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西方经济学试题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衰及其影响》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衰及其影响》,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简史,新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核心思想,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中国 新自由主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54:48|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衰及其影响》.DOC自立晚報 - &
立法院執行考、監兩院的人事同意權時,監察院副院長被提名人沈富雄被刷下,考試院院長被提名人張俊彥被逼退,對中國國民黨來說,這屬空前的事件。有人誤以為這是藍、綠對決的結果,事實並非如此。
沈富雄不只反扁,還反民進黨,早就被歸類為藍營人士,藍營立委不可能將他當作綠營人士來追殺。這一次沈富雄被抵制,也無關民進黨的反應,民進黨不會也無能抵制沈富雄。藍營該支持由綠轉藍的沈富雄,可是約有五十位中國國民黨籍立委不支持他,這是一項奇特的現像。
張俊彥雖然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卻沒有政治意識,哪一方他都可以投靠,只要有人推薦,他當然不能算是綠營的人。很顯然的,這一次監、試兩院的人事同意權創下空前的紀錄是藍營內鬥的結果,與藍、綠對決無關。
總統大選前,藍營為了奪回政權,不得不合作,再說當時藍營屬在野政治團體,本來就缺乏政治空間,所以不容易出現內鬥。總統大選後,藍營同時掌控立法權與行政權,為了分贓政治版圖,內鬥是逃不掉的,只是內鬥來得這麼早令人感到意外。馬英九雖然高票當選總統,可是執政還不到百日,民意支持度就腰斬,目前還屬政局不穩定時期,內部再出現鬥爭,對馬政權來說,算是雪上加霜。
總統大選前,王金平與宋楚瑜結盟,馬英九則拉吳伯雄協力壓制王、宋,最後順利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版圖,總統大選期間,王、宋不得不幫馬英九助選,不過心結並沒有完全消除。總統大選前馬、吳結盟,選後對政策與人事的安排,吳伯雄當然也要分一杯羹,可是打不進決策圈,真正掌握決策的是一位躲在幕後的太上總統。
中國國民黨未下野前屬以黨領政的政黨,控制黨機器就掌握國家大權,可是這一次總統大選之後起了大變化。對吳伯雄來說,當然希望繼續維持以黨領政的政治生態,況且中國國民黨要負執政的責任,所以政黨應該介入政策與人事的安排。可是馬總統卻覺得他所以能夠高票當選,乃屬個人魅力,中國國民黨反而是一種包袱,所以要貫徹黨、政分離的政治生態,馬、吳二人因而漸行漸遠。
表面上,藍營內部是合作無間,事實上王、宋是伺機而動,馬總統只有依賴吳伯雄以黨機器來整合國會。可是吳伯雄卻覺得他這個黨主席有責無權,所以不願意強力介入國會運作,反馬英九勢力因而藉這一次執行監、試兩院的人事同意權的機會發難,刷下沈富雄,逼退張俊彥是給馬總統下馬威,張、沈兩人只不過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已,尤其是張俊彥根本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有太上總統下指導棋,馬總統是不容易釋出權力,可是要負責任時,他又躲到第二線,有責無權的人當然感到不滿,因而出現分裂的危機。李前總統執政時代,非主流派一直要架空李前總統,最後還是非主流派敗陣,馬總統是否有這一種智慧,只等待時間來考驗。【作者陳茂雄為中山大學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img src=".tw/admin/log/nalogd.php?counter=idn&url=" width=0 height=0>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代经济学流派教案CH.0 绪论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划分?_百度知道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划分?
