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腾讯公司发展前景论文怎么样?

在腾讯做游戏开发以及游戏开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按投票排序
你是否还对这些事件记忆犹新?团购网站的大量倒闭,迅雷上市的失败,yahoo的裁员,优酷、土豆合并,乐酷天商城的关闭,拉手网的裁员,猫扑网转移到广西……
这一列事件暗示着什么?这都暗示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盈利的艰难。中国互联网大都是依靠品牌广告盈利,但广告带来的利润根本无法支撑运营成本。中国互联网盈利模式较为成熟的两个产业是电子商务和游戏,电子商务由于竞争激烈、资金投入大等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唯一比较安稳的就是游戏企业。游戏企业的高额利润是众所周知的。腾讯的巨额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由CF、地下城这两款游戏支撑的。Very CD,国内最大的影视资源门户,曾面临要倒闭的风险,后来转型做了游戏,而起死回生。
目前,国内多家非游戏主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设立了游戏部门,并重点发展游戏,比如迅雷。还有更多家新成立的中小型游戏公司投入到了游戏行业,特别是网页游戏和移动互联网游戏。
去几家大的招聘网站浏览一下互联网方向的职位情况,可以看到,游戏企业的招聘职位是最多的,涵盖游戏制作、游戏美工、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程序开发等职位。毫无疑问,游戏人才是目前互联网需求量最大人才缺口数量最大的一类人才。由于游戏企业的利润水平都比较高,所以薪酬待遇方面,游戏职业也是很不错的,一般游戏职位月薪500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有一定经验的月薪10000也没有问题。
之所以造成游戏人才大量的缺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游戏人才的输送渠道。先说说一名优秀的游戏人才的两个要求:第一,对游戏很有兴趣,有丰富的游戏经验,熟悉游戏玩家心理特征等等;第二,相关的专业技能,美工能力、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软件、程序开发能力等等。基本上满足第一点的人缺乏第二点,而满足第二点的人又缺乏第一点,两个都符合的就很少了。目前,国内各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培养游戏人才的专业,游戏人才,特别是游戏制作方面,主要靠一些游戏、动画培训机构输送。
游戏人才主要有游戏制作、游戏程序开发、游戏策划(产品经理)、游戏运营四个就业方向。1、游戏制作:
游戏制作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门槛高,人才缺口也相对较大,当然,薪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游戏制作通常需要掌握3D动画设计技术、建模、特效制作等技术,从事游戏制作,首先需要对游戏有一定的热情,熟悉游戏主要场景、人物、道具等特征,其次需要一点点美术基础。由于偏技术方面,所以最快的上手方法是选择一家从事CG、游戏制作培训的专业机构培训一段时间。
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游戏培训机构有丝路教育(),丝路集团本身就是一家从事大型影视特效制作、大型游戏制作、建筑设计等有名数字视觉公司,在游戏制作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经验,旗下的丝路教育在游戏制作、三维动画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1、
游戏程序开发方向主要负责游戏程序开发,这一块在游戏企业是人才缺口相对比较少的,因为各高校都开设有c/c++、java等专业,目前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的人才需求比较大,人才输出也同样比较大。2、
游戏策划通常定位为游戏产品经理,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岗位,主要负责游戏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游戏业务模型建立,游戏创意设计、游戏数值策划、游戏剧情策划等工作,需要经常与游戏整个部门的人沟通。
游戏策划人才需求比较大,各大招聘网站关于游戏策划的职位发布非常多。因为这方面人才比较少,通常懂策划的人不懂游戏,懂游戏的人不懂策划,既懂游戏又懂策划的人才就非常少了。
从事游戏策划,需要有丰富的游戏经验,能够深刻理解游戏玩家的心理和需求,这样才能策划出符合玩家兴趣的游戏,其次因为游戏策划需要与各部门的人沟通,所以沟通能力要出色。另外,游戏策划最好有一点的游戏技术基础(非必须),熟悉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3、
游戏运营,主要负责游戏的日常运营工作,数据分析工作,游戏推广和活动策划工作,同样,一名好的游戏运营,需要有丰富的游戏经验,然后很难开展工作,要熟悉行业的一些重要指标,比如PCU、ACU\ARPU\渗透率等等,熟悉游戏的盈利模式。
有很多的小型游戏公司,其本身只开发游戏,然后借助于社交网站、微博等平台运营,所以也需要招聘游戏运营方面的人才负责与外部游戏运营平台的对接。一般,从事游戏运营方面人才,都是从事过其他互联网产品运营或者推广工作,由于对游戏的兴趣,跳槽过来的。
