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里有20盏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从1到20编号,开始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全部关闭。有20个同学依次通过走廊,第1个同学把所有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44☆走廊里有10盏电灯,从1到10编号,开始时;45☆将任意六个整数填入2×3的方格中;46☆能否将1,1,2,2,3,3,?,10,1;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第二章整数问题二奇数与偶数奇偶数;49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的积再乘以这两个自然数的差(;47若x,y,z是满足x2+y2=z2的自然数,;483~9这七个数,两两相乘后所得的乘积的和,是;50在下式的□和中各
44☆走廊里有10盏电灯,从1到10编号,开始时电灯全部关闭。有10个学生依次通过走廊,第1个学生把所有的灯绳都拉了一下,第2个学生把2的倍数号的灯绳都拉了一下,第3个学生把3的倍数号的灯绳都拉了一下??第10个学生把第10号灯的灯绳拉了一下。假定每拉动一次灯绳,该灯的亮与不亮就改变一次。试判定:当这10个学生通过走廊后,走廊里哪些号数的灯是亮的?
45☆将任意六个整数填入2×3的方格中。证明:必定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四个角上的四个数字之和为偶数。
46☆能否将1,1,2,2,3,3,?,10,10这20个数排成一排,使得两个1之间夹着这20个数中的1个数,两个2之间夹着这20个数中的2个数??两个10之间夹着这20个数中的10个数?为什么?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
第二章 整数问题二 奇数与偶数奇偶数与乘除运算
49 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的积再乘以这两个自然数的差(大减小),其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47 若x,y,z是满足x2+y2=z2的自然数,则x,y,z中可能有几个偶数?
48 3~9这七个数,两两相乘后所得的乘积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50 在下式的□和 中各填一个自然数,使得等式成立:
2-124= 2。
51 由三个不同的自然数□,△, 组成一个等式:
□+△+ =□×△- 。
这三个数中最多有多少个奇数?
52 分别就m是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判断下列各式中a,b的奇偶性:
(1)23+45+67+89+a+b=m;
(2)123×455×589×a×b =m;
(3)90÷a÷b =m;
(4)(a +b)×a =m。
53 在右图所示的一张5行5列的方格纸上,每个方格内填入最上边与最左边两个数的乘积,例如a=5×4=20。在填入的25个数中,奇数有多少个?
54 教室里有男女同学若干人,男生衣服上有5个扣子,女生衣服上有4个扣子。如果学生人数是奇数,扣子总数是偶数,那么女生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55 一次乒乓球比赛有31名选手参赛,能否制定一个比赛程序表,使每个选手刚好参加三场比赛?为什么?
56 15名同学参加一篇小论文的讨论会,有没有可能每一个同学都恰好与5名同学讨论过问题?为什么?
57°在一次有99人参加的聚会中,每人至少认识3个人,请说明其中必有1人至少认识4个人。
58°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大家见面彼此握手问候。问:参加聚会的同学中握手次数是奇数的同学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59 解放军某连队有120名战士,每天晚上要派3名战士站岗。如果要做一个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中的任何两个人都恰好在一起站过一次岗,那么这样的安排能实现吗?
60°三个相邻偶数的乘积是一个五位数8***8,求这三个偶数。
61°三个相邻奇数的乘积是一个六位数3****3,求这三个奇数。
62 证明:一个自然数如果有奇数个约数,则这个数一定是平方数。
63°已知1999×△+4×□=9991,其中△,□是自然数,求□。
64 一个小于80的自然数共有5个约数,求这个数。
65°求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它的每位数都是奇数,并且它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66 甲、乙二人玩填符号游戏,先将1至100从左至右排成一排,然后两人从左至右轮流在两数之间填“+”号或“×”号。甲说:“如果我先填,则无论你怎样填,我想让最后结果是奇数或是偶数都可以做到。”甲应如何填?
