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dll钢结构设计结果平面输出中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midas在复杂临时结构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midas在复杂临时结构中的应用
m​i​d​a​s​在​复​杂​临​时​结​构​中​的​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1、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答:板的面内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面外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外抗弯刚度的。假设N为面内厚度,W为面外厚度,程序计算自重时一般取用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自重。
2、问:梁、柱、墙配筋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答:目前版本程序提供的计算书是根据实际配筋的验算结果,而非是求构件所需配筋面积的过程。
  一、梁的配筋设计
&&&&&&&&&&根据《混规》的方法,取用内力包络值进行配筋计算。当计算结果显示超筋时,可以调大钢筋直径,再进行配筋设计。程序内定配筋只提供两排钢筋,多排时可通过加大每一排的钢筋数量再进行验算。
&&&&&&二、柱的配筋设计
&&&&&&&&&&程序是按《混规》附录F的双偏压方法计算配筋的,具体过程是根据用户定义的柱截面尺寸,程序按构造要求先定好钢筋根数,再根据定义的钢筋直径按顺序对各组组合内力进行承载力计算,当截面承载力不满足时,再选用下一个钢筋直径进行计算,直至截面承载力满足所有组合内力的要求。因为双偏压设计是一个多解的过程,所以程序必须按上述操作才能输出一个合理的配筋结果。另外程序也提供验算的功能,可在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参数&编辑验算用柱截面数据里先定义好钢筋布置,再通过 设计&钢筋混凝土截面验算&柱截面验算进行验算。
&&&&&&三、剪力墙的配筋设计
&&&&&&&&&&目前版本剪力墙的配筋设计没有考虑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剪力墙是按直线段墙来做配筋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见《混规》中有关规定。
&&&&&&&&&&另外Gen691版本暂时屏蔽了对剪力墙沿层高方向划分的功能,对于想进行细分的剪力墙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如下图所示,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首先使用模型&单元&分割
将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在模型&建筑物数据&生成层数据中生成层,然后将3、4、5层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一层的墙单元定义为一个墙号;进行设计,该层墙体的配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面的墙号2的配筋。此时墙号2的内力值即是中间层墙的内力值,唯一不同的是墙号2的墙高较中间层的层高小,因为按照规范中进行剪力墙配筋设计时,墙高只是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η,一般情况下对于剪力墙η值为1,所以墙高对墙配筋设计的影响不大。
&&&&&&&&&这种情况下如果查看层结果输出,可以在后处理的时候,利用定义塔块的功能,输出所要层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如下: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层&定义多塔,如上图将1F、2F、6F、屋顶定义成一个塔块就可以了。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baisi.net/attachments/forumid_388/74fb789jwFE0SaK10Jl.jpg" BORDER="0"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3、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
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参数,可先选择一个规范,再选择C30,然后将规范改为“无”,就可以对C30混凝土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不用用户自己输入材料的每一个特性值参数了。
4、问:在弧形轴线上的生成的矩形柱,其方向按整体坐标系布置,如何将其改为按圆心方向布置(单元坐标轴z轴的方向指向圆心)?
答:使用修改单元参数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模型》单元》修改单元参数,“参数类型”选“单元坐标轴方向”,“形式”选择“参考点”,选择圆弧的圆心,点击“适用”键即可。
5、问:建楼板时,对板单元进行了分割,怎样才能快速分割和板相连的梁单元?
&&&答:针对程序没有提供自动分割相邻梁单元的功能,分割了板单元后,选择所有板边缘的节点,利用菜单模型》节点》投影的功能,“投影类型”选择“将节点投影在平面上”,将节点投影到梁所在的平面,注意要勾选菜单的“分割交叉杆系单元”选项,这样就可以快速分割相邻的梁单元了。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6、问:模型分析发生奇异时,如何快速查找模型问题?&
 答: 注意检查下面几项内容:
 一、有重复节点、单元,未分割单元的节点(自由节点),可通过“收缩单元”功能来查看;或者用显示单元号和节点号,看是否有重复的单元号和节点号。
&&&&&二、如果两个索单元交叉分割形成了节点,此节点又不在梁单元或其它单元上时,此时的结构为几何可变体,容易产生奇异。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合并单元”的功能,将交叉位置断开的单元合并成一个单元。
7、问:选择由程序自动计算钢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答: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程序自动计算方法采用的是《钢结构设计规范》GB中的附录D的方法。
  二、注意当计算长度系数Ky、Kz等于10的时候,此时的计算长度系数可能有错。
&&&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
  A.构件的线刚度与同它相连构件的线刚度比太大。
  B.此构件两端可能存在无约束连接,如与其连接的构件中有铰接或桁架单元等情况。
这时可以利用人为指定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功能,具体操作如下:设计&一般设计参数&计算长度系数。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8、问:在MIDAS/Gen中建立模型时,如何考虑楼板刚性及弹性问题?
