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中国队红色小西服西服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20年的时间里共获得了112块奥运金牌。一位位奥运英雄名垂史册,一幕幕动人瞬间被世人铭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让我们一起回顾这20年走过的路,再一次轻轻呼唤奥运英雄们的名字…… []
 夺金第一人:许海峰
  夺金项目:男子手枪60发慢射   夺金时间: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备注:零的突破-为中国射落奥运首金
  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这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英雄……[][]
  吴小旋:中国首位女子奥运冠军
  夺金项目: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
  夺金时间: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王义夫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气手枪金牌
  2004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
  夺金项目:男子10米移动靶
  夺金时间: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夺金项目:双向飞碟
  夺金时间: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25th)
李玉伟(男)
1984/23th/洛杉矶
50m移动靶标准速金牌
李对红(女)
1996/26th/亚特兰大
25米运动手枪金牌
陶璐娜(女)
2000/27th/悉尼
10米气枪金牌
蔡亚林(男)
2000/27th/悉尼
10米气步枪金牌
2004/28th/雅典
10米气步枪
朱启南(男)
2004/28th/雅典
10米气步枪金牌
贾占波(男)
2004/28th/雅典
气步枪3*40金牌
 夺金第一人:曾国强
  夺金项目:男子举重52公斤级
  夺金时间: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这块金牌也就是在许海峰为中国取得“零的突破”后的四个小时,曾国强就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第二枚金牌,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能拿金牌,当他的教练兴奋地通知他已经是奥运冠军时,曾国强还是很疑惑,怎么就这样拿了冠军呢?还有两次试举没有举呢!谈到这块金牌,曾国强不停地在感慨,他用一个公式给我们描述了这种感慨:心理+运气+实力=金牌
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男子举重56公斤级金牌
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男子举重60公斤级金牌
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男子举重67.5公斤级金牌
男子举重70公斤级金牌(1996/26th)
男子举重77公斤以上级金牌(2000/27th)
1996/26th/亚特兰大―男举59公斤级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举53公斤级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举63公斤级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举69公斤级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举75公斤以上级金牌
2004/28th/雅典―女举58公斤级金牌
2004/28th/雅典―男举62公斤级金牌
2004/28th/雅典―男举69公斤级金牌
2004/28th/雅典―女举69公斤级金牌
2004/28th/雅典―女举75公斤以上级金牌
 夺金第一人:李宁
  夺金项目:自由体操、吊环、鞍马
  夺金时间: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备注:该届奥运会获奖牌最多(3金2银1铜)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李宁这个名字,十几年前,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他还曾经被评选为50年来世界最佳体操选手;如今,李宁又在商业战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1988年正是李宁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在体操赛场上老去,又在别处获得新生……[][]
1984/洛杉矶/23th
1988/汉城/24th
1984/洛杉矶/23th
女子体操高低杠金牌
1992/巴塞罗那/25th
――男子自由体操金牌
1996/亚特兰大/26th
――男子个人全能金牌
1992/巴塞罗那/25th
以满分获高低杠金牌
2000/悉尼/27th
李小鹏/黄旭/肖俊峰/杨威/邢傲伟
2000/悉尼/27th
女子平衡木金牌
2000/悉尼/27th
男子双杠金牌
2004/雅典/28th
男子体操鞍马金牌
 夺金第一人:周继红
  夺金项目:女子10米跳台跳水
  夺金时间:1984洛杉矶奥运会(23th)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岁的湖北姑娘周继红还像是一个大孩子,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比赛。赛后周继红对记者说,“当时我刚一入水就高兴得笑了。因为我知道自己能拿冠军了。”当年这位在水里偷着乐的小姑娘,如今成了领队。1997年底,周继红出任国家跳水队副领队时,面对的是一支曾经辉煌但又一度陷入谷底的队伍
1988/汉城/24th
1992/巴塞罗那/25th
女子跳水3米板金牌
1992/25th-10米跳台金牌
1996/26th-10米台/3米板金牌
2000/27th-3米板金牌
2004/雅典/28th
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
女子单人3米板金牌
1996/亚特兰大/26th
―男子单人3米板金牌
2000/悉尼/27th
―单人3米板/双人3米板金牌
1988/24th/汉城―女子10米跳台金牌
