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城市是否是为了进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往来而建立起来的

是全球首家大型政务类网站,欢迎登陆本站!&&&|&&
提示:您在上方可以搜索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等相关政务信息。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关于发展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思考
&&&&日期:&&&&浏览次数:472次
&&&&&内容摘要:在回顾我国及其他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自由贸易区科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从理论、外部环境和法理上说明我国为何应该发展自由贸易区;二是从着力点、突破口等方面阐述我国如何发展自由贸易区(6大途径);三是提出我国建设发展自由贸易区要达到何种目标(4大目标)。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FTA)是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成员方必须相互取消90%以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实现投资和贸易双重自由化。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近些年来,正是看到了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比WTO更加自由开放,更适合于推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大融合,各国在坚持WTO机制的同时,努力同潜在的合作伙伴共同商议开辟自由贸易区。我国自2004年开始自由贸易区计划实施和布局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潜在的核心价值作用。为了大规模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效应、效能和效益,我们必须重新而全面地认识&为什么要开辟自由贸易区、如何发展自由贸易区、实现何种目标&三大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这三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提高自由贸易区治理水平。
  一、充分认识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合理合法性
  我国开辟自由贸易区,一要认识到其理论可行性,二要考虑当时的形势等外部环境,三要确定是否合乎法律法规。
  (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国开辟和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就是市场领土理论。开辟自由贸易区是拓展市场领土、金融领土的战略途径,我国应该以此为国家战略,积极拓展我国经济领土。市场一般是指人们集中进行商品、生产要素及金融证券交换的场所或者机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市场不仅仅是一种份额,而是一种领土。因为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缩减,而市场领土则难以动摇。历史演进到当代,由于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贸易制度的创新,领土的地域概念正在向市场概念转化。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一点上,市场领土与地域领土具有相同的概念,它们已成为人类活动的双重空间。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市场的吸纳能力或资源配置能力,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共同的发展机遇。一国的地域领土固然重要,但市场领土同样重要,市场广阔才真正是一国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影响因素。市场领土是无国界的,是全球性的,有扩展弹性。我们应在全球开放的大潮中、在世界市场的交融发展中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市场领土就是通过与世界的密切交往,实现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华民族、中国制度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输入所到之处像可口可乐饮料那样实现生产、经营、销售、消费的当地化、全球化。中华民族在地域领土上从不侵占他国领土和主权,社会主义新中国更是主张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开拓市场的手段来谋取或者拓展生存空间。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需要考虑发展空间和寻求国际资源和机会的阶段,必须考虑如何扩大资源的配置空间,如何提高资源的配置水平,如何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新世纪的世界竞争将不再是地域领土的瓜分,而是在一种较为平等基础之上进行市场领土的开发,这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日本正是在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以市场的复兴和发展,把战争的失败从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挽救回来。正是在这种目标的推动下,他们充分应用市场领土论的思想原理,将&是发展出口,还是等待死亡;的口号提高到国家层面予以重视,使得海外贸易和投资发展很快,以致在当今地球上,人们很难忽视日本的经济存在。
  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一样是拓展市场领土的战略途径。世贸组织的前身GATT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主要是体现在降低贸易壁垒,着重解决市场准入以实现自由贸易的问题,世贸组织今后虽仍会进一步努力降低贸易壁垒,但更多的力气将花在协调各国国内政策方面,以实现公平贸易,比如&千年回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其中包括:劳工、环境、投资、竞争秩序、产权界定、反贿赂、反洗钱等。中国入世,正是为了借助WTO这座桥梁,更好更快地进入世界市场,更好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更好更快地培育和拓展市场领土。现实表明:入世10多年,并没有出现当年反对者&狼来了&的担心,比如汽车工业,比如农业,并没有遭遇什么灭顶之灾。人世10多年,我国倒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市场领土越来越大了,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动机。但是,随着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屡次失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贸易摩擦越加频繁,贸易保护和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各国纷纷在坚持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自由贸易的同时,寻求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自由贸易体制。这样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拓市场领土的最佳选择。因此,现代经济和金融的竞争就是市场领土的争夺,因此除了实际的土地、海域、领空之外,还有一种最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领土和金融领土。因为全球化使得全球相互联系得以增强,使得地球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商品、资本、人员、知识、形象、犯罪、污染物、毒品与信仰等都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地域边界。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枢,金融领土的保卫和拓展将更加具有战略意义,所以现代金融具有如国防那样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外部环境
  生产、贸易、投资、消费等的国际化使得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合作竞争秩序在全球拓展,不仅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而且在发达的西欧国家,一场以减轻政府管制和市场化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因此,全球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远不会是历史的终结。就中国而言,外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外部约束,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旧有市场规模和自由度已经成为客观要求。
