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体育会和佩塔帕请您说说吧。。。

  第1课 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
当前位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古津巴布韦国家衍生的穆塔帕王国
古津巴布韦国家与大津巴布韦遗址、穆塔帕王国
1.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同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2.为获取黄金,葡萄牙人来到东非海岸,并逐渐向非洲内陆探索。葡萄牙人在与穆塔帕王国的交往中,努力寻找“黄金国”
通过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认识非洲的古代文明,尤其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
阅读分析文字材料和图片
古老而壮观的津巴布韦文化是古老非洲文明的一个杰出标志。也展现了南部非洲那些鲜为人知却十分灿烂辉煌的过去。它充分体现了非洲人民的智慧
富饶而强盛的穆塔帕王国
穆塔帕王国概况
阅读图片与文字,归纳总结与问题探究
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
费尔南德斯、西尔维拉
问题与探究
黄金国的传说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穆塔帕王国的概况。
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引言由文字和“津巴布韦鸟”及外表光滑的实心圆锥形石塔两张图片组成。文字内容主要点明了古埃及文明代表着古代北非曾经存在着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南部非洲也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古代文明,这就是古老而壮观的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古津巴布韦文明。文字侧重而又简要介绍了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是如何揭开的。两张图片中的“津巴布韦鸟”及实心圆锥形石塔是大津巴布韦遗址最珍贵的文物,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探索非洲古文明,考证古非洲历史的重要窗口和路标。建议引导学生先了解非洲及津巴布韦的政治、历史、地理的概况,增加学生对津巴布韦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通过阅读引言内容你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
问题二,古埃及文明有哪些重要标志?
问题三,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是如何被揭开的?古津巴布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在教师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
第一节课教材从古津巴布韦、穆塔帕王国的概况以及黄金国的传说等方面把学生带入神秘的南部非洲文明。
第一目“从古津巴布韦国家衍生的穆塔帕王国”
教材以时间为发展线索,概述了津巴布韦这块土地上的第一个国家组织――津巴布韦国家的出现以及穆塔帕王国的由来。
公元11世纪末,这里出现第一个国家组织――津巴布韦国家,它的政治经济中心就是今天的大津巴布韦遗址,15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版图已遍及今天的津巴布韦全境。1500年左右津巴布韦国家走向衰落。
穆塔帕王国原是津巴布韦国家的一部分,传说在1420―1430年左右,在穆塔帕的领导下,它从津巴布韦国家独立出来,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1884年穆塔帕王国在葡萄牙进攻下,最后一个穆塔帕向葡萄牙投降。1889年,英国的南非公司取得这个地方的占领权,葡萄牙人退出。
建议在教学时结合本课的引言和穆塔帕马武腊肖像讲清穆塔帕王国原称是什么?原有哪几种称呼?现在一般称之为什么?教学时教师要点明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这些大河流域由于当时温暖的气候条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形成了各自的文明。在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津巴布韦高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无边的草地提供了广阔的牧场,加上矿产资源丰富,10万年前,人类已经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了。宜人的自然环境是津巴布韦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第二目“富饶而强盛的穆塔帕王国”
教材详尽叙述了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穆塔帕王国的富饶和强大。
16―17世纪是穆塔帕王国的极盛时期。
在领土方面,穆塔帕王国幅员辽阔,臣属众多。不仅有直接统治的领土,而且还有间接统治的从属国。
政治方面,政治体制严密,有严格的等级,穆塔帕拥有绝对的权威,既是广大地区的统治者,又是军事和宗教领袖。
在经济方面,农牧、采金和对外贸易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农业以种植粟和高粱为主,近海处种大米和甘薯,赞比西河谷产棉花。畜牧业以养牛为主。手工业发达,纺织业已经产生。冶金业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体表现为已能制成铜锡或铜铅合金,知道使用土制风箱提高炉温。穆塔帕王国生产的铁质量很好,被葡萄牙人拿到印度去制造枪支。由于蕴藏着丰富的黄金,采金业尤为突出。黄金对穆塔帕王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黄金是最重要的出口货物,通过出口黄金可以换取来自印度的丝绸、棉布、玻璃珠等,另一方面因为采金时要交税,出口黄金也要交重税,统治者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穆塔帕王国的臣民交纳的贡赋分为实物和劳役两种,王室的土地全靠臣民耕种。这种严密的贡赋制度保证了穆塔帕国家和王室有充裕的物质来源。
军事方面,为了维持对贸易和臣民的控制,国王拥有人数众多的军队。国王的亲属也拥有军队,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讧不断削弱穆塔帕王国。
穆塔帕王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津巴布韦地区很早就存在黄金贸易,黄金贸易给早期以放牧为生的津巴布韦高原人带来了财富,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穆塔帕王国时期,黄金是主要出口物,另外还有象牙和铜等物,换取来自东印度的丝绸、棉布、玻璃珠等。18世纪,这里主要出口奴隶。
建议在教学时由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分组讨论。
问题一,穆塔帕王国在何时产生?它的领土扩张在何时结束?
问题二,16―17世纪是穆塔帕王国的什么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如17世纪初采金现场,如穆塔帕的棉纺织业),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穆塔帕王国的哪方面的内容?