1992/25th/巴塞罗那―男子10米跳台金牌
2000/27th/悉尼―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
2000/27th/悉尼―男子双人3米板金牌
2000/27th/悉尼―男子10米跳台金牌
2004/28th/雅典―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
2004/28th/雅典―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
2004/28th/雅典―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
2004/28th/雅典―男子单人3米板金牌
2004/28th/雅典―男子10米跳台金牌
 夺金第一组合:陈龙灿/韦晴光
  夺金项目:男乒双打
  夺金时间:1988汉城奥运会(24th)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上,韦晴光每打一个好球就会挥拳呐喊,而这种叫喊声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乒乓球训练独特的标志。韦晴光与陈龙灿搭档为中国夺得汉城奥运会的第四枚金牌。1990年后韦晴光东渡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韦关晴光……[][]
邓亚萍/乔红
1992/25th/巴塞罗那
1996/26th/亚特兰大
女乒双打金牌
刘国梁/孔令辉
1996/26th/亚特兰大
男乒双打金牌
王楠/张怡宁
2004/28th/雅典
女乒双打金牌
2004/28th/雅典
男乒双打金牌
1988/24th/汉城―女乒单打金牌
1992/25th、1996/26th―女乒单打金牌
1992/25th/巴塞罗那―男乒双打金牌
1996/26th/亚特兰大―男乒单打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乒单打金牌
2000/27th/悉尼―女乒双打金牌
2000/27th/悉尼―男乒双打金牌
2000/27th/悉尼―男乒单打金牌
2004/28th/雅典―女乒单打金牌
 夺金第一组合:葛菲/顾俊
  夺金项目:女子双打
  夺金时间:1996/26th/亚特兰大、2000/27th/悉尼
  从小对打球没有什么热情的葛菲却成了打球天才,“葛菲是双打天才,而且十年一遇。”这是原国家女队教练蒋永谊对葛菲的评价。葛菲与顾俊的女双配对,号称“天下第一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她和葛菲所向无敌,三年多来在国际赛场上保持不败。2001年“九运会”,在她们退役的前夕,两人搭档混双,成功摘取金牌,为羽坛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2005年,葛菲参加江苏“爱心无国界,捐款救灾民”大型广场募捐活动,为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募捐,永葆善良之心……[][]
夺金项目:羽毛球混合双打
夺金时间:2000/27th/悉尼、2004/28th/雅典
夺金项目:羽毛球女子单打
夺金时间:2000/27th/悉尼
夺金项目:羽毛球男子单打
夺金时间:2000/27th/悉尼
夺金项目:羽毛球女子单打
夺金时间:2004/28th/雅典
杨维/张洁雯
夺金项目:羽毛球女子双打
夺金时间:2004/28th/雅典
 夺金第一人:庄泳
  夺金项目:女子100米自由泳
  夺金时间: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一件灰白色的便西服,配上一条低腰牛仔裤。周六下午,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前奥运冠军(获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庄泳,干练之中不失运动元素。这一身打扮,恰好折射出了她的人生轨迹――从奥运冠军到商海女强人。退役后的庄泳,跟朋友合作,走上了经商之路――成立了郁金香传媒,从事广告业。尽管她的公司没有李宁公司那般众人皆知,但是庄泳(郁金香传媒首席运营官)跟她的团队,通过这几年扎扎实实的运作,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LED(全彩电子显示屏)运营商……[][]
夺金项目:女子100米蝶泳
夺金时间: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
夺金时间: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夺金项目:女子50米自由泳
夺金时间: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100米自由泳
夺金时间:1996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100米蛙泳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夺金第一人:庄晓岩
  夺金项目:柔道女子72公斤以上级
  夺金时间: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时光倒流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柔道女子72公斤以上级的决赛中,庄晓岩干净利落地把比高出她半头的“古巴胖妞”摔倒在地,为祖国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枚柔道金牌。一时间,她成了祖国和人民的英雄,鲜花、掌声、赞誉如潮水般涌向她,那段时间成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时光荏苒,鲜花掌声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现在的她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个人拿着1千多元的工资,养着四口人,奥运冠军过得凄凉窘迫
夺金项目: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
夺金时间:1996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柔道78公斤级
夺金时间:2000年悉尼第27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
夺金时间:2000年悉尼第27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柔道52公斤级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夺金第一人:陈跃玲
