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降低钢中氮含量岩洞中的c02含量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桂林七星岩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过高,游人进去有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写出你的方案______,如果想要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需要降低洞_百度作业帮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桂林七星岩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过高,游人进去有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写出你的方案______,如果想要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需要降低洞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桂林七星岩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过高,游人进去有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写出你的方案______,如果想要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需要降低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助燃的性质,我们可以在进入时带一个燃烧着的火把,如果发现火把熄灭或燃烧不旺,就立即撤出;为了降低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洞内外空气流通来达到目的,例如可以用通风管鼓入洞外的空气.故答案为:在进入时带一个燃烧着的火把,如果发现火把熄灭或燃烧不旺,就立即撤出;用通风管鼓入洞外的空气.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不燃烧不助燃的性质设计方案;为了降低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设法将它反应掉或者排除掉.溶洞中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越抑制碳酸钙的沉淀?那二氧化碳多了为什么抑制碳酸钙的沉淀啊_百度作业帮
溶洞中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越抑制碳酸钙的沉淀?那二氧化碳多了为什么抑制碳酸钙的沉淀啊
溶洞中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越抑制碳酸钙的沉淀?那二氧化碳多了为什么抑制碳酸钙的沉淀啊
CaCO3+CO2+H2O----->Ca(HCO3)2
那二氧化碳多了为什么抑制碳酸钙的沉淀啊
我还是不明白,,,,详细说明一下好吗?
CaCO3是沉淀
与CO2反应得到Ca(HCO3)2而溶解了捕捉和存储二氧化碳(CCS)
转载自 天涯社区&&水云闲的博客
  【捕捉二氧化碳】
    所谓“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封存到枯竭的油田或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欧美能源专家便开始研究该技术。目前,随着新一轮全球气候问题大讨论的展开,“碳捕捉”一下子又成为新能源技术中的大赢家。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便把“碳捕捉”列入推荐清洁煤的关键一环,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未来10
年投入4.5 亿美元在美国7 个地区进行“捕捉和存储”(英文简称CCS
)项目实验。在刚刚结束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欧洲委员会提出将“碳捕捉”技术商业化的战略。到2010 年,至少有20
个发电厂使用“碳捕捉”技术,到2020 年前,欧洲和美国将大力推广该技术,并在2025
年前在全球推广。
    在中国,“碳捕捉”技术也在尝试之中。路透社5 月25
日消息称,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华能集团将于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届时,每年将从华能电厂的尾气中“捕捉”二氧化碳10
    6 月18 日,英国碳捕捉联盟首席研究员琼·吉宾斯博士(Jon
Gibbins)来到上海,参加名为“碳捕捉与全球气候的未来”交流会。交流会上,琼·吉宾斯博士解释道,
“捕捉”碳并不复杂,而“拥有丰富油田和天然气田的中国东北,以及中国东海南海区域,均是实施‘碳捕捉’技术的理想场所。”
  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如果要在一家煤电厂旁边开展“碳捕捉”项目,首先要安装3
个主要装置。琼·吉宾斯博士拿最近正在英国东海岸展开的一个“碳捕捉”试点项目举例道:“第一个是用于化学反应的金属片,‘清洗’发电厂排放出的尾气,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接着是让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一个加热塔,目的是通过蒸汽加热,得到更纯的二氧化碳;最后一步是将气体通过一座压缩塔,得到方便运输的压缩二氧化碳。”
    “通常,捕捉一吨碳的成本约60 美元。但在中国,我预计成本可能降至40美元/ 吨。”
