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领域内有哪些专家

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实现研究
作者:刘乾凝 杨剑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0期
摘要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通过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特征、开放与共享的技术要求的描述,进而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用户需求中心、本体分类,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平台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特征;关键要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0-03
作者简介刘乾凝(1968-),女,湖北公安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从事哲学、都市农业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型现代农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成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科学。然而,图情界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特色资源的整理开发利用还非常薄弱、滞后,能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实践与研究直接有效提供知识服务的开放共享平台更是一个空白。都市型现代农业知识资源专深、有序、集成的需求与信息资源海量、无序、分散异构状态的矛盾,困扰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研究者与开发者,严重制约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学科的发展与都市型现代农业思想智慧与产业信息的开发利用,这一状况亟待解决,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开放共享特色资源平台”迫在眉睫。基于此,确立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为开放共享社会化服务选题,这既是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者及各领域希望汲取都市型现代农业思想智慧人士的迫切需求,又是国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农业文化及文化资源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图情界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具有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符合开放共享服务的前提条件。
1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与开放共享技术的特征与要求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特征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由资源内容、应用环境和应用群体来展开,集结多种资源构成,包括传统文献型农业信息,如电子版的农业图书、农业期刊、学位论文等;政府、农业企业学术教育机构等网站提供的非正式出版的文献,如政府信息、会议信息等;动态农业生产信息,如科技成果、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测、专家系统等
[1]。诸如此类的资源互相交融,互为依存,密不可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基础。
1.1.1 主题与主题的横向关联。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农业院校,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贯穿所有学科的中心主题。特色学科主要包括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园林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农学专业;省部级重点学科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业经济管理;精品课程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农事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园林生态、普通昆虫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因此,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学科主题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涉及的动物、植物和人文意义的民风民俗等节事活动使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不可避免地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和横向联系的学科特征。
1.1.2 主题与实例的纵向关联。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兼收国际、国内其他农业的有益成分,运用现代技术,融入现代观念与情感的“创意”与“科技”型农业。“创意”主题农业的民俗文化村、节庆会展,如北京郊区的大兴巴园子满族文化民俗村、怀柔项栅子正蓝旗村、七道梁村,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顺义农博会暨旅游文化节[2];“科技”主题农业的龙头企业基地等农业经济活动等。因此,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拥有大量实例资源,如北京物质文化资源中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人工或自然山水、旅游景点;或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的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1.1.3 主题与用户的交叉关联。 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该校读者,还包括乡村农民、乡镇行政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城市市民,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也不同。譬如,各种涉农企业、合作组织、农民大户对信息的需求绝不局限于文化艺术、生活休闲类,他们最需要的是聚集产业发展创意、高端要素的科技信息,农业方针政策、农业先进技术、农业科技知识、节庆会展的动态信息,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新举措、新模式、新典型、新经验的信息。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应在为该校读者提供教学科研特色资源的同时,承担着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营者和企业提供生产决策、产品供销信息,为相关单位开展农业专家培训、基层人员培养提供对接信息,以及为远郊区县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产业村、农业龙头企业高产高效建设提供匹配信息的社会职能。
1.2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技术要求如何确保基于系统性构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数字资源馆藏被用户长期使用,如何确保有效承担对都市型现代农业这一人类文化宝贵资源保存与共享的社会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维系自身存在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所谓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是在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巨大的背景下,为使都市农业特色资源得以保存、有效利用,把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与阶段,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用户的不同需求,在各层级用户协同合作的基础上,研究促进和保障当地高校图书馆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动态采集的机制、政策与措施,达到所有用户均等化地共享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
