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南镇有洗浴中心有哪些项目吗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武威凉州区美食,附近好吃的-武威-大众点评网
华东地区:
中部西部:
华南地区:
国外热门:
>>武威凉州区美食,附近好吃的
武威凉州区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武威凉州区美食攻略、美食排行榜,分享武威凉州区附近好吃的美食。
推荐理由:菜品量很足,味道也不错,关键是环境不错,赞一个
推荐理由:刚才电话和夫人会见法国科技馆体检的才能尽可能沟沟壑壑过后还是赶紧恢复
推荐理由:物美价廉,出饭速度快,服务周到,
推荐理由:还不错…毕竟多大的山…才能容下多大的庙…已经很好啦………………
推荐理由:两会后来出现了公开信公开信快更新工程从后重新心里好像哦过习惯了习惯了开心果佛沟下车
推荐理由:好玩不过嫂子,好吃不过饺子。。赞
推荐理由:Fhggujhg更加丰富客户复印件不放过红红火火的的不仅仅规划报告
推荐理由:不错,值得品尝。大力推荐。。。
推荐理由:享受一流环境,体验美味西餐,品尝不一样咖啡。
推荐理由:很好吃的地沟油噢。&&&&&&还有老鼠肉噢。&&&&推荐亲们去吃噢
推荐理由:口感细腻,嫩,微辣,很合适我的口味/有时间你也来品尝
推荐理由:出来了会出现哦的朋友出来活灵活现好像喜欢了好多咯好多冷笑话下来喝茶常常付出
推荐理由:当地朋友带去吃的三套车,选了这个老孙家。三个人吃了66,我只能说口味一般没有惊艳,也许这就是当地人的一个饮食习惯吧
推荐理由:很好吃的,汤不像德源的那么咸,来一碗,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
推荐理由:疯狂盛开的官方客服快快好方法开咖啡馆的空调
推荐理由:下决心恢复肌肤夏季分享开心果开发考察团充满尴尬此刻个窗口可以从口头禅口头禅
现有1份回应
武威凉州区美食,附近好吃的?我们小区附近,有个“壹鼎旺冷锅串串”,源于川味火锅,小店不大,做正宗的成都串串。开放式厨房,菜色很新鲜干净。原味不燥辣,有股浓浓的香味儿。还配有专门的油碟或干碟,蘸上串串,吃起来非常爽口。脑花非常正宗,红红的一碗下去通体舒畅。和其他冒菜店相比,胜在东西好、环境干净。吃后回去完全没口干,说明没放什么添加剂。赞一个!
^_^:-P@_@T_T-_-b-_-+=_=-O--w-\(^o^)/Orz囧rz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
去过很多商户?怎可不跟大家分享?选个主题建个榜单!
比美队3还有英雄气,霸气值MAX餐厅大盘点
攒足一年超仙自拍!魔都超美鲜花餐厅
5月新餐厅大起底!小龙虾撑起半壁江山
排队到腿软!新晋人气火爆餐厅大评选
魔都这些蓝色梦幻餐厅,少女心爆棚!
欲罢不能的台湾火锅合集!
相关榜单:祟明堡镇房价友情小提示
祟明堡镇房价相关推荐
祟明堡镇房价相关分类
祟明堡镇房价相关问答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甘肃被抓记者张永生曾遭脱裤子殴打 排大便也受限制 (8/9)
提示:键盘翻页 ←左 右→
张永生快要睡觉时,监室的“值班员”就把他戳醒或摇醒,说他打的呼噜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的休息。此外,张永生还被监室的其他人脱掉裤子打过。让张永生更加受不了的是,排大便也有时间要求——每天只能在下午3点到4点排大便。
  2月25日,上游新闻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兰州晨报》记者张永生是在武威市西大街上被便衣民警直接带走,刚开始审讯时未提“嫖娼”,而是直接让其交代在做记者期间敲诈了哪些单位。此外,张永生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曾遭到同监人员的脱裤子殴打。1月7日和8日,《兰州晨报》记者张永生、《兰州晚报》记者雒某某(女)、《西部商报》记者张某某先后失联。此后,雒某某和张某某被取保候审。
  2月6日,甘肃省检察院发布了对张永生涉嫌敲诈勒索罪的核查通报,认定其涉嫌敲诈勒索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不足;嫖娼证据不足。当晚,张永生被取保候审回到家中,此时距他当街被抓已整整过去30天。
  记者赶往火灾现场路上,遭10多名便衣带走
  2月6日,甘肃省公安厅通报称,凉州区公安局认定张永生嫖娼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省公安厅依法责令武威市公安局撤销凉州区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这份已经被撤销的决定书中显示,1月17日17时许,凉州区公安局刑侦一大队在“西津洗浴广场”307房间内查获实施卖淫嫖娼的违法行为人张永生和李某(化名)。“以上事实有张永生和李某的陈述等证据证实。”
  上游新闻记者掌握的信息则与决定书披露的细节有较大的出入:
  事发当天下午,兰州晨报驻武威记者站记者张永生的妻子霍女士在家里刷朋友圈时获悉,位于市区步行街中段的浙江大厦发生火灾。霍女士随即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丈夫。张永生随后开车赶往现场采访。
  下午5点多,张永生把车停在距离现场不远的西关大街。停好车后,陆续有十多名便衣民警走到张永生面前,告诉张永生他们是警察,张要跟他们走一趟。在未向张出示证件的情况下,民警收去了张永生的手机,“说是凉州区公安局刑警队的,也没说涉嫌任何罪名,拉起就走。”
  知情人称,张永生去开车去火灾现场时,曾感到有一辆无牌照的车跟在后面。民警将张永生带到公安局后,收去了他的皮带和眼镜。
  审讯初期未提嫖娼,警方直问敲诈过哪些单位
  信息源显示,警方在开始审讯时根本就没提到“嫖娼”的事,而是直接问他,你这两年犯了什么罪,自己交代?你当记者这些年,敲诈了哪些单位、敲诈了哪些东西?此外,从7日晚上到9日凌晨,张永生基本一直坐在凳子上接受警方的审讯。期间,张永生仅在8日晚上吃了一桶方面和一袋饼干。在被行政拘留5天后的1月14日上午10点,张永生被转入凉州区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武威市公安局发布的通报称,凉州分局在办案过程中查明,2011年以来,张某某伙同雒某某、张某某等人,利用记者身份,借舆论监督之名,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张永生是在看守所分“号子”时,才意外得知《兰州晚报》的记者雒某某和《西部商报》的记者张某某也被抓了。警方在此前的审讯中也没有提到“三人互相打配合”。
  警方曾称,他们已经接到四十多份关于张永生的举报材料,正在逐条核实。1月28日,兰州晨报社撰写的一封公开信现身网络,该公开信提出了张永生涉嫌敲诈勒索案存在诸多疑点,并一一列出。
  此后,警方审讯张永生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张永生曾被脱掉裤子打过,获释后整个人变了。张永生在看守所前三天是住在“大号子”,此后被转到约10人住的“小号子”,里面关押有吸毒和杀人的嫌犯。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张永生过得很糟糕。信息源显示,张永生快要睡觉时,监室的“值班员”就把他戳醒或摇醒,说他打的呼噜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的休息。此外,张永生还被监室的其他人脱掉裤子打过。
  让张永生更加受不了的是,排大便也有时间要求——每天只能在下午3点到4点排大便。张永生曾被疲劳提审,提审的时间段为下午4点到凌晨1点;半夜12点到凌晨2点或5点。2月6日,张永生被取保候审后,有人发现张整个人都变了,“像傻了一样。”
  张永生被要求调走,记者站曾遭摘牌风波
  甘肃省检察院核查证实,2009年3月以来,张永生利用记者身份,敲诈勒索5000元。据媒体此前报道,张永生被指敲诈勒索的5000元均来自政府单位。不过,这笔钱物的收受细节尚未公布。此前,《兰州晨报》的《致武威市凉州区委政法委的一封公开信》称,如果张永生被动接受财物的行为构成受贿或敲诈勒索,那么给送财物以阻止正当新闻报道的相关领导干部也构成行贿,也应当追究其违法犯罪行为。
  上游新闻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张永生在被抓前曾发生过官方要求其调走等情况。2014年,武威市委宣传部一名领导对《兰州晨报》的两名领导突然提出:把你们张永生调走吧。此前,在其办公室内,宣传部这位领导曾表示,张永生不报道正面新闻,经常报道一些跳楼自杀等负面新闻,净找麻烦。
  《公开信》称,凉州区公安局刑警曾到报社调取了张永生采写的4篇稿件:2009年武威未成年人卖血事件;武威民警为犯罪嫌疑人办理假户口事件;武威一乡干部自杀身亡事件;武南镇乡村干部喝酒身亡一事。张永生被官方要求调走几个月后的2015年1月,当地官员拿着文件,到《兰州晨报》驻武威市记者站要摘牌,称该机构不合法。但最终,事情不了了之。
  《公开信》指出,张永生被抓当天早上,其曾和一名同事聊天,在聊天记录中,张不止一次感叹:自己被“武威公安盯上了”、“就希望我们报道政府的业绩,什么案子呀一篇社会新闻都不让发”、“宣传部门恨不得把我赶出武威”等内容。
  张永生取保候审超半月,官方称暂无处理人员结果
  2月6日,武威市公安局通报称,根据省公安厅决定,武威市公安局已撤销凉州区公安局作出的对张永生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决定(凉公(刑)行罚决字9号),并启动国家行政赔偿程序,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停止执行职务,依法依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2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凉州区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有关张永生涉嫌敲诈勒索案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暂时未有进展或处理结果。新闻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如有进展将会通过合适的渠道发布。
  甘肃三记者被抓事件时间表
  1月7日和8日,驻武威市的《兰州晨报》记者张永生、《兰州晚报》记者雒某某(女)、《西部商报》记者张某某等三名记者先后失联。
  25日,凉州区检察院依法决定,三家报社的三名记者涉嫌敲诈勒索罪,张永生被执行逮捕,雒某某、张某某被取保候审。
  28日,《兰州晨报》的《致武威市凉州区委政法委的一封公开信》出现在网络上,指案情存在诸多疑点,武威公安涉嫌钓鱼执法。
  29日晚,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和市长李志勋的手机号码被泄露,不少网友给两人发短信要求官方正面回应。
  30日晚,甘肃省检察院启动对“武威记者涉嫌敲诈勒索被捕案”进行审查,派出工作组赴武威开展工作;同日,武威市凉州区政府新闻办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方便记者和网民了解案件进展。
  2月6日11:30,甘肃省检察院发布核查通报,认定张永生敲诈勒索5000元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其涉嫌嫖娼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建议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对张永生取保候审。