吉宾斯博士告诉本报记者。煤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占极高比例,找到一种更清洁地使用煤炭的技术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调查,全球大概有9300 多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埋藏到油田中,相当于2050
年全球累积排放量的45%。据预计,“碳捕捉”技术的应用能够把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
    除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外,“碳捕捉”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被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汽车业。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成功实现“碳捕捉”试点项目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证实,在油田里灌入二氧化碳,可以使得石油的采收率提高40-45%。
    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剩余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00
亿桶,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注入提高可采储量的话,其储量最多可增加至1600亿桶。
  “价格昂贵效果未知”
    尽管“碳捕捉”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一些质疑。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表示,尽管能源公司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深埋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泄漏。“碳捕捉和封存的成本非常非常高。”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部长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
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
    蒋敏华说,按目前的技术计算,碳捕捉成本约在200 元人民币/ 吨,而实际处理加工至进行商业应用的程度,每吨还需增加150
    吉宾斯博士的助手、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李佳告诉记者,据她分析,华能之所以愿意上马第二个“碳捕捉”项目,说明该技术仍有利可图。据悉,华能集团去年已在北京尝试过一个小型的“碳捕捉”项目,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卖给汽水厂,或是制成干冰卖给消防单位。“华能内部员工告诉我,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售价是碳捕捉成本的两倍。”李佳说。关于二氧化碳泄漏问题,吉宾斯博士回应说,碳封存的前二三十年十分关键。过了这段时间,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就绝对安全了。
    据记者了解,目前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种。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结构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据IPCC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性质稳定,若地质封存点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注入其中的二氧化碳99%
可封存上千年。
  【阿尔斯通联手陶氏捕捉二氧化碳】
    全球领先的发电企业 阿尔斯
通公司与世界天然气处理企业陶氏公司近日联合宣布,为陶氏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南查尔斯顿的一台燃煤锅炉设计并建造试验装置,以捕捉该燃煤锅炉烟道气中的
。利用阿尔斯通与陶氏的高级胺技术,阿尔斯通将负责设计、建设并运营这座试验装置,其预计每年可以捕捉大约1800吨二氧化碳。作为陶氏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部分,陶氏将为这一项目提供场地与设施。
    这一试验装置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阿尔斯通电力部总裁朱倍贺说:“煤电占全球发电的2/3,并将继续在世界能源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只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使得煤炭作为一种可持续使用的能源。我们与陶氏的合作进一步展示了阿尔斯通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我们对这一行业的承诺。同时,为阿尔斯通胺法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商业化的应用提供了明证。”
    据悉,2008年陶氏与阿尔斯通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协议,共同开发高级胺技术,用于二氧化碳捕捉。目前,阿尔斯通正与陶氏商业开发高级胺洗涤技术,这一新的工艺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封存和捕捉过程所需的能源。西弗吉尼亚试验装置将验证这一技术,其使用的煤炭都来自西弗吉尼亚当地。&
  【净化空气 “捕捉”二氧化碳妙招多】
