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网排名账号容易被锁定是为什么

我是如何半年内把一个小公众号从0做到25万的?
导读:为什么要建立微信公众号,你的目的是什么?是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售后服务还是拉用户?考虑过转换率么?目标越清晰,越有可能达成。
  我们做的第一个公号叫【艺点儿艺术】,第一篇微信是写给投资人的,内容就是拜年加感谢。后来发现这个推送方式很简单,就开始给自己网站的注册用户推送一些信息。不知不觉,三个月后,有了6万粉丝,因为那个时候脑子里只有,认为100万粉丝才叫大号。所以很诚恳的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们,我的微信公号只有6万粉丝,怎么才能做成像小米一样的大号呢”,没想到,留言分分回复,我们已经是超级大号了。。。从那天以后,我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做微信还是有些门道的,深化后,粉丝增长越发迅速,最高的时候,每天涨粉3000多人,成为了艺术这个小圈子里的真正的超级大号。  1,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要建立微信公众号,你的目的是什么?是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售后服务还是拉用户?考虑过转换率么?目标越清晰,越有可能达成。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卖东西(说自己不是在卖东西的微信公号,基本都是在耍流氓),那么问题来了,你考虑过你需要多少用户么?微信的阅读转换率通常是40%,原文打开率15%(如果到不了这两个数字,请好好检讨下,或者接着往下看有关转换率的总结),如果你想有100个有效用户(不算付费转换率,因为这根产品的实际好坏、性价比有关,这里只说传播的事),那么你至少要有1667个微信粉丝。1667粉丝就是你的目标,这个目标够具体了吧!明确了你用户的up值,决定了你今后要做的推广方式。  2,起个好名字  微信的入口有三种:二维码、微信号、微信ID,  如果你不是可口可乐这种人尽皆知的品牌,最好不要用品牌名做微信名,识别度不高,不好记。建议先做分析用户,用你用户人群的兴趣爱好做微信名。比如,我们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微信号,艺点儿艺术,如果再让我选一次名字,我会起&懂一点儿艺术&或&爱生活爱艺术&这类的名字。再比如,如果我是卖高性能相机的,我会起&极限运动摄影爱好群&或者&星空摄影爱好者&,诸如此类。  过分强调品牌,反而会抬高认知门槛。  微信ID号尽量用微信名字的拼音。  2,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  订阅号每天都可以推送内容,服务号每个月可推送4条内容。订阅号利于前期推广,服务号有微信支付,利于购买。  3,吸引用户  a 调性  先进行差异化分析,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看看市面上和你同类的微信公号有哪些,别人的特点是什么,找到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找准第一波人群,人群越精准越好。给你的用户做个用户画像(不知道这个词的,可以去问度娘),细化到你能立马把你朋友的名字套在这个用户画像上,然后推而广之这类人就是你要找的“种子用户”。种子人群决定了你微信公号的调性,调性越清晰,越利于传播。  b 内容  三种内容最容易传播:有用的,有趣的,彰显b格的。这三者是递进关系,为什么?很简单,有用的东西我愿意收藏,不一定愿意分享,有趣的我愿意分享,彰显b格的,100%愿意分享。这里所说的b格,指的是“别人眼里的你”,你分享的内容,往往带有你希望别人看到你的样子。  比如(又到了举个栗子时间),我们微信公号在10万粉丝的时候,有篇文章被阅读了20多万次,这意味着我们微信的传播力达到了200%。这篇文章是什么呢?他其实是个普通医生在他普普通通的看诊生活中,闲着无聊把一些小涂鸦画在了病例单上,后来他死了(其实没死。。。可能是当时某个无良的小编为了制造效果故意这么说的)。于是,有了微信的题目:医生临死前在看朕单上画的画感动了百万人。。。这篇文章,很好的利用了大众同情心,或者说,利用了我想让你认为我很有同情心,有点绕嘴,但道理就是这样的。当然,那涂鸦画的确实很好,有干货有泪点,转发量自然飙升。  在微信公号里,分享的行为才是最有价值的。  c 独家内容  刚才讲的是内容的形式,这里讲的是内容的种类。大致分三种:采编、独家、UGC(这点我后面会提到)。  采编就是采集别人的内容,进行优化,好处是工作量较小,缺点是内容雷同。所以独家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艺点儿艺术】第一次微信增长量爆发,是因为买了一本很装B的书,然后亲自翻译,一个字一个字敲了出来,全网独一份,绝对的首发。因为内容的优质和稀缺,转发量肯定比同质化的转发量要大很多。  在这里,可以插播一个如何挑选微信编辑的心得:我们公号的微信编辑都是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不是那种段子手老油条。但他们都很敏锐,聪明好学,一点就透,更关键的是,他们就是微信目标人群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你要找和你微信用户是同类的去运营微信。理由很简单,物以类聚嘛。