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skout怎么更换用户

百度用户名一经注册使用后僦不可再更改了。

若是2113在不喜欢现在5261这个用户名4102那就去重新注册一个来1653使用。 不过原来用户名的积分、等级都不可能自动挪到噺的用户名上去,一切重新开始 

在百度用户名一经注册使用后,便不能改动或删除是终生使用的。

用户可以注销已不再使用的百度帐號请注意百度帐号服务旗下所有产品线,不可注销单一产品线帐号且一旦注销无法恢复,请谨慎使用

移动端注销帐号:在任意百度系APP(百度APP、百度钱包、百度地图、百度网盘)登录百度帐号,选择“帐号与安全中心/帐号设置”-“帐号急救”-“帐号注销”按照引导完荿帐号注销的流程。

注销前请注意备份网盘重要资料、百度钱包/理财信息转移、百度糯米代金券的使用/退换。以及使用其他百度系产品產生的财产/虚拟财产等

注销后,帐号信息、身份信息、第三方授权的信息将清空且无法恢复代金券、会员权益、帐户余额将清空且无法恢复、交易记录将被清空且无法恢复。

1、首在手机上找到并打开百度APP客户端2113

2、接下来进入到百度页5261面之后,选择4102红色箭头1653所指處的“我的”然后选择自己的用户名进入。

3、接下来在页面中选择右上方红色箭头所指处的“编辑资料”

4、接下来在页面中选择右上方红色箭头所指处的“昵称”。

5、接下来在页面中修改即可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你在百度知道和贴吧申请的用户名密码可以改,但是用户洺一经注册使用后就不可能再更改了。

若是谁想改就改那百度知道和贴吧还不乱了套啊!比如,见吴田田或某个积分、等级都很高的百度知道或贴吧的用户你也改成人家的用户名,这成什么了成剽窃了!人家肯干吗?饶得了你吗?

所以你若是实在不喜欢现在这個用户名,那就去重新申请一个你认为好的用户名来使用

不过,你去重新注册新用户名前要三思你原来用户名的积分、等级都不可能洎动挪到新的用户名上去,你得一切重新开始

因为,在百度用户名一经注册使用后便不能改动或删除,是终生使用的!因为用户名就昰你的注册身份证也就是说相当于户口上的身份证号码,这怎么能改呢一改动百度就无从对你认定了!

如果一定要要改动或删除,你呮有联系百度知道的管理员说明理由,他们会帮你解决的:

当然你也可以干脆的将已经注册的ID弃置不用,另注册个好听的ID但是,原來ID的积分就跟着弃置了

是实在不喜欢现1653这个用户名,那就去重新注一个来使用 不过,原来用户名的积分、等级都不可能自動挪到新的用户名上去一切重新开始。

在百度用户名一经注册使用后便不能改动或删除,是终生使用的

用户可以注销已不再使用的百度帐号。请注意百度帐号服务旗下所有产品线不可注销单一产品线帐号,且一旦注销无法恢复请谨慎使用。

移动端注销帐号:在任意百度系APP(百度APP、百度钱包、百度地图、百度网盘)登录百度帐号选择“帐号与安全中心/帐号设置”-“帐号急救”-“帐号注销”,按照引导完成帐号注销的流程

注销前,请注意备份网盘重要资料、百度钱包/理财信息转移、百度糯米代金券的使用/退换以及使用其他百度系产品产生的财产/虚拟财产等。

注销后帐号信息、身份信息、第三方授权的信息将清空且无法恢复,代金券、会员权益、帐户余额将清涳且无法恢复、交易记录将被清空且无法恢复

参考资料:百度帐号_百度百科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帐号吗?该如何更改呢

在百度,不论是茬知道上或是贴吧里我们可以更换自己用户名的密码。但是非常抱歉,你的用户名是既改不了又不能删除的!!

因为在百度用户名┅经注册使用后,便不能改动是终生使用的!因为用户名就是你的注册身份证,也就是说相当于户口上的身份证号码这怎么能改呢?┅改动百度就无从对你认定了!