  目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水平为385ppm(百万分之385)。而很多气候科学家都认为385ppm这一浓度值过高。他们认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而且要把已经造成的污染清理干净。同时也有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表示,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一过程需要消耗的能源太多了。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部分研究人员进行尝试。自2005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总结说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在遏制气候变化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以来,在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的资助下,将这一技术推向实用化的整个工业就开始发展起来。
  二氧化碳一旦进入大气中,捕获就变得更困难。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是它在工厂排放的烟气中的浓度的1%,根据IPCC的报告,考虑到能源消耗,直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克劳斯·莱克纳(Klaus
Lackner)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他已经计算出理论上所需的最少能耗量,并表示IPCC的数据有误。“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比从排放烟气中提取二氧化碳耗费的能源更多,不过差别相当小。”他说。
  这些计算结果让莱克纳确信,开发一种空气清洁设备是一种可行方案。2008年年中,他和同事用塑料制造的空气清洁器获得了专利。莱克纳说,他能制造一个每天清除1吨二氧化碳的清洁设备模型,大小适合于一个标准的海运集装箱。
  除了莱克纳之外,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也分别研制出了实验室规模的清除二氧化碳设备。
  卡尔加里大学的大卫·基思(David
Keith)3年前制造了他们的第一个捕获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设备原型,类似于煤炭发电厂用来清除二氧化硫的喷雾塔。这个原型是个高4米的圆柱体,由内衬PVC(聚氯乙烯)的耐用型纸板制成。待处理的空气从顶部注入后,会被喷加氢氧化钠溶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之反应,形成碳酸钠滴液。一个完整规模的空气清洁设备可能像个飞机库,一端安装有风扇,将空气吹向从顶部喷嘴喷洒下来的氢氧化钠溶液,形成的碳酸钠滴液则落入地面上的排水道中。
  这个系统虽然能够工作,但是能耗却相当大。在最后的处理程序中,碳酸钠需要在900摄氏度的干燥炉中重新转化为氢氧化钠。基思认为,他可以将能耗降低一半,使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整体成本接近于100美元/吨,这远远超过了目前欧盟排放控制机制下污染者为二氧化碳所支付的15欧元/吨的价格。不过,一旦政府严肃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价格恐怕就比100美元/吨低不了多少。
  空气清洁器不可能是解决全球变暖最经济的手段,基思对此表示认同,但他也认为人类迟早要被迫使用这种设备,“因为你会进入危机模式”。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奥尔多·斯坦菲尔德(Aldo
Steinfeld)则另辟蹊径,将太阳能技术结合到碳捕获装置中来。
  他利用一个装满氧化钙小球的透明管作为太阳能反应器,一盏弧形灯充当太阳。待灯光将透明管加热到400摄氏度时,从透明管的底部注入混合少量蒸汽的空气,氧化钙会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氧化钙小球大部分都已经转化为碳酸钙。斯坦菲尔德随即关闭进气阀,加强光照,二氧化碳会以纯蒸汽的形式被分离出来,碳酸钙重新转化为氧化钙。“当空气逸出时,其中已经不含二氧化碳了。”斯坦菲尔德说。
  斯坦菲尔德相信,他的装置可以扩大应用规模。虽然捕获每吨碳耗费的成本还未知,但同干燥炉相比,利用太阳能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优势显而易见。
  降低碳捕获过程中的能耗也是莱克纳的研究小组反复进行技术改进的目的。他和同事试验了多个不同的设计,但其捕获设备的核心始终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即一个灌注了氢氧化钠的聚合体。其化学原理与基思的设备相同,莱克纳说,但由于树脂片的表面积大,反应速度也就快得多。
  树脂还有另一个主要优势,那就是一旦受潮就会改变形态,从而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因此我们只要通过增加湿度,就可以将(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驱除出去。”莱克纳说。
  基思和斯坦菲尔德的碳捕获装置都要求达到900摄氏度的高温才能重新生成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而莱克纳只需40摄氏度就能做到。尽管他没有详细分析捕获成本,但他相信这一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门槛很低。很多果蔬种植户需要定期给温室补充二氧化碳,他们可以支付高达300美元/吨的价格。莱克纳认为,直接为温室配备一台碳捕获装置是有竞争优势的。莱克纳还表示,一台可每天捕获1吨二氧化碳的碳捕获装置在石油工业和园艺业都能获得商业化推广。