没有在腾讯呆过,不过在同级的网游公司做过。很多人说大公司适合养老,其实不然,也是很忙的。平时加班到11点过是经常的事,半夜下班,上海张江门口排队的出租车就很能说明问题。大公司轻松,事情少!这个说法也不对,只能说大公司相对小项目,你做的事情,范围各窄。但不能说事少,更讲求精益求精。小项目,很多东西,不明不白,能用也就过去了。大公司会有其他部门的同事帮你反复验证,反复修改。负责的系统可能少,但工作量不会低,而且更有深度。大公司你能更好的看到一个规范的迭代看法流程,虽然繁杂一些,但一步一个脚印,很多事情都有根有据,来龙去脉清晰。小项目组更作坊化,上新的功能,修改东西,实际效率会快些。各有优劣。一个人,应该在开始的几年,小项目和大项目都呆呆,开阔下眼界。收益上来说,作为新人,腾讯的待遇肯定会好些。
参考另外层主的答案我补个答案。现在中国游戏机解封后,游戏业就更缺人了。这是个很需要变通的行业,成为精英是很难的,缺口很大。反正我摸爬滚打了几年也没啥实际上的发展。。。
挺好的。尤其入行就可以去这样的公司简直没有更好。现在渠道这么强势,腾讯自己的团队开发的产品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注册成为酷七会员,享受更多独家内容。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酷七论第777期 现在开论
& && & 今天晚上,腾讯确认已经暂停 Mobile版《微信》和《QQ》开发的消息,如同一个重磅炸弹让多数WP用户感到震惊和无奈。震惊之余,大家伙开始陷入了沉思:腾讯阿里都不上心,WP中国发展前景如何?
i4igpe1mkx1nc.png (766.44 KB, 下载次数: 0)
00:49 上传
& && & 毕竟,《微信》和《QQ》这两个社交应用早已经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消费者装机必备的应用,每天都有数亿的用户在使用,其社会影响力可谓异常的强大。而腾讯也是为数不多的长期支持微软WP平台的应用开发商,从时代开始至今都是如此。虽然WP版《微信》和《QQ》跟不上安卓和ios版本的步伐,但是更新频繁以及功能一直都在不断的完善之中,被很多中国WP用户所称赞。这对于落后的WP中国应用生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支持。
& && & 与之相反,中国本土的另外一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则早已对微软WP平台不感兴趣。而其中2014年的“支付婊”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另外,像《手机淘宝》《天猫》等中国本土热门电商平台应用,它们的WP版本更是一度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甚至两年多的时间都不更新。而最新的版《手机淘宝》也是在微软中的介入下才得以更新。
& && & 那么,阿里和腾讯这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为何都对WP平台这么冷淡呢?其中的关键的原因之一便是:WP用户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长期徘徊在1%的水平。缺少了用户群就让这些具体感觉到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而这似乎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占据统治地位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 && & 问题在于,当阿里特别是腾讯都不在乎WP平台的时候,这会对其他中小应该开发商以及很多个人开发者带来哪些影响?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逐渐把精力转移到安卓和ios两个平台。毕竟,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既然巨头阿里和腾讯都不上心了,他们搞下去搞下去也没意思,更确切的说是无利可图。而这些则是我们这些喜欢WP平台的用户所不想见到的局面。
& && &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对现在的腾讯和此前的阿里在WP平台应用上的举措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要知道,腾讯的相关负责人就说了,本次暂停Win10 Mobile版《微信》和《QQ》开发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很关键的就是微软Win10 Mobile系统正式版的跳票。
& && & 显然,你微软在自家平台上的这种表现很难让应用开发商看到你的诚意,更多的是让开发商感到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了信心。而WP平台中国市场份额的长期弱势局面得不到扭转,微软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
& && & 当然了,腾讯虽然确认已经暂停Win10 Mobile版《微信》和《QQ》开发,但是也存在很多挽回局面的机会,而这就要看微软的态度和诚意了。不然,这对WP平台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人可以不要《手机淘宝》《支付宝》,但就是不能没有《QQ》特别是《微信》这两个全民装机必备的社交应用。更重要的是,腾讯这个长期给WP用户很有“良心”的开发商近日如此之举动,实在是当头一棒。
& && & 最后要提及的一个事情就是,现在无论是在国内以及国外都如鱼得水的华为,在2013年推出华为W2这款之后就表示不会在发布WP手机了,而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和腾讯的“无奈”一样:微软给他们的信心不够。这是值得微软深思的一个问题。
& && & 对此,你怎么看?
腾讯阿里都不上心,WP中国发展前景如何?微软应该如何挽救WP中国应用生态?腾讯阿里对WP冷淡,对其他开发者有何影响?