问题三,为什么说黄金在穆塔帕王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与学生讨论完这些问题后,可以联系16世纪西欧的历史引入下一目的教学。
第三目“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
教材详尽介绍了葡萄牙人是如何探索穆塔帕王国的。
随着新航路开辟成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了东非海岸的一些重要港口。寻找黄金是葡萄牙人来到这里的重要的动力,他们在东非海岸获取了数量不少的黄金,并且对盛产黄金的穆塔帕王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是第一个到达穆塔帕宫廷的葡萄牙人,他成功会见了当时的穆塔帕,为穆塔帕王国同葡萄牙人经常开展贸易创造了条件。并且把穆塔帕王国各方面情况详尽介绍给了葡萄牙国王,并对这个国家的力量和富裕进行了渲染。正是在他的建议下,葡萄牙国王开辟了赞比西河航线,把许多军舰开进了赞比西河以遏制阿拉伯商人。随后,在16世纪30年代初,一些葡萄牙商人来到穆塔帕王国,他们在赞比西河岸的塞纳和太特建立了两个贸易基地,利用这些基地,葡萄牙人在同阿拉伯人的贸易竞争中占了上风。
传教布道是葡萄牙人来到穆塔帕王国的另一个重要动力。1560年底天主教耶稣会修士贡萨洛?达?西尔维拉来到穆塔帕王国布道。传教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受到阿拉伯人的嫉恨。他们诬陷贡萨洛?达?西尔维拉要篡夺穆塔帕的王位,结果1561年3月贡萨洛?达?西尔维拉被国王处死。以此事为借口,葡萄牙两次大举进攻穆塔帕王国,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很长的时间,葡萄牙人只好对穆塔帕王国交税纳贡。
1629年穆塔帕马武腊为争夺王位,投靠葡萄牙并签定卖国条约,大量葡萄牙人因此进入了穆塔帕王国。穆塔帕王国逐步走向衰亡。
第四目“黄金国的传说”
本目的教材讲了三点:第一,由于津巴布韦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黄金,津巴布韦人很早就开采黄金,本地区有着传统的黄金贸易。约公元10世纪开始当地居民就用黄金与东非海岸的阿拉伯人进行交换。约12世纪初,津巴布韦国家建立之后,这种贸易一直持续进行。第二,黄金国的传说由来。到了16世纪,葡萄牙远征军入侵印度洋地区,占领了非洲海岸的重要港口,控制了赚钱的黄金贸易。从传言中他们得知,在非洲内地有大城市和大金矿,是由一个叫莫诺莫塔帕(意为金矿的主人)的国王统治着,莫诺莫塔帕的要塞和宝塔都是“由巨大石块砌成”,葡萄牙人把这名字与《圣经》中盛产黄金和宝石的城――奥菲尔相提并论。于是开始出现“黄金国”的传说。葡萄牙人在东非海岸获取了数量不小的黄金,并努力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第三,黄金国的考证。第一次将津巴布韦同《圣经》所讲的黄金产地奥菲尔联系起来是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一书,米尔顿推测津巴布韦就是黄金的产地。19世纪下半叶,黄金国的推测得到学者的证实。当时英国人类学协会副会长基恩教授认为奥菲尔的黄金是来自“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的上游”。
黄金国的传说和考证,吸引了大批探险家和殖民者前来津巴布韦探宝。引起了考古人士对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正如《非洲地理》上所写的那样:“失落文明的证据一个个像袅袅青烟从非洲内陆升起,大津巴布韦址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发现,证明了我们之前对非洲的了解是如此的肤浅和无知。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从古津巴布韦国家衍生的穆塔帕王国”一目的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津巴布韦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同属津巴布韦文明,但它们属于不同的政治实体。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有关非洲文明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例如,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请用史实说明。古埃及文明有哪些重要标志?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是如何被揭开的?古津巴布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展示本课导言中的图片并加以说明)南北非洲文明发源地在自然环境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南部非洲津巴布韦地区在什么时候有人类生息繁衍?津巴布韦地区第一个国家组织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以后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古津巴布韦国家和穆塔帕王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穆塔帕王国原称是什么?还有什么相关的称呼?最后教师指出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是同属于古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关于“富饶而强盛的穆塔帕王国”一目的教学
本目有四幅图片和一篇[历史纵横]。建议教学时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感受穆塔帕王国的富饶和强盛。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一,穆塔帕王国在何时产生?它的领土扩张在何时结束?问16―17世纪是穆塔帕王国的什么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如17世纪初采金现场、穆塔帕的棉纺织业),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穆塔帕王国的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说黄金在穆塔帕王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可以和古埃及文明相比较,让学生体会“文明”的含义。同时指出虽然当时的穆塔帕王国富饶而强大,威名远播,但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与16―17世纪的西欧相比,远远落后于后者,最终被殖民者征服。