  利用碳捕获技术来帮助对抗气候变化面临着另外一个更大的经济挑战。除非政府设定一个适宜投资的碳交易价格,否则这一领域无法获得蓬勃发展。而就目前形势而言,仅交通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需要大约2000万个日捕获量1吨的装置来吸收。
  【德国通过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法规】
德国政府内阁近日通过了允许实施“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的法规,从而为相关的能源企业开发无污染新型煤炭火力发电站和实施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明确了法律依据。
   德国的研究机构和能源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试验CCS技术,即实施二氧化碳捕捉和地下封存。
这项技术一旦得到应用,人们可以不必担心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而直接将二氧化碳搜集起来,储存到地下安全的地方。德国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正在勃兰登堡州的克尔钦进行小规模的二氧化碳地下封存试验,用高压泵将浓缩的二氧化碳通过管子注入到石灰岩地下岩洞中,最后用水泥进行封存。
这项试验目前进展良好,但要实施大规模的CCS项目还缺乏法律依据,德国一些政党和环保组织反对实施CCS技术,认为政府由此会给煤炭发电项目大开绿灯,并担心地下岩洞或岩层无法确保二氧化碳长期安全存储。这次德国政府内阁通过了“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的法规,为大规模实施CCS技术铺平了道路。
【微藻減碳 捕捉二氧化碳量較植樹高2倍】
選擇節能減碳的方式,植樹成為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方式,而台電公司進行「微藻減碳」研究發現,微藻1年可捕捉58至90噸的二氧化碳,比植樹效果要高出2到4倍。目前台電在大林火力發電廠建立微藻減碳試驗,預計年底完成大型光合反應器建置,要讓不起眼的微藻成為節能減碳的大功臣。
地球發燒,各界都在找尋節能減碳的方式,幫地球降溫。台電公司利用生物固碳法進行「微藻減碳」計畫,藉著自營生物的光合作用,將電廠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作為養殖微藻所需碳源,並釋放出氧氣。可別小看微藻的力量!因為如果以1公頃面積相比,植樹1年可捕捉25噸二氧化碳量,但微藻1年卻可捕捉58至90噸的二氧化碳,比植樹效果要高出2到4倍。
考量土地面積有限,台電更打算朝向立體空間發展,預計年底完成第一階段20噸的大型光合反應器建置。
台電總工程師杜悅元:『目前研究工作我們希望能夠直接進行,能夠得到更好結果。是不是以後要做多大範圍去減碳?這目前還沒定案。因為許多減碳策略要一起考量,一定要達到技術可行,在經濟上也是最好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覺得他目前的顯現出來的研究成果,看起來蠻可行,也有他的前途在。』
利用台灣位處亞熱帶的環境優勢,台電在大林火力發電廠建立微藻固定二氧化碳先導型微藻養殖減碳試驗,利用微藻生長特性,吸收大自然的光、熱及電廠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轉化成生生不息的微藻質體,並釋放出氧氣。這也讓養殖微藻成為種樹減碳之外,最新興的減碳法。&
【捕捉二氧化碳—看上去很美】
气候变化的根源在于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化石能源又是地球上最廉价的能源。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又能继续使用这一廉价能源?碳捕捉和碳填埋技术看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在能源工业,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现实。
能源工业之所以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在所有的能源形式中,化石能源最便宜,所以目前全世界有80%的能源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原料。水电和核能虽然也不贵,但因为环境条件限制了它们的发展规模。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效率目前还无法和化石能源抗衡,单位能量的价格远比化石能源要高,除非国家大量补贴,或者消费者自愿提高能源价格,否则是很难发展的。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估计,为了把大气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必须在2050年时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算,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最廉价的方式就是培养消费者的节能意识,其次是提高能源效率,两者加起来估计可以实现50%,剩下的50%就必须另辟蹊径。
理论上讲,发展可再生能源确实可以满足剩下的减排目标,但却非常昂贵。消费者是否愿意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呢?谁也不敢打保票。碳捕捉和碳填埋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顾名思义,CCS就是把化石能源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集中存放,不让它散布到大气中。最适合做CCS的地方就是火力发电厂,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对集中,容易捕捉。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全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市场的力量,因为单位能量值的煤炭价格是天然气的1/3,石油的1/6(2006年数据),用煤来发电是最合算的。
