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方式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

欢迎您访问江苏省海安县紫石中学网站,今天是
紫石中学电子备课笔记格式要求
发布日期: 点击数:2810
2. 16K2.8cm, 2cm
&&&&&&&&&&&&&&&&&&&&&&&&&&&&&&&&&&&&&&&&
&&&&&&&&&&&&&&&&&&&&&&&&&&&&&& 2009930
附件2: 备课笔记格式
&&&&&&&&&&&&&&&&&&&&&&&&&&&&&&&& 总第&&& 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题课时数: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整合训练案:
教学反思:
附件3: 样例
总第八课时
课标要求:
1. <SPAN style="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FONT-FAMILY: '&#718;&#805;','serif';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 style="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2. <SPAN style="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
3. <SPAN style="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 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 &&&&&&&&&&&&&&&&
本课题课时数:2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尘yuán(&&&& )&&&&&&&&& qióng(&&& )隆&&&&&&&& shè(&&& )足&&
xù(&& )语&&&&&&&&&&&&&& xī(&&& )利&&&&&&&&&&& 安tían(&&&& )&&
xíe(&&& )取&&&&&&&&&&& chóuchàng(&&&& )&&&&&& 沉dìan(&&& )&&&
bǐng(&&&& )弃&&&&&&&&&& 怪pǐ(&&& )&&&&&&&&&&& 白驹过xì(&&& )
2、解释词语:
莫名(&&&&&&&&&&&&&&& )&&&&&&&&&&&& 固执(&&&&&&&&&&&&& )
积攒(&&&&&&&&&&&&&&& )&&&&&&&&&&&& 映衬(&&&&&&&&&&&&& )
迷离(&&&&&&&&&&&&&&& )&&&&&&&&&&&& 安详(&&&&&&&&&&&&& )
凝重(&&&&&&&&&&&&&&& )&&&&&&&&&&&& 惆怅(&&&&&&&&&&&&& )&&&
3、辨词填空:
①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 &&&&   (升起 涌起 产生)在孩子心中。
②我紧闭着嘴,心头  &&&&&&&  (升起 涌起 产生)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③千言万语,有时只能 &&&&&&&   (沉淀 凝聚 积累)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④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 &&&&&   (沉淀 凝聚 积累)了下来。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
②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 )
③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
( &&&&&&&&&)
5、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 其中“樯橹灰飞烟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而
& 此诗写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争,后来形成了一个典故______________。
②“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渴求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其中“船客”指的是_________,“舵手与船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其中“不系之舟”指的是&&&&&&&&&&& __;“未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________;
“大海的波涛”指的是&&&&&&&&&&&&& 。
(导入新课)
导入:北大,中国的著名学府,也是每一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学们了解北大吗?同学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1985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教学过程)
二、良好习惯& 从今做起
检查课前预习:
1.怎样理解课题《十三岁的际遇》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字词认读:
白驹过隙(&&&&&& )&&& 蓦然(&&& )&& 积攒(&&&&&& )絮语(&&&& )& 安恬(&&&& )&&& 樯橹(&&&&&&&&& )&& 惆怅(&&&&&&&&&&&&&&&&&&&& )& 徜徉(&&&&&&&&&&&&&&&& )
摒弃(&&&&&&& ) 迸溅(&&&&&&& )& 穹隆(&&&&&&&& )& 弹指(&&&&& )撷取(&&&& ) 呜咽(&&& ) 犀利(&&& ) 骤然(&&&&&& )
三、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2. 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四、再读文本& 理解文章内容
  (一) 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这一变化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 (二)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让学生自渎6-11小节,填写下表,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情
对学校评价
&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
&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
&四个“开始”,三个“渴望”
对学校评价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
&“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
1. 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2. 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到犀利与机智,……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 3.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 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抒发了依恋北大而又最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因为北大不仅仅是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B.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终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与入学初“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相呼应。
五、深度启发& 激励向上
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你渴望什么呢?
课堂小结: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板书设计)
&&&&&&&&&&&&& &十三岁的际遇
&&&&&&&&&&& &&&&&&&&&&&&&&
&&&&&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整合训练案: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学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子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个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假如一生可以划分咸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1. 从选段中找出两组同义词语:_______与_______;&& _______与_______。
2. 请说说文中出现的破折号和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 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我”刚进北大,“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为什么说北大不再是“影像”、“建筑”、“梦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怎么理解“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仿造例句的格式和写法,写一个句子:
&& 例句: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
&&&&&&&& 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 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
&&&&&&&& 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曾在一个年迈的富人家做过钟点,恭恭敬敬地,每天除了搞卫生还有半个钟头的“陪读”任务。一天,我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弄反了,他大发雷霆,骂我是笨蛋……
②我忍着近10分钟的恶骂,之所以忍着,是因为我同情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等到他要我读一段故事给他听时,我想起了一个台湾朋友讲过的来自南太平洋的见闻――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如果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的精灵。
③刀棍、石头会打断我们的骨头;尖酸、粗鲁的言语,会刺伤我们的心。
④年迈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听完我的故事,不说话了。当我把咖啡送了面前,准备为他加块糖时,他第一次慈祥地抬起头,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
⑤由此,我想起另外一幕: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她问全班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说:“像!”