关于“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一目的教学
本目有两个[历史纵横]和一幅图片。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与学生共同探讨葡萄牙人来到非洲的目的是什么?在黄金的诱惑下,葡萄牙人远涉重洋,来到了东非海岸,为了寻找金矿,他们最终又来到了非洲的内陆。他们的代表是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并从课文中归纳出他的成功之处。不久葡萄牙人在同阿拉伯商人的贸易竞争中占了上风。指导学生看书中耶稣会修士贡萨洛?达?西尔维拉清苦简朴的形象,要求学生归纳出他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说出穆塔帕王国的衰落和结局。
最后教师指出,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人由东非沿海向非洲内陆进行了探索,他们占据沿海岸的港口,开辟了赞比西河航线,建立了贸易基地,获取了大量的黄金。耶稣会修士贡萨洛?达?西尔维拉在穆塔帕王国也进行了艰苦的传教布道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穆塔帕王国受内讧和外族的入侵双重打击,逐步走向衰亡,1884年,最后一个穆塔帕战败,向葡萄牙人投降。
关于“‘黄金国’的传说”一目的教学
建议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内容,分析自然环境和矿藏特点以及津巴布韦高原人传统的黄金贸易对津巴布韦社会的影响。指出津巴布韦正是靠着黄金贸易而日益富庶,不仅发展成为繁华强盛的都城,而且威名远扬。16世纪初,这些金光闪闪的黄金以及有关穆塔帕王国富有黄金的传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葡萄牙人,葡萄牙人远涉重洋来到东非寻找黄金,葡萄牙人在东非海岸,获取了数量不少的黄金。葡萄牙人的成功以及葡萄牙人的渲染,极大诱惑了西欧人。人们开始把津巴布韦同《圣经》有关黄金产地奥菲尔联系起来。根据《圣经》中《列王记》上的记载:奥菲尔的金矿是所罗门王难以置信的财富的源泉。认为在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黄金国”,于是出现了“黄金国”的传说。教师指出,黄金国的传说和考证,吸引了大批的探险家和殖民者前来探宝,也引起了考古人士对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从而揭开了这一南部非洲文明的神秘面纱。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本单元引言内容时可以这样导入,用实物投影仪或计算机介绍三幅图片。
图片1: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
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古代世界七大奇观惟一仅存在世的是哪个?只有古埃及金字塔巍然独存。请同学谈谈古埃及文明。教师指出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地处北非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辉煌文明的见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南部非洲也存在过一些古老的国家。在今天的津巴布韦国家范围内,曾经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创造了津巴布韦文明,就是后人所称的大津巴布韦遗址。下面我们来看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2“津巴布韦鸟”石雕,图片3圆锥形实心石塔。
“津巴布韦鸟”石雕是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最珍贵的文物,这种鸟用皂石雕刻而成,鸟身如鹰,而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是当时绍纳人所崇拜的一种神鸟。雕刻工艺精细,造型雄健,艺术价值连城,出自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绍纳人的能工巧匠之手,它和圆锥形实心石塔是古津巴布韦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学习神秘的南部非洲文明。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第二部分,转入第一节的学习。
案例二 在学习“从古津巴布韦国家衍生的穆塔帕王国”一目时可以这样导入。
问题1:我们学过哪些文明古国?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教师要点明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这些大河流域由于当时温暖的气候条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形成了各自的文明。在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津巴布韦高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无边的草地提供了广阔的牧场,加上矿产资源丰富,10万年前,人类已经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了。宜人的自然环境,是津巴布韦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11世纪末,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国家组织――古津巴布韦国家,并在古津巴布韦国家的基础上产生了穆塔帕王国。
引导学生阅读本节的引言和图片穆塔帕马武腊肖像。
问题2(学生讨论):穆塔帕王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国王拥有绝对权威,神秘专制,有严格的等级。
问题3:穆塔帕王国怎样建立和发展的?1420―1430年左右从津巴布韦国家独立出来。穆塔帕先迁到北方的丹达地区,继而占领了附近部落的土地,穆塔帕的儿子继续扩张,领土包括今天的莫桑比克的西北部直至印度洋。约1500年,扩张基本结束。国家的领土格局也基本定型。
问题4:穆塔帕王国与古津巴布韦国家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找到答案。