关键词:腾讯,阿里,WP中国,影响,挽救,微软,开发者
欢迎参与讨论,酷七网期待您的看法!每天一篇,每日一论,最给力的新闻,最独到的见解,尽在《酷七每日论》!更多酷七动态请关注酷七网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官方微信!
发帖奖励(回帖人越多,所获奖励越高)
Lv5 初级软粉, 积分 11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 积分
Lv5 初级软粉
微软:WP7发布了,你们整个app呗。
腾讯:好的,我们会单独开发一个WP7版登录Marketplace。
微软:WP8发布了,我们稍稍改了一下架构,但兼容WP7以来的所有app。
腾讯:好的,我们会单独开发迁移到WP8版,争取所有大大小小的功能都和其它平台齐全。
微软:WP8.1发布了,我们稍稍改了一下架构,但兼容WP8以来的所有app。
腾讯:卧槽,我们开发这么久了,算了,能兼容就用WP8的xap封装吧,再加点Cortana指令接近8.1。
微软:W10M发布了,我们稍稍改了一下架构,但兼容WP8.1以来的所有app。
腾讯:你高兴就好,我不玩了。
自己学习不争气,还怪家长没给自己扶持!微软就是这个现状!&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3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微软作为ios系统优质APP开发者,自家平台优先级还没给别家系统开发APP高,没什么好说的,自己作,谁也救不了
Lv2 了解微软, 积分 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Lv2 了解微软
本帖最后由 l 于
11:12 编辑
微软趁撤出中国吧,免得最终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自家那么积极的给ios开发,还指望别人热爱你的系统,痴人说梦了吧确实让大家寒心啊,想起当初因为wp我开始一心学习c#,毕设也做的wp软件,作为一个新手确实蛋疼啊,全班就我一个学c#的,出了问题也没人给你解答,去年我毕业也想找wp的,可是网上基本都没有招聘的,有的也不招新人,今年去年6月出手,结果一点诚意也没有,入手了6s,哎,一直在观望wp,我的同事本来也等950,结果最后入手了930.哎,说多了都是泪,对微软的恨铁不成钢啊
Lv5 初级软粉, 积分 8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Lv5 初级软粉
本帖最后由 卡卡东 于
07:43 编辑
龟软滚出中国!!!
他出去了 中国多少机构 商业
科技等电脑都得停摆&
你又不是政客,喊出这样的口号不觉得惭愧吗?不过Win10m+WP我觉得也是没戏得了,昏倒今天这地步怪不得别人&
Lv9 资深软粉, 积分 55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8 积分
Lv9 资深软粉
很多应用客户端都只有安卓客户端,exe客户端都没有。支持x86也只是一个办公移动pc。为嘛wp没人疼爱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说实话,现在看着别人家的系统一次次更新壮大,而反观微软在WP系统上的一次次跳票和不重视,真的很无奈也很伤心,毕竟现在我们一家全部都使用微软的手机了,结果连最主流的生活社交应用都开始撤离WP,这样发展下去我还能有什么应用可以正常的使用呢?这一切不是应用商的背叛,而是微软自身问题所导致的。希望微软能够真正把用户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不要让我们这些一直坚持和等待的用户也无奈离开了。
Lv7 高级软粉, 积分 2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2 积分
Lv7 高级软粉
龟软滚出中国!!!
不可能的&&他出去了 中国多少机构 商业&&科技等电脑都得停摆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5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傑仔 发表于
微软:WP7发布了,你们整个app呗。
腾讯:好的,我们会单独开发一个WP7版登录Marketplace。
虽然只有4段话,但却历时5年多,4个版本,腾讯能陪微软玩儿这么久,也算是真爱了
Lv4 见习软粉, 积分 4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Lv4 见习软粉
微软在美国能代理开发非死不可&&在中国确不能开发本土热门软件&&只能说wp中国必死 外国就不知道了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2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没了腾讯和阿里又如何,微软在国外活的很好,中国都是一些垃圾企业开发者,就只为利益存在,阿里是畜生公司,腾讯是只会推卸责任,把责任推卸给微软的wp,开发应用更新是看系统稳定性而不是版本号,可腾讯确看版本号,当初腾讯说系统稳定就开发,如今系统稳定几个月了,也没见腾讯上心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开发者也是要养家糊口的,微软这样不给力能怪开发者吗,WP7-WP8死了一片,你说这个怪谁,只能说微软垃圾&
......真是无语&
Lv4 见习软粉, 积分 6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Lv4 见习软粉
Lv2 了解微软, 积分 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Lv2 了解微软
沙发暂时性停止开发耐心等
Lv5 初级软粉, 积分 7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2 积分
Lv5 初级软粉
