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月前练的OG,适合练听力的美剧17、8分,阅读一般20分,好的时候23分,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十来分。但是

葛底斯堡演讲和独立宣言,适合全篇背诵,大声朗读,文笔优美传世&br&&br&莎士比亚的也不错,不过不是散文了
葛底斯堡演讲和独立宣言,适合全篇背诵,大声朗读,文笔优美传世莎士比亚的也不错,不过不是散文了
&b&详细解答一下。先说应试阅读,再说普通阅读。&/b&&br&&br&&br&一、前言&br&&br&&b&我们平时说的学英语其实规范意义上来说是学Standard English。Standard English就是符合语法正确文法合乎约定俗成规矩的英语, 是在正式场合学术环境和主流媒体都必须用的英语。&/b&&br&&br&&b&如果说单词是Standard English 的血肉,那么语法就是它的骨架。脱离了语法这个骨架,我们的英语就是站不起来的一滩泥。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语法比较薄弱的话,一定要去复习和再学习语法。&/b&建议你买一本大学阶段适用的语法书甚至可以是英专的语法书。从头开始看。当我们从最源头理解了英语是怎样架构的,具体的语法规定就变得非常好理解,很多细节上的小疑问也就会迎刃而解。这项工作踏实下来做并不需要很久。&br&&br&&br&&br&二、考试阅读&br&&br&&b&针对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的考试英语,在巩固和再理解语法的同时,还需要一些固定的阅读练习。我的建议是每次阅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笔头跟上。主要信息一边读一边划出来,这样久而久之会帮助你适应英语的逻辑最后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我拿一篇的开头部分题标注一下,给大家举个栗子。&/b&&br&&img src=&/d8c67b846bf7a3c746e21a_b.pn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d8c67b846bf7a3c746e21a_r.png&&&br&&br&笔头标准的主旨是找到主要观点,划清楚层次,怎样去标注随意,自己看得明白就好。比如上文第一段说法国的时尚界再也无权定义美了,跟了两个具体解释。第二时段说背后的动机,说了两点,然后总结了一句。第三段说了这样的禁令给女性还有男性传递的信息,说了两点。&b&这样子去阅读一开始的阅读速度会变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会快速起来,因为标准英文学术类文章(也就是考研文章,说明文议论文为主)总体结构和单段结构都要遵循一个三明治结构。&/b&&b&1. 关于三明治结构:&/b&&br&&br&&b&标准英文学术类文章(也就是考研文章,说明文议论文为主)总体结构和单段结构都要遵循一个三明治结构。&/b&也就是说开头是引入和提出主题,中间部分是解释和发展,结尾部分是再点题和展望。而在每一段,也几乎都是开头中心句,然后论述,然后以举例子,然后再店中心句。段与段之间一个小小的过渡。 考研英语的出题人会有意地去打乱一点结构,比如例子里面第二段就没有必要分割出来单另一段,跟着第一段就可以。但是熟悉这种结构以后出题官的雕虫小技完全不会影响我们。&br&&br&&b&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好奇为什么英语文章是这样的结构呢?原因就是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正规写作规定(想提高写作的也可以看这里)。&/b&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从小在 学校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构。小学写三段,初高中写五段,大学了以后论文可以是25页以上但是大结构依旧是这个大结构。上一个做经典的五段essay写作格式。这个经典模式不经适用于考研写作,也适用于四六级、托福、雅思。GRE的写作。&br&&img src=&/b51f3d11e450170afcde7e_b.pn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1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5& data-original=&/b51f3d11e450170afcde7e_r.png&&想提高写作的,平常不妨在阅读分析文章结构的时候多学习一些写中心句、写例子、写过渡的结构,自己整理成自己的模板,用在写作部分。就地取材还不怕模板重复,何乐不为?&br&&br&&b&2. 关于长难句。&/b&&br&&br&&b&长难句可能是大家最头疼的,索性比重不大。解决办法就是针对性练习,逐个攻破,语法书将是你的好伙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攻完这个二三十个长难句,再见到长难句就好比庖丁解牛了。&/b&各种资料网上都分丰富,考研的同学用用托福雅思或者GRE长难句的材料也都是可以的。 &br&&br&&br&&br&三、普通阅读&br&&br&&b&没有筛选地阅读原文生肉&/b&&b&对于考研英语乃至于学术英语,都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b&主要是因为生肉原文多为小说。而以说明议论为主的学术文章与以提供消遣为主的小说有很大的区别,小说里口语俚语多,日常词汇多学术词汇少,结构也较为灵活。所以短期的阅读并不能提高学术类阅读或者写作的水平。&b&如果真的想通过读生肉来有效提高学术英语阅读和书写,可以看原文论文,看科学类经济类杂志报刊,看各个学科的入门级别原文书。&/b&&br&&br&&b&对于整体提高英语水平,阅读生肉必不可少。在一个非母语语言环境下,听读生肉是我们最直接的语言学习,多多益善,长期积累效果最佳。&/b&况且,读文字通常比听英语看美剧更有优势的就是总体书面上的英语比口头上的英语规范性更强。关于读生肉,我的建议步骤如下:&br&&br&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阅读level的书籍。详情请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易读的英文原版书? - 纸婷的回答&/a&&br&&br&2.下定决心读一本书以后制定阅读计划,保证每天的最低阅读量,避免虎头蛇尾。&br&&br&3.每一次的阅读都请遵循阅读的五个步骤。提问questioning,预判predicting,浏览skimming,精读close/active reading,and 总结summarizing。也就是说,读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提问题比如情节如何发展人物如何反应。第一遍阅读尽量大限度的接受生词,不查生词,这样对提高阅读技巧很有帮助。第二遍再查生词精读,如果这时候想出声音也是可以的。最后一定要和上书停下来想想,总结一下情节还有体会,甚至是作者的写作技巧。&br&&br&4. 给一些事半功倍的小技巧。首先在读书之前先查一下作者的背景以及写作背景还有作者写作风格,便于理解作品体会语言语用。其次非常建议大家一边听有声书一边看原文,这样第一可以提高对英语的反应速度二来帮助提高语音语调。之后后建议善用标注和笔记,比如生词可以下划线一下,好的句子也可以打高光一下。最后建议经典作品多读多体会,相信你会受益良多。&br&&br&&br&&b&最后安利几个英语学习相关的我的回答:&/b&&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英语永远是硬伤? - 纸婷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可以提高英语写作的书籍? - 纸婷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不出国如何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 纸婷的回答&/a&&br&还有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美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 纸婷的回答&/a& 的 chapter III 跨越语言障碍部分的内容。
详细解答一下。先说应试阅读,再说普通阅读。一、前言我们平时说的学英语其实规范意义上来说是学Standard English。Standard English就是符合语法正确文法合乎约定俗成规矩的英语, 是在正式场合学术环境和主流媒体都必须用的英语。如果说单词是Standard En…