案例三 在学习“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一目时可以这样展示两段材料。
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1503年《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二:用迪亚士自己的话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1498年,当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伽马答道:“基督徒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伽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阅读这两段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新航路的开辟者和早期西方殖民者的主要目的有哪些?迪亚士所说“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为“发财致富”(寻找黄金),二是“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
引导学生阅读完本节后问:16世纪初葡萄牙人探索南部非洲的目的是什么?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由此引导学生完成本目的教学任务。
案例四 关于“黄金国”的传说,本目教学可采用问题式教学。
问题1:葡萄牙人为什么要到非洲来?葡萄牙人是在黄金的诱惑下,远涉重洋,来到东非海岸,为寻找金矿,他们又来到非洲内陆。
问题2:津巴布韦地区的矿藏有什么特点?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问题3:津巴布韦高原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有何特点?教师指出早期津巴布韦人经济靠畜牧业,富裕程度的评估靠的是牲口的多少,牛羊成了交换日常用品的中间物。以牲口多少论贫富之外,高原人也与外部世界进行其他物品的贸易。津巴布韦地区盛产黄金,黄金很快成了这里的主要出口物。约10世纪开始,他们用黄金与东非海岸的阿拉伯人进行交换,12世纪初,津巴布韦国家建立之后,这种贸易一直持续进行。黄金从津巴布韦的东边流到非洲和阿拉伯商人的手里;这些商人活跃在当今的肯尼亚到莫桑比克的非洲沿海港口,用黄金换回世界其他地区的产品,然后西运到非洲内地。黄金贸易给以放牧为生的津巴布韦高原人带来了财富,在大津巴布韦,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中国的陶瓷器物、印度的珍珠、伊朗的地毯。16世纪初,这些金光闪闪的黄金以及有关穆塔帕王国富有黄金的传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葡萄牙人,葡萄牙人来到东非海岸,获取了数量不少的黄金。葡萄牙人的成功以及葡萄牙人的渲染,极大诱惑了西欧人,人们开始把津巴布韦同《圣经》有关黄金产地奥菲尔联系起来。根据《圣经》中《列王记》上的记载:奥菲尔的金矿是所罗门王难以置信的财富的源泉。于是出现了“黄金国”的传说。
最后教师总结:1.有关黄金国的推测得到学者的证实,奥菲尔的黄金来自津巴布韦地区。2.黄金国的传说和考证,吸引了大批的探险家和殖民者,也引起了考古人士对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从而揭开了这一南部非洲文明的神秘面纱。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根据课文内容,撰写一篇300字的调查报告,题目是“威名远扬的穆塔帕王国”。
16―17世纪是穆塔帕王国的极盛时期。幅员辽阔,臣属众多。政治体制严密,穆塔帕拥有绝对的权威,既是广大地区的统治者,又是军事和宗教领袖。王国十分富庶。农牧、采金和对外贸易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农业以种植粟和高粱为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能够制成铜锡或铜铅合金,知道使用土制风箱提高炉温。产出的铁质量很好,被葡萄牙人拿到印度去制造枪支。盛产黄金,黄金是最重要的出口物,通过出口黄金换取来自印度的丝绸、棉布、玻璃珠等,另一方面采金和出口黄金都要交重税。统治者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臣民交纳的贡赋为实物和劳役两种,王室土地由臣民耕种。严密的贡赋制度保证了穆塔帕国家和王室有充裕的物质来源。穆塔帕王国的强盛使它威名远扬。
2.葡萄牙人是如何探索穆塔帕王国的?
解题关键:对黄金的狂热追求,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思路引领:葡萄牙最早开辟了由西欧通往印度的新航线。费尔南德斯和西尔维拉最早对穆塔帕王国进行了探索。葡萄牙人掌握了赞比西河航线并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基地。
答案提示: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由西欧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出于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和传播天主教,葡萄牙人占据了东非海岸,并对非洲内陆国穆塔帕王国进行探索。葡萄牙人获取了数量不少的黄金。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是第一个到达穆塔帕宫廷的葡萄牙人,他会见了当时的穆塔帕,获得极大成功,为穆塔帕王国同葡萄牙人经常开展贸易创造了条件。不久葡萄牙人掌握了赞比西河航线并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基地。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的耶稣会修士贡萨洛?达?西尔维拉在穆塔帕王国传教布道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7世纪20年代以后,穆塔帕王国在内讧中走向衰落,穆塔帕马武腊投靠葡萄牙并签定卖国条约,大量葡萄牙人进入穆塔帕王国。1884年最后一个穆塔帕向葡萄牙投降。
二、学习延伸
1.查阅《世界地图集》,了解津巴布韦共和国的面积、人口、物产、名胜古迹。
面积:39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 330万(2000年)。
物产:工业有黄金、铁合金、镍、石棉、黑花岗岩、石墨、铬矿白金(铂)、煤、铜。农业有玉米、棉花、高粱、小麦、大豆、花生、葵花子、咖啡、蔗糖等。
名胜古迹:大津巴布韦遗址。
2.阅读与思考
有学者说:“黄金在津巴布韦历史的作用,怎么说也不算夸大。”这句话你是否同意?