67 先任意指定7个整数,然后将它们按任意顺序填入2×7方格表第一行的七个方格中,再将它们按任意顺序填入方格表第二行的方格中,最后,将所有同一列的两个数之和相乘。问: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68 扑克牌中的J,Q,K分别表示11,12,13,甲取13张红桃,乙取13张草花,两人各自任意出一张牌凑成一对,这样一共可以凑成13对。如果将每对求和,再将这13个和相乘,那么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
第二章 整数问题二 奇数与偶数区分颜色法
69°有一张黑白相间的方格纸,如果用记号(2,3)表示从上往下数第2行,从左往右数第3列的这一格(见右图),那么(77,88)这一格是黑色还是白色? 69
70°全班35名同学分五排,每排七人坐在教室里,每个座位的前、后、左、右位子称为它的邻座。问:要让这35位同学每人都换到他的邻座去,能办到吗?
71°左下图是一所房子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房间号码,每间房子都与隔壁的房间相通。问:能否从1号房间开始,不重复地走遍所有房间又回到1号房间?
72°右上图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图,图中的方格代表房间,每个房间都有通向任何一个邻室的门。有人想从某个房间开始,依次不重复地走遍每一个房间,他的想法能实现吗?
73°某展览会有36个展室(如右图),每两相邻展室之间均有门相通。试问:能否从入口进去,不重复地参观完全部展室后,从出口出来?
74 在一个正方形的果园里,种有63棵果树,加上右下角的一间小屋,整齐地排列成八行八列(左下图)。守园人从小屋出发经过每一棵树,不重复也不遗漏(不许斜走),最后又回到小屋,行吗?如果有80棵果树,连小屋排成九行九列(右下图)呢?
75 一只电动老鼠从左下图的A点出发,沿格线奔跑,并且每到一个格点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当这只电动老鼠又回到A点时,甲说它共转了81次弯,乙说它共转了82次弯。如果甲、乙二人有一人说对了,那么谁正确?
76 右上图的16个点表示16个城市,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两个城市有公路相通。问:能否找到一条不重复地走遍这16个城市的路线?
77 能否用9个右图所示的卡片拼成一个6×6的棋盘?
78 下面的三个图形都是从4×4的正方形纸片上剪去两个1×1的小方格后得到的。问:能否把它们分别剪成1×2的七个小矩形。
79☆能不能用1×4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6×6的正方形棋盘?
80 右图是一个6×6的方格纸,这个方格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被剪去一个小方格。能否用17个2×1的矩形恰好将它覆盖?
81☆用若干个2×2和3×3的小正方形,能否拼成一个11×11的大正方形?
82°左下图是某一湖泊的平面图,图中所有曲线都是湖岸。
(1)如果P点在岸上,那么A点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
(2)某人过此湖泊,他下水时脱鞋,上岸时穿鞋。如果他从A点出发走到某点B,他穿鞋与脱鞋的总次数是奇数,那么B点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为什么?
83 中国象棋的马走“日”字,车走横线或竖线,右上图是半张中国象棋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只马从某点出发,是否一定得跳偶数步才能返回该点?
(2)一只马能否跳遍这半张棋盘,每一点都不重复,最后的一步跳回起点?
(3)证明:一只马不可能从位置B出发,跳遍半张象棋盘而每个点都只经过一次(不要求最后一步跳回起点)。
(4)一只马能否从位置B出发,用6步跳到位置A?为什么?
