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根据某外消旋体溶液的旋光管纯度,来计算其中某一个构型所占的百分比?谢谢赐教了!

自测试题及答案
自测试题及答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0.1mol/L_____ _________0.1mol &(&”&”)&&&&&&&& &
6、5.8%&&&
A、5.8%&&&&&&&&&&&&&&&&&&&&&&&&
C、2.0&&&&&&&&&&&&&&&&&&&&
7、374K&&&
A、100KPa&&&&&&&&&&&&&&&&&&&&&&&&&&&&&&
B、100KPa&&&
C、100KPa&&&&&&&&&&&&&&&&&&&&&
A、&&&&&&&&
10、273k&&&
A、&&&&&&&&&&&&&&&&&&&&
C、&&&&&&&&&&&&&&&&&&&&&&
11、25.00g0.244g0.2048Kf = 5.12 K••••kg•mol-1
12、-0.5637
3、& &&&& 4、
6、C&&& 7、C&&& 8、 D&&
三、计算题
12、 776KPa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填空题
1、某基元反应2A(g)=B(g)+C(g)在2秒钟A减少了0.4mol/L,
在这2秒钟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S。若某一时刻该反应的速率为v1,将A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此时反应的速率是&&&&& 。
2、在1的反应中若减少A的浓度,反应速率将&&&&& ;增大压力反应速率将&&&&&& ;升高温度可使反应速率&&&&&&& 。
3、加入催化剂可使反应速率&&&&&&&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 移动,但可&&&&& 达到平衡的时间。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 、&&&&& 、&&&&&&&&
,对于液体或固体反应&&&&&& 的影响可以忽略。
5、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而与&&&&& 和&&&&&&& 无关。
二、选择题
1、基元反应A(g)+B(g)=C(g)的反应级数为(&&& )
A、1&&&&&&&&&&&&
B、2&&&&&&&&&&&&
C、3&&&&&&&&&&&&&&&
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反应
&& A、化和&&&&&&&&& B、分解&&&&&&&&& C、基元&&&&&&&&&&&&
3、由KC计算KP需要知道,反应A(g)+B(g) &C(g)的为(&&& )
A、1&&&&&&&&&&&&
B、-1&&&&&&&&&&&
C、2&&&&&&&&&&&&&&&
4、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转化率是69.2%,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转化率将会(&&& )
&& A、大于69.2%&&& B、小与 69.2%&&&& C、不能确定&&&&&&&& D、等于 69.2%
5、CaCO3(s)CaO (s)+ CO2(g)KP&&&
A、pco2 &&&&&&&&&B、pco2.pcao
&&&&&&&&C、 pco2.pcao
/pcaco3&&& D、1
三、判断题
1、能够发生碰撞的分子都是活化分子。(&&& )
2、用不同的物质的浓度表示,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可以有不同数值。(&&& )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度都为零 。(&&& )
4、化学平衡时,把产物移出,可提高转化率。(&&& )
5、平衡常数KC和浓度商QC的表达式相同,因此可用浓度商代替平衡常数。(&&&& )
四、计算题
CO(g) +H2O(g) CO2(g) +H2(g)在800K时KC=1.0、求(1)COH2O1.0mol/LCO2COH2O1.0mol/L,4.0mol/LCO
一、填空题
1、0.2& 4V1&
2、减慢& 加快& 加快&& 3、加快& 不& 缩短&&& 4、浓度&
压力& 温度& 压力
5、温度& 浓度& 压力
二、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1、&& 2、&& 3、&& 4、&& 5、
四、计算题&& (1) 50%&&& (2) 75%
第3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
2、 & &&&&& PH&&&&&& &&&&&&&
4、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A、2&&&&&&&&&&&&
B、20&&&&&&&&&&&&&
C、lg2&&&&&&&& D、
A、 B、&&&&& C、乙醇&&&&&&&&&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100ml&&&&&&&&&&&&&&&&&&&&&&&&&
&&&B、1000ml
C、100ml 0.2mol/L&&&&&&&&&&&
D、0.02mol/LBaCl2
A、&&&&&&&&&&&&&&&&&&&&&&&&&&&
C、&&&&&&&&&&&&&&&&&
1、0.063%PH
2、250mlPH=5.0125ml
1&&&&&& 2、&&& 3、
1、D&&& 2、B&&& 3、C&&
4、C&&& 5、B&&& 6、C&&& 7、C
2、12ml113ml
3、Mg(OH)2
PH=9.46&& , 4.12104&& , 20.12%& , 0.02450& ,&
2、&&&&& &&&&&&&&
3、&&&& &&&& &&&& &&&& &&&& &&&& &&&&&
5、&&&&&&&&&& &&&&&&&&&&
&&&&&&&&&&&&&&&&&&&&&
6、KaKb&&&&& KaKb&&&&& &&&&& &&&&&&& &&&&&&&
二、选择题
1、0.0005g的准确度比5.0g的准确度(&&& )
A、小&&&&&&&&&&&&&
B、大&&&&&
&&&&&&&&&C、相同&&&&&&&&&& D、 不能确定
2、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很高,说明(&&& )
A、系统误差小&&&&& B、系统误差大&&&&&& C、偶然误差小&&&& D、偶然误差大
3、减少偶然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校准仪器&&&&&& D、多次平行试验
4、判断弱酸能否被强碱滴定的依据是(&&& )
&& A、CKa≥108 &&&&&&&&B、CKa≥10-8&&&&&&&&
C、C≥10-8&&&&&&&& D、Ka≥10-8
5、强酸滴定一元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 )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
1、精密度高的一组数据,其准确度也一定高。(&&& )
2、绝对误差等于某次测定值与多次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 )
3、偏差与误差一样有正、负之分,但平均偏差恒为正值。(&&& )
4、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高。(&&& )
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突跃范围内都可选用。(&&& )
四、计算题
1、以现有的原子量(附录表)的准确度为依据,精确计算CuSO4·5H2O的式量值。
2、判断下列滴定能否进行?如能,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值,并指出选用何种指示剂?
