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求(tana tanb tanc+tanB)/(tana tanb tanc+cotB) 速度求化简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tanA-tanB/tanA+tanB=c-b/c.求角A。_百度知道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tanA-tanB/tanA+tanB=c-b/c.求角A。
提问者采纳
LZ,∠A = 60度。
(tanA-tanB)/(tanA+tanB) = 1 - 2tanB/(tanA+tanB)
(c-b)/c = 1 - b/c
由已知可得,
2tanB/(tanA+tanB) = b/c = sinB/sinC
(正弦定理)
又因为tanA + tan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cosB)
= sin(A+B)/(cosAcosB)
= sinC/(cosAcosB)
由切化弦得,(2sinB/cosB)/(sinC/(cosAcosB)) = sinB/sinC
化简得到,cosA = 1/2
所以∠A = 60度。
25378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知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a=4,b+c=5,tanA+tanB+√3=√3tanAtanB,求三角形ABC的面积_百度知道
已知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a=4,b+c=5,tanA+tanB+√3=√3tanAtanB,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提问者采纳
tanC=-tan(A+B)=-(tanA+tanB)/(1-tanAtanB)化简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所以tanC=根号3.所以C=60°。cosC=(a^2+b^2-c^2)/2ab,把a=4,b+c=5,C=60°带入解得b=3/2,所以S=1/2absinC=1/2*4*3/2*√3/2=3√3/2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初中三年级同步辅导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25.1锐角的三角函数
二. 教学要求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能够运用tanA,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 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难点是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四. 课堂教学
[知识要点]
知识点1:正切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知识点2:正切的应用
1. 正切的值与梯子的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说明:当梯子的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因此,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即倾斜角的正切值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2. 用正切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坡角越大,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工程上,斜坡的倾斜程度通常用坡度来表示,而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
(坡度通常写成h:L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记作,于是有
知识点3: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说明:(1)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类比正切得到的,其本质也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且各边长均为正数,所以有如下结论:0&sinA&1,0&cosA&1.
(3)正弦和余弦的值与梯子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从理论上讲,正弦和余弦都可以刻画梯子的倾斜度,但实际中通常使用正切。
知识点4: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
说明:在锐角A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确定时,三个比值分别唯一确定,当∠A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知识点5:互余两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关系
如图所示,∠A的对边恰是∠B的邻边,而∠B的对边也恰是∠A的邻边。
因为sinA=&& cosB=
所以sinA=cosB
同理可得cosA=sinB
也就是说,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说明:此结论适用于两个角互为余角的情况,它们并不一定是同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典型例题】
例1. 在Rt△ABC中,∠C=90°,AC=12,BC=5
(1)求AB的长。
(2)求sinA,cosA的值。
(3)求的值。
(4)比较sinA与cosB的大小。
(5)比较tanA与的大小。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sinA,cosA,sinB,cosB,tanA的值,而要求这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找准与之相关的边。
(1)因为∠C=90°,AC=12,BC=5,所以
结论:任何一个角的正弦平方加上余弦平方等于1
(4)因为。
例2. (2003·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3,0) 和点B(0,-4),则cos∠OAB等于(&&&& )
A.&&&&&&&&&&&&&&&&&&&&&&&&&&& B.- &&&&&&&&&&&&&&& &&&&&& C.&&&&&&&&&&&&&&&&&&&&&&&&&&&&&&&&&& D.
分析:本题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解:∵A(3,0),B(0,-4)
例3. 已知为锐角,且
分析:由为锐角,且已知,可构造包含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出的值,本题也可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所求式子分子,分母都除以,再代值即可。
解法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
例4. (2004·上海)如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D,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E,若AD=2,BC=8,求:
(1)BE的长。
(2)∠CDE的正切值。
分析:(1)翻折后,EF是BD的中垂线,可判定△BEF与△DEF全等,从而可求出BE的长。(2)在Rt△DEC中,可求得tan∠CDE的值。
解:(1)由题意知BE=DE,所以∠BDE=∠DBC=45°
所以∠BED=90°,所以
例5. (2003·兰州)如图所示,在△ABC中,∠C=90°,D是AC边上一点,且AD=DB=5,CD=3,求
分析:欲求,已知CD,应求BC,BC可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求得,欲求sinA,以求出BC,关键是求AB,也可由勾股定理求得。
解:在Rt△CDB中,BC=
在Rt△ABC中,AC=AD+CD=5+3=8,BC=4
小结:求锐角三角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判断题
1. tan75°<.&&&&&&&&&&&&&&&&&&&&&&&&&&&&&&&&&&&&&&&&&&
2. tan39°<cot37°.&&&&&&&&&&&&&&&&&&&&&
&&&&&&&&&&&&&&&&&&&(&&& )
二、选择题
1. 当a+b=90°时,下面成立的是 __________.