(5)一只车从位置A出发,在这半张棋盘上走,每步走一格,走了若干步后到了位置B。证明:至少有一个格点没被走过或被走了不止一次。
84☆右图中每条直线上都有四个圆圈,将这些圆圈任意涂上红色或蓝色。是否可以使得恰有三条直线上的红圈数是奇数?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18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等内容。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_学科竞赛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_学科竞赛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刘京友...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9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第一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7 分,共 42 分) 1.满足方程 x ? 5 ? 4 x ? 1...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 第二章 整数问题一 四则运算运算及运算规律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 第二章 整数问题一 四则运算等差数列与高斯求和 50 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包含与排除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四 包含与排除 1 二年级一班共 42 名同学,其中少先队员 33 人。这个班男生 20 人, ...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综合题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综合题 121 甲、乙二人上午 8 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时比乙快 6 千米, 中午 12 ...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条件分析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条件分析 1 甲、乙两队进行象棋对抗赛,甲队的三人是张、王、李,乙队的三 人是赵、钱、孙...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 第一章数字谜 三 竖式谜 在下列竖式中,有若干个数字被遮盖住了,求各竖式中被遮盖住的几个数字之和: 2.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适当的数码,...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状态分类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状态分类 72 平面上有 A,B,C,D,E,F 六个点,其中没有三点共线,每两点 之间用红线或蓝...2012年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_甜梦文库
2012年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2010 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第一章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传播的条件、 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 等知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 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 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规律声现象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象声声音的感知过程现音调:决定因素声音的特性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噪音定义 防治声音的利用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 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 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 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 0.1 秒,回声和 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 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 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 v 固&v 液&v 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 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 觉。 (1)、例题分析 例题 1: 0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 2:0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 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 3:0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题 4:08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四、堂上练习 1、08)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 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 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0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 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 前后间隔 10 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 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 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 就是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 音色不同之使然。 例题 6:08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 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 的 来判定的。 例题 7:08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例题 8:08 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 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 A.响度。 二、动脑动手 填空题 1、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 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8 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4、08 河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 (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 5、0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 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08)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 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三、 教学反思: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 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例题 9:08 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 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 10:08(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 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波的种类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应用事例 电磁波 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 度都是 3 ×108m/s 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⑤用于无线电通讯 声波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广州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例 11:绵阳市 2006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 12:2006 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 例: ① ; ② 。 二、学生练习 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B)铁管、海水、空气 (D)空气、海水、铁管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⒌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 20 次到 2 万次⒍有一根长 100 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7. 08)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 是( ) 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 的废气 三、综合创新 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 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第二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光现象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 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特点、光速 实例及应用色光颜色颜料 光的反射定律象光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定义现光的折射规律现象基本知识凸透镜 对光的作用 成像规律及应用 透镜看不见的光凹透镜基本知识 对光的作用红外线 紫外线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 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 3×10 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 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 3 1 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2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5 8小孔成像实验,并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 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例题 108 如图 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例题 2 0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 例题 3 (08)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 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题 4 0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 形的。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8千米/秒。 秒。2.太阳与地球相距 1.5×10 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二).选择题 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则反射角是 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 40°,此时入射光线 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 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 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 i 是入射角,r 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 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 1 0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例题 2 08)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 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 例题 3 08)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 12 中光线 AO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 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例 4 08)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 S,从 S 发出的 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请作出光路图。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 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 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二).选择题 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30° (B)60° (C) 90° (D)120°4.如图 5-8,入射光 AO 与镜面成 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是 6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 120° (C)入射光线 AO 与法线间夹角是 60° (D)反射角是 30° (三).作图题 1.在图 1 中,已知入射线 OA 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图 2 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 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 60°,画出这条光线 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30°60° 图2 图1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 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 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 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凹面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镜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例题 1 08)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例题 2(08)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 308)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 6), 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 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 2 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米。