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专业考研。电路部分。网络的图 网络matlab 矩阵方程与网络方程要看吗?大纲没有。

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电力网络解析论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33.10&&&
立刻节省:¥12.90
所属分类:
&& 内& 容简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网络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重视基础
理论,强调数学提炼,突出主要应用是本书特色。
&&& 基础理论部分讨论网络模型和网络性质,包括图论基础、拓扑矩阵、网
络方程、状态方程、特勒根定理和对偶网络等内容。基本方法部分讨论网络
计算与变换,包括大型网络的数值计算方法、稀疏技术、网络分裂法、变动网
络的计算、网络等值、端口网络和交流电网的相序变换等内容。基本应用部
分围绕电力网络最重要的计算问题展开,包括故障计算、潮流计算、网络灵
敏度和网络的时间导数等内容。
&&& 电网络理论是电力类学科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但长期以来缺乏有关其内容的
合适教材。一般性的电网络理论书籍强电特色不鲜明,甚至不能涵盖电力网络的
基础内容;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方面的书籍则更专业化,作为基础课程教材也不合
适。电力类学科的研究生教学迫切需要一本以电力系统为背景的电网络理论教
材。郭志忠教授编著的这本《电力网络解析论》,弥补了此缺憾。
&&&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计算与分析中的广泛应
用,电力网络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分散于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大量研究
成果中总结提炼出基础理论并编撰成书,是一项艰巨的文字工程,作者高质量地完
成了此项工程。不难想像,为了本书的出版,作者一定花费了许多心血。
&&& 本书是关于电力网络基础理论的书籍。在基本理论方面,从拓扑秩序、物理秩
序和数学方法等角度入手,系统论述了网络方程的建立和网络特性等问题;在基
本方法方面,系统讨论了大型网络各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在基本应用方面,系统讲
授了短路电流、电网潮流和暂态稳定等电力系统基本问题的网络计算模型与方法。
如此,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电力网络理论的
完整体系。
&&& 本书重视数学对于电网络理论的关键作用,并且认为许多网络理论方法可以
提炼为一般性的数学方法,而且同样可以计算和分析其他物理系统问题。倡导由
数学方法到电网络理论、由电网络理论到数学方法的两种思考路线,旗帜鲜明地加
强数学的应用与提炼是本书的重要特色。这对提升研究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对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我对此表示赞赏。
&&& 本书不仅概括了现代电力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新进展,同时也涵盖了作者
多年来的许多科研成果和教学体会,无论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还是基本应用。
如了解了作者在电力网络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就会有很深的感受,也就会
理解这部书籍的写作动机。
&&& 本书层次明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语言流畅,读后印象深刻。如此,这都缘
于作者具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 郭志忠教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领域很有造诣,他的科学研究工作涉猎广泛。他不仅对电力网络理论有深
入的研究和理解,而且在电力光学传感技术、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
析,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郭志忠教授先后开设
&过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许多课程。他教学水平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将宏观与
& 具体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板书富于艺术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对
& 科学技术事业的追求,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普遍反映听他
