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系统总结

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重点归纳: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
||||||||||||||||||||||||||||
2015年度助理医师重点归纳: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
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微生物学考点: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v 发酵:无氧时, 以有机物(lactate, ethanol)为受氢体。1Glucoseà2ethanol+2CO2+2ATPv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v 有氧呼吸:以氧为受氢体。1Glucose+6O2à 6CO2+6H2O+38ATPv 厌氧呼吸:无氧时, 以其它无机物(CO2, SO42-, NO3-)为受氢体。 1Glucoseà2ATP二、细菌的代谢产物(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细菌种类不同――细菌酶不同――分解物质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不同――鉴别作用.1、糖发酵试验:2、VP试验:医学全在线网站3、甲基红试验:4、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5、吲哚试验吲哚(I), 甲基红(M), VP(V), 枸橼酸盐利用(C)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杆菌的结果是:++ - -产气杆菌的结果是: - - ++6、H2S试验7、酶试验(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O 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反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O 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医学全在线网站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O 色素:细菌的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O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O 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O 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更多考试信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某学生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出序号)(2)在途径⑦和⑨的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和ATP;细胞内,途径⑦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而途径⑨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3)在途径中,氨基酸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1)④& & ⑧(2)丙酮酸&&&& [H]&&&&&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脱氨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主要考查你对&&糖代谢,蛋白质代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糖代谢蛋白质代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糖代谢:知识拓展:1、血糖的来源除了定义中给出淀粉(主要是食物中的淀粉)之外,还有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和肌糖原的分解。2、蛋白质转化成血糖的时候主要是脱氨基作用形成,而脱去的氨基主要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3、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转化成血糖提供能量的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依次进行的。4、空腹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5、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6、糖尿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但是如果有尿糖现象,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时候一次性吃糖多的话也会出现尿糖。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图解:知识点拨: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氨基酸种类改变,数目不变。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2、体内大部分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例外: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鸟氨酸的δ-氨基也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被脱掉。举例:alpha-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反应可逆)这样生物体内就可以自我合成某些氨基酸了。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1)形状:粒状、棒状。(2)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结构: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嵴周围充满液态的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 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C3H4O3)+4[H]+2ATP②丙酮酸彻底分解:场所:线粒体基质2CH3COCOOH(丙酮酸)6CO2+20[H]+2ATP③[H]的氧化:场所: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34ATP能量去向: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的比较:
知识点拨:1、反应中各原子的去向和来源 2、有氯呼吸中的能量利用率 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都能释放出2870kJ能量,但是体内氧化分解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约38molATP),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葡萄糖有氧分解时,能量利用率为 40.45%左右,还有59.55%左右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3、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进行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合成ATP,这个过程即为有氧呼吸。 4、细胞内O2浓度为零时,细胞内的ATP含量不为零,因为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思维拓展: 1、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往往含有线粒体的数量不同,生命活动旺盛,消耗能量多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越多。 2、各反应参与的阶段:葡萄糖在第一阶段参与, H2O在第二阶段参与,O2在第三阶段参与。 3、各生成物产生的阶段:[H]存第一、二阶段都产生,CO2在第二阶段产生,H2O在第三阶段产生。 