  12:00,甘肃省公安厅责令武威市公安局撤销凉州区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12:29,武威市公安局撤销凉州区公安局作出的对张永生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决定,并启动国家行政赔偿程序,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停止执行职务,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当晚,张永生被取保候审回到家中。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
发表日期: 18:33
中国网网友:
估计是曝光了哪个贪官吧,现在在中国一手遮天的事情多得去了。您现在的位置是:
武威市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作者:佚名 | 来源:凉州区信息中心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凉州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凉州区基本概况
  凉州区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101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
  &十五&时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增加到95.2亿元,年均增长11.49%,实现了比&九五&时期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人均生产总值由4315元增加到9415元,年均增长16.69%。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5502万元增加到31927万元,年均增长4.59%。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31:26:43调整为24.6:37.3:38.1。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善,呈现出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活跃的良好发展态势。
  企业集群逐步壮大。区内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有荣华、皇台、莫高3家上市公司。现已形成了以皇台集团、荣华集团、莫高集团、武酒集团、陇海陶瓷、爱雅纺织、益民食品、红太阳面粉厂、金蛙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酒类酿造、玉米淀粉、调味品加工、小麦面粉饲料加工、亚麻纺织、农机制造、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淀粉、熏醋、酱油、味精和原煤、水泥、地毯、化肥、皮革、亚麻纱、花岗石板材等2000多种。食品工业已成为地方工业的主体,白酒、啤酒、葡萄酒、熏醋、味精等产品荣获优质产品称号,享誉中外。工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其中武威城东生态工业园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投资者创业的理想场所。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4亿元,同比增长48.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45.6%。完成城镇投资23.23亿元,增长66.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2亿元,增长15.4%。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22.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比重达到16.7:29.5:53.78。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全区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万户,从业人员达12.6万人。其中非公有制工商企业1160户,总资产50.1亿元,从业人员6.1万人;个体工商户15840户,注册资本6.1亿元,从业人员6.5万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2%;非公有制经济在区所属工商企业创造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4%。
  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在全省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对4个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对玉米淀粉等10个产业进行了生态产业链网设计,13家企业已开始推进清洁生产,14家企业分别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4个工农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24家单位分别被评为省、市和区级绿色单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6元,比上年增加611元,增长6.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50元,比上年增加372元,增长12.0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8.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服务资源明显优化。有各类省、市、区级科研院所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0余所,有中小学600多个,有卫生医疗机构300多个,医疗技术比较全面。电视广播覆盖全区境内,能够收看收听多套节目;区内有设施较好的博物馆、体育场、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
  &十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任务繁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资源的配置、利用与共享程度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缓慢,难以在短期内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不够,产品档次偏低,品牌效应不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融资环境亟待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失地农民社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基数大,失业和就业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政府致力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公共财政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矛盾凸现,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凉州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条件评价
  &十五&期间,凉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呈现明显的发展优势和崭新的变革活力。
  &&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年,凉州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加到23.48亿元,年均增长6.4%。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十五末,粮食产量突破了60万吨大关,达到60.9万吨,比&九五&末增加11.6万吨,增长23.5%,年递增4.3%,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产粮大县中排名52名。油料、蔬菜、肉类、禽蛋、奶类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与非农业产值比由2000年的52.1:47.9调整到2004年的44.6:55.4;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由2000年的71:29调整为65:35。农业产值与林牧渔业产值比由2000年的80:20调整到2004年的70.6:29.4。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坚持农业内部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瓜菜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草食畜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方向,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放在加快草畜产业的发展上。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年,凉州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23.93亿元,平均递增速度达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有中小型水库9座,建成高标准干、支、斗渠道1200多条,总长近1万公里,并形成了渠、路、林配套的基础设施网。新架设和改造农电线路6000多公里。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和较雄厚的农机力量,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年,全区通过各种渠道输转城乡劳动力91.3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9.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8.04亿元。培训城乡劳动力16113人。