& 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要以郭老师为榜样。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郭志忠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来
& 往。我并没有直接带过他,他却一直把我当作他的导师之一,我很喜欢他,也就视
& 他为自己的学生了。由于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相处融洽,研究工作又有重叠的部
& 分,于是我们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一起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共同讲授博士
& 生课程。在他的《电力网络解析论》即将出版之际,我愿分享他的快乐。以上文字
& 是我的感言,也是我的祝贺。
&&& 希望有关高等学校采用此书为电力类研究生教材。我也相信此书一定会受到
& 普遍的欢迎。
&&& 杨以涵
&&& 日北京&小营
&&& 本书的网络特指电网络,与互联网无关。
&&& 电气工程与电子工程是关于电的两个一级学科,网络理论为这两个学科的基
础。电气工程之&电&是能源或动力,俗称强电;电子工程之&电&是信号或控制,俗称
弱电。强、弱之别导致了两个学科在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对象和基本方法的需求
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 网络理论是电力类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但少有合适的教材。已有的网络理论书
籍的强电特色较弱化,不能系统论述电力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已有的电力网络方
面的书籍则更专业化,对基础理论的内容涉及不多。
&&& 本书的第一个写作动机是提供一部以电力网络为背景的网络基础理论、基本
方法和基本应用的教学和科研用书。
&&& 网络理论有三个基石:拓扑秩序、物理秩序和数学方法。根据拓扑秩序和物理
秩序形成网络方程后,数学方法实质性地扮演着主要的角色。网络理论的许多方法
可以提炼为一般性的数学方法,进而可以解决其他物理系统的问题。重视网络理论
的数学背景,强调网络理论与数学的关系是本书的第二个写作动机。
&&& 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推动下,电力网络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三方面都取得
了十分明显的进展。将研究成果系统整理为基础理论读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包含了作者在电力网络方面的一些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在基础理论方面的一些
体会。希望这些成果和体会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指正。这是本
书的第三个写作动机。
&&& 稳态电力网络的模型与方法应用最广泛。电力系统存在大量的稳态网络问题,
并且各种机电动态问题也都使用稳态网络模型。稳态电力网络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本书不涉及网络优化和控制方面的内容。
&&& 全书共21章,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三部分,各7章。
&&& (1)基础理论部分讨论网络的基本方程和基本性质。
&&& 网络抽象为图后,与物理背景和具体数值没有了关系。图论描述网络单元间的
基本关系和基本规律。支路承载流动,连接单元(节点或者割集,网孔或者回路)组
织流动。拓扑矩阵是网络单元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环和运算是拓扑矩阵的一种
基本运算手段。
&&& 支路方程描述支路的物理秩序。拓扑矩阵将支路方程汇聚于节点(割集)或回
路(网孔),两个基尔霍夫定律表达了在节点(割集)或回路(网孔)处遵循的网络等
&量关系,由此网络方程诞生。
&&& 也许特勒根定理的价值不是使用,而是深化对网络理论的理解。特勒根定理以
同形图为基础,同形是拓扑性质,因此特勒根定理表达网络的拓扑性质。特勒根定
理属于电网络,但它揭示的性质同样适合线性方程组,这就是广义特勒根定理要讨
论的内容。
&&& 网络的对偶现象随处可见,对偶网络以相同的数学抽象为基础。
&&& (2)基本方法包括网络方程计算与变换方面的内容。
&&& 计算机为解决大型网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计算大型网络是现代网络
理论的重要特色,通则是数值方法。
&&& 线性网络计算具有基础意义,不仅存在大量的线性网络问题,而且非线性网络
的数值计算也需要采用逐次线性化的计算模式。
&&& 与其他大型系统一样,稀疏技术是计算大型网络的基本手段。对线性方程的计
算而言,稀疏技术包括稀疏矩阵存储技术、稀疏矩阵计算技术、稀疏向量计算技术
和优化编号技术。稀疏技术是大型网络计算与分析者必备的基本功。
&&& 网络结构、参数或者电源的变化将引起网络电气状态的变化。补偿原理是计算
变动网络的基本方法。事实上,补偿原理也是处理变动线性方程组计算问题的一般