正如刘洪波指出,社会控制能力的极限就是图书馆知识组织逼近公共知识结构的极限,知识工程的极限就是图书馆接近个体知识结构的极限。因此,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
享即借助语义关联数据技术,以及元知识组织与集成技术、本体技术、知识元标引链接技术、语义Web 技术、可视化技术、智能化知识检索技术,开发多层架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领域资源库系统。该研究的重点在于按照本体论思想进行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分类标注,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资源领域本体概念集,从而实现基于本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获取、存储、检索,为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提供必备的基础。
2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关键要素
2.1 以用户知识结构和认知需求为前提在泛在全面的知识环境下,用户对知识内容的需求日益专深,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受用户目标驱动的开放共享日趋个性化、专业化、定制化,且呈动态发展,这都有赖于资源服务主体成为用户需求问题专家,对用户心理、认知、知识、偏好、习惯等有全面、准确、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随时跟踪用户需求和反馈用户评价,及时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内容进行动态更新,为用户解决特定主题内容的各种问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导航服务。
2.2 基于语义的本体分类 图书馆在对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对知识单元层面的关注,表现为以馆藏特色资源为实体而进行的知识组织,即排架,排架号就是对实体的抽象,是实体的替代物,但仍没有扩展到资源的底层结构形成对资源的动态揭示。在对知识内容加工的深度和层次的标准下,“本体”成为目前较好的发布、共享、连接Web中各类资源的优质语义法则。“本体”一词是为给用户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检索途径,信息技术和图书情报技术从哲学上借用的,指由概念关系(下位、上位、同位)[3]形成一个广泛而规范的语义网络。它使所有异质、海量的资源不再杂乱无章地堆积,而是以有意义的知识单元为对象而进行的有序化组织,将有可能真正地打破资源在逻辑上的分割和独立,更广泛地发现资源,更精确地采集和组织资源,更规范地揭示资源,以便用户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发现和创新。譬如选择学科专家内容主题,以专家的工作单位、所属学科、发表特色资源情况、被引用、被下载情况,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该学科专家,帮助用户在专业层次上更好地了解学科专家的相互联系,消除数据资源获取与进行科研创新之间的离散状态[4]。
2.3 完善用户与本体分类系统的互操作本体用来对指定领域资源的相互关联进行一种专门形式化描述[5],这种描述是建立在对特定领域或领域之间的一系列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通过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建立起该领域内的基本知识框架,从而将知识分门别类地归类到合适位置,并在统一的定义指引下,能自动判断哪些是目标信息,哪些是噪音和干扰信息。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例,当对其分类时,会得到农业经济、旅游、高等教育等十分庞大的子类,而这些子类又可能与其他大量子类相关,太多的子类和子属性相互交错只会使用户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都市型现代农业本体知识网络的可视化表达显示的应是与中心类直接相关的子类,同时对这些相关子类按照本体类型进一步分类,而对于那些和中心类间接相关的节点,则视为冗余信息予以忽略,从而将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信息组织成一个层次清晰、可追溯的逻辑结构,同时达到覆盖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均衡。
2.4 以交互功能强大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统一界面一个交互功能强大的知识服务平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将构建起整个都市型现代农业领域的科学分类体系,包括对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框架的构建,使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知识成果系统化、有序化。上述功能的实现需要图书馆通过关联本体技术将资源、服务和用户智能化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虚拟知识空间,即个性化可视化界面,支持用户基于数据库字段的个性化检索与发布定制,完成资源交流、获取、组织、检索、共享、利用和创新等过程,逐步构建用户与馆员、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搜集、加工、可视化检索与利用的资源平台。
3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策略
3.1 基于用户检索需求,组织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对象分布式地存储在电子化的馆藏数据(自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网上超链接文本资源、基层农业主管部门等地,其中农业科研院所、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涉农龙头企业也成为主要信息来源。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加工和组织需利用本体所反映的领域知识实现初步分类,分析出核心主题,同时以核心主题为中心将资源组织起来,使其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和处理,并通过基于本体技术的多粒度知识管理实现资源组织方式与用户逻辑(多层次的检索需求)的统一,使不同用户(农业经营者、事件关注和情报了解者)可以在不同层次的主题之间轻松地实现跳转,获取与农事、事件相关的全部信息。
具体来讲,对于学习者和研究者用户,他们更关注资源的学科分类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图书馆可借助特定领域的知识本体将该领域的知识聚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地图和知识图谱的知识展示方式,进而揭示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路径。对于普通农户用户,他们需要的信息直接、实用、简单。图书情报部门当务之急是采集最新的种植和养殖的优良品种信息、先进的技术信息、市场营销信息、培训以及出外务工的信息,并以简单易接受的个性化方式提供给用户。对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村、农业龙头企业用户,他们是依靠当地的生产特色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农户或企业,需要长期连续的技术和专门的市场信息服务,但又无法用匹配的关键词来覆盖信息的检索意图,尤其需要图书情报部门借用本体的语义扩展技术,帮助用户实现基于语义的概念检索。
3.2采用本体技术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资源数据库 目前最为强大的OWL 及其扩展的OWL 插件作为本体构建工具,能使基于本体的检索系统细化用户群体,提供更具有专指性的检索服务。因此,在用本体技术建库时,可选择共性化、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能让用户可视化编辑、修改等多功能的Protégé [6]为本体库构建工具。Protégé支持的多种本体可视化插件可以将编辑好的本体立刻用多种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因此,依据本体论规则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进行可视化构造:确定“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元概念(概念化);采用元知识组织与集成技术,抽取经数字化处理和主题专家整理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主要实体,即包括题名、责任者、主题、时间、关键词、学科类别、资源类型、摘要、全文等重要元素为对象形式的方案模型,通过元数据法进行规范著录、标引,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形式本体论的树型结构关系模型(模型化);采用本体描述语言,通过数据库编程,将都市型现代农业资源关系模型(信息资源数据)导入可视化模型(采用视觉编码技术――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农业
