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试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见减小误差的方法有这句话对吗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运动》ppt课件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4页
文本预览:
俯冲飞行时,看到地面快速向他扑来;
⑵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在云中 穿行。
你能判断参照物?
3、“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运动以 ______为 地球 参照物
地轴 4、“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运动以 _____为参照 物
5、在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 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 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 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甲火炬可能向左运动
6、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 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 的车尾,若两火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 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D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2、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 则 测量结果中 25.12cm 数据是不合理, 26.4cm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 1cm 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更接近 25.1cm .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比较法) 2、相同时间比路程 (观众比较法) 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观众比较法)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什么叫做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1)国际单位: m/s
1m/s=3.6km/h
(2)其他常见单位: km/h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声速: 340m/s 光速: 3×108m/s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米/秒 2.5米/秒 = ___千米/时
1、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 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 需要多少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
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第2页/共4页
寻找更多 ""当前位置: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合作:(1)量出自己立定跳远..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合作: (1)量出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 (2)量量你正常行走时的步长; (3)任意测量关于自己手掌的有关长度.
题型:应用设计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量出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的测量步骤: ①选择量程、最小分度值适当的皮尺或卷尺;②划定立定跳远的起跳线;③让另一位同学标示起跳后的落脚点;④量出从起跳线到落地点(脚后跟)的距离;⑤分别起跳三次,找出最远距离即为跳远的成绩. (2)量量你正常行走时的步长的测量步骤: ①选择量程、最小分度值适当的皮尺;②划定步行的起步线;③从起步线行走,标出行走100步的终点位置; ④量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L;⑤用总长度L除以100即得一步的步长. (3)任意测量关于自己手掌的有关长度. ①选择量程、最小分度值适当的直尺;②让直尺的零刻线跟手掌边缘对齐并紧贴手掌,读出指尖所对应的刻度值;③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即为手掌的真实长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合作:(1)量出自己立定跳远..”主要考查你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测量值、真实值与误差 1.测量值用测量仪器测定待测物理量所得到的数值。 2.真实值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客观大小,这个客观值称为真实值。最理想的测量就是能够测得其真实值,但由于测量是利用仪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来完成的,受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的限制、环境的不稳定和人的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待测量的真实值是不可测得的。 3.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 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误差与错误:
认识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图):(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刻度尺使用方法:(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5)会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机械运动知识梳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圆锥的高?某段曲线的长度?这些就分别用到“累积”、“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办法和技巧.
发现相似题
与“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合作:(1)量出自己立定跳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51260989267500241306279298214239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在测液体密度中的教学尝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免费5页免费25页免费7页¥3.0014页免费 7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24页1下载券6页2下载券
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在测液体密度中的教学尝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主要考查你对&&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时间的测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时间的测量
认识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图):(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刻度尺使用方法:(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5)会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机械运动知识梳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圆锥的高?某段曲线的长度?这些就分别用到“累积”、“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办法和技巧.
时间测量:&&& 通常所说的时间测量包括:时间间隔的测量和时刻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停表、手表、钟表以及占代用的日晷、沙漏等,如图所示。&&&&&&& 此外,在一些要求不太严格的时间测越中,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脉搏(或心率)来测量时间,知道自己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再数出做某件事时自己脉搏跳动的总次数,就可以求…做这件事所用的时间了(注意:必须是在脉搏跳动或心率稳定的情况下)。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 1.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上好发条,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大拇指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立即走动,计时开始;再次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停止走动,指针指示出两次按乐所处时刻经过的时间;测量完成,按动“复位”按钮,秒针和分针都弹回原点(零刻度处) 2.使用机械停表进行读数与记录数据 (1)所测时间超过0.5min时,0.5min的整数倍部分由小圆刻度盘内分针所指示的刻度读出,不足0.5min的部分由大圆刻度盘中秒针所指示的刻度读出,所测的总时间为两针(分针和秒针)示数之和,即t =分针指示数(t1)+秒针指示数(t2)。 (2)停表读数时一般不估读,这是因为停表为机械表,其表针的运行是靠齿轮转动的,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问,一定停在刻度线上。 3.使用停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停表前应检查停表指针是否与零点对齐,如果不能对齐,应记下此时秒针所指示的数值,并对读数作修正; (2)不同的停表分盘永数有所不同,在测量前要认真观察: (3)实验中切勿摔碰停表,以免损坏; (4)测量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让发条完全放松,恢复到松弛状态。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8095192078283303283583330913918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