不要再问怎么区分松和杉了!不要再问怎么区别松和杉了!你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糟心。被某人坑进来的问题哭着也要答完嘤嘤。&br&&br&这么说吧,你问题里的冷杉、云杉,其实都属于松这个类群。松和杉这两个概念是植物分类学上俗名引起的最混乱的一笔糊涂账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如此痛恨谈论起松和杉,因为每次我们谈论起松和杉的时候我们都要先搞清楚我们在谈论什么,是俗名还是分类学上的类群。你必须知道俗名叫松的植物不一定是分类学意义上的松类它可能属于松类也可能属于杉类也可能既不是松类也不是杉类。俗名叫杉的植物也不一定是分类学意义上的杉类它可能属于杉类也可能属于松类也可能既不属于杉类也不属于松类。另外分类学上提到松这个类群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松科的所有植物狭义是指松属的所有植物。另外现代系统学视野下松类仍然是单系群但是杉类不是也就是说杉类并不是一个自然类群杉这个概念根本就无处安身了现在。&br&&br&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我们在区分松和杉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区分什么!&br&&img src=&/bbd59dce00f2fe7d2b85f394_b.jpg& data-rawwidth=&267&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7&&&img src=&/bfc15770dab6a3aa1bd4a14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3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br&大约从俗名来看叫松的植物都是如第一张图一样,叶子尖尖细细像针一样。叫杉的植物叶子则多披针形,比松宽扁得多。&br&&br&俗名不可深究!不可深究!我们赶紧离开这里。&br&&br&忘掉想在分类学上区分俗名上的松和杉的企图。&br&&br&时刻记住在分类学上,松和杉这两个字,毫无意义。&br&&br&最后心中自然有码,譬如我现在只能看到金钱X, 银X,罗汉X,柳X这样的词。&br&&br&所以题主其实不是要区分松和杉,而是要区分松科的不同类群,这样问题就简单得多了。就可以愉快地答题了。&br&&br&好了,来看北美野外能见到的几种松科植物俗名和对应的类群关系:&br&&br&Pine
松(&i&Pinus&/i&)&br&Fir
冷杉(&i&Abies&/i&)&br&Spruce
云杉(&i&Picea&/i&)&br&Larch
落叶松(&i&Larix&/i&)&br&Hemlock
铁杉(&i&Tsuga&/i&)&br&Douglas Fir
黄杉(&i&Pseudotsuga&/i&)&br&&br&除了Fir对应了冷杉和黄杉两个属以外,其它俗名都规整地对应到一个属的植物。北美只有这六个属,中国有松科所有十属。&br&&br&额不知道你们看不看得懂检索表。。。我还是不做了吧,虽然很好用的说。在北美的童鞋只需要看加粗部分。&br&&br&&b&首先数短枝上成簇的叶子数量:10根以上——落叶松。&br&&/b&&br&另有中国特产金钱松(&i&Pseudolarix&/i&)和喜马拉雅与地中海沿岸产雪松(&i&Cedrus&/i&)也是10根以上,但雪松叶呈坚硬针状,与落叶松跟金钱松的扁平叶区分。金钱松与落叶松的区别在于雄球花顶端簇生,芽鳞先端尖,落叶松雄球花顶端单生,芽鳞先端钝。&br&&img src=&/3d15e36d0ba9c0a076b378e84e4a5ef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d15e36d0ba9c0a076b378e84e4a5ef3_r.jpg&&欧洲落叶松(&i&Larix decidua&/i&)&br&&img src=&/83ddccb2ab2dc53ff88edba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8& data-original=&/83ddccb2ab2dc53ff88edba_r.jpg&&北非雪松(&i&Cedrus atlantica&/i&)&br&&img src=&/e1ce5bf7ac05f8e6aebdcf6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e1ce5bf7ac05f8e6aebdcf6_r.jpg&&金钱松(&i&Pseudolarix amabilis&/i&)&br&&br&&b&2到5根——松。&br&&br&1根——冷杉云杉铁杉黄杉&/b&&br&&br&&b&然后区别几种叫杉的植物,这几种叶子跟松相比都扁扁的。冷杉和黄杉叶片都直接和枝条相接,云杉和铁杉则连于桩状突起上,连接处会收窄。&br&&br&冷杉最显著的特征是球果垂直向上着生,云杉铁杉黄杉成熟时则是下垂的。没有球果的时候可以看叶痕,冷杉叶痕为圆,黄杉为椭圆。&/b&&br&&img src=&/977a6cb0172351abea387c67c6166af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77a6cb0172351abea387c67c6166af4_r.jpg&&朝鲜冷杉(&i&Abies koreana&/i&)&br&&br&黄杉最显著的特征是苞鳞(有三个尖端)会露到球果之外。&br&&img src=&/186ab71d409059baa1ef0edf87e17269_b.jp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3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北美黄杉(&i&Pseudotsuga menziesii&/i&)&br&&br&&b&最后区别铁杉和云杉,铁杉有叶短柄,云杉没有。铁杉叶横截面是扁平的,云杉则是四棱的。&/b&&br&&br&另有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产油杉(&i&Keteleeria &/i&)与铁杉相仿,但油杉球果跟冷杉一样是直立向上的,雄球花簇生,跟金钱松一样。&br&&br&另有中国特产银杉(&i&Cathaya&/i&)与云杉相仿。但银杉球果腋生,云杉球果顶生。银杉叶集中在枝节间上端紧密排列。&br&&img src=&/fdee449fc1020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dee449fc1020f_r.jpg&&加拿大铁杉(&i&Tsuga canadensis&/i&)&br&&img src=&/feca7bfcd6cf266c840a4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海南油杉(&i&Keteleeria hainanensis&/i&)&br&&img src=&/e9d2e6b854ab80b809d09af0b3b52d0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9d2e6b854ab80b809d09af0b3b52d07_r.jpg&&蓝粉云杉(&i&Picea pungens&/i&)&br&&img src=&/ca40bc3d85dab33fea38283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a40bc3d85dab33fea38283_r.jpg&&银杉(&i&Cathaya argyrophylla&/i&)&br&&br&好像还提到了杨树,Aspen。那就跟这些裸子植物差太远了,根本不可能搞混,就不另提了。
不要再问怎么区分松和杉了!不要再问怎么区别松和杉了!你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糟心。被某人坑进来的问题哭着也要答完嘤嘤。这么说吧,你问题里的冷杉、云杉,其实都属于松这个类群。松和杉这两个概念是植物分类学上俗名引起的最混乱的一笔糊涂账…
请求非英专同学不要给我留言或者评论,这好比你去听一个营养学讲座却缠着主讲人问前列腺疾病问题,文不对题&br&&br&我的推荐和一般人不太一样,针对英专的特点,我个人觉得文学类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类的书籍当然要看,但更应该多补充这类知识:&br&&br&为了方便大家检索,以下图书我都用中英文双语标注了作者名和书名&br&&br&1)入门级别,用来塑造信心的原版书有&br&Who move my cheese 《谁动了我的奶酪》&br&One minute Mananger 《一分钟经理人》&br&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海鸥乔纳森&br&入门书籍的特点系,非常薄,非常简单,非常好读,一般2-3h就能读完。当你花1-2天时间就把三本原版书读完,这三本书就把你的自信建立起来了,你会发觉原来读原版书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样可以培养起你读原版的信心&br&&br&不过这几本书内容和理论基本都属于糟粕,典型的商业畅销垃圾书,对内容不用较真&br&&br&2)初级:难度比较低,四级基础就可以看的很顺畅的原版书有(包括但不限于)&br&&br&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自传两本 &br&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和Winning&br&这两本是管理学名著,也是商业小百科,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工作和战斗的那些日子,从企业并购到到商务面试,应有尽有,而且全文都是Jack用轻松诙谐风趣易懂的口述体写成,词汇量很小,对口语帮助也很大&br&&br&曼昆 N. Gregory Mankiw著&br&《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br&不要被经济学的名头吓到,其实非常简单易懂,语言难度也非常浅显&br&&br&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著&br&The Effective Executive&br&华伦·本尼斯 Warren Bennis著&br&On Becoming a Leader&br&彼得·德鲁克和本尼斯两人是管理学和企业运营学科的泰山北斗,书中充满各种实用案例,读他们的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绝对不是什么管理学营销学大湿和骗子,是实实在在的研究和科学调查,建议这两个人的著作都好好看看&br&&br&现代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著&br&《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br&行文浅显,读完后商务词汇大有斩获,例如“franchise”(特许经营)、“diversification”(经营多样化)、“consortium”(国际财团)等等。