Lv6 中级软粉, 积分 17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7 积分
Lv6 中级软粉
前景堪忧啊
Lv4 见习软粉, 积分 4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 积分
Lv4 见习软粉
马克。。。。
Lv8 专业软粉, 积分 47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 积分
Lv8 专业软粉
微软真的心态有问题,不要再说开发者,他自己都做不好自家的东西,微软就是个专注黑科技的家伙,系统真的不是他的强项,
Lv8 专业软粉, 积分 46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6 积分
Lv8 专业软粉
很快w11又来了,又要崛起了。
Lv4 见习软粉, 积分 4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0 积分
Lv4 见习软粉
终于能脱坑了
Lv2 了解微软,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Lv2 了解微软
我不打算升10了,8.1用到脱坑吧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微软自己都不上心,还能如何。。
Lv8 专业软粉, 积分 45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4 积分
Lv8 专业软粉
8.1用到手机报废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2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微软可以自己开发,这么大个公司,别人不开发,自己来!!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逼着我们换手机的节奏
Lv2 了解微软, 积分 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Lv2 了解微软
没了腾讯又不是活不了
Lv3 即将转粉, 积分 2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1 积分
Lv3 即将转粉
W10连正式版都还沒有开发出来,你说咋搞QQ,和微信,
(新闻版主)
最专业的超人气windows10论坛
广告投放:&
合作邮箱:&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创业路17号
Powered by Discuz!吴宵光:腾讯17年发展史上的14个关键点
[摘要]在传统行业,多元化很容易失败,主流的声音还是说一家公司要聚焦一件事情。
编者按:本文为吴宵光2015年5月在腾讯大学活动的演讲。吴宵光,腾讯众创空间创业营导师,1999年加盟腾讯,带领核心产品即时通信软件QQ客户端的研发和产品规划工作,并先后担任QQ研发团队项目经理、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互联网业务系统高级执行副总裁和腾讯电商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前面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过去的发展历史。我在腾讯待了很多年,经历了公司发展的每一步,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腾讯业务发展第一阶段1998年早期QQ:抓住核心功能点1996年我从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了深圳市气象局工作。1997年起,互联网开始在非学校以外的公众普及,那时第一波上网的是政府及电信行业里面的人,互联网世界非常小。我们非常幸运,赶上了非常好的时期。1998年Pony(速度,好一点的可能有100多K。而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一出来都是1~2M,这在今天看起来非常小,但在十几年前下载一个软件要花1个小时。那时候网费是按小时计的。软件太大对于用户体验和用户的心理门槛,都是非常大的压力。其次,我们在软件设计上给用户提供了很多卡通头像,非常可爱。早期上QQ,因为身边的人大多都没有上网,所以上网认识的大多是陌生人,我们在QQ上聊天完全不知道对面坐的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那时也没有数码照片,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知道对方是长什么样子。所以当时QQ用户都可以有一个很可爱的卡通头像,让用户想象这个朋友背后是什么样的人。第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CTOTony等的技术非常厉害。那时候我们只有一台服务器,他们每个星期要优化一次程序。QQ在线人数从1000人升到2000人,再升到4000人,我们的人数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没有钱买那么多的服务器。这就迫使我们不断优化,从而奠定了腾讯在中国首屈一指的技术服务。早期互联网技术不成熟,竞争对手都没有特别好的技术,所以他们很不稳定,容易掉线。那个时候我们也会掉线,但我们恢复也很快。那时候所有网吧基本上都在用QQ,只要一掉线,用户就要求网吧老板赔偿。网吧老板也很冤,这是腾讯的问题,不能怪我们啊。所以那时候我们也接到很多网吧老板的投诉,不断催我们改进服务。综合起来,早期QQ在基础服务方面抓住几个核心的功能点,体验非常好,体积很小、很快、很稳定,还有很多个性化的体现,让客户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现在的QQ和微信能提供很多复杂的功能。