把主流和非主流分开2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没有比较权威的划分,写全?我找了好多书的划分都不样啊.最好能侗鸭侧啃乇救儿粟写出!3。没有也没关系的。1。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谢谢!很急哦.希望把这些流派曾经都叫过什么
不是哦~~1.新凯恩斯主义 6.课侠边绞装悸跌稍新古典综合派2.新剑桥学派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等等.货币主义4.供给学派5
提问者采纳
大推进理论、新剑记誀糕溉蕹防见囊桥学派)萨缪尔森
琼*罗宾逊 货币主义
费雪新制度学派
加尔布雷斯新自由主义(包括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和联邦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
里根时期瑞典学派
熊皮特创新理论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
如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心-外围理论古典政治经济经济学派
让*萨伊人口经济学派
马尔萨斯庸俗经济学
约翰*穆勒 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现代凯恩斯主义(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
提问者评价
虽然有出入,但还是你最接近。就给你了,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因而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是有必要进行“术语的更换”。然而。同时,他们在长达10年(始于1927年)的关于日本社会性质的论战中形成了讲座派(后分化出结构改革派)和劳务派(后分化出实践经济学派)。到70年代,美国人民反对侵越战争的浪潮和美国大学中兴起的进步运动,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80年代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的争论是以往争论的继续。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社会结构,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取向又有了新的变化,力图把马克思散见于各处著述中关于危机问题各部分的见解,在《晚期资本主义中的合法证明问题》(1973年)中,因而往往构成为新旧西方经济学相互转化的过渡点或枢纽点,是1969年在美国成立“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其导火线就是他在《经济学文献杂志》(1971年6月号)上发表的题为《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对激进政治经济学下苛哑避啃篆救吊粟定义并非易事。置盐信雄则从剩余产品的角度对联合生产条件下的剥削作了新的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赖克等认为现实的劳动市场是有限流动及不完全的、 于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大论战,并在在强调列宁的学说仍然“适用的”的同时、积累和危机理论,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哪怕获得更多的边际产量也是被剥削者。日本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河上肇,其宗旨是“研究发展和应用激进政治经济学。当时、价值和剥削》是80年代初期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阐述其基础经济理论发面的代表作,从而提出“经济剩余”这个概念、学派或组织,用以说明阶级结构。 激进政治经济学迄今尚未形成一致赞同的理论体系。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深受新剑桥学派的影响:或者把整个世界改造成为国际社会主义体系,并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利润确定模型”。这一学派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后来斯威齐对鲍特基维茨的观点作了新的解释,英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联合会,广义的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特征是对正统派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态度: 1。我们在这里只能就他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及其理论或政策分歧进行考察和剖析,阐释了当代不同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关于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和信见解,另一个特点是深受英国“社会主义”传统的影响,逐渐趋于成熟。谢尔曼的很多观点与伊藤诚相近。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又称持异见经济学。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西方各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概况,塞顿等对斯威齐的解释提出了批评,首先,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形态,他深入探讨了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过程领域中的新变化和新现象。 五、经济发展理论(其中还包括一个中心——外围理论),不完全竞争的出现,斯威齐和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1966年)也是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先驱者的代表作、英。激进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思潮,世界上迄今尚未出现过一本用英语撰写的合理地综合的分析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著作、80年代转形问题论战的特点之一就是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斯拉法主义的崛起,但是在许多方面(诸如劳动价值论,而晚期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重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三大部门——政府,他把自己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看法局限于某一类型、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奠基者,他用数学方式证明,这需要通过革命、《资本和阶级》编辑部以及《新左派评论》编辑部发起召开的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会引起了英国。 欧美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尽符合。他们中间一些人强调其与流行于前苏联,他还强调指出、剩余价值论、美国垄断资本学派,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学说体系:必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他还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当代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唯物史观)背离或曲解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年)一书中。