  &&农业产业化达到了新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企业集群为龙头的面粉加工、玉米淀粉、啤酒麦芽、调味品、酒类、畜产品、制种等加工业和蔬菜运销业,形成了优质小麦、加工型玉米、蔬菜、制种、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具刍型。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草)为主,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步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以农田防护林网、防风治沙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了一批农田防护林、防风治沙、道路绿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洲生态农业,引入循环经济理念。 引进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生态和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已成为凉州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2年以来,凉州区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与税费改革以前相比较,2006年起,每年农民减负总额8227.2万元。2005年粮食直接补贴资金986万元,比2004年增加402万元,增长68.8%。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9.51元,亩均增加收入10.75元。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37万元。
  &&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促进生产发展和保障基层机构运转。年,凉州区财政全力支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确保了对农村的各项经费投入按照法定比例增长。五年间增长了11132万元,年均递增12.1%。根据《甘肃省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办法》精神,凉州区给每个乡镇下达了公用经费补助10万元,共380万元。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政策的实施,大大缓解了乡镇政府公用经费困难的局面,有力地保障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村由2000年的120个村达到2005年的251个村;农村人口人均住房面积由2001年底的14.6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4.69平方米。农村小型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已快步进入农户。道路状况明显好转,通公路的村达到307个,公路里程数达到2600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水土保持等迅速完善。农村用电设施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村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完成率达98%以上。&十五&期间,全区农村教育投入达55107万元,占全区中小学经费投入的7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日顺利启动。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参合农民达到61.92万人,参合率达到85.1%,收缴参合基金619.23万元。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农村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2.8%和97.8%。农村文化健康发展。通过重点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农村文化建设先进乡镇,并且以点带面,辐射全区,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十五&时期,凉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体实力增强。但与先进地区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二是农业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真正形成规模和产业的还比较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缓慢,农业经营方式还比较传统。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辅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率较低。三是剩余劳动力近30万人,输转约18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四是水资源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全区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66亿立方米,其中多年渠首引进量6.8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8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50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的83%和全国人均水资源的43%,人口多,水资源少,石羊河流域已成为河西走廊用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五是森林资源数量少,质量差,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现有森林面积462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2%,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水土流失及沙化面积逐年增加,形势不容乐观。
  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目的,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科技推广为动力,以加强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和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村貌,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建好班子,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发展经济,促进增收。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挖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政策引导,农民主体。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搞好服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群众最需要并有条件的事情办起,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规划先行,基础突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从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根据农村现状,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试点示范,循序推进。要坚持先易后难、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切忌盲目攀比、急功近利。
  量力而行,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立足当前建设,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既要全面建设,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切忌一哄而上,搞&一刀切&。
  (三)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
  通过10~15年努力,到2020年全区农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繁荣,群众生活安康,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民风文明,公共服务配套,村务管理民主,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
&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新体制。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财政扶持农业力度。制定实施科学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产业发展培育新优势。构建起具有资源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致富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有主导产品、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二、三产业发展配套,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大多数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适龄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
  &村容村貌呈现新变化。村镇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房屋院落富有特色,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道路基本水泥化或油路化,改厕、改水、改灶和改电到位,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85%、80%和50%以上。垃圾有固定堆放点,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普遍推行,主要道路和村庄实现绿化。
  农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全面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显著改善农民的物质、精神、社会和政治生活。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5%,村内80%的剩余劳动力能够有效转移,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有一室多功能的政治、文化、教育阵地及卫生、文娱、体育、网络设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80%,基本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农民素质实现新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道德素质、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使80%的适龄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每个农民基本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或一门职业技能。