不幸的是,煤炭同时也是最“脏”的化石能源。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用煤炭发电平均每度电要排放大约1000克二氧化碳,而如果改用天然气,则只排放大约500克。国际主流意见认为,目前全世界的煤炭储量至少还可以支持100年,煤电厂在短时期内很难被淘汰。尤其在中国,煤炭更是不可替代的能源。据IEA估计,中国的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了全世界煤电厂排放量的38%,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CCS技术最大的用户就是煤电厂,而中国也是CCS技术最大的顾客。
国际能源署能源技术合作部主任安东尼·福鲁格(Antonio
Pfluger)告诉本刊记者,CCS理论上可以将火电厂产生的90%以上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因此2050年全球可实现的减排量将有20%~28%来自CCS,总量可达100亿吨。如果不用CCS,而是依靠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则需要多花费70%的经费。
CCS,花小钱,办大事,看上去真的很美。
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以煤电厂为例,看看这个CCS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先说碳捕捉这个环节。捕捉二氧化碳可以在煤炭燃烧前进行,这就需要先把煤炭气化,变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中的一氧化碳最终被转化成二氧化碳埋存起来,氢气则作为能源进入联合循环电厂进行燃烧,最终变成无害的水。从技术上讲,这个方法已经成熟,而且它可以把煤电厂和化工企业结合起来,利用煤炭来生产宝贵的化工原料(传统上都是用石油和天然气),因此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技术,目前正在天津建设一个采用此技术的示范电厂,探索一条把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结合起来的新路径。
但是,此法成本高昂。如果只想对付二氧化碳,目前国际上更倾向于采用“燃烧后捕捉”技术,就是把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收集起来,用高级胺或冷却氨溶液捕捉其中的二氧化碳。这个方法在技术上也已十分成熟,早已有小型火电厂采用这种技术捕捉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的生产(加气)。“燃烧后捕捉”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容易地和现役火电厂匹配,便于对老式火电厂进行改造。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示范CCS电站大部分都是基于这一技术。
另外,还有一项技术不能不提,就是富氧燃烧技术。这种方法需要先提纯氧气,然后让煤和纯氧进行燃烧,这样一来产生的废气几乎全部是二氧化碳,不含氮气,可以直接将废气压缩后填埋。从成本上看,这个方法和普通的“燃烧后捕捉”技术不相上下,主要的花费就是氧气提纯。如果将来能够找到更经济的氧气富集技术,这一方法将具有很大优势。
今年9月,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黑泵电厂(Schwarze
Pumpe)建成投产了一座装机容量30MW的CCS电厂,这是全世界正式投产的第一座集二氧化碳捕捉和填埋于一身的CCS示范电厂。该厂采用法国阿尔斯通(Alstom)电气公司研制生产的富氧燃烧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压缩后直接运走储藏起来。
阿尔斯通公司的CCS项目主管菲利普·潘林科(Philippe
Paelinck)对本刊记者介绍说,富氧燃烧技术早就应用在玻璃、纸浆和废物处理领域,被证明能够提高能源效率,是目前风险最低的CCS技术。黑泵示范电厂造价7000万欧元,几乎全部来自私人企业的投资。黑泵电厂计划在完成初期的3年试运行后,再至少运行10年,在实践中探索提高CCS能效和安全性的方法。
为了让富氧燃烧技术能够用于旧电厂改造,阿尔斯通公司正在法国Lacq电厂试验在现有老式锅炉上添加富氧燃烧装置,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密闭老式锅炉。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该技术就将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碳捕捉技术早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CCS最大的问题出在碳填埋这个环节。目前可供储存二氧化碳的地点有三类,一是深海海底,二是地下盐水层(包括废弃的油气田),三是没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煤田。第一种方法有可能增加海水酸度,已基本被放弃。后两种方法说起来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90年代,挪威人就曾经尝试过把二氧化碳打入已开采过的油气田,将残存的油气挤出来,延长油气田的使用寿命。阿尔斯通在德国建造的黑泵电厂就是将二氧化碳运到200公里以外的欧洲第二大天然气田Altmark,再注入3000米以下的气田中,增强天然气的采收和储存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目前已经尝试过的二氧化碳填埋试验规模都太小,每年只有100万吨左右。如果要在全球推广CCS,很可能需要上千亿吨的储量,地球能为人类提供足够多的储藏室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地质学家根据不同的安全标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只能满足40年的需要,有人则认为能够满足2000年。阿尔斯通公司比较乐观,潘林科认为,仅是北海底下的盐水层就可以储存欧洲60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