4、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释放的总能量为 2870kJ,可记为“二爸70岁”;其中有1161kJ合成 ATP,1161可记为“爷爷61岁”。 无氧呼吸: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基质。3.过程 (1)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2)第二阶段:①生成酒精:对于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丙酮酸+[H]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②生成乳酸: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细胞、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丙酮酸+[H]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③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4.能量的产生:每摩尔葡萄糖生成酒精释放的能量为225.94kJ,生成乳酸释放的能量为196.65kJ,其中都有61.08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生成2mol ATP),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发酵:对于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习惯上称为发酵。 易错点拨: 1、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3、由于酶的不同决定了丙酮酸被还原的产物也不同: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水果果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而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发现相似题
与“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767490519105890922589918979508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2011届高考生物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第三轮考点专题检测试题及答案_试题
&&&&来源:河北博才网&&阅读:829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 2011届高考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考点& 12&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脂质代谢&&& 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营养物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一糖代谢1. 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 A.丙氨酸&&& B赖氨酸& C.脂肪酸&&& D.核苷酸& [考场错解]B[专家把脉]对转氨基作用不熟悉而误选。赖氨酸为必需氨基酸,而转氨基作用只能生成非必需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图,如下:&由图示不难看出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丙氨酸。[对症下药]A2. 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考场错解]BC& [专家把脉]& 对糖尿病的病理原因及特征不清楚而误答。糖尿病患者因尿中含葡萄糖,使尿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多。[对症下药]D专家会诊1.理解并识记糖代谢途径:& ①糖类代谢中,体内直接利用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通常维持在80~120 mg/dL;& ②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由食物中糖类被消化吸收提供;第二,由肝糖原分解而来;第三,由其他物质(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谢中转化而来;& ③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一是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以有氧呼吸为主,也包括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二是血糖浓度高于80~120 mg/dL时,在肝脏或肌肉中合成糖原,当超过(160 mg/dL~180 mg/dL)时,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三是在代谢中转化为其他物质,如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2.理解血糖的平衡及调节。& 3.理解血糖平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低血糖的治疗方法,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三多一少)及治疗措施。考场思维训练1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 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B.a在1~2 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C.b在1~2 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D b在2 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1.AB解析:由图示不难判断b曲线所代表的人应该为糖尿病患者,a曲线所代表的人应该为正常人,因此正常人可以把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或非必需氨基酸,b在两小时后血糖下降,是因为有尿糖现象(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氧化分解出现障碍),正是糖供能出现障碍,所以在1到2小时之间,由于糖的含量未变,因此很可能是蛋白质参与供能,因此蛋白质的含量很可能会下降。2如下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回答:&(1)根据细胞中的一些特殊的代谢,可确定它为&&&&&& (器官)细胞。理由是&&&&&& ,(2)当营养过剩时,如果细胞内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减少或该组织功能不好时,可发生的病变是&&&&&& 。某些种类的G不能经③过程获得,这类G称为&&&&&&&&&&&&& 。(3)该细胞内有关基因的表达,必须要经过图中[& ]过程才能完成。若该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增加了一对碱基,这种变化叫&&&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图中B物质不是蛋白质。你认为缺少某一基因就不能生成B物质的原因是........................,.....(4)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20 mg/dL范围内,参与血糖含量调节的主要激素除胰岛素外,还有&&& 两种,这两种激素在生理作用上的关系称为协同作用。2.(1)肝肝糖原可与葡萄糖相互转化及细胞中能合成尿素 (2)脂肪肝必需氨基酸& (3)[5]基因突变该基因能控制生成B物质的酶的合成(4)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解析:根据糖元的分解和合成及尿素产生可确定该细胞为肝细胞,结合有关三大物质代谢及相关激素调节分析答题。命题角度二脂质代谢1. 