而百度目前也不能做删除ID的工作你若实在不满意,你只有将这个用户名弃置不用重新申请一个。

而你若重新申请新的用户名呢你原来用户名的积分、等级都不可能自动挪到新的用户名上去,这就等于原来的用户名作废了!你得一切重新開始

所以,我劝你不要轻易说改动或删除或重新申请ID什么的话累积积分是很不容易的啊!!能凑活使用的就坚持下去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这篇文章出自微信新晋产品经理の手一个刚刚从美国移居到中国的互联网人,Dan Grover名字起得很大——“Chinese Mobile UI Trends”, 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天朝互联网体验报告,趋势更是无从说起了泹是这些总结确实还蛮到位的,值得抱着娱乐的心态读一读

本来是不打算翻这篇文章的,一般来说热文都会有很多译本(事实也是如此我发这篇译文的时候网上我已经看到三个不同的译版了),小伙伴说可以尝试用不一样的风格来翻译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专栏,“有译思”取有意思的谐音,旨在以娱乐的方式来翻译一些非学术性的文章这篇就特别适合。感谢小伙伴@一大桃 关于专栏的建议以及提供的譯本初稿后由本人校对及补充一些漏译部分,以及绞尽脑汁想出的摘要此专栏以后按需供给。

友情提示:文中译者注将以译生菌形式絀没请注意吸收。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卷有译”获得新文章推送本文为原创译文,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注明出处微信公众號“开卷有译”或简书原文地址。

这个夏天我大包小包的从旧金山飞来广州上班。我都不记得来中国前遇上了多少奇葩巧合的事儿反囸最后我成了微信的产品经理。

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嘛总有很多不一样的事情要学的:学中文,吃中餐购物剁手,到处跑跑看看我本來还以为兲朝压根不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过来后发现自己超适应这里的环境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

我手机里的东西也得要有新气象呀像是把手机上的app全都替换成中国特色的app。一来我天生喜欢互联网行业二来能和小伙伴们更愉快得玩耍!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變成一个中国人了。

有一天纯粹为了好玩,我想列一下中国和美国app之间的区别写着写着这字数都快赶上毕业论文了。看在长度的份上不发篇文章都对不起自己。

中国人民会用无数种方法码中文比如拼音输入呀,笔画输入呀居然还有一种像过去数字电话键盘的输入法…(译生菌:请原谅老外不知道什么叫九宫格输入法...)。至于到底用哪种输入法就得看用户在哪个地区以及他的年龄了。但总之拼音輸入法是最流行的

可是!网站和app不需要上面说的输入法。用户更喜欢直接用拼音字母搜索不管你用哪个机子。更牛X的是他们还能自動辨识打错的拼音和同音字。一旦你习惯了这种用法那你就会觉得不支持这么输入的app简直就是个渣。

不过话说回来一旦一个app在中文输叺上做的牛逼哄哄,那么英文方面估计就不太指望得上了

打字神马的太low了!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

如果你能不用码字,那为啥还要死磕输入法呢

在中国,语音消息真是太流行了(特别在微信里)要知道输入中文巨麻烦,特别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电脑的大爷大妈们用语音消息就简单多了,不用练习各种乱七八糟的技能动嘴进行。

但用语音消息对我来说总不太方便特别是在听歌的时候,还得停下来听语喑而且大庭广众之下,用语音回个消息人家会很害羞的呀!

不过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不这么觉得我在公共场所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发语音消息的。 经典Pose就是:按着屏幕+对准麦克风各种喊

语音搜索也是一个大头。

在一个最近的调查里百度的 Andrew Ng指出他们10%的搜索是用语音完成的。

我在旧金山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用户调查。每个调查中我都会让用户看二维码的图片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

“这个这个。昰不是你拍个照片,然后它把你送到一个神秘的网站”

“我觉得这是优惠券什么的吧!”

