乎是ATI9200显卡的两倍(也几乎是915GM集成显卡的2倍)。
  这里要提到的就是著名的 HP ze2202ap了,你说这惠普也真是可爱,最近特喜欢操作低端本本。ze2202ap就是其中之一,采用了 AMD mobile sempron 2800+、ATI xpress200芯片组 集成X300se显卡、256MB DDR内存、40G硬盘、 combo光驱,内置802.11 b/g无线网卡、并且采用15寸TFT-XGA显示屏。这款热销的惠普ze2202ap在北京国美电器的售价为 5700元,便宜吧。不过,要是你知道在国外,惠普却和沃尔玛联手推出了售价仅378美元(约合3288元人民币)的HP ze2203wm,你会怎么想?。这两款笔记本的配置和模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ze2203wm比ze2202ap少了一个USB接口和一个N合一读卡器而已。老外可是为抢这款笔记本打了架的。呵呵。
Mobility Radeon X300 探索PCI-E时代
  随着Intel迅驰二代的出现,自然而然地PCI Express总线被引入了移动平台,ATI的反应可称灵敏,再次率先将自己的移动芯片搭配在Sonoma平台上。这就是ATI推出的入门级PCI-E移动显卡Mobility Radeon X300了。其工程代号为M22,是基于Mobility Radeon9200(M9 +)建立的,采用了RV370核心构架和0.13μm制造工艺。在技术上全面支持DirectX 9.0b和OpenGL 2.0,具备4条3D渲染管线、2个顶点着色引擎,支持LCD增强引擎技术,支持 HyperMemory技术,能使显示芯片通过PCI Express高速架构借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同时支持的SMOOTHVISION 2.1,可以消除物体的锯齿状边缘,改善图像质量。在节能上,X300已经采用到ATi的第五代 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
  可以看出,X300的基本构架(M9+)并不先进,也没有采用0.13μm Low-k工艺,但得益于技术的发展,Mobility Radeon X300的核心频率依然达到了350MHz,已经与Mobility Radeon 9600 Pro 持平,而显存的频率则达到了600MHz,更是几乎达到了Mobility Radeon 9800的水平。因此虽然 Mobility Radeon X300是入门级移动显示芯片,但性能依然强劲,有些技术在后来的X600上都没有应用,一出手其表现已接近9600 了。PCI-E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
  在一次对IBM T42 2378FVU (64MB Mobility Radeon 9600)和T43 MB Mobility Radeon X300)的测试中, 3DMarks05测试结果:T43 710,T42 68;而3DMark01测试结果则是:T42 9751,T43 7021。从测试结果不难发现,在新一代采用DX9引擎设计的3D应用中,Mobility Radeon X300的实际性能要略高于Mobility Radeon 9600一筹,但是在相对古旧的3D引擎(DX8标准)环境中,Mobility Radeon X300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反倒是给 Mobility Radeon 9600踩到脚下。
  X300是ATI在PCI-E上的开端之作,虽然从上面的测试中可以看出 X300的不足,但PCI-E的确潜力惊人,是发展方向没错的。这也就是为何ATI在9800后没有继续AGP系产品的原因。X300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独具的FullStream让人在没有块状影像的困扰下离线观赏流媒体文件,VideoShader则能以最高级的视频质量和最优化的功耗来播放& DVD 光盘片,另外“自动显示器配置”(ADC)、Vari-Bright都有功效。对于那些寻求稳定的二维和先进的三维图形性能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X300 图形加速器可谓再理想不过的解决方案。求稳吗?想想,大佬IBM都在其最重要的T系列上选用了,能错的了吗?