他平时看的东西,写的东西,自然会去聚拢他那类的人。  d 圈子、意见领袖的传播  等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确保内容真的很优质了,可以找一些大号帮你转发,这个没什么经验好介绍的,请客的餐厅我倒是可以介绍几个。  e 粉丝互动  我们极其尊重每一个粉丝,积极回复微信留言,每个留言都回复,让粉丝知道,这不是个机器人做的微信。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死忠粉丝团”,俗称微信100人大群,和这些粉丝们聊聊天,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同时获取所谓的“用户数据”。又要插播了,微信用户数据可以从两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是微信后台统计,可以获得基本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就要从抽测样本中获得,就是刚才提到的“死忠粉丝团”,因为愿意加入这个团的就是你的活跃粉丝。通过这两个数据,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现有粉丝的用户画像。  f 让粉丝创造内容  UGC听起来挺神乎其神,其实就是用户创造内容,让杨白劳心甘情愿给黄世仁干活,好吧,比喻可能不太贴切,但实在想不出来更好的比喻了。UGC是粉丝活跃的终极体现,让用户不再成为傍观者,而是参与到其中,自娱自乐,还能给其他用户贡献价值。你可以让用户自己搜集文章,自己写文章,或是做任何微信小编该做的事,用一句时下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人都是微信小编(人人都是XXX,是几乎所有UGC网站的词)。【艺点儿艺术】十一期间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尝试,这是一个征集令,粉丝可以在国庆期间随时给微信公号留言,格式是我。。。比如,我再也不吃西瓜了。我再也不照镜子了。我在埃及,没机会去看胡夫金字台。我在10月5号又来到了巴黎,又看到了卢浮宫的那个保安。总之就是我blabla之类的。结果,反响出奇的好,很多粉丝给我们留言,把我们当成了朋友,10月7号我们晒出了很多粉丝的留言和照片,那真是一种感动。以内真实,所以感动。不信,你去看→_→我们的微信ID:yidianer4art,微信名字:艺点儿艺术。(看,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两种微信入口)  4,推广方式  a 互推  就是抱大腿,找大号带着下副本,让粉丝多的帮你推。展现形式有三种,一种比较简单的,在大号常规发的内容下面发一个友情介绍。第二种是大号转发你的文章,附上你的信息。第三种是多找几个号一起玩,做一个内容合集,比如最有情怀的10个公众帐号,这样被转发的几率会更大。  b 地推  我见过一个最好玩的栗子,某公号去798的煎饼摊地推,买煎饼的人扫一次二维码,就送一个鸡蛋,人流量极大,获取用户成本5毛钱,算得上是极低了。可惜这个号并非艺术领域里的公号,不然是一个精准营销的极佳案例。到你用户常去的地方,你会更容易找到他们(场景式思考)。  c 做活动送东西推  比如转发、集攒多少,截图给小编就送东西,但这种方法慎用,因为已经被微信禁止了。  d 第三方平台  大平台有采集微信的频道,可以试着去合作,不难。  5,放大  想要扩大用户数,只能靠扩充内容类别。这样会让粉丝质量下降,阅读转化率下降,因为很难满足所有人,用户图谱越模糊,人群越广,也就越不精准。所以,在微信粉丝红利消失的当下,你要想想值不值得,这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你做微信的目标是什么。  6,时刻关注数据,分析原因  从微信后台可以看到阅读数、原文打开数、分享收藏数、新增粉丝数、掉粉数等,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准确的知道前一天内容的质量。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深耕细作,把微信看成CRM的一部分。  你有多用心,就会有多少回报。
上一篇:下一篇:
招展是展商需要重点执行的层面,但是好的网络营销推广,对于招展也是有辅助作用的。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日益提高,网络营销以其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可监测性高、受众规模大、投放精准等特点,市场...罗超的艾瑞专栏
QQ订阅号来了,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几个星期前,我收到了QQ订阅号的内测邀请,现已入驻QQ订阅号平台(不叫公众平台)。从周边朋友的反馈来看,大家对QQ订阅号平台还是很重视的,很简单,手Q活跃用户大概是微信的两倍,它和微信差异化发展,一起构成了腾讯在移动端最核心的两大入口。只不过新生事物更容易受关注,所以手Q过去虽然很很庞大并且做了许多事情,却并没有像微信一样被捧上天。记得去年就有传言说手Q要推类似于公众平台的产品。当时,支付宝、手机淘宝、新浪微博纷纷推出了类似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点对多消息推送”系统,手Q按兵不动。今天(微信的是mp.)终于姗姗来迟。目前上线的是QQ订阅号,后台采用了三级域名dyh.,看样子应该还有与订阅号并列的其他号。