哪种情况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①脂肪来源太多& ②脂蛋白合成快& ③磷脂合成不足④高糖饮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①&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对脂肪代谢及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不清楚而错答,正常情况下,肝细胞能较快合成脂蛋白,脂蛋白可很快运出肝脏转移到皮下、腹膜、肠系膜等处储存,故正常人不易惠脂肝,如果脂肪来源过多或摄入营养中糖类过剩而磷脂合成不足,则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易在肝细胞内积累,以致形成脂肪肝。& [对症下药]B2. 下图为人体内脂质代谢示意图,& ①~⑧表示代谢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 (填序号)。& (2)能通过⑥过程合成类固醇激素的主要内分泌腺是&&&&&&&&& ,其合成直接受&&&&&&&&& 分泌的&&&&&&&&& 激素促进。& (3)⑧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4)过度蓄积脂肪导致肥胖。肥胖的直接原因是图中代谢途径存在着&&&&&&&&& 的量变关系(用数学式表示)。许多人借助于药物减肥,一种称为二硝基酚的减肥药物,它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增加,阻止ATP合成,从而使人的体重减轻。请你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 [考场错解]略& [专家把脉]本题要求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结合脂质的代谢过程,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同时围绕药物减肥的话题,特别对药物安全性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对症下药](1)③&&& (2)性腺垂体促性腺&&& (3)线粒体&&& (4)①+②&④+⑥+⑦& 这种药物由于使人体 ATP的合成受阻,会影响人体内正常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对人体不安全专家会诊1.掌握脂质代谢的各种途径(下图)。&&&& 2.理解脂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肥胖&&& 产生原因:①摄入供能物质多,而消耗供能物质少;②遗传或内分泌失调引起。&&& 治疗措施: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治疗因摄入供能物质过多引起的肥胖。&&& (2)脂肪肝&&& 产生原因: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等合成减少时,脂蛋白合成受阻,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 后果:影响肝细胞功能,长期发展下去,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 防治措施:合理膳食f食用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适当休息和运动。考场思维训练1 在减肥和预防肥胖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强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时间安排不当、长时间观看电视等③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量,代以大量进食谷物和蛋白质④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C解析:人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蛋白质可以转变成糖类和脂肪,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部分氨基酸。所以,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③是不正确的做法。&&& 2& 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下列物质将首先分解供能的是& A脂肪& B.蛋白质& C.胆固醇& D.维生素2.A解析:正常情况下,机体代谢所需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当糖代谢发生障碍,糖供能不足时,方由蛋白质供能。三大营养物质供能顺序是:糖一脂肪一蛋白质。命题角度三蛋白质代谢1. 如右图表示人体内氨基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能获得必需氨基酸,不能获得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B.④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能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C.⑤和⑥过程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才能形成 D.②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③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考场错解]A[专家把脉]对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不清楚,非必需氨基酸既可v;t,gk体外摄取,)k,-s1-以在体内合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代谢有关问题。要注意区别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的不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来源和生成途径。[对症下药]BCD2. 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贮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考场错解]C[专家把脉]对蛋白质代谢的特点了解不透,三大有机物中糖类和脂肪能够储存,而蛋白质不能储存;动物性食品所含氨基酸的种类要比植物性食品全面;人体胰岛素含量低时可能会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小孩和刚病愈的病人其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 [对症下药]& B专家会诊蛋白质代谢中,一方面要弄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向:另一方面要注意脱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异同点。&&& 1.氨基酸的来源和去向,其变化过程概括如下图所示:&& 2. 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1)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的氨基被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上,形成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这样能使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变成含量较少的氨基酸。氨基转换作用可用下式表示:&酸+新的酮酸,如: 酸+丙酮酸&&& (2)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从氨基酸上脱下成为NH3的过程。以后氨在肝脏中再进一步形成尿素等,排出体外。&&& 氨基转换和脱氨基两种作用,是动物对氨基酸的两种利用情况。&&&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人体每天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儿童、少年、孕妇及大病初愈的人食物中更应该含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供给不足,会导致婴幼儿、儿童和少年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成年人则容易疲倦,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浮肿,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形成“大头娃娃”的原因就是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造成的。