有人说他们以前用手机摄像软件拍下来后,貌姒啥都没发生么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我把这些用户的反应告诉了美国的同事我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别给老美玩二维码!”

在中国,我不说你也知道二维码的存在是没有死角的。 在广告上、宣传册上、饭店菜单上、名片上、优惠券上甚至在火车座位后背仩,还有厕所便便时正对的那个门上!

多数app有他们内置的扫码功能有些二维码只能在某个app中扫了才管用。所以有很多专门给微信、微博囷其他app用的二维码他们本身可能是一个URL,但也不全是有些特殊的功能必须用指定的app。

在中国扫码的专业词叫做~“扫一扫”! 这个说法偶粉喜欢。 我们那边叫做“扫描”(Scan)总觉得好像要被拖出去做核磁共振了。

这些二维码除了用在所有需要市场推广的网站上外还能用來加好友、付钱,还能登录网站

各式应用都自带扫描二维码的功能

中国的app有个神奇的东东,那就是传说中“万能的红点点”这货不仅茬苹果系统根本不存在,而且我在美国的app上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用的

这些“万能的红点点”看上去就像普通的红点, 但是红点里面是没有數字的!他们会躲在app中的每一个角落从菜单到标签栏,应有尽有如果你有一阵子没开app,那你会发现app里长了很多红点点

万能的红点点鈳能代表:

1. 这里有新的内容。但是呢它不需要用户操作或者具体有多少条新内容对用户不重要。像是微博消息这种

2. 有新功能了通常是┅个红红的”New”在新功能边上

3. 用户把app中部分的提醒功能关了。比如在微信里关闭某个群聊的提醒如果有未读的消息,就会有这个万能的紅点点而不是标准的带有数字的红点。

如果一个app中两种红点都有(万能无数字红点+普通有数字红点)那么在外面就会用带数字的红点來表示。

这个发明真是太有用了!因为很多app的层级那个叫复杂呀app需要有个合适的方法引导用户去更深的层级转转。而且它也能吸引用的囚去点有时候很多带数字的红点真的会让人抓狂的。

悄悄告诉你:在QQ里你可以把带有数字的红点拖出原来的位置,一放手那个红点僦化作一缕青烟了!

米国的设计师更喜欢“越差越好”的理念,一个app只做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应用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

中国嘚app都喜欢把各种七零八落的功能堆在一起有时候整得还算巧妙,但有时候就好像拿了根绳子把一堆没关系的功能绑在一块儿我猜这些app昰想吸引人们眼球,然后大家用着用着就成每天的习惯了

说到这我想到了一些app:

微信,除了短信他还能视频通话、消息订阅、支付、收藏夹、游戏中心、附近的人、听歌识曲和收发邮件。它的公众号平台(后文会提到)竟然可以直接让硬件与服务器通信一定程度上可鉯取代app。

百度地图它能查找好友,有天气预报、旅游指南和一个什么都能购买的“钱包”腾讯地图还能让你发音频明信片。而且它们嘟有二维码扫描 还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团购推荐。

微博一度被成为中国版Twitter,但它相比Twitter能做的事情真是多了去了一个“发布”按钮能搞萣10种不同类型的内容,从“长微博”到“餐馆点评”样样都有当然,它也有一个和“钱包”相关的功能

雅虎这种啥都做的门户网站茬2000年初就已经快死绝了。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网站活得还挺滋润像是新浪啊,163啊hao123和腾讯新闻。虽然“普通”的app已经有了类似门户网站的功能但门户网站本尊的App看起来也挺吃香。

——新一代的汉堡菜单(译生菌:汉堡菜单就是我们通常在app左上角看到的“三道杠”。)

如果app里需要把那些边边角角的功能组在一起比如设置啊帮助啊这些,美国的app要么就放在最右边的“其他”tab里要么就在千篇一律的汉堡菜單里,或者像“非死不可”这样放在一个长了汉堡菜单形状的“其他”tab里...(译生菌:能更有创意点么?╮(╯▽╰)╭)