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 9 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观察范围。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 米,如果以 1 米/秒的速度正对 。(以地面为参照物) 镜,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凸面镜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二).选择题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 20 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 10 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镜 (B)凸镜 (三)、作图题 1、0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A′B′。 2、08)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C)平面镜(四)实验题。 1、08)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距离 次数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2 3 13 14 15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3 14 15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8)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 同的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 (3)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 教学反思系; 则光屏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 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 是入射光线,OC 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 置 高 例题 1:08)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 2:(08)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C O BNAN ’日偏食 A湖边夜景 B筷子变弯 折 C汽车观后 镜 D 例 3 (2006 吉林)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 原因的是 (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 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 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 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例题 408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与三原色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 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例 5 (2007 吉林)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 五、堂上练习 (一)作图题: 1、08) 如图 8 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 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08)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 迹。玻璃砖(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 (三)、实验题。 1、08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 i 水中的折射角 r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0° 0°30° 22° 17°45° 32° 24°60° 40° 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2.08)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图 2 是他根据实验现象 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 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 是 ,你猜想的依据 是 。 六、教学反思。第三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透镜及其应用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三、复习内容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过程(1)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F3、填表:FFF 例题 1:1、(2006 广州)画出图 13 中的光线 AB 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2006 北京朝阳区)如图 9 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3、(2006 4、(2006 向凹透镜折四川乐山)在图 1 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F F 厦门)在图 12 中, 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 再射 射后的光路。图9例 2 (2007 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 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 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 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 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 像在很远的地方, 实物 光具座的光屏无法 名称 又名 眼镜 性质 形状 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透镜成像规律) 凹透镜 物距 u&2f f&u&2f u&f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像的性质 倒、正 倒立 倒立 正立 放、缩 缩小 放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虚象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像距 f&v&2f v&2f |v|&u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 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例题 3:(2007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 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 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例 4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 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 2 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 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 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堂上练习 1、(2007 内蒙)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 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2、 (08)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分别 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3、(08)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 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_ 镜。 4、(08)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 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四、教学反思图8第二课时 一、 复习过程 例题 1:(0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 像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 例题 2:(08)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例 3 (2006 镇江)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 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例 4 (2006 长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 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 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 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二、堂上练习 1、(0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 a、b、c、d 四点 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 2 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 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 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 c 点成的像大 2、(08)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 物 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 16 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 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cm 处时,如图 16 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 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4、根据图 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三、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一、 复习过程例题 1:(08)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 对作品从 50cm 处向 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例题 2:(08)如图 12 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 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 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3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堂上练习 1、08)一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50cm 处移到 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08)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3、08)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4、0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三、教学反思第四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物态变化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 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三、复习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 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各种热现象中,晶体的熔化、熔点,液体的沸腾、沸点,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讲授知识的 重点。 作为预备性知识,本章开头讲的是温度、温度计。讲授时,液体温度计是重点。 四、知识梳理 定义 温度 摄氏度的定义 工作原理 测量 种类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使用2、解答疑难问题物 态 变 定义 熔化 吸热 晶体熔化规律 非晶体熔化特点 定义 凝固 放热 晶体凝固规律 非晶体凝固特点 定义 汽化 吸热固液之间气、液之间液化方式 定义 放热 液化方法 定义物 态 变 化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升华吸热 实例 定义气、固之间凝华放热 实例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 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 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 35℃到 42℃;最小刻度是 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 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的。 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 快。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 (1)、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 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 或负 3 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 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 用液 体 特殊构造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110℃ 1℃ 水 银煤油(红) 寒暑表 测室温 -30℃~50℃ 1℃ 酒精(红) 体温计 测体温 35℃~42℃ 0.1℃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 1 [2006 眉山]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 根据下表,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 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 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6.