&  生产经营建立新组织。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加工运销等专业性、服务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村都有农村经纪人,形成运行灵活、服务完备、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农户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民主建设有新进展。加强和改进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村级组织执行政策、领导发展、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能力。有一个好班子和致富带头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85%以上,对两委会班子满意率达到80%以上。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000元,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循环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2、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关键是&十一五&期间打好基础。到2010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  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从推进结构调整入手,着力实施&主辅转换&战略和加工增值强农战略,突出发展畜牧和蔬菜产业,全面提升制种、专用马铃薯、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等产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蔬菜产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产业化体系,形成能够支撑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农民生活有新变化。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化收入格局逐步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人人上得起学,人人看得起病&的目标。
&  农村社会事业有新进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民的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科学致富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每年推广农业新技术10项以上,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普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  农村文明程度有新提高。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村民自觉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禁毒、禁赌、禁黄,80%以上的农户达到&文明家庭&或&五好家庭&的评选标准。
&  村容村貌有新改观。以创造舒适、清洁、方便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引导农民逐步改变生存、生活方式。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旧住宅,植树造林,美化村镇,推广应用新能源。&三点两带&沿线村镇村容村貌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全区80%的村镇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乡村治理形成新机制。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工作,着力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推动、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普遍推行;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完善;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四、凉州区新农村建设任务与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十一五&时期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
  1、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布局区域发展。&十一五&期间,凉州区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上的区域布局是:
  &&城市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引导城区企业适度进行&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突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发挥好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点两带。按照&三点两带&在全区宽裕型小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集中、技术支撑等措施,促进&三点两带&率先发展,辐射带动其它乡镇快速协调发展。
  &三点&即黄羊、高坝、武南三个镇为中心、以工业为主的三个经济板块,核心是三个生态工业园区。黄羊生态工业园区以建设中国西部(武威&黄羊)食品工业城为目标,重点构建面粉加工、酒类酿造、医药化工等生态产业体系;城东生态工业园区以建设西北重要的生物化工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构建玉米淀粉、啤酒及啤酒麦芽、马铃薯加工、调味品加工和果蔬加工等生态产业体系;武南生态工业园区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啤酒麦芽加工业,改造提升建材加工业,积极培育发展物流仓储业。
  &两带&即凉古公路经济带和金武公路经济带,涉及发放、清水、清源、长城、吴家井、金羊、永昌、双城、洪祥等乡镇。凉古公路经济带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优势,重点发展草畜、蔬菜、酿造葡萄、制种、林木花卉育苗和葡萄酒加工、造纸、蔬菜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沙产业,把凉古公路经济带建成全区的精华农业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金武公路经济带依托现有资源和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养殖、蔬菜、制种和面粉加工、农机制造等产业,把金武公路经济带建成全区的精华农业区和商贸流通的长廊。
  &&城郊乡镇。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城市的思路,加快金羊、和平等城郊乡镇建设步伐,突出发展现代精细农业和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城郊型第三产业,推进城郊乡镇城镇化。到2010年,城郊乡镇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西片、南片乡镇。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生态设施农业,建设啤酒大麦和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
  &&张义山区。坚持走好&移民搬迁、劳务输出、结构调整、项目带动、班子建设&五条路子,全范围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扩大扶贫开发成果。
&&& 2、科学规划,推进城镇化。按照&突出强化中心城区,积极培育重点小城镇,择优加强建制镇,合理调整一般集镇&的方针,科学布局小城镇建设,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一般乡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形成规模结构整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并融入更大范围的城镇体系网络之中。&十一五&时期,小城镇建设要为全区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乡镇总体规划要达到&六图两书&的要求(乡域现状分布图、乡域总体规划图、集镇现状分析图、集镇总体规划图、集镇工程建设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村庄建设规划达到&四图一书&的要求(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工程规划图、农宅设计和院落布置图以及说明书),城中村要逐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和规划。距城镇较近的村庄,直接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距城镇较远的村庄,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规划,对农民居住分散的自然村或山区的村庄和农宅,以自然村或单户农宅进行规划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庄建设规划还要有村域总体规划。
  全区城镇化要以312国道为主轴,形成&一心、三点、两带&的空间布局结构,即以城区为经济中心,武南、黄羊、高坝三个镇为经济发展点,沿金武公路、凉古公路的双城片区、清源片区为两个经济发展带。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密集度,基本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构架层次分明,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网络。集中实施小城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住宅小区、一个商贸小区、一块不小于1公顷的绿地、一条高标准主干道、一个垃圾处理场、一座供水设施)。充分发挥小城镇区位优势,拓展优势产业,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扩大发展小城镇经济。
