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知:R1 =r1 r2 r3 10= 3Ω,R2 = R4 = 6 Ω用 节 点 电 压 法 求 各 未 知 支 路 电 流 I1 , I3 和 I4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电阻不计,电阻R1=14Ω,R2=..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电阻不计,电阻R1=14Ω,R2=6.0Ω,R3=2.0Ω,R4=8.0Ω,R5=10Ω,电容器的电容C=2μF,求:(1)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并说明电容器哪个极板带正电.(2)若R2突然断路,将有多少电荷量通过R5?电流的方向如何?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由图可知:UR1:UR2=R1:R2=14:6且UR1+UR2=10V得:UR1=7V,UR2=3V同理可得:UR3=2V,UR4=8V令d点的电势为零电势,即?d=0则有:UR2=?a-?d=3V且:UR4=?b-?d=8V可知:?a=3V,?b=8V,b点电势高,下极板带正电Uba=?b-?a=5VQ=CUba=2×10-6×5=1×10-5C;(2)R2断路后:Uab=UR3=2VQ′=CUab=2×10-6×2C=4×10-6C此时下极板带负电,则流过R5电荷量为:△Q=Q+Q′=1.4×10-5C;电流由上到下!答:(1)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1×10-5C,下极板为正;(2)将有1.4×10-5C电荷量通过R5,电流由上到下.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电阻不计,电阻R1=14Ω,R2=..”主要考查你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4、电路的动态分析: ①分析的顺序:外电路部分电路变化→R总变化→由判断I总的变化→由U=E-I总r判断U的变化→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固定电阻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欧→用串、并联规律分析变化电阻的电流、电压电功。 ②几个有用的结论 Ⅰ、外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少)时外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少)。 Ⅱ、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少。 Ⅲ、动态电路的变化一般遵循“串反并同”的规律;当某一电阻阻值增大时,与该电阻串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减小,与该电阻并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增大。 电源的关系:
电阻的图像与闭合电路的图像: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电阻不计,电阻R1=14Ω,R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645338793334339937683934959111540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6欧姆,R4=12欧姆,电容C=10 μF,电源电动势E=12
发表于: 04:28:33
& 点击: 18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6欧姆,R4=12欧姆,电容C=10 μF,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不计。 从闭合电键S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过电流计G的电荷量是多少? 要求详细过程! 最佳推荐答案电容器的原理是电势的差值,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电势来算。通过R1R2的电流为1A,通过R3R4的电流为2/3A,所以R1两端电压为6V,R3两端电压为4V,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为2V,根据C=Q/U得,Q=C*U=10*10^-6*2=2*10^-5
其他答案R1 右边节点a电位为 12-6*12/(6+6) = 6R3 右边节点b电位为 12-6*12/(6+12)= 8v;Uba = 8 - 6 = 2v;Q = Uba*C = 2v*10 μF = 20μ(C);由于稳态时电容不通电流,电流表无示数。想高考落别人分,学物理才是王道;语文就不用学了。热心网友
急急急!!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6欧姆,R4=12欧姆,电容C=10 μF,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不计当电建S断开时,电容器下极板带何种电荷?电荷量是多少?(主要是由电容器的题怎么分析 求详细) 推荐答案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只能从R3、R4通过。设电源负极电势为零,则电源正极电势为12V。R1上没有电流,因此R1上没有电势降,因此电容的上极板电势12V通过R3的电流I=E/(R3+R4)=12/18=2/3A,所以R3上的电势降为6*2/3=4V。则电容器下极板电势为12-4=8V则电容器电势差为12-8=4V下极板带负电。C=Q/U,Q=CU=4*10μF=40μC【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
其他答案楼上有讲解的我就不献丑了,我来给楼主讲讲怎么分析电容的题目,电容的题目你要抓住一个要点,就是电路稳定后,电容对于电路就是开路,只有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才会有电荷变化,所以只要分析电容在变化前后的两端的电压变化即可,即Q=CU,即可求出电荷变化在分析的时候电容是开路所以忽略,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电阻的电压。就拿这一题来说,只要分析电容在s闭合时两端的电压,再与S断开时电容两端的电压相减即可应用Q=CU求出电荷变化,注意电压正负问题啊 下极板带正电荷,R4两端的电压为8伏,R2两端的电压为6伏,因为电容在直流电路中稳定后,相当于断路,所以看作两个并联电路,就可以求出上值,电容两极电位差为2伏,根据库伦定律,q=uc,q为2*10的负五次方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阻不计,电阻R1=R2=R3=4欧姆,R4=12欧姆,电容器的电容C=10微法,电容器中有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在工作的过程中,电阻R2突然发生断路,电流表可以看作理想电表。求:(1)带电微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从电阻R2断路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经电流表的电量。 最佳答案R2断路前:R1、R2、R3、R4两端的电压分别为:6V、6V、3V、9V。设电源负极电势为零,则φA=6V,φB=9V,UAB=-3V,即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电量Q1=CU=3×10∧-6F。微粒带负电,向上的电场力qU=mg。R2断路后,R3、R4串联,R3、R4两端的电压分别3V、9V,UAB=UR3=3V,电场力变得向下,大小仍然是qU,有qU+mg=ma,得:a=2g,方向向下。此时电容器的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电量为Q2=CU=3×10∧-6F。所以,电容器先放电Q1后充电Q2,通过电流表的电量Q=6×10∧-6F