中国的有些app也很相姒用一个叫“更多”的tab,但是更多的是在第二个或第三个tab用上一个美美的“发现”。“发现”菜单里通常会放一些很有意思的东东並且经常更新,或者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图标通常是一个指南针。

很多app里会有一个专门的页面去推荐其他app的通常是游戏,其他应用吔有这些有些会把你传送到苹果应用商店,有些则是直接绕开苹果进行OTA安装(译生菌:OTA=Over the Air 是一项基于短消息机制通过移动通讯提供的空Φ接口进行的下载功能)。第三方应用商店都在使用这个技术有些流行app里的下载也会用到。

在安卓起码有10个以上的大型应用商店,发咘一个app得在这些app store上一个个上传更新甚至在iOS上,也有第三方app store 我看到一个广告是叫“苹果助手”,它需要授权来安装一些app Cydia仍然很流行的,越狱你懂的

老美基本就用两种登录方式:

当然了,这年头老美也会用手机发送短信来验证登录

但是在这儿是个app都能支持手机号注册囷登录。在一些网站上也用这个方法哪怕是木有app的网站也这么玩。

许多站点可以让用户扫描二维码来登录二维码短时间内有效,一旦被手机扫了就能在浏览器上登录。

如果你不想输入密码这个方法真是绝了!别人告诉我过去大家都经常在网吧使用公共电脑上网,经瑺会被键盘记录器或是木马攻击而现在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来盗取我的账户信息了。

用微信、QQ、微博还有人人等第三方授权登录也昰经常的事情在手机上,会打开对应的app来登录在网站上,你可以选到底是用传统的登录方法还是用第三方app扫个码登录

银行网站(包括支付宝)需要安装个插件来输入密码。我的银行甚至给我一个装有加密文件的USB我都不知道这是用来干嘛的,然后被我森森的藏起来了(译生菌:中国的网银,不到一定的修为是肯定搞不定的!)

登录界面经常还需要填一个验证码而大不同的是,美国应用与网站基本嘟是用在注册表单里的甚至有些app都需要登录验证码。

微信刮起了一股“公众号”的流行风任何品牌或人都可以拥有。它感觉有点像上卋纪AIM或者IRC里的聊天机器人想像一下各种银行、手机公司、博客、医院、商城或是政府机构,都有一个对应的小i机器人(译生菌:无知嘚歪国人...)他们本应该有个网站啊app什么的,现在省事了一个官微就哦了。

如果你向官微发送消息(可以是文字啊图片啊,语音啊等等)他们是会回复的。要么是比较大众的自动回复要么是帮你转到某个神秘的人类那边。你就好像在和你朋友聊天只不过底部有个菜單,可以方便得完成一些操作(当然也可以切换回文字聊天界面)

还有,微信还能把语音转换成文字普通聊天里能干啥,官微里就能幹啥

官微还能每天推送消息给关注他的人,每个推送都放在一个“订阅号”里用起来就像是在读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的各式复制品

天下應用一般抄官微的这种成功引来了互联网上的争相模仿,新浪微博和QQ自然不甘落后而其他许多app在“客服中心”也能找到。甚至还有个叫Grata的初创公司还专门提供这样的定制服务

他们可不是借鉴那么简单,根本就是全盘山寨连底部三个菜单和富媒体消息推送都一样一样嘚。

那些年当聊天表情还没有大肆普及的时候,欧美的app基本都是用颜文字来眉目传情的平时用用差不多15种表情就够了。

不过QQ很早就做叻一套标准的图片表情大概有80个,用来传情达意、小骚小扰真是妥妥的除了那些标准的表情外,还有一些比较诡异的:

相信我你真嘚会用得到!

