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三分拯救永中文字的是谁

昨晚,罗永浩在自己的微博称,“除了苹果和锤子,没有第三家智能设备厂商解决了中文字体丑陋的问题。你怎么看?
要想让屏幕上的中文字更好看,有几个方面:更精细的屏幕更先进的文字渲染技术和更科学的渲染策略更考究的中文字体选择第一点,目前的高端移动设备都能毫无压力,连最新的三星 Pentile 排列的 AMOLED 屏幕也做得不错了。第二点,苹果做的最好,Android 次之(4.4 版本已经很好了),Windows 较差。第三点,苹果的华文黑体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选择,Android 的 Droid Sans (Fallback) 在高像素密度的屏幕上效果不好,Windows Phone 的方正等线与 Metro UI 以及 Segeo 字体并不和谐,微软雅黑略显宽扁,很多人不喜欢。在 Android 的基础上做修改,最简单的就是换一套中文字体,最好再加上独立的粗体——这些都是很简单实现的修改。比如 MIUI 改用了方正兰亭黑(另外 MIUI 还带有一个定制的数字字体,用于时钟等显示,很具有识别性;小米的发布会幻灯片也使用兰亭黑系列字体。所以我觉得小米在字体方面做得不错),而 Flyme 则没有修改,这一点比较令人失望。另一个对 Android 的中文字体显示有贡献的是三星。TouchWiz 可以实现多种中文字体的共存和热切换,但是深谙国人使用习惯的三星把这种技术用于将界面字体在 Droid Sans、楷体、少女体之间切换之上了。之前的发布会中,罗永浩已经表示他将会购买华文黑体、信黑体等中文黑体中的一种用于 SOS 的中文字体。(我个人不喜欢华文黑体,信黑体似乎有一些字形不符合大陆的规范或习惯,建议锤子考虑冬青黑体。)iOS(以及 OS X)还有一点比较先进,就是支持不同风格的中文字体(宋、黑、仿、楷)并存,可以与相应的西文字体风格搭配,而 Android 目前还不支持这一特性。如果锤子真的想向苹果那样「解决中文字体丑陋的问题」,把这个解决了(并贡献给 AOSP?)吧。* * *这几天用了一个国产品牌艾诺的平板,是 10 英寸
的屏幕,艾诺自作聪明地把系统字体换成了微软雅黑,在这个 PPI 不高的屏幕上效果惨不忍睹,我换回 Droid Sans 之后好了很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补齐屏幕品质和字体渲染的短板,盲目地更换字体只会弄巧成拙。
中文字體醜陋的問題是中文字體設計界要解決的,不是智能設備廠商要解決的。智能設備廠商是字體的使用者,不是設計者。這一點極其重要,很多平面設計師都未能區分清楚:平面設計師是字體的使用者,不是設計者。前者主要關乎文字設計(typography,或稱「字體排印」),後者主要關乎字體設計(type design)。要說中文文字設計,蘋果並沒有做得多好。錘子還沒發佈,不知道。從一般性的常識來看,中文文字設計的水平不太能指望美國公司來解決——雖然,某種程度上說,蘋果在 iOS 1 到 iOS 6 把正統中文引號「」『』設爲簡體中文的默認引號,多少提高了它在中國大陸的使用頻率。[1]我認爲,中文字體設計和中文文字排印的問題首先和現代化有關,而不是「中國 / 中華傳統被丟掉了」的問題。過去幾十年裡中華傳統已經被丟掉了,但世界還在前進。如果你不能先高度現代化,那麼你能「找回」的傳統也必定是臉譜化的,是可以用一堆 hash tags 講清楚的。我不要死的傳統。而在我看來,現代化意味着這些事:每天洗頭(以免地鐵上的人要看你噁心的頭皮屑)、學會排隊、走到地鐵軋機之前就預先掏出地鐵卡。我認爲這些事情和中文字體設計的未來有直接的關係。規則、規範,都可以學。《日本語文書の組版方法》(JIS X 4051),《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大家都可以買,或者可以在網上看,但現代化不足纔是深入腠理的問題。---1. 《》《》
知乎其实应该叫命题作文或者大众点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乐乐题库
& 欧洲的宗教改革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习题详情
21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主要考察你对“欧洲的宗教改革”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相似的题目: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马丁·路德(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6分)材料二&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2)与材料一相比,加尔文与马丁·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基督教产生于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 ②巴尔干半岛& ③小亚细亚& ④巴勒斯坦①②②③①④③④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九十五条论纲》“先定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相似的习题。永远得救的保证--有疑问的经文