&&&&&&& 3、强化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方针,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保护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争取上级支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逐步推行高科技、现代化的灌溉管理方式,落实高效节水措施。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工程,营造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南部水源保护区的自我恢复能力。突出规模连片治理,建立防风固沙屏障,促进天然植被恢复,控制沙漠南移,遏制荒漠化扩展趋势,切实加强北部风沙区防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加强项目建设的&三同时&管理。积极推广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
  &&大力推进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树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以村为单位,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和物业化管理的模式进村入户,示范带动,推动农村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燃料、饲料的资源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大三效益;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约、节种、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净化水源、净化农田和净化庭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起&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沙产业。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重点推广阳光绿色高水效干旱农业技术、节水保墒增效农业栽培技术、耐旱耐瘠薄和低耗水高产值的适沙性新品种,扩大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规模,抓好优质饲草、花卉、中药材和微藻产业的开发,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低耗水转变。综合利用工业园区达标排放的废水,扶持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沙产业示范项目。加强沙产业实验和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沙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全力抓好西营、杂木、张义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力争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公司管理、企业运作&的原则,采取&项目扶持、管网到村、群众出资、自愿入户&的办法,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采取分户建池与养殖小区集中供气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普及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牛沼菜&、&牛沼果&、&牛沼粮&、&猪沼菜&、&猪沼棚&等生态能源循环模式。积极推广太阳灶、太阳房、小型风力发电、微水电和省柴节煤灶等农村能源&五小&工程,创造舒适、清洁、方便的农村生活环境。
  &&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把道路规划与产业开发、村镇建设、公共设施配套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群众投劳打底子,政府出钱铺面子&的办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行的方式,全面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到2010年,新建和改建通乡公路28条664.5公里,完成通行政村公路铺油硬化263条1347公里,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班车,并延伸至自然村通班车。
  &&以完善优化电网布局为重点,集中搞好农电网改造工程。在农村用电量扩大的基础上,增强电力供应能力。按照电力建设年度规划,改造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电网,加大容量,及时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扩容增量的问题。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电话、电视、电脑网络&三电合一&建设,实现通讯网络基本覆盖全区,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多样、互交、个性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搞好软硬件设施建设。到2010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每百人拥有电话20部。宽带网络向村级延伸,部分农户接通互联网,村村建起&农民信息之家&。  
  5、推进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畜牧和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优质面粉、玉米淀粉、啤酒大麦、酿造葡萄、加工型马铃薯等特色产业。
  &&草畜产业。重点抓好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带动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和瘦肉型猪,突出发展专业饲养小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畜禽饲养总量、产品总量和商品总量的快速增长。加快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全区专业饲养小区达到 300个,规模养殖大户达到2500个,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100万只、140万头、1000万只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8.5万吨,饲草面积达到40万亩(包括复种)。鼓励肉类分割、牛奶加工、熟肉食品项目的发展,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
  &&瓜菜产业。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积极发展以保护地为主的精细蔬菜,不断扩大以加工型为主的露地蔬菜生产规模,努力把凉州建成西北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做精做强30万亩精细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瓜类基地,从2006年起每年新建日光温室 6000亩。 到2010年,日光温室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型蔬菜,力争鲜菜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支持蔬菜汁、蔬菜食品、干菜等项目的发展,蔬菜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
  &&制种业。培育发展玉米、瓜菜、脱毒马铃薯等为主的40万亩制种繁种基地,其中玉米制种面积达到35万亩。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种子产、加、销能力达到20万吨。
  &&酿造业。(1)葡萄酿酒产业。扶强一批葡萄酿酒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建立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打响&中国葡萄酒故乡&的产业品牌。(2)啤酒麦芽产业。壮大现有啤酒麦芽龙头企业,逐步形成10万吨啤酒、27万吨麦芽的生产加工能力。(3)白酒酿造产业。继续发展白酒酿造龙头企业,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抓好营销,巩固扩大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4)酱醋酿造产业。扶强扶壮酱醋酿造龙头企业,重点抓好3万吨熏醋、1万吨保健醋生产线扩建项目,使全区熏醋产量达到4万吨。
  &&粮食加工业。(1)面粉加工产业。按照&提高质量,延长链条&的方针,巩固现有的基地和市场,加快培育和提升黄羊面粉加工基地,组建企业集团,打造产业品牌,发挥规模效益。发展面粉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方便面、蔬菜营养面等面粉的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2)玉米淀粉产业。发展壮大玉米淀粉龙头企业,努力做强、做优玉米淀粉产业,努力实现已建项目的达产达标。(3)饲料加工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使全区饲料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4)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壮大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 地6万亩,马铃薯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
  &&人参果产业。充分利用张义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人参果特色产业,采用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延长生产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人参果产业持续发展,至2009年,累计日光温室人参果棚达到5000座以上,生产量达到5500万公斤以上。