答:同意。津巴布韦地区盛产黄金,黄金是第一出口物。黄金贸易给以放牧为生的津巴布韦高原人带来了财富,也深深影响了津巴布韦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昔日的大津巴布韦正是靠着黄金贸易而日益富有,发展成为繁荣强盛的都城。
(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王宇)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A?博卡罗(Bocarro)描述17世纪20年代的穆塔帕首都及其统治者的生活方式
引自G.M.蒂尔(Theal)1899―1902年,第三卷,第356―357页。
载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第五卷,2001年中文版,第503―504页。
(首都)很大,有许多房子,围着高高的木栅栏。里面有三处寓所,除国王寓所外,一处是王后住的,另一处是为侍候国王的仆人们准备的。偌大的庭院开着三扇门:一扇门专为国王开的,一扇门是为王后开的,除子女外,男人不得通过;另一扇门通向厨房,仅供他的厨师出入。厨师是两个青年人,来自王国的王公贵族,是国王最为信赖的亲戚。在厨房服务的伙计也是贵族,年龄在15至20岁。他们将食物摆放在地毯或席垫上,用薄纱布盖上,以供国王想吃时取用。各种各样烤的或煮的肉食摆在国王面前,有母鸡、鸽子、鹧鸪、阉鸡、羊、鹿、野兔、家兔、牛、鼠等各种野味。国王吃过后,便赐给仆人,他们总是靠国王餐桌上的食物为生。
关于穆塔帕的政治体制
引自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第五卷,2001年中文版,第505页。
王国在首都、行省以及村落三个层次上实行控制。穆塔帕向村落及行省的首领授权。然而,那些任职的官员,其性质随着穆塔帕的政权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在王国的早期,只有穆塔帕的亲属才被授予行使对行省及村落两级的管理权。由一位王子和王位继承人管理丹达的土地,这已成了一种惯例。他被称为大尼范耶(nevanje),他下面的另一个王子被称为小尼范耶。后者在王位的继承上,名列其后。除了王室成员外,那些在征服过程中出过力的人,虽与穆塔帕无亲属关系,也被授予了权力。在17世纪,穆塔帕统治者感到统治地位安全无虞,于是也就更有信心。他们允许村落及行省选举自己的领袖。在首都,穆塔帕统治者得到高层官员的辅佐,这些官员也因此而被赐与土地。国王的妻妾也都被指定负有特别的职责。
注:原文中的姆塔帕(Mutapa),这里按非洲人的习惯均译作穆塔帕。(以下同)
关于穆塔帕王国行政控制
引自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第五卷,2001年中文版,第505―508页。
穆塔帕操纵若干机制,控制着整个帝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领地的首领每年必须用穆塔帕王室的原始火种,重新点燃王家火焰。这是对权力中心重新表示效忠的活动。每年,穆塔帕统治者都要向各领地的首领发出命令,熄灭各地的王家火焰,并立即到穆塔帕王宫取火种重新点燃。在新的穆塔帕统治者登基时还要再次举行这一效忠的仪式。在穆塔帕统治者死后,各领地首领受命熄灭王家火焰,直到选出新的统治者能够重新点燃熄灭之火。
如果不履行这一仪式,将被视为反叛行为,并相应受到严厉惩罚。惩罚由一支高效率的军队执行。军队的人数各种说法不同,如“战斗部队有10 000人,在16世纪,正规军有30 000人,而到18世纪,仅有3 000人”。这些数字表明,在帝国衰落以前,穆塔帕统治者能调动许多农民为此参军;但在18世纪,当帝国陷入衰败及混乱之时,便无力这样做了。然而,由当代葡萄牙观察家提供的这些统计数字,是极不可靠的。
穆塔帕也通过在君主与灵媒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利用宗教控制臣民。而掌握灵媒的,要么是王帝祖先的神灵,要么就是“土地原主人昔日的代表”。除其他职责外,帝王还要代表国家,与强有力的先王保持紧密的联系。国王要抚慰民族的灵魂并代表臣民调停。拜谒王室陵墓的制度也强化了帝王的形象和威望,最终达到对其臣民控制的目的。在重大的军事远征之前,王帝都要拜谒祖先的陵墓……宗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控制机制,在农业为经济主导的地方,情况尤为如此。王帝参加求雨仪式被看成是王国繁荣的关键。确实,穆塔帕王帝每月为祖先举行“新月”舞蹈表演;每年举办盛大的宴会,安抚祖先的英灵……
2.课文注释
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遗址、(古)津巴布韦国家
津巴布韦:一般人泛指的津巴布韦,就是指津巴布韦共和国。它位于南部非洲,处于南纬15°~22°之间,被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夹着。国土面积39.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全国人口约1 330万(2000年)。
&&& 津巴布韦全境五分之四面积海拔600米,属中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因地势高,所以虽位处热带(全境处于南回归线以北)而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年均温度约27 ℃。