Mobility Radeon X600/X700& 打造PCI-E中坚
  既然X300不能强过9600,但PCI-E又是发展方向,在X300上尝到了甜头的ATI就于04年9月发布了工程代号为M24的 Mobility Radeon X600,意图取代Mobility Radeon ,定位于中端。X600是完全基于 PCI Express技术,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图形芯片,其硬件支持Direct X 9.0。考虑到笔记本的特殊性, Mobility Radeon X600与其他ATI笔记本专用图形芯片一样,使用了PowerPlay 5.0省电技术,同时在 Mobility Radeon X600中,ATI还引入了最新的开发的Vari-Bright技术,功能是可以让显卡直接控制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的亮度,更进一步省电。不过,要注意的是,X600并不支持在X300应用的HyperMemory技术,于是就有了支持该技术 Mobility Radeon X600SE,在3Dmrak03下得分也能达到3000。
当然,X600并不是唯一,05年初, ATI又发布了基于Radeon X800构架的Mobility Radeon X700,工程代号为M26,核心构架为RV410,全面支持 DX 9.0b。首次采用了台积电0.11μm制造工艺,能够大大地降低了芯片在全速运行时的功耗,同时还使得X700显示芯片的晶体管数目达到了1.2 亿之多,超越了9800的水平,具备8条3D渲染管线、6个顶点着色引擎,象素填充率也达到了惊人的2.8GPixel/s,高出之前介绍 Mobility Radeon X600 的75%之多。值得一提的是,X700采用了动态更改PCI Express Lanes连接数量的 Dynamic Lane Count Switching(DLCS)技术,以求更加省电。DLCS技术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供电从电源适配器转向电池供电时,将PCI Express ×16接口变更到PCI Express ×4、×2乃至×1,以节省电池电量。ATi表示,DLCS技术最多可以节省 30%的电量。另外,Mobility Radeon X700还支持ATi移动图形芯片升级技术AXIOM。
  由于没有采用Low- K技术,Mobility Radeon X700的核心频率仅为350MHz,不过显存则使用了价格不菲的GDDR3,支持64MB到128MB,频率达到了700MHz。使用了Smoothvision、Smartshader等技术,实际性能上几乎是Mobility Radeon X600的两倍,同样支持ATi的PowerPlay 5.0省电技术。总体上与9800在伯仲之间,一时间,X700有舍我其谁的态势。
  尽管 PCI-E是由Intel引入,但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却是采用了AMD芯片的产品。也就是说,PCI-E是个好东东,岂能让Intel独美了呢?那就是岛内强者宏碁的Ferrari 4002WLMi配置了AMD Turion 64 ML-30(1.6G)/512M/DDR333/5400转/80G硬盘/内置DVD-SuperMulit/15.4寸显示屏/WXGA/独立的128M ATI Mobility Radeon X700显卡 /56K V.92/内置10-100-1000M网卡/802.11b/g无线网卡,IrDA红外模组,Bluetooch蓝牙模组/约 2.86Kg/Windows XP HOME/1年国际联保。
  X600不错,是ATI从X300的转型。但采用X600的笔记本并不多,因为其性能与9700相差不大,厂家通常推9700的;同时,X700基本上成为笔记本显卡性能的代名词,很多厂商要么不推独显笔记本,要推就推 X700的。而X700则表明ATI真正理解了PCI-E的内涵?走向了成熟。这或许也就是为何ATI在推出X800后还要推出性能更低的X700的原因。为何要重点提出DLCS?用户是要更高的性能还是更低的温度?^_^另外,宏基的法拉利系列本本很有特色,在欧洲卖得特别火,这 Ferrari 4000更是AMD与ATI双“A”携手的经典之作。哦?怎么与双“B”那么像呢?看着那个法拉利的车标啊,Smart真是口水in~~呵呵。面对超过16K的售价,可惜还是没米啊!
Mobility Radeon X800& 强大到没有成品机
  可以说,X800是被逼出来的。由于Nvidia在04年底发布了一款移动芯片Geforce GO 6800,并且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ATI当时性能最强的 Mobility Radeon 9800。不得已,ATI就推出了Mobility Radeon X800来应对,甚至跳过了原来的R400直接到了 R420,由于没有对X800的R420核心进行任何的缩水,因此X800在性能上首次超越了桌面显示芯片。其X800工程代号为M28,由于发布时间早于Mobility Radeon X700,因此没有采用最新的0.11μm制造工艺,但却采用了Low-K技术,降低发热量,晶体管数目达到ATI移动显示芯片颠峰的1.6亿!核心频率高达400MHz,兼之采用频率高达800MHz的GDDR-3的256bit显存,在实际性能上高出 Mobility Radeon X700近一倍,同样的支持ATi的第五代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最后是X800PRO/X800XT了,除了增加4条3D渲染管线使总数达到16条以外,还提高了显示核心以及显存的频率,其中旗舰X800XT显示核心的频率和显存的频率双双达到 480MHz/1100MHz的新高。
  X800太强大了,强大到市面上几乎没有装配它的成品机。当初在在CES 2005上,AIT 展出了两台X800笔记本,即使在17英寸的大屏幕上也可以流畅的运行FarCry。工程样机D700W甚至没能使用Sonoma平台,而是桌面准系统,难怪实现了超过5Kg的重量了。它采用Intel Pentium4 Prescott 3.2GHz,桌面版Intel 915P芯片组,DDR 1G (512M+512M构建双通道平台)内存,15.4"UWXAG()的宽大高分屏幕,256M PCI-E架构 ATI MOBILITY RADEON X800显示卡,80GB5400转SATA硬盘,双模式DVD刻录机,6600mAh电池。整体配置比台式机有过之而无不及:1024分辩率下3DMark2001检测达到18919!3DMark2005也达到惊人的4298,Half live II高达 55.27fps。MCJ公司11月24日发布GW760使用了奔腾M 2GHz处理器,2GB内存,分辨率高达1,680×1,050的17英寸宽屏显示器,显卡则使用了PCI Express x16接口的MOBILITY RADEON X800XT,显存达到256MB,100GB硬盘, Intel 915PM Express芯片组,性能可谓凶猛无比。国外售价折合人民币即超过¥16K。
  什么叫强大到无以复加?从 X800身上可以略知一二,现在你能买到采用这款显卡的本本吗?这里来解释一下X800中X的含义。“X”有两重含义:第一,“X”取自在英文中 “extreme”,来用代表无与伦比的性能;第二,“X”的发音有点象罗马数字中的“10”,它是接替此前ATI绘图显示芯片等比数列系: RADEON 9xxx,毕竟如果新一代显卡以“Radeon10800”命名的话有点别扭。从技术上,R420核心看来只是R3XX的一些改良与最佳化。相比之下,NVIDIA的NV40支持新的DirectX9.0C及Shader 3.0技术,R420只是在原R3XX基础上改良 Vertex shader、Pixel shader和FSAA功能。R420唯一支持新的功能就是新型Normal Map压缩技术-3Dc技术,而最大创新就是4X4像素渲染管线组合。所以笔者在这里表示一种忧虑,或许X800有可能夭折?因为新的、更好的R520、RV530已经出现了。下面我们就将谈到。或许是杞人忧天,谁知道?