  夺金项目:女子10公里竞走
  夺金时间: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备注:中国首个田径奥运冠军
  那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胜利,对陈跃玲个人,对中国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奥运田径赛历史里,她可是第一位得金牌的中国选手。而时隔12年之后的希腊雅典,陈跃玲仍然奋斗在奥运田径场上,不过那次她是代表美国队出赛,获得的是第38名……[][]
夺金项目:女子5000米跑
夺金时间: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20公里竞走
夺金时间:2000年悉尼第27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男子110米栏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夺金项目:女子10000米跑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击剑首金:栾菊杰
夺金项目:女子花剑
夺金时间: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
排球首金:中国女排
跆拳道首金:陈中
摔跤首金:王旭
夺金项目:女子摔跤72公斤级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网球首金:李婷/孙甜甜
夺金项目:女子双打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皮划艇首金:孟关良杨文军
夺金项目:男子500米划艇
夺金时间: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知名企业
旗袍唐装西服哪个更适合中国
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服装是否依照往年,采用传统的红色西装入场呢?这在恒源祥奥运礼仪装备设计大赛中被大多数设计师所颠覆。是正统的西装,还是唐装?是旗袍,还是中山装?服饰的类型成了设计师们争论的焦点。
奥运服装全球征设计方案
一周前,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和北京2008年奥运正装赞助商恒源祥集团共同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研讨会。与会的体育界、服装界专家、学者和运动员,就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穿什么服装进行了热烈研讨。
奥运服装设计引争论
传统旗袍依然魅力难挡
与此同时,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在全球启动,在全球范围发布征集函,这是我国首次向海内外征集奥运服装设计方案,将于9月份截止。
此次设计大赛的负责人恒源祥副总经理陈忠伟向记者介绍,目前各项设计方案尚在征集过程中,本次奥运服饰设计面向海内外设计师,涌现了很多经典的创意设计。在中国的设计师中,汉服、唐装、旗袍等颇具中国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而在国外设计稿中也不乏有出众的作品涌现。
奥运正装由恒源祥赞助
据悉,恒源祥是北京2008年奥运正装和家用纺织品赞助商。日这一天,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装备和国际奥委会技术官员的正装将全部由恒源祥提供。这也是中国企业作为奥运赞助商在奥运赛场上第一次拥有这样的殊荣,成为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为代表团提供正装的中国企业。而此前,尽管中国企业也曾为中国健儿奔赴世界奥运赛场提供过服装,但因仅仅停留在奥运供应商层面,无法像奥运赞助商那样拥有更多身份和权益。
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连秋利先生介绍,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装备在奥运会期间使用的机会很多,不仅在开幕式、闭幕式上要穿,还要在出海关、接受新闻记者采访等场合穿。
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什么颜色将成为奥运服装的主色?奥运服装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应包含哪些中国元素?这些问题都引发了各方争论。
旗袍、唐装、中山装、西服,哪个更适合中国代表队?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长衫,印度有纱丽……当这些服装作为一国之服,展示着一个国家的魅力时,中国究竟该以怎样的着装形象示人呢?以前穿长袍、马褂的就是中国人,而后是中山装,现在大家都穿西装了,中国人着装的民族特色反而没了。
那么究竟什么服装才能准确概括中国风格呢?专家众说不一。
正装不等于西装
恒源祥副总经理陈忠伟
“许多人认为正装就是西装,但我们觉得西装不是最好的表现方式。中国服装的历史很悠久,又是世界上服装制造大国,没有自己的国服是很尴尬的事情。国服应该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表现载体。”
依然拥戴西装
部份非专业人士
西装作为正装在国际上流行已久,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是国际惯例。
中国唐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忠祥
“中国服饰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达。我们中华民族被世界认同的节日盛装应是唐装,这不是传统工艺面料上的唐装,而是经过科技创新、人文创新、色彩创新的唐装。”
不能拷贝传统服饰
中国著名设计师崔游
“我们不能吃老祖宗留下的老本。运动员很阳光,有朝气,他们既是中国的运动员,又要融入世界大舞台。我觉得在设计上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把中国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通过巧妙设计,不留痕迹地展现出来。”
北京服装学院奥运部教授袁仄
“这套服装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的特点,又一定要有现代、时尚、运动员朝气蓬勃的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拿老祖宗做过的服装交这个答卷。”
汉服热波及奥运服装,能否体现中国特色?
