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984奥运会女排决赛成员去逝的?

大家都在看
本期播出的是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女排半决赛的比赛,中国队迎战日本队,经过三回合的比赛,最终中国队以15:4完胜日本队。
(CCTV-5体育赛事 )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老女排冠军陈招娣少将因病逝世
老女排冠军陈招娣少将因病逝世
老女排冠军陈招娣少将因病逝世享年58岁
2013年04月01日 作者:韩冰
老女排冠军陈招娣少将
陈招娣与女儿郭晨在一起留影
陈招娣女儿微博&
&凤凰体育讯 北京时间4月1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确认,老女排冠军成员陈招娣少将因病逝世,享年58岁。
&4月1日下午,陈招娣病重送入抢救室,最终抢救无效辞世。她的女儿在悲恸之余说道: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
&郎平、赵蕊蕊等前女排名将都在微博上进行悼念。
&陈招娣出生于1955年,1974年进入八一队,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1983年后任八一体育工作大队女子排球队副政委、队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技术全面,防守突出。1981年,随中国女排获得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1982年,陈招娣作为中国队主力球员,随队获得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获立一等功并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3年,陈招娣退役。此外,她还曾担任过国青主帅和中国女排领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宋世雄解说女排比赛。
&陈招娣简介:
&陈招娣,女,汉族,1955年生,浙江人,女子排球运动员。197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入八一队。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招娣快攻技术熟练,防守技术突出,反应快,弹跳好,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
&所获荣誉:
&1977年第2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4名。
&1978年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6名,同年夺得第8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亚军。
&1979年获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81年获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1982年获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冠军。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年、1983年国家体委向其颁发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任职职位: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出任“八一”女排副政委。
&1986年出任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后任中国女排教练。
&1991年初,中国女排重新组建,国家体委借调她为女排领队,毅然再次走向了球场。
&1993年,陈招娣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2006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陈招娣15年前做过直肠癌手术 康复后继续当排球教练
2013年04月01日
【新民晚报·新民网】在病重45天后,老女排五连冠主力队员陈招娣今天下午因病逝世,享年58岁。中国排协已在官网发表悼文,缅怀这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
早在1998年,陈招娣便因直肠癌接受手术。之前,她一直作为教练活跃在排坛。今年春节过后,陈招娣的病情恶化,病重45天,医院已经发出过病危通知书。包括郎平在内的排坛名人都通过自己的微博或其他途径,为陈招娣祈祷。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接应,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退役后就读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陈招娣先后出任过八一女排和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此后,陈招娣又受命担任中国女排领队,直到1992年底陈招娣才返回总政治部宣传部,出任文化体育局局长。2006年7月14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她也成为第一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女将军。
一生光荣,陈招娣终敌不过病魔离爱她的人远去。郎平说:“来生我还要和她做队友。”年轻一辈赵蕊蕊虽然已经退役,但她曾陈招娣身上学到许多体育精神,她留言:“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陈招娣简历
出生:1955年,浙江人
197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选八一女排。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赛第4名。
1978年: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6名,同年夺得第八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亚军。
1979年: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
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女排冠军。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出任“八一”女排副政委。
1986年:出任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后任中国女排教练。
1993年: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现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2006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08年:作为解说嘉宾解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
2013年4月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的中国老女排
领队:张一沛
主教练:袁伟民
教练:邓若曾
队员:张蓉芳
顶撞袁伟民晋升女少将 陈招娣的故事曾被写入课本
2013年04月01日凤凰体育
2006年7月13日,前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接过任命书,换上少将衔,这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学时代的她,就崭露了运动天赋。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上,她出色的弹跳力给省队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1970年12月,浙江女排组队,11名新队员中,年仅15岁的她名列其中。从此,陈招娣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国排球事业。
1971年4月,陈招娣从浙江省女排被选调到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青年集训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北京体育学院,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训练条件,都不如当时的浙江省队。浙江队是1元8角钱,而学院的伙食费每人每天只有1元钱,而且都吃面食、大锅菜。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陈招娣,怎么也不能适应北方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整天吃不香、睡不好,吃馒头等面食就像南方人吃点心,吃两口就饱,吃完了就饿。没过多久,她就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血色素比正常人低了许多。每次训练之后,她觉得特别的累,一个简单的动作下来,常感到气不够用。遇到强度大一些的训练,完成起来就更加困难,长跑训练经常是全队倒数第一。
吴中量教练发现了陈招娣的“异常”,找她谈话时,既没有批评她情绪不高,也没有说她训练不好,而是问她吃得怎么样?休息好不好?训练安排合适不合适?这几句话,就把她的眼泪“问”下来了。陈招娣回忆说:“当吴教练得知情况后,首先向我道了歉,说他对我关心不够,然后安慰我不要着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背包袱等。当天,吴教练就去了食堂;请他们设法给我加餐增加营养。训练上,教练专门为我制订了训练计划,调整了训练量,还给队友们讲了我的情况,伙伴们都来关心我、帮助我。”所有这一切,使陈招娣的精神从未有过地振作起来,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之中。
对日益辉煌的中国体育来说,前中国女排的这些故事已成经典。 作为“女排精神”的一个载体,陈招娣“三进三出”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也体现出了她倔强的鲜明个性。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苦练》一文讲述的就是陈招娣的故事:
暮色由淡到浓,不久就黑下来了。馆里灯火通明,姑娘们刚刚练完球,汗水湿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白色的排球撒满一地,姑娘们正弯腰捡拾着。
“谁还想再加练一点?”教练袁伟民冲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姑娘大声问道。
训练一天,队员们早已精疲力竭,谁还有力气加练呢?见没有人响应,陈招娣就回答说:“那我加练一会儿吧!”