但是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切入,抓住几个核心基本点。能在第一阶段胜出非常重要。腾讯业务发展第二阶段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行业遭受了很大的冲击。21世纪初美国纳斯达克崩盘,非常多上市公司股票跌得一塌糊涂。那时互联网虽然吸引了很多用户,但商业模式非常不成熟。所有人都说我可以卖广告,但那时用互联网的人还很少,广告主并不认可互联网模式,还没有在互联网上买广告的习惯。另外支付远远没有今天发达,没有在线支付,用户就算想买你的东西,也没办法把钱给你。我记得在纳斯达克崩盘时,要做收入怎么办呢?相互买广告。买200万,网易买新浪200万。大家都是200万的收入,但利润其实没有,还要纳税。整个行业那个时候感觉有点绝望,包括腾讯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没有办法商业化。那个时候甚至我们也在谈并购,打算卖给电信算了。2000年靠无线增值业务赚得第一桶金好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移动()拯救了互联网行业,还是要感谢一下运营商。腾讯本身最早就是做互联网寻呼起家的,手机开始起来时,我们便跟运营商谈移动QQ业务合作,5元包月,就可以在QQ上发短信到手机,这其实还是挺吸引用户的,因为那时手机打字非常不方便,如果能在电脑上发信息到手机,是不是很酷?这在今天太平常了,但那个时候太不可思议了,竟然可以把信息从电脑发到手机上。而且也很方便,包月以后信息任发。虽然那时靠与运营商的合作腾讯开始有了营收,但我们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一家公司的营收完全来自另外一家,这个风险非常大,因为公司所有命运都来自另外一个巨无霸,它说了算。所以腾讯必须找新的机会。2003年推出互联网增值服务2003年我们尝试推出QQ会员,想拥有腾讯自有的增值服务,包括QQ秀。那时候QQ聊天基本上不知道对方是长什么样子的。最早我们推出QQ头像,而QQ秀可以让你有虚拟的形象,可以买衣服打扮自己,让别人看到你是什么样子。QQ秀一推出来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腾讯第一个赚钱最多的业务。QQ秀是用户第一个愿意为它付费的业务,让腾讯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依赖。大家为了展示自己的形象,真的愿意把钱充到Q币帐户里面购买增值服务。这也为下一阶段网络游戏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互联网增值服务抓住了人性的需求,它本身是一种会员类的服务。年轻人会更喜欢,他们有炫耀的需求,开通会员星星月亮等级加速更快,名字会排在其他好友前面,这样他们很有面子。QQ的用户基数非常大,QQ会员大概是三四千万,占百分之个位数。如果用户基数太小,百分之几就没有意义。只有做到这么大规模时,才有机会做百分之几的用户商业模式。2004年进军网游市场2004年网游开始蓬勃发展。中国最早的网游公司是,它靠《传奇》挣了很多钱。今天《传奇》还在为它挣钱,很不可思议。它的模式在今天看来很老土,打怪,不停地PK、杀人。当时也有很多儿童沉迷游戏,带来很多问题。过去非网络时代的游戏都是单机版,所有人都在买盗版游戏,作为游戏开发商几乎赚不到钱。但是到了网络时代,要玩游戏就要登录,不充钱就把你踢下线。你正在兴奋地打怪升级时突然没钱了,就得赶紧找个小卖部把钱充上。所以游戏的驱动力非常强,这个商业模式一下子让整个互联网产业都激动地涌进来了。我们也开始想进军网游市场,但那时腾讯没有任何游戏基因,不知道怎么做游戏。最早我们是从开发棋牌游戏开始,另外也代理游戏。当时绝大多数代理游戏都来自于韩国,我们也去拿了一款游戏叫《凯旋》,是中国第一款3D游戏。但是我们一开始没有经验,而且这家公司的技术不太好,上线后服务很不稳定,经常掉线,我们叫它“卡旋”。所以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而棋牌游戏则比较顺,当时市场上第一名是联赢,他们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用了一两年时间超过了他们,成为中国第一。腾讯棋牌游戏最火的是斗地主,最多的时候有两三百万人同时在线。游戏业务是奠定腾讯商业模式很重要的开始。2004年到现在,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游戏,因为它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一个很轻量的消费就可以获得很愉快的娱乐体验。文化产业是非常大的支柱产业,包括日本,动漫、游戏等都是日本非常大的产业。当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游戏产业,包括影视、动漫将是未来非常大的机会。所以在未来,游戏行业依然非常重要。2004年发力媒体&广告业务2003年底我们还推出了qq.com新闻平台。一开始做新闻对腾讯来说也是外行,也走了很多弯路。腾讯本身是即时通信公司,那时的三大新闻平台是新浪、网易、。所以要想把用户拉过来时,我们设了QQ弹窗,弹出腾讯新闻,现在大家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但一开始时用户还是会骂,因为你的新闻、编辑能力跟新浪还是有差距。那时大家提到腾讯会想到是小孩子玩的东西。传统品牌的广告主要看广告投在这有没有影响力,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广告商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非主流。所以新浪获得了很高的品牌溢价。至少花了10年时间才达到今天的影响力,从品牌广告的营收及流量的影响力上,基本超越新浪。今天看,我们很多业务在行业内做到第一了。但回头看的时候,其实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年时间不断积累,才能慢慢超越竞争对手。