这本书使我了解了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怎样制定营销战略、怎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怎样运用价格争夺市场。这本书也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营销学教科书,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br&&br&人力资源管理的英文版教材: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th Edition by Gary Dessler &br&500页左右,详细介绍了HR的六大模块和日常事务,并仔细介绍了商业公司的大致构成,看完收获不少&br&&br&富爸爸穷爸爸Rich Dad, Poor Dad&br&语言难度很小,虽然作者罗伯特清崎本人被证实为骗子,但是理论还是较为实用的,初步的投资理财和商业规划,作为业余读物看看没什么大碍&br&&br&How To Talk To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by Larry King&br&美国版“蔡康永”说话之道,Larry King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这本书中详细的介绍了交流和谈话的技巧,口述体语言,简单风趣&br&&br&Beyond Feelings&br&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br&这两本都是关于critical thinking的神级图书,BF是美帝高中教材,前言里非常细致的把人的能力分阶层,人首先要善良有同理心,往上就是有经济能力,会沟通,执行力强,有毅力有恒心等等,但是这一切所有能力,都必须建立在critical thinking的基础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勤奋努力的人,也不过是原地打转的机器。两本书都非常简单,但是内容很有深度,成系统,且提供了大量的习题,书后的问题作为同伴间的讨论和口语话题也是极好的,这两本书最为推荐&br&&br&中级,难度稍微增加,但生词压力不太大的图书有(包括但不限于):&br&&br&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by Haruki Murakami 村上春树&br&The Willpower Instinct by Kelly McGonigal&br&这两本书对坚持力的阐述很到位,看完对坚持和毅力的认识都会上一个台阶&br&Rework 《重来》 by 37signals&br&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影响力》 by Robert Cialdini &br&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的全集都推荐,他提到的自我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法极为实用&br&Think and Grow Rich 《思考致富》 by Napoleon Hill&br&Predictably Irrational 《怪诞行为学》 by Dan Ariely&br&Freakonomics和Super Freakonomics by Steven D. Levitt / Stephen J. Dubner——这两本属于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中文译名叫魔鬼经济学&br&Consumer Behavior 《消费者行为学》by Michael R.Solomon迈克尔·R·所罗门&br&&br&Psychology and Life《心理学与生活》by Philip George Zimbardo飞利浦津巴多&br&So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by David G. Myers戴维·迈尔斯&br&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对伪心理学说不》 by Keith E.Stanovich 基思·斯坦诺维奇&br&这三本是心理学专业最经典最常用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众启蒙扫盲读物,非常推荐&br&&br&上面提到的图书是我个人认为的一些普智类书籍,英文写的也不错,知识也很实用,词汇量增加阅读能力增进在其次,我觉得更重要是增加知识储备,你改善你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程度&br&&br&难度较高的书籍有(包括但不限于):&br&A Global History 《全球通史》 by L. S. Stavrianos斯塔夫里阿诺斯&br&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枪炮、病菌与钢铁》by Jared Diamond贾雷德·戴蒙德&br&The Prince 《君主论》by
Machiavelli马基雅维利&br&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万物简史》&br&Seeing Further: The 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Royal Society&br&这两本都是Bill Bryson的作品,都是科普巨著,当年的获奖作品,里面有很多的科技名词和科学家轶事,读起来颇有趣味,&br&&br&这些是我个人随手一列的单子,其它书籍还期待同学们自己根据自己兴趣去寻找阅读,goodreads跟豆瓣有很多这样的推荐书单,大家可活用网络搜索,多读不限&br&&br&另外推荐几本中文书,也非常好看(包括但不限于):&br&费孝通的《江村经济》&br&费孝通的《乡土中国》&br&黄仁宇《万历十五年》&br&黄仁宇《中国大历史》&br&&br&除了以上的大量阅读外,我个人认为笔力很强,非常适合英专学生模仿写作用词和风格的作家有(包括但不限于)&br&Alvin Toffler&br&Peter Hessler&br&Thomas Sowell&br&Malcolm Gladwell&br&房龙&br&奥威尔&br&丘吉尔&br&&br&上面几人作品颇丰,建议都一一精读会比较好&br&&br&社科类的优质图书层出不穷,我列出的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有助于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深化自己工作的工具和方法论,不管对不对社科感兴趣,我认为最好都能看一看,尤其是商业,管理,市场,HR,经济等方面的专业课本,语言浅显,大量案例,行文生动有趣,知识丰富,是开始原版书阅读的不二之选&br&&br&除此以外,经济学人和哈佛商业评论我觉得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也应该是必看的,尽量全刊通读,弄清里面说的一些概念,对工作很有帮助,如果词汇量达到可以轻松看懂经济学人的程度,那么说明大学英文算勉强合格了,大学四年没有浪费&br&&br&&br&在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有些英文专业的书籍我也推荐买来读一读,可以帮助你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加深句式和语法的运用,提高写作能力&br&葛传槼的《英语写作》&br&叶永昌的《英语阅读参考手册》和《大学英语难点突破》&br&陈用仪的《英语常用疑难词用法手册》&br&孙瑞禾的《高级英文理解与表达教程》和《常用汉语虚词英译》&br&&br&如何找书?&br&我推荐的书,大部分都可以找到电子版,淘宝也能查到一些盗版,非原版书在亚马逊也可以买到,如果有必要,我会上传一些电子版,pdf或者mobi格式,大家可以用kindle直接阅读
请求非英专同学不要给我留言或者评论,这好比你去听一个营养学讲座却缠着主讲人问前列腺疾病问题,文不对题我的推荐和一般人不太一样,针对英专的特点,我个人觉得文学类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类的书籍当然要看,但更应该多补充这类知识:为了方便大家检索,以…
&p&尝试一下回答英语方面的问题。先说下自己的背景,本人本科时候被老师抓去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莫名其妙拿了季军,申请出国时候裸考托福口语稀里糊涂拿了28。不过我不是专业学英语的,所以我的学英语的方法也比较奇葩。如果觉得传统方式走到瓶颈的话,不如试试奇葩的方法也许效果不错;)。&/p&&br&&p&首先从长远的角度说,我觉得英语得为了正常的使用它去学,不要单纯的为了提高在某个考试分数去提高。语言学习还是考积累的。&/p&&br&&p&题主想提高阅读,我就先简单说说读和写,因为我觉得这两个项目完全是可以,并且应该一起提高的。你只要认真的读了,写作自然就提高了。认真的读当然不光是做阅读那样心中能理解它的中文意思,而是同样要在语法文法上刻意的去消化那些文字。所以做任何考试里的阅读题明显是不太合适的。主要是感觉写作风格不符合,许多文章也不够优美,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不会有动力去“自觉”的读考试阅读题- -。建议找一本感兴趣的英文原版书开始抱着读。现在的小说例《Hunger Game》,《Twilight》都可以。高中时候我因为等不及《哈利波特》的中文翻译从第五本开始读的英文版。一开始各种读不懂(各种神奇的词汇如坩埚,蟾蜍,药剂,咒语等),但硬着头皮对着网上的中文翻译读了小半本之后就慢慢适应了(不懂的时候还是去对照),读完一本后。自己明显感觉到英语真的变强了,考试分数也反应了出来。读英文文学里面自然而然的学到各种词汇,还有许多我们看起来高级句子的写法,大概就是语感吧。什么?你之前已经读过了,但是没什么用?