加练的内容是———起15个好球,即要先摸到场边的铁丝网,然后跑到3米线滚翻救球之后再跑回去摸到铁丝网,跑回来重新开始……
“接到第九个球时,我腿都发软了,看球都两个影儿了。我想,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加练的,表现该算挺好的了,现在练得累了,也该让我下来了吧。嘿!没想到不让我下。”陈招娣说:“按理说,起15个好球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那天的训练强度本来就很大,人已经练得很疲惫了。在接到第九个球时,实在跑不动了。袁指导的球一会儿扔这儿,一会儿扔那儿,满场飞,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喘了口气,没去救球。袁指导一看我没去,就扣除我一个好球,本来完成9个,现在扣一个还剩8个,我想,你扣就扣吧,累着呢,还没喘过气来呢,就没去救球。就这样8个再扣一个剩7个,最后扣没了。我气得说,'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行不行。’说完,我抱起衣裳,转身就往外走,那样子可能挺气人的。”
顿时,馆里气氛有些异样。其他队员都在一边看着,不知如何是好。袁伟民说:“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走到门口的陈招娣停下了脚步。她回忆说:“这么走了也太掉价了,感觉特别没面子。不行,还是得回去重练,我一定要起15个好球给他看看!练着,练着,真的是受不了,又转身走了。最后第三次回来,心想,豁出去,管他呢,死就死吧。”
陈招娣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接了15个好球。
第一次夺冠,女排队员们泪如雨下。“我们感觉眼泪都在那次流干了,结果第二次夺冠时,眼泪又都控制不住。”陈招娣说:“预赛时,我们输给了美国队,要夺冠就必须三比零赢,每一场都是三比零,而且别人还不能做'手脚’,否则我们进不了决赛。大家情绪都非常低落,觉得没希望了,那时真是极度悲伤,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袁指导不准我们哭,谁也不准哭。当时是在去利马的路上,我们坐在里,袁指导就在车上一个人一个人地做工作,从前走到后,他从来不晕车的人都晕车了。所以那次夺冠真是非常不容易。”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孙晋芳、杨希等五名老队员退役。1983年,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中输给日本队、第二年就是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陈招娣又被招回,协助教练工作。在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如愿以偿的实现了“三连冠”。1989年初,中国女排重新组建,国家体委借调陈招娣为女排领队。为“夺冠而来”的她,感觉到了新老女排队员的差别。有的大学开始免试招收队员。因此,有的队员说不打球就不打球了,上大学去了。将军很有感慨地说:“那时,我们如果从国家队回到地方,就会觉得很掉价。可她们现在不这么想了,其实她们比社会上那些青年还是吃了很多苦,你觉得她做得不够,她自己觉得已经付出很多了,而且她们遇到困难会找台阶下,会选择回到省市运动队里,不用那么苦,活得也挺轻松。”体坛在走向职业化,“老冠军”,遇到了新问题。
回忆陈招娣:慈祥长者女承母业是最好的感恩
2013年04月01日 作者:李雨霏
凤凰体育讯(记者李雨霏)得知女排五连冠功臣陈招娣病逝的消息后,她昔日效力的八一队沉浸于一片哀思之中。前八一女排队员王珂向凤凰体育记者讲述病重期间的陈指导时表示,“陈阿姨的意志力感染了她身边每一个人。”
在八一队效力期间,王珂与陈招娣的女儿郭晨曾是一对室友。在王珂的眼中,陈指导并非严厉的首长,而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她对女儿限制得比较多,但对大家却总是很温和。我们进八一队的时候,她已经去总政治部文体局工作了。虽然平时很忙,但每逢重要比赛,她都会来现场亲自督战。她不喜欢我们叫她陈指导,所以大家都喊她阿姨。我们都把她当成自家人,在排球生存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她给了我们很多照顾。”
球员时代的陈招娣曾经因断臂之后仍顽强参赛,留下“独臂将军”的硬派形象。时隔多年,铁姑娘的韶华虽已不再,但那根坚强的神经却一直