&&& 在分割的基础上,网络分裂法将所有子网络的孤立解组合成网络的整体解。网
络分裂法不因分裂而结果近似。矩阵补偿分裂法和矩阵分块分裂法是两种数学分
裂法,不同形式的网络分裂法是这两种数学分裂法的网络应用。
&&& 网络等值可以大幅度降低计算规模。网络等值的数学本质是高斯消去法,无论
表现形式如何。对于功率源网络,ward等值和REI等值是两种基本等值方法。稳
态线性网络的等值可以准确;无论何种方法,功率源网络的等值都具有近似性。
&&& 端口是网络对外的一种接口形式,端口方程将网络特性集中在端口状态上。端
口网络是处理网络连接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计算电网不对称故障常用的基本
&&& 交流电网的相间耦合对网络计算效率不利。在相阻抗矩阵抽象为循环矩阵或
者对称循环矩阵后,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将相分量变换为解耦的序分量。相序
变换的基本定理表明,循环矩阵只有对称分量变换一种方法;而对称循环矩阵则存
在无穷多的变换方法。
&&& (3)无论形式如何,包含网络方程的电力系统分析问题都要计算网络。在基本
应用方面围绕电力网络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展开:故障计算、潮流计算和暂态稳定计
算。篇幅所限不能枚举繁杂的电网络理论应用问题。
&&& 对称网络之对称故障计算的方法等同单相网络。对称网络的不对称故障可以
采用对称分量法等序分量方法,而不对称网络的故障计算只能采用相分量法,没有
&其他选择。
&&& Newton法潮流和PQ分解法是潮流计算的两种主流方法,这两种方法存在血
缘关系:PQ分解法潮流由Newton法潮流演化得到。
&&& 单向流动是辐射网络的重要特点,由此可形成具有辐射网络特点的计算方法。
以辐射网络计算为基础,补偿方式是计算少环网络的一种有效方法。
&&& 网络方程的灵敏度是其解对网络参数变化和电源变化的敏感程度,是偏导数
计算问题。从数学方程组角度看,网络方程灵敏度计算的实质是系数矩阵的全部或
者部分求逆。
&&& 对线性网络和功率源网络,如果已知节点注入的时间函数,那么电流和电压的
任意阶次导数就具有二项式递推规律,可以利用不变的网络方程系数矩阵由低阶
到高阶顺次求出所有导数。利用任意阶次导数的二项式递推规律,可以形成快速的
暂态稳定计算方法。
&&& 本书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或者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生专业基
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
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本书设置的例题尽量简单化。
&&& 书中定有谬误,望读者斧正。
&&& 作者跟随哈尔滨工业大学柳焯教授20余年,受益颇多。他鼓励作者写作本书,
并在出版之前仔细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柳先生。
&&& 20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杨以涵教授一直关心作者,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
他在认真审读的基础上,专门为本书写了序,感谢杨先生。
&&& 刘伟、蔡中勤博士和徐英、苗峰显博士研究生计算了部分例题并帮助校对了文
字错误,感谢诸君。
&&& 作& 者
第l章图论基础&&&&&&&&&&&&&&&&&&
&&& 1.1& 引言&&&&&&&&&&&&&&&&&&
&&& 1.2基本定义&&&&&&&&&&&&&&&&&
&&& 1.3树的定理&&&&&&&&&&&&&&&&&
&&& 1.4平面图&&&&&&&&&&&&&&&&&&&
&&& 1.5环和运算&&&&&&&&&&&&&&&&&&
&&& 1.6对偶图&&&&&&&&&&&&&&&&&&&
&&& 1.7小结&&&&&&&&&&&&&&&&&&&&
第2章拓扑矩阵&&&&&&&&&&&&&&&&&&
&&& 2.1& 引言&&&&&&&&&&&&&&&&&&&&
&&& 2.2关联矩阵&&&&&&&&&&&&&&&&&&
&&& 2.3& 回路矩阵&&&&&&&&&&&&&&&&&&
&&& 2.4割集矩阵&&&&&&&&&&&&&&&&&&
&&& 2.5矩阵关系&&&&&&&&&&&&&&&&&&
&&& 2.6连接矩阵&&&&&&&&&&&&&&&&&&
&&& 2.7树与拓扑矩阵&&&&&&&&&&&&&&&&
&&& 2.8小结&&&&&&&&&&&&&&&&&&&&
第3章环和运算&&&&&&&&&&&&&&&&&&
&&& 3.1& 引言&&&&&&&&&&&&&&&&&&&&
&&& 3.2环和运算的规则&&&&&&&&&&&&&&&
&&& 3.3无向环和运算&&&&&&&&&&&&&&&&
&&& 3.4有向环和运算&&&&&&&&&&&&&&&&
&&& 3.5小结&&&&&&&&&&&&&&&&&&&&
第4章网络方程&&&&&&&&&&&&&&&&&
&&& 4.1基尔霍夫定律&&&&&&&&&&&&&&&&
&&& 4.2双端元件&&&&&&&&&&&&&&&&&一
&&& 4.3变压器等值电路&&&&&&&&&&&&&&一
&&& 4.4支路方程&&&&&&&&&&&&&&&&&一
&&&& 4.5转换方程&&&&&&&&&&&&&&&&
&&& 4.6& 网络方程&&&&&&&&&&&&&&&&.