我个人认为只能是你读的远远不够多,读的时候也没有认真的思考消化那些文字。现在在美国上班,平常工作的写作,甚至于论文的读和写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会告诉你我现在还是对语法一窍不通例如什么状语从句是什么我完全不知道么?只知道听老师说过这个词- - 同样读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书这种学习方式一点也不累,反而特别愉快,而且也自然而然的每天都会去&坚持”。&/p&&br&&p&既然写了在顺便说说口语和听力。对我来说和之前的读和写是一个道理。因为你在听别人说英语的同时(无论是看美剧还是听podcast),你的大脑都在下意识的被别人说话的方式和习惯所训练。如果你说没有,那就以后尝试着在看美剧的时候刻意的去注意对方是怎么说话的,然后刻意的在心里把用法,语调和常用的词汇记下来。一个很有帮助的方式就是 ---- 看无字幕的美剧。我在高中的时候从头到尾看了2,3遍老友记。第一遍的时候基本笑不出来,而且没有中文字幕不行。因为高考也要考英语,所以也有刻意逼自己去学英语,到后来就强迫自己换英文字幕看。再到后来,渐渐的发现不看字幕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再后来我又疯狂的看了十几部当时的美剧(越狱,kyle xy,4400,Lost,24等等。。)刚开始不看字幕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比平常更专注。因为你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明白(听不明白就倒回来重听一遍)。正是因为认真,所以你脑子里说英语的习惯会一点点被训练。这个过程下来之后,口语的能力神奇的突飞猛进了。这个渐渐变化的过程耗时应该是一年以上两年之内(高二到毕业前)。所以我觉得,认真的去”听“,对”说“其实特别有帮助。当然因为这个过程你本身就一直在听,听力肯定自然会提高的。认真去的方式就像上面说的,一定要刻意的在心里把对方的用法,常用词汇记下来。都不用背,但你起码要意识到美剧里说了哪些用法,然后再看大量的美剧自然就会提高。口音也是一样。听得多了,你会意识到你说某些词和正确的方法不一样,意识到了之后就养成习惯纠正回来。总之“意识到”很重要。而语调,我觉得都甚至不用刻意意识到,听得多了绝对语调就地道了。再到大学我把《哈利波特》1-7的英文版mp3下载到手机里,每次吃饭或者没事干就听的津津有味。后来又听了《乔布斯传》,《人性的弱点》等书籍还有一些podcast,估计又再有些提高。重要的是做这些事情你不需要去枯燥的学习英文,因为看美剧和听自己感兴趣的书本来就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达到了边学边玩的效果。而且你只要每天都有看美剧的习惯,你就自然每天“坚持”学英语。这种方式对我个人的效果极好,记得我来美国读书的第一天在机场和不认识的人聊天,就被当成是本地人。之后我也渐渐习惯刚刚认识老美的时候always被当成本地人了。(久了还是会暴露的:p)&/p&&br&&p&以上,分享了我自己觉得很好很自然的提高方法。反正我认为语言就应该这样学,为了考试学永远只会考试。当然估计这方法也不是每个人都适用,大家自己参考自己情况判断吧。&/p&&br&&p&其实大部分内容转自昨天写的一个长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真心求助,托福100分怎么提高到115+呢? - 文刀秋二的回答&/a& 感觉这个问题有更多高质量回答,所以编辑了一下就分享过来了算整合一下知乎资源。。&/p&
尝试一下回答英语方面的问题。先说下自己的背景,本人本科时候被老师抓去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莫名其妙拿了季军,申请出国时候裸考托福口语稀里糊涂拿了28。不过我不是专业学英语的,所以我的学英语的方法也比较奇葩。如果觉得传统方式走到瓶颈的话,不如试…
靠自学肯定是不可能的,先准备考研吧&br&&br&翻译有很多种,口译有很多种,不是每个口译员都有资格被称为同传,同传等于所有靠口译吃饭的人里的顶尖人物,既然是顶尖,就得报考最顶尖的大学,最一流的外语院校里的一流专业&br&&br&另外同传,口译之类的东西,它首先是一门职业,而不是什么水平或者能力,从事同传工作和有同传水平的英语能力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br&&br&想从事这个职业,个人的努力,认真自学当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找到一个入行的机会和门槛,如果没有师傅带,不是知名院校专业培养出来的,个人实力再强,水平再高,证书拿的再多,也是入不了行的——这已经不是练习方法和个人水平的问题了,你必须得想办法让自己入行,所以必须考研,尤其是名校的研,只有这样你才能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和业内的前辈,才可能入门,否则水平再高,你接不到活也没用&br&&br&另外注意哪怕是同一个学校里,针对口译也是设置不同专业的,专业考试的门槛也有高有低的,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老师不一样,老师们的行业地位也不一样,给你带来的机会自然也不同&br&&br&首选上外,广外和对外经贸的会口专业,我个人知道的是他们可以提供最多的锻炼机会,因为是直接和联合国跟欧盟有合作,但是这类专业的入学考试难度太高,每年报名过500,录取也就10人左右,如果没什么把握,次选是北外,北大,复旦,中大这些&b&一线城市的名校的会口专业,&/b&如果这类学校的专业也考不上,那么就选择&b&东南沿海城市或者大城市名校&/b&的口译或者MTI专业(这两专业感觉没有本质的区别),类似北大北外外经贸北语复旦上外厦大中大广外等学校的口译专业或者MTI专业都可以考虑&br&&br&如果连最次选都考不上,就不建议你去入读普通院校或者内陆城市大学的口译专业了,不是说他们没这个师资,而是说这些地方先天不足,没啥机会让你有足够的锻炼(前提是你真的非同传不做的话)&br&&br&哦对了,这些学校大部分都要考二外,所以不是英文好就足够的,题主先考虑下怎么过二外那一关吧&br&&br&这个是如果你想以同传为终身职业的话,但是话说回来,所谓同传没你想的那么高大上,一个英文水平不错的人,&b&只要能接到活的话,就可以做同传&/b&,我在商业上认识一些朋友,偶尔他们要开个会,搞个宣讲,但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专业的议员,所以我就推荐一些我认识的英文比较流利的朋友接活,价格也便宜点,当然质量也没那么好,但毕竟不是什么布什清华演讲,李岚清发言之类的重大场合,偶尔不灵光也能糊弄过去&br&&br&所以只要能接到活,哪怕英文不是顶尖水平,也可以说自己有同传经历做过会口了,当然,如果你真的想严肃认真的以此为终身职业的话,那么我个人建议还是按照上面说的路子来,而且永远向最顶尖的地位瞄准努力,不仅要进上外之类的学校读会口,有机会最好能去巴黎三大之类的地方留学,回来积累经验了努力进入AIIC,这样,就代表你真的进入了宗师的境界了&br&&br&不希望看到以后再有人老是把普通的英语学习问题和成为同传混淆,这两个是完全不同范畴领域的问题,诸君还需努力&br&&br&另:在大学期间参加一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对口译入行也有帮助,前提是你能取得不错的名次的话,21世纪杯的演讲比赛,外研社的辩论赛和演讲赛,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建议题主试试,外交部的孙宁当年就是拿了21世纪杯的全国第一还是第二,因此有了入行机会的
靠自学肯定是不可能的,先准备考研吧翻译有很多种,口译有很多种,不是每个口译员都有资格被称为同传,同传等于所有靠口译吃饭的人里的顶尖人物,既然是顶尖,就得报考最顶尖的大学,最一流的外语院校里的一流专业另外同传,口译之类的东西,它首先是一门职…
补充定义一下中等水平,大家自检下:&br&&br&词汇量水平低于6000,在阅读中遇到极大障碍&br&听慢速英文可以听懂,听常速英文有抓瞎的感觉&br&长难句看不懂&br&口语和写作不灵光,做不到流利说,不流利说也勉强,最多也就哼哧哼哧局限在how're you 水平,大段大段阐述事情描述事物抒发心情做不到,吹牛打屁讲段子也做不到,写作局限在简单句罗列,表达法局限,固定来就那几个,且写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对的&br&&br&总之:&b&这是个被国内传统全日制公立学校的英文教育模式污染后的水平&/b&(名校生不具备参考性,别跟我这胡搅蛮缠了)&br&&br&以下材料严格按照顺序执行,一一学完&br&&br&总原则,中级阶段就别指望瞎扯淡的练口语,指望3月一口流利英语了,纯粹扯B淡,&b&中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沉默期,安心静下来搞听读输入,认真老实学习,&/b&没事儿出去跟老外飚垃圾话,纯属浪费时间&br&&br&1,发音,全日制学校没有教过KK音标,发音多以国际音标为主,上大学后接触的美剧美国大片居多,所以大部分人发音都被污染的很重,尤其是卷舌音R乱飞,长短音无法区分,L音发不出来,是三大难题,深入的什么TDKGPB音乱飞,一律发的很重,失去爆破连读弱读等规律就更不懂&br&&br&所以推荐《赖世雄美语音标》,15元一本,跟传统朗读模仿教材不同,老师用中文播讲发音诀窍,耐心带你模仿,你值得拥有&br&&br&学发音也是一个摸清基本语音规律的阶段,会让你的听力提高一大截&br&&br&2,语法&br&我非常惊讶,&b&中国的英文学习者上亿万,完整学过一整套发音和语法课程的寥寥无几&/b&,李笑来老师调查问大家觉得有没必要系统学习发音时候,居然一大票人都认为没必要,事情简直吊诡到极点&br&&br&学习语法,或者说学习造句法,可以有效解决阅读长难句理解障碍问题,并可以做到下笔句式丰富化,下笔明白自己写的句子是否正确,在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学英语,系统的学习语法几乎是一劳永逸的办法,难以置信居然有这么多人高喊语法无用&br&&br&学习语法不得章法不等于语法无用不需要学,就好像阳痿病人需要的是接受治疗努力康复,而不是说那话儿没用干脆切了&br&&br&可以选用的参考书:&br&早期:赖世雄语法教程,讲座+书&br&中期:旋元佑《文法俱乐部》&br&后期:叶永昌《英语阅读手册》&br&&br&新东方的《语法新思维》和他们老师在网上的系列视频质量也不错,也可选择,但是学语法一定注意:&br&&b&有始有终看完,半途而废的是孙子!