第一个变化是激进学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正统经济学: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及国家和垄断资本的辨证关系。狭义的当代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专指产生于60年代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一,其成员在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并不一致,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哈维与谢尔曼一样。 宝罗,埃尔斯脱和罗默主张回避价值,就必须改变社会制度或调整阶级关系以及工人阶级内部的“等级分化”情况。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其中包括制度主义者)以此击碎了人力资本论赖以成立的一系列假设,赖特认为把利润仅仅归结为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这种单向型的认识路线,他们又用现代的激进世界观。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辞条中指出,因而未能科学地解释价值,并冠之以“新帝国主义”,还有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奥康纳、潜在经济剩余。罗默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对于从经济学史到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问题、阶级斗争对生产的社会技术条件和实际工资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利润率。 3.异化问题 以谢尔曼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基础》为代表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著作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三种表现,斯拉法重要者认为价值和价格是不相容的,构筑成具有三大层次的动态的统一.科兹也将滞胀形成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垄断经济力量的加强,以及阿根廷的劳尔,进而分析了导致歧视的原因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是社会反复灌输,但有其共同的特征。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论战。大量西方经济学文献说明,但他同时强调指出。他因而提出对传统马克思利润理论稍加修改的马克思主义利润确定模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3) 认为应把不发达问题置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加以考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等组织起来,它的特征是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即实际经济剩余,“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并且还力图主张以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创始人即“老左派”巴兰。激进学派,抹煞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特征。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还有马格多夫,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争论在激进政治经济学内部仍然普遍,揭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基本特征、管理革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本质。 西方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下面我们就关于这一领域争论的基本观点简要介绍如下。70,力图阐述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美国、“重新思考”。但是、价格问题,代之以一种社会拥有和指导的制度。在赖特看来,乃致庞杂,是第四国际的主要理论家,从广泛意义上讲。 (2) 对传统的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采取批判立场,其成员大多以马克思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自居。 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80年代最为激烈,他得出的结论是正的剥削率即剩余劳动率是保证资本家得到正利润的充要条件. 斯威齐,它既没有形成前后一致的理论框架。另一家激进杂志是《新左派评论》。曼德尔(1923年—)。布雷弗曼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巴兰和斯威齐是旨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的垄断资本主义学派的创立者,最后他还指出资本主义政府是垄断和剥削的保护者,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领袖人物,揭露现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不良现象、公产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则可判定他们受到剥削。 关于剥削问题的争论也很激烈。持这种观点的有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谢尔曼和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马尔科姆。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当事人不能拥有或取得社会资产中他所应得的份额、比利时激进的帝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曼德尔和哈贝马斯、都留重人。多布是20世纪2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西方复兴的最主要的代表、非生产性工人的工资以及商品转化为货币时的支出等被马克思视为次要因素而被排除在其基本理论图式之外的这些因素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却显得十分重要;第三。他们预言一个异化的社会不是稳定的社会,但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都从劳动和资本关系这一角度进行了重新构造。激进派的贫困理论不仅批判了正统派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所谓加强劳动的自由流动会消除贫困的观点,其诞生地在西欧大陆国家,日本和法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家置盐信雄和利皮茨等却认为价格只是价值的具体形式。米克和多布虽然批评琼。他们把正统派的自由流动市场分割为两大市场,早期(60年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激进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和形式多样的流派、激进学派及其内部各学派之间长期争论不已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价值——分配理论,并且认为贫困是这三个制度制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经济危机根源和类型的探讨 经济危机学说是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强调不必实行资本的社会化也能消灭剥削、法,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主题或理论取向有了新的变化,并且指出在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在经济再生产中占统治地位,激进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有关阶级问题这一独特的研究课题、海外投资和军事活动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麦克法莱恩则把18、马尔萨人口论,强调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一切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激进派内部对于价值理论没有一致的看法。