(1)0.10mol/L NaOH 滴定0.10mol/L
(2)0.10mol/L HCl 滴定0.10mol/L
(3)0.10mol/L HCl 滴定0.10mol/L
3、 含有NaOH和Na2CO3以及中性杂质的试样,0.2000g,用0.1200mol/L
HCl溶液20.20ml滴定至酚酞终点,继续用HCl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用去12.20ml,求试样中NaOH和Na2CO3含量。
4、 把某豆类样品0.8880g中的蛋白质的氮转化为铵盐,再使铵盐转化为氨,用0.2133mol/L
HCl溶液20.00ml吸收,过量的HCl用0.1962mol/L NaOH滴定,用去5.50ml。求这种豆类的含氮量。
1、& 2& 3& 4&
4& 3&& 2、& && 3、
&&&& 4、& & & && 5、1&&&&& (2)&
6、& & & &
二、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 B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四、计算题
1、 249.686
2、(1)可以滴定& 8.73& 酚酞& (2)不能& (3)可以滴定& 5.27& 甲基红
3、 19.20%& 77.58%&& &&&&&&&&&4、 5.03%
1&&&&&&&&&&&
2&&&&&&&& &&&&&&&&& &&&&&&& &&&&&&&&&&& &&&&&&&&&&
3&&& &&&&& mg 10&&&&& mg
416g 390mg
+ 4.5mg &&&&&&&&&&& g
518g 150mg –2.5mg
&&&&&&&&&&& g
6&&&&&&&&&
7&&&& &&&&&&
8&&&&&&&&& &&&&&&&&&& &&&&&&&&&&& &&&&&&&&&&&&&&&
&&&& &&&&&&&&&&
10开启天平,如微分标尺“0”刻线移向投影屏标线左侧,表明天平&&&& 盘重,关闭天平,将天平梁上的右侧的平衡螺丝向&&&& 移动。若微分标尺“0”刻线移向投影屏标线右侧,表明天平&&&&& 盘重,关闭天平,将天平上右侧的平衡螺丝向&&&& 移动(移动左侧平衡螺丝易碰掉圈码)。
11、&&&&&&&& &&&&&&&& &&&&&&&&
12&&&&&&&& &&&&&&&&&
13&&&&&&& &&&&
14&& &&&&&&&&&&&&&&&
1&&&&&&&&&&&&&&&&&&&&&&&&&&&&&&&&&&&
2、滴定管是滴定时准确测量溶液&&&&&&& 的量器,它是具有精确&&&&&&& 而内径&&&&& 的细长的玻璃管。常量分析的滴定管容积有50mL和25mL,最小刻度为&&&&& mL,读数可估计到&&&&& mL。
3、滴定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 滴定管,另一种是&&&&& 滴定管。
4、&&&&&&&&
&&&&&&&&&&&&&&&&&&
& &&&&&&&&&&&&&&&&&&&&&
5酸式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查&&&&&&&&
是否灵活,然后检查&&&&&&&&&&& 。试漏的方法是将&&&&&&
关闭,在滴定管内充满水,将滴定管夹上,放置&&&&&& ,看是否有水渗出;将活塞转动180°,再放置2min ,看是否有水渗出。若前后两次均无水渗出,活塞转动也灵活,即可使用,否则应将活塞取出,重新涂&&&&&&&&&&&&
后再使用。
6&&&&&&&&&&&&
&&&&& &&&&&&&&&&& &&&&&&&&&&&&&
7&&&&&&&&&&&
8在注入或放出溶液后,必须静置&&&&&&&&&&&&
后,使附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来以后才能读数。如果放出液体较慢(如接近计量点时就是这样),也可静置0.5~1min即可读数。
9、读取初读数前,应将&&&&&&&&&&&&&&&&&&&&
除去。滴定至终点时应立即关闭活塞,并注意不要使滴定管中的溶液有稍许流出,否则终读数便包括&&&&&&&&&&&&&&&
。因此,在读取终读数前,应注意检查出口管尖是否悬挂溶液,如有,则此次读数不能取用。
10、容量瓶是常用的测量容纳&&&&&&&&&&&&&&
的一种容量器皿。它是一个细长颈梨形平底瓶,带有磨口玻塞或塑料塞。在其颈上有一&&&&&&&&& ,在指定温度下,当溶液充满至&&&&&&&&& 与标线相切时,所容纳的溶液体积等于瓶颈上标示的体积。
11、容量瓶主要用来配制&&&&&&&&
溶液,或稀释一定量溶液到一定的体积。滴定分析用的容量瓶通常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各种规格。
12当接近标线时,应以&&&&&&&& 逐滴加水至弯月面恰好与标线相切。
13、移液管和吸量管都是准确&&&&&&& 一定量溶液的量器。移液管又称吸管,是一根细长而&&&&&&& 的玻璃管,在管的上端有一环形标线,膨大部分标有它的容积和标定时的温度,常用的移液管有5mL、10mL、25mL、50mL等规格。
14、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都是有&&&&&& 的精确玻璃量器,均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酸碱滴定法
1&&&&&&&&&& &&&&&&&&&&&
2&&&&&&& &&&&&&
&&&&&&& &&&&&&&& &&&&&&&&& &&&&&&&&&&
3常用作标定酸的基准物质有&&&&&&&&&&& 和&&&&&&&&&&& 等。
4、标定碱溶液时,常用&&&&&&&&&&&&&&&
和&&&&&&&&& 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5、碱标准溶液常用&&&&&&& 和&&&&&&& 来配制,也可用中强碱&&&&&&&&
来配制,但以NaOH标准溶液应用最多。Ba(OH)2可用来配制不含碳酸盐的碱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易&&&&&&&&&&&&&&&&&&
,会使其浓度发生变化,因此配好的NaOH等碱标准溶液应注意保存。
6、标定盐酸的实验中采用&&&&&&& 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 变为&&&&&&& 色。
7、药用硼砂的含量测定选用甲基红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
8、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有&&&&& 和&&&&&&& 两种,用甲醛法测定时,应用的是酸碱滴定中的滴定方法。