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 80.5 C。当温度为 79 C 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 81 C 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 80.5 C 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 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 凝固点是-39 C,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 C, 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C,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 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 0 C 的冰比 0 C 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0 0 0 0 0 0 0 0 0 0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例题 2[黄冈]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 例题 3 [08]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 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 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 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 16 所示。 )图 16(1)图 17 是 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图 17℃。 。图 18(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 18 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 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08]小英同学按图 15(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 15(乙)所 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_________℃。 2. [桂林]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 13 所示,其中正确的 是 是 。图 14 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 20 ℃ 40℃,水的温度30 A B 图 13 C D 甲 图 14 乙30 二、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 )2、[2006 浦东]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五、教学反思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5℃。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30℃。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 二、复习过程 (3).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1.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C。-182 C 时,氧为气态。 -184 C 时,氧为液态。-219 C 时,氧为固态。-183 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0 0 0 0 0 0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 100 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 80 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 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 78 C,高于 78 C 时为气态) 2. 蒸发:0 0 00 ⑴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 40 C 的酒精, 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 40 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 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液化: 1.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雾” 形成 ;0 0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 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 C 的水蒸气比 100 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 C 的水蒸气液化成 100 C 的水要放热) 例题 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例题 1 [2006 孝感]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例题 2 [2007 福州]室内温度为 20 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 的迅速蒸发,图 5 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0 0 0 0 0 例题 3 [2007 广州]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例题4 [江西] “缥缈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 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例 5 广州]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 “升高” “下降” “不变” , 、 或 ) 该过程水 (选 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 78℃; 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 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 (选填 “酒精” 或“水银”) 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江西]通过观察图 4 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 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2. [0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 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 3. [08]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 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 4. [08]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 20 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2)当水沸腾的时候, 小明的温度计的示 数如图 21 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 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 “不 ( )变”或“降低”)。 (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二)选择题 1. [08]如图 2 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 历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凝固 2. [08]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 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 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 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例题 1 [08]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例题 2[08]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 C.深秋的霜冻――凝华 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 A.雨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B.露 C.霜)例题 3 [08]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D.冰1. [08]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 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 现象.现象;寒冷的冬天,2. [深圳]今年入夏以来, 深圳阴雨连绵, 暴雨不断, 降雨量同比明显上升。 这是由于深圳处于__________ 气压控制之下;雨天室内墙壁常常“冒汗”,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现象;降雨严重影响了荔 枝树花的______________,降低了结果率,造成深圳荔枝大幅减产。 (二)选择题 1. [吉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 C.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 D.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 2.用久了的白炽灯炮会发黑是因为( (A)钨丝升华,灯丝变细 (C)钨丝蒸发,在灯内凝华 ) (B)钨升华后,在灯内凝华 (D)钨的凝固3. [天津]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 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4.现在若干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想想应该用什么办法使酒精和水分离? 四、教学反思第五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电路和电流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 网络;有一定的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 中碰到电学方面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科学探究,全过程地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助能力,提高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尊重事实、 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 电路。 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 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8、1 安培=1000 毫安(mA) 1 毫安=1000 微安(μ A) 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 10、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a、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b、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c、 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1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 和三、知识梳理电 路 和 电 流电流方向电流电流表的使用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组成 串联电路电路的连接方法 并联 家庭电路 组成 安全用电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连接如图 1-1 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 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 的实验。 二、复习内容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 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图 1-1(轻小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 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1e=1.6×10-19 C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 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课本 P52 图 4-12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 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电路为通路1、 组成: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用: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 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池 蓄电池 充电时,电能―→化 供电时,化学能―→ 学能 光电池 光能→电能 电能 分类 发电 机械能→电 机 能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①电 源化学电干电池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 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定义 特征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 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开关 作用 电路图 控制整个电路并联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 各支路 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 开关控制该支路。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 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 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 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三、基础练习 1、(2006年南通市课改区)甲图中的两个灯泡是______ (选填“串联”或“并联”),用乙图中的水流可以类 比该电路中的______ (选填“电压”、“电流”或“电阻”). 2、(2006年临沂市)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 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5、(丽水市课改区)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6、(南通市课改区)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尺 B.铅笔芯 C.玻璃棒 D.橡胶棒 7、(杭州市)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 要它们同时工作。