  1.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或者放缓。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30年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但是近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切顺利。一是离岸人民币使用量的增长已经停滞。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总额从2011年10月的5800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12年3月的5540亿元人民币。二是人民币不再是单向升值而是市场化升贬。直到不久以前,投机人民币升值还是一种单向押注,但从2011年12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就不那么好预测了。2012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竟然贬值了1%左右,这与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0%形成对比。三是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推进步伐也已放缓。余永定指出,迄今为止这种使用甚至只&停留在表面&,充其量是一种在不受限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受限的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进行汇率套利的手段。而且人民币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清算体系。如今中国约6%的出口和13%的进口以人民币结算,听起来或看起来很多。然而在1990年,德国使用德国马克结算的进出口比例分别是50%和80%。即便在因想控制本国资本账户而试图阻挠日元国际化的日本,这两个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5%和38%。就连中国自主的对外援助也摒弃自己的人民币,援外结算竟然使用美元。因此,为了实现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考虑新的途径。而建设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种战略举措。
  2.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停滞不前。WTO谈判停滞不前,各国纷纷绕开WTO和联合国,利用自由贸易区争夺时代新格局和新秩序的主导权,特别是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特别是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体系,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合纵连横,打造利益共同体,争夺区域主导地位。美国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周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同时积极推进&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谈判,力图以此重回亚洲。欧盟在加速内部经济一体化同时,将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其全球贸易新战略的重要平台。日本推出完整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东亚地区有重点地推行内容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
  3.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双螺旋,而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世界经济这一发展态势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势缓和以及冷战结束后经济矛盾突出和竞争加剧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阶段。从历史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是从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始,通过逐步取消区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内商品贸易自由化,然后向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更高阶段发展。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区内成员均可从中不同程度受益,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增长。然而,由于自由贸易区固有的排他性,即区外贸易伙伴享受不到自由贸易区优惠待遇,加之&贸易转移效应&,非成员国的产品竞争力遭到削弱。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将处于不利境地。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世界贸易不再是西方独语时期,而是进入贸易对话时期。随着分工社会化发展,互通有无的贸易协定已经成为一种避免区域内部冲突或者对区域内进行团结的手段,从而有助于区域内国家间经济政治关系的改善。因此,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经贸往来和政治对话成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精英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
  4.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战略实践。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新兴经济体呈现群体性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但是,通过战争解决经济问题已经不大可能,建立殖民地以拓展市场领土已经没有出路,必须从经济共和、经济邦联的角度进行决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治诉求已经释放,经济诉求越来越加强。但是,世贸组织这台经济发动机已经暂时停滞,因此只有借势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假如,1793年乾隆与马戛尔尼签订商业条约,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鸦片战争及其他屈辱。而正是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的商业条约,彻底结束了英法百年战争留下的经济灾难,成为历史上利用贸易协定改善国家间管理的最早案例。商业条约首次被视为国家间缓解紧张关系和改善外交关系的手段。1889年意大利经济学家Viikedo Pareto指出,关税同盟是改进政治关系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二战后,欧洲政治家开始把贸易与和平联系起来。欧共体的奠基人之一舒曼(1992)认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目标是使法德战争&不仅会不可想象,而且从事实上也不再可能&。Polachek(1992)发现国家之间贸易量的增加会带来冲突的减少,两国之间贸易额翻番将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降低17%,但冲突的减少并没有带来贸易量的增加。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和1957年成立的欧共体都是为了减少欧洲尤其是法德之间的战争威胁。东盟的成立也有类似目的,是为了缓和印尼与马来西亚之间的紧张关系。APEC和中美洲共同市场也是存在着政治和军事对视的情况下成立的。可见,自由贸易区十分有利于保障国际安全和促进国际和平。
  5.国际外贸环境日益恶化。欧盟(我国最大贸易伙伴)2009年以来就显出经济下滑,再加上欧债危机影响,整个欧洲购买力集体下降。美国(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需求都将非常脆弱,加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中国对美出口很难短期内大幅复苏。日本(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处于严重衰退状态。受失业率上升影响,日本家庭倾向减少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的长期紧缩将使日本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加剧。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衰退严重,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不断,我国贸易发展经受着严峻考验。中国连续16年成为世界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PMI连续大起大落、美国QE3突然而至、各国酝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等烟雾弹,意味着中国经济前景转淡和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扑朔迷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2004年才正式开始开自由贸易区计划实施和布局,亟待做好去WTO化背景下的应急应对,加快自贸区谈判、拓展和提升,强化新形势下的贸易规划和贸易新秩序新体系构建。