9、果蔬中总酸度的测定采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将其中的&&&&&&&&
中和成盐类,以&&&& 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 30s 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
10、总糖是指&&&&&&&&&&&&
与的总量。总糖的测定是以&&&&&&&&&&&&
的测定法为基础,先将蔗糖经酸水解成还原糖,再按还糖测定法测定,最后换算成以&&&&&&&&&&&&&
计的总糖量。
11、食品中的酸度可以分为&&&&&&&&&&&&
(滴定酸度)、&&&&&&&&&&& (pH)和&&&&&&&&& 。
12、总酸度是指食品所有&&&&&&&&&&&&&
的总量,包括&&&&&&&&&&&&
的浓度和&&&&&&& &&&&&的浓度,常采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并以样品中主要代表酸的&&&&&&&&
分数表示。
13、有效酸度是指样品中呈&&&&&&&&&&&&&&&
的浓度,利用pH计通过测定样品的 pH可以测得。
14、挥发酸则是指食品中&&&&&&&&&&&&&&&&&&&
,如乙酸、甲酸等,可以将样品经蒸馏后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测定。
15、农产品样品经除去蛋白质、CO2后,加水、加稀盐酸在&&&&&&&&& 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直接用碱性酒石酸铜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以&&&&&&&&&&& 作指示剂,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样品中总糖的量。
16、2,6-DCPIP2,6-CCC&&&&&&& &&&&&& &&&&&&&&& C
2&& & & &&
310&& 1& 0.1&&&
4163945g&&&&&&
5181475g&&&
8&& & & &&&
10& && && &&
2& && && 0.1&& 0.01&&&&&& 3&& &&&
4&& && &&&
9、管尖悬挂的溶液&& 流出的半滴液&&
10、液体体积&
标线& 弯月液面
13、移取& 中间膨大
2&& && & & &&
5NaOH&& KOH&& Ba(OH)2&&& CO2
8蒸馏法& 甲醛法&& 间接&
9、有机酸& 酚酞&& 粉红色
10、还原糖分&&
蔗糖分& 还原糖& 蔗糖量
11、总酸度& 有效酸度&& 挥发酸&
12、酸性物质&
已离解的酸& 未离解的酸&& 质量
13、游离状态的氢离子
14、易挥发的部分有机酸
15、加热&& 次甲基蓝&&
1、 &&&&&& &&&&&& &&&&& &&&&
&&& &&&&&& &&&&&&&&&&&
2、 &&&&&&& &&&&&&&& &&&&&&& &&&&& &&&&&&&&&&&&&&
&&& 3、 高锰酸钾法是以&&&&&& 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此法需要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
一般用&&&&&& 调整酸度,而不能用HCl和HNO3,因为HCl有&&&&& 性,HNO3有&&&&& 性。
4、 碘量法也是以&&&& 的氧化性和&&& 的还原性为基础的滴定方法,碘量法又分为&&&&&& 碘量法和&&&&&& 碘量法。
5、 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时,应用新&&&&&&&&& 的蒸馏水溶解硫代硫酸钠,以除去水中的
&&& 和 &&&&;加入少量&&&&& ,使溶液呈弱碱性,既可抑制嗜硫细菌生长,又可防止硫代硫酸钠分解。
二、选择题
1、 能够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是(&& )
A、氧化型浓度&&&&&&&& B、还原型浓度&&&&&& C、温度&&&&&&&&&&&&
D、以上都有
2、 E0Sn4+/Sn2+= 0、154V,用01mol/L Sn2+10mol/LSn4+组成电极,其电极电势是(& )V
A、0.154+0.059/2&&&&& B、0.154+0.059&&&&& C、0.154-0.059&&&&& D、0.154-0.059/2
3、 由氧化还原反应Cu + Ag+= Cu2+ + Ag E1E2Cu2+/Cu Ag+/Ag
E1-E2&&&&&&&&&&&&&
B、 E1-2E2&&&&&&&&& C、 E2-E1&&&&&&&&&&&&&&&&&
D、 2E2-E1
&&& A、自身&&&&&&&&&&&&&&
B、氧化还原&&&&&&&& C、特殊&&&&&&&&&&&&
5、 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硫代硫酸钠含量时,需在(&&&&& )溶液中进行
&&& A、中性或弱碱性&&&&&& B、中性或弱酸性&&&& C、强酸性&&&&&&&&&& D、强碱性
1、H2+Cl2=2HCl&&&
3、E0Br2/Br-E0I2/I-,Br2I2&&&
1、Pb2+ + 2e =Pb E01=-0.126V& Sn2+ + 2e = Sn& E02=-0136V Pb2 + + Sn =
Pb + Sn2+ 12Pb2+01mol/L Sn2+1.0mol/L
&&& 2、Al2O3Fe2O30.1500g0.01015mol/L KMnO4KMnO49.51ml ,Al2O3Fe2O3
& & & & &&& 2、1mol/L&
103.33Kpa&& 298.15K&&
&H2SO4 &&还原&&&
氧化&&&&&&&&&& 4、I2&& I- &&直接&& 间接
5、 新煮沸并冷却& &O2&& CO2&& Na2CO3
二、选择题
1、D&&&&& 2、A&&&& 3、C&& &&4、A&&&&& 5、B
1、&&&& 2、&&& 3、&&& 4、 &&& 5、
1、1ε=0.01V
2ε= -0.02V& &&&
2、 74.3%& 25.7%&
一、填空题
1用作标定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
、&&&&&&&&&& 、&&&&&&&&&&& 等,其中以&&&&&&&&&&&&&&
最常用。因为它不含结晶水,不吸水、易精制和保存。
2、高锰酸钾法是以&&&&&&&&&&&&