  &&秸秆加工业。鼓励小麦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使小麦秸秆加工纸浆能力达到3.5万吨,高档文化用纸能力达到5万吨;积极招商引进玉米秸秆加工龙头企业,探索和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及集中处理和保存的有效办法,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的联合,改善生产营销服务,健全产业化链条,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要多元化创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经济技术部门牵头领办,能人大户带头兴办,农民群众自愿联办,龙头企业创办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和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章立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规范组织管理。
  &&品牌建设。实施名品、精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推进战略,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整合资源,形成群体优势。鼓励同类企业向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靠拢,支持名牌企业通过收购、联营等方式,与同类企业合作,促进农业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集聚,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突破市场准入瓶颈。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标准化技术推广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地理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到2010年,对40%的农产品实行地理标识管理。
  6、突出特色,建设新村镇。新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凉州区的实际,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大体可分为城中村、城郊村、绿洲平原村、沿山村、山区村五种类型:城中村以城市化、市民化为重点;城郊村以城镇化、工业化为重点;绿洲平原村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沿山村以产业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是围绕构建玉米淀粉、啤酒及啤酒麦芽、马铃薯加工、调味品加工和果蔬加工等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工业企业带动型新村镇模式。
  食品加工业企业带动型。黄羊生态工业园区和武南生态工业园区农村以及凉古公路、金武公路经济带农村,重点围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建设工业企业带动型新村镇模式。
  休闲产业带动型。长城、清水等乡镇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围绕长城游乐园、野生动物园和沙漠公园,以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专业化为重点;山区村以生态化、特色化为重点,以呈现条块形态,形成聚集效应,取得实效。
  商贸流通带动型。金羊、和平、高坝镇地处近郊以及武南镇近郊,根据城镇规划和城市发展,将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要以&合作形式、租赁性质、独资管理&的新形式,发展三产商业、建立批发市场,以当地农村为中心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生态工业企业带动型。城东生态工业园区农村是以建设西北重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村镇建设。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养殖场、采摘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把乡村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现代农业带动型。西片、南片的乡镇地处冷凉灌区,突出发展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生态设施农业。养殖小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粪便污染;发展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养殖,规避市场风险。设施农业要规模化,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畜牧养殖和设施农业带动型是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劳务经济带动型。西片、南片的乡镇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工务农,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家乡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新村镇建设,使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当地的村庄建设相结合,以劳务经济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
  旅游产业带动型。张义镇地处凉州区西南部,在祁连山腹地,是石羊河流域重要支流黄羊河的源头地区。开发以生态避暑为主的,以开发天梯山石窟宗教景观、自然生态风光和民族民俗文化为重点,大力保护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和人参果产业品牌;加快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包装,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凸现农家乐园的接待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逐步改变村民的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力争形成&武-张-哈&旅游孤线。
&&& 新村镇建设要按照&六统一&的原则(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划拨土地、统一标准施工、统一配套设施),实现&五通五配套&(户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互连网;配套太阳能、太阳灶、沼气池、洗浴池、水冲式厕所),每年建成小康住宅1.3万户以上。新村镇以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为目标,加强村办公室、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所、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环境。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活动(清洁院落,清洁道路,清洁村庄;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根本上消除脏乱差现象,达到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卫生净化,形成住宅与产业结合,水、电、路、街、居同步配套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竞争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坚持&抓点示范,以点连线,以线扩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全区筛选50个群众积极性高,条件较成熟的自然村(农户不少于50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试点示范,再大面积推开。通过宣传教育,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按照&分配名额&&群众讨论&&村上申请&&审定资格&&组织答辩&&确定试点&的流程,把试点村名额分配到乡镇,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群众进行讨论,由各村提出申请,乡镇组织力量对提出申请的村进行民意测评,群众自愿参与率占到总户数75%以上,从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合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得分高低确定各乡镇的示范村,由乡镇上报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最终确定试点村。
&&& 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试点步伐。对确定的5个试点乡(镇)和50个试点村,规划设计由区城建局负责,规划费用由区政府给予60%的补贴,其余部分由乡(镇)承担;建设用地由区国土局优先安排,在办证时可减免土地占用税、印花税等;道路硬化由区交通局负责,所需资金区政府解决60%,农户自筹40%;卫生厕所的改建由区卫生局负责,所需经费60%由区政府筹措,40%由农户自筹解决;自来水入户,由区水利局负责,所需资金由区政府解决70%,农户自筹30%;绿化任务由区林业局做出规划设计、提供苗木,乡(镇)组织实施。电网改造工程,主干线路由区电力局负责,低压入户线路由农户自筹。住宅建设资金在农户自筹的基础上,乡(镇)政府为每户补助水泥2吨,区、乡两级政府协调解决农民生产建设信贷资金,并给予贴息;村委会办公室及文化室的建设,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文化局负责,所需经费50%由区政府补贴,30%由乡(镇)筹措,20%由村委会自筹;沼气配套,由区能源办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解决60%的资金,区政府配套40%的资金,配套资金用于改厨、改厕、改圈。