产生日期:   来源:东方城乡报&
展望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本市 “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
我国农业正面临两个“天花板”(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天花板”;农业补贴中有的属于“黄箱”政策范畴,受到世贸组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两道“紧箍咒”(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一块“地板”(农业生产的成本不断上升,上海在这一点上矛盾更加突出)的挑战,但是挑战面前依然充满机遇,“双重挤压”下的都市现代农业仍然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4天,11月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办、国办最新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为这个“大有可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那就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农业农村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农民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根本转变。
11月11日的午后,沈天官和记者并肩站在他位于浦东周浦镇瓦屑社区的3亩多正在收割的“试验性”富硒水稻田旁,突然问我说:“听女儿说今天大家都在网上买东西,如果我的稻田面积能扩大100倍,配上我那1公斤大米的精致包装,是不是一天也能在网上卖个几百万?”我很认真地回答:“那肯定不止。”我们相视会心一笑,都明白这只是个玩笑,但这一天,淘宝天猫的零售额是912亿。
沈天官的一个身份是上海申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主要从事的是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和富硒有机肥的生产,但与他相熟的人都叫他沈老板,因为他同时从事着一个更赚钱的墓地经营生意。2005年,沈老板从一个偶然的渠道得知富硒农产品是癌症的“天敌”,在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很大,于是就承包了几亩地请来专家搞试验,第二年就取得了成功,他的富硒鸡蛋、富硒水稻还没推向市场便被闻讯而来的“癌症康复俱乐部”订购一空,正当他准备扩大生产大干一场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地了,他那3亩多的富硒水稻试验田便“试验”了10年。
周浦的瓦屑社区几乎就位于浦东的正中间,周边多是已被征用等待开发的土地,站在稍高一点的地方向南远眺能看见车水马龙的万达广场,向东一两公里就是迪士尼的西大门。沈天官形容自己就像在夹缝中搞农业,而这条“缝”也越来越小。这当然只是沈天官从地域面积角度来说他的感觉,而在更宏观的层面,我国农业确实正面临两个“天花板”(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天花板”;农业补贴中有的属于“黄箱”政策范畴,受到世贸组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两道“紧箍咒”(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一块“地板”(农业生产的成本不断上升,上海在这一点上矛盾更加突出)的挑战,但是挑战面前依然充满机遇,夹缝中的都市现代农业仍然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4天,11月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办、国办最新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为这个“大有可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那就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农业农村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农民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根本转变。
互联网助力农业
缩短现代化进程
互联网无疑是被提及的与现代农业紧密联系的高频词汇,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多个公开场合都曾提出“互联网+”将助我国农业实现“弯道超车”。有关分析认为,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带有催化甚至颠覆作用,我国农业因之而产生的变局,将在“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逐渐体现出来。
比如在流通领域,农村电商的出现,有助于建立起以消费为导向的产销体系,由传统的生产定消费,转变为消费定生产,实现以销定产,这是几千年来农业产销关系的彻底颠覆。这种流程的再造,有利于对接产销、平衡供需,改变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历史魔咒。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的渗入,令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华丽转身”。工作人员可在监控室实时指挥农机的深耕速度、深度,对不合乎规范的作业,可随时实现报警,远距离遥控做到苗齐、苗匀、苗壮,让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度提升,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
上海在“互联网+农业”领域内的探索,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由上海市农科院和光明食品集团牵头的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创平台新近建立,将尝试农业“产学研用”科创新机制,发展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
据记者了解,在这个新平台上,将探索优势科技资源的集聚,发挥高效协同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新体系。首批确定的科创方向包括在水稻生产管理上实现物联网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叶菜的机械化生产等多个领域。
相关专家表示,在“互联网+”的新技术背景下,都市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空间正在放大。此次将在测定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场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中,通过生产环境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农情监测的信息化来推进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水稻的高效、安全生产。
本市有关基层农科人员通过实践认为,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基本原则是实用和有效。生产信息采集系统是基础,包括环境信息、生产档案数据等的采集,然后进行数据管理,并形成高产栽培的决策系统,在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管理等方面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方案选择。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