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此法需要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一般用&&&&&& 调整酸度,而不能用HCl和HNO3,因为HCl有&&&&& 性,HNO3有&&&&& 性。
3Na2S2O3KMnO4K2Cr2O7
, &&&&&&&&&&&&
,&&&&&&&&&&&&&&&&&&&&&
4、由于市售高锰酸钾含有杂质&&&&&&&&& ,所以配制时略为多称一些固体高锰酸钾(高于理论计算值),溶解在规定体积的水里。如配制的标准溶液,一般称取固体约3.3克左右。
5在配制时,为了避免溶液浓度在贮藏过程中再发生改变,故配制时需将溶液&&&&&&
15分钟以上,以加速其与还原性杂质的反应,然后放置天,使各种还原性物质完全氧化,再进行标定
6、用垂熔玻璃滤器过滤,滤除还原产物沉淀。同时为了避免光对溶液的催化分解,将配制好的溶液贮存在&&&&&&&&&&&&&
中,密闭保存。
7、KMnO4在酸性溶液中是强氧化剂。滴定到达终点的&&&&&&&&&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由于和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或还原性灰尘作用而逐渐褪色,所以经30s不褪色即可认为到达终点。
8、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中采用的指示剂是&&& &&&&&指示剂。
9、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有&&&&&&&&&&& 、&&&&&&&&&&& 、&&&&&&&&&&&&&&
、&&&&&&&&&&&&&&&&
10、标定I2标准溶液浓度的常用方法是用&&&&&&&&&&&&&
,俗名砒霜,有剧毒!作基准物来标定。As2O3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中生成亚砷酸盐。所以,通常用NaOH溶液溶解。
11、电对电位低的较强还原性物质,可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这种滴定方法,称为&&&&&&&&
。维生素C(C6H8O6)又称&&&&&&&&&& ,其分子中的&&&&&&&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2定量氧化成&&&&&&&&&& ,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12、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一般都含有少量杂质,如S、Na2SO3、Na2SO4等,同时它还容易风化和潮解,因此Na2S2O3标准溶液只能用&&&&&&&&&&& 配制。
13、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应用&&&&&&&&&&&&&&
的蒸馏水溶解,以除去水中的&&&&& 并杀死微生物;加入少量Na2CO3(浓度约0.02%),使溶液呈&&&&&&&&& ,防止Na2S2O3的分解;配好后放置8~14天,待其浓度稳定后,滤除S,再标定。
14、标定Na2S2O3溶液最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标定时采用&&&&&&& 滴定法,先将K2Cr2O7与过量的&&&&&&& 作用,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 。
15、标定Na2S2O3时淀粉指示剂应在近终点时加入,不可加入过早。若当溶液中还剩有很多I2时即加淀粉指示剂,则大量的I2被淀粉牢固地吸附,不易完全放出,使终点难以确定。因此,必须在滴定至近终点,溶液呈&&&&&&&&&&&&
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16、Na2S2O3与I2的反应只能在&&&&&&&&&&&&&&&
溶液中进行,而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
17、含量时,在滴定过程中,要充分振摇,防止&&&&&
对I2的吸附,使终点敏锐。
一、填空题
1、& &&&&&&
2、高锰酸钾& H2SO4&& 挥发性& 氧化性
3、Na2S2O3KMnO4&&& I2&&
9、自身指示剂&&
氧化还原指示剂& 特殊指示剂& 不可逆指示剂&
10、三氧化二砷(As2O3)
11、直接碘量法&&
抗坏血酸& 烯二醇基& 二酮基
12、间接法
13、新煮沸并放冷&
CO2& 弱碱性&
14、K2Cr2O7& 置换&& KI&&
15、浅黄绿色&
16、中性或弱酸性
17、CuI沉淀
III& Co3+&&& Cl- NH3H2O&& Cl N O&& 6&&
3、& && &&
2、C& 3、D&& 4、A&& 5、B& 6、B&& 7、B& 8、A&& 9、B& 10、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48110-12molL-1 &&&&&2、0.395molL-1&&& 3、280mgL-1280
1&&&&&&&&&&&&&&&
&&&&&&&&&&&&&
2EDTA难溶于水,22℃时其溶解度为0.2 g/100mL(约为0.005moL/L-1),通常使用&&&&&&&&&&&&&
配制标准溶液。
3、EDTA·2Na·2H2O是&&&&&&&&&&&&&&&&&&&&&&&&&
,室温下其溶解度为111g/L(约为0.3mol/L)。
4、配制EDTA标准溶液时,一般是用分析纯的EDTA·2Na·2H2O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以ZnO为基准物标定其浓度。滴定是在pH约为10的条件下,以&&&&&&&&&& 为指示剂进行的。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
5、贮存EDTA标准溶液应选用&&&&&&&&&&&&&&
,如用&&&&&&&&&&&&
贮存更好,以免EDTA与玻璃中的金属离子作用。
6、水的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较常用的为德国度,即以1升水中含有10mgCaO为&&&&&&& 度。在我国除采用度表示方法外,还常用&&&&&&&&&&&&
表示水的硬度,即以1升水中含CaO的质量多少(mg)来表示水的硬度的高低,单位为&&&&&&&&& 。可见,1度=10mg/LCaO。
一、填空题
1、乙二胺四乙酸&& EDTA
2、乙二胺四乙酸的钠盐
3、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4、铬黑T&& 紫红&&& 纯蓝
5、硬质玻璃瓶&&
6、1&& 质量浓度&& mg/L