福鲁格主任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全世界已勘探出的埋存地点有很多,关键是防泄露。二氧化碳必须依靠地层的压力维持液体状态,否则就会挥发到空气中。IPCC的报告称,二氧化碳可以在地下安全地储存上百万年,每1000年的泄漏率不到1%。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邹冀在本次大会上就公开表示了对CCS安全性的担心,他指出,中国政府支持CCS技术,但必须首先解决安全性问题。邹教授还点名请挪威代表讲讲安全问题,挪威代表回应说,他们的科学家在北海油田做过12年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二氧化碳泄露。
但是,在很多环保组织看来,即使CCS被证明很安全,也不应推广,因为CCS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过渡性解决方案,不但会给化石能源工业找到新的借口继续扩大规模,而且还会消减本应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宝贵经费。对此质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C)秘书长约夫·德波尔回答说,他本人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份减排方案不需要借助CCS和核电的帮助,所以他支持CCS。
发达国家与德波尔的意见相同。就在今年召开的八国峰会上,各国能源部长们一致建议发达国家尽快建设20座大型CCS示范项目,向全世界展示CCS的潜力和安全性。欧盟能源部的项目官员斯考特·布洛克特(Scott
Brockett)在一次关于CCS未来发展的会议上说,欧盟必须担负起领袖的责任,从政策到资金方面全力支持CCS的推广。他还认为,欧盟不会强制所有火电厂必须使用CCS,但会通过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做法,为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定一个上限(比如每度电排放500克二氧化碳),让电厂根据市场规律,自行决定应该采用何种技术减排。
欧盟计划从现在起到2015年为止,在欧洲建设12座大型CCS示范电厂,为2020年开始向全世界大规模商业推广做准备。推广的重点肯定是发展中国家,那里还有16亿人用不上电,急需为他们建造廉价的发电厂。根据IEA的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新增的火电厂绝大部分都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因此欧盟十分重视和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等国的合作。英国农业环境与食品公共事务部(Defra)项目官员黛比·斯托克维尔(Debbie
Stockwell)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英国率先于2007年11月开始和中国科技部开展了一项为期2年的合作,在中国进行CCS可行性研究,以及对相关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为将来可能的技术转让做准备。双方还在中国境内开展了一次针对填埋地点的普查,目前已经探查到46个废弃油气田,二氧化碳填埋潜力为72亿吨;68个没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煤层,潜力为120亿吨;24个盐水层,潜力为14350亿吨。这些潜在的填埋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以及黄海和东海一带。
阿尔斯通公司的潘林科对本刊记者说,虽然CCS市场目前还不存在,但很可能成为未来新建火电站的行业标准。他建议中国的新建火电厂必须考虑CCS,预先想好采用何种捕捉技术,为相关设备预留空间(大约要占电厂总空间的30%),以及就近寻找合适的填埋地点。如果不这么做,将来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在这方面有过教训。早期建成的煤电厂都没有安装脱硫设备,后来为了补装设备,多花了很多钱。但是,前华能电力公司工程师、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首席专家许方洁教授向本刊记者介绍说,华能曾经在自己的电厂做过二氧化碳捕捉实验,但规模很小,只占总排气量的1%,不能说明问题。中国有关部门目前尚无法对CCS技术的未来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中国的新建电厂尚未针对CCS做好预留准备。
在今年的波茨南大会上,CCS无疑是最耀眼的技术明星。各国代表似乎已经对这项技术的意义不再存疑,争论的焦点集中到CCS是否可以并入“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问题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沙特等产油国都希望CCS尽快加入CDM,但以牙买加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则反对这一动议。看来这个问题还要留待下一次大会再来讨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低脂肪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