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在谈到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上海都市农业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作为“十三五”规划“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之一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口,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建设好高水平的都市现代农业。谈到对协调发展的认识时,孙雷向记者做了一个生动的描述,他说,讲到底,真正体现上海水平的应该是上海的农村,如果说上海的农村真正能建设像欧洲一样漂亮和整洁,上海的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体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孙雷认为,从“只要金山银山,哪管青山绿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山”再到“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是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更是我们行为方式发展思路上的更新。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就是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上海的农业同样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市场,发展在过去得益于开放,今后仍然得益于开放,上海的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还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七个方面的工作都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都是共享发展的最好体现,必须花功夫做好。
市委农办研究室主任方志权向记者表示,从总体来看,上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高、基础条件好,理应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当好排头兵。他向记者描绘了“十三五”期间本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蓝图: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重点建设好孙桥、崇明、市农科院三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强化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要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组织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以牺牲环境换取来的农业农村发展是一种“虚假繁荣”,不可持续。目前,一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已在上海全面打响,为此而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具体目标有望提前完成。上海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聚焦美丽乡村实施区域,发挥各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提高农村生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元素,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上海农业要在实践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开放是农业农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上海农业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内外农业合作发展。继续有效利用外资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主动谋划上海农业走出去发展,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进出口合作和农产品展销。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上海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加速国内外农业资源要素流动,拓展上海农业农村的发展空间。
共享是农业农村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海“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评判标准要看人民有没有共同享受到现代化和改革发展成果。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回应广大农民群众期盼,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方志权还特别向记者提到了农业的“接二连三”,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从而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丰富的创新空间。在这方面,金山的实践,值得关注。
上海现代农业
发展的新方向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71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92元,收入相差26518元,高于北京、天津等城市。“十二五”期间预计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城市居民0.8个百分点,但两者实际差距依然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城乡发展仍存在不协调。如何破局?金山正在不断培育壮大的“六次产业”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金山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许复新向记者介绍说,实践证明,“六次产业”已经成为拉动金山“三农”发展新的增长极,促使全区经济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金山蟠桃、枫泾猪、亭林雪瓜等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一葡二桃三莓四瓜”(即施泉葡萄、枫泾黄桃、皇母蟠桃、鑫品美草莓、莓博士黑莓、敏蓝蓝莓、珠丰甜瓜、金山小皇冠西瓜、亭林雪瓜、多利升西瓜)已成为上海核心农产品品牌,2014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5.60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436元,比上一年增长11.1%。二是农业、农村面貌明显改善。通过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污染减排,启动4家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程项目,实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开展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种养试验,在现代农业园区万亩设施粮田、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和绿叶菜核心基地等大力开展绿色防控生产措施;加大沼气池应用,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开展食用菌养殖,持续增加森林资源保有量。截至2014年底,全区森林面积10.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5%;在内陆水域增殖放流鱼种、蟹苗8976公斤,全区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农业、农村的知名度明显扩大。鑫博海中央厨房、舜地食品、亚泰蔬菜、银龙农产品加工中心已成为沪上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通过举办金山草莓节、金山田野百花节、金山西甜瓜节、金山施泉葡萄节、金山蟠桃节、枫泾黄桃节、张桥羊肉节等一系列农业节庆活动,实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推动金石路观光旅游休闲带建设,启动上海植物园金山基地建设,落实吕巷万亩水果公园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枫泾农民画村、廊下生态园、吕巷万亩水果公园、金山嘴渔村四大农业休闲旅游集聚地。金山嘴渔村通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星级验收。2014年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56.87万人次,比同期增长14.69%,营业收入9178.59万元,带动就业7900余人。