&/b&&br&&b&不要死记,要理解弄懂每一句例句,最好能你觉得困难的例句造句&/b&&br&&br&3,阅读材料&br&&br&3是阅读,4是听力,大家觉得自己喜欢从哪开始就从哪开始,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调整,先阅读先听力还是同时,看你自己时间安排&br&&br&大学生应该首选的阅读材料:&br&大学课本&br&各类四六级考试模拟试卷和真题的阅读文章&br&&br&当小故事一样读完,在手机中装手机词典(利益相关,不过我还是无耻的推荐有道),大量的读,记录下每个生词,查阅,零碎时间记忆&br&&br&阅读以单位时间为准,每天雷打不动1-2个小时,注意控制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和速度的增加,初期可能慢点,不停的查单词,但是过一两个月,阅读能力很快飞升&br&&br&后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原版书阅读,不多说&br&&br&非大学士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的?&/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易读的英文原版书?&/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读英文小说感觉很多单词不认识,需要去单独背单词提高词汇量吗?&/a&&br&&br&kindle+手机词典,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br&&br&4,听说&br&听力建议以吸收信息和大量的听,提高语感语音识别能力为主,听力没什么好办法&br&&br&但是注意,一定要选择&b&能听懂大意的材料&/b&,&b&集中精力的听&/b&,否则,等于白色噪音(边做事边听,睡觉练听力等于白日做梦)&br&&br&初期要提高听力速度,即不要局限在慢速英语的舒适区,要有意识的提高速度&br&按照难度划分,可以选择:&br&&br&100词/分钟以下 ESLPOD(全免费,官网可下,资源丰富,词汇量丰富,用法实用,对口语有巨大帮助)&br&110-120词左右 Englishpod(在网上认真搜能搜到,推荐理由见&a href=&///?target=http%3A///review/58685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axis Englishpod简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review/58685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为什么一定要听Englishpod?&i class=&icon-external&&&/i&&/a&,简单来说就是风趣有趣实用,速度适中)&br&130词以上 传统美剧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适合学习英语口语的美剧有哪些?&/a&&br&&br&&b&在中级阶段,建议美剧最好开字幕&/b&,时刻准备暂停,用有道收录生词&br&&br&如果对推荐材料不感兴趣,可以自己找喜欢的材料,大量听,反复听,多听,上收去做,即可&br&&br&以上&br&&br&&br&&br&&br&在中级阶段,属于积累期和沉默期,不建议进行各类花哨的口语法写作法,以上材料和方法,少于6个月的坚持,难以做到基础扎实,继而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提高,更做不到&b&应用能力的飞跃&/b&&br&&br&等六个月后,我们再来谈谈,所谓高级水平学习者瓶颈如何突破吧,在那之前,祝各位好&br&&br&话说谁给我定义下初级水平者什么德性?
补充定义一下中等水平,大家自检下:词汇量水平低于6000,在阅读中遇到极大障碍听慢速英文可以听懂,听常速英文有抓瞎的感觉长难句看不懂口语和写作不灵光,做不到流利说,不流利说也勉强,最多也就哼哧哼哧局限在how're you 水平,大段大段阐述事情描述事…
【BTI学生,交传尚可,目前练习同传中。有过大型双语主持及活动现场口译经历,做过美帝高校访问团来武大的座谈会翻译,多个国际夏令营志愿者。&br&首先斗胆说一句,上海中口和高口这种可以做好充分准备的口译考试,过了并不能说擅长口译或是在这方面基础过硬。除了catti2这种专业口译之外,中高口就跟托福一样,专注两个月背下分块词汇,刷刷真题,即使非英语或是翻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br&就我个人为数不多的经历来看,真正过硬的口译除了要经过系统的笔记法、短期记忆训练之外,还需要良好的身心素质,要知道在电脑前练口译和真正上场完全是两回事。&br&简单地分点罗列一下→_→&br&1、保持训练量,听译材料要多元化。比如我们专业课中的英汉视译和口译基础,在开始时都拿国内外领导人的演讲和致辞训练,导致一学期下来,外交、经贸方面的语段十分熟悉可以张口就来,但是其他方面诸如文化、旅游、法律等就比较薄弱。当…当然,之后每一板块都会有一门专业课专门训练……泪。&br&&b&口译的语感和反应速度真的是三天不练,自己知道,一周不练,老师知道,一月不练,自己都想对自己说一声你个渣渣……暑假过后真实的故事。&/b&&br&&br&2、学过笔记法的速记符号系统后,不要拘泥于速记,毕竟做口译时的目的是翻译出尽可能完整的信息点,而不是展示完整的笔记。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下信息点,同时注意培养短期记忆能力。比较好的训练方法是联想记忆、动态记忆等,详细参见苏伟 邓轶编著《口译基础》。&br&&br&3、无时无刻都要培养口译意识……比如我们宿舍都是刷剧党,有时候日常对话都会突然转换成英语,或者提到某个话题某个词条会讨论这要怎么翻译或是用一种蛇精病的方式简单粗暴地表达意思。在生活中做好储备十分重要。然后你就可以在应付临时口译场合时,稍微不……额不那么战五一点。印象最深的是我有次主持一场音乐会,弦乐四重奏,四位演奏家都是外国人。当时只准备了双语串词,完全没想到演奏结束后的跟观众互动提问环节需要口译。为了防止排风扇的声音影响乐声,大厅里未开暖气,零度的天气我穿着小礼服,脑子已冻木还没有准备速记本,观众的一大串话也不会停下给你翻译的时间……还好气氛很轻松,在场学生也都能听得懂大意,只要翻出信息点即可,但事后还是觉得自己既不专业,十分战五= =&br&4、【补充…】3.12在DKU有一个Empire and Language International Workshop,我是翻译之一…因为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学者来自中美日韩,很多人都精通四门语言中的三种,因此现场翻译的任务是,用英语翻译讨论环节的问题,教授们可用自己的母语回答,精通多语的教授们再帮助沟通。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负责某位台湾教授的发言,但她是唯一能听懂英语却只能用日语或中文做演讲的教授……于是……我完成了一次木有译前准备的临场交替传译。在场很多教授都是这个领域精通三语或四语的专家,因此后面他们的讨论环节完全不需要翻译只是彼此沟通,但演讲正文需要翻译是对演讲人和其他教授的尊重。因此虽然感觉自己在班门弄斧,还是尽最大努力完成了十五分钟的交传。教授十分interpreting-friendly,几乎三句话一停,所以有惊无险……下场后,同为志愿者的同学表示你好厉害,她说的中文因为专业性太强了我都听不懂你是怎么做到立刻翻译成英语的→_→我表示我其实也没意识到刚才说了什么,真是哈子卡西= =但幸好我前一天晚上似乎有预感,看完了教授这篇演讲的论文全文(中文),因此至少心中有数。因此还是那句话,无时无刻都要培养口译意识!!要能做到别人说你行你上啊你说我行就我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算看两会记者会也要注意外交部翻译的措辞和反应!!无时无刻都要做好准备不然就哈子卡西了!!!&br&5、最后总结,练口译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觉得自己是战五渣,但是即便是战五渣也要努力变得不那么渣的过程……路漫漫兮,与君共勉。&br&&br&--------------------------------------------我是补充的分割线---------------------------------------------------------&br&新年第一天处理各种消息,来补充一下~顺便激励自己新的一年不能懈怠TAT&br&高口这个东西…战线过长以及考试方不太为考生着想,比如成绩单和高口证都不会快递给你,拿成绩、报名、拿准考证、拿最后的证书都要去指定代理培训机构之类……真的很麻烦,建议同等水平的同学转投人事部三级口译。我是因为准备明……哦今年考二级口译,才报了上海高口。之前没有上过辅导班,个人觉得如果掌握了口译笔记法,自己练习真题就可以了。&br&&b&虽然我前面也提到过,高级口译证并不是成为合格译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考试的压力会激励你在备考期间勤加练习,从而在某一领域取得进步。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b&&br&14.9.14高口笔试。暑假虽然没有特别准备,但一直在做美剧无字幕观看、外交部记者会同步交传等积累。考前准备大约二十天,认真准备一个星期。前五年十套真题除了主观阅读实在太懒了放弃之外,听力部分刷了两遍……总分215+,听力A44/50,听力B46/50。所以……像我这样有基础又要临时抱佛脚的,强烈建议着重练习听力!毕竟口试考察的也是听译能力呢。&br&14.11.22高口口试。很认真地准备大约……两周。方法是把每一次的真题练习录!下!来!录下来你就知道自己口译得多渣了!!然后因为哈子卡西就会加倍努力……而且录音会对接下来着重加强的地方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也会暴露很多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比如很多公开讲话都会用到的称谓President XXX,我听了自己的录音才意识到每次都会说成Mr. President XXX…以及把independent innovation说成有道词典风的self-innovation我也是微醺……&b&这些问题都是要听自己的录音才会记住不会再犯的!&/b&&br&所以即便是抽签到第一组第一个会被当靶子的位次,也顺利过关了……&br&昨天和一个同传前辈学姐一起跨年,聊到口译这个东西半个月不碰就跪……学姐说她上个月坐了一场很辛苦的会之后半个月疏于练习,学校的同传专业课考试就觉得反应跟不上……&br&嘛,新的一年,打上这行字的同时,希望能和所有外语和翻译爱好者们一起努力,通过练习和实践让自己离职业同传近一点。希望有一天,可以在booth里用《全职高手》里叶神的语气说一声:&br&“我可是职业翻译,你以为呢?”
