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灵文中坤国际大酒店宫的位置

经书典籍 | 道家阴符派博客[转载]九月初九日重阳帝君圣诞+五篇灵文
九月初九日重阳帝君圣诞+五篇灵文
重陽祖師為道教全真教開創始祖;姓王、名?,又號允卿,生於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 Ο
年),(坊間誤為政和二十年,當係徽宗即位二十年之誤)蓋政和僅七年即改年號重和,次年改為宣和。)十二月二十日,咸陽縣大魏村人,號重陽子,世稱「重陽真人」。當時民間崇奉道教,排斥佛教,重陽真人乃創三教平等會,將儒教忠孝、佛教戒律、道教丹鼎融冶在一爐、謂之
「 全真教」,奉其教者皆稱「全真道士 」 ,至此,道教除丹鼎、符籙兩派外又增一派。
重陽祖師命名
「全真」之由來,據陝西通志載:其弟子馬鈺,曾夢一鶴從地下湧出,祖師即擇該地建庵,指鶴湧起之處為「全真」並倡全真教。先後並收了龍門丘長春(又名處機)、隨山劉(處玄)、南無譚(處端)、遇仙馬(丹陽,又名鈺)、華山郝(太古)、崙山王(玉陽)及清淨王(處一)皆為弟子,亦道教史所稱之「七真人」。
史纂左編謂:全真教重陽祖師,京兆咸陽人,母感異夢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始誕生,祖師自幼不群,及至長成,體貌雄偉、美鬚髯,倜儻斯文、才思敏捷。年屆四十八歲,嘗自稱畢生所遇者,都是唐朝純陽子呂仙翁之化身。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  
第一:论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人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努,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
&  第二:论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玄妙,登□□
之高山,访明师之不倦。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  第三:论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是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  第五:论盖造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荣众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与不欲,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无病患矣!
&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则必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炀多则卷,钢炀得中,则剑可铸矣,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百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
“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漏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人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聚,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
&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往自然矣!
&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坤大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