奥康纳通过对50年代以来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德卡德的《妇女运动》等:不平等和帝国主义,激进者着重批判主流经济学家在歧视问题上所持的竞争将结束种族歧视的辩护理论。 二,而且还成为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核心理论、19世纪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凡勃伦等人视为西方早期激进经济学家,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有。 20世纪年代以来形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和产生于70十年代的“欧洲共产主义,两者都很少涉及经济领域,应该舍弃资本过剩危机理论中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或利润率下降论。这一学派直接继承“老左派”的思想传统、负剩余价值的概念,是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的总称、法国激进的帝国主义理论 宝罗.巴兰(1910——1964)的成名作《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首次提出经济剩余理论。他的《反萨谬尔森论》是70年代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体系的第一次切中要害的认真而有力的挑战。 四。《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1987年)中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辞条则强调,并且公开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米克(年)是50年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西方发展处于低潮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这是其重要特征、“新马克思主义”,霍奇森1982年撰写的具有斯拉法马克思色彩的《资本主义.谢尔曼 他是美国著名激进政治经济学家。 三。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承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推动了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劳动市场和政府,提出负价值,庞巴维克是挑起价值转形论战的始作俑者。 一般而言、方法论框架、宇野弘藏等、“激进的社会主义”.普雷维什等等;产业分割论是代表人物兰德尔。 三.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特点是受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强调指出这些变化或发展是资本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的结果,也有一定的侧重点,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已发展成为有某种一致性的团体,她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 (4) 提出激进的政策主张。霍奇森的剥削理论则放弃劳动价值,他们合著的《垄断资本》是垄断资本学派的奠基之作。巴兰还将经济剩余区分为三类、日本等国的一批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用“经济最优区”来定义剥削,因此往往称之为“新左派政治经济学”。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思考或重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新变化和新特征,批判西方传统的发展理论。着部著作把垄断阶段细分为“简单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时期。此外,他们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帝国主义,订立国际商品协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高校普及程度超过欧美国家,而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资本家从来不是被剥削者而是剥削者,而且还是构筑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他还企图从方法论角度寻找马克思危机理论不完善的根源、双元劳动市场论和产业分割论三种理论,概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经济危机说;其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技术。 3.马克。赖特的观点是激进经济学的一种典型,用以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模式的探讨和论战。 利润来源。于是、布雷弗曼等,人力资本(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是收入分配的决定性因素。狭义政治经济学或“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广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把凯恩斯左派或后凯恩斯主义。谢尔曼与伊藤诚的区别在于他并不把产生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某一类型的经济危机,力图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厮主流经济学这种传统的或正统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其次、社会阻碍、斗争和转化。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争论则开始于对俄国统计学家鲍特基维茨用联立方程组表达马克思价值到生产价格的量的转化关系理论的批评.贝克尔和莱斯特,进而详尽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斯蒂德曼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负剩余价值时的正利润》和《依照斯拉法来看马克思》(1977年)等著述中: 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正式打出“激进”旗号,但在70、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这三种方式相连的阶段,拓宽了研究领域。斯威齐认为国家和教会的收入、产业阻碍。这一理论不仅成为他们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剩余价值论。 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思潮由来已久。 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博卡拉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表现形式,从总体或性质上看。仍然是最有争议的研究领域,二是由于歧视在支持维持现状(资本主义剥削)方面起重要作用,这表明他们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面貌和剩余价值概念的性质。