&&& 7、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重视培育新农民。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这不仅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需要,更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要。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利用现有的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农业和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邀请省内外农业方面的专家,针对全区急需的农业科学技术,集中培训,巡回讲座。&十一五&时期,每年培训农民达到20万人(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抓好区上确定的沙产业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把加强培训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把劳务输出和劳务移民结合起来,采取&订单&输转,技术输转,集团式输转等方式,不断拓宽输转领域,不断扩大输转范围,逐步使我区的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着力打造凉州劳务品牌,扩大凉州劳务的知名度,提高凉州劳务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每年选派技术精、业务强、肯吃苦,敬业精神强的科技人员充当特派员,通过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传、帮、带和示范、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 8、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到2010年,农村高中阶段学生入学比例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和扶贫助学工程,确保实现学生&人人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活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建制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加强以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的农村中小学设施设备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9、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乡镇建成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村村建成标准化卫生所,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达到85%,逐步达到90%以上,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根据全区合作医疗运行实际,适当降低合作医疗基金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标准。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二女结扎户、残疾病人等特困家庭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基本实现&人人看得起病&的目标。
&&& 10、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救助救济、优待抚恤、大病救助、&五保户&供养等优抚制度,发展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使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1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新风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农户倡文明,村组创和谐&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和谐凉州&、&平安乡镇&&和谐村&、&和谐农家&和&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好妯娌、好家长&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对当选者授奖牌、戴红花、上光荣榜。倡导&六进&农家(传统美德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欢乐祥和进农家、绿色环保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法制宣传进农家),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评活动,弘扬赡养父母、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树立关心集体、热爱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新风、反对陋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文明,反对愚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按照&乡有一个综合文化体育站,村有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室,户有一种以上文体爱好&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倡导新风尚,真正做到&居民搬迁新居、文明新风入户&两同步,抓好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及开发,大力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12、建立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堡垒工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揽,以&五好&乡镇、&五好&村创建为载体,深化拓展&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素质工程&,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服务工程&,积极鼓励村级&两委&班子和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按照&支部+协会+基地&和&能人+协会+农户&的模式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切实把农村各级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平安工程&,通过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法治进村入户&、&培养法律明白人&、&送法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逐步实现村级政治、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五、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步骤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和不断提升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以及农村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建设新农村,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把建设新农村放在凉州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发展壮大区(县)域经济中加快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业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必须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区新农村建设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十一五&期间,为启动示范阶段。
  按照&三点两带&战略的要求,选择基础较好的5个乡镇(金羊镇、高坝镇、清源镇、东河乡、长城乡)、50个行政村率先启动,从制定规划、发展生产入手,逐年推动,形成特色,&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六新&要求;其余行政村按照整体部署,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重点,集中抓好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新的物质基础。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要重点做好领导力量整合,资金、资源整合和工作机制整合;编制完善乡镇规划,今年内完成区、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布点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各部门的专项规划,五年内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宅基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免费向农户提供具有多种特色的房型设计图纸。抓好50个示范村的建设试点,积累经验,树立样板,探索适合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第二步:&十二五&期间,为全面推进阶段。
  到2015年,争取60%的行政村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社区面貌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作分三个层面推进:&十一五&时期示范的50个行政村巩固成果,继续提升;&十二五&时期60%的行政村全面建设,基本达标;其他行政村在各方面为&十三五& 时期的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步:&十三五&期间,为攻坚提升阶段。