&&& 津巴布韦景色秀丽,它有闻名世界的维多利亚瀑布,有风景如画的卡里巴湖,有碧山绿树的英扬加高地……津巴布韦矿物与农业资源丰富,既有贵金属,又有黑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这里的烟草和棉花以极好的质量享誉欧洲。因此,津巴布韦被人称为“南部非洲的一颗明珠”。
&&& 殖民主义入侵前,这里存在过举世闻名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和震惊欧洲的穆塔帕王国。
&&& 殖民主义入侵后,津巴布韦的历史也颇为独特。1923年,这里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由白人移民管治而不是由宗主国管治的殖民地);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白人移民政府又在1964年上演了单方面脱离英国独立的闹剧,这样的历史现象,在非洲还不多见。
&&&大津巴布韦遗址:指位于津巴布韦东南部靠近现今马辛戈市(原称维多利亚堡)、占地近40万公顷的石头建筑遗址。它是南部非洲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好的同类建筑物。首先发掘大津巴布韦遗址并把它公诸于世的是德国人卡尔?莫克。
&&& 在津巴布韦境内,共有二百多处石头建筑遗址。除大津巴布韦遗址外,最著名的有位于西南部的德洛?德洛(Dhlo-Dhlo)遗址,以及东北部的英扬加(Inyanga)遗址。由于津巴布韦石头建筑众多的缘故,按非洲绍纳语称石头房子为“津巴布韦”的叫法,这个国家就被命名为津巴布韦。
&&& (古)津巴布韦国家:指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中心的津巴布韦国家。为避免与现今的津巴布韦国家混淆,叙述时往往写成(古)津巴布韦国家,它存在于12―15世纪之间。16世纪葡萄牙人从东非海岸进入穆塔帕王国境内时,这个国家已经消亡。
穆塔帕王国较为严密的政治体制
穆塔帕王国的政治体制分三级:第一级为国王。国王原称曼波,后称穆塔帕,有绝对权威。第二级为省级官员。省为国王子女所在地。第三级为村级。村为普通人民住地。
穆塔帕国王手下有9个主要机构。按1635年葡萄牙人的报道,这些机构是:总督、将军、宫廷头目、国王助手、卫队、音乐、巫术、医务等,还有一个守门大将军。所有这些机构都拥有土地和臣民。到18世纪时,除这9个机构外,增加了一个财政部门。
殖民主义入侵前,在津巴布韦的土地上先后存在过四个国家
(一)津巴布韦国家(12―15世纪)
&(二)&穆塔帕国家(约1420―1884年)
&(三)&托尔瓦国家(1450―1683年)
&(四)&昌加米腊(亦称罗兹维)国家(1490―1866年)
&&& 穆塔帕国家:关于穆塔帕国家名称的由来及沿革请参看本单元教材首页注释。
&&& 托尔瓦国家:它的知名度远低于津巴布韦国家,其中心地区是西南部的卡米。原先卡米是津巴布韦国家西部的一个重要居民点,随着大津巴布韦的衰落,那个国家的人逐渐西移,1450年前后另成立托尔瓦国家。
&&& 托尔瓦国家的建筑艺术、陶器制造和城市设计等都同大津巴布韦文化一脉相承。因此,历史学家称托尔瓦是大津巴布韦的一个复制品。但托尔瓦国家的版图比津巴布韦国家小得多,卡米地区的范围也比大津巴布韦小得多。
&&& 昌加米腊(罗兹维)国家:它原属穆塔帕王国的东北部,15世纪末叶分离出来。沉寂多年之后,至1670年,由一个名叫东博的人领导,国力大振。1683年灭托尔瓦国家,其军力威胁到东部沿海,连葡萄牙人也曾对它纳贡。因昌加米腊人特别能打仗,到18世纪时,葡萄牙人称他们为罗兹维(意为战士)。
&&& 昌加米腊国家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国王被称为曼波。据传,曼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的身体和衣服均不许着地,出巡时必须由人抬着。
&&& 昌加米腊国家的石头建筑没什么创新之处,只是石头围墙上加上花纹图案。
&&& 昌加米腊经济原本靠采金与养牛。到19世纪初,由于采金业的迅速衰落,人民生活难以为计。19世纪30―40年代,抵挡不住恩贡尼人的大规模入侵,1866年最后一个曼波被恩贡尼人俘虏。
葡萄牙由东非海岸向内陆探索
15世纪末,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开辟了由西欧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在寻找新航道的过程中,葡萄牙人不仅把非洲作为通向东方的通道,而且也在非洲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财富。他们在非洲的东、西两岸都分别建立了一些据点,作为到东方去的船只的中途补给站,或者作为攫取非洲人的黄金和象牙等贵重物资的贸易站。葡萄牙对位于非洲东南部的穆塔帕王国的渗透就是这样。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穆塔帕管治的东非海岸建立据点。1506年首先在索法拉,然后以此为基地向穆塔帕内陆渗透。1511年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进入内陆,他是第一个访问穆塔帕的葡萄牙人。然后,葡萄牙王室接受了费尔南德斯的建议,把好多兵舰开进赞比西河以遏制原先在东非的阿拉伯人。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人又在赞比西河岸的塞纳和太特建立了两个贸易基地。利用这些基地,葡萄牙人在同阿拉伯商人的贸易竞争中占了上风。