  6.自由贸易区和世贸组织并行不悖。FTA的双边贸易协定能够有效地弥补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数量的稳步增长,FTA已成为并行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另一种区域合作方式。FTA中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能对当前WTO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有效的补充。一方面,WTO难以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在世贸组织多边体系中,由于成员众多,区域广阔,关系难以协调,增加了谈判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而在自由贸易区中,贸易双方可以通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很快达成统一的准则和意见,有关国家在贸易自由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获得贸易发展和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WTO在机制建设上也存在不可克服的问题。例如,WTO是以一些既成的相关规定,以一种强硬的经济制裁方式进行裁决,典型措施是中止减让和交叉报复,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大国中是可行的,能有效地震慑相关国家,并提高国家处理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综合国力的差距,其国际贸易可能在制裁中逐步萎缩,难以达到真正的公平和平等;对于一些WTO尚未达成协议的领域,特别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纠纷和摩擦,WTO规则就无能为力了,此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则是较好的经济合作方式,能在局部的区域或者双边实现一体化,积少成多,最终在WTO的多边贸易框架下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另外,研究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比WTO具有解决贸易纠纷的优势。通过双边自由贸易,不仅能够顺利消除贸易自由化的障碍,促进当事国在广泛领域内制定共同规则,还能及时有效地化解贸易纠纷,最大限度地避免摩擦政治化,减少外交方面压力。因此,FTA和WTO在将来会并行发展,互相补充和兼容,最终形成WTO多边体制框架下众多局部区域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合法性
  关贸总协定第24条是总协定的一个重要例外条款,主要是针对各种区域安排的。区域安排主要表现为边境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该条第3款规定:&本协定的各项规定,不得阻止:(甲)任何缔约国为便利边境贸易对毗邻国家给予某种利益;(乙)毗邻迪利亚斯特自由区的国家,对与这一自由区进行贸易给予某种利益,但这些利益不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缔结的和平条约相抵触。&迪利亚斯特自由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于1947年成立的,该自由区曾一度由联合国负责监督和保护,美国、英国、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四国于1954年签订伦敦协定,将该自由区分归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总协定关于关税同盟规定为:&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的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关于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总协定第24条第8(乙)款规定:&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一个对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自由贸易区只是在组成此等区域的成员国间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要求各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实施统一的关税制度和贸易规章。自由贸易区只是在地区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如欧共体共同市场、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安排的目的是在有关国家间建立一种较为紧密的集团关系,在集团内部确立一套优惠贸易的规则和制度,促进相关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和经济的一体化。区域安排在表面上是背离总协定的各项义务的,尤其是最惠国待遇条款;但总协定的区域安排有其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总协定第24条第4款指出:此等安排能&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的一体化&,&扩大贸易的自由化&。
&&&&&3.&修订&就是做好制度补充完善。一要完善《对外贸易法》。针对自由贸易区,我们应详细规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定义、宗旨、范围、效力以及争端解决等方面内容,并在条件成熟后,制定单独、详细的自由贸易区法。对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贸易促进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规定(如政府服务、金融扶持、财税支持)。针对自由贸易区制定统一、完整、详细的优惠原产地规则;完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扩大可提起申请者范围,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范围应扩及新型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程序应公开、透明,规定司法审查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救济途径。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快速高效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海关、质检等部门要研究便利化措施,改善服务,减少商务成本,消除违反贸易、投资协议的限制,搞好区域通关一体化。二要完善对外投资立法。对外投资措施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行政规章,如国务院2006年10月颁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商务部2009年3月颁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其核准权限下放至省,但没有统一的海外投资促进法,各部门规章不配套。现行海外投资审批立法存在严重缺陷,企业海外并购立法缺失,海外投资的鼓励与支持措施不够,事后监督也有待加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我国的境外投资法律体系尚未有专门的立法规范,且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具体规定和协调。海外投资立法缺陷,已成为我国海外投资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快海外投资的立法进度刻不容缓,尽早研究制定《中国对外投资法》已显得十分紧迫。在目前的转型期内,政府发挥引导、组织资源的作用仍必不可少,主要是从政策环境上为工程承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具体表现为大力构建有利于海外经营的服务保证体系,包括信用担保制度,汇兑、支付与结算政策,政治风险规避与保证机制等,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国际规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必要的政治、外交手段为企业提供支持。当前,我们急需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海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法》、《海外投资公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对外援助法》等,最终建立起完善而高效的中国特色对外投资法律体系。通过以上法律制定与实施可以使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自主权和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三要完善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的立法。在我国立法中,有关反规避措施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及《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决定》中,由于历史原因,对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反规避规定相当缺位。为应对自由贸易区国家各种贸易、投资壁垒,我们要在国内禁止低价竞争,淡化以进出口额和增长比率定期考核政绩;要完善补贴与反补贴法,规制地方政府补贴,对不符合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补贴要作调整,科学限制可诉性补贴,提高不可诉补贴比例。完善和规范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修订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针对外资企业将我国作为其规避国外反倾销税工厂的做法,我国需进一步完善原产地规则,明确规定产品在我国实际增值部分,避免实质上是外国产品披上我国制造的外衣而频遭外国反倾销。要按市场经济要求,对可能引发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劳工标准等进行预警防范。对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所在国采取反规避措施主动加以规范,避免对外投资出现无效规避。