2005年布局WEB2.0,推出Qzone2005年我们布局了新的业务领域“QQ空间”,这是QQ的延伸。2005年数码相机开始在国内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有数码照片内容,他们有很强的分享欲望。我们那时专注做好一件事——QQ相册。QQ相册今天一天的上传量有1亿张照片。最开始每天在几百万到一千万时,遇到很大的性能瓶颈。一天1亿的上传量,对带宽、服务器消耗非常大。当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是51.com,因为开始时我们性能不好,在头一两年他们领先我们。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想把技术做好,投入了很多服务器,花了很多精力投在基础设施、基础用户体验上,后来逐渐超越51。QQ空间现在是中国第一大社交网络平台。2005年搜索+电子商务:SOSO,拍拍2005年我们还布局了搜索和电子商务业务,这在当时公司内部争议非常大——公司发展到底是应该多元化还是聚焦?在传统行业,多元化很容易失败,到今天,主流的声音还是说一家公司要聚焦一件事情。但那时互联网还在跑马圈地阶段,大量荒地没有被圈养。而且相对来说,互联网的边际成本较低,新领域获得成功的概率相对很大。所以腾讯当时积极多元化。在第二阶段布局中,6个领域里面有5个领域我们取得了第一。网易一开始靠游戏赚了很多很多钱,曾经有一段时间丁磊是中国首富,整个公司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大。但因为它过于聚焦,只做游戏跟新闻,坚决不扩张,后来反而丧失了很多互联网新出来的机会。当然,腾讯的多元化也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成功。搜索业务绝对领先。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来时,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有机会,因为QQ浏览器市场份额第一。我们把搜搜跟搜狗合并以后,曾将QQ浏览器的搜索框默认用搜狗,但超过一半的用户会手动将默认搜索引擎改成了百度。这说明百度的品牌黏性非常强,用户不在百度上搜一下,总觉得这个结果不放心。但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搜狗和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异。我们后来反思为什么难打。百度某种程度上就是先发者的平台,有口碑效应,让用户有很强的认识:百度就是最强的,它的搜索功能是最好的。这样的口碑效应和高技术门槛给百度建立起了先发者口碑,第二名很难打得动。因为它就一个框,也很难做差异化。电子商务领域,淘宝C2C模式建立了巨大无比的买家、卖家网络,几千万卖家在上面。我们当时跟它竞争时很痛苦。我们当时C2C平台叫拍拍,腾讯有巨大流量,我们给用户群发消息,快来拍拍买东西。用户一来说,这里的卖家这么少,东西这么贵。问一下卖家“在吗”,还没有人回应,因为都在淘宝那边忙呢。卖家也是一样的。卖家说既然腾讯有拍拍,我就开多一个店吧。过去以后发现,这些用户都是小孩,拍着玩的,拍下都不买,都不付钱。算了,维护这个店也是要成本的,转化率太低,不好在这做生意。于是淘宝就越来越大,卖家网络越大,就越多人来买。所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跟QQ、微信的道理一样,几个月时间,身边所有人开始用微信时,就迅速拉大第二名的差距。所以在网络时代,具备网络效应的平台非常可怕,你要赢,就要绝对赢。要输,就没有任何机会。可能生死很多时候就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2005年第一次组织架构变革2005年、2006年腾讯做的第一次组织架构变革是BU化。当时公司内部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多元化?如果公司只有一个业务的话,上面的CEO只关心一件事,CEO把所有的业务部门抓住协调推进。到年时,公司多元化布局已经完成,有无线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游戏、媒体等等,这时候CEO已经不可能管好每一块业务,没有精力也没有这个专业度自己管,而且协调成本超级高。2005年之前,最早我们是四层架构:渠道部门、业务部门、研发部和基础架构,CEO管一块,COO管渠道和业务,CTO管研发和智能架构,全部靠上面的最高层统一协调,到2005年时,已经没办法再进行协调。所有的职能部门、研发部门不买产品部门的帐,产品部门根本影响不了研发部门,产品做得好,研发部门也不受激励,大家仿佛都不是一家人,我们做的第一次变化就是“事业部制”,把研发、产品全部拿下,由事业部的EVP来负责整个业务,相当于这个业务的CEO了。腾讯业务发展第三阶段年腾讯完成了第二阶段布局。到2009年,公司业绩达到一个顶峰,基本上在每个领域,除了电商、搜索以外,大家都说,要创业就面临三件事,“生、死、腾讯”。我们在行业的口碑也不好,外界会说腾讯就是“抄”。确实那个时候我们也有这个倾向,这是过去战略里面的一种“跟随战”。第一名看第二名、第三名怎么做,你发现他们的一些创新应该迅速跟进,利用原来平台的优势把它们压下去。作为战略的角度,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行业的角度,大家就会说老大欺负小弟。事实上这个行业的变化太快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创新或复制可以压制整个行业的创新,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其实任何一家公司面对这个行业时都很渺小。比如我们看硅谷,这么多年来,当了霸主,后来是(),后来是脸谱。到了现在,还是有越来越多新的公司成功了,并不会因为大公司的垄断而导致整个行业就这样了。而且大公司心态越来越开放,达到共赢。