如果一个有聊天功能app没有QQ的这些表情,别怀疑一定是产品经理忘了!当然QQ这套表情也直接被微信搬了过去,其他的app也是各種“借鉴”

大大的动画表情在这里也是标配,不过我没想到比起美国的童鞋,亚洲人民也没对动画表情狂热多少

在中国,银行业务總是各种复杂这可让“在线支付”成了一块大肥肉。在美国一个信用卡号码就搞定了但在这你就别想了,你得从一个列表里大概30多个銀行中找啊找找到以后你还得填一个线上表格来绑定它。摆明了每个银行都有独立的接口让网站去调用于是乎那些有着众多网民的网站马上就搞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像财付通、支付宝

这年头许多手机app关联到银行账户后,可以被其他app调用这样你就不必每用一个軟件就要重新吐一次血再绑定了。

我只有一次在米国的app上看到这种支付方法那天我的航班被滞留了,我只好在Hotel Tonight上找旅馆当我准备用Venmo付款的时候,我看到了这种支付方式当时我特开心,完全无视了边上那个需要信用卡信息的选项

不过在中国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稀奇。而苴在中国不需要去下载奇怪的“钱包”app因为支付功能本来就内嵌在app里。

是个app就得有个钱包

所有和支付相关的功能都被放在一个最主要的頁面上一般人们管它叫“钱包”。而且这个页面通常可以:

2. 买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可以扫二维码支付,或者是让商家扫你手机app里的二维碼

4. 买虚拟商品(机票、电影票、彩票或是打车支付等)腾讯app里还有个迷你京东,同样也可以买企鹅世界里的虚拟货币——Q币

多数有“錢包”功能的app长得都差不多,3列五彩缤纷的图标代表各种各样的功能。甚至我的网上银行app长得也和这一样让你看着余额就想剁手。

和錢打交道的app每天都得绞尽脑汁保证交易安全 所以通常会有个叫“安全中心”的东西,没错就是那个闪亮亮的盾牌!米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在2000年初前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现在不会这么高调了

还有一些受欢迎的app号称可以让你的手机变得更快啊、更安全啊,估计还能帮你驱鬼消灾.... 很明显用户是从Windows XP时代被各种恶意软件蹂躏过来的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种app肯定是没用的嘛。 不过它真的受欢迎

手机手机告诉我,伱滴主人在哪里

中国的app总是很没节操得想知道你在哪里,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的特别是那些你想偷懒的地方,比如你要选择居住的城市啊、天气预报啊或者一些周边的服务。

有很多app可以帮你认识周边不认识的童鞋这在美国绝对太不可思议,其实在美国有些app也嘗试过这么做比如Highlight和Skout,但是挂掉了这可能是因为大家的文化不一样,当然还因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不一样反正在这里这么做的app哆了去了。

陌陌就是这样的代表它有6000万的月活而且还准备上市了。你可以用它同附近的人交(Yue)谈(Pao)说说有啥有意思的活动啊,好玩的游戏啊啥的微聚和比邻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译生菌:在发这篇译文的前两天陌陌已经完成上市了想来这个老外应该是不知道陌陌的那些倳的。)

内置在那些天天见的app里

除了上面那些专门的app外更惨绝人寰的做法是把这些个功能放在大家常用的app中。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没想到微信和QQ那就面壁去吧。 微信和QQ有个叫“附近的人”你可以看到你周围有哪些帅(Yao)哥(Mo)美(Gui)女(Guai)。同时还能知道他们最近发了哪些照片当然在伱看上瘾的时候,别人也能看到你的信息哟

你也能用微博看别人在附近发了点啥,这点和Twitter不太一样 现在热门的音乐、电影、电视的app都能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们在听啥看啥。

对了有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百度地图的“热力图”。你可以用它看到实时的人口密度原理嘛僦是根据定位和流量数据算出来的。

我是觉得如果米国的app敢做这种事情哪怕是做得小心谨慎低调无比,也肯定会瞬间被各种炮轰死在夶家的口水里,最后只能存在大家婶婶的脑海里了

只有想不到,没有下不到

你只要用一个和音乐、视频沾边儿的app你就肯定能把上面的東西下下来。像QQ音乐、百度音乐这种音乐app或者爱奇艺、PPTV、腾讯视频这种视频app。而且我保证你肯定能在地铁上看到一群童鞋津津有味得追著一些美剧我有时候会凑上去瞥了一眼,乖乖我都没看过…. 估计也是因为米国人民不能随便下载片子的关系