永远得救的保证--有疑问的经文
信徒有否永远得救的保证?神学家对此问题,自来有两种相反的答案,即「有」与「没有」。这二者不能并立,或有或没有,必然一是一非。信徒如果没有永远得救的保证,他决无法安息。然而他既有永远得救的保证,他就十分稳妥。
永远得救的保证与得救的把握(第八章)有不同之处。永远得救的保证,是圣经的真理,是神所启示一件永远可靠的事实,不论人相信与否,这是永不更改的真理。得救的把握,是信徒个人对得救的确信心。
数百年来,神学家对于永远得救的保证,有不同的意见,以致教会也随之而分为两派,此两派对这问题的信仰,正相对立。然而这并非宗派的教条,乃是个人信心的问题。信徒由勤读圣经,而多明白神的启示,又由圣灵的教导,而有永远得救的保证。所以加尔文派的人,虽有永远得救的保证,然而难以保守他永不受人的错误思想所影响。另一方面,亚米纽斯派的人,虽没有永远得救的保证,然而他也难以避免至终不安息于神的启示和应许。
本问题的惟一解决是:基督十字架的死,既能叫我们在神面前称义,k能否叫我们在神面前永远称义呢?这答案包括一切神所启示关于十字架及基督宝血大能。本书首数章已详论之。凡明白这问题的答案者,就必有安稳自在的心灵,而且能以专心事奉神,因为凡怕自己不得保守而可能至终沉沦者,就难以好好服事神。
神学家对永远得救的保证这问题的看法分为两派:有一派根据人的智力、理论、经验,而研究这重要真理,正如圣经所说他们「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三:16又有一派只根据神的启示,以信心接受神的言语,认清救恩的奥秘,是人的智力测不透的。原来救恩是出于神,其丰富奥秘,正与k的神性相等,决非堕落的人类所可想象的。一个人无法得救,直到他肯放下自己一切的智力、理论,而用单纯的信心,接受神言语上启示的救恩。本章的目的,是要帮助凡对此问题有疑问的信徒,叫他们用信心来荣耀我们守约的神。我们完全根据圣经而讨论永远得救的保证,神的应许,对于相信的人是永远可靠的。
有人在圣经中找出一些似乎叫人对于永远得救发生疑问的经文,本章先将这一类经文举出研究之,然后再于下一章举出那些对于永远得救极明显的经文。
这一类所谓叫人有疑问的经文共有二十五段,我们不难看出一切疑问都是出于误解。误解便叫这些经文与圣经的重要真理似乎有冲突。原来一切误解,不难由仔细研究上下文而改正之。有的经文,因着各种不同的翻译,和批注,叫它更显难解,然而若只根据少数难解的经文,而推翻永远得救真理,那是莫大的错误。凡可靠的批注家,他们对这些难解经文的翻译和注释,都与圣经的全部真理和合。神的言语是不可互混的,圣经的真理是一贯的,是要我们明白其正意,决不可将「假使」二字而互混圣经中明显的真理。
兹将一切所谓有疑问的经文,分类列下。为了节省篇幅,所以只在每一类中,举其一二讨论之,其余就不难于明白了。
太二十四:13(可十三:13;太十:22)「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本节经文,见于橄榄山谈话中,是向以色列人说的,因为只有以色列人是「被万民恨恶」(9节)。其上下文论到「灾难的起头」(8节)又「大灾难」(21节),这是在教会被提(帖前五:9,四:18)之后的大灾难时期,与本时代的圣徒无关。这句安慰和应许的话,是为大灾难时期中的选民,叫他们忍耐到底。
结三十三:7-8是律法时代的事实,而不是恩典时代的事实。
太二十:6-16(太二十五:30,十八:23-35)论到神葡萄园里的仆人,就是以色列人,这与本时代撒种于田(指世界)不同。在律法时代,你须要饶恕人始能得饶恕。(太六:14-15)惟在恩典时代,罪得赦免是神的恩典。信徒得赦罪之后,就被神的爱所激励,而饶恕别人(弗四:32)。我们又须记得神葡萄园里的仆人,不一定都是得救的人。
提前四:1-2「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这里不是提到信的人,却是提到离弃真道不信的人。真道是指着犹大书三节所说:「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后书、彼得后书、约翰二书三书、及犹大诸书信,多论到「末世」,即教会被提之前。所有使徒书信,不提到大灾难时期,教会被提后之日子。大灾难时期,是关系以色列人,及外邦国度。使徒书信中,有很多警戒教会,预防离教背道,及假师傅的教训,就是末世显著的现象。那离弃真道的假师傅,是不得救的人,神必定要审判他。我们研究以上所提诸书信时,必须明白这一点,特别注意提后三:1-5,四:3-4;彼后二:1-22,三:3-4;约:9-11;犹:4-19。犹大论到这些假师傅,是「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
路加十一:24-26「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主耶稣用此比喻,形容道德改革全然无效。基督徒的情形,绝对不像本比喻所描写的,因为凡得救的人,就有圣灵住在他里面。
约壹三:10「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请注意约六:28-29神所定的原则);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忍耐以至于得救,与得救后的恒心,大有分别。圣经常提到后者「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八:31种子撒在田里,只有一小部份结出麦子(天国的子民),其余的发芽后,就衰残枯干,或被拔掉。本时代极多挂名的基督徒,惟有真的麦子,才有儿女的性格。凡从神生,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叫他的行为见证自己有新生命。这是必然的事。神的儿女,尚在肉身中活着,肉体常与圣灵争战,新生命既不能犯罪,旧生命非犯罪不可。得救的人,并非完全无过错,但是他有新心愿与力量,以证明他已有了新生命。圣灵的能力,能以叫新生命的行为,得胜过旧生命的欲望。圣经说明一个得救的人,必有新生命的见证。