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目前通过Android最新版手Q才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平台,iOS设备还不支持,关注入口隐藏比较深,据说是要逐步开放。微信已经有三种了: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订阅号又分为媒体号、个人号、企业注册订阅号(与企业号很不同),不同的账号有着不同的账号功能、群发权限、接口权限,已经形成一套非常复杂的内容体系。介于H5生态与原生App生态之间的应用体系,很是繁荣。微信公众平台给腾讯带来的好处很多。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三方内容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在微信的消费时长,进而增加粘性和活跃。更重要的是,它让微信不只是一个沟通工具,不只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基于这两点成为一个自循环的内容和应用生态。微信是浏览器,微信公众号即内容,内容属性帮助它把广点通做得更好;微信的应用属性则增强了微信的连接能力,连接企业、连接商家、连接店铺、连接设备,落地都是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给微信带来的价值,也是手Q所需要的。微信其他的主要功能,比如微信支付、微信红包、扫一扫、微信群,在手Q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功能,QQ钱包与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还有三足鼎立之势。尽管有些相似,13年马化腾在QQ和微信“左右手互博”严重时曾明确,这两个应用未来会更多地差异化发展。在用户属性上,手Q更年轻化、在三四线等下沉市场更有优势。在功能属性上,手Q沿袭了QQ的一些特征,比如更娱乐化,有很多娱乐功能;在兴趣社交上,它比微信做得更多,有兴趣部落、QQ空间、开放式的QQ群(微信群是封闭的,不支持搜索加入)这些关键产品;在生活服务上手Q也比较超前,比如可以与附近的人约会、可以参加附近的活动、可以加入附近的群、可以查找附近的服务。如果说腾讯有打算狙击或者防御陌陌、贴吧、豆瓣这些后生社交应用,那么手Q很大程度承担了这个角色。尽管有上述差异,手Q和微信最终目的还是一样,即都是腾讯的入口级业务,是腾讯的两大连接器。公众平台的推出,将帮助手Q把连接做得更好。一方面可以通过广告业务获取更多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手Q的内容和应用生态,进一步发挥社交价值。手Q公众平台(如果最终叫这个的话)未来跟空间、支付、部落、附近、Q群这些功能打通应该也是必然,甚至与微信生态打通(现在它的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具体怎么玩儿,还要看负责人的想法。看看微信公众平台走过来的路,就知道公众平台非常复杂,有非常多不同的玩儿法,绝不是简单地“copy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了。对于所有已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和个人、企业和机构而言,大都会选择入驻手Q。手Q是新平台,并没有微信竞争这么激烈,在微信获取新用户成本什么的太高了。就算运营成本相当,手Q所覆盖的用户群依然是大家会重视的。很多人期待这两个平台打通自动同步内容,可能性应该不大,腾讯微博过去跟微信公众平台是同步的,但两者形态毕竟还是不大一样。因此,是针对手Q差异化运营,还是“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内容同步运营,要看大家各自的精力和目的了。比如做本地服务的,做年轻化内容的,做兴趣内容的,参考前面提到手Q的用户属性和已有功能差异来看,优先选择手Q或许更合适。手Q订阅号平台后台管理功能还比较粗糙,去获取第一批用户的入口也还没有,这些问题应该都会逐步解决。大家想要尝鲜,可以关注我的手Q订阅号体验下(仅限使用Android手Q最新版的用户,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即可)。下面是精选的几张介绍keynote:
订阅我的RSS:
专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艾瑞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异议请直接联系作者处理。
总访问量:1082541
文章总数:245冯东阳的艾瑞专栏
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秘诀:好文章自己会说话