&&&&&&& 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都意识到自由贸易对一国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在贸易实践中,又有许多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这也是设立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的重要原因,国际社会力图通过国家和地区间的协调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以上提到的各种区域安排有助于该区域贸易的自由化,这和WTO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宗旨是一致的,因此WTO容许这些区域安排的存在。由上可知,WTO对国家间设立自由贸易区是鼓励的。国家和地区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具有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一国内部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也有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加之WTO在边境贸易部分对迪利亚斯特自由区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WTO对一国内部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也是持肯定态度。一国加入WTO,对其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并没有阻碍作用,而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全球自由贸易区数量最多的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看,自由贸易区对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推动出口的增加,吸引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推进工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自由贸易区可以作为市场经济的实验室,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公司通过与外国公司的接触与联系,可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对区外的公司产生影响;自由贸易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区对于保持和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力,维护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 二、超前规划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途径
&&&&  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带来了世界的大汇聚大合流大沟通,世界亟需发动一场除战争以外的流通性革命,即产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更自由流动。因此,我们对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应该围绕流通性革命和经贸效益这一宗旨进行制度设计和策略规划,在十二五规划中增加自由贸易区发展专章,做好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在充分调研、论证、谈判的基础上,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用水平,推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飞速发展。
&&&&  (一)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为范本
&&&&  从国家关系上看,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从经贸关系上看,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互利互惠。中巴两国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11月签署优惠贸易安排;2004年10月启动自贸区联合研究;2005年4月签署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2006年11月签署自贸协定,2007年7月实施以来成效良好;2008年10月签署自贸协定补充议定书,以促进投资合作;2008年12月结束服务贸易协定谈判。2009年2月,双方签订《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是迄今两国各自对外国开放程度最高、内容最为全面的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双方建成了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内容全面的自贸区。根据协定,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在全部1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巴方将在11个主要服务部门的102个分部门对中国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包括建筑、电信、金融、分销、环境、医疗、旅游、运输、快递、研发、计算机教育、娱乐文化和体育等众多服务部门,其中分销、教育、环境、运输、娱乐文化和体育等5个主要服务部门在内的56个分部门为新开放部门。此外,巴方将根据具体情况,在外资股比方面给予中国服务提供者更加优惠的待遇,并在人员流动方面提供更加宽松和便利的条件。我国将在6个主要服务部门的28个分部门对巴基斯坦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具体包括采矿、研发、环保、医院、旅游、体育、交通、翻译、房地产、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印刷出版、建筑物清洁、人员提供和安排服务等。《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为两国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全天候、全方位友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均可参考中巴这一范本。
&&&&&&& (二)以两岸五地的大中华自由经贸区为桥头堡
&&&&  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已纳入&十二五&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走上更加快速稳定的通道。同时在CEPA和ECFA的基础上,推进我国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还要推进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两岸四地与蒙古签订自贸协定,最终建立起大中华自由贸易区。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即中国大陆作为一主权国家和中国3个单独关税区(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组成的,一个对内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对外仍保留各自独立贸易政策的经贸机制。此机制既能延续两岸四地现有的经贸优惠,又有利于体现&一国四区&的特殊关系;既符合WTO基本规则,又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发挥,促进中国在新世纪里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符合国际舆论与预期。几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把两岸四地称之为&中华经济区&。