如图,R1=R2=5欧姆,R3=4欧姆,R4=6欧姆,电源电动势E=12V,电源内阻不计,电容C=100pF,当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求(1)电容器上极板带何种电荷?带电量大小?(2)若R2突然断开,电容器带电量变化多少? 最佳答案图呢?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该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然后利用Q=C.U计算带电量即可
其他答案图在何处 图呢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r= 0.4Ω,电阻R1=6Ω、R2=3Ω、R3=18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r= 0.4Ω,电阻R1=6Ω、R2=3Ω、R3=18Ω,滑动变阻器电阻未知,当它的滑臂处于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9A,电压表示数为8.1v 求:(1)电源电动势、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及此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2)当滑动变阻器滑臂至下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及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问题补充: 最佳答案1)R1上的电流=8.1/6=1.35A 干路上电流=0.9+1.35=2.25A
电源电动势=8.1+2.6*0.4=9V R3与滑阻并联上的分压=8.1-3*0.9=5.4V 所以并联以后的阻值=5.4/0.9=6欧姆 即 R3*Rb/(Rb+R3)=6 所以Rb=9欧姆 滑阻阻值=9*2=18欧姆 滑阻功率=U^2/R=5.4*5.4/9=3.24W2)当滑阻移动到b点,则电路相当于R1,R2并联,电流表测量R2电流 总电阻=R1*R2/(R1+R2)=2欧姆 电压表读数=9/(0.4+2)*2=7.5V 电流表读数=7.5/3=2.5A
电源输出功率=u^2/R=7.5*7.5/2=28.125W
其他答案关键在于:当滑动变阻器滑动到ab之间的一点P时,先假设电阻分别为Rpa和Rpb;流过R2的电流经过电流表之后流过R3和Rpb;而把Rpa短路。其余的计算都是你学习过的。
考试与招生资讯网 整理和发布,如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门点击排行
本类别推荐文章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不计,电阻R1=14Ω,R2=6...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不计,电阻R1=14 Ω,R2=6.0 Ω,R3=2.0 Ω,R4=8.0 Ω,R5=10 Ω,电容器的电容C=2μF。求: (1)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并说明电容器哪个极板带正电; (2)若R2突然断路,将有多少电荷量通过R5?电流的方向如何?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解:(1)分析题中所给电路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即为a、b两点间的电势差因为设d点为零电势参考点,则φa=3 V,φb=8V故Uc=5 V,电容器的下极板带正电,此时电容器带电荷量Q=CUc=1.0×10-5 C(2)当R2突然断路后,UC'=U3'=2 V此时电容器的上极板带正电,带电荷量Q'=CUC'=0.4×10-5 C流过R5的电荷量为Q+Q'=1.4×10-5 C,电流的方向从a到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不计,电阻R1=14Ω,R2=6...”主要考查你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串并联电路:
几个常用的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一个电阻的n分之一:(4)多个电阻并联时,其中任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5)并联支路增多,并联电路总电阻减小。 (6)大电阻和小电阻并联,总电阻近似等于小电阻的阻值。大电阻和小电阻串联,总电阻近似等于大电阻的阻值。 (7)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总电阻与串联段电阻变化情况相同。 分压电路:
将滑动变阻器按图连接成的电路就是分压电路。 (1)不论P、B间接的电阻大小如何,P、B间的电压的变化范围为:0~U。当P由B端向A端移动时,从0至U变化。 (2)若P、B间连入的电阻很大,即远大于电源内阻r时,P、B间的电压近似与P、B间长度成正比,即。这在实验操作的方便程度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若P、B间接入的电阻足远小于电源内阻时,当滑片p从B端向上移动的一段范围内,变化很不明显,只是在接近A端的很小范围内才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实验操作上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不计,电阻R1=14Ω,R2=6...”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14291117159959911140986816113035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Ω,R2=4Ω,R3=6Ω,R4=3Ω,电压U=12V,在a,b之间接入电流表,其读数为?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ab间接电流表,可看成ab为通路。这样就变为R3、R4并联再与R1串联,这一支路再与R2并联,再接12V。表测得的是R3与R2的电流。请你自己画电路图,再计算(约是3.67A)
提问者评价
请问电流会不会从R3左端进入,不能看成R1于R3,R2并联吗?
其他类似问题
电流表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电流为2.4A因为ab间加入电流表把R4短路了,电流不经过它,如此一来,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电路是R2、R3先串联再和R1并联,总电阻为5Ω,所以电流是2.4A
答案是3.33A
不好意思,看错了,但确实算不出来了
电流表内阻忽略。a,b之间短路,a,b之间电流为两路电流和:1路为R2在12V电压下产生的电流(12/4=3A),另一路是R3两端的电压产生的电流,因为R3与R4并联后与R1串联,所以这个回路电阻为12欧姆(R3与R4并联电阻为2欧姆),电流为1A,R1两端电压降为2V,所以R3两端电压为2V,电流为2/6=0.333A,所以电流表读数为:3+0.333=3.333A
该a,b, 可延长至r4下,那么, r3与r4并联,1/r34=1/r3+1/r4=1/6+1/3=3/6=0.5r34=2Ωr34并联与r1串联 i=12/(10+2)=1 Au1=10*1=10v u34=12-10=2vi3=2/6=1/3=0.3333 A再求 i2=12/4=3 Aab 上电流为i2+i3=3+0.333=3.3333A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1 r2 r3 1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