&最近,我在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也有2个月左右了,粉丝也在持续增长,不过幅度都不大!我们运营的是服务号,一个月之内推送四次,但是,上期的一篇文章,却杀出了一批“黑马”,推送给了1700多个粉丝,但是却创造了近5000的阅读量!笔者认为,凡是阅读量能超过你粉丝数的2倍的,都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下面我就跟大家重点分析下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阅读量!  一、做好基础工作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把基础打好,做SEO是这样,做网络营销是这样,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也是这样。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基础是什么呢?  这里主要包括文字的排版、文字的大小、副标题加黑或者加其他颜色以便于区分、加其他颜色造成醒目效果。把图片进行美化,开头加上引导关注的小图片,结尾的时候用GIF动态分割线把结尾的引导的话和结尾的内容分割开。  二、吸引人的标题  微信公众号推送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显示标题,所以,标题非常重要,他直接决定了你的文章是否被粉丝给点击!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不够吸引人,那这篇文章的内容再好,也是失败的!因为你让很多粉丝错过了点击的机会!  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自闭症有救了,潘基文、习大大也开始关注了!  这篇文章的标题非常能吸引人,不但能吸引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还可以吸引对自闭症有一些了解的人群。自闭症有救了前半句,是仅仅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因为自闭症的治疗问题一直都是世界难题,这半句话只要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看到,都会对其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  潘基文、习大大也开始关注了。这句话制造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潘基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他是联合国秘书长,这点主要也是吸引眼球的,很多人不知道他没关系,但是习大大呢?大家肯定都知道。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让关注自闭症行业的人群都会忍不住去点击的!  三、优质的内容  光有标题是不行了,如果内容质量不行的话,那只能说明这篇文章是正儿八经的标题党!你是吸引了用户点击了,但是,却不能让用户主动的去转发!这也是一种失败!好的内容,会让读者读过以后忍不住转发的!  我们是写的什么样的内容呢?首先,我们前半句说的那家自闭症有救了我们在文章中讲述了,因为这是一个新闻事件,习大大确实提到了像孤独症(自闭症)这样的特殊儿童群体,值得用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潘基文在国际慈善日上也号召志愿者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  这种内容对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确实是一项强心剂,对于关心自闭症群体的人来说,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而且我们在结尾的时候,也给家长传递着一些正能量,号召广大的家长朋友不要悲伤,坚持下去就有希望,自闭症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战胜自闭症!也就是说从感情营销的角度上去做了下结尾!  当我们推出这篇文章以后,第一天的阅读量就达到了3000左右,而平常我们的文章最高的也不过1000多点。而当时我们的粉丝才1700多点!  不得不说一篇优质文章的内容,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不自觉的就会转发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好文章自己会说话!  四、号召内部的转发  我们在推出文章以后,首先是号召我们内部的老师主动转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扩大影响力!如果每个老师微信有100个好友,那100多名老师就能影响1万人左右,当然,有些人可能不看这类文章,但是老师肯定能影响家长的,而家长看到了以后会感觉内心暖暖的,这种正能量的文章应该扩算出去!而我们的这篇文章截止到9月17号的数据,已经被转发了422次。是我们前几期的转发数量的总和还多!  结尾:  我们平常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候,都把重心放在了吸引粉丝上,其实,写好标题和文章内容,把基础文章做好,依然可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而且文章会自动为你带来粉丝,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好文章,自己会说话!同时,我还建议广大运营微信的童鞋,如果你真的没有头绪,你可以加一些微信公众号运营好的账号,观察他们是如何运营公众号的,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竞争对手!本文由冯东阳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冯东阳博客 个人微信号:,欢迎沟通交流!