⑥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
⑦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
1. 解释文中的词语。
&& 土著(&&&&&&&&&&&&&&&& )&&&&&&&&&& 扼杀&&& (&&&&&&&&&&&&&&&& )
&& 怪僻(&&&&&&&&&&&&&&&& )&&&&&&&&&& 天真无邪(&&&&&&&&&&&&&&&& )
2. 第①段中“我”挨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刻画出“年迈的富人”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3. 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重在表达_________________之意。
4. 第④段写老人的性格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之所以产生这一变化,是因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老人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糖”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⑦段“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其中“舌头”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形象地告诉我们说话交流时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请写出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你从知识的积累中找出一句有关“说话”话题的名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CopyRight & 海安县紫石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9
制作维护:K12教育资源云
《十三岁的际遇》复习指导与测试1.doc(45.5KB)
类别 : 试卷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的】
1.反复朗读课文,细心体会和感受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
膀”的自由的精神。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中心思想,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形散神聚”的特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以及本文记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体
会作者的情感。
4.反复诵读和识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基础知识精讲】
弹指 莫名 尘缘 际遇 白驹过隙 浪漫 迸溅 穹隆 茫然若失 亭亭 沉淀
骤然 呜咽 蓦然 不胜凉意 积攒 小心翼翼 徜徉 安详 摒弃 犀利 迷离 涉足
絮语 委于我心 不系之舟 安恬 抚慰 撷取 怪僻 潇洒 谈笑风生 古朴 通幽曲
径 治学 纵然 凝重 惆怅 小立
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
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
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
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在十六岁
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周年写的。
1.理清结构,归纳段意
本文自然空行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1~3段写作者幼年时与北大的一段奇妙的尘缘。这三段中流露出作者稚气十足的自
信,她“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第4~5两段写进北大两年来自己年龄、感情的变化,由此想到“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
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第二部分(第 6~12段):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
第 6~9段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巨大影响。
第10~11段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12段总结概括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在北大两年,难以用“得失”二字来
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第三部分(第13~17段):写我是不系之舟。
第13~15段写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第16~17段写我是不系之舟。
2.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
作者紧扣“北大”这条主要线索,从渴望进北大到生活在北大,领悟到自己的成长离
不开北大的培育,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将离开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
渴望创造的精神。
“十三岁的际遇”这“际遇”指作者因自己少年时发表了许多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
大破格录取(“一段奇妙的尘缘”)。这“际遇”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
“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
4.重点问题点击
(1)第 4段尾句:“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 35号楼下,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如何理解这里的“茫然若失”?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成熟的季节”,见新生而似乎“茫然若失”,实质上是感到了
自己的成长与成熟。
(2)第 6段“‘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
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如何理解这句话?
因为 400多万册——近似天文数字的藏书,展示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想起青岛夏令营发
生的那件事,一位小女孩在田晓菲与领队老师面前因知识浅薄而抽泣,自己理解了小女孩
的心情,那是自己读过的书的数目跟 400多万册数字相比的结果。
(3)第16段引用的诗句与第13段有何不同?
第13段强调了“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意为成为我生命一部分的北大也不能使我停留。
第16段更着眼于“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也就是说
我没有什么优势和客观条件,我还是一只“不系之舟”。
(4)“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
勤的舵手与船工。”“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对“风景”“河”“船客”
“舵手与船工”“不系之舟”是怎样理解的?
文章以水上航行为喻,形象地描述和评价北大。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
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这里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
代背景;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船客,比喻学生;舵手与船工,比喻走出的导师和广
大的教师;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
“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终没有安于现状,
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与入学初“让北大为
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相呼应。
(5)如何理解“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这是作者入学之初的一句颇为雄壮的誓言。上下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对北大在学术界、
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正
是这颗雄心、这份壮志推动作者去创造。
5.欣赏写作特色
(1)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材料。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久远与独特的,可写的材料
十分丰富。作者略写了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详写了两年学习生活中的
感受。写进入北大两年中的情况。从读书与“读人”两方面入手。“读人”则从同学与老师两
方面来写。全文层次井然,构思精巧。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
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
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读者不仅沉醉于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而且会
进入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而画龙点睛的议论正如灿烂的珍珠使全文熠熠生辉。
(3)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
第三人称,比如第4段,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就突破了“我”活动的时
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一下子就挪到了两年前,把空间由“35号楼
下”移到了“冰冻的湖面上”。这样,现在的“我”与“她”——两年前的“我”,此时
的景与两年前的景交替出现,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
【例题精讲】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1~6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
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
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
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字的最小
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 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
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
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
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
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