&&& 4.7稳态网络方程&&&&&&&&&&&&&..
&&& 4.8小结&&&&&&&&&&&&&&&&&..
&&& 第5章状态方程&&&&&&&&&&&&&&&&..
&&& 5.1& 引言&&&&&&&&&&&&&&&&&..
&&& 5.2基本概念&&&&&&&&&&&&&&&..
&&& 5.3复杂度和正常树&&&&&&&&&&&&..
&&& 5.4状态方程&&&&&&&&&&&&&&&..
&&& 5.5& 小结&&&&&&&&&&&&&&&&
&&& 第6章特勒根定理&&&&&&&&&&&&&&
&&& 6.1& 引言&&&&&&&&&&&&&&&&&
&&& 6.2特勒根定理&&&&&&&&&&&&&&
&&& 6.3交互互易定理&&&&&&&&&&&&&
&&& 6.4互易定理&&&&&&&&&&&&&&&
&&& 6.5矩阵的信号流图&&&&&&&&&&&&&
&&& 6.6矩阵的LDbR分解&&&&&&&&&&&&
&&& 6.7代数方程组的支路流定理&&&&&&&&&
&&& 6.8广义特勒根定理&&&&&&&&&&&&&
&&& 6.9小结&&&&&&&&&&&&&&&&&&
&&& 第7章对偶网络&&&&&&&&&&&&&&&&&
&&& 7.1& 引言&&&&&&&&&&&&&&&&&&
&&& 7.2拓扑对偶&&&&&&&&&&&&&&&&
&&& 7.3对偶支路&&&&&&&&&&&&&&&&
&&& 7.4对偶网络&&&&&&&&&&&&&&&&
&&& 7.5& 小结&&&&&&&&&&&&&&&&&&
&&& 第8章线性网络计算&&&&&&&&&&&&&&&&
&&& 8.1& 引言&&&&&&&&&&&&&&&&&&
&&& 8.2线性方程组计算&&&&&&&&&&&&&
&&& 8.3 复数的实数运算&&&&&&&&&&&&&
&&& 8.4相量网络方程的实数表达&&&&&&&&&
&&& 8.5网络的重载计算&&&&&&&&&&&&&
&&& 8.6小结&&&&&&&&&&&&&&&&&&
&&& 第9章稀疏技术&&&&&&&&&&&&&&&&&
&&& 9.1& 引言&&&&&&&&&&&&&&&&&&
&& &&& 9.2稀疏矩阵存储技术&&&&&&&&&
&&& 9.3对角元素不稀疏的稀疏矩阵存储&&&
&&& 9.4三角分解技术&&&&&&&&&&&
&&& 9.5稀疏矩阵方程的计算&&&&&&&&
&&& 9.6稀疏向量技术&&&&&&&&&&&
&&& 9.7& 网络演化&&&&&&&&&&&&&
&&& 9.8节点编号技术&&&&&&&&&&&
&&& 9.9小结&&&&&&&&&&&&&&&
& 第10章变动网络&&&&&&&&&&&&&
&&& 10.1& 引言&&&&&&&&&&&&&&
&&& 10.2叠加原理&&&&&&&&&&&&
&&& 10.3节点导纳变动矩阵&&&&&&&&
&&& 10.4参数变动定理&&&&&&&&&&
&&& 10.5补偿原理&&&&&&&&&&&&
&&& 10.6补偿原理与短路电流计算&&&&&
&&& 10.7补偿原理与稀疏向量技术&&&&&
&&& 10.8小结&&&&&&&&&&&&&&
& 第ll章分裂法&&&&&&&&&&&&&
&&& 11.1& 引言&&&&&&&&&&&&&
&&& 11.2矩阵补偿分裂法&&&&&&&&&
&&& 11.3矩阵补偿分裂法的网络应用&&&&
&&& 11.4矩阵分块分裂法&&&&&&&&
&&& 11.5矩阵分块分裂法的网络应用&&&
&&& 11.6小结&&&&&&&&&&&&&&一
-第12章网络等值&&&&&&&&&&&&-.