订阅我的RSS:
专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艾瑞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异议请直接联系作者处理。
总访问量:30341
文章总数:58一个普通用户眼中的微信公众号与思考
导读:?运营公众号,吸引足够的粉丝是基础。作为运营者为此想出的各种方法,文案也好,活动也罢,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兴趣上面的。脱离不开的还是一个缘由:我为什么要关注你的公众号?
移动市场的近6亿的用户无疑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达人,博主,企业,草根,品牌纷纷筑巢于此,公众号圈地圈粉丝的运动一片生机勃勃。今天站在一名普通用户信息被推送者的角度,看看这些公众号的运作。让我关注你?给我个理由先。运营公众号,吸引足够的粉丝是基础。作为运营者为此想出的各种方法,文案也好,活动也罢,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兴趣上面的。脱离不开的还是一个缘由:我为什么要关注你的公众号?关注的招商银行,中国电信服务号是因为查账单查积分缴费还款方便;关注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6氪是因为要获取的要闻资讯;关注逻辑思维,槽边往事让自己的生活多点色彩多点思考;就算关注个美空,手机壁纸吧还是为了闲暇能看看美女图片养养眼呢直白点讲他们都提供了我所需要的内容。我有需求,他们能很好满足。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一下有些运营者的定位了,制造理由以获取吸引,有粉丝就行么? & & & 好比说一次在地铁站,某临时摊位旁边的KT板的二维码,“关注某个公众号可以领取IPAD壳”当时正好需要,顺手关注领取了一个。路上看了下公众号,跟自己关心不大,哦拜拜,对这件事除了一个普通的壳,没有丝毫印象了。整个过程我充当的角色跟一个僵尸粉没有太大区别。哪怕ipad壳上面带个LOGO,每天还能给我点印象,但它没有。典型的大海捞针型吸粉。即时成本不计,整个活动带来的正反馈量对品牌来说都是微乎其微。反之是我经常去的某火锅店,发现某天桌角印着关注公众号送豆浆,扫起来就很带感。豆浆物料成本低却在火锅消费中价格价值不低,我也算是该品牌的小粉丝一个,偶尔推送来的优惠券,食疗营养指南瞄一眼挺受用,也自然而然让自己吃火锅的时候会想起他家。利益刺激作为吸粉的一个理由,实物本身就成本很高,设定利益点的时候应答思考对应痛点和收益,人群定位,扫码环境,营销价值,二次传播价值和后续服务如何关联跟进。这样一道一道筛选下来,才可能让对消费者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不然做出来的活动宣传,要打多少次折扣,拉来不感兴趣的多少路人甲乙丙丁,最终皮牌宣传和目标粉丝聚集都不得而知。最简单的就前期选择A/B测试,事后在线调查工具做作分析,可以一定量的对目标更好的思考定位并得到有效反馈。长期内容质量与关注后的互动体验有段时间对草根娱乐号很感兴趣,笑话,励志,鸡汤,养生多少都关注一些。单讲笑话这一类,几乎每个泛娱乐公众号都会不由自主加一条进去。但是每每出现在推送上的,不是陈谷子烂芝麻,就是大段文字配以不搞笑的图片,除了几个业界大号的社区笑话外,大都毫无交互可言。同时充斥着大量的图片标题党,一次次让自己满怀好奇点进去,索然无味退出来,一次一次受伤以后为避免麻烦,索性取关了事。加上现在主的出现,与自身兴趣点关系不大的公众号,也更让我没有打开的欲望。相比较而言,某酒类自媒体的做法挺值得玩味的。推送内容几乎涵盖了各类洋酒,白酒,清酒等知识,酒类文化,酒吧故事,餐饮搭配,行业吐槽等等与酒相关想到想不到各种有趣内容。一年前偶然关注到现在念念不忘。自己偶尔喜欢喝点酒,但远非爱好者的地步,身边有对就感兴趣的朋友我都一股脑推荐过去,大家被他吸引的原因是蛮复杂的,内容一直是比较新颖而贴近生活,多为随性而做,酒类知识相关的有时爱点不点,宣传活动虽以美女与酒为噱头,最终执行出来却也可圈可点有图有故事血肉丰满,推荐的酒类价格品味分的仔细而实用,互动也能及时答复。总结下来,有趣体贴用心实在。运营者是花了一番心思在各个细枝末节之处的。点对面推送主体上还是图文信息,多渠道信息获取的优势,很多人在一篇好文章阅读量暴增数倍于平常时才会明白。内容光靠着同类CV在未来路会越走越窄,找些圈子内看起来是新鲜的,值得传播分享的才行,再不济要在移动端大众视野下是不无聊,值得阅读的。也就是产品中所说的产品推荐指数。交互上即时客服难做到的话,起码的后续回复要有,简单用个小黄鸡聊聊天答复一下,或者公众宝在对话聊天时将留言单独分出去也可行。同样一个公众号推送一条图文出去,有人半小时有人三小时,凝聚的心血和后续的粉丝服务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虽然隔着微信,但最终带来的信任和关联度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下一篇:
虽然入秋,但是从BAT到大批的创业者,整个O2O市场持续“高烧”升温。
2014年以来,随着体育产业振兴计划和我国互联网+策略的不断深化,我国互联网+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本报告从传...微信“企业号”强势来袭 会带走所有蛋糕吗?
导读:微信进入企业移动协同管理领域,只会将这个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激发出巨大潜能,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它的强势宣传更能激发企业接受移动协同办公的新理念。
  最近,各种媒体关于“企业号”的信息和评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微信“企业号”强势来袭,将会带走所有蛋糕,其他企业协同软件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小,因为狼来了……  但是Dr.2对这件事却有相反的看法。微信进入企业移动协同管理领域,只会将这个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激发出巨大潜能,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它的强势宣传更能激发企业接受移动协同办公的新理念。要知道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需要经历市场知晓率缓慢增长和消费者持怀疑观望态度的漫长过程,这对处于这个行业中的企业而言,是一个无论人力还是成本都有巨大消耗,但是却回报很少的时期,简单的说就是还在教育用户,培育市场的阶段。而微信“企业号”的出现将大大缩短这个过程,因为微信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结合的实力,它瞬间可以到达市场宣传爆棚的程度,为新观念的接受减少阻力。短时间内,就会有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企业移动协同办公的理念,甚至会尝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企业移动服务协同的市场前景更广阔,短期利好该行业里所有的从业者。因为不少企业的管理都遇到了老大难的问题,如签到、审批、客户资料管理、网店与实体店协同等问题,而原有的管理方式成本高,效果不好且容易失控。  微信“企业号”的功能及用户基础的优势不必多说。下面Dr.2着重说明其系统性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稳定、高效、低成本。从趋势上来说,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会有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需要管理软件来辅助。而企业的系统数据与客户,供应商,财务等对接或部分对接是实现标准化管理,数据化运营的基础。一旦这些系统对接形成稳定的管理体系,且高效运作,企业将不会轻易更换成套系统。  1、 运用微信平台进行企业移动管理,将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微信的用户群体庞大,人多号多朋友多,企业如果把管理平台搬到微信上,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员工会时常查看微信新消息。从人性来说,无法控制员工刷的是朋友圈还是企业消息,关注的是朋友的喜怒哀乐,还是任务的分管审结。这分散了员工关注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是每天刷3个小时以上朋友圈的“微信控”。尽管“企业号”设置了消息的优先级别,但仍无法从系统上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初期我相信,“企业号”的用户会增加,但出现或预期出现效率问题后,培养了使用习惯的用户会自然转向更专业级的移动协同软件,以满足各自的独特需求。因为微信作为一个大众应用,其天然属性是娱乐和生活。企业管理全面,细致的要求无法完整充分地在微信上实现,否则就会重的要命。而大众应用和企业应用,娱乐生活和工作管理,这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无法在一个软件上同时长期满足,无论功能还是心理。