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物镜和物镜是显微镜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可以观察什么

当前位置: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物镜8×&&&&&B.目镜10×;物镜40×&&&C.目镜15×;物镜10×&&&D.目镜20×;物镜45×&&&&&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云南省会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55341325522005111817239878154937(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这一行可看到细胞____个。(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物体的视野,要获得从图中甲转为乙的观察效果,应将玻片移向____。B、为了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罗定市某重点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麦幼苗若干、完全营养液、缺镁完全营养液、200毫升广口瓶三只、量筒等。Ⅰ、兴趣小组利用已有知识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镁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镁会使叶绿素不能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最终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1)镁是构成小麦幼苗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按含量分,镁属于____元素。(2)镁构成小麦幼苗中的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的____功能。Ⅱ、实验步骤:(1)取两只200毫升广口瓶分成两组,____。(2分)(2)甲瓶中放入小麦幼苗适量和一定量的完全营养液,____,将两瓶置于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2分)(3)一段时间后,____。(2分)(4)实验结果:____。(2分)实验结论:____。-乐乐题库
& 实验与探究知识点 & “(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习题详情
21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8%
(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这一行可看到细胞&&&&个。(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物体的视野,要获得从图中甲转为乙的观察效果,应将玻片移向&&&&。B、为了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罗定市某重点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麦幼苗若干、完全营养液、缺镁完全营养液、200毫升广口瓶三只、量筒等。Ⅰ、兴趣小组利用已有知识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镁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镁会使叶绿素不能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最终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1)镁是构成小麦幼苗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按含量分,镁属于&&&&元素。(2)镁构成小麦幼苗中的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的&&&&功能。Ⅱ、实验步骤:(1)取两只200毫升广口瓶分成两组,&&&&。(2分)(2)甲瓶中放入小麦幼苗适量和一定量的完全营养液,&&&&&,将两瓶置于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2分)(3)一段时间后,&&&&。(2分)(4)实验结果:&&&&&。(2分)实验结论:&&&&。A、(1) 长度或宽度&&&&(2) 2&&&&& (3) 左方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广东罗定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A、(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2)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观察的细胞数为8/4=2个。(3)B在显微镜下偏于左方,则物体中B偏于右方,所以应向左方移,才能移到视野中央。B、(1)镁属于大量元素。(2)镁构成小麦幼苗中的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的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的作用。II.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镁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则镁离子的有无属于自变量,可设置两组实验,一组加镁、一组缺镁,然后观察两组中植物的生活情况。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主要考察你对“实验与探究”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与探究
与“(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相似的题目: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有关生命活动的影响,将8株大小和长势相 同的盆栽天竺葵分别种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12345678温度(°C)1010202030304040光照强度(LX)10000100001000010000开始时CO2量(g)5.05.05.05.05.05.05.05.012h后CO2量(g)4.55.13.55.41.95.92.05.8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设置2、4、6、8等四个组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第5组条件下12h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4.0g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相同
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观察线粒体可用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并用健那绿进行染色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酒精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催化剂不同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试管的大小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这一行可看到细胞____个。(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物体的视野,要获得从图中甲转为乙的观察效果,应将玻片移向____。B、为了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罗定市某重点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麦幼苗若干、完全营养液、缺镁完全营养液、200毫升广口瓶三只、量筒等。Ⅰ、兴趣小组利用已有知识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镁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镁会使叶绿素不能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最终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1)镁是构成小麦幼苗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按含量分,镁属于____元素。(2)镁构成小麦幼苗中的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的____功能。Ⅱ、实验步骤:(1)取两只200毫升广口瓶分成两组,____。(2分)(2)甲瓶中放入小麦幼苗适量和一定量的完全营养液,____,将两瓶置于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2分)(3)一段时间后,____。(2分)(4)实验结果:____。(2分)实验结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4分)A、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这一行可看到细胞____个。(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物体的视野,要获得从图中甲转为乙的观察效果,应将玻片移向____。B、为了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罗定市某重点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麦幼苗若干、完全营养液、缺镁完全营养液、200毫升广口瓶三只、量筒等。Ⅰ、兴趣小组利用已有知识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镁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镁会使叶绿素不能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最终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1)镁是构成小麦幼苗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按含量分,镁属于____元素。(2)镁构成小麦幼苗中的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的____功能。Ⅱ、实验步骤:(1)取两只200毫升广口瓶分成两组,____。(2分)(2)甲瓶中放入小麦幼苗适量和一定量的完全营养液,____,将两瓶置于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2分)(3)一段时间后,____。(2分)(4)实验结果:____。(2分)实验结论: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目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光镜上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8913734916356114517515007952269(2013o天桥区一模)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乙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和[]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倍.
(2)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
A.转动遮光器&&&B.转动转换器&&&C.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动反光镜
(3)如果在使用乙图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但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
(4)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移动.
(5)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他应该转动,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王刚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面镜.观察效果由③到④,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提 示 请您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