彼后一:10「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信徒所蒙的恩召拣选,是出于神(罗八:29),彼得在此劝圣徒要证明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就是活出他在六至八节所述的美德。罗马八:11-18论到神的儿女,要与基督同受苦。又罗八:13,「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向死的道路行。)可是第九节说明他们不是属肉体,「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八:九)这本救恩的书信罗马书第八章,最彻底的述说永远得救的保证。
约十五:6「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若以本节是指挂名的基督徒,就不致难解了,因为其主题是「人」并非「枝子」,与第二节不同。所以「不常住在我里面」,是指着有名无实的基督徒被厌弃,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来扔在火里烧了。与雅各二:14-26同样的论到基督徒的信心行为,是新生命的表示。人只看外面,惟有神鉴察内心,k也认识谁是属k的,约翰壹书多讲论基督徒的生活与行为。又林十五:1-2;来三:6,14
甲、警戒基督徒的话:罗马十四:15「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林前八:11-12节说明这罪的影响「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凡叫弟兄软弱的良心受伤的事,非同小可。然而真有重生得救的人「必不灭亡,」也「永不死。」(约十:28,十一:26)
乙、警戒挂名的基督徒:太二十五:1-13十童女的比喻,其中五个没有预备油,就是缺少神的生命。虽然他们外表与基督徒无异,然而他们的结局,是听见主说:「我不认识你们。」可见他们是未曾得救的人,因为神决不能不认识属k的人。
丙、警戒犹太人的话:来十:26「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犹太人古时以献祭赎罪的事,已被废去,所以不再靠着献祭以赎罪,他们若不肯接受基督的死作他们的赎罪祭,就必战惧等候审判的日子。
来六:4-9「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又九节「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本段说到不少属灵的事,然而仍不足以描写有新生命的人,因为凡得救的人,是神的儿女,是光明的,是天国的子民,是有圣灵的印记,是借着神的话而重生,并且靠着神的大能,而成为新造的人。本段是向着犹太人说的,是关于他们当如何脱离旧礼教,而进入基督的救恩。所以警戒他们要谨慎,免得他们以礼教代替在基督里的一切真理。本段不是向着基督徒而说,从第九节看来是很明显的,因为第九节是总结七和八两节用的比喻。
丁、警戒外邦人的话:罗十一:21「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这是向外邦人说的,是将以色列人与外邦人比较一下,以显明神在那一时代如何对待以色列人,又在另一时代如何对待外邦人,这话不是向基督徒说的。
戌、普通警戒的话:
1。启二十二:19「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这是极普通的警戒。林前十:13又约十:29可以保证神的儿女,决不犯此罪,也不致如此受审判。
2。林前三:17「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又是一个普通的警戒,神绝对不会如此待k的儿女。约十七:11
甲、失去奖赏但不能不得救
&&& 林前九: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不得蒙神喜悦)。」上文专论奖赏,而无关于得救问题。「弃绝」原文是Adokimos。这字在英文新约圣经里,有三个译法:1。弃绝(一次)2。拒绝(一次)3。废弃(六次)。其中三次附注「失去价值。」原文这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义:1。经不起试验;2。拒绝;3。丢弃;4。失去价值。字典常将比较严厉的意义列后。所以第一个意义,常适用于圣经多处经文。
由下列的四个理由,我们可以看出本段经文须采用该字不严厉的意义:
&&& 1. 该字正面Dokimos,新约共有六次,每次都译为「悦纳」或「经过试验」。「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罗十四:18) 「又问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亚比利安。」(罗十六:10)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林前十一:19)「因为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林后十:18)「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一:12如果Dokimos每次都译为「喜悦」或「经过试验」,指着奖赏而言,可见该字的反面Adokimos须译为「不得喜悦」或「经不起试验」。
&&& 2. 如果采用Adokimos最严厉的意义,而解释本经文的弃绝,为永远被弃绝,那就与本段上下文,太不相符。本经文论到忠心仆人得奖赏。开首语为:「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甚么呢?」林后九:18保罗惧怕自己若不忠心于神所托讨的工作,就必失去赏赐,而且不得神喜悦。这里不是得救的问题,因为圣经从来未曾一次将Dokimos与救恩相连而说。
&&& 3. 本段如果探用Adokimos最严厉的意义,那就与神所应许一切对救恩的目的及大能有冲突。
&&& 4. 孔氏(Conybeare and Howson)将本节经文译为「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呼召别人来一同赛跑,自己反失去赏赐。」(保罗生平第十二章)
林前三:15「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本节上下文又是论到赏赐,神的救恩工作是永远的,神的儿女必然得救,惟有他们的工作,可能被火烧净。
西一:21-23「但如今他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z原文作离开{福音的盼望。这福音就是你们所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原文作凡受造的),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以上是神的救恩工作,惟有以下一节是论到信徒的行为)「只要你们在所信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失去福音的盼望,这福音就是你们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
乙、信徒可能因犯罪而失去与神的交通。
「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约壹一:6本节是论到因罪而失去与神的交通,并非失去灵魂得救。一个基督徒犯了罪的救药,并非重生和因信称义,却是「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这是信徒恢复与神交通的途径,决不可误认为永远得救的根据。
凡未重生的人,是因信得救,并非因认罪得救。所以浪子(代表犹太人中的税吏及罪人,他们原来是神的的子民)回到父家,是借着认罪,而不是借着重生。他是失丧而又得的,所以与那堕落而得救者不同。他虽远离父亲,但他仍是儿子。当他回到父家向父亲认罪时,他仍然站在儿子的地位。「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十五:18-19照样,失羊和失钱两个比喻,阐明同样的真理。本时代蒙恩得救的人,都在恩典之下,可以借着认罪而恢复与父神的交通。(约壹一:9)大卫犯罪之后,他并不求他得着救恩,却求叫他仍得救恩之乐,因为他深深痛悔认罪。
丙、基督徒可能受责打:
&&& 林前十一:29-32「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原文作睡)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这段论到信徒带着罪而守圣餐。原来守圣餐是信徒与基督合一的表示,如果信徒有未认的罪,就是与基督断绝了交通,他不可前往守圣餐。本段又说明神对待犯罪儿女的办法,k要他们分辨自己,就是承认自己的罪,如果他们不肯分辨自己,就要受神审判,然而神只是责打,却不叫他们与世人一同定罪。凭本段经文所启示的,神责打不肯顺服的儿女,是借着软弱、疾病、或死亡。
约十五:2「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本节很明显的指着枝子,与第六节不同。「剪去」二字译自希腊原文Airei,即取去之意。所以这里可能指着林前十一:30节最后的一种责打,此种枝子就被神取去。(参阅提前五:12「他们被定罪」是指着神儿女被责打)。
加五:1-4「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从恩典中堕落」这句由本段看来,并非因着犯罪,却是因为失去在基督里的自由,就是回头到被律法捆绑的地步,而忘记基督的死,已叫我们脱离律法了。信徒如果要靠律法称义,就全然失去在基督恩典里的自由,这无异于失去了无价之宝。神从来不收回或取消救恩之任何部份,许多信徒可能未曾明白而享受在基督的自由,然而本段是指着那些已经明白又回到被律法捆绑的信徒。
从以上一切经文看来,如果一一按圣经一贯真理分解,就找不出有一节论到得救的人可能再灭亡。圣经中也绝无此例证,而且所有事实及比喻,没有一样能以证明得救之人可能再沉沦。并且假使得救的人能再失丧,圣经中绝无任何应许或办法,可以叫他再得救。圣经从来没有示信徒须要第二次重生或得救。
关于永远得救,曾有五个疑问,须要在此加以解答:
甲、如果信徒失去了信心要怎么办呢?