【BTI学生,交传尚可,目前练习同传中。有过大型双语主持及活动现场口译经历,做过美帝高校访问团来武大的座谈会翻译,多个国际夏令营志愿者。首先斗胆说一句,上海中口和高口这种可以做好充分准备的口译考试,过了并不能说擅长口译或是在这方面基础过硬。…
看到楼上许多都是泛泛而谈,而且其中还出现了不少有待商榷甚至接近谬误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经验说说关于口译笔记法的一些学习心得。&br&&br&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去年因为报考上海口译,用暑假的时间报班学习口译(其中口译笔记是这个课程的重点训练项目,非新东方)。其实经过连续7、8天的高强度训练,并没有感觉到很大的提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早上被点名在黑板上速记录音机放的各种领导人讲话段子,开始老是赶不上听的速度,或者写的太乱自己不认得,这个问题在整个课程结束的时候都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但是在学校新学期里重新练习口译后,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说这段话的目的,是想提前告知:&strong&口译速记只有不断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属于不可速成的技巧。&br&&/strong&&br&&br&一:首先要明确:&strong&口译速记的适用范围。&br&&/strong&&br&这点非常非常重要,这决定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合用来练习口译速记的。从楼上一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存在误区,例如 新闻联播、还有专四的dictation,是不在口译速记范围内的:&br&A.新闻联播:信息量太大,大段的话中间还没有间隔,这只适用于练习复述或者泛听,而不是口译速记。连续听个10来分钟,然后再进行口译,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就想象让你听10分钟不间断的中文,再去进行复述都存在相当的困难,何况是去进行翻译,并且口译的精确度要求是高于复述的。&br&B.专四dictation:这个考试项目是要求你一字不露,一词不错,语法正确的将听到的词句完整写下来,这和口译的要求差之千里。学过口译的都知道,正常口译考试要求的信息还原量约80%,而实际工作可能只有60%,因此这也不是口译速记应训练的内容。&br&&br&一句话说:&strong&信息量太大、语速过快无停顿、精准度要求过高的听力材料,都是不适合练习口译速记的。&/strong&我自己认为合适的口译训练材料就是:上海中高级口译教程,以及语速、内容接近上述两本教材的听力材料。有人提到了林超伦的《实战口译》,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我认为起步阶段难度太大,里面的话题几乎都是纯政治,而且术语偏专业,&strong&你要练习的是口译速记 而不是找一篇让自己去做笔译都不怎么会做的来练习。&br&&/strong&&br&&br&二:在练习前需要做好的准备。&br&已经到了口译的学习层次,就不用说什么勤背单词,夯实语法,练习口语的废话了,连这些都不具备,说英语还怯场,口译的练习从何谈起。&br&&br&① 口译速记符号:有人提到了应有专属个人的口译速记系统,这是真理,但这个系统的形成如果纯靠不断练习、摸索,那效率绝对是惨不忍睹,这就好像你学习做手撕包菜,还被要求先去学种包菜一样,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你首先就应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前人的符号体系,相对完整的学习他。说相对完整,是由于这个体系里的许多符号都是构筑在那个符号创造者个人的联想记忆力上,但这未必适用你,举个例子来说:&br&某符号体系中,字的右上角画圈,代表那个部门的人,而字的右下角画圈,代表那个部门本身。例如 人。是指人力部门,而人加右上角画圈,则代表人力部门里的职员。我实际应用中经常弄混,而且这个符号对我个人没有任何的联想意义,我在后续的练习中就舍弃了这个符号。&br&许多的符号是需要你去适应的,因为这不是你自己发明的,但有些实在适应不了,用起来实在别扭的,就可以选择舍弃,因为在做口译笔记练习过程中,是由不得你去犹豫思考应用什么符号的。&br&笔记符号可以多参考几个人,其实大同小异,但有些就是用起来更顺手,比如用57代表武器,比WP代表武器更好。同时你也可以在练习中自己创造符号,但完全靠自己创造实在是吃力不讨好。&br&&br&关于口译速记符号,能说的实在太多,这又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问题,我这里只简单说明。&br&&br&② 对材料大致内容的了解:包括词汇以及话题,都可以进行简单的预习。因为你要练习的,是“口译速记”,而不是听力,一篇内容熟悉,没有太多生词的材料是初期练习口译速记的保障。在日后的练习中可以逐渐提高难度,以让自己适应生词或者漏听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口译。但在起步阶段,还是要保证材料你是能大致吃透的。&br&&br&既然说到词汇这边来了,就不得不提一下,口译对词汇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一是由于前面提到信息还原量的问题,二是由于翻译者是你,你不用一板一眼的去翻,例如中国人或外国人说了一堆华丽辞藻的褒义的形容词,你可以用excellent/great/非常棒/优秀的,这种似乎平常的形容词来表述,目的同样达到了。这点从笔记符号上就能看出,你用一个√来代表这些形容词,再根据自己的词汇掌握情况翻译即可。&br&&br&三:如何练习。&br&因为是针对口译速记的练习,这里就省略关于口译本身的复述、翻译技巧的说明,而只谈笔记的部分。&br&&br&① 首先是熟悉符号的练习:熟悉速记符号,不同于背单词,单词还可以脱离文本去记忆,而符号只可以通过实际练习来进行。在刚接触符号的时候,你可以随便找一篇文章,对着原文拿张纸用口译符号表述,然后拿开原文,看着符号回想刚才写的内容。&br&② 进行听力练习:把 “听到英文——想对应中文意思——思考用什么符号表述——写下符号——思考刚才这个符号的代表意义——口译”的过程缩短为“听到英文——写符号——看着符号口译”&br&③ 训练逻辑,学会笔记布局:因为太多人抱怨自己速记的东西最后自己也不认得,因此速记如何做的逻辑清晰(而不是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布局能体现你对这段话逻辑的理解,翻译起来也会顺畅的多。&br&我认为合理的布局应做到这些要求:&br&1. 一行不要写太多字,意群与意群、动作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用/或者其他符号断开。例如,我将在机场接待你,可记成:I/迎 U/@air(这样写/貌似是多余的,但实际翻译中,能让你更快的确定主谓宾和句子结构)&br&2. 并列的东西,一个竖行写下来,一行写一个,再用大括号括起来&br&3. 转折的,可用转行再接//或者but来表示,不要挤在一起,以免明明否定A肯定B翻译成了否定A和B&br&4. 属于,包含,不属于等逻辑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最便捷&br&5. 英语中喜欢用定语从句,如遇到:We should continue developing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requires us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你可以记成:we/发展/和社,然后在 和社 下面打箭头,然后写 Q/人&e/∽&br&6. 多记名词,动词可以根据名词进行搭配联想。尤其是长并列句里,例如“发展经济,扩内内需,增进交往,推动生产”,你只用把经济,内需,交往,生产用符号表述出来,然后翻译的时候自己补上动词即可。&br&&br&四:英汉互译区别:经过练习,你会发现听到的语言为汉语或者英语时,记笔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直接给结论:&br&&strong&汉译英&/strong&:由于是自己母语,熟悉程度很高。在保证不漏掉重要信息的情况下边听边写,反应速度应该是来得及的,速记和听力几乎可以同步进行。&br&&strong&英译汉&/strong&:由于是外国语,并且由于其表述规律,你应优先保证听懂,再把内容速记下来。例如英语中喜欢用各种从句(尤其是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倒装等句式,如果你边听边写,笔记会记的一团糟,何况以对外语的熟悉程度,边听边写本身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br&&br&关于口译速记,还包括数字如何记等比较琐碎的练习项目,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这里也不赘述了。&br&&br&最后要说,速记只是为记忆服务,这是口译的重要部分,但一定不可喧宾夺主。&strong&听懂和脑子记住才是王道,速记的内容只是帮助你回忆。&/strong&越好的口译员,记的内容越简练。所以一定不要以“通过速记来完整再现刚才内容”为目标学习口译速记。