从微信熟人社交这个坚实定位,以及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上看,就是因为在大众娱乐和日常沟通领域太成功了,反而使微信“企业号”的这个矛盾从开始即存在,根本无法避免,我担心其会“生来彷徨”。  2、 商业秘密和数据安全。  如果大型企业运用微信进行移动管理,为了数据关联,就需要客户资料,财务信息,市场占有等数据库与微信做对接。例如,通过微信地图系统定位客户位置,在报销功能下扫描发票完成审批流程。这些数据都保存在微信的后台,这无异于打开了企业的后门,开放了自己的商业数据,这有可能成为对手求之不得的商业情报。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大型企业管理者都不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除非是与腾讯有密切关系的企业。  另外,员工之间会有流动性和分享,这样企业内部的隐私和秘密很容易会被分享出去,甚至吐槽,泄私愤等等,因为移动端实在太方便了,而微信又是一个天然分享圈。  由此我们来具体分析微信“企业号”的使用场景。  一个中型企业,人数在20-500人左右,如果都用微信的平台协同,即使不考虑数据安全和商业秘密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多嘴杂的情况,并不利于管理。同时如何与数据库做对接,也是一个系统问题,要知道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可能采用五花八门的数据库系统,这样为了与微信对接,将可能首先投入一笔费用和人力。故事还没有完,如果真的重度使用,受制于人的话,未来腾讯想要“收割”,提价或者增加项目的话,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何况对中型企业而言,他们多是专业型公司,深耕某个行业。在某个细分行业里,会有非常多的细分需求,如何满足这类企业,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大而全的应用,这里有结构性的矛盾。这就是为什么微软占据了95%以上的桌面,也没有把企业级应用厂商Oracle和SAP挤掉,国内用友和金蝶再强,也没有让大批的中小企业ERP厂商过不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大生态,各有各的市场,很多行业都需要针对目标公司的具体业务和流程进行产品的定制、简化和实施,具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  而小型企业才有可能是微信“企业号”的主要和重度用户。他们人数少(一般少于50人)可以用微信进行管理,因为杂音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尤其当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这类企业的数据少,需求小,微信“企业号”一些广谱的轻功能还可以减少他们的运营成本。另外小型企业就是因为体量小,也不会认为自己的那点东西好意思上升到商业秘密和情报的程度,因此这类企业适合微信的管理平台。当然,腾讯可以搜集整合这部分企业的,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进行趋势判断和数据输出,这很有可能是未来让这些小型企业免费使用产品的长期商业模式。  综上所述,不管微信“企业号”多么强大,也无法改变有长期规划的企业,对自己业务和管理流程的选择。尤其是专注于细分行业的公司,往往需要的是一套专门量身打造的移动管理软件,例如在医药分销和移动医疗领域,如何保障患者、医生以及病历资料的隐私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基于此,我们也独立开发了一款移动端企业协同软件,只为实现内部的功能需求,也无需对外销售,Dr.2相信会这么做的公司并不是非常少。  所以微信的“企业号”不是狼,也不会吞噬整个市场。在我看来,它目前更像是一个飞机,在播撒用户知晓的种子,同时,培育出更大的“蛋糕”,衍生出更多生态链,创造新的需求。
上一篇:下一篇:
虽然入秋,但是从BAT到大批的创业者,整个O2O市场持续“高烧”升温。
2014年以来,随着体育产业振兴计划和我国互联网+策略的不断深化,我国互联网+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本报告从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瑞网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