信,不是自己的功劳。我们的信,并不成就救恩,只是借着信而接受神成就的救恩而已。信,是接受救恩的惟一办法。得救是一件事实,并非一种态度,当你信而接受救恩的时候,你就是得救的人了。
乙、一个信徒离世如有未承认的罪要怎么办呢?
任何信徒,谅必有一些忘记了或未承认的罪。总而言之,认罪是向神承认自己的软弱和失败,如果需要无罪的人才能见神的面,那么,就没有人能以见神。恐怕很少信徒在未离世之前,将罪都承认清楚。凡有这疑问的人,是因为未能领会基督所已完成全备的救恩,基督的死,叫罪无法令我们与神隔绝。
丙、永远得救的保证岂非叫信徒可以自由犯罪么?
按圣经的真理,及经验方面,永远得救的真理,不会叫信徒放纵而自由犯罪。得以知道在基督里永远的地位,要给信徒莫大的激励,以活出圣洁的生活。圣经以此为神给信徒的最大鼓励:「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罗六:1)对于这问题,未得救的人要回答说:「是」。因为那是堕落人类的呼声。然而凡得救的人,必回答说:「断乎不可」。凡以为永远得救的真理,能叫信徒自由犯罪者,必是忽略了在基督里的永远地位能叫信徒活出圣洁的生活,且忽略了生命的性情与趋向,又忽略了神在信徒身上的大能。「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3)。又忽略了神一切所启示关于k对于k儿女的永远计划。
从经验方面而说,没有人在重生得救之后,生活比未得救前卑劣,并且很少得救的人,敢因神的恩典而自由犯罪。如果一个人只有外表的认罪悔改,他可能蹈入比以前更坏的地步。(路十一:24-26)另一方面,如果叫人负责自守在基督里的地位,必要叫人灰心丧志,无法活出新生命的生活,并且叫人容易将所立的标准降低了。圣洁派的名,并非自称的,别人以此称他们,因为他们极端虔诚和谨慎行为。每一个圣洁派的人,相信永远得救的真理,他们可与一班最虔诚的圣徒同列,因为他们的生活极遵照神的话所启示的。
丁、信徒可否拣选与基督脱离关系呢?
有人以为人类的意志,是大有权力的。这是极不合乎圣经的真理。人类的意志,未尝是独立的,它不是在撒但管理之下,(弗二:2)就是在神的灵管理之下。(腓二:13)神要自己负责保守一切属k的人脱离撒但之手。
「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提后四:18)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
「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一:5)
凡曾经历神无穷恩惠的救恩,而自愿沉沦的人,必是神经失常的一个现象。如果神的儿女中,有不幸因神经失常而自愿脱离救恩者,我十分相信神必然保守他,叫他在那神经失常的黑暗里,蒙神的大能大力所保守。因此,他可以在永世里,不住的感谢父神的救恩。
戊、何以许多信徒竟然失败了?
没有人可以论断别人;然而失败的信徒,可能因为他们是挂名的,而不真是得救的人。「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壹二:19)或因他们是已得救而未在真道上受栽培,或因忽略了教导以致他们昏迷,如同「在黑暗里行」。约壹一:6
认罪悔改是一种行为。一个人可能多次认罪悔改,连已信的人,也可能如此。(路二十二:32)重生是一种特别的经验,是只有一次的,不可能重复。有人只在奋兴会中听见认罪悔改的劝言,因而加入教会,却没有重生的经验。这种人不能得神的能力保守,惟有那因信接受主耶稣的替死,而来到神面前的,能以安息在神借着k儿子所启示的救恩之大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中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