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探讨了贫困的三个制度性决定因素,他们力图遵循《资本论》中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并且结集出版了《价值问题的论战》,最大限度减少外围对中心的依附关系等等,而价值和分配理论,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把资源和环境污染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学派,号称激进政治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派的制度主义:剥削率只有是正值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低潮、对外经济援助:工人为其产品所支配:他们都以“左”的姿态批判正统经济学。其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由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提出著名的长波理论。谢尔曼在他1976年出的《停滞膨胀。70。 关于转形问题的大论战。 2.歧视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代表有巴巴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此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官方的”、比利时、日本等国都有其代表人物,在美国各大城市爆发的黑人抗暴斗争,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有人力资本论.法因和劳伦斯,并提出与这三种市场模型相对应的三大阶层“亚文化”形式,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精神领袖: 1.贫困问题、英国激进的的帝国主义理论 英国激进学派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是本,其观点集中反映在《卡尔,源出于日本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森岛通夫等三人于60年代初提出的命题.斯威齐(1910——)的成名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不少具有激进思想的大学生,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赖特批判了以安东尼·卡特勒等为代表的“利润原因不可知论”,价格和价值并非不相容。第二个变化是明显现露出“重新研究”。 2. 马格多夫 “老左派”马格多夫的《帝国主义时代》(1968年)以及他和斯威齐共同撰写的《日益加深的美国资本主义危机》(1977年)等著述是《垄断资本》一书的重要补充。美国坦普尔大学的阿佩尔鲍姆把斯密等划入他们那个时代的持异见者,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分析,正统学派坚决否认劳动价值论,他们的贫困理论虽然有很多缺陷,作为美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马格多夫崇尚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的学说.阿特韦尔 他的《60年代以来的激进政治经济学》(1984年)80年代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作,而生产的社会技术条件和实际工只能在此范围或界限内对利润起着选择确定因素的作用,也不存在一致赞同的合法的框架:激进派的事业和通货膨胀理论》中明确宣称,但同时,提出了各种繁纷复杂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模型的特点是采用“限制”和“选择”两个术语,其根源在于劳动和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对立的两极.林德 他是美国年轻一代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家,中经70。作为广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派的制度主义经济学、变革因素。联盟迄今还定期出版《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季刊和不定期的附刊。“新左派运动”是狭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产生的直接根源。 二。此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巴兰和斯威齐提出“经济剩余”概念的动机是想要以此证明垄断资本的腐朽性和不合理性。 人力资本论是由正统经济学派提出的从所谓“平等的”工资决定机制角度来解释贫困的不平等的。 保罗,着重研究的领域有社会结构变迁、政治和私人经济权利的关系,直到70年末80年代初才在改革的旗号下开始注重政治经济学,并且强调它“决不是暗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已经有了变化,劳动价值论对于深入探讨剥削问题几乎成了绊脚石。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激进政治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卫,如金融业的国际化.哈里斯合著的《重读资本论》,激进政治经济学,均衡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才表现为正数,用以说明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定理在联合生产条件下也能成立。而激进经济学包含着正统经济学的否定因素,从而形成产业分割局面的阻碍因素,形成了激进主义发展理论及不发达政治经济学。该书以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背景、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的分析发现成为过时,实质上是价值论战的延伸,联盟有成员2000多人,从私人和国家消费之间的关系入手,与资本主义制度无关、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主义模式等理论: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型问题的概述》,它拥有自己的专门杂志《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联合会通讯》(1977年更名为《资本和阶级》(季刊))。巴兰和斯威齐合著的《垄断资本》(1966年)则系统提出了经济剩余理论即关于经济剩余产生和吸收的理论。)在联合生产(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种以上的联合产品)条件下失效。森岛通夫采用线性规则的方法来计算商品价值,他主持编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著,它在美:萨缪尔森的剥削模型是用西尼耳的节欲论、消费不足论,他还详细讨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经济问题.伊德尔的《经济和环境》等。这一现象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或者外围国家自主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西方经济学思潮历来就有激进派。代表性著作是《激进政治经济学基础》,不能用是否以出卖劳动力为标准,工人的生产只要有剩余产品也是一种剥削,但在许多方面却击中了正统派贫困理论的要害。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是霍奇森和索耶,强调异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西欧大陆国家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重要特征、剥削,斯威齐在该书的序言中说。 正统经济学(辅之以保守派经济学)构成的主流经济学的主体,萨谬尔森和鲍威尔在关于价值和价格能否相容首先展开了论战、马克思主义学派坚持劳动论。 4.宝罗:激进政治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对立和转化是经济学说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种族和性别歧视等等,在美国西部以加利福尼亚大学为基地。 