&&& 12.1& 引言&&&&&&&&&&&&&&一
&&& 12.2网络等值的概念&&&&&&&&&-.
&&& 12.3线性等值网络&&&&&&&&&&&&
&&& 12.4 ward等值网络&&&&&&&&&&
&&& 12.5 REI等值网络&&&&&&&&&&&一
&&& 12.6小结&&&&&&&&&&&&&&&
& 第13章端口网络&&&&&&&&&&&&&
&&& 13.1& 引言&&&&&&&&&&&&&&&
&&& 13.2端口方程&&&&&&&&&&&&
&&& 13.3端口矩阵&&&&&&&&&&&&
& &&& 13.4端口方程的形成&&&&&&&&&..
&&& 13.5端口网络的互联&&&&&&&&&&&
&&& 13.6小结&&&&&&&&&&&&&&..
第14章相序变换&.&&&&&&&&&&&..
&&& 14.1& 引言&&&&&&&&&&&&&&&.
&&& 14.2矩阵与方程组的对角化&&&&&&&&
&&& 14.3循环矩阵与对称循环矩阵的基本定理&
&&& 14.4相序变换&&&&&&&&&&&&&.
&&& 14.5相分量方法&&&&&&&&&&&..
&&& 14.6小结&&&&&&&&&&&&&&..
第15章相分量法故障计算&&&&&&&&..
&&& 15.1& 引言&&&&&&&&&&&&&&
&&& 15.2单相网络故障计算&&&&&&&&
&&& 15.3三相网络的对称故障计算&&&&&
&&& 15.4三相网络的不对称故障计算&&&&
&&& 15.5小结&&&&&&&&&&&&&
第16章对称分量法故障计算&&&&&&&
&&& 16.1& 引言&&&&&&&&&&&&&
&&& 16.2对称分量变换&&&&&&&&&&
&&& 16.3边界条件&&&&&&&&&&&&
&&& 16.4简单故障计算&&&&&&&&&&
&&& 16.5复杂故障计算&&&&&&&&&&
&&& 16.6小结&&&&&&&&&&&&&&
第17章功率源网络&&&&&&&&&&&
&&& 17.1& 引言&&&&&&&&&&&&&&
&&& 17.2基准节点&&&&&&&&&&&&
&&& 17.3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计算&&&&&
&&& 17.4功率源网络的模型&&&&&&&&
&&& 17.5功率源网络的计算&&&&&&&&
&&& 17.6小结&&&&&&&&&&&&&&&
第18章潮流计算&&&&&&&&&&&&&
&&& 18.1& 引言&&&&&&&&&&&&&&&
&&& 18.2潮流模型&&&&&&&&&&&&&
&&& 18.3 Newton法潮流&&&&&&&&&&
&&& 18.4 PQ分解法潮流&&&&&&&&&&
&18.5直流法潮流&&&&&&&&&&&&&&&
& 18.6功率平衡&&&&&&&&&&&&&&&&
& 18.7负荷电压静特性&&&&&&&&&&&&&
& 18.8动态潮流&&&&&&&&&&&&&&&&
& 18.9参考节点、基准节点和平衡节点&&&&&&
& 18.10小结&&&&&&&&&&&&&&&&&
第19章辐射网与少环网&&&&&&&&&&&&&
&&& 19.1& 引言&&&&&&&&&&&&&&&&&&
&&& 19.2辐射网络的概念&&&&&&&&&&&&&
&&& 19.3辐射网络的前推回代法&&&&&&&&&&
&&& 19.4辐射网络潮流的Newton法&&&&&&&&
&&& 19.5少环网络的补偿计算&&&&&&&&&&&
&&& 19.6小结&&&&&&&&&&&&&&&&&&
第20章网络灵敏度&&&&&&&&&&&&&&&
&&& 20.1& 引言&&&&&&&&&&&&&&&&&&
&&& 20.2矩阵的逆运算&&&&&&&&&&&&&&
&&& 20.3代数方程组的灵敏度&&&&&&&&&&&
&&& 20.4线性网络的灵敏度&&&&&&&&&&&&
&&& 20.5功率源网络的灵敏度&&&&&&&&&&&
&&& 20.6网络函数的灵敏度&&&&&&&&&&&&
&&& 20.7小结&&&&&&&&&&&&&&&&&&
第21章时间导数&&&&&&&&&&&&&&&&
&&& 21.1& 引言&&&&&&&&&&&&&&&&&&
&&& 21.2二项式导数公式&&&&&&&&&&&&&
&&& 21.3节点导数方程&&&&&&&&&&&&&&
&&& 21.4发电机模型&&&&&&&&&&&&&&&
&&& 21.5& 网络模型&&&&&&&&&&&&&&&&
&&& 21.6泰勒级数法暂态稳定计算(双轴模型)&&&&
&&& 21.7泰勒级数法暂态稳定计算(经典模型)&&&
&&& 21.8能量函数及其导数&&&&&&&&&&&&
&&& 21.9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对称的电网络&&&&&&&&&&&&&&&&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复试大纲
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复试大纲