&&& 在1540年以前,葡萄牙人同穆塔帕的臣民之间的贸易一直未受穆塔帕王室监管。到1540年,穆塔帕王室建立了一个机构,负责联系同葡萄牙以及阿拉伯商人的贸易事宜。葡萄牙商人方面也选择一个名叫盖茨上尉的人为贸易使团终身团长,对他的任命还得到穆塔帕王室的认可。盖茨上尉的主要职责是向穆塔帕国王递交葡商赠送的礼品以及反映他们的要求和不满。同时,亦传达穆塔帕王室对葡商的要求。这些葡商团体向穆塔帕统治者纳贡,贡品叫做“库尔瓦”(Curva)。据当时葡人的记载,“库尔瓦”的数量是:三年内交纳价值3 000克鲁扎多(Cruzados葡币)的布匹和珠子,以换取自由进出穆塔帕国境。除这些贡品外,葡商和阿拉伯商人须将运入穆塔帕国境的每20块布匹中的一块,作为贡品献出。除布匹和珠子外,穆塔帕国王还从葡萄牙人那里抽取丝绸、地毯、玻璃器皿、陶器等奢侈品。这种纳贡关系一直持续到16世纪下半叶,几乎没有变化。
&&& 1569年,葡萄牙以穆塔帕国王处死耶稣会修士西尔维拉为借口,大举出兵进攻穆塔帕国家。远征军司令是弗朗西斯科?巴雷托。他率领2 000人的远征军在沿海地区浪费了很多时间,直到1572年才向大陆进发,沿途又因热病死亡了不少士兵,使军队元气大伤。巴雷托的队伍只同当地的通加人打了两仗,甚至还未到达穆塔帕国家的心脏地区,作为统帅的巴雷托本人死于热病,葡萄牙的第一次远征以完全失败告终。
&&& 1574―1575年间,葡萄牙又派遣华斯哥?霍曼带领军队再次进攻穆塔帕王国。他首先将矛头对准臣属于穆塔帕王国的马尼卡,但在那里察觉金、银都不多,认为打下去更得不偿失,便班师回到赞比西河流域,第二次入侵又告失败。葡萄牙人不得不继续对穆塔帕国王交纳贡赋和税收。
&&& 直至17世纪初年,穆塔帕国内发生内乱,再加上王室为争夺王位引起的内讧,给葡萄牙插手穆塔帕政治以可乘之机。1607年,被造反派赶出王宫的穆塔帕国王鲁塞拉与葡萄牙签订出让所有开矿权的“援助条约”。依靠葡萄牙人的支持,鲁塞拉夺回王位,一直统治到1623年。同年,鲁塞拉死,葡萄牙又转而支持鲁塞拉之弟马武腊争夺王位。马武腊自立为王,1629年同葡萄牙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以换取葡萄牙的军事援助。条约的主要内容有4点:
1.穆塔帕称臣于葡国王,允许葡萄牙人自由进入穆塔帕国家的矿山和土地;
2.停止葡萄牙人一向对穆塔帕缴纳的贡赋;
3.禁止阿拉伯人进入穆塔帕国家;
4.多明我教派传教士可自由在穆塔帕境内布道。
自1629年条约签订后,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大量攫取穆塔帕国家的土地,成为大地产“普拉佐”(Prazos),意为王室土地,实际上是国中之国。富庶的赞比西河两岸布满了葡萄牙人的“普拉佐”。
17世纪以后的穆塔帕历史概述
17世纪以后的穆塔帕历史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穆孔布韦(Mukombwe)中兴(1663―1704年)
&&& 1663年,葡萄牙“普拉佐”持有者举兵反对当时任穆塔帕国王的马武腊之子,有人说葡人活活烧死了这个国王,马武腊的一个亲戚穆孔布韦成为继任人。
&&& 穆孔布韦是个有作为、有胆识、有谋略的国王,就位之后他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着手摆脱葡萄牙人统治并重建穆塔帕国家:他采用高度集权的做法,以克服之前因权力分散引发内战的弊端;他对葡萄牙人采取阳奉阴违的谋略,私下组织臣民消极抵抗葡人,然后逐一收回被“普拉佐”持有者占据的土地。适逢此时,穆塔帕国家流行瘟疫,不少葡人逃离穆塔帕国境。因此,1678年,在穆塔帕王国的中心,居然没有留下一个葡萄牙人!葡萄牙人的影响大大下降。
&&& 17世纪90年代以后,葡萄牙人又卷土重来。在此情况下,穆孔布韦果断地同先前的敌人昌加米腊联手对葡宣战,取得了胜利。
&&& 穆孔布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又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至1704年,中兴阶段结束。
&&& 第二阶段衰落阶段(1704年―19世纪初年)
&&& 有历史学家认为,穆孔布韦或许是对穆塔帕国家实行有效统治的最后一位国君。从18世纪初年至19世纪初年,穆塔帕国家政治和经济都呈现衰落景象。
&&& 在这一世纪内,穆塔帕王室不时发生争夺王位的内争,王朝更迭频繁;对内部政治控制力量减弱,原先臣属于它的小国,拒绝对穆塔帕王室纳贡,领土的缩小是穆塔帕政治权力削弱最明显的特征。据研究穆塔帕的史学权威唐纳德?阿伯拉罕的记载,自穆孔布韦以后,穆塔帕国家的首都几经转移:先是从胡尼亚尼河流域转移到鲁亚河上游的贝尔山;再转到马佐埃河流域;然后再转到赞比西河流域的尼扬汉德(在现今莫桑比克的西北部);最后迁到今莫桑比克的太特。总之,进入18世纪以后,津巴布韦高原地区已丧失殆尽。自1723年起,穆塔帕国家的首都只能建在赞比西河河谷低地。
&&& 由于转到赞比西河流域,那里萃蝇丛生,不宜养牛。因此,原先作为穆塔帕国家经济支柱的养牛业已不复存在,王室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维持。
第三阶段灭亡阶段(19世纪初年至1884年)
&&& 1823―1830年,穆塔帕国家发生严重的旱灾,整个赞比西河流域陷于饥馑。
&&& 19世纪30年代中叶,来自南非的恩贡尼人入侵穆塔帕国家,他们先是占领了马佐埃河南岸。1835年,恩贡尼人又渡过赞比西河穿越穆塔帕当时的国土,给苟延残喘的穆塔帕国家以重大打击。
&&&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掀起入侵非洲的浪潮,为与英、德等国家竞争,葡萄牙政府鼓励穆塔帕国内的普拉佐占领尽量多的土地。1861―1862年间,葡萄牙普拉佐占领了穆塔帕首都。1868年穆塔帕国王被葡人打死。1884年,最后一个穆塔帕国王德祖达战败,向葡萄牙人称臣纳贡。
1889年英国南非公司入侵之后,津巴布韦高原归英国管治,赞比西河流域属葡萄牙。
为什么说“黄金在津巴布韦历史的作用,怎么说也不算夸大”?