&&& A、10&&&&&&&& B、10&&& C、10&&&&& D、1
&&& A、 0.2mg&&&&&&& B、 0.2g&&& C、 0.2%&&&& D、 2%
4、 Cl- AgCl&&&
A、 Ag+/Cl-&&&&&&&&
B、Cl-/Ag+&&&& C、Cl-/AgCl&&&& D、AgCl/Cl-
1、2.67Kpa&&&&
1、& 0.2500gAgCl0.2991g
2、& CaOBaO2.250g5.030gCaOBaO
1、& && & &&& && &&
2、& & & &
3、& && && CaC2O4H2O&& CaO
2、B&&&&& 3、A&&&
1、&&& 2、&&&&& 3、&& 4、
1、10.4900g&&
2、 31.4%&&&&&
1、挥发法是将样品加热,使被测组分成为&&&&&&& 物质逸出,然后根据&&&&&&&&&&&&&&&
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或利用某种已恒重的吸收剂将挥发出组分全部吸收,根据&&&&&&&&&&&&&&&&
的数量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2、存在于物质中的水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吸湿水是&&&&&&&&&&&&&&&&&&&
,其含量随空气中的湿度而改变,一般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即能除掉。结晶水是&&&&&&&&&&&&&&&&&&&&
,它有固定的质量,可以在化学式中表示出来。
1、挥发性& 样品质量的减少&& 吸收剂质量增加
2、吸湿水& 结晶水
3、物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 水合物内部的水
1、 &&&&&& &&& &&&&& &&&&& &&&&&
2、& b&&&&&& C&&&&& b&&&&&& C&&&&& &&&&&&&
3、 &&&& &&&&& &&&&&& &&&&&& &&&&&&&
4、 &&&&&& &&&&& &&&&&
&&&&& &&&&&& &&&&
A、&&&&&&&&
B、&&&&&&&&&& C、&&&&&&&&& D、&&
A、&&&& B、&&&& C、&&&&& D、
3、& 20cm0.221.0cm&&
A、0.22&&&&&&&& B、0.11&&&&&&&&&& C、0.33&&&&&&&&& D、0.44
A、&&&&&&&&&&&
C、&&&&&& D、
5、 525 nm0.70550nm&&
A、&&&&&&&&&& B、&&& &&&&C、&&&&&& D、
Fe2O3 0.25mg/L0.370100.205Fe2O3
P2O50.40%0.3200.280P2O5
527nm165.0%242.0%16.5110-4mol/L2
T&& & & A&&&&&& 2、 cm& g/L&&& cm&&
&& && && &&& &&& 4、& &&
1、A&&& 2、C&&& 3、B&&& 4、D&&& 5、B
1、&& 2、&&& 3、&& 4、&& 5、
1、1.39mg/L&&&& 2、 0.35%&&&&
3、 0.187&& 0.377&& 1.3210-3mol/L
1拿吸收池时,用手捏住吸收池的&&&&&&&&
,切勿触及&&&&&&&&& ,以免透光面被沾污或磨损
2、向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池内倒被测液时,应以倒至吸收池&&&&&&&&&&&&&&&
3、与邻二氮菲生成很稳定的&&&&&&&&&&&&&
的络合物。
分光光度计未接通电源时,电表指针必须位于“0”刻线上,否则调节电表上&&&&&& 校正螺丝,使指针位于“0”。
打开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 选择钮至所需波长处。
6、分光光度计使用前就预热&&&&&&&&& 。&&&&&&& 吸收池暗箱盖,调节“调零电位器”使电表指针在“0”位置,将空白溶液放入吸收池架中,并处于校正位置,然后&&&&&&& 吸收池暗箱盖,使光电管受光,旋转“100%”电位器,使电表指针在满度附近。
分光光度计测量时,注意将盛放供试液与空白试液的吸收池须&&&&&&&&&&& 放入吸收池架,空白试液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吸收池架应恰好在位置。
8、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完毕后,关闭仪器开关,及时&&&&&&& 电源。取出吸收池,用&&&&&&&&&& 洗干净,晾干后装入盒内。登记使用情况,盖好防护罩。
9、分光光度计底部有2只干燥剂筒,吸收池暗箱内有&&&&&&&&
,应保持其干燥,发现变色应及时更换或烘干后再用。
10、分光光度计应安放在干燥、远离震源的房间,安置在&&&&&&&&&&&&&&&&
的工作台上,不要经常搬动。
11、分光光度计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使用2h左右让仪器&&&&&&&&&&&&
后再使用。
1、毛面&&& 透光面
2、约3/4的高度
6、20min&& 打开&& 盖上&
7、方向一致&& 凹槽
8、切断& 注射用水
10、坚固平稳
11、间歇半小时
1、& &&&&&&&& &&&&&&& &&&&&&&&
&&&& &&& &
&&&&&&& & &&
3、& &&&&&&&&& &&&&&&&&& &&&&&&&&
4、& &&&& &&&& &&&& &&&& &&&&&&&&&& &&&&&&&&&&& &&&&&&&&&&& &&&&&&&&&&&
5、& 13&&&&&&&&
&&&& &&&&& &&&& Na&&& Si&&&&& S&&&&&
6、& &&&&&&&& &&&&&& &&&&&&& &&&& &&&&&&&
7、& SP3&& S&&& P&&& SP3SP3&&&&
S&&&& PSP3&&&&
8、 HFHClHBrHI&&&&&&&&&&&&&&
&&&&&&&&&&&&&&
&&&&&&&&&& &&&&&&&&&&&&&&
1、 Ne&&&&
A、K+&&&&&&&&&&&
B、Na+&&&&&&&&&&&&
C、S2-&&&&&&&&&&&
&&& 2、 +11s22s22p63s23p6&&&
A、0&&&&&&&&&&&&&&&&&&&&&
C、 0&&&&&&&&&&&&&&&&&&&&
3、 Cr6&&&&
&&& A、3d64s0&&&&&&&&
B、 3d54s1
&&&&&&&&&C、3d44s2&&&&&& D、3d34s24p1
A、 NaCl&&&&&&&& B、 H2S&&&&&&&&&&&
C、AgNO3&&&&& D、K2O
5、 sp2&&&& &