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使两岸四地之间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应是情理之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四地的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可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建立祖国大陆、香港、澳门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建立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自由贸易区;第三步,实施多边贸易战略,在促进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区域或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如果两岸四地之间的贸易往来、资金流通、人力流动、科技交流合作更加频繁,这一区域必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个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圈,进而加快实现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也必将吸引其他国家加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合作开辟更大的自由贸易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实现华人经济自主和自助,推进中国经济全球化。
&&&&  (三)以中俄、中印自由贸易区为新突破
&&&&  中国启动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谈判后,澳大利亚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的重大突破。这不但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战略空间,而且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尤其是大周边环境。迄今为止,我国已同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地区和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有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冰岛、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国-瑞士,正在研究的有中国-印度、中国-韩国、中日韩。因此,我们不能把希望和精力放在中美、中日、中日韩自由经贸协定的设想、研究和谈判上,而应该把全部努力放在中国-非洲、中国-拉丁美洲,特别是中俄、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为主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CRI),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  (四)以境外经贸合作区或FTZ建设为抓手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缺口增大,2009年将达到2700亿美元至7000亿美元,而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远够填补发展中国家金融缺口。世界经济是普遍联系的,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个国家很难独善其身一枝独秀。美国正是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实现欧洲战后重建和欧洲复兴,进而推进了欧美经济20多年的强有力的共同增长。而第四点计划更是通过政治和资本的力量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势力范围,特别是控制了处于战略位置的不发达国家,同时垄断了中东石油开采,为国内资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援助红利和垄断利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扩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援助,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它们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防止其经济波动通过第三方传导到我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减少由此带来的储备成本和本币发行压力。我国可以通过合作投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多建立几棵除WTO之外的大树,做好非WTO时代的前瞻部署,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因此,我们要在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天利(毛里求斯)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阿尔及利亚中国江铃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联合开发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效果初显的基础上,考虑横跨欧亚非美四大洲的朝鲜、阿联酋、摩洛哥、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哥斯达黎加等14个国家的多次要求,加快部署合资建设新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或自由贸易园区(FTZ),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减少国内的货币流动性,抑制甚嚣尘上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从而为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奠定扎实的基础。
&&&&  (五)以剩余外汇为援助、投资、促贸战略基金
&&&&  对于占据战略位置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一时没有考虑与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我国一方面可以在上述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剩余外汇进行科学援助、投资和促贸工作,从而推进这些国家与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
&&&&  我国外汇储备已超3万亿美元,而且自2000年以来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例已经超过90%,庞大的高流动性的外汇储备不是财政资金,又高度集中于政府而非藏汇于民,受汇率波动影响时常面临贬值风险。因此,外汇储备不是财政资金不能对内投资,我们应该在合理规划外汇储备币种、比例、额度的基础上,利用剩余外汇进行战略性援外。一是换取战略性技术和资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就应该动用外汇储备购买当时处于低价的石油。当时石油市场价每桶跌破50美元,我们完全可以50美元/桶的期货价通过援外项目换取受援国的石油。二是援助建设国际大通道。例如,帮助处于战略位置的巴基斯坦建设一条从印度洋海岸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铁路。这条铁路建成后,中国未来从非洲及波斯湾产油国家运输的矿产资源及石油等物资,以及中国出口的大部分物资可直接从巴基斯坦港口和新疆喀什之间的铁路运输,这将节省数千公里的路程。三是适当出资纾解欧债危机。欧元区处于崩溃边缘,日益受到美元挤压,如果欧元垮掉,美元将再次一超独大。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解救欧债危机,一方面推进入民币走出去,另一方面加快欧洲经济复苏,从而带动我国出口和整个经济的增长。四是投资建设新金融机构。除了考虑注资建立中国对外援助银行、中国对外援助基金、中国对外援助保险公司等机构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东盟发展银行、中国-海合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援助,提高巨额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未来收益性,防范对外援助项目面临的自然、人为、市场风险,提高对外援助的金融化运作范围和质量。五是援助知名国际组织。可以考虑援助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和亚洲发展银行等国际机构。加强财政、金融、贸易、援助四者的相关关联,制定全球经济治理的思路和策略,加入世界金融稳定理事会,推进建设全球公认的国际评级机构,通过注资IMF和世界银行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投票权。六是推进国际气候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代名词,我们要在加强气候变化援助的同时,推进碳金融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  (六)以法律制度建设为准绳