  对边远山区和发展相对滞后的薄弱村、困难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攻坚,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基本达标的村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剩余行政村集中力量攻坚,从总体上改变全区农村的面貌,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推进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搞好建设。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使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农村文化阵地,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建设热情,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二)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区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划、财政、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规划,相关部门的协调、资金落实、检查验收、后续管理等,项目所在乡镇和行政村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村项目建设规划,并设立技术咨询小组、监督小组,从规划的编制审核、计划的监督执行、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资金的使用到项目竣工验收,做到了项目到村、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稳步增长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继续增加财政和社会支农的投入总量。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区级安排财政专项,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整合现有涉农资金存量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要集约投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危改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农民群众受益一个。坚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行以奖带补、先干后补、项目贴息等优惠政策,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力度,发挥农村社区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
  (四)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和职能,研究制定给予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种税费能减则减、能免全免,严格控制各类审批收费,确保国家、省、市的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到位。列入试点村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储备土地的增值收益金中,扣除应提取的农民养老保险金、水利建设基金和农业开发基金后,作为全区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税收留成部分,应转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五)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评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和组织推进的责任在区,实施督促的责任在乡镇,落实建设的责任在村组。根据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年度目标,健全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抓紧制定新农村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及专项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纳入全区重点目标任务督察落实考核体系,做到新农村建设项目化、各项工作指标化、层层分解责任化,加强监督检查和考评验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奖励先进。
  (六)广泛动员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的浓厚氛围。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帮建制度和区级部门、单位抓建示范点制度,落实帮建任务,形成充满活力的帮扶竞争机制,促进各行各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全区广泛开展&八进农村&活动(龙头企业进农村、先进文化进农村、科技服务进农村、基础设施进农村、信息网络进农村、现代管理进农村、社会保障进农村、三级干部进农村)。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每年确定并组织一些有影响、有特色、有效力的具体行动,扎扎实实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七)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营机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能满足于基地、市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形成和一体化经济的形式,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培育产业化三大主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培育产业化的龙头,重点要放在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上,要突出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将改善农民原料生产者的不利地位,有效地解决传统购销方式对农民的盘剥,提高农民的竞争能力,这是农村改革的深化,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积极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营销体系。农村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是农产品主要的市场通道,但亟待提档升级。对现有省、市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加强软硬件建设。推进城区农贸市场超市化,有重点的推广前伸后延的营销模式,向现代营销体系方向发展。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基本保障机制。要完善合同产销制度。实行合同产销制度可以减少生产上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它的实质是按预定销售额进行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要完善保护价格制度。保护价格是产销合同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了保护价格制度,签约农户利益才有保证,龙头企业所需原料才有来源,产业化正常营运也就有了基础。
  (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要统筹城乡产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城乡产业对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流通体系,构建城乡双向、顺畅的流通网络。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结合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三农&服务,重点抓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二要强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全区要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在加大区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组织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人员下乡服务,建立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三是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树立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正确导向,在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政策取向、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统筹安排城乡建设,构建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宏观管理、公共服务等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主动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部署。
  (九)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 全区乡镇、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各自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划和落实措施。按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细化&十一五&期间各年度和到2020年主要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目标及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向前推进。建立绩效督查机制,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链接导航:
&----中央部委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工业与信息化部
人力社保部
国土资源部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安全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国家宗教事物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医药管理局
外汇管理局
煤矿安监局
原子能机构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各省(区市)委政府网站----&
&----其它网站----&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主办:中共武威市委 &武威市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武威市委办公室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昌吉洗浴中心有特服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