&&& A、NH3&&&&&&&&&& B、BF3 &&&&&&&&&&&&C、CH4&&&&&&&& D、H2O
&&& A、BeCl2&&&&&&&&& B、HCl&&&&&&&&&&&
C、O3&&&&&&&&&& D、 SO2
&&& A、&&&&&&&&&&&&&&&&&&
C、AB&&&&&&&&&&&&&&&&&&&&&&&
8、 H2O100H2S&&&
&&& A、&&&&&&& B、 &&&&&&&&&C&&&&&&& D、
1、 424&&&&
2、 4s3d&&&&
6、 pp&&&&
7、 sp33s3p4sp3&&&&
1、 & & & & 2、 2& 4& 4&
s,p,d,f& 16
3、 & & & &&&
d& f&& ns1-2& ns2np1-6& (n-1)d1-10ns1-2&& (n-2)f1-14(n-1)d1-2ns2&&
5、 3s23p1 &&& IIIA& Al& && & &&&&&&&&& 6、& && && & &&
4& 1/4& 3/4& 10950&
&&&&&& 8、HI HBr HCl HF,&& HF HCl HBr HI,&
HI HBr HCl HF,& HF HCl HBr HI
1、B&& 2、D& 3、B&& 4、C&&
5、B& 6、A&& 7、C& 8、C&
1、& 2、& 3、& 4、& 5、& 6、& 7、& 8、& 9、& 10、
1、24&&&& 2、1s22s22p63s23p63d54s1&&& 3、3d54s1&&&& 4、 VIB&&& 5、CrO3
第10章 烃
&& 理论部分:
一、填空题
1、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 、&&&&&&&&
、&&&&&&&&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
,但并不是所有&&&&& 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有机物相对确切的定义为&&&&&&&&&&&&&&&&
及其&&&&&&&&&&&&&&&&
2、 在有机化学中,将分子中原子的连接&&&&&&&& 和&&&&&&&&
称为分子的结构。将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叫&&&&&&&&&&& 。
3、& 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性&&&&&&& 较少,但&&&&&& 众多;物理特性&&&&&&& 、&&&&&&&&
较低,不易溶&&&&& ,易溶于&&&&&&&&&&&&
,几乎都是电的不良导体。热稳定性&&&&&&&&&&& ,加热易&&&&&&&&&&&&
,易&&&&&&&&&&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是分子反应,反应&&&&&&&&&&&&&
,常常伴有&&&&&&&&&&&&
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分类可把有机物分为&&&&&&&&&&& 化合物和&&&&&&&&&& 化合物。
5、 决定一类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
。有机化学反应一般发生在&&&&&&&&& 上。具有同一
&&&&&&&&&&&的有机物一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性质。
6、 戊烷的分子式是&&&&&&&&&&& ,乙基结构简式&&&&&&&&&&&&&
,2-甲基丙烷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IUPAC法命名的名称是&&&&&&&&&&&&&&&&
7、 有些植物的叶子和果皮上的蜡质层中含有少量的高级烷烃,对植物的表面起着保护作用。如苹果皮上的蜡含有十七烷和二十九烷。烟叶上的蜡也含有少量烷烃,经测定所含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52和408,这两种烷烃的分子式依次为&&&&&&&&&&& 和&&&&&&&&&&&&&&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低至高排列
① A、戊烷 &&& B、2-甲基戊烷 & C、2,3-二甲基戊烷  D、2,2,3-三甲基戊烷。
其顺序是:(   )
② A、庚烷 &&& B、2-甲基己烷 & C、2,3-二甲基戊烷  D、2,2,3-三甲基丁烷。
其顺序是:(   )
9、 下列已给出C—H键的离解能,当C—H键均裂生成相应的自由基,排列其自由基的稳定性由小至大的顺序:(       )
CH3CH2H& 410 KJ/mol&
381 KJ/mol
CH2CHH& 461 KJ/mol&&&&& CH2CHCH2H& 368 KJ/mol
二、选择题
下列分子中有π键的是(&&&&&
A、H2&&&&&& B、H2O C、NH3&& &&&&&&&&&D、O2
2、 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为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常温下,开始分解,并释放出乙烯的条件是(&&&&& )
A、PH1&&&&&&&&&& B、PH3 &&& C、PH4& &&&&&&&&&&&&
有机物CH2CHCHCH CH3属于(&&&&& )
A、累积二烯烃&&&&&& B、孤立二烯烃&& C、烯烃&&&&&&&&&&&&&&&&&&
D、共轭二烯烃
鉴别1-戊炔和2-戊炔可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A、加高锰酸钾溶液&& B、加溴水&&&&&& C、加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 D、加氢气
有机物分子结构表示方式有(&&&&&
A、电子式  && B、结构式   C、结构简式  & D、键线式 &&& E、价键式
6、 按碳架形状分类,下列有机化合物属于开链化合物(    )、脂环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
A、CH3CHCHBr& &B、 C、 D、& E、
F、  G、&  H、 
7、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顺反异构现象的是(   )
A、1-戊烯&   B、2-戊烯    C、2-甲基-2-戊烯&&&&&&&&
D、3-乙基-3-己烯
三、简答题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价键结构式:
①CH3OH&&&&&&&& ②HCN    ③(CH3)2CHCH3
&&&&&④CH2Cl2&
解释下列名词:
①同分异构体&&&&&
②构造异构&&&&&&&& ③构型异构
标出下列分子中的官能团,写出官能团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⑥& ⑦ ⑧CH≡CCH2CH2Cl&&&
&⑨CH3CH2OCH3
四、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 2、&&& 3、
4、 &&&&  && 5、    & 6、&&
7   8、 & &&&& 9、 
10、&&&&&&&&&&&&&&&&&
12、&&&&&&&&&&&&&&
13、   
14、  &&&&&&& &&&&15、
16、  17、 & 18、  19、 
五、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构造式
由一个异丙基和一个仲丁基组成的烷烃
仅含有1°、2°和4°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烷烃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仅含有一个乙基侧链的烷烃
只含一种一卤取代物,分子式为C8H18的烷烃
六、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丙烷、丙烯、丙炔
1-戊炔、2-戊炔
2-甲基丁烷、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炔 
七、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填空题
组成、结构、性质,碳、含碳;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2、顺序、方式、构造式或结构式
3、 元素种类、化合物数目;熔点、沸点、水、有机溶剂。较差、分解、燃烧;速率较慢、副反应。4、链状、环状&&& 5、官能团、官能团、官能团
6、 C5H12、CH3 CH2-、、 2-甲基丁烷
C25H52、C29H60&& 8、 ①A、B、C、D  ②D、C、B、A&&& 9、 ③①②④
二、选择题
1、D & 2、C & 3、D & 4、C && 5、A、B、C、D、E && 6、A H& D E F& C G & 7、B 
三、简答题
1、① && ②
& ③  & ④
2、 略 3、略
&&& 四、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5乙基辛烷  2、2,4,6-三甲基庚烷   &&&& 3、2,2-二甲基己烷 
 4、7-甲基二环[4、3、1] 5、2,4-二甲基-5-异丙基辛烷 & 6、2,3-二甲基-3-乙基戊烷
 7、2,6-二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  &&&&&&&&&&&&
8、4-甲基螺[2、5]辛烷 
2,2,3,3-四甲基戊烷 10、2,5-二甲基-2,4-庚二烯 &&
11、4-甲基-2-乙基-1-戊烯
 12、(2Z,4E)-5,6-二甲基-2,4-庚二烯   &&&&&&&&&&&&&
13、5-甲基-3-乙基-2-庚烯 
6-乙基-3-庚炔   15、 3-甲基-2-戊烯    &&&
16、2-甲基-2-苯基丁烷 
17、对甲苯基丙炔    18、1,5-二甲基-1,3-环戊二烯&& 19、(E)-1,2-二甲基环丙烷 
五、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构造式
1、        2、   
  3、     4、    
六、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依次用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
用氯化亚铜的氨溶液;
依次用溴水、氯化亚铜的氨溶液。
&&&&&&&&&&&&&&&& &&&&&&
3 &&&& & &&&&&&&&&&&
&&&&&&&&&&&&&&
5 &&&&& &&&&&& &&&&&
6 &&&&&& &&&&&& &&&&&&&&&&&
A&&&&& B5--1,3-& C3-&&&&&&&&
A&&&&&&&&& B&&&&&& C&&&&&&& &D
E&&&&&&&&& F&&&&&&&&& G2--2-&& H
A3-& B1-&&& C1-&&&& D2-
A2--1-B2--2- C2,3--3-D3-
1 2--1-3--1-
2 2--2-1-3-
1 C5H11ClAC5H10BBBHClACABC
2 AC6H13INaOHBBCH32CHCOOHCH3COOHAB
1 &&& 2 2,2--1-
&&&&&&&&&&&&
5 &&&&&&&&&&&&&&&&&&&
1B&& 2A B D C E F
G H&&& 3A&& 4B&
12--1-& &&&&&&&2&&&&&&&&&& 33--1-
42--5--2,4-&& 51--3-&& 62--3--2-
一、填空题
1、 &&&&&&&OHROH&&&&&& ArOH&&&&&&& ROArROR&
3 &&&&& &&&&& &&&&&&&&
4FeCl3&&&&& &&&&&
5 &&&& &&&&& &&&&&&
6 &&&&&& &&&&& &&&&&& &&&&&&&&
二、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按其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②③ ④
A&& B C&&& D
2、& 能用卢卡斯试剂鉴别的一组化合物是(  )
A、2-甲基-2-辛醇与1-壬醇 &&&&&&&&
B、环戊醇和环戊烷
C、1-丁醇和2-丁醇 &&&&&&&&&&&&&&&
D、2-戊醇和3-戊醇
3、& 将下列醇按其与HCl反应的活泼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①1-丁醇 &&&&&&& ②2-甲基-2-丁醇 ③2-丁醇 
A、①③②  &&&& B、①②③  &&& C、③①② &&&&&&& D、②③① 
4、& 下列化合物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
A、二甲醚 &&&&  B、乙醇 &&&&&  C、邻硝基苯酚 &  D、丁烷
5& 6&&&& 78
1 2--1-2-2--2-
1 C5H12OABCCABC
BCBNaOHFeCl3CABC
一、填空题
2 3CnH2n+1OH& &
5 & & &&&&&& 6& & & 7&
二、选择题
1 & &&&&&&& 22-& &&&&&& 34--1,2-&&& 4