刚性楼板是在 模型&建筑物数据&层 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考虑”即可,程序默认为“考虑”,即所有楼层都按刚性板考虑;如果想解除某一层楼板的刚性,可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不考虑”,此时该层楼板按弹性板来考虑,需要设计者在该楼层建立楼板(用板单元建立)即可。
9、问:在建立层数据时如何使中间层节点不形成层数据?
答:程序一般默认将根据竖向节点的坐标生成各层及名称,你可以将不真实的层(层间节点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然后再形成层数据即可。
10、问:在定义层数据时,输入的地面标高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控制数据中输入相应的地面标高时,程序自动计算风荷载时,程序将自动判别地面标高以下的楼层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注意此功能不是用来定义地下室的。
11、问:定义刚性楼板后,显示的楼面刚心在原点处是什么原因?
答:原因是没有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
12、问:不用修改模型,如何用自己定义的截面进行钢构件验算?
答:可以利用设计截面的功能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设计&设计截面,在弹出的编辑截面菜单里选择需要编辑的截面,直接对截面进行编辑即可。然后再重新进行钢构件截面验算。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13、问:PKPM中刚性板及弹性楼板在MIDAS/Gen中如何实现?
答 :一、PKPM中的“刚性楼板”即楼板面内无限刚,面外刚度为零。
&&&&&&&&&&&&MIDAS/Gen中只需在定义层数据时选择考虑刚性板即可。
  二、PKPM中的“弹性板6”即采用壳元真实计算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
&&&&&&&&&&&&MIDAS/Gen中用板单元建立楼板,在定义板厚时真实输入板的面内和面外厚度。注意在定义层数据时应该选择不考虑刚性板。
  三、PKPM中的“弹性板3”即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楼板平面外刚度是真实的。
MIDAS/Gen中用板单元建立楼板,在定义板厚时,输入平面内厚度为0,平面外厚度为楼板真实厚度。注意在定义层数据的时候,应该选择考虑刚性板。
  四、PKPM中的“弹性膜”即程序真实的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
MIDAS/Gen中用板单元建立楼板,在定义板厚时,输入板平面内厚度为实际厚度,平面外厚度为0,定义层数据时选择不考虑刚性板。
14、问:当结构中用板单元或实体单元模拟转换梁的时候,如何查看转换梁的设计弯矩?
答:可利用程序中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的功能,具体操作如下:结果&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选择一些板单元的边缘(或一些实体单元的平面),将这些边缘上的节点(或实体单元平面上的节点)的各内力相加,然后将相加的内力输出,输出位置为选择的板单元边缘的中心(或选择的实体单元平面的中心)。当做细部精密分析时,有时会将梁单元模拟成板单元或实体单元(或将板单元模拟成实体单元),此时可用该功能,计算出设计时所需的构件内力,即重新计算出按梁单元(或板单元)设计时所需的内力。
详细的操作方法可参见程序在线帮助。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15、问:MIDAS/Gen中包括那些稳定分析?