A. sin a +cos b=0 &&&&&&&&&&&&&&&&&&&&&&&&&&&&&&&&&&&&&&&&&& B.
sina-sinb=0
C. tana-cotb=0&&&&&&&&&&&&&&&&&&&&&&&&&&&&&&&&&&&&&&&&&&&&& D.
tana+cotb=0
2.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 cos30°+cos15°=cos45°&&&&&&&&&&&&&&&&&&&&&&&&& B.
sin22°18′>tan45°
C. tan15°>tan14°&&&&&&&&&&&&&&&&&&&&&&&&&&&&&&&&&&&&&&& D.
sin45°-10°=sin30°=
3. 已知a为锐角,则 __________.
A. sina>tana &&&&&&&&&&&&&&&&&&&&&&&&&&&&&&&&&&&&&&&&&&&&&&&& B.
sina<tana
C. sina=tana &&&&&&&&&&&&&&&&&&&&&&&&&&&&&&&&&&&&&&&&&&&&&&&&& D.
sina与tana大小不确定
4. 在△ABC中,∠C=90°,如果sinA=,那么tanB为__________.
A. &&&&&&&&&&&&&&&&&&&&&&&&& B.
&&&&&&&&&&&&&&&&&&&&&&& C.
&&&&&&&&&&&&&&&&&&&&&& D.
5. 设∠ABC=90°,∠ACB=45°,D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AC,则cot22°30'等于 __________.
A. +1&&&&&&&&&&&&&&&&&&& B.
-1&&&&&&&&&&&&&&&&&& C.
&&&&&&&&&&&&&&&&& D.
6.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B.& (α为锐角)
D.& =tan45°-cot60°
7. 的值为__________.
A. &&&&&&&&&&&& B.&
&&&&&&&&&&&&& C.
&&&&&&&&&&&& D.&
8. 在△ABC中,∠C=90°,a=4,c=5,则sinA·tanB= __________.
A. &&&&&&&&&&&&&&&&&&&&&&&&&&&& B.
&&&&&&&&&&&&&&&&&&&&&&&&&& C.
&&&&&&&&&&&&&&&&&&&&&&&&& D.
9. 下面各式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 sin(30°+60°)=0&&&&&&&&&&&&&&&&&&&&&&&&&&&&&&&&&& B.
cos(90°-60°)=
C. sin50°cos50°=1&&&&&&&&&&&&&&&&&&&&&&&&&&&&&&&&&&&&&& D.
tan50°cot50°=1
10. 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__________.
A. cos72°<sin35°<tan46°<cot20°
B. sin35°<tan46°<cos72°<cot20°
C. cot20°>tan46°>cos72°>sin35°
D. tan46°>cos40°>sin35°>cot20°
11. 在Rt△ABC中,CD为斜边上的高,若AD=p,BD=q,则tanA的值是 __________.
A. p:q &&&&&&&&&&&&&&&&&&&&&&&&&&&&&&&&&&&&&&&&&&&&&&&&&&&&&&&& B.
C. :p&&&&&&&&&&&&&&&&&&&&&&&&&&&&&&&&&&&&&&&&&&&&&&&&&& D.
12. |cot45-tan30|-的值为__________.
A. &&&&&&&&&&&&&&&&&&&& B.&
&&&&&&&&&&&&&&&&&&&&& C.
&&&&&&&&&&&&&&&&&&&&&& D.
三、填空题
1. 在△ABC中,CD⊥AB于D。则sin∠ACD=________;cot∠BCD=_________
2. 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 ,则cosα=_________,tan(90°-α)=_________
3. 在△ABC中,∠C=90°,设AC=b. 若b等于斜边中线的,则△ABC的最小角的正弦=________,较大锐角的余切=______.
