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民上岸新政策鱼睡觉时是怎么样的的?

当前位置:&>>&&>>&
天长市精心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自省、滁州市统一部署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以来,市紧紧围绕让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系统思考、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我市912户渔民户已安置开工806户,开工率已达88.4%。其中已安置竣工455户,预计整个安置工作年前完成。&
&&& 精心谋划做到强力推进,让渔民“洗脚上岸”。我市将渔民上岸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一把手部署、一把手调度”。制定下发《天长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住建、农委、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到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各级领导深入渔民家中开展调研走访,认真听取渔民心声,了解渔民所思、所盼。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方式广泛宣传《致渔民一封信》等政策文件。坚持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查验有效证件和实地查看相结合,认真开展渔民调查登记。全市共登记渔民912户、3267人,分别居住在杨村镇、汊涧镇、天长街道、永丰镇4个镇(街)。定期开展督查,掌握工作进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快速全面推进,年内完成目标任务。
&&& 分类施策坚持个性安置,让渔民 “岸上有家”。采取四种方式安置渔民。一是渔民自建。根据渔户以港口居住的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在靠近沂湖闸港口的沂湖村,集中安置有自建住房意向的渔户自建。目前,已有4户渔民开工自建。二是鼓励自购。市国土局、住建局和相关镇积极引荐和提供商品(闲置)房供应信息,鼓励渔民分散购置商品(闲置)房上岸安居。已有560户渔民已购房,另有64户签订了购房协议待购房。三是公租安置。对无力自建或自购住房渔户,在杨村镇小关社区结合中心村规划集中建设公租房小区给予安置。共有173户签订公租房安置协议,3户给予廉租房安置、2户发放住房补贴。四是就近安置。对1户生活困难的渔民五保户实行就近安置,安排入住敬老院。同时,推进安置小区建设,针对杨村镇渔民总数占全市渔民98.5%的现状,我市在该镇小关社区启动了面积约1.2万平方米、投资约2500万元的杨村镇小关渔民公租房小区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已施工至三层平面,计划10月上旬主体封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申报上级资金,共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扶持资金共2781.6万元;加强地方财政配套,市财政安排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渔民集中安置点征地、拆迁和建设投入。
&&& 部门联动抓好后续帮扶,让渔民“安居乐业”。一是统一参保,解决就医问题。对渔民全部进行新农合参保登记。组织血防站和镇(街)卫生院对渔民进行免费体检,对患病人员进行告知和治疗,对所有体检的渔民都建立了健康体检档案。二是优先帮扶,解决温饱问题。鼓励渔民参加养老保险,目前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渔民2500多人,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民政部门对23名生活困难的渔民给予农村和城市低保待遇,对生活困难的2位孤老给予临时救助。对杨村镇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150家渔户270人进行统一低保,目前正在履行审批手续。三是开展培训解决就业问题。将上岸渔民就业培训列入民生工程培训计划,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实行“按需培训”、“免费培训”。开展就业培训情况摸底调查,适时组织有上岸就业和技能培训意向的人员开展培训。根据渔民上岸实际居住位置,就近安排在公办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享受幼儿资助政策,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渔民子女,全部兑现“两免一补”政策。
联系地址:安徽省天长市建设东路88号 联系电话:0 网站备案: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孔晓宏到明光调研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安徽频道--人民网
孔晓宏到明光调研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来源:&&&&&
据明光政府网报道,6月26日,滁州市委副书记孔晓宏来我市调研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推进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市和女山湖镇以及重点村冯郢村、荷花村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推进情况汇报,并以问题导向,深入细致地梳理出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滁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史新荣,我市市委书记许光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务副市长杨文萍、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张言平、副市长陈开广陪同,滁州市及我市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孔晓宏指出,解决以船为家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关系到广大渔民的切身利益。他要求,要强化领导,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亲历亲为、靠前指挥,严格落实政策,优化完善方案。要掌握需求,摸清底数,广泛征求渔民的意见和建议,对符合条件的确保一户不漏,把工作做得实之又实、细之又细;要完善程序,依法规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整合项目对上争取,认真精打细算不留缺口;要统筹做好渔民上岸后生产生活服务,解决好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各项保障措施;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渔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要加强调度,强化指导,确保方案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实际需求,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他强调,要把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加大推进力度,强化领导责任,扎实有序推进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会上,杨文萍就我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作了汇报。
据悉,滁州市计划实施4239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占全省任务的近20%,其中我市计划实施户数2686户,占滁州市任务的66%。&