5 4--2--2-&&& 63-&& 74-&&&&&&& 8
第14章 醛、酮、醌
一、填空题
碳原子以双键和氧原子相连接的基团称为羰基。&&& 、&&& 和&&&& 都是含羰基的化合物。
醛的同分异构是&&&& 异构。酮的同分异构是&&&&&
和&&&& &&&&&&异构。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酮具有相同通式,它们互为&&&&&&
7、 醛酮可以被多种还原剂还原,采用催化氢化,可使羰基还原为相应的醇羟基,采用选择性还原剂,如氢化锂铝可以选择性地还原羰基,分子中的&&&&&&& 键不受影响。醛、酮和锌汞齐、浓盐酸一起加热,羰基则被还原为&&&&&&& ,此法适用于对&&&&&& 稳定的化合物。醛酮与肼和碱在高沸点溶剂中一起加热,结果使羰基变成了&&&&&&& 。此法适用于对&&&&& 稳定的化合物。
一、填空题
1、 羧酸的官能团叫&&&&& 其结构式为&&&&&&& ,
2、 &&&&&&
&&&&&&&&&&&
3、 &&&&& &&&&&&
4、 &&&& &&&& &&&&&
&&&& &&&&& &&&&
二、选择题
1、 乙醚、丁醇、丁酸的沸点高低以及在水中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乙醚、丁醇、丁酸&&&&&&&&&&&&&&&&
B丁酸、丁醇、乙醚
C丁醇、乙醚、丁酸&&&&&&&&&&&&&&&&
D丁酸、乙醚、丁醇
2、 鉴别乙醇与乙酸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B C&& D
3、 结构式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其系统命名法名称是(   )
A& B&& & C& D3--3-
4、 化合物① ② ③ ④水解时活性由强至弱的排列顺序是(&&&&&& )
A& B& C&& D
1C6H5COOCH2C6H5&&& 2C2H5OOCCH24COOC2H53CH3CH2CHOHCH2COBr
1 AC9H8O3AA
2 AC8H14OBBCCABC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1 & &&&&&&&&&&&&
4 E-2--3-& 5 2- &&& 6 3-
技能部分:
六、练习题
1.羧酸和醇&&&&& &&&&&&& &&&&&& 2/3
2①&&&&&&& ②&&&&&&& ③&&&&&& &&&&&& &&&&&
3.反应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 ℃,温度低反应& &,温度过高会& 副产物(如乙醚)而降低酯的产量。
4.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应距离烧瓶底约&&& ,使能正确指示温度。滴液漏斗的末端应插入&&&&&
反应物液面以下约1cm(如漏斗的末端不够长,可用橡皮管接上一段玻璃)。若在液面之上,滴入的乙醇受热蒸发,不能&&&&& ,影响产量;若插入太深,因压力关系有可能使&&&&&&&&& 反应物难以滴入。
5.要控制从滴液漏斗滴入反应物的&&&& ,使与馏液蒸出的速度大体保持&&&& 。如滴加太快会使&&&&&&&&&& 来不及作用而被蒸出,或使反应物温度&&&&&
,两者都将影响产量。
(二)简答题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采取哪些措施使反应尽量向正反应方向完成?
1、& && & 2& && & & & 3110~120&&
不完全& 增多&& 4、1cm& 参与反应& 5、速度& 同步&& 醋酸和乙醇& 迅速下降
(二)简答题
1、可逆反应,①②③
六、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 和醋酐在&&&&&& 催化下酰化制取乙酰水杨酸。
2.水杨酸具有酚羟基,能与&&&&&&&&
试剂呈现颜色反应,此性质可作为阿司匹林的纯度检验。
3.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
,是白色晶体,熔点&&&&&& ℃,微溶于水(37℃时,1g/100gH20)。
4.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
在&&&&& ℃左右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司匹林。
5.水杨酸形成分子内&&&&&& ,能阻碍酚羟基酰化作用。
(二)简答题
1.进行酰化反应时所用的水杨酸和玻璃器材都必须是干燥的,为什么?
2.本实验能否用稀硫酸作催化剂?为什么?
3.乙酰水杨酸重结晶时,应当注意什么?为什么?
4.若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水杨酸,应如何鉴定?
1、水杨酸& 浓硫酸&& 2、三氯化铁& 3、乙酰水杨酸& 135&&& 4、乙酸酐&
70&&& 5、氢键
(二)简答题
一、填空题
三、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甲基苄胺;与上述物质不溶而分层的
技能部分:
六、练习题
(一)、填空题
90%&&&&& &&&&&
2.&&& &&&&& 100
℃的温度下蒸出,馏出的有机物可与水分层而&&&&
,水蒸汽蒸馏是分离纯化&&&
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3.本实验先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将&&& &&&&
4.&&&&& T&&& &&&&
(二)简答题
水蒸汽蒸馏法一般适用于提取哪些有机物?
1& & & 2& & 分离& 液体或固体& 3。&
(二)简答题
利用水蒸汽蒸馏的化合物必须是:①不溶或难溶于水;②与沸水或水蒸汽长时间共存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变化;③在100 ℃附近有一定的蒸气压(一般不小于133.3Pa)。
1 &&&&& &&& &&&&
2 &&&& &&&& &&&&
&&& 3、 吡啶与硝基苯相似不易进行&&&&&& 取代,主要发生在&&&& 位上;而易于进行&&&&& 取代,主要发生在&&& 位上。
4 &&& &&&&
A&&&&&&&&&&&&
C&&&&&&&&&&&
A&&&&&&&&&&&&&&&&&
C&&&&&&&&&&&&&&&&&
&& A&&&&&&&&&&&&&&&&&&&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旋光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