汉服热近年渐渐由网上走入现实,影响不断扩大。前段时间,在百度汉服吧,一个名为《天汉计划——2008年奥运汉服着装的设计方案》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在恒源祥启动的奥运服饰设计大赛之后,很多网友旧事重提,并发起网上签名,期望引起奥组委的重视,采纳汉服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奥运项目部的袁仄教授认为:“汉民族服装吸纳了其他民族优秀服饰文化才发展到今天。我觉得不应简单排斥其他后来的服饰。”
也有人认为,对于运动员而言,由于体形及自身气质不一定能凸显传统服饰的神韵,穿起汉服来不一定美观。
是侧重全民海选,还是侧重专业设计?
服装学院的袁仄教授认为:“海选不是不可以,但在时间上非常紧,可以考虑设立两套班子,专业人士也应参与设计。”花如此大力气全球海选,就应注重延续性。
有专家建议,此次大赛主办方可以向世界一流的专业设计师发出参赛邀请。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注重服饰细部的处理,这些都是国外服装设计师的专长。
龙、京剧、书法、国画、红色,哪些中国元素能代表中国精神?
怎样才算是很“中国”?什么能代表中国?寻找中国元素也成为大家竞相发挥的焦点。
有的参赛设计师认为,红色和黄色应该是中国的代表色。著名服装设计师李欣女士倾向于用红色,“中国国旗是红色的,中国人的喜庆颜色又是红色。”
其实,很多元素都可以代表传统的中国,如龙、太极八卦、秦兵马俑、陶瓷……有设计师建议:“服饰的样式可以不用复古,依然考虑西装,但可以在西装上绣一条龙。”
来源:中国网-和讯网
[责任编辑:张英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中新社述评:中国体坛应该警惕“后奥运虚耗”
本页位置: →
中新社述评:中国体坛应该警惕“后奥运虚耗”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九日电 题:警惕“后奥运虚耗”
  中新社记者 苏祥新
  在雅典奥运会大红大紫的金牌明星刘翔近日突发惊人之语:“我快支持不住了!”这位在常年极限般训练中从不叹息的田径铁人将倒于为他庆功的诸多活动中。而那铺天盖地而来的的庆功活动使刘翔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以致刘的教练孙海平慨叹:“这样下去会害了他(刘翔)!”
  “文山会海”曾是不为世人称道的中国特色之一。每临奥运结束,尤其中国代表团取得佳绩,健儿归国后各式各样的庆功宴、庆功会纷至沓来,其数量之多、频率之密、持续之久举世别无堪于比肩者。本来,适度表彰奥运健儿无可厚非。然而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在中国式庆功狂潮背后,人们也不难看到企业以嘉奖做变相广告、健儿所在协会以巨奖无形自我夸示、多个省份对本省籍金牌选手施以甚至七八倍于国家的赏金来凸显地方贡献、体育管理层不予规范无意中造成体育成就的持久宣泄等怪现象。
  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场景造成巨大虚耗:首先是国家资产的变相流失(如各省赏金、国有企业的奖金等);二是公平失衡,同是金牌选手,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包括国家奖励的巨大反差(省市奖金也是一种变相国家资金,除非由省长工资中列支该奖金);三是奥运健儿精神及体能的巨大损耗,像刘翔那样有“将倒于庆功会”感觉的中国金牌选手大有人在。
  值得指出的是:近四届奥运会(从九二年伊始)中国健儿皆凯歌高奏,且成绩愈来愈好,对奥运健儿的赏金愈来愈高,“后奥运虚耗”得以滋生,并有“后浪推前浪”之势,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使有限而适度的嘉奖真正成为奥运健儿的加油站,让他们藉此短暂充电后,更加精神抖擞地冲击下一个目标,毕竟四年后的北京奥运才是中国体育界要全力冲击的颠峰。(完)
【编辑:陆海心】
关 报 道:::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font color="#CC*768 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红色西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