Mobility Radeon X:
  这两款X1000芯片都支持ATi AVIVO技术,采用先进的90nm工艺制造,支持Shader Model 3.0,支持多线程3D架构、支持 DirectX 9.0c。其实Mobility Radeon X1400的显示核心完全与Mobility Radeon X1300相同,都为 RV515核心,而参数也基本与X1300相同。ATi打算用X1400来征战轻薄笔记本电脑市场,在高频的X1300的基础上加入了温度控制电路,其实也就是在图形处理负担小的时候可以关闭部分电路。至于性能,由于X1400定位于轻薄机型,在频率、显存规格上都会有缩水,相比X1300而言性能肯定会低一些。
Mobility Radeon X1500:ATi又要为个别厂商开“小灶”?
  在 ATi Mobility Radeon X1000系列中,最为神秘的就是X1500。关于它的资料少之又少,我们只能在ThinkPad最新的 Napa机型T60上才能看到它的身影。笔者怀疑,这款X1500是否又如同ATi曾经推出的Mobility Radeon 9550(苹果的本本上采用)一样,只针对个别厂商。
Mobility Radeon X1600:ATI的新一代天使?
  ATI推出的移动显卡Radeon X1600,跟桌面版相比,由于采用采用了90纳米的生产工艺,因此在功耗控制上也使人相当满意。它将会拥有12条渲染管线以及5个顶点着色单元,并基于RV530显示核心,支持128bit的显存,正式提供对Shader Model 3.0的支持。将会包括 Radeon X1600 XT Crossfire 版本,Radeon X1600 XT版本以及Radeon X1600 Pro版本。在ATI发布的R520、RV530和RV515中,运用中档核心的RV530恐怕是用户最关心的产品:便宜、新功能和达到与标准X800一样的12条管线:
  X1600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并启用了ATI第一代90nm工艺生产,整合了1.57亿个晶体管,具备12条像素流水线和5个 vertex Shader单元,4个纹理单元、4个Render Back Ends和8个Z Compare单元和单周期最高执行128个线程的能力。这比原先ATI针对中档市场的RV410的的8条像素管道要多了4条。传承了R520的众多优秀设计,因此相比原先的核心实在是要先进了许多,启用了全新的Shader架构,提供对SM 3.0的支持、采用新的内存控制器结构、更高的图像品质(支持HDR,具备128FP运算能力,提供新的抗锯齿功能)、支持AVIVO平台。还有个Render Back End(RBE)值得一提,它类似于NVIDIA显示卡中的ROP (Raster Operation Processor光栅操作处理器)功能,而且在执行FP16操作的时候还可以实现多重采样抗锯齿,也就是说在执行诸如HDR这样的操作的时候,RV530还可以实现AA采样或者抗锯齿。这是优于目前任何NVIDIA显示卡的。虽然,在RBE数量上来说,RV530仅有4个,这比R520的16个实在是少了太多!况且上一代RV410都拥有完整的8个RBE单元和8个纹理单元。
X1600 3DMark03& 6600 3DMark05& 3500
Mobility™ Radeon® X1800 视觉速率的世界
 && ATI& 的 Mobility™ Radeon® X1800 XT 是专门为游戏爱好者和高性能笔记本计算机设计的采用世界最顶尖的便携式图形技术的处理单元,它融合了尖端的 3D 图形性能、高质量视频重放功能以及卓越的图像质量。16条渲染管线以及8个顶点着色单元,支持256bit的显存,难怪ATI会称之为提供令人兴奋的。如果说X1300是X300的替换产品,那么X1800无疑就是X700的继承者。
  整合芯片对于许多人使用的笔记本来说已经足够,笔记本厂商显然不能忽视这一点,这也就是英明的Intel能够取代ATI成为新霸主的原因。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 XPress200的成功就是一例。不过,笔者担心的是,Intel整合图形功能不过是一小部分,而ATI、nVidia等要做的可就多多了,一条磁盘性能上的BUG或许就能毁掉他们在整合上的所有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i x12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