许复兴认为,从宏观层面看,发展“六次产业”是上海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即“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农业“短板”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即“伸长”实现农业现代化“短腿”的重大举措。这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新亮点”的战略考虑。
从金山区推进“六次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发展“六次产业”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经营制度,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新型主体;也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无疑是上海未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有关探索。
在方志权看来,事实上,上海发展“六次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所处的长三角区域是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人口多,收入水平高,具有广阔的市场、人才和科技的优势;上海地属江南水乡,农耕文化历史悠远,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基地条件,具有农业生产的基地优势;上海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现代要素集聚,具有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因此,上海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发展“六次产业”过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或许沈天官再也无法在浦东的中心区域找到一块300亩的农业用地来实现他的愿望,他的有机肥生意由于享受着政府的补贴,尚能维持,但富硒农产品的和产由于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作为朋友,我替他惋惜,但作为一个上海三农的从业者,记者认为像他这样零散的、靠个体与土地资源支撑的农业生产与我们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相悖,理应被扬弃,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必须复出的代价,即使它曾经也有过“特色农业”的光环。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层面,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将处在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的三农工作必将对“四个全面”布局的协调推进,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贯彻好贵在理解透,理解透重在宣传好
目前,一个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热潮正在全国掀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建议》。本报将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把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主动策划、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舆论引导、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广大郊区和系统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贯彻好贵在理解透、理解透重在宣传好。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丰实、内涵深刻。在认真领会、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将抓住以下重点做好宣传,一是深入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深入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三是深入宣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四是深入宣传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五是深入宣传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日前在系统传达五中全会精神干部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上海“三农”工作上新台阶,具体来说,近阶段要认真修订完善本市“十三五”现代发展规划,更好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新理念指导“三农”工作;要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推进都市现代农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此,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展望“十三五”,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专题报道》栏目,派出骨干记者赴各区县和系统各单位,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在重要版面推出专题报道,及时充分反映郊区和本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最新情况。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20条“三农”干货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十三五”来了,“三农”又将何去何从?这里就为您梳理出其中的20条“三农”干货。
坚持创新发展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2.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3.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4.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坚持协调发展
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6.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7.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
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
坚持绿色发展
9.划定农业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
10.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目录。
11.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1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3.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14.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
坚持开放发展
15.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农业等领域交流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
16.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17.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18.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19.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2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