&&& 蛋白质虽然可以转化成脂肪和糖类,但它本身既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转变而来(糖类和脂肪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不能生成必需氨基酸),也不能贮存体内,每天还要消耗一定量的蛋白质。&&& (2)合理选择搭配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种氯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需求。考场思维训练1 下列有关血浆中氨基酸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从小肠绒毛吸收来的& B由组织蛋白质分解来的& C.由组织细胞不断合成进入血浆& D蛋白质在血液中分解形成的1.D解析:血浆中的氨基酸可以直接从小肠绒毛吸收肠道内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可以由组织细胞内蛋白质分解而来;还可以通过组织细胞内氨基转换作用合成新的氨基酸。血液中没有蛋白质分解所需的酶,蛋白质在血浆中不能分解成氨基酸。2 下列哪项分别属于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的实例& ①苏氨酸→丁酮酸+NH3& ②谷氨酸→氨基丁酸+C02& ③谷氨酸+丙酮酸→酮戊二酸+丙氨酸& ④谷氨酸+NH3→谷氨酰酸+H2O&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A解析:氨基酸可写成&& ,当脱氨基后,原来的氨基酸将分为两部分:某种有机酸和NH3;当某氨基酸发生氨基转换后,这个氨基酸将变为某种有机酸,同时使其他非氨基酸化合物转变为氨基酸。命题角度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1.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①人体在禁食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 、&&&&&&& 和&&&&&&& 。&& [考场错解]①血糖浓度不变;血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下降;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肝糖原的分解。& [专家把脉]图文转换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地把图文符号转变为文字符号。作为坐标曲线题,其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就情境做答,答案就在曲线所携带的信息中。如Z,k.0-糖曲线中不难发现血糖浓度在进食初期基本不变,随后逐渐下降,然后又基本不变并趋于稳定;同理血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也不难从曲线中直接读出。而血游离脂肪酸的来源则要从课本基础知识着手,脂肪酸来自脂肪的分解。而第②和③问则直接考查了课本基础知识,属于送分的题目,只要对课本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就可轻松做答。& [对症下药]& 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②来源: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2. 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可包括图中的①、④、⑤等过程,其中由①获得的氨基酸为&&&&&&&& ,可通过&&&&&&&& 作用形成。& (2)图中过程②受&&&&&&&& 控制,直接以&&&&&&&& 为模板。假设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则最多有&&&&&&&& 种密码子参与了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编码过程。& (3)二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除释放能量外,还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 (4)若链状蛋白质在过程④中彻底水解消耗了310个水分子,则至少可得&&&&&&&& 个氨基酸分子。& (5)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 。对于大多数人,若多吃糖类食物且运动少,则容易发胖,其主要原因是&&&&&&&&&&&&&&&&&&&&&&&&&&&&&&&&&&& 。& [考场错解]略& [专家把脉]本题综合考查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1)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包括:①糖类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④自身蛋白质分解;⑤食物中摄取。其中⑤是体内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同时获得必需氨基酸。(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有64种组合方式,但只有61种密码子可以参与蛋白质的编码过程。(3)二氧化碳和水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产物。(4)当这个蛋白质只有一条链时,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数目为311个。(5)经消化吸收后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可以形成糖类,使患者的血糖升高。糖类吃多了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导致发胖。& [对症下药]& (1)非必需氨基酸氨基转换& (2)基因(或DNA)& mRNA& 61& (3)CO2和H20& (4)311(5)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升高& 在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专家会诊在同一细胞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糖类和脂质、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转化成脂肪,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糖类在人和动物体内能转化成氨基酸和脂肪,而脂肪在人体内不能转化成氨基酸(脂肪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能够转化成氨基酸)。生物实验和实例也证明:三者之间可以实现转化。如:把酵母菌放在含糖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脂质增加,个别高达干重的40%;北极熊冬眠后发现肥厚脂肪层变薄;用蛋白质饲喂患I型糖尿病的狗,发现有50%可转变成葡萄糖;用蛋白饲料喂动物,发现动物逐渐肥胖等,这些实验表明了三者之间可以实现转化,研究发现三者关系如下图&关系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可直接转化,⑨虚线表示可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考场思维训练如右图表示动物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1)氨基酸完成②和④需要通过&&&&&&&&&& 作用。(2)葡萄糖通过①转变成氨基酸时需要&&&&&&&&&&& 化学元素,这种化学元素可以从氨基酸的&&&&&&&&&& 作用中获得。(3)血糖主要来源是&&&&&&&&&& 。(4)经过③和④转变成的脂肪大多储存在等处。(5)一般来说,氨基酸的来源除①以外,还可来自于&&&&&&&&&& 。&&&& (1)脱氨基作用& (2)氮氨基转换(3)肠道新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其他物质转化(4)皮下、腹膜、肠系膜& (5)从肠道吸收和自身蛋白质分解&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对糖类、蛋白质、脂质代谢过程的有关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而且能理解这三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氨基酸转化成糖类和脂肪,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而其他物质要形成氨基酸,必须经过氨基转换作用。探究开放题解答综合问题一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营养物质代谢1. 