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唇砖后玻璃瓷砖一边都是泡

玻璃成型缺陷,玻璃钢成型,玻璃钢成型工艺,塑料成型缺陷及预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玻璃成型缺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锡槽缺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f​l​o​a​t​ ​g​l​a​s​s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浮法玻璃成形问题及解决方法4—成形气泡
核心提示:  气泡(英文bubble)是指玻璃中的可见气体夹杂物,它不仅影响玻璃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玻璃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
  气泡(英文bubble)是指中的可见气体夹杂物,它不仅影响玻璃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玻璃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极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玻璃缺陷。气泡产生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与熔化有关的一次气泡、再生气泡(重沸气泡)、外界空气气泡、耐火材料气泡及金属铁引起的气泡等等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仅对浮法玻璃在成形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加以讨论。
与成形有关的气泡可分为上表面泡和下表面泡。
上表面泡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0.1㎜,且位于玻璃表面内,主要来自于流道部位。其形成原因第一种可能是保护气体中的氢在从调节闸板处的空隙溢出时在玻璃表面燃烧,生成直径约为0.05㎜小气泡,通常出现在玻璃边部。加强调节闸板附近的密封和减少锡槽入口端的保护气体氢气含量有助于改善和消除该种气泡。第二种可能是新更换调节闸板后,闸板气孔内的气体溢出。刚出现时气泡体积较大,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减小至直径0.1㎜,24小时之后可消失。更换调节闸板前如果对新闸板进行预热则可以避免该气泡产生。第三种可能是调节闸板与玻璃液反应产生,气泡直径约为0.05㎜,整个玻璃板都可以出现。降低流道温度,增加锡槽前端保护气体量并降低氢含率可以使该种气泡缺陷情况得到改善。
下表面气泡(即通常所说的板下泡),分为两类:即小的板下泡和大的板下泡。
小的板下泡一般都来自于流道或者锡槽的前端部位。开口的板下小气泡有可能是流道耐火材料接缝空隙中的气体在流道玻璃液温度波动时被排出,或是流道处有污染物。通过加强流道部位保温或是升高该部位的温度可以消除这一缺陷。另外一种产生板下小泡的原因是背衬砖区域温度太低或运作不正常,玻璃在此处停止不流动。当唇砖有裂纹时被玻璃液侵蚀也会出现该种气泡。这种气泡为下开口泡,通常成群呈线状,气泡直径与深度之比在3︰1~4︰1之间。调整背衬砖和定边砖使其安装正常,玻璃能够从中部向边部流动,同时提升流道温度,调整调节闸板水平及位置,检查唇砖,必要时更换唇砖。如果是背衬砖或者定边砖发生移位,也会出现小气泡。气泡分布在距玻璃板下表面三分之一厚度的地方,通常出现在玻璃带的一侧,严重时可以达到一半玻璃带的宽度。很显然通过调整背衬砖或定边砖的安装位置,不让玻璃在此处受阻,就可以消除这种气泡。当唇砖材质不好被玻璃侵蚀较快时会出现板下小的闭口泡,呈线状或是带状分布在玻璃带的中部。降低流道温度或者更换唇砖后会得到改善及消除。玻璃液从唇砖流到锡液面上时如果温度过高,或者唇砖的位置设置不对,会产生所谓的&抛光泡&(英文:lapping
)。&抛光泡&为板下闭口小气泡,呈抛物线形分布在玻璃带上,且重复出现。此抛物线形分布的气泡宽度小于1m,有时也会出现在玻璃板的整个宽度,极个别情况时会是开口气泡。降低流道温度,降低唇砖与锡液面的距离(即减小玻璃液的落差)可以消除&抛光泡&。锡槽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电焊渣等落入砖缝,或是槽底钢板或槽底螺栓受到锡液侵蚀,以及锡液内的其他污染物等也会造成板下泡,称为&污染泡&(contamination
bubble)。发生在锡槽热端的&污染泡&其直径与深度之比为3︰1~4︰1,而在冷端发生则为20︰1。不言而喻,这种泡难以定位,消除也很困难,所以应特别注意避免&污染泡&出现。
大的板下泡通常为开口泡,直径大于10㎜,被称为&牛眼泡&。如果是由于锡槽槽底砖砖缝内的气体逸出所导致的,发生在锡槽热端时其直径与深度之比为3︰1~4︰1,而在冷端发生则为
20︰1。槽底钢板得到正常而均匀的冷却可以确保不出现&牛眼泡&。为了控制锡液对流而设计的石墨挡坎,如果设置的过于接近热端,也会冒&牛眼泡&,气泡位置固定,规律性强,拆除后可消失。大的板下开口泡的另外一种可能来源是由于锡液中溶解的氢气的逸出,为直径大于10㎜开口泡,即&氢泡&,在锡槽的热端发生。通常出现在锡槽热端有较多的冷却器时,此处锡液温差较大。降低保护气体中氢气比例,移走热端的冷却器可消除&氢泡&。还有一种&水泡&,是指锡槽槽底耐火材料中的水分在锡槽烘烤时未能充分排除,生产过程中如遇温度波动,会有水蒸气排出,产生大的板下泡,其特征与&牛眼泡&类似。我国在浮法玻璃发展早期使用耐火混凝土现浇锡槽槽底耐火材料结构时曾有长期出现&水泡&的经历,严重影响了成品率和玻璃产率。现在在使用烧结锡槽底砖之后已不多见。
警告:版权新闻转载请遵循互联网规则注明本站名称并附带原文链接
如我方发现转载者并没有附带链接会依法追究其责任
中国艺术玻璃网
咨询热线:010-& 邮箱:& 在线沟通:本站信息部分为用户自行发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如是本站版权信息转载者必须注明本站名称和链接《中国艺术玻璃网 》,如发现有侵权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
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Powered by &中国艺术玻璃网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瓷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