看到楼上许多都是泛泛而谈,而且其中还出现了不少有待商榷甚至接近谬误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经验说说关于口译笔记法的一些学习心得。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去年因为报考上海口译,用暑假的时间报班学习口译(其中口译笔记是这个课程的重点训练项目,非新东方)…
我回答的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br&&br&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比如每天坚持读英文原著,每天坚持看报纸,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听VOA。他们都是非常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果题主能每天坚持做到,你一定能成功,我也无需多言其他。但是我将回答你可能没问,但是实际上更加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br&&br&任何事情,包括学英语,很多人都会说“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好浓一碗汤,壮士我先干为敬)&br&&img src=&/d5ebda5b80b3db720fe4bd0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5ebda5b80b3db720fe4bd0_r.jpg&&这纯粹是废话啊!&br&我也知道如果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背50个单词,一年之后肯定能背完托福8000单词,哈佛剑桥不是梦想;我也知道我每天阅读英文原著一小时,几年之后肯定文笔优美出口成章,万千文艺女青年迷倒在我的苏格兰短裙下。&br&但是问题是,如何才能坚持做一件这么无聊无趣让人抓狂的事情整整一年或更久呢。&br&答案不是去新东方打一针鸡血,回家计划一年的学习计划,奋斗3天3夜发现没有效果然后放弃,而是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br&&img src=&/45cca8b918fbb0e8e2cb38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2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br&&br&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每天积累一点点“这种方式见效非常慢,反馈时间太长,而人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就特别容易放弃。。。仔细想想你们的单词书,是不是无数次拿起它,翻到不到一半,发现总是背了又忘,于是把它放下;或者想想其他任何事情,是不是都是因为发现一直没有正反馈,感到希望渺茫而放弃。&br&所以,题主不如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简单粗暴的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狂轰滥炸迅速提高自己的某一方面技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才有兴趣去持续的努力和提高。&br&&br&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学英语的过程,然后介绍学习的具体方法。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题主不妨一试。(大二汪反正也没什么正经事吧嘻嘻嘻。)&br&&br&我大概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高一,除了学习了课本上的李雷、韩梅梅和他们之间羞羞的事情,我还在课外学了新概念123。所以整体基础还算是不错的,但是要说好到哪里去也没有。但是高一是我的转折点,起因是我想以后可以出国读书,然后在新东方门诊部猛打了一剂鸡血。于是高一的暑假,我每天背单词8个小时,坚持了2个月。结果是,我不仅把高一到高三全部单词都搞定,还背完了大学四级和六级词汇。(也就是从大概2500左右的词汇量,2个月之内达到6000)其实我现在也回忆不起来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单词这样一个突破口,但这却对我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英语单词这方面我已经可以碾压所有同学,问啥单词我都知道,所以英语老师格外喜欢我。而且英语老师年轻又漂亮,每次夸我棒棒哒,我都觉得自己羞羞哒和萌萌哒,可开心了。而这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你造吗,这些可是我之后持续学习英语的源泉啊。&br&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去加拿大友好学校交流访问的机会。我回来之后便更加坚定我出国读书的想法。而刚好加拿大学校也会在我们学校选2个同学并给予奖学金过去读书。评选的方式为考试,有英文,数学,科学,历史,听力,面试等。而这些考试的载体都是英文。这意味着我需要再次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才能获得这次机会,毕竟我们学校有从小在美国读过书的同学,还有各路学霸学神级人物。(我们高中也算是全国前列的吧,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数目全国第一)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光,是我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几个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背单词,7点出门上课。走在路上做泛听练习(老友记),午休时做托福精听和听写,晚上写完作业看看英文原著,直到累得睡着。高二的寒假更加辛苦,白天在新东方刷10小时的托福课和口语课,晚上回家累了就看看老友记,还能撑就背背单词看看原著。总之这一段时间完全沉溺在英语中,背完托福(8000)背SAT(12000),看完了几本英文原著,做了上百篇听写,老友记10季共236集一共刷了至少5遍,(看一遍,其他都是用mp3听)最后终于如我所愿可以出国读书。在加拿大读高中的时候又把GRE的单词(大概22000词汇量)也刷了几遍。随后因为在纯英语环境,自己本身又有不错的基础,所以学英文再也不怎么费力了。其实仔细想想,我最用功学习英语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年左右,但是这段时间我实现了一个飞跃。&br&&br&下面说说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几个板块分别来讲。&br&单词篇&br&首先说说背单词的心诀,也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觉得我背单词一遍两遍三遍都记不住,所以我天生愚笨,不会背单词。给你3个字,瞎扯淡。&br&&img src=&/bec6517cdf16d2ead0cd81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1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事实是,如果一遍两遍甚至五遍都背不出来,说明你是个。。。正常人。记单词就是一个重复记忆的过程,有的词你看2-3次就记住了,有些词要记10遍还不一定记住。首先要接受这个现实,不要因为背了几次还没背出来而感到灰心和沮丧,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理解这一点,是坚持下来的第一步。&br&然后,谈谈背单词的招式,也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个部分其实很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读,有的人喜欢写,有的人喜欢在脑子里拼出来,还有人喜欢用联想法。这几种我都试过,我认为联想法是比较有用的,也就是在脑子里联想一个情节或故事或读音,比如ambulance(俺不能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联想,往往联想就用去了很多时间。所以我最终用的方式还是简单粗暴:大量、快速的反复记忆。&br&理论依据是:比如有的人说,我一天背10个词,一个月能背300个。假设能记住80%,那最后我能记住240个。但是如果我用相同时间,每天快速看100个词,一个月能看3000个。假设能记住30%,最后能记住900个,远远大于第一种方式。&br&所以我高一背单词的时候,每个单词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大概3-5秒看一个词,最多花10秒,然后就看下一个。100分钟时间,最起码能看600个词,效率一点能到1000个。别人花几个月背完一本单词书,我几天就能翻完一次。