研究长跑中运动员体内的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科学家选择年龄、体重相同,身体健康的8名男性运动员,利用等热量A、B两类食物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还测定了糖和脂肪的消耗情况(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1显示,吃B食物后,&&&&&&&&&&&&&&&& 浓度升高,引起浓度升高。(2)图1显示,长跑中,A、B两组胰岛素浓度差异逐渐&&&&&&&&&&& ,而血糖浓度差异却逐渐&&&&&&&&& ,A组血糖浓度相对较高,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和&&&&&&&&&&&&&&&& 也参与了对血糖的调节,且作用相对明显,这两种激素之间具有&&&&&&&&&&&&&&&& 作用。(3)长跑中?肖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研究表明肾上腺素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图2,A组脂肪消耗量比B组&&&&&&&& ,由此推测A组糖的消耗量相对&&&&&&&& 。(4)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运动负在长跑中&&&&&&&& 代谢的情况。& [解题思路]本题从题型上看属于图表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找准切入点,即把图表信息与课本基础知识建立联系,如本题中血糖浓度的变化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有关;此类题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就情境做答,如在第(1)问中,由曲线不难看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胰岛素浓度也升高,同理第(2)和第(3)问也是如此。从涉及的内容上看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有机物的代谢及血糖平衡的调节,只要对课本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此题便不难做答。& [解答]& (1)血糖胰岛素& (2)减小& 增大& 胰高血糖素协同& (3)高& 减少& (4)蛋白质2. 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不含有& A从肠道吸收而来的& B原有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C.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的& D.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 [解题思路]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有三条:(1)由肠道吸收来的氨基酸。& (2)自身组织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 (3)人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由此可见,脱氨基作用不能产生氨基酸。它的去向是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不合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为C02和H2O,或者转变成糖类和脂肪。& [解答]C规律总结此类题既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及吸收过程,如蛋白质的主要的消化场所及吸收场所均为小肠;而吸收之后营养物质的利用则又涉及到了三大有机物代谢之间的关系,如供能顺序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题中所述早餐空腹喝牛奶就是因为糖类供能不足从而使一部分氨基酸参与供能,因而导致营养价值降低。答题时要灵活分析上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准确做答。综合问题二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下表显示黄豆和牛奶若干营养成分的质量,某成年人对此类营养成分的每日需求量也一并列出:养分&黄豆内的含量(g/100 g)&牛奶内的含量(g/lO0g)&成年人每日需求量g蛋白质&38.0O&3.30&80.0O碳水化合物&31.30&4.70&380.00脂肪&18.0O&3.80&80.0O钙质&0.06&0.12&0.80& 若该成年人每日只食用l 000 g黄豆:&&& (1)黄豆、牛奶中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过程。写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表达式:&&&&&&&&&&&&&&&&&&&&& 。&&& (2)此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过量,而他体内的N元素的平衡是如何做到的?&&&&&&&&&&&&&&&&&&&&&&&&&&&&&&&&&&&&&&&&&&&& 。&&& (3)若长期营养过剩,就有可能引起脂肪肝等病症。医生建议某些脂肪肝患者多食用含磷脂较多的食物,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 &&& (4央电视台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中掺入植物淀粉。&&& ①试简述植物淀粉不能替代牛奶的原因:&&&&&&&&&&&&&&&&&&&&&&&&&&&&&&&&&&&&&&&&&&& ;&&& ②由于食用该劣质奶粉,婴幼儿出现浮肿的原因&&&&&&&&&&&&&&&&&&&&&&&&&&&&&&&&&&&&&&&&&&&& ;&&& ③可否用斐林试剂检验奶粉中淀粉的存在,为什么?&&&&&&&&&&&&&&&&&&&&&&&&&&&&&&&&&&&&&&&&&&&& 。&&&&& [解题思路]& (1)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2)成年人每天摄入过量蛋白质(表中所示38 g/i00 g黄豆的蛋白质含量,1 000 g黄豆含蛋白质380 g,而每日需求量为80 g),会导致吸收的氨基酸过多,这些氨基酸会经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或转化成糖类和脂肪,其脱下的氨基转变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故体内 N素是平衡的。& (3)三大营养物质如果过剩,都会最终转变成脂肪,长期如此,若磷脂摄入不足,会使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就在肝脏中积累,而导致脂肪肝。故多食用含磷脂的食物,可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4)劣质奶粉因不含蛋白质或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婴儿蛋白质摄入不足,长期食用,婴儿将患营养不良症,由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出现浮肿症状,加上发育不良(智力发育亦低下)而出现所谓的“大头娃娃”。[解答]& (1)光合作用&&&& (2)体内过量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废物,经肾脏排出体外& (3)磷脂是肝脏合成脂蛋白的原料(4)①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进入体内后不能合成人体必需氨基酸②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低,血浆蛋白少,血浆渗透压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 ③不能,淀粉不属于还原性糖2.& 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 B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 C.当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 D.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解题思路]& 人体内经氨基转换作用只能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但是非必需氨基酸也能在人体外合成;减肥时若只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而蛋白质摄取过多,则过剩的蛋白质仍然可以转化成脂肪并导致肥胖;当血糖浓度过低时,由于脑组织供能不足,可能会出现休克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解答]& C规律总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a.