因为这个行业越来越复杂,价值链越来越长,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吃。2009年开启PC产品无线化2009年智能手机开始露出苗头。腾讯动得比较早,开始将所有产品无线化。当时腾讯所有部门99%的人都在PC互联网工作,开发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PC互联网的产品。这时候我们看到无线的机会。开始说要把公司所有PC产品无线化,从QQ开始,到手机腾讯网等产品,开始启动无线化工程。2011年生死关头推出“微信”到2011年时,我们看到了公司生死——小米推出了“米聊”。当时公司内部争议很大,到底是用QQ去竞争,还是启动新的产品呢?所幸当时张小龙他们部门是做QQ邮箱的,相对来说在公司是属于没有那么大压力的部门,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只做好这一个产品,虽然QQ邮箱非常好用,用户量也很大,但相对而言,邮箱这一技术本身已经不是用户第一关注的领域。所以整个团队在张小龙的带领下,十几个人就开始做“微信”这个产品。当时米聊比我们要早,无线部门也启动了另外一个产品叫Q信,也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模式。内部有竞争,外部也有竞争,跑到最后,赢的是微信。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米聊。行业里有句术语叫“临界点”,10个人里有5个人用你,第6个人就会用你,那剩下的4个人也会被吸过来。在竞争时,如果对手率先爬到临界点,那第二名就会失败。米聊虽然是早,但毕竟他们不是做即时通信出身的,而腾讯做了十几年的即时通信,很快就把公司所有的力量调动起来强推,把QQ的用户往微信上去导,在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发展。包括微信当时推出的语音对讲、微信群等创新功能,让其得以一波一波爆发式发展,才奠定了微信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地位。回头看公司的管理团队非常心有余悸,内部竞争在某些程度上,尤其在互联网这个高速变化的行业里,还是很有作用的,因为竞争本身就能激发大家的斗志。那时候微信部门跟无线部门同时开发微信类产品,两个都是封闭性开发,住在同一个酒店,相互都不说话,紧张度跟外部竞争的敌人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促成了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压迫感,由此,团队才能迸发出真正生死存亡的活力。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比如说QQ,它是PC时代的产物,微信是完全重新基于手机设计的,很多不用考虑PC上的包袱,只针对手机对手机形式,凡是手机对PC的要求,一旦不考虑。我不考虑任何商业模式,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的市场,这样它的包袱非常轻,内部的竞争反而造就了新的微信。2012年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分水岭,手机QQ的消息数第一次超过了QQ,大多数用户的主要时间开始花在手机上。这时候原来传统部门就开始急了,未来在另外一个部门手里怎么办?那时公司内部各部门开始各种各样的PK。2012年以前QQ散落在三个部门,QQ在一块,无线QQ在另外一块,QQ上的增值服务、SNS业务又在另外一部分,三部分扯得一塌糊涂,天天扯不完的协调,开会都是在协调,都不在谈业务,实际上最后用户体验没有人负责。公司在2012年做了重大架构调整,把无线应用部门拆散,这对无线应用系统冲击很大。当年是无线系统为腾讯打下江山赚了很多钱,到无线互联网起来,他们把手机QQ、手机腾讯网这一系列的东西都做起来,抓住了市场上的机会。但没办法,对外决战在即,内部还这样缓慢,公司很可能就会被拖累。2012年全面无线化+电商布局+投资2012年腾讯开始全BU的无线化。最开始无线应用部门负责把公司所有的产品无线化,2012年各个部门纷纷醒悟过来,因为用户都在开始往手机上转移了。今天你看腾讯,基本上每个部门80%以上的人都在从事移动相关的开发和产品工作。这跟2012年之前是完全是相反的,2012年之前,所有人都在做PC互联网,只有一个部门在做无线,今天完成了大的组织变革和转型。2012年我们把电商也拆分出来了,我在那时候去开始管腾讯的电商业务,那时候公司还是不甘心,觉得淘宝做得这么大,还是要看看电商领域还有什么新的机会。此外我们也开始去大量投资一些新兴领域。2014年专注核心业务+剥离长链业务2009年之前,大家都在骂腾讯,什么都要自己做,让别人没活路。那时候基本上是内生增长模式,什么东西确实都是自己可以做好,因为那时候几个特点,比如QQ空间,本身就是QQ的延伸,越来越多的数码照片开始有被上传分享的需求。游戏,音乐,新闻等产品,我们自己确实都能做好。这些业务的特点就是价值链很短,把内容做好,再加上腾讯的巨大流量,慢慢市场地位就能取得,没有那么强的长尾特征。比如新闻要么是大事件,要么就是八卦热点,没有那么长尾的特点,大家关注的点都差不多。所以,后来我们总能够后来居上。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新的更大的变化——开始“剥离”。过去腾讯的模式是“一站式服务”,什么都要做,插根扁担也能开花。但后来我们发现腾讯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的东西你能做好,有的东西你做不好。很多新的领域价值链越来越长,相比外面一些创始团队,他们拿VC的钱和自己全部的身家都投入在这里,一天20个小时上岗工作,我们自己内部的团队很难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包括很多新的模式要管几千名地面人员,文化、组织包括腾讯擅长的事都不匹配。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搭建一个新的生态模式了。