核心提示:《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复试大纲》。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复试  
  微波技术
  复试内容:
  (1)传输线基本理论:
a:传输线基本概念;
b:行波,驻波及行驻波传输的基本理论;
c:阻抗圆图;
d:能够利用传输线基本理论进行传输线的分析及设计;
  (2)微波传输线:
a:双线传输线、同轴传输线及带状线;
b:微带线、耦合带状线、耦合微带线、槽线及共面线;
  (3)规则波导理论:
a:矩形波导及圆波导;
b: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c:波导尺寸的选择;
  (4)微波网络基础
a:微波网络的各种参量矩阵
b:基本电路单元的参量矩阵
c:网络的工作特性参数
d:二、三、四口网络的基本特性;
e:网络参数的测量;
  (5)微波元件
a:终端负载、电抗元件、衰减器、移相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及桥式分路元件;
b:利用微波网络知识分析和设计微波元件;
  (6)微波谐振器
a:微波谐振器的基本参量;
b:矩形波导和圆波导谐振腔;
  参考书目:
吴群主编,《微波技术》,哈工大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吴群主编,《微波工程技术》,哈工大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闫润卿等编,《微波技术基础》,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梁昌洪等著,《简明微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天线技术
  复试内容:
  (1)收发天线的电参数指标:
a:互易定理基本概念;
b:极化和频带宽度;
c:方向图;
d:输入阻抗及方向性系数的计算;
  (2)电基本振子、磁基本振子:
a:基本工作原理;
b:远区场、主要性能指标计算;;
  (3)对称振子天线:
a:基本工作原理;
b:电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c:馈电方法;;
  (4)直线天线阵
a:方向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b:均匀直线天线阵的阻抗
c:方向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5)常见的线天线
a:直立振子、水平对称振子
b:螺旋天线、引向天线;
c:对数周期天线、菱形天线
  (6)微带天线与波导缝隙天线
a:理想缝隙天线的辐射原理;
b:激励方法与等效电路;
c:方向图及增益
  参考教材:
&  马汉炎著,《天线技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三版
&  John D. Kraus 著中译本, 《天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
  相关链接:
  2013年考研复试专题 | 复试经验 | 复试试题 | 复试交流 | 2013年考研讨论版
  2013年中心 | 2012年全国考研复试线 | 历年复试线趋势图
考研辅导分类
考研VIP辅导
考研公共课
统考专业课
非统考专业课
小语种考研
英语四六级
同等学力申硕
考研网络课堂全部课程
考研最新信息
考研相关信息
考研实用 o 专题
考研热点信息
考研热门搜索
推荐阅读 o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可锐教育"网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凡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其版权 均为"可锐教育"即杭州可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可锐教育"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考研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可锐教育" 未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稿件来源:可锐教育" 或"稿件来源:考研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试题01-11(电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试题01-11(电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tlab 矩阵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