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1.概括本节的内容。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
3.作者说这句誓言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
4.作者叙写1983年在青岛夏令营时发生的事,就记叙的顺序而言属于( )
5.作者叙写这段往事的用意是( )
A.这段在记忆中印象特别深。
B.借这段往事表现我成为北大学生的自豪感。
C.在“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产生后的自我安慰。
D.借此说明我站在北大图书馆面前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
解析:注意记叙的几种顺序,以及写作本文的主旨。
答案:1.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2.一是为自己能成为北大的学生而骄傲,二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学有所成。
3.400多万册的藏书显示了知识海洋的浩瀚。
4.A 5.D
【知识拓展】
她师范学校毕业,20岁刚过就做了教师。这天,有个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做小动
作,被叫到办公室谈话。她相信谈话的力量,她用了许多美好和有力的言辞,激动得脸蛋都
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打动了,盯看着她的面孔,她的小辫,她的嘴唇,沉醉了。忽然
学生跑过来,亲了她一下,然后,她和学生都惊呆了。
她还从来没有被爱过,没有被吻过呢。这天晚上,她大哭了一场。
这篇小小说不足 200字,但情节发展起伏跌宕,其情节有两个出乎意料:一是学生吻
老师出乎师生意料,一是老师大哭一场出乎读者意料。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白驹(  ) 掷下(  ) 迸溅(  ) 蓦然(  ) 怪僻(  )
积攒(  ) 撷取(  ) 摒弃(  ) 絮语(  ) 绅士(  )
校徽(  ) 安恬(  ) 惆怅( )( ) 徜徉( )( ) 沉
骤然(  ) 犀利(  )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3.辨字注音组词。(汉字形旁表意,可从偏旁理解区分字的意思)
4.下列各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重点词语的记忆不能望文生义)( )
A.骤然(突然,忽然)
莫名(无法用语言表达) 尘缘(与尘世的因缘)
B.弹指(形容时间极为短暂) 蓦然(不经心地,猛然) 徜徉(安详自在地步行)
C.摒弃(舍弃)
怪僻(古怪孤僻)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
D.呜咽(低声哭泣)
安恬(安然恬静而舒适) 治学(管理学生)
5.根据课文内容修改下列病句。
(1)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创造,渴望
(2)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对于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
(3)只有两岸风景变换,河上才始终有着拥抱未来的船客……
6.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视同仁
B.津津有味
C.不甚感激
D.耳目一新
7.下列各句标点正确的一句是( )
A.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B.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
C.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
D.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8.作者对“北大”对自己分别作了极为精彩的比喻,请从文中把这两个比喻找出来。
9.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际遇”一词能否改为“遭遇”?为什么?
10.“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作者重复呼唤“北大”,两
次说“太多”,有何表达作用?(体会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填空。(近义词的区别)
(1)纷扬的白雪里,
(依稀 仿佛)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
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2)我从未
(怀疑 疑问)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3)我不仅为北大感到
(自豪 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
豪 骄傲)。
(4)为的是
(不厌其烦 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空气。
12.填空。(涉及文体知识、表达方式及对课文的理解)
(1)本文选自
,是为纪念北大
周年而写的文章。
(2)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全文以
为纲,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3)本文以第
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第
人称,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
(4)“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樯橹灰飞烟灭”出自
》,原意是指曹操的水军被大火烧了个精光,它在本文中的意思
①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
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
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
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  
②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
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
呈现在我眼前,我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
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③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
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
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
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
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④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
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
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
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
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
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13.在第①段横线上填上三个表现我心情的形容词。
14.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填进的词语是( )
A.开始相信
开始疑问 开始思索 开始摒弃
B.开始思索
开始怀疑 开始摒弃 开始相信
C.开始思索
开始疑问 开始相信 开始摒弃
D.开始摒弃
开始思索 开始疑问 开始相信
15.解释加粗的词。(词语的语境义)
(1)读北大的书: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读北大的人: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写了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巨大影响,找出文中读书使“我”发生了变化
17.第③段,画线句与上下文的关系如何?(可从内容、结构上考虑)
18.第③段写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出北大的读书、争论、校园气氛有什么特点?
19.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  )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3)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  )
(4)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  (  )
20.以“想起了
”为题,写一篇怀念同学或老师的记叙文。
要求:①横线上可以直接填写人名,或人的称谓,也可以填写物,由物及人。
②要说真话,抒真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挖掘值得写的人和事,不要编造故事。
【同步达纲练习】
一、1.jū zhì bènɡ mò pì zǎn xié bìnɡ x
ù shēn huī tián ch óu chànɡ chánɡ yánɡ
diàn zhòu xī
5.(1)“渴望生活”与“渴望创造”对调。
(2)“对于”去掉。
(3)“只有”改为“不管”;“才”改为“却”。
6.C 7.D
8.①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 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
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
手与船工。②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
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9.不能,这“际遇”指作者因少年时发表了多首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
这“际遇”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
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
10.重复呼唤“北大”,抒发了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两次说“太多”,强调母校给
予自己的非常之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1.(1)依稀 (2)怀疑 (3)骄傲 自豪 (4)永不厌倦
12.(1)《精神的魅力》 田晓菲 90 (2)抒情 叙事 议论 (3)一 二
(4)北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在高兴和风趣的谈话中解决了疑难问题
二、13.沉静 愉悦 安详
15.(1)阅读。(2)含有观察、欣赏、研究的意味。
16.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
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17.承上启下。
18.专注——敏感——清新自由。
19.(1)比喻 (2)拟人 (3)排比 (4)引用
三、20.略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北京二十二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风吹拂的方式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