(责编:朱玟雅、陈曦)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渔民现在居住的渔船
渔民在岸上兴建的房屋
为了践行群众路线,桐城市全面启动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补贴渔民就近建房或购房,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学、卫生、医保等问题,让渔民安居更无后顾之忧。
今年47岁的刘金霞是桐城市嬉子湖镇渔业村村民。19岁和渔民周国胜结婚以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船上。在狭窄的船上,刘金霞先后抚养的两个孩子都已成家外出就业。
多年来,刘金霞一家六口蜗居在不足20平方米的水泥船上。小船分成饮食、休息、生活等三个区域,刘金霞每天在逼仄的空间操持家务。盛夏酷暑,船上的生活更是一种煎熬。船上通常达三四十度,十分闷热。渔民张民生深有感触,他说,中午热的时候,把船划到荫处,躲荫。不然整天到晚在太阳下晒,温度太高,简直就没办法睡觉。晚上要热了,先从河里打水,把整个船板打潮,晚上才可以睡好觉。
和刘金霞不同,如今渔民张民生住进了宽敞的新居,厨房、客厅、房间一应俱全,生活十分惬意。去年10月,因为孩子长大要成家,张民生在岸上新建两层楼房。张民生说:“现在小孩子大了,在船上住也不行了,小孩子大了,必须要成家。我们在船上住可以,不能把小孩放在船上住。”
据了解,目前桐城市以船为家的渔民主要分布在嬉子湖镇渔业村,计23户。这些渔民承继祖业,捕鱼为生。刘金霞说:“在小河沟里、小河道里搞一点鱼,大面积想搞搞不到。长江又封江,小河人家又承包了,怎么搞到呢?糊个嘴嘛。”
为了帮助以船为家渔民解决住房问题,桐城市全面启动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由分管市长牵头,相关乡镇部门配合,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积极走访调查,对新建住房或购房的渔民,实施资金补助。渔民张民生高兴地说:“有补助减轻了我们渔民的负担。现在我们搞渔业的,收入也不高,做点房子很难。政府实施补助政策,对于渔民来说,帮助很大。”
渔民刘金霞说:“国家给我们补贴,我们当然上岸嘛,给我们帮助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桐城市还将统筹推进渔民户籍、就业、教育等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安居工程,让渔民安居更乐业。
桐城市嬉子湖镇副镇长陈厚全表示,目前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已全面实施,我们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渔民上岸后住得舒心,同时重点解决渔民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确保将渔民上岸工程打造成暖心工程。(胡艳凌 余大国)
【责任编辑:吴万蓉】
集成阅读:阳江市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给首期132户渔民安个新家
阳江市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给首期132户渔民安个新家
  半年完成安居房建设
  “住家船居民生活的巨变,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怀。早在2005年,解决住家船居民上岸的问题,就被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江城区渔业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陈景华说。
  资金和土地是建房不可或缺的两大关键要素。陈景华介绍,当时政府财力吃紧,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了一家房地产企业,通过盘活土地的方式,让开发商参与安居房建设。
  经过长时间的前期协调准备后,江城首个渔民安置工程——帆映雅居,于2008年6月正式动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工程进展很快,当年底首期几栋安居房成功封顶。
  “渔民都比较贫困,要他们拿出钱来购买房屋很不容易。”陈景华说。各级政府多次派人深入住家船,做船民们的思想工作。通过宣传和动员,首批共有132户渔民报名认购安居房,其中属于江城渔业管理委员会的有33户,其余属于市直水运公司渔民。每户渔民都获得了省海洋与渔业局补贴1.15万元以及地方土地、规费、限价等政策优惠。
  2009年,是改变这132户渔民命运的一年。他们陆续告别水上漂的生活,搬进了祖辈做梦都不敢想的都市新家,有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种创造性的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的渔民安居房建设模式,后来得到了省有关部门高度评价,被称为“阳江模式”。
  多途径助渔民就业
  俗话说,安居乐业。但这对于不少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的渔民来说,安居并不意味着马上能乐业。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解决渔民安居的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上岸渔民解决就业问题。
  住在帆映雅居E1栋802号房的张全和黄国飘夫妇,曾经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如今张全在该小区当保安,而黄国飘则在小区的房产公司厨房做饭,夫妻俩每月能挣2000多元。
  住在A3栋302房的杨统生,如今在小区的工地上干起了泥水工,虽然只是打杂,但一天下来能挣60多元。“比以前打鱼实在,而且还不用担惊受怕。”他说。
  住在E1栋802号房的林进亮,因为有养鱼的本领,目前已在市区一家休闲园工作,每天除了管理鱼外,还兼干一些杂活。每月除去吃住,能挣2000元。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在岸上就业,有个共同特点:都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以及一些好心企业家的帮助。
  “有了工作和收入来源,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岸上的生活,真正融入这个城市。政府在帮助上岸渔民就业上,花了不少心思,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每年都要多次组织渔民参与转产转业培训,下一步还将争取得到劳动部门支持,对他们进行更全面细致的就业培训。”陈景华说。
  关心特困渔民
  在帆映雅居132户认购的上岸渔民中,只有1户是没有通过抽签获得住房的,这户人家就是住在该小区E1栋204房的杨莲好夫妇。陈景华介绍,因为杨莲好夫妇都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在征求其他渔民的意见后,政府给予他们特殊照顾,直接分一套出入方便的低楼层套房给他们。
  上岸渔民杨统生,去年5月与妻子到河里打鱼,突然遭到雷击,妻子不幸身亡,家里收入锐减,加上供房的巨大压力,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江城区渔业管理委员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为其申报低保,从去年12月份开始,他每月能获得近200元的低保补贴。
  对部分经济困难又难以实现就业的上岸渔民,政府还帮助联系一些企业,把一些能在家里干的小手工活,给这些上岸渔民干。“可以说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政府都尽可能想办法,给他们提供帮助。”陈景华说,此外,逢年过节,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慰问以及扶贫活动,一些困难的渔民和上岸渔民,都是各级党委、政府优先考虑的慰问和扶贫对象。
版权所有 (C)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公室
网站报障:、 admin@
备案序号:粤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做水煮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