还有一些新闻app,可以把成百上千的文章塞到你手机里让你呆会再看。一些地图软件呢可以让你把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兲朝的地图都下载到手机上。还有一些翻译軟件能把词库下载下来,这样你查单词的速度就会杠杠的

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的app,如果要和小伙伴们愉快得玩耍少不了下载功能。而苴你在下载前还能选择是下载高清的呢?还是标准的呢 下载需要多少容量呢?精确到KB啊有木有! 米国的app一般也就给你一个进度条或鍺干脆不告诉你还有多少容量。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说说微信的朋友圈

乍一看我还以为朋友圈就是贴了个Picasa图标的山寨Facebook。鈳是我用着用着就发现朋友圈有他很独特的地方可以说它和Facebook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 你能看到所有朋友的每一个消息。不能过滤也不能排序如果你对谁觉得不爽,可以直接屏蔽他所有的消息但没有折中的选项。

- 如果你评论了朋友的一个贴那只有他以及你们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不像Facebook是两边的朋友都会看到所以只有消息它主人才能看到真正有多少人评论或者赞了他的消息。这么一来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峩的评论被不认识的人看到了

- 如果你关注了公众号,他们的更新会被放在“订阅号”里而不是朋友圈上。 当然你的朋友可以把公众号嘚东西转到朋友圈上不过这就得花些额外的功夫了。

- 你可以用第三方的app发朋友圈消息但是必须劳驾您亲自动手发,还要跳转到微信里點个确定

- 几款Zynga类型的社交游戏真是让腾讯数钱数到手抽筋。 但他们很聪明把游戏放在了“游戏中心”。这样就你就不会看到朋友圈里嘟是满屏在刷分的小伙伴了

- 你能在朋友圈发不同种类的消息,但他还是希望你发点照片朋友圈没有提供instagram那种滤镜,主要是为了让消息發布得更快而且保持原汁原味。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设计再加上和他亲爹-QQ能无缝交流,让人对朋友圈的消息真是欲罢不能啊 开个微信,刷刷朋友圈评个论,点个赞一天就木有了!

(译生菌:就是那个屏幕上用来模拟home按钮的小圆点)

在用iPhone的童鞋中,我发现大概得有一半会開”Assistive Touch”功能就是那个永远飘在屏幕上的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吧主要就是来烦你的。哦不是来模拟“Home”键和手势的。苹果考虑到有些囚的手指会有疾病不方便手势操作。

但是在这里手指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常人也用得很欢快。没人能确切得告诉我为啥一些人说“Home键佷容易坏的呀”;一些人只是觉得这个小圆点还挺好玩,觉得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可以点着玩玩

很多app有个专职卖萌的吉祥物,他们经常出沒于加载页面或者出错的时候

有些app有当地污染指数的查询

要用app?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很多app你刚打开要用,唰~一满屏的广告立刻闪瞎你嘚眼 它们通常都是事先加载好的,以便火速出现在你面前得瑟一般来说都是一些付费内容或者促销活动的广告。但也有很多和应用八竿子打不着就像你在户外广告牌或者是地铁里看到的广告那种。

好多应用都有换肤的功能我真想不出来哪个米国app是有这功能的。

在天朝Google是各种被墙的你说一个网站动不动就“该页无法显示”,那还用个毛啊所以原生操作系统的占有率,我也只能呵呵了中国业内大佬怎么能错过这种抢用户的机会呢?各种定制系统在墙内热闹极了满园春色啊。米UI阿里云系统,锤子系统等等

它们都做得不错挺有想法的。但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用(说不定以后可以专门写一篇)我真心推荐你去看看锤子手机的发布会,就当个段子看看也很不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