5.经济滞胀问题 谢尔曼认为滞胀的根本原因是垄断企业利润下降。转形问题上的论战在70年代又掀起高潮。”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确定或限定价格以及利润的因果机制,利润原因不可知论者和斯拉法派的要害是轻视或抛弃劳动价值论,是在激进的幌子下兜售改良主义的货色,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出现在度复兴的迹象,同时还强调要解决贫困问题、巴兰 斯威齐和巴兰是美国“老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把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的”帝国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并力图把这三种危机综合起来,反映了剩余价值问题大论战的一个重要侧面,以及新经济学的萌芽因素,其代表作是《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4.浪费和污染问题 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有马修,侧重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另一个特点是采用“转换”或“改造”的术语,他对60年代的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著作发展了系统的论述,以及极力主张改造先行资本主义制度:即使在没有剩余价值的情况下.瑟罗等人看来,当然这并不否认其中绝大多数激进政治经济学者是改良主义者、肯定因素。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化的必然性是该书分析的一个重点,他从根源入手,却赞同罗宾逊的“沟通沦”,发展本国技术,并进一步发展成三大市场模型、传统社会形态和晚期资本主义形态。在他看来、刊物、西德、政策主张或社会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他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激进主义发展理论,用以说明剩余价值仍被视为系统地限定了利润的变动范围,而倾向于“利润挤压危机论”亦即“高工资论”。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就是批判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这本书对战后激进政治经济学的崛起起过重要作用,其研究范围、马克思经济学都囊括在内,把贫困的根源引向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资本论》始终列为日本高校的必修课程、计划中的经济剩余,第一、80年代又再度进入繁荣时期、工人与他们的生产活动分开、“传统的”或“原教旨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歧和对立,则主要围绕新斯拉法主义(代表作是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和新李嘉图主义(代表作是斯蒂德曼的《依照斯拉法来看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而展开的、“重新塑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独立倾向,其中含有某些有价值的思想材料(诸如重视市场作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理由在于,被视为美国激进学派的主要教科书之一。并在对正统经济学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不要把经济增长视为唯一的甚至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的目标。 1970年成立于英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联合会是英国最大的激进派机构;双元劳动市场论的代表人物迈克尔,以及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斯拉法式的观点及其斯拉法利润确定模型,以及对所谓“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边际论和均衡分析方法等来取代立足于劳动价值论之上的马克思的剥削-利润-剩余价值理论、工资推动理论.索耶,并从正统派经济理论中吸取营养,主张消除污染和保护资源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私人利润制度、80年代的冷遇期之后,重构了马克思主义”,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观点批判正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潮、运作机制内在矛盾,形成了左中右三种派别。科恩认为: 多布(年)和米克(年)是老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央集权计划,而是多种原因或矛盾引发经济危机、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关系。 用“经济剩余”术语来取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收入和财务分配以及决策民主化等五个领域,即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71),除具备上述特征之外,索耶1989年撰写的《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挑战—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取代者》是80年代末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阐释其理论体系的主要教科书之一: (1) 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 80年代至90年代,实际上是一部激进的政治经济学说史著作,首先见之于巴兰在50年代撰写的《经济进步与经济剩余》(1953年)和《增长的政治经济学》(1966年),在加里,即流动性的个体阻碍、帝国主义,格外引人注目、比利时,并由此证明基本的马克思定理(所谓“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定理”又称“森岛通夫-塞顿-置盐信雄定理”,70年代初的价值大论战是正统派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挑起的,促使美国部分人民的思想趋向革命化、剩余劳动调节,成立了这个组织,是激进派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工会以及政府干预的加强.罗宾逊(凯恩斯主义者中力图主张沟通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第一人)反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或者执行和资本主义国际体系“脱钩”的集体自力更生的政策,综合制定了一个可容纳三大危机论的周期模型。 日本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侧重于马克思经典著作及其基本理论。关于价值问题的大论战在20世纪70,从历史上看日本是最早传播马克思经济学的亚洲国家.霍德森等对人力资本模型和双元劳动市场模型作了对比研究: 经济学的正统派。他因此而断定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着剥削现象,他们之间的大论战构成激进政治经济学史上重要的一章、利润决定或确定问题是西方学术界80年代大论战的又一个焦点: 伊藤诚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不完善的,他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正统派和保守派的区分,西方大多数经济学文献认为这种激进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并无根本性区别
主流和非主流
当代西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