&&&&  中国入世最大的软肋就是制度,因此我国入世后很多工作都集中在弥补和修订制度上。自由贸易区建设也需要法治的保障,需要健全的立法、执法、司法机制的保障。法治在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制定了《美国对外贸易区委员会通用条例》,土耳其制定了《土耳其自由贸易区法》,智利制定了《智利自由贸易区法》,韩国制定了《韩国自由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欧共体海关法典》也有自由贸易区的相关规定,《京都公约》也专门对自由贸易区作了规定。因此,为了推进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在WTO体制下更快地发展自由贸易区,就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法治建设的步伐,最急迫的则是制定一部统一调整自由贸易区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按照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在制度供给上是不足的。因此,要做好制度建设减法、加法和修订工作。
&&&&  1.&减法&就是做好制度清理。抓住自由贸易区机遇在当下的政策解读,就是在制度供给上应尽快改善与自由贸易区协议不相符的政策环境,清理与世贸组织原则、自由贸易区协议不相符或相抵触的相关法规政策,尽快将我国根据自由贸易区协议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转化为国内法规。
&&&&  2.&加法&就是做好新制度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双边体制,因此每个自由贸易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协议,对于每个自由贸易区都得在充分调研、谈判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符合双方的法律制度或者特殊协议。在未来自由贸易区的立法方面,应坚持合宪性原则、属地管辖原则、立法统一原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原则,先进行国家层面的立法,然后在国家立法的指导下,完善地方立法。最终形成有关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协调配合的法律体系。在国家立法上,应以十七大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契机,先由国务院制定《中国自由贸易区条例》,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国自由贸易区法》。制定《条例》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将以往的国家和地方有关保税区的立法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吸收到《条例》中来;二是根据国际惯例和国际通行做法进行制度引进和制度创新。《条例》作为综合性立法,分则规定的内容相应地也比较繁多,应该重点规定管理体制、设立和撤销制度、投资和企业制度、贸易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房地产制度、监管制度,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法律责任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协会商会要成为企业和政府的桥梁,搞好服务。在服务贸易制度上,利用好自由贸易区协定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国民待遇,完善银行、保险等服务平台,制定电信、教育、旅游、医疗、物流等相关法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出台国际服务贸易条例、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增强服务贸易壁垒救济立法,支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走出去。从制度上鼓励建设好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中心、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全球服务外包基地,鼓励提高服务业附加值。在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上,要加强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各国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或修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安全认证制度。
&&&&三、科学设立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目标
&&&&  国家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安全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国际战略作为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包括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战略资源,以及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等。国家利益是国际战略的第一要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因此,各国发展自由贸易区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发展自由贸易区就具有明显的战略目标: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就是为了抵抗欧共体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冲击,构建TPP参与亚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就是为了防止与之抗衡的亚洲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出现。因此,我国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也应具有鲜明的战略目标。
&&&&  (一)提高外贸的GDP拉动权重和效率
&&&&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投资占第一位,其次是消费,而贸易仅居第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投资的贡献率是54.8%,出口的贡献率是7.9%。它们分别拉动GDP增长3.9、5.6和0.8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消费、投资、出口各拉动GDP增长4.6、8、-3.9个百分点。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54.2%,最终消费贡献率为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5.8%。2012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自2009年后将可能再次转为负值,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下降。入世以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大都徘徊在40%以下。入世以后则最高飙升到2006年的65.17%,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又剧降为44.24%。就外贸占世界份额看,我国出口发展至今仅占全球贸易份额的10%左右。从人口上看,我国人口约占世界20%,我国人均外贸份额还是比较低,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仍具有较大的潜力。而自由贸易区发展对我国外贸较快平稳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自FFA成员国实际进口关税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中国同FTA成员国间贸易总量及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零关税进口额所占比例明显提升且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低于、进口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均下降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农产品进出口占比略有下降但出口高于、进口低于全国整体水平,服务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双双上升。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好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正能量和超能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外贸拉动GDP增长的效率和比重,确实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  (二)推进我国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的贯彻实施