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 四、复习过程 例 1BCD例2: (济宁市课改区)现有六种物品:铜条、玻璃丝、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小明将它们分 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小明是按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对它们进行分类的 ( ) 第一类 铜条 A.密度 铅笔芯 水银 B.磁性 玻璃丝 第二类 塑料棒 陶瓷片 D. 导电性 C.硬度例3 : (08)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 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 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1),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 能化”, 这种“智能”电路正 确的是例4: (08)如图所示,粗心的小强把电流表当作电压表接在了L1的两端。 此时如果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 ) A、电源短路 B、电流表损坏 C、L1不亮 D、L2的灯丝烧断 例5: (08)图2为路口交通指示灯的示意图。指示灯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 化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推断 A.红灯、黄灯、绿灯是串联的 B.红灯、黄灯、绿灯是并联的 C.红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绿灯串联 D.绿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红灯串联 五、堂上练习 1、(2006年北京市)下列学习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L1 A. 木制刻度尺 B. 塑料笔杆 C. 金属小刀片 D.绘图橡皮 2、(2006年泰州市)如图4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 L2 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 和电压表均有读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 B.L1短路 C.L2断路 D.L2短路 图4 3、(2006年丽水市课改区) 学了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后,小文问“家 中的电视机、电灯、电风扇等用电器之间是什么方式连接?”“当然是并联”小玲回答说。哪些现象能说 明它们是并联的? (举一 例);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及过程 1、电流 (一)、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 解、电镀等。 (二)、电流的概念:电流等于 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三)、物理意义:电流表示电流的大小或强弱。 (四)、计算电流的公式:I=Q/t 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是: A ; t 表示时间,单位是: s (五)、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 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 A Q 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C ;某同学用台灯工作时电流约 140 mA ,合 0.14 A (六)、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三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看清 每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 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 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 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 触,若被测电流在 0.6A―3A 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 0.6A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 3A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2、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μ 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 220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常用单位:kV mV 、μ 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V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 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 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 若被测电压在 3V―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 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 15V 则换用 更大量程的电压表。3、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 直接连接电源 异 量 程A串联 不能 0.6A 3A 0.2A 1A 0.02A 0.1A 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V并联 能 3V 15V 1V 5V 0.1V 0.5V 很大相当于开路每大格 每小格 内阻 同 值。 二、典型例题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1、(08)图11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________A。 2、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 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 A.一定是串联 联 C.一定是并联 D.可以串联, 也可以是并联; B.电灯与插座应该串联, 彩电与电冰箱应该并3、(08)21.如图7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用一段导 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 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则[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开关S断路 4、(08)图6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 乙应该接入的是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 5、(08)在如图5(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 图5(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5.6V 1.4V B.7 V 1.4V C.1.4V 7V D.1.4V 5.6V 6、(08)在实验室,鲁慧中同学发现一个电 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 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 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 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 指针指示如图(b) 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A、0―0.6A B、0―1A C、0―2A D、0―3A 7、(08)如图10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请在图中○内,分别填入 号,要求电键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及 或 的符 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特点: 1、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表述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I3=?? 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表述: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公式:I=I1+I2+I3+?? 2、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表述: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U=U1+U2+U3+?? 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表述: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公式:U=U1=U2=U3=??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二、典型例题 1、 (2006年太原市)9.在图2(甲)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过L1的电流为0.7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A C.通过L2的电流为1.2A D. 通过L2的电流为2.5A 2、(2008年北京市)在图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R1、R2为两个相同阻值的 电阻,开关S1闭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S2断开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 B.开关S2断开时,R1两端的电压为 6V C.开关S2闭合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 D.开关S2闭合时,R2两端的电压为 6V 3、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始终闭合,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 _________,要使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__________,若闭合开关__________则将造成电路短路。 4、如图所示两电流表所用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电流表 A1 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A2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流过电阻 R1 的电流为_________A。 公式:U=U1+U2+U3+?? 公式:U=U1=U2=U3=?? 5、如图所示,当 S 闭合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 3V,电压表 V2 的示数为 4V,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1A, 现将 R1 和 R2 对调位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 示数的仍为 1A B.电压表 V1 的示数可能变,V2 的示数一定不变 C.通过三个电阻 R1、R2、R3 的电流之和仍为 1A D.若R2=R3,则电源电压U=5V 三、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复习过程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 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 低压供电线: 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 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 220V 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 为 0V ②测电笔: 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种类:钢笔式,螺丝刀式。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⑵ 电能表: 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铭牌:所标的电压 U 是:额定电压 所标的电流 I 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UI 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 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②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 ⑷ 保险盒: ① 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 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 于是保险丝熔断, 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③ 电路符号: ④ 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⑤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 熔点高,不易熔断。 应用举例:☆某家庭需要使用 10A 保险丝,可只有 5A 和 15A 保险丝。如何分别来代替使用:①可 用两根 5A 保险丝并起来代用; ②可将 15A 保险丝用刀轻切一小口使剩余部分截面积和 10A 保险丝截 面积相同。 ⑸ 插座: ① 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种类: 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 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1 接火线 2 接零线 3 接地线3 14 52124 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5 接用电部分的线路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 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 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 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 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且气压为 0.1Pa,目的是平衡大 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升华 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② 灯泡的种类:螺丝口 卡口 。 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再通过开关接 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 ③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 的保险丝。 ④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三)、安全用电: 1、触电事故: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动力电路电压 380V,家庭电路电压 220V 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2、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低压触电) 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廊电灯 随手关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