四、计算题
1. 在△ABC中,∠C=90°,AD平分∠BAC,若AB=10,BD=4,求tan.
3. 求的值.
5. 求的值.
五、解答题
1. 在Rt△ABC中,∠C=90°,若sinA是方程5-14x+8=0的一个根,求sinA,tanA.
2. q为三角形的一个角,如果方程10-(10cosq)x-3cosq+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tanq.
【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 2. √
二、选择题
1. C&&&& 2. C&&&&&&& 3.
B&&&&&&& 4. D&&&&&&& 5.
A&&&&&&& 6. D&&&&&&& 7.
C&&&&&&& 8. C&&&&&&& 9.
D&&&&&&& 10. A
11. C&& 12. D
三、填空题
四、计算题
1. 解:过点D作DE⊥AB于E,
则Rt△BDE∽Rt△BCA
2. 解:原式=
3. 解:原式=
五、解答题
1. 解:∵sinA是方程5-14x+8=0的一个根
则5-14sinA+8=0
∴sinA=,sinA=2(舍去)
2. 解:∵100-40(4-3cosq)=0
即5+6cosq-8=0
∴(舍去)
【励志故事】
愚钝的力量
&&&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钝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他俩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
&&& 愚钝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只挖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挖了半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钝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在他刚把一锨土掘出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
&&& 比赛结果,这个愚钝的人获胜。爱因斯坦后来对学生说,看来智商稍高、条件优越、聪明强壮者不一定会得到成功,成功有时需要一种近乎愚钝的力量啊!& 2013 - 2014 作业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9当前位置:
>>>已知△ABC中,(tanA+1)(tanB+1)=2,AB=2,求:(1)角C的度数;(2)求..
已知△ABC中,(tanA+1)(tanB+1)=2,AB=2,求:(1)角C的度数;(2)求三角形ABC面积的最大值.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记角A、角B、角C的对边分别为a、b、c(1)tanA+tanB+tanAtanB+1=2,即tanA+tanB=1-tanAtanB,∵1-tanAtanB≠0,∴tan(A+B)=tanA+tanB1-tanAtanB=1,即tanC=tan[π-(A+B)]=-tan(A+B)=-1,∵C∈(0,π),∴C=3π4;(2)由余弦定理a2+b2-2abcosC=c2得:a2+b2+2×22ab=4,即a2+b2+2ab=4,而4-2ab=a2+b2≥2ab,即ab≤4-22,所以S△ABC=12absinC=24ab≤24(4-22)=2-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ABC中,(tanA+1)(tanB+1)=2,AB=2,求:(1)角C的度数;(2)求..”主要考查你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万能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三角恒等变换:
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三角函数式化简要遵循的"三看"原则:
(1)一看"角".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角之间的关系,把角进行合理拆分与拼凑,从而正确使用公式.(2)二看"函数名称".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使用的公式.(3)三看"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变形得方向,常见的有"遇到分式要通分"等.
(1)解决给值求值问题的一般思路:①先化简需求值得式子;②观察已知条件与所求值的式子之间的联系(从三角函数名及角入手);③将已知条件代入所求式子,化简求值.(2)解决给值求角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②确定角的范围;③根据角的范围确定所求的角.解三角形定义: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主要方法: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常用方法:
1.已知一边和两角解三角形:已知一边和两角(设为b、A、B),解三角形的步骤:&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该三角形的其他边角时,首先必须判断是否有解,例如在中,已知&,问题就无解。如果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解得个数讨论见下表:&3.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设为a,b,C),解三角形的步骤:4.已知三边解三角形:已知三边a,b,c,解三角形的步骤:&①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②由正弦定理及A +B+C=π,求其他两角.5.三角形形状的判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①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②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 +C=π这个结论,在以上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6.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视角、象限角、方位角、方向角等;(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算法简练,计算准确,最后作答,&&& 用流程图可表示为: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三内角的一些三角函数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ABC中,(tanA+1)(tanB+1)=2,AB=2,求:(1)角C的度数;(2)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472922898087678228868803993425614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tanb tanc的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