正常情况下,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保持血糖相对稳定(80~120 mg/dL) b早期低血糖:血糖浓度在50~60 mg/dL C.晚期低血糖:血糖浓度&45 mg/dL2.脂质代谢与人体健康a肥胖:供能物质摄入量&供能物质消耗量 b.脂肪肝: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不能从肝排出, :肝细胞死亡,结缔组织增生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a.维持健康须每天摄入足够量蛋白质 b.儿童、孕妇和大病初愈者需摄入更多蛋白质 C.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1 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糖原在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B.酶和抗体只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食物中的激素能被人直接吸收&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1.A解析:肝糖原是人体肝脏细胞调节血糖稳定的物质,但血糖浓度升高,血糖合成肝糖原贮存,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维持血糖浓度稳定。绝大多数酶和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食物中的激素进入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水解而失去效应。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2 蛋白质代谢是在多种酶的参与下完成的,使肽键断裂的酶是& A呼吸酶&&& B.蛋白酶& C.转氨酶&&& D.脱氨基酶2.B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是通过肽键连接的,因此使肽键断裂就是蛋白质水解,因为酶有专一性,只有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肽键断裂);从概念分析,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过程中并没有涉及肽键断裂问题;呼吸酶只是催化呼吸过程的酶。3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分解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类&17&17&0.83蛋白质&23.5&18&O.95脂肪&39.8&39.8&2.03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的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相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3.A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三类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三类物质中所含元素差异决定的,所释放的能量也是不同的;脂肪贮存能量最多,蛋白质体外燃烧和体内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不相等,这是因为蛋白质代谢有其特殊的终产物――尿素,尿素含有一定的能量。&&&& 4 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以在10~20天内恢复原状,这主要是因为&&& A老鼠体内氨基酸合成非常迅速& B老鼠体内转氨基作用非常迅速&&& C.老鼠体内蛋白质合成非常迅速&&& D.老鼠体内的脂肪合成非常迅速4.C解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质,也是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物质。5 由肝糖原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①&&& D.④②①③5.D解析:&6 下列有关糖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直接从小肠腔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获得葡萄糖&&& B胰岛、肝脏和肾小管对血糖含量相对稳定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C.多糖在生物体内分解为单糖的过程一定要通过消化作用& D.一个健康人如果进食较多的糖,则他排出的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必定增多6.B解析:小肠壁肌细胞只能从周围组织液中吸收C6H1206。7某人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下图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据图分析回答:&(1)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是由于血糖大量进入细胞,经过&&&&&&& 分解成&&&&&&& ,同时合成&&&&&&& 。(2)运动过程中,6分钟后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直接依赖于&&&&&&& 分解供应。(3)运动初期,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也下降,表明&&&&&&&&&&&&&&& 。(4)运动6分钟后,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脂肪酸浓度反而上升,其原因是&&&&&&&&&&&&&&&&& 。7.(1)呼吸作用& C02和水& ATP& (2)肝糖原& (3)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氧化供能& (4)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解析:(1)运动开始后,血糖大量分解供能。& (2)6分钟内由肝糖元维持血糖稳定。& (3)与此同时血脂下降,说明脂肪酸亦可氧化供能。& (4)6分钟后,脂肪酸浓度上升是脂肪分解的结果。考点小资料动物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 1.主要的相同点:&&& (1)主要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主要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与转变。&&& (3)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C02和H20。&&& 2.主要的不同点:&&& (1)糖类和脂肪可在体内贮存,而蛋白质则不能在体内贮存。&&& (2)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CO2和H20,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3)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能源物质。&&& 特别提醒:三大营养物质作为能源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时,是有主次之分和顺序性的。正常情况下用于氧化分解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在糖类供能不足的情况下动用储备能源――脂肪进行氧化分解,只有当糖、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才由蛋白质供能。&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高清:女生纪念毕业在寒冬拍最美宣传片走红
美国火辣女郎让军营沸腾
情侣拍大尺度婚礼视频 堪比三级片
范冰冰82岁鹤发苍颜 还原垂暮武则天
“武当妹妹”舞拳抚琴展清纯侠女气质 网上走红
俄罗斯美少女COS装网络窜红 可爱不输日韩女生(图)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量代谢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