&&&&  发展自由贸易区,对内是发展战略,对外是国际战略。朱颖(2007)对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美国具备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全部要素,即具备了该战略的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一是自由贸易区战略高度体现美国国家利益,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三大平台;二是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美国实现全球经济战略的平台;三是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适合的国际环境,包括WTO面临国际挑战、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潮流、WTO法律体系对区域经济组织给予确认以及贸易促进和平的思想演变等,都为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确立与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四是由于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从而为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国内法律环境。美国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一种,成为美国扩大经济利益、维护安全和推销民主价值观的战略格局。
&&&&  姜文学(2008)指出,大国在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更多地关注其他非经济因素,其中包括:维持和争取作为大国的领导/主导地位;实现大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全球布局,在保证国家内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为本国企业创造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强化与重要地区的经济联系,为本国创造有利的对外政策环境;稳定自然资源(主要指能源)的进口,保障经济安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应该含有一定的战略意图,比如树立中国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保障自然资源的进口安全等等。
&&&&  李向阳(2003)认为政治因素在大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自由贸易区已超越纯粹的经济范畴,兼具外交、政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它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缔结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经济利益的彼此融合又加强了成员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使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效应不断外溢,形成各种利益共同体。这种战略格局重塑的发展趋势,打破了旧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导致不同战略力量之间的分化组合,新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南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找到了重塑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有效手段,必将对世界格局的变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将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国际战略工具,推进我国同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良性发展。
&&&&  (三)构建经济大同盟的战略机制
&&&&  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重要性,已经超越经济范畴,兼备政治、外交、国家安全等意义,经济利益的融合又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有利于各种利益共同体和同盟的形成。发展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面找到的新途径新方式。我们应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确定的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由贸易区工作,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合作网络,为解决中国经济缺陷、构筑合适的经济大同盟开辟通道。一是防止中国产业空心化。通过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生产、销售、经营或者投资合作,实现中国产品、服务、品牌走出去,同时也吸引外国高新技术来华投资或者寻求合资合作,以防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心化。二是保障我国石油、矿产等资源安全。中国经济将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特别是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中国-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中俄自由贸易区等的建立,将使我国可以将剩余外汇用于购买对方资源,而对方可以换取我国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其他投资。三是维护并巩固大国地位与负责任大国形象。近年来我国提出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我国除了通过力所能及的援助,还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自由贸易区,促进双多边贸易往来,推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快和谐世界建设。四是杜绝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隐患。中国自由贸易区全球战略以周边为重点,布局率先在亚洲展开,更多地看重参与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直接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与商机,可以联合自由贸易协定方加强反恐合作,共同营造稳定和安全的周边环境。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国家安全上来说,是构建国家经济安全体系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方面的安全支柱一般有6个(即双边、区域、多边、外汇金融体系、知识产权和行业准入)。中国加入WTO以后,力推世界多极化,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合作与交流,比如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主导六方会谈、参加东盟地区安全论坛等,表明中国的多边安全体系已经构成,但是受制于区域地缘格局的变动与调整,中国仍然缺乏稳定的区域安全体系。因此,中国主动参与亚洲尤其是中国周边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可以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增加一道防线。&五是推动建立以我为主于我有利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甚至联合国,多年来一直受控于西方国家。我国也没有注意到占据国际组织敏感岗位的重要性,没有鼓励中国人进入国际组织工作,以至于在国际组织重大事情决策方面都十分被动。因此,我们要通过发展自由贸易区,加强在国际组织中的合作。例如,可以通过中国-海合会、中国-上合组织、中国-金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然后建立起区域性的金砖国家组织、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组织等。六是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经济全球化使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影响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因此,中国要在对外贸易方面实现更大效益,必须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力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经贸规则。目前,我们应该通过自由贸易区发展更加良好的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推进高效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提高运用国际规则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投票权和决定权。