但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关键点是,反复记忆,复习为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人在记忆最开始时忘记得越快。所以我当时,总是要提醒自己每过10几分钟都要往前翻一翻,为了在遗忘之前巩固复习一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叫奇迹英语,是现在拓词扇贝之类app的前身吧。据说他是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帮助你在合适的时候复习单词。我高二就是用这个软件,刷完了托福赛达GRE单词。&br&这样背的好处是什么?首先可以快速提高单词量。其次,因为单词很快的过了一遍,所以会花大量的时间复习。而复习才是收获成就感的时候。你会很快的发现,”诶这个词记得了,那个词又有印象了“ 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就有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第三,每次翻完一本书,都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或者软件上每天显示我背了多久,记住了多少单词,都是对我的付出给予的正面反馈,帮助我更好的持之以恒。这是每天背完之后对自己的一个肯定,也是一个良性循环。&br&所以当我在背单词的时候能得到成就感,背完单词后能得到满足感,这就不是一个非常难坚持的事情了。甚至在我背GRE的时候,经常会有很爽的感觉,我一度以为背单词可以让我分泌多巴胺。在我大四真正要开始备考GRE的时候,我花在单词上的时间,也就几天而已。我当时是用的拓词,截图为证:&br&&img src=&/3b504b97b7e2f93f961bbd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b504b97b7e2f93f961bbdaa_r.jpg&&&br&单词是我的突破口,我觉得也是大多数人可以作为突破的方向。毕竟这种死板的东西,只要智商为正加一定时间的积累,都是可以做好的啊。&br&&br&听力篇:&br&听力分两种练习方式,精听和泛听。&br&所谓精听,就是把一篇文章听到极致。比如我之前用过四级听力题,托福听力题,和VOA做精听材料,每篇文章都要反复的听直到完全听清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而检验是否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写。首先根据自己水平程度选择材料的难易,网上有很多网站提供这些资源(最好选3-5分钟左右的文章)。选择的标准是,大概第一遍能听懂60-70%就差不多。然后开始听写,不管要听多少遍(一般15遍-30遍),我会把每一篇材料听得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然后开始对答案,这时会发现大概10%-15%的内容听错了或者没有听写出来。把这些内容找出来,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复习。问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听错呢?是因为这个词不认识?那就赶紧背单词去。。。是因为读音不熟悉?那就跟着正确的读音多读几遍。。。还是自己本来这个音就读错了?赶快自我纠正,防止以后有类似音的词搞错。 总之,听写只是找出自己的弱点,而之后的修正才是最最重要的地方。基本上做30-40篇听写,就能基本听出95%的内容。然后提高一个难度等级,继续做30-40篇听写。提高的同时,词汇量一定也要同时提高。毕竟如果单词不认识,那就不可能听得出来的啊。&br&&br&然后是泛听。泛听是让我们接触更多类型和风格的英语环境,泛听也是检验自己听力是否提高的试金石。有的人选择广播节目,有的人听VOA或者BBC新闻,但我喜欢听美剧(老友记),因为他还能同时帮助我提高口语。之前讲过,我高二的时候刷老友记5遍以上。其实后来我一直都在刷,到现在236集每集我都刷了不止10遍。因为第一次看,肯定是关注剧情去了。只有对剧情了如指掌的时候,才会开始注意语言。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我巅峰时期,任何人说上一句台词,我脑子里能本能的反应出下一句。这样不仅锻炼听力,对口语也有巨大的帮助。因为老友记里面都是最日常的对话,很多场合都可以用到。最美式的发音和俚语脱口而出,就是这么酷炫。&br&&img src=&/78b769c97df2decd19ec9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78b769c97df2decd19ec9e_r.jpg&&我之后也看过很多美剧,但是老友记至今为止还是我最喜欢的美剧,没有之一。而且我每次看,都能找到新的笑点,和一些之前没有get到的内容。真是妙不可言啊。&br&&br&&br&阅读和写作:&br&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多读和多写吧。读就读你感兴趣的,比如我读的是哈利波特。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比如我们高一寒假的英语作业是10篇120字的作文,我写了一篇1200字的美剧”越狱“观后感。后来出国后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br&无他,唯手熟尔。&br&&br&&br&出国已经8年了,除了第一年还有主动的”学习英语“,之后基本上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英语。回想起这段旅程,最有借鉴意义的应该就是高中那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那段日子也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写出来这段经历,希望或多或少能帮到大家。&br&&br&p.s 最后特别鸣谢一位老同桌,当时寒假暑假作业我一个字都没写,全是他帮我抄的。现在想想,尼玛这才是真爱啊。。。&br&&br&------------------------------------------&br&统一回答大家热烈关心的问题,我是男生,同桌也是男孩纸,没有在一起。&br&还有为什么收藏数是赞的1.5倍啊!说好的赞我呢!&br&------------------------------------------4月3日更新---------------------------------------------------------------------------------&br&有小伙伴留言说木有帮助,我再来稍微拓展一下。或许可以给大家多一点具体的操作思路。&br&小伙伴的留言:&br&“完全没有帮助好嘛,你的方法对普通人根本不可行,看了你的经历,你学英语是建立在兴趣极为强烈,并且没有额外的关注,或者自律性极强,没有普适性啊!题主要是有上面的一条还会问英语怎么学吗?”&br&&br&我的回答:&br&谢谢你的反馈。我认为相对于其他纯给学习方法,我的理论至少还是能给很多人一些启发的。最起码让自己知道,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时刻注意给自己成就感和正反馈。比如最简单的,如何选择单词书。假设你是大学生过了4级。你是选择背一本你已经会了50%的单词书(比如6级词汇),还是背一本95%全部不认识的书(比如GRE),哪个效果更好?&br&很多人喜欢一口吃个胖子,喜欢说“我要下定决心一次性搞定GRE& 但这往往不是最优解。&br&因为太难坚持,背了几页发现尼玛蛋我全部不认识,而且好难背啊全是变态词汇。这种情绪马上打击你的自信心,甚至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怪了。而前者或许就可以。因为第一相对容易,一边背一边发现,诶我还是认识很多词的嘛。然后更加容易背完整本。只要背完一本书就会有成就感,导致更容易坚持继续背下一个难度稍微高一点的词汇。所以你看我的历程,我是高中词汇,然后4级,然后6级,然后托福,然后SAT,然后GRE。每次只给自己增加一点点难度,反正一半认识的词当做复习,另一半不认识的认真背。慢慢的,你有信心了,有成就感了,你的自律性和兴趣自然就来了。不然你以为我变态啊,天生对背单词感兴趣?还不是慢慢培养的。&br&但是,当你一次次放弃,摧毁你的不仅是这一次失败,还有你的信心降低,自尊心变弱,让你下一次自我怀疑,更难坚持。&br&仅仅举了一个例子,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在人生的很多地方都能有适用性。&br&&br&希望对大家有帮助。&br&&br&&br&---------------感谢大家的赞同--------------4月7日再补充一点关于看美剧学英语的操作指南------------------&br&我知道很多朋友希望可以通过看美剧学英语,我之前也提到了刷老友记锻炼英语听力和口语。下面这个答案对此方法有更加详细的描述。&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280448& class=&internal&&看真人秀学英语和看美剧学英语哪个更好? - 尼克六六的回答&/a&
我回答的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比如每天坚持读英文原著,每天坚持看报纸,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听VOA。他们都是非常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果题主能每天坚持做到,你一定能成功,我也无需多言其他。但是我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8858 人关注
240 个回答
3001 人关注
115 个回答
793 人关注
374 个回答
417 人关注
11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听力怎么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