黄金是津巴布韦重要的物资,津巴布韦开采黄金的历史悠久。
津巴布韦盛产黄金,分河金与山金两种。有史料说明,早在公元7世纪绍纳人已在津巴布韦的北部开采金矿。约到10世纪,绍纳人已出口黄金同东部海岸的阿拉伯人交易,换取衣服和珠子。12世纪,绍纳统治者利用黄金所得的财富在大津巴布韦修建了石头建筑群。到16世纪以后,黄金的开采和黄金贸易又被穆塔帕国家的统治者所操控。根据1683年穆塔帕国家的规定,在臣民开采黄金时,“穆塔帕抽取头一份黄金的一半”;穆塔帕国家以及臣属于它的小国的统治者也分别对出口黄金的人抽重税。有学者估计,在穆塔帕时期,约有50%的黄金产品被统治者占有。穆塔帕国家的任何人,如发现金矿,必须立即将其掩盖并报告当地酋长。葡人安东尼奥?戈梅斯引述葡萄牙的原始材料说:“无论葡萄牙人做什么许诺,他们也不会泄露金矿的地点,尽管常常有人试图去寻找,但直到现在仍一无所知。”如果不遵守保密的法律,将被处以死刑。
16世纪以后,欧洲进入重商主义盛行时期,各国均需要大量的黄金与白银。由于古津巴布韦早已盛产河金和山金,到达东非海岸的葡萄牙人便想方设法进入内陆去控制黄金。1569年,葡萄牙殖民当局借西尔维拉事件首次出兵攻打穆塔帕国家,远征军司令是弗朗西斯科?巴雷托。在动武之前,巴雷托曾派葡萄牙商人格尔?贝尔南德斯作为使节,向穆塔帕王室提出两项要求:葡萄牙享有采矿特权以及贸易独占权。此事未能实现。到1574年,葡萄牙殖民政府又派遣华斯哥?霍曼率兵对穆塔帕国家进行讨伐。霍曼也是力图控制矿山,因而首先对准穆塔帕几个产金的属国,但当他在马尼卡看到数量很少的黄金却要投入大量的劳力时,感到得不偿失。
19世纪下半叶,黄金又成为欧洲人在津巴布韦探索的重大动力。英国狩猎者亨利?哈特利是第一个被当地官方允许在绍纳人居住地区进行探索的欧洲人。1865年他在乌姆富利河流域找到了黄金。1872年,当卡尔?莫克公布了他发现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证实这里就是黄金产地奥菲尔之后,欧洲探险家蜂拥而至,英国著名的殖民主义者塞西尔?罗得斯走在最前列。1888年10月罗得斯的心腹查尔斯?拉德骗得了租让书,给罗得斯等人“单独开矿”的权利,就以这个“拉德租让书”为基础,罗得斯组成了英国南非公司。188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权英国南非公司统治贝专纳兰以北、葡萄牙殖民地以西、包括现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广大地区。英国占领了津巴布韦之后,头等大事自然是拼命开采黄金。从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采金一直是这里惟一重要的产业部门,黄金的出口占这段时间出口产值的近60%。
《圣经》中提到的奥菲尔
《圣经》中不止一次提到黄金产地奥菲尔。先是叙述著名的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前970~前930年在位)派遣一队商船去奥菲尔购买黄金珍宝,运回了420他连特(古代重量单位。每他连特约30公斤)的黄金与许多宝石;然后叙述示巴女王因倾慕所罗门超凡的智慧,前来求教,从奥菲尔带去了大量的黄金、宝石与檀香木,送给所罗门。
3.学术观点
关于穆塔帕王国与古津巴布韦国家的关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非洲史学家曾将穆塔帕王国看成是津巴布韦国家的延续。代表作是英国历史学家巴兹尔?戴维逊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1959年英文版)。戴维逊将大津巴布韦的文明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南部非洲原居民创建,称之为前穆塔帕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穆塔帕时期(又称绍纳第一时期);第三时期是曼波时期或罗兹维时期(又称绍纳第二时期)。
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史学界对绍纳史研究的深入,津巴布韦档案馆和津巴布韦国内外的权威学者已经将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中心的国家与穆塔帕国家分开。那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在1420―1430年左右,穆托塔领导从津巴布韦国家独立出来,先迁到北方的丹达地区,继而占领附近部族的土地。穆托塔的儿子将版图扩张,包括现今莫桑比克的西北部直至印度洋。穆塔帕王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比古津巴布韦国家前进了一大步。
4.参考资料目录
何丽儿:《南部非洲的一颗明珠――津巴布韦》,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版。
葛佶主编:《简明非洲百科全书(撒哈拉以南)》国别部分津巴布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第四卷 第21章,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第五卷 第22章,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政工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