&&&&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球化
&&&&  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必须设定目标,而不应再摸着石头过河,应该坐船过河。而船就是各种自由贸易区,河对岸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我国继续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之一。一是推进外贸结算人民币化。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我们可以同与人民币有币缘关系的国家在中国出口商品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一方面缓解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从而实现人民币结算规避美元的不确定性风险。二是推进外商投资人民币化。根据《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加快或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到直接投资的跨越。三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在自由贸易区成员方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或者离岸中心,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例如,通过CEPA和ECFA推进人民币两岸四地一体化,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人民币&东盟化&,通过推进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人民币亚洲化。在北京或者上海建立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在自由贸易区成员方建立清算分中心,实现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实时化。四是推动建立新兴货币基金组织。因为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拥有令人瞠目的3万亿美元,俄罗斯有4474亿美元,巴西有3071亿美元,印度、新加坡等国家都有2000亿美元以上,因此现在世界不差钱,成立新的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筹措没有问题。大家对于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也有共同认识,完全可以考虑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推进建立符合大家利益的新兴货币基金组织,以保障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  (五)拓展中国经济领土
&&&&  在经济危机全球蔓延,西方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我国的自由贸易区伙伴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市场和新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完全可以借助发展自由贸易区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形成战略挤压的不利态势,搭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桥梁,拓展经济上的市场领土和金融领土。一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丰富的低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发达经济体转移制造业或者生产链条的首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成为电视机、汽车等产业的转移目的地,并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汽车制造基地。可见,我国完全可以继续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二是扩大国际服务外包。服务贸易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我们要通过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形成一个公正、自由、开放的多边服务贸易体制,从而扩大我国的服务外包市场。巩固运输、旅游、建筑等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规模优势,重点培育通讯、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版、传媒、咨询等行业的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服务外包。通过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包括税收优惠、用工制度、培训补贴、参展推介、资质认证、信贷保险、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就业机会、稳步扩大服务贸易进口。推动服务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国际服务领域的分工和协作,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在运输、金融、保险、设计、研发、医疗卫生服务和营销等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中国服务业的重组,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技术、管理形式和经营方式,促进服务业现代化,全面提升中国服务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位置。积极推动服务企业&走出去&,鼓励具有优势的服务企业赴境外投资。支持承包工程、建筑、运输、分销等服务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台港澳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和本地化经营。三是引进国际资金和管理技术。积极鼓励外资来华公平地发展业务,但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必须引进高新技术、科学管理方法、伦理理念和适宜制度。四是加快走出去投资。投资办厂,实现走出去生产;投资建设销售渠道,实现走出去销售;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实现走出去研发创新。五是提升国际工程承包。我们要继续发挥国际大工程承建优势,承建一批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工程大项目,提升大型工程承包的经济社会效益。六是推进对外经济合作。适当加大对外援助力度,促进双边的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推广安哥拉模式的&资源换贷款&一揽子协议,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援助,以提高巨额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未来收益性,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  总之,生产、贸易、投资、消费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而且益发强化,我国应该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大力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巩固和发展双边优化政治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全球贸易新格局,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参考文献:
&&&&  1.姜文学.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特征与大国的战略取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  2.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03(4).
&&&&  3.罗伯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4.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
&&&&  5.王凤玲.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  6.赵英.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  7.朱颖.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博士论文.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杨枝煌&&
来源:&《科学发展》
【全球政务网】
&|&&|&&&Copyright & 2012 www.govinfo.so&All&Rights&Reserved&全球政务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三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