所以我们慢慢走向开放,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现在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我们给你流量,给你入口,占你股份,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共赢。在我们没有投资京东之前,京东估值大概不到100亿人民币,今天最新统计已经过了400亿。一方面腾讯投资了它,本身给了它巨大的流量、入口、概念和未来的期望,一方面减少了竞争。以前我们一直在它后面拖着,一定要搞死你,它也赚不了多少钱,资本市场也不敢给它更高的估值。现在合并了,我们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它本身也获得了更高的溢价,市场上也减少了竞争。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东西很清晰,但在当时看不清楚,走了很多弯路,吃过很多亏,所以这些东西某种意义上也是学费。当你经历过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很坦然的做今天的决定;当你没经历过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很难平衡。看清楚哪些东西是自己能干好,哪些东西自己是干不好,哪些东西应该是给别人干,如何帮助别人,这些心态慢慢捋顺以后,腾讯的战略是越来越清晰了——专注做“连接器”和内容产业。未来连接一切未来腾讯基本上还是连接的战略:底下是我们的平台,公司的立业之本QQ、微信,自营业务有游戏、广告、媒体、支付、音乐、地图等,这些是我们自己要做好的“造血”业务。再往后的领域,内容、搜索、O2O电商、打车、房地产、旅游等,这些基本上都不是自己做,而是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做。再往后更多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依靠应用宝、广点通、腾讯云、微信公众平台等资源对他们进行扶持。尤其是微信公众号,这是非常开放的系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用微信公众号来连接线下的商业以及其他的行业。今天腾讯一方面在业务上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在创新方面也是越来越开放。在过去的时候,出去搞一个东西跟公司来竞争,这是叫叛徒,但今天我们是共赢,我们可以投资你,做好了,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合作、扶持。互联网跟传统的结合,是未来非常大的机会。开放的生态系统是必然的选择,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颠覆别人是创新”。“颠覆”是目前非常热的词,颠覆别人就是创新,颠覆自己就是持续创新,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腾讯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不断地在内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腾讯内部人才培养在2004年之前,我们的人才来源很大程度上靠华为。华为在1998年开始大发展时,每年大概招一万人到深圳,深圳本身只有深圳大学一个学校,所以那时候华为把很多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招了进去。所以2000年互联网开始大发展的时候我们开始扫华为的人,华为培育的人才在腾讯第一阶段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华为培养的人才在管理和技术方面都非常优秀。从某种程度来说,腾讯第一阶段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受华为的影响。2004年以后我们开始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这个时间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招聘毕业生,建立内部人才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去招聘中国最优秀的985高校毕业生。因为招聘有一个问题,当你去其他公司挖人的时候,最好的这些人一定是在最核心的岗位上,要把他挖过来是非常困难的。但要在学校里,毕业的那一刹那,要把优秀人才竞争过来用心慢慢培养,这样的人很难再被挖走。优秀毕业生是最容易获取到的人才。当一名毕业生成长为一家公司骨干时,你要把他挖过来成本非常高,而且他对新公司文化的认同感等,都远不如将一名毕业生从白纸开始培养成自己的人。我们同时也建立了不同的人才通道,如管理通道和专业发展通道等。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当官的,这没办法,那技术人员应该怎么办呢?就给另外一条体系,T1、T2、T3,让你的技术得到成长,这跟薪酬与长期发展挂钩。虽然不能去当官(很多人其实也不愿意当官,尤其是技术人员),但我还是要成长,在公司呆5年,我们的工资怎么涨,有什么依据,能力是用什么来评判?不是说只有当官才能使能力得以成长。技术水平不断地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体系。所以当时我们做专业发展通道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技术人才来说。注:本文由腾讯开放平台(微信公众号:open-qq)原创。
[责任编辑:yvettedua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