答:稳定分析分为局部稳定分析和整体稳定分析;
  一、局部稳定分析:利用程序的钢构件截面验算的功能,按照规范的方法验算构件的宽厚比等。
&&&&二、整体稳定分析
   A.线弹性屈曲分析:利用屈曲分析控制功能实现,具体操作如下:先定义所需模态数量;然后输入屈曲分析时的荷载工况(组合)和组合系数,添加时注意所选荷载工况的荷载类型选择是可变还是不变。可变即临界荷载系数乘以该项荷载,不变即临界荷载系数不乘以该项荷载,最终临界荷载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出:临界荷载值=不变荷载+临界荷载系数*可变荷载
注意:目前MIDAS软件中的屈曲分析是线性屈曲分析,可进行屈曲分析的单元有梁单元、桁架单元、板单元。
   B.几何非线性分析:对于有索单元等非线性单元的结构,需要考虑大位移的影响,可以利用几何非线性分析功能做整体失稳分析,最后可以得出几何非线性分析的阶段步骤荷载-位移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得到整体失稳时的荷载系数。
  注意:几何非线性分析中使用的单元有桁架、梁、板单元,若同其它单元混合使用时,只能考虑其刚度效应,不能考虑其几何非线性效应。
16、问:Pushover分析后如何找到性能控制点?
答:首先点击
设计&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静力弹塑性(Pushover)曲线弹出如下窗口
&&&&&&点击定义设计谱,并根据设计地震分组、地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震影响等条件选择需求谱,(注意:地震影响要选择罕遇地震),此时图形区的绿色线与蓝色线的交点就是性能控制点。
&&&&&&除在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控制中定义的步骤外,用户也可以指定性能控制点为一个子步骤,查看附加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如下:先记下在性能控制点处的最大的基底剪力及处于塑性状态下结构的最大位移,如图方框内的数据;点击添加层间位移输出的Pushover步骤,将记录的最大基底剪力或最大位移值输入;点击计算参照的步骤和距离比,程序会自动计算出性能控制点的位置,最后添加即可。
  另外最新的Gen691版本增加了自动生成性能控制点荷载步的功能,如上图所示,只要能力谱与需求谱相交时,只要点击下部的“重画“按钮就可以自动生成性能点的步骤及层间位移信息,在“添加层间位移输出的Pushover步骤”里可以看到性能控制点的结果。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baisi.net/attachments/forumid_388/e0677071fde27429dc1NTG6wgIXKGvi.jpg" BORDER="0"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17、问:屈曲分析模型如下面图1、图2所示,图2相当于在节点上既有轴力又有弯矩作用,但是程序分析的结果为什么没有差别?
答:程序中屈曲分析采用的结构静力平衡方程是:[K]{U}+[KG]{U}={P}(见用户手册02),其中[KG]是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仅与构件的轴力有关,与弯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模型2中虽然加了弯矩,但与模型1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弯矩的大小对屈曲结果没有影响。如果想要考虑弯矩的影响,需要做几何非线性分析,结果中可以体现出弯矩的影响。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baisi.net/attachments/forumid_388/c0b676765fec9bbe3cBuSuCQ2OZV7X.jpg" BORDER="0"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助理工程师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img ALT="Rank: 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baisi.net/images/default/star_level1.gif"
TITLE="MIDAS/Gen常见问题汇编(一)&转自百思论坛" />
18、问:P-Delta分析结果是否只真对做P-Delta分析的荷载工况起作用,对其它荷载工况没有影响?
答:用某种荷载工况做完P-Delta分析后,所形成的几何刚度将影响其它荷载工况的分析结果,即对其它荷载工况的内力、位移结果都有影响。
19、问:为什么无法合并单元及指定构件?
答: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A.单元截面尺寸不同。
  B.单元的β角不同。
  C.单元的坐标轴方向不同。
  D.单元的材料不同。
20、问:设计时取用的内力为何与结果显示的内力不一样?
答:设计时取用的内力是考虑了抗震调整系数的,如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梁端剪力及柱端弯矩都有不同的放大系数。而结果下的内力是没有考虑抗震调整系数的。特别是柱配筋设计时,取用的弯矩是轴力与偏心距的乘积,柱端弯矩只是用来计算初始偏心距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
M&#8203;I&#8203;D&#8203;A&#8203;S&#8203;做&#8203;桥&#8203;梁&#8203;常&#8203;见&#8203;问&#8203;题&#8203;解&#8203;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MIDAS中SPC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2.00
&&&#165;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MIDAS中SPC的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idas civi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