绷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回忆陈招娣病重的那段日子,王珂说大约在年前,陈阿姨开始接受化疗,“那会儿她本人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病情了,但她一直保守秘密,不希望太多人去看她,自己顽强地跟疾病做斗争。”王珂的爱人是八一男排的中队长,曾代表队里去探望病中的陈招娣。“她被安排在解放军总医院高干病房静养,外人要经过特批才能去探望。虽然她当时肝部肿瘤的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了,但我们都没想到会这么快。”
陈招娣病危期间,女儿郭晨一直在她身边前后打理。“她(郭晨)是一个奇迹,太不容易了,”王珂感慨,“陈阿姨第一次做直肠癌的手术是1986年,手术第二年生的她。”长大后,郭晨也选择走上排球这条路,并进入八一队。女承母业,这也许是对母亲最好的感恩。
发表评论:
馆藏&1989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1984年的奥运会_百度知道女排五连冠功臣陈招娣逝世 郎平发微薄深情悼念
来源:现代金报
  她是初中课文《苦练》里的精神代表,她是老女排五连冠的象征符号,她还是共和国体育界的首位女将军;她身上有杭州姑娘的灵气和坚韧,也有老女排独有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气质,她的名字几乎激励了数代中国人。
  但这一切都随着一条微博随风而去。
  “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还有两天我就26岁了,你又一次骗我,我不恨你,妈妈我依然爱你。”昨日14时59分,一位名为“加菲猫小猫”的网友发表了一条微博,她是杭州女排名将陈招娣的女儿郭晨。随后噩耗传来,陈招娣因直肠癌晚期抢救无效,于昨日下午逝世。□记者 邹鑫
  “独臂将军”曾入选中学课本
  几乎所有的“70”后、“80后”乃至“90后”认识陈招娣,都是因为本文开题的那篇《苦练》。
  该文描写的场景是,在一天的大运动量训练后,所有队员都累趴下了,只有陈招娣主动咬牙加练了15个好球,最后她骨子里的这种倔强,让教练袁伟民都赞叹不已。
  而在昨日记者的采访中,无论队友、教练还是亲戚,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陈招娣这份坚韧。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浙江杭州,1976年入选袁伟民执教的女排国家队,担任二传和接应,并成为了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核心成员。
  1981年,陈招娣帮助队伍获得了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随后,她又以主力身份率队连夺1982年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
  作为中国女排两夺世界冠军时的主力接应,性格倔强的陈招娣不但技术出色,二、三号位进攻手段多且防守出色,她的顽强拼搏更是在球场上享有盛誉。
  1978年,从国家队回八一队打全国甲级联赛时,陈招娣左臂挠骨首次受伤。次年6月亚洲俱乐部冠军日本日立队访华与中国队在太原展开激战,当时陈招娣在比赛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奥岛圭子大力扣中受伤部位导致挠骨断裂。两个月后的第四届全运会,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出战单手比赛,自此她就有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郎平:“我们来世还做队友”
  噩耗传开,国家队的老队友郎平也在第一时间表达哀思。在其微博中,她深情地说:“亲爱的招娣,上月去探望你时我们还在讨论排球,我执教的每场球你都很关心并提出建议。你对亲情友情都那么执着。还记得1981年我们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次,咱俩是室友,决赛前你腰伤复发但咬牙坚持拼完五局,是我们扶着你走上领奖台的,你顽强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非常想你!我们来世还做队友!”
  一篇《苦练》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女排精神和陈招娣,但还有不少人不知道,陈招娣还是共和国体育界里的第一个女少将。
  1993年,陈招娣回到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2006年7月,她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的首位女将军。
  当年,王治郅为打NBA不回国,引发了巨大轰动。鲜为人知的是,后来大郅能够顺利回归国家队,都是陈招娣的功劳。因为八一体工大队隶属于总政文体局,局长当时正是陈招娣。据说,当时对王治郅的处理决定已经拟好了,但被陈招娣顶着压力压了下来。
  就是这样一位敢作敢当的女将军,面对家乡情却表现出无比的温柔和随和。
  “前几年,浙江有个排球比赛,我请陈招娣回来做比赛仲裁,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点架子都没有。”陈招娣的省队教练、后来的浙江农大体育部主任李赵来想了一下:“对,她那时就已经是少将了。”
  “我记得她刚入队的时候,朴素,善良,很听话”,李赵来回忆说,“她是杭州人,但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能吃苦。当时体委维修房子,她妈妈就在体委做小工,我和她聊过,是个很善良的人。”
  “姑姑说,退休了一定要回杭州”
  或许是因为家庭遗传原因,陈招娣的父母、两个姐姐以及弟弟均患类似病症身故,现今在杭州的亲属,只有一个侄女陈素琴。“前段时间去看姑姑,她的病情就已经很严重,都认不清我了,”昨天晚上,记者找到了陈素琴,“即便最后阶段,姑姑也很顽强&&4日我会去北京,送姑姑最后一程。”
  回忆起姑姑,陈素琴有很多话说,“姑姑是个做实事的人,从不夸夸其谈,生活也很节俭。她经常教育我姐姐(陈招娣女儿郭晨),有用的东西就买,不该买的不买。”
  “对我,她也很关心,读书时经常打电话来问我的学习情况。工作了,常会打电话给她在体育局的老朋友和队友,询问我工作上的问题,”陈素琴说,“姑姑跟我说过,退休了一定会回杭州来养老。”
  陈招娣父亲去世得早,墓地在绍兴,往年三四月,陈招娣都会回杭州住上一阵,并到绍兴给父亲上坟。陈素琴再也等不回自己姑姑了――而我们,同样再也等不到那个一次一次的飞身救球,一次一次带伤参赛的陈招娣。
  同作为排球人,又是绍兴老乡,前中国女排主教练俞觉敏一直关注着这位女排前辈。在俞觉敏眼中,陈招娣好似一位大姐,关注着浙江女排,在他执教中国女排期间也十分关照。俞觉敏说:“陈大姐的英年早逝是排球界的一大损失。”
  ■缅怀声音
  袁伟民:我现在不想说这个事儿,因为她才58岁。现在采访我不是时候,好吗?
  陈忠和:惊悉老战友――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将军逝世,心情十分沉重。回忆一起奋斗的岁月,犹历历在目。将军,一路走好!
  赖亚文:沉痛哀悼,排球界老前辈,我的老教练,老领队,一路走好。
  赵蕊蕊:我们在一次次祈祷奇迹的发生,却发现奇迹是最奢侈的存在;我们在一次次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却发现现实一直横亘在面前。我不想跟您说再见,却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泪在眼中打转,话语哽咽在喉中&&陈局,您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疾病与痛苦!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胡进:刚刚知道老女排名将陈招娣去世,深感震惊和悲痛。我和陈招娣1989年至1992年在中国女排共事四年,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她对中国女排的辉煌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她一路走好。
  ■延伸阅读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排
  老女排队员今何在?
  陈招娣的去世,让人们瞬间陷入了对老女排光辉岁月的回忆中。时过境迁,如今,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女排队员都在哪里?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寻找这些老女排名将的轨迹。
  郎平:1985年世界杯赛后退役。2005年担任美国女排主帅,2009年回国执教广东恒大女排至今。
  周晓兰:1984年奥运会后退役,1988年进入国家体委,担任排球处处长。1995年初辞去公职,随丈夫定居美国。
  陈亚琼:1982年退役,1985年就职于新华社中国香港分社,现任驻港特区联络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
  曹慧英:中国女排第一任队长,素有“铁娘子”美誉。曾随读书的女儿移居加拿大,之后回北京经营体育文化公司,并拥有一座颇有气势的大厦。
  杨希:1983年离开国家队,退役后投身房地产,如今拥有亿万资产,成为老女排中的“首席富姐”。
  朱玲:有“海曼克星”美称的朱玲1984年奥运会后退役,目前担任四川省体育局局长。
  梁艳:1986年底退役,随后进入人大新闻系学习。后来,梁艳选择了下海,创办了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
  张洁云:退役后任江苏省体委办公室副主任,如今在江苏省体育局办公室负责外事工作。
  周鹿敏:1981年世界杯赛后离开国家队,1982年退役后曾担任上海女排教练,现在上海从事社会体育管理工作。
  孙晋芳:当年老女排的场上灵魂,世界最佳二传手。1983年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2004年至今任总局网管中心主任。
  张蓉芳:1986年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同年出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目前担任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我们怀念你
  不仅因为你帮女排首次拿到了世界第一
  我们怀念你
  更因为你让我们回忆起了老女排的点点滴滴
  奋勇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永存心底
  这是对一代人的鼓舞和激励
  记忆埋在心